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doc

细读全文, 画出精碎 的语句 品味探究第二部 分 能收到的效果 思考讨论, 理解 “群 蚁排衙” 思考表现出闻先生 怎样的治学态度。
激 情 互 动
1、学生朗读课文,品读有关段落,思考上述问题。 2、由科代表组织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 发现的疑难。 3、各组交换意见,解答疑难问题。 4、老师筛选部分重点问题给予精讲。 1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 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 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 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 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 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 识的变化。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2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 ,然后记其“行” ,再进行 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 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 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 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 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3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 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 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 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 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 知的东西。 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 用自己的言行实 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 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一、自主 学习阶段:阅读课文独立完成黑板上自学提纲。 1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 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 2 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 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3 品味探究第二部分:文章 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 战士”的闻 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什么不同?这 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4 这篇 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 的作用。 5“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 蚁排衙” 。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 治学态度。

【全效学习】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全效学习】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就下列一些问题: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2.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与精神?3.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4.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它对表达文章的主题起什么作用?二、拓展提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军神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

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

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什么名字?”“刘大川。

”“年龄?”“24岁。

”“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放下笔,正起身准备察看伤势,一个护士走进诊所,悄悄说:“沃克医生,5号病床的先生害怕做手术,要求……”沃克粗暴地打断护士的话,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胆小鬼!……”沃克医生余怒未息。

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病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德国军队的军医。

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针锋相对地回答:“沃克医生,军人处事是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地喋喋不休!”沃克怔住了。

他伸手制止了闻声赶来的护士,双目火辣辣地盯着对方。

良久,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突然对护士吩咐:“准备手术!”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

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

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 12 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2 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一、快乐预习【学习目标】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相符、崇敬品行和革命精神的掌握。

2、学习本文选材典型,详略适当,语言精练的特色。

3、领会表达中的抒怀、描绘和谈论的作用。

4、经过学习闻一多先生谨慎勤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忱、言行相符的崇高人品,从中遇到启示,进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要点】【预习内容】(1)革命者者方面作者选用了哪些典型资料?(2)要点详写的资料是什么?(3)表现了闻一多作为革命者有哪些优异质量?并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

(4)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做?二、合作探究1、阳光展现:﹙ 1﹚小组内沟通:解决上述疑问,检查上述答案2、教师点拨: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用草拟政治传单、民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将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汹涌执著的爱国热忱、言行相符的崇高人品都表现出来了。

3、导学点拨<1>找出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的相貌描绘’动作描绘神情描绘<2>闻一多先生先期和后期思想品行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一样阶段的表现。

你感觉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色一致吗?为何?4、小结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专注学术,不畏艰辛,忘餐废寝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杀身成仁的精神,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相符的崇高质量三、感恩达标:(10 分)阅读课文“闻一多先生的作为革命家方面,1、归纳次部分内容”2.谈谈对下边句子的理解①起初,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获得。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同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禁止备再跨进大门。

1教学设计、试题、试卷中小学3. 文段中作者选用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整一致?4.第②段“这个方面,状况就绝然不一样,并且一反既往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2课时)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2课时)精品课件

限时训练
1、(《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他正向古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 问的艰难困苦。 ( ) (2)“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 ) (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 ) (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 )
自学检测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 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 称赞了。
2.“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 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 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学习目标
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目标: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自学指导:
内容:下列句子。 方法:自学、小组内合作交流,老师点拨,找出规律,归纳 方法要点。 时间:15分钟。 要求:通过品读语言,能说出人物形象,并能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7.“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 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 “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 适的情景。
要点归纳
赏析句子的角度及答题格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第二课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第二课时
——汪曾祺《修髯飘飘》
“长须飘飘”四字短语,极有画面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闻一多先生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气冲斗牛】资料链接: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众物腾怒”非常传神,洋溢着诗意。
②北注示例:
【深宵灯火】资料链接: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谁稀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闻一多《静夜》
[ 设计意图 ]大量四字短语的运用是本文的言语特质。借助四字短语,找准本文言语品味的抓手,引领学生从细处感悟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环节二:拓展阅读《红烛》
阅读《红烛》,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作者的精神追求。
任务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小组展示读后感受。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一李商隐
教学过程:
学生预学内容
二次备课
环节反思
课堂探究流程(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环节反思
环节一:品味四字短语
1.默读圈画。
请学生积累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四字短语,并在全班朗读交流。
例如: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众物腾怒、深宵灯火、群蚁排衙、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热情澎湃等。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准备:学生:朗读全文,预习生字词,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设想: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生字词)二、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对比写法。

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 "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6、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导学案免费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导学案免费范文

课题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型新授课时:2授课时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语句的含义及作用,赏析文章的语言美,积累文中精彩的警句。

2、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的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学习重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其作用。

学习难点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1、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而后半部分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矛盾吗?为什么?2、在文中作者赋予说字不同含义。

请谈一谈下面句中说字含义。

(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他自己也没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请勾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

个案补充合作探究一、揣摩品读语言。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二、研讨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1、这篇短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2、有的同学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你认为应该怎样看?请谈谈本文在表达方面的特点。

三、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四、请同学们提出有关课文的其他疑难点,班上交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2.感受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提问生字生词,导入本课。

课堂实录一、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生1:文章的语言有气势,有如大江奔流,瀑布飞泄。

生2:文章的语言有情感美,无论叙还是议,都流露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崇敬、景仰之情。

生3:文章的语言有凝练美,有以一当十的表达效果,耐咀嚼,有余韵。

生4:文章的语言有形象美,如对闻一多语言、肖像的具体描写,形象再现了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

二、分析人物形象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明确: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

明确:刻苦钻研学术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明确: 治学目的是救国。

药方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

他是谁?鲁迅。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几乎忘了吃,明确:治学专心刻苦,废寝忘食。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格子,“群蚁排衙”,写成密密麻麻的小楷。

明确:一丝不苟,严谨治学。

6)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明确:为人民讲话,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三、句子赏析1. “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3.“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重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学习本文的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说说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比喻)
(2)闻先生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反复)
(3)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对偶、夸张)
(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排比)
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引用闻一多的《静夜》诗句,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是比拟的说法,“望”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索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搜集闻一多的生平事迹。

示例: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

问题一: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问题二: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
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态度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

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上,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

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

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

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问题三: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来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
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表现出来了。

问题四:第11小节引用了闻一多先生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品格?“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想象一下闻先生讲的是什么样的话。

你能帮他说一说吗?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这类的话,是揭露反动派、鼓舞人们斗志的话等。

问题五: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点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见《导学测评》P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