陈凯歌导演风格解读
关于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三位导演创作手法浅析

导演风格比较:中国: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王家卫。
张艺谋他是中国导演中视野最宽的一位。
电影题材是有层次之分的,张艺谋的视野聚焦在最低与最高的地方。
“低”是他的选材,张导最精彩的作品大多是反映最乡土的题材,如:“秋菊打官司”,“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包括后期的“千里走单骑”,风格都很质朴。
“高”是他的电影的影响力,张艺谋的优秀电影给人的震撼是心灵层面的,他总是努力在诠释关于生命的命题,这让他的电影的冲击力是直指人心的。
观众可能是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可能是农村的老头老太,可能是城市的白领小资,甚至对于他电影中的场景闻所未闻的人,只要用心去看,都能从电影人物极为平凡又极为细腻的故事中触动感情,那种感情是超越背景超越身份的,它属于人性生来善的一面。
所以说张导属于责任感很强的导演,他的电影中充满最根本的人文关怀,而触到了生命最高的地方,这使他的乡村题材电影像一个怀抱,极具包容力。
一部电影拥有各种能触动心灵的刺点,使不同的人群都会为其中某一个理由而感动,这是他电影的包容力在观众身上的体现。
具体说来,就像“我的父亲母亲”一片,农村观众会由鲜活的人物想到自己的青春过往,文艺小青年会开始又一个关于伟大爱情的思考,悲天悯人忧国忧民者也可以从这个关于乡村教师的故事中得到安慰,海外市场里电影唯美的场景拍摄更是吃香。
总体来说,张是我很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大气,不耍小聪明,也不失亲切感。
他的关怀“三枪拍案惊奇”。
是平起平坐而非居高临下的。
有两部争议比较大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就不多说了,导演也要吃饭的,每部片子都去考虑人文关怀未免也太累,就算为了票房去煮一顿视觉大餐,好吃没营养,也没什么不行,起码他弄得还是挺好吃的。
“三枪”,张导拍出这样的片确实让大家惊奇了好一阵,骂声震天。
但是我是这样理解的,大家都把这当一个大片来期待,但人家自始至终都没说这是个大片,“张艺谋”的标签给它贴了个太正统的期望值。
陈凯歌导演之王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

陈凯歌导演之王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陈凯歌导演——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简介:陈凯歌,中国电影导演和制片人,是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和尊重。
本文将从他的早期作品、创作风格和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陈凯歌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和贡献。
早期作品的影响力陈凯歌的早期作品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他执导的电影《黄土地》。
该片于1985年上映,讲述了一个关于农村生活、阶级斗争和人性故事的感人电影。
《黄土地》从故事的选材到影片的细节处理都展示了导演的敏锐触觉和独特的视觉风格。
这部电影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被誉为中国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创作风格的独特之处陈凯歌的电影创作风格独特而多样化。
他善于将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融入到作品中,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触动。
他擅长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比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陈凯歌通过对两位戏剧演员的故事进行悲剧式的叙述,体现了人生的幸福与痛苦、追求和牺牲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种写实主义风格和情感的深度表达使得陈凯歌的作品富有观赏性和思考性。
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陈凯歌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在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方面的贡献。
他曾在北京电影学院担任教职,并执导了多个优秀的学生作品。
他对年轻导演的指导和支持在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陈凯歌还担任了多个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职务,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结语陈凯歌的才华和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深刻而独特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创作风格和影响力不仅在中国国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也在国际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信在陈凯歌的引领下,中国电影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和辉煌。
试析陈凯歌电影的美学特质

试析陈凯歌电影的美学特质从《黄土地》的一举成名,到《霸王别姬》的巅峰,从《无极》的惨败,到《梅兰芳》的实至名归,无一不体现了陈凯歌电影的美学风格——理性精神与诗性情怀的融合。
陈凯歌崇尚影像造型,善于用影像表意,并在充满隐喻意味的场景中展开叙事。
他大刀阔斧地革新电影语言,使中国电影的审美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他本人亦成为“文化苦旅”的代表。
一、陈凯歌电影的影像造型美(一)合理的景别与角度镜头的运用可以说是一部电影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优秀的电影作品来说,无论是景别的选择还是镜头的拍摄,都要细细考究,反复琢磨。
影片《妖猫传》充分体现了陈凯歌的美学追求。
电影中的所有画面确保在最美的角度下、最合适的距离下,以正确的曝光和拍摄角度加以拍摄。
1.景别与拍摄角度《妖猫传》中,在贵妃生宴上为使全城一睹其貌的荡秋千的那场戏中,运用了仰角拍摄的手法。
巨大的画幅中,白云占据了近乎四分之三的画面,精美别致的砖红四角楼阁露出了冰山一角,杨玉环身着一袭白衣出现在画面的中央。
仰角拍摄突出了被摄主体,而远处取景更彰显出磅礴大气之感,从而将贵妃的清新典雅与建筑物的华美大气显露出来。
镜头转而放大定格在杨玉环如花般娇艳、明媚的面容上,冰肌玉骨,皓齿明眸,一展其无上风姿。
近远景及特写镜头的交替使用,为画面增添了动静结合的美感,让观众沉湎于辉煌璀璨的大唐盛世中。
2.复合式运动镜头《妖猫传》中,复合式运动镜头几乎存在于整部影片中,它打破了单一运动方式的局限,从而大大提高了摄影机在空间运动中的灵活性。
在二维的画面里,给观众带来了三维空间的视觉冲击,在构建立体关系的同时,也为影片渲染氛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空海和白居易经过老嬷嬷家中时,镜头逐渐从二人背后移动,最终定格在长廊上,并渐次拉长。
这种缓慢并带有轻微晃动的复合式运动镜头使得空间更为立体开阔,同时也加强了纵深感,让人觉得格外阴森。
复合式运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往往不止传递一个信息,它可以囊括人物、事物、动作、环境等。
导演陈凯歌电影创作专访稿

导演陈凯歌电影创作专访稿陈凯歌导演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之一,凭借他的独特才华和创作风格,塑造了众多经典电影作品。
为了更好地了解陈凯歌导演电影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本次专访将聚焦于他的创作灵感、艺术追求和对未来电影的展望。
一、灵感的发源地陈凯歌导演表示,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和情感的结合。
他经常观察社会现象,关注人们的生活细节,并从中找到电影创作的灵感。
他认为电影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和再构建,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和思考,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艺术追求的探索在电影创作过程中,陈凯歌导演一直追求艺术的卓越和创新。
他强调电影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套路和框架。
他尝试不同的拍摄手法、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力求给观众带来新鲜的视听感受。
三、电影艺术的责任与担当陈凯歌导演认为电影艺术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他深知作为一名导演,自己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是要承载一种思想和价值观。
他希望通过电影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社会的问题,并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四、国际化的视野与合作陈凯歌导演对于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充满期待。
他认为中国电影应该更加开放包容,与世界电影接轨,融合各种文化元素,为观众呈现更多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他也非常乐于与国际影坛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
五、对未来电影的展望在谈到未来电影的展望时,陈凯歌导演认为数字技术将成为电影制作的重要工具,不过他也强调技术不能取代艺术,电影的核心依然是创作和情感的表达。
他希望未来的电影作品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触动人们内心的弦,以及富有思想和情感的内涵。
六、总结通过与陈凯歌导演的专访,我们深入了解了他的电影创作理念和对电影艺术的独到见解。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才华,为中国电影增添了许多精彩作品。
无论是对电影灵感的追求,还是对艺术和人性的思考,陈凯歌导演都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导演的无限魅力和创作激情。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电影导演是电影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本文将分析国内电影行业五位杰出导演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
一、张艺谋——《红高粱》与现实主义风格张艺谋是中国现代电影的代表导演之一,他的《红高粱》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电影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张艺谋擅长运用大胆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二、陈凯歌——《霸王别姬》与浪漫主义风格陈凯歌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全景式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命运和传统价值的思考。
陈凯歌擅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情感与情绪,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三、冯小刚——《手机》与喜剧风格冯小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的《手机》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通过幽默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与贪婪的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之中思考人性的脆弱与扭曲。
冯小刚擅长运用喜剧元素来处理严肃的题材,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四、王家卫——《东邪西毒》与艺术实验风格王家卫是中国电影界的艺术家型导演,他的代表作品《东邪西毒》以其独特的艺术实验手法著名。
这部电影以武侠片为题材,通过非线性叙事、抽象的画面和独特的音乐剪辑展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超越与创新。
王家卫擅长运用镜头的美感和声音的独特处理来营造独特的电影风格。
五、宁浩——《疯狂的石头》与黑色幽默风格宁浩是中国电影界的黑色幽默导演代表之一,他的《疯狂的石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系列围绕宝贝石头展开的故事,通过讽刺和夸张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荒诞与无奈。
宁浩擅长运用黑色幽默手法来处理敏感的社会问题,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人性的善恶与无常。
陈凯歌中国电影导演的艺术追求与突破

陈凯歌中国电影导演的艺术追求与突破中国电影导演陈凯歌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追求而闻名于世。
他通过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入挖掘和对电影语言的创新运用,实现了自我突破和艺术追求。
本文将从陈凯歌的电影作品、导演风格以及艺术追求与突破等方面进行探讨。
陈凯歌的电影作品多以现实主义题材为基础,深入描绘了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形象和情感冲突。
例如,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以京剧艺术为背景,通过两位男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表达了对艺术、生活和自我身份的思考。
电影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艺术家的苦楚和追求,成功地刻画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挣扎。
陈凯歌的导演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电影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给观众带来深入的触动。
他擅长利用影像的美学效果来传达情绪和主题。
例如,在《霸王别姬》中,他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来表现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张力和情感冲突。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音乐和色彩等元素来增强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并巧妙地结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表现手法,使其作品更具有深度和独特性。
陈凯歌在艺术追求方面不断突破自我,探索电影语言的边界。
他倡导“灵魂的审美”理念,追求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的内在力量和意义。
他通过深刻的情感描写和对细节的精心雕琢,展现了他对于人性复杂性的独到见解。
同时,他在导演过程中注重细节的呈现,注重对故事结构和角色性格的把握,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陈凯歌的电影作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
他多次获得国内外电影节的奖项,被誉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陈凯歌作为中国电影导演,以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突破,给观众带来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
他通过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入挖掘和对电影语言的创新运用,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突破和艺术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深入剖析人性,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精品]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
![[精品]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2af6e3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b.png)
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陈凯歌导演短片《百花深处》的人文性解读摘要:《十分钟年华老去》是2002年、由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的一部长达150分钟的电影,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最高艺术水准。
其中,中国导演陈凯歌拍摄的《百花深处》,因其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导演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一系列影视作品中熠熠生辉。
本文从文化角度切入,结合视听语言与艺术手段,对《百花深处》进行解读。
关键词:社会变迁;家园文化;人物;音乐;景别《百花深处》讲述了一位“老北京”冯先生与搬家公司之间的故事。
故事从混乱、嘈杂的搬家场景开始。
一位住在百花深处胡同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为他搬家,搬家公司的人到了胡同,发现那儿只是一片废墟地,他们意识到冯先生原来是个“疯子”。
为了讨要车费,工人折回冯先生所谓的“家”,继而上演了一幕滑稽的搬家过程…… 作为《十分钟年华老去》系列中唯一一部出自华人之手的影片,《百花深处》无疑是令人震撼的。
短短十分钟内,它不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精炼的故事,更引起了我们对社会进步与文明变迁的深刻反思。
可以说,短短十分钟内,《百花深处》将生命的意义燃放殆尽。
一、叙事风格:以小见大,虚实交错影片与搬家有关,第一个镜头便是欢天喜地的搬家场景。
“搬家”是一个由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的活动,它体现着事物由旧到新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在这里,导演其实已经开始透露影片的内涵。
随着镜头辗转,第二个场景是众人为冯先生搬“家”。
当汽车穿过一条条喧嚣的柏油马路,最终停靠在一片废墟地时,众人明白了,冯先生所谓的家,不过是一堆断壁残垣。
然而,影片的精妙之处正在于此:虽然冯先生被众人定义成“疯子”,但一场滑稽的搬家活动最终还是上演了……如此一个虚拟甚至带有荒诞性质的场景,恰恰将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后内心的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影片结尾,搬家工人无意间从废墟里挖出一个象征历史遗留物的铃铛时,冯先生欣喜若狂。
陈凯歌中国电影的艺术大师

陈凯歌中国电影的艺术大师陈凯歌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电影的艺术大师。
他以其卓越的导演才能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电影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他的个人背景、代表作品以及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三个方面来探讨陈凯歌为何被誉为中国电影的艺术大师。
首先,陈凯歌的个人背景对他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出生于1949年,正值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他的电影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民群众命运的关注。
他敏锐的触觉和对现实的独到洞察力是他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陈凯歌的学术背景也为他的导演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系统学习了电影导演专业知识,并在学院期间展现出了优秀的才华。
其次,陈凯歌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他在电影艺术上的卓越才能。
他以其独特的视听方式和深入人心的主题成功地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其中,电影作品《黄土地》是陈凯歌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影片以清晰细腻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大地上的土地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融合了对历史的热忱和对现实的关怀。
另外,陈凯歌的作品《霸王别姬》更是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部电影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精良的艺术表达引发了国际观众的热烈反响,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大奖。
陈凯歌的这些代表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奠定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
最后,陈凯歌对中国电影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个人的创作成果,还体现在他对电影事业的长期投入。
作为中国电影导演学会的创始人之一,陈凯歌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交流。
他多次组织和参与国内外的电影论坛和活动,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此外,陈凯歌还担任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职务,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电影人才,为中国电影的未来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总结起来,陈凯歌因其在个人背景、代表作品以及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方面的卓越表现而被誉为中国电影的艺术大师。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出色的导演才能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凯歌导演风格解读陈凯歌导演说过的一句话:电影,是很多人在黑暗中聚会,去共同分享一个梦想。
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造梦者,陈凯歌始终顶着一颗有很多文学和思想成分的巨大头颅,将他的文化思辩、忧患意识、才华激情,统统浇铸进电影这门在一些人看来容量有限的艺术当中。
在他的光影世界里,电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生活的手段,而是一种揭示和评价生活的工具。
借助这种工具,他大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以一种批判的目光来审视人的生存状态,追溯这种状态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
我们常常可以在他寓意复杂和精心营造的视觉造型和声音造型中,体会到他那种尖锐的批判锋芒。
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味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
综观陈凯歌所有的电影,无论是具有寓意象征的《黄土地》《边走边唱》具有较强反思的、,《大、阅兵》《孩子王》、,还是影象华丽的《霸王别姬》《无极》,其影片都有着他思想的反映。
用电影表达自己对文化的反思,一直是陈凯歌电影的灵魂。
他一贯的艺术目标就是在史诗格局中注入文化反思,达到超验的理性和哲学的意味。
他的创作活动也有一条连贯的主线,就是透过电影阐述中国文化历史的变迁和沉浮。
这种居高临下的创作态度固然有雕琢之气,但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感性。
当这种感性经历了岁月的打磨,逐渐转变成一种风格,与作品水乳交融,我们便不难从芒芒片海中一眼识别那些打着陈氏烙印的人文电影。
现在就让我们揭开这层神秘的光影面纱,一窥其风格的四种外化表现。
一、借助寓言故事表达象征意味作为中国新电影语言的奠基者之一,陈凯歌总是试图在寓言式的历史景观与情节的呈现中实现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扣问。
他把那些他爱之深,恨之切的中国历史与现实幻化成一则则色彩斑斓,浓烈而忧伤的东方寓言搬上荧幕。
当这些纯正而超载的东方寓言像一幅幅巨大的画框惊现于人们眼前时,它身负的底蕴与内涵便随着光影的释放从容流泻。
从他的第一部石破天惊之作《黄土地》开始,陈凯歌就踏上了一条寓言叙事之路。
影片中的“黄土地”,沟壑连绵,山形地貌大起大落,看上去既温暖又冷漠,既贫瘠又深广,传达出一种特别沉重和压抑的感觉。
导演抓住了这种感觉,没有把它当作单纯的故事背景来处理,而是让它成为了整个民族人格化的象征体。
生生不息的黄土地,默默耕作的身影,显示出一种巨大的韧院湍土Γ灿诚笳髁四侵殖恋碓诿褡逦幕畲Φ谋J匦愿窈臀薹ㄕ跬烟烀谋绺小S捌嵛玻淝傻牡艿茉谇笥甑娜肆髦心嫦虮寂艿那榫埃炙坪踉诎凳咀拍浅て诒谎挂衷诠爬匣仆林碌哪昵嵘Ρ囟ㄓ兴换叫巡⑴绫《龅囊惶臁S捌ü擞胪恋卣庵肿允献迳缁嵋岳淳痛嬖诘墓爬嫌肿钣篮愕墓叵档恼故荆硐至松卤备咴牌印⒉粤埂⑸詈竦拿穹纾脖泶锪舜醋髡叨悦褡逄匦浴⑴┟衩说乃伎肌?如果说《黄土地》是一则民俗的寓言,那么《边走边唱》就是一个关于谎言的寓言。
老神神终其一生,七十年,千根弦,换来的却是一张白纸。
他成为了历史谎言的蒙难者与牺牲品,但他仍试图延续这历史的链条:将谎言传递给石头。
《边走边唱》以寓言的方式透过独特的视觉世界和意蕴深厚的自然景观突现了两个顽强的生命。
对光明的渴望在这里成为了谎言,人物的理想和现实的真实隔着一段飘渺的距离。
影片讲述了生活在谎言中的顽强和生命。
盲人歌手用琴声和音乐构建着一个光明的未来,然而这个未来却是建筑在谎言的基础上的。
导演陈凯歌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生命渴望和民间故事来阐述关于世界真相的问题。
毋庸质疑,在这两部电影中,寓言精神已经不可磨灭的成为他电影的一部分。
但他的寓言故事并没有一般通俗民间文学里的寓言特点,是类似口头文学传播的下里巴人,而是带有贵族式的阳春白雪。
有人认为,他因此脱离了中国观众的传统文化心理和长期以来的欣赏习惯,而与观众拉开了距离。
二、将历史宏观与个人命运的微观相融合自80 年代中期开始,“历史”便成了大陆艺术电影中萦回不去的梦魇。
似乎是一道必须去正视又令人晕眩的深谷。
在第五代导演们的电影语境中交织着对老中国切肤的怨恨和依恋。
他们一面满怀欣喜地宣告,这古旧的舞台正坍塌并沉没于世纪之交明亮的地平线上,一面又为失去在这舞台上曾出演过的,全部中国的,乃至东方的戏梦人生而惋惜。
1993 年为陈凯歌捧回金棕榈的《霸王别姬》就是其历史叙事这一文化命题中富于深意的例证。
陈凯歌的作品从来充满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深沉厚重,在作者气质明显。
《霸王那段为陈凯歌们欲罢不能的历史在影片中仅成为了悠长故事的标点与节拍器。
它们像背景一样为人物间的真情流露与情感讹诈提供了契机和舞台,为人物的断肠之时添加了乱世的悲凉和宿命的苦涩。
诸如日寇纵马弛入北京之日,正是程蝶衣一赠佩剑之时。
他带着和袁四爷周旋后的一脸残妆来到段小楼面前,看到的却是大家为菊仙道喜的热闹场面。
他迎着众人的目光拂袖而去后,侵略者的马队又阻断了段小楼追赶的脚步;而解放军进入北京,却成了程蝶衣二赠佩剑的背景。
面对狂喜的腰鼓队和布衣军人风尘仆仆的队伍,陈凯歌安排了小楼,蝶衣与张公公的重逢。
两人分坐在张公公的身边,在为一座石阶所充任的观众席上,目击着这一现当代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
缕缕飘过的烟雾,遮断了画面的纵深感,将这幅三人全景呈现为一幅扁平的画面。
仿佛在这一历史剧变时刻,旧日的历史不仅永远失去了它延伸的可能,而且被挤压为极薄且平的一页:昔日显赫一时的公公与永恒的戏子,此时已一同被抛出了新历史的轨道,成为旧历史间不值一文的点缀。
这出跨越了老中国,新世界的人生故事负载着对老中国死亡环舞的既恨,且怨,且沉迷的复杂情感。
1937,1949,1966,如翩然翻飞的斑斓戏衣,连缀起一个奇异且绚烂,酷烈且动人的东方。
在这出动人的东方镜象中,导演延续了他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阐释了人生理想与现实存在这对永恒的矛盾。
在浩荡的历史洪流与社会变迁中,个人理想再强烈也是微茫的。
程蝶衣的悲剧根源就在于他企图根据理想来安排自己的人生。
他在舞台和现实中,都陶醉于这样的戏剧情境之中,从而使他的人生笼罩着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梦幻气氛。
在强悍的历史舞台上,微小的个人即使想独舞也不可能,生活的浪潮最终淹没了他倔强的身姿。
就如贝特鲁奇所说,个人只是历史的人质。
其实陈凯歌的这一观念早在《黄土地》中就初见端倪。
欲挣脱封建束缚的翠巧在根深蒂固的民俗面前是那么悲戚而无能为力。
黄河边上须臾不见的小舟其实是被历史的旋涡所吞没,戏台上拔剑自刎的当然陈凯歌对于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反思会随着个人经历变化而改变。
从《孩子王》里对教育缺失问题的反思,到《边走边唱》的理想和谎言的辨证思考,再到《霸王别姬》里情感背叛的社会困境忏悔,陈凯歌用不同的方式对伤痕进行了深刻的审视和探索。
如果说《孩子王》和《边走边唱》还是具有个体性质的反思,那么到了《霸王别姬》已经是戏梦人生的社会悲剧了。
他对的反思从教育,文化,人性等各个角度进行思考,期间都穿插着他对时代的激情和叛逆的情绪反映。
这种反映又是他个人经验的一种自我反省,传达了他对青春时期的人生经历的成熟理性。
三表现三大电影主题:生、死、爱主题是一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通常也能反映电影导演本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思想。
而这种思想即主题,往往贯穿或者重复于同一位导演的影片中。
众所周知,电影主题有,选择三大永恒的母题:生、死、爱。
导演陈凯歌以往的作品,从《黄土地》到《霸王别姬》的都是压抑,在沉默中爆发或者死去的沉重主题。
在这类主题的创作中,陈凯歌始终袒露着士大夫式的忧愤,他的哲学表达和电影文本在这个领域亦成为了文化苦旅的代名。
〈一〉生死道场历史见证陈凯歌是个沉湎于民族历史,热衷于人生建构的导演,就拿他的开山之作《黄土地》来说,就是个很见沉默者伟力的作品。
影片让民族的压抑心态得到了集中的宣泄与爆发。
翠巧的“小舟从此逝”是向生而死,憨憨的逆向奔跑是死气沉沉的大背景中的一点生气。
生与死成为一种符号,在历史的镜象中跃动着民族的精魂与戾气。
当热烈的安塞腰鼓队从地平线下面慢慢升起来,当大块大块贫瘠而夹带血性的黄土地向镜头摇来,我们似乎可以瞥见黄土文化的精灵在旋舞。
另外一部充满生死戏剧冲突的就是《霸王别姬》。
影片通过中国文化沉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通过他们之间生与死,爱与恨的感情冲突,更通过几十年的时事风云,投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
片中的程蝶衣在认可了自己的性别改写后,固执遵循着对虞姬的贞烈和“从一而终”的实践。
他永远在任何时代,任何观众面前歌着,舞着,扮演着虞姬。
如果国民党伤兵不闯上舞台,如果京剧改革不剥夺他出演的权利,他无疑会舞下去,歌下去,。
而菊仙奉行的是夫唱妇随,贫贱不移,她在生活中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力扮演着一个良家妇女。
她的至高理想是平安地守着一个家,一个男人,度一姬一样死在“霸王”面前,不过是为了完满对角色的诠释。
菊仙亦然,当她一次次被程蝶衣,师傅最后是段小楼本人指认为一个“花满楼的姑娘” ,一个被社会所不耻的妓女时,她便身着大红的嫁衣悬梁自尽于她“堂正”的婚床之前。
这里的生与死成了他们出戏入戏的标志,他们在“戏”里而生,也因“戏”的结束而死。
导演借助这种戏梦一样的生死剖析了历史和传统对人的制约和影响。
尽管同为哲学题材,同样表现生死主题,两片在手法上还是不尽相同的。
论界一般认为《霸王别姬》集商业性、情节化、明星效应和视听包装于一身,是陈氏人文电影的改弦易辙之举。
但细细品味,它的文化内涵非但不减,甚至更浓,可以说它是陈氏电影中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
而他这一类型电影也多数是颇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触动观众的心灵。
这与他本身的深刻与敏锐不无关系,同时他的阅历和思想也帮助他锻造了这一段属于他的辉煌。
〈二〉命运无常爱生万相如当然陈凯歌的作品中也不乏以表现爱为主题的情调电影,《致命温柔》《和你在一起》、以及《无极》都属于此类。
它们以表现故事氛围为中心,力求制造一种感觉与情调。
导演陈凯歌在处理这类影片时,经常把不确定的命运因素融入其中。
命运无常,在无常《的命途中爱却能生出千万种可能与感觉。
致命温柔》散发的就是一种另类的爱与死亡的味道。
这部花费近3000 万美元的大制作是陈凯歌对于当代人的情感和生死问题的一次探索。
女主人公爱丽斯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迹,与一个陌生的男子相爱,但这种激情的遭遇换来的却是内心的恐惧。
奇妙危险的关系,扑朔迷离的爱情,以及对于心灵世界隐秘的探索,陈凯歌试图通过此片来一次文化反思的突围。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较大差异和导演本人对好莱坞制作模式的陌生,导致影片最终没能营造出故事的氛围,更谈不上表现情调主题。
撤离好莱坞之后,陈凯歌受到中国电影朴素风格的影响,拍摄了一部艾略特式的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电影——《和你在一起》。
影片讲述了一个敏感而沉默的13 岁男孩刘小春被望子成龙的老父送往北京深造音乐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