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和3GPP2协议分类清单

合集下载

3gpp协议

3gpp协议

3GPP协议1. 引言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是一个跨国合作组织,致力于制定和发展无线通信标准和技术。

3GPP协议是由该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用于支持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3GPP协议,包括LTE和5G等。

2. LTE协议LTE(Long-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移动通信技术,它是3GPP协议中的一部分。

LTE协议定义了整个网络架构和通信协议层,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

•物理层:LTE物理层定义了信道、调制解调、传输和编码等。

它使用了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技术,以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更好的信号质量。

•数据链路层:LTE数据链路层负责广播和多址接入,以及无线资源的调度和管理。

它使用了一种称为LTE无线接入接口的协议,用于无线资源的分配和调度。

•网络层:LTE网络层包括用户面和控制面,它负责用户数据的路由和传输,以及控制消息的传递。

LTE网络层使用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并提供QoS(服务质量)管理、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等功能。

•应用层:LTE应用层提供基于IP的应用服务,如VoIP(语音通信)、视频流媒体和互联网访问等。

3. 5G协议5G是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3GPP协议的一部分。

5G协议在LTE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改进,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网络容量。

•物理层:5G物理层采用了新的技术,如更高的频率、更宽的频带和更高的MIMO级别等。

它可以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数据链路层:5G数据链路层引入了新的帧结构和调度算法,以提高网络的容量和效率。

它还支持更复杂的调度和编码技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网络层:5G网络层引入了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的概念,以支持不同种类的应用和服务。

它还支持更灵活的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机制。

•应用层:5G应用层将继续提供基于IP的应用服务,并支持更高质量的多媒体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网络术语表

网络术语表

网络术语表•3GPP, 3GPP2 - 第三代合作项目组,第2项目小组•AAL1 - ATM 适配层1•AAL2 - ATM适配层2•AAL5 - ATM适配层5•ACTS - 硬币自动收费业务•ADPCM - 自适应差值脉冲编码调制•AH - 验证报头•AIN - 高级智能网络•AIS - 告警指示信令•AIX - 高级交互执行程序•AMR - 自适应多速率•ANSI - 美国国家标准机构•API - 应用编程接口•APS - 自动保护交换•ARP - 地址解析协议•AS - 应用服务器•ASN-1 - 抽象语法标记法一编码器/解码器•ASP - 应用服务供应商•ASR - 音频应答系统•AT&T - 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ATCA - 高级电信计算架构•ATM - 异步传输模式•ATMARP - 异步传输模式地址解析协议•AUC - 验证中心•B-ISUP - 宽带ISDN用户端•BDP - 业务决策点•BGCF - 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OOTP - 引导协议•BRAS/MSS - 宽带远程接入交换机/多业务交换机•BSC - 基站控制器•BSS - 基站系统•BSSAP+ - 基站系统应用端+•BSSGP - 基站系统GPRS协议•CALA - 加勒比地区和拉美•CAP - CAMEL应用端•CBN - 通用等电位连接网络•CC - 连接确认•CD-ROM - 小巧的磁盘只读存储器•CDMA - 码分多接入•CDVT - 信元延迟变化容差•CFR - 联邦规例守则•CGF - 收费网关功能•CID - 通道标识符•CISPR - Comite International Spécial des Peturbations Radioélectriques (或国际无线冲突委员会)•CLEI - 通用语言设备标识符•CLI - 命令行接口•CLIP - 经典的IP•CORBA - 通用对象请求经纪人架构•COTS - 投入商用的•CPU - 中央处理器•CS2K - Communication Server 2000•CSA - 加拿大标准协会•CSCF - 呼叫状态控制功能•CSE - CAMEL服务环境•CSU - 计算机交换单元•CSV - 以逗号分隔的值•DAT - 数字音频磁带•DES - 诊断错误信令•DFT - 分布式容错•DFT/HA - 分布式容错/高可用性•DHCP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iffServ - 差分业务•DLT - 数字线性磁带•DNS - 域名系统•DPM - 停机性能测试•DS-0 - 数字信号0 (64Kbps)•DS-1 - 数字信号1 (1.544Mbps)•DS-3 - 数字信号3 (44.7Mbps)•DS - 差分业务•DSCP - 动态子网配置协议•DSP - 数字信号处理•DSU - 数字交换单元•DTMF - 拨号音多频•DVD - 数字视频磁盘•DVMRP - 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E1 - 欧洲格式的1级数字信号•EADPCM - 嵌入式自适应差值脉冲编码调制•ECMP - 等成本多路径•EIA - 电子工业协会•EIR - 设备身份注册器•EM - 单元管理器•EMC - 电磁兼容性•EMS - 单元管理系统•EN - 欧洲标准•ESI - 终端系统标识符•ESP - 封装安全协议•ETS - 欧洲电信标准•ETSI -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F1 - F1 级OAM•F3 - 虚拟路径OAM•F5 OAM - 虚拟电路OAM•FA - 国外代理•FCC - 联邦通信委员会•FITs - 每运行十亿小时的故障数•FMECA - 故障模式、效应和严重性分析•FR - 帧中继•FRU - 现场可替换的单元•FT/HA - 容错/高可用性•FT - 容错•FTP - 文件传输协议•GGSN - 网关GPRS支持节点•GK - 关守•GMM/SM - GPRS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GPRS - 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PS - 全球定位系统•GRE - 通用路由封装•GSM -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N - GPRS支持节点•GSP - 全球服务供应商•GTP - GPRS隧道穿过协议•GTT - 全局码转换•GUI - 图形用户界面•H/W - 硬件•HA - 高可用性•HLR - 归属位置寄存器•HSS - 归属用户服务器•I-CSCF - 查询呼叫状态控制功能•i-SCSI - 互联网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I/O - 输入 / 输出•IA - Intel架构•IAD - 集成接入设备•IBN - 隔离的等电位连接网络•ICMP -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EC - 长途交换运营商•IEEE -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TF -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GMP -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KE - 互联网密钥交换•ILMI - 集成的本地管理接口•IM-SSF - IP多媒体- 业务交换功能•IME - 接口管理实体•IMS-MGW - IP多媒体子系统媒体网关功能•IMS - IP 多媒体子系统•INAP - 智能网络应用协议•InATMARP - 逆向ATMARP•IP PBX - 互联网协议专用电话交换机•IP-SP - IP-信令点•IP - 互联网协议•IPoA - ATM IP•IPsec - IP 安全协议•IPT - 集成的项目组•IRIG-B - InteRange Instrumentation Group标准•ISDN - 集成的业务数字网络•ISO/IEC - 国际标准机构 / 国际电工委员会•ISUP - ISDN用户端•ITU-T -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组•IUA - ISDN Q.921用户适配层•JFS - 日志文件系统•JTAG - 联合测试行动组•KVM - 键盘/视频/鼠标•L2F - L2转发•L2TP - L2隧道穿过协议•LAN - 局域网•LAPB - 均衡式链路接入程序•LAPC - 面向控制板的链路接入程序•LDAP - 轻量目录访问协议•LLC - 逻辑链路控制•LMI - 本地管理接口•LOC - 定位中心•LSR - 标签交换路由器•M2PA - MTP2对等间适配层•M2UA - MTP 第2级用户适配层•M3UA - MTP3用户适配层•MAC - 媒体接入控制•MAP 3G - 3G应用应用端•MAP IS-41 - 移动应用端IS-41•MAP - 应用应用端•MBS - 最大突发规模•MCU - 多点会议单元•MD 5 - 消息摘要算法•MD - 停止生产•MDM - 媒体设备管理器•MEGACO - 媒体网关控制•Mesh-BN - 网状等电位连接网络•MFC - 最受惠的客户•MG - 媒体网关•MGC - 媒体网关控制器•MGCF - 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IB - 管理信息库•MMS - 多媒体消息传递业务•MNP/LNP - 移动/本地号码可移植性•MPLS - 多协议标签交换•MPoA - ATM上的多点•MRFC - 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P - 多媒体资源功能处理器•MSC - 移动交换中心•MSCF - 消息传递业务控制功能•MTP2 - 第2级消息传输端•MTP3 - 第3级消息传输端•MTP3-B - MTP3宽带•NA - 北美•NAPT -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S - 网络连接的存储器•NAT - 网络地址转换•NBAP - 节点B应用端•NEBS - 网络设备捆绑系统•NEDS - 网络设备开发标准•NFS - 网络文件系统•NGN - 下一代网络•NIC - 网络接口卡•NRE - 不可恢复的工程•NS - 网络服务•NSRP - 网络业务就绪平台™•NTP - 网络时间协议•OAM - 运行、管理和维护•OC-3 - 3级光载体 (155.5Mbps) •OC-12 - 12级光载体(622.1Mbps) •OC-48 - 48级光载体(2.488Gbps) •OC-192 - 192级光载体(9.953Gbps) •OC-768 - 768级光载体(39.81Gbps) •OEM - 原始设备制造商•OFM - 停机频率评估•OM - 运行评估•OSA SCS - 开放服务架构业务功能服务器•OSA-GW - 开放业务接入 - 网关•OSI - 开放系统互连标准•OSPF -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S - 运行支持系统•OXC - 光交叉连接•P-CSCF - 代理呼叫状态控制功能•P-MSC - 分组移动交换中心•PCI - 外围组件互连•PCR - 高峰期的信元传输速率•PDCP - 分组数据控制协议•PDSN - 分组数据支持节点•PEC - 产品工程码•PG-MSC - 分组网关移动交换中心•PHP - PHP超文本预处理程序嵌入式脚本编写语言•PI - 产品完整性•PICMG - PCI工业计算机制造商小组•PLOA - ATM上的协议层•PMC - PCI中间卡•PPC - PowerPC•PPTP - 点到点隧道穿过协议•PRI - 主用速率接口•PSF - 协议特定的功能•PTM - 分组电话管理器•PVC - 永久性的虚拟电路•PVG - 分组话音网关•QoS - 服务质量•RADIUS - 远程验证拨入用户业务•RAM -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AP - 无线接入网络应用端•RAW - 先写后读•RC4 - Rivest Cipher 4号加密法•RDI - 远程缺陷指示•RED - 随机早期检测•RFC - 意见请求书•RFI - 信息请求书•RFP - 请求建议书•RFQ - 报价请求书•RIP - 路由信息协议•RLC 3G - 3G无线链路控制•RLC/MAC - GPRS 无线链路控制/媒体接入控制•RNC - 无线网络控制器•RNSAP - 无线网络子系统应用端•RRC - 无线资源控制•RTP/RTCP - 实时协议 / 实时控制协议•RTP - 实时传输协议•RTPC - 信令路由管理传输禁止控制•S-CSCF - 服务呼叫状态控制功能•S/W - 软件•SAN - 存储区域网•SBC - 会话边界控制器•SCCP - 信令连接控制端•SCF - 交换控制功能•SCP - 业务控制端•SCR - 持续不变的信元传输速率•SCSI -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TP - 流控制传输协议•SDH - 同步数字层级结构•SDK - 软件开发套件•SEG - 安全网关•SG - 信令网关•SGF - 设置图形再现•SGSN - 服务GPRS 支持节点•SHA-1 - 安全的散列算法-1 •SIGTRAN - 信令传输•SIP - 会话启动协议•SLF - 签约定位功能•SMP - 对称的多处理•SMS - 短消息传输服务•SNA - 存储网络架构•SNC - 同步的网络时钟•SNDCP - 子网相关的融合协议•SNMP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TP -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ONET - 同步光网络•SPARC - 可扩展的处理器架构•SPG - 信令处理器网关•SRTP - 安全的实时协议•SS7 - 第7号信令系统•SSC1 - 抗震的服务器机箱1•SSH - 安全的Shell•SSP - 信令服务点•SSS - 信令软件子系统•STM-1 - 同步传输模式 1•STP - 信令传输点•SUA - SCCP用户适配层•SVC - 交换的虚拟电路•T1 - 面向1级数字信号的数字承载工具•TAPA® - Trillium 高级可移植性架构•TC - 传输融合亚层•TCAP - 交易功能应用端•TCP/IP -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 - 传输控制协议•TDM - 时分多工•TFTP -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TS - 文本到话音•TUCL - TCP / UDP融合层•UAS - 通用音频服务器•UBR - 未指明的位速•UDP - 用户数据协议•UL - Underwriters Laboratory机构•UMTS - 通用移动电话业务•UNI 3.1, 4.0 - ATM 用户-网络接口标准V3.1 或 4.0 •USP - 通用信令点•UUI - 用户间的指示器•VBR - 可变位速•VC - 虚拟连接•VCC - 虚拟通道连接•VCCI - 电波干扰自发控制委员会•VCI - 虚拟通道标识符•VCL - 虚拟通道链路•VLAN - 虚拟局域网•VLR - 拜访位置寄存器•VNS - 话音导航系统•VO - 验证办公室•VoATM - ATM上的话音•VoIP - IP上的话音•VP - 虚拟路径•VPI - 虚拟路径标识符•VPL - 虚拟路径链路•VPN - 虚拟专网•VRRP - 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Tx - 虚拟实时执行程序的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 - 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WRR - 加权循环•WSF - 无线业务框架•XFS - 无服务器的高性能网络文件业务。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GPP百科名片3GPP的‎目标是实现‎由2G网络‎到3G网络‎的平滑过渡‎,保证未来技‎术的后向兼‎容性,支持轻松建‎网及系统间‎的漫游和兼‎容性。

其职能: 3GPP主‎要是制订以‎G SM核心‎网为基础,UTRA(FDD 为W‎-CDMA技‎术,TDD为T‎D-CDMA技‎术)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技‎术规范。

目录简介The 3rd Gener‎a tion‎Partn‎e rshi‎p Proje‎c t(3GPP).是领先的3‎G技术规范‎机构,是由欧洲的‎E TSI,日本的AR‎I B和TT‎C,韩国的TT‎A以及美国‎的T1在1‎998年底‎发起成立的‎,旨在研究制‎定并推广基‎于演进的G‎S M核心网‎络的3G标‎准,即WCDM‎A,TD-SCDMA‎,EDGE等‎。

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于1999‎年加入3G‎P P。

成员3GPP的‎会员包括3‎类:组织伙伴,市场代表伙‎伴和个体会‎员。

3GPP的‎组织伙伴包‎括欧洲的E‎T SI、日本的AR‎I B、日本的TT‎C、韩国的TT‎A美国的T‎1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六个标准‎化组织。

3GPP市‎场代表伙伴‎不是官方的‎标准化组织‎,它们是向3‎G PP提供‎市场建议和‎统一意见的‎机构组织。

TD-SCDMA‎技术论坛的‎加入使得3‎G PP 合作伙伴计‎划市场代表‎伙伴的数量‎增加到6个‎,其它包括:GSM 协会,UMTS论‎坛,IPv6论‎坛,3G美国(3G Ameri‎c as),全球移动通‎信供应商协‎会(The Globa‎l Mobil‎e Suppl‎i ers Assoc‎i atio‎n)。

中国与3G‎P P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S)于1999‎年6月在韩‎国正式签字‎同时加入3‎G PP和3‎G PP2, 成为这两个‎当前主要负‎责第三代伙‎伴项目的组‎织伙伴。

在此之前,我国是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这两个‎伙伴的标准‎化活动。

3gpp协议导读

3gpp协议导读

3gpp协议导读3GPP协议导读。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致力于制定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

它的成员包括全球各地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技术提供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3GPP协议是由这些成员共同制定的,它规定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各种技术规范和协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3GPP协议的组成。

3GPP协议由多个技术规范组成,其中包括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络)、Core Network(CN,核心网络)和Services(业务)等部分。

RAN包括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无线接入网,而CN则包括了核心网和传输网。

Services部分则涵盖了各种移动通信业务,如语音通信、短信、数据传输等。

这些技术规范和协议共同构成了3GPP协议的框架。

在3GPP协议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无线接入技术。

目前,3GPP协议中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包括了GSM、UMTS和LTE等。

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个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它为后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

UMTS则是3GPP协议中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业务功能。

而LTE则是4G移动通信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为移动宽带通信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此外,在3GPP协议中,核心网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中枢部分,它负责处理用户数据、信令和业务控制等功能。

在3GPP协议中,核心网技术包括了移动交换中心(MSC)、业务支持系统(BSS)、家庭位置寻呼(HPLMN)等。

这些技术规范和协议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础支持。

除了无线接入技术和核心网技术,3GPP协议中还包括了各种业务规范和协议。

这些业务规范和协议涵盖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各种业务需求,如语音通信、短信、数据传输、位置服务等。

它们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各种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规范要求。

总的来说,3GPP协议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和协议,它由全球各地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技术提供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

3G及LTE技术介绍

3G及LTE技术介绍

3G、B3G技术介绍研发中心2010-11-16主要内容1.3GPP组织、三种技术体制2.3G组网架构3.3G关键技术4.3G视频应用5.三种制式优缺点比较6.B3G介绍33GPP组织u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是一个以欧洲为主体的3G标准化组织;3GPP2—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是一个一美国为主体的3G标准化组织;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ITU主要起领导和组织作用。

u3GPP主要以GSM MAP核心网为基础,以WCDMA为无线接口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通用移动电话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phone System),同时负责在无线接口上定义与ANSI-41核心网兼容的协议。

3GPP于1998年底成立,其技术规范组TSG有:无线接入网(RAN)TSG、核心网TSG、业务和系统TSG、终端TSG。

u3GPP2主要以ANSI-41核心网为基础,以CDMA2000为空中接口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负责在无线接口上定义与GSM MAP核心网相兼容的协议。

3GPP2于1999.1月成立,其技术规范组有:TSG-A负责接入网接口规范、TSG-C负责无线部分的标准、TSG-N负责ANSI-41核心网和无线智能网的规范。

4u3GPP制定标准是:WCDMA、TD-SCDMA,其中,WCDMA 的主要参与者是:ARIB(日本)、ETSI(欧洲)、TTA(韩国)、T1P1(美国)、相关的制造商和运营商,TD-SCDMA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S)提出。

u3GPP2制定的标准是:CDMA2000,主要参加者是:TIA(美国)、ARIB(日本)、TTA(韩国)、相关的制造商和运营商。

51.Release 99,1999年12月发布,是3GPP发布的第一个WCDMA版本,核心网以GSM移动交换中心和分组交换网络为基础,便于2G网络向3G网络的平滑演进。

3GPP LTE协议说明

3GPP LTE协议说明

41 TS 36.440
规范名称(英文) Report on Technical Options and Conclusions Radio interface protocol aspects 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UTRA Feasibility study forE-UTRA and E-UTRAN Requirements for E-UTRA and E-UTRAN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Base Station (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DD repeater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Base Station (BS) and repeat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EMC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terminals and ancillary equipment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 Station (BS) conformance testing FDD repeater conformance testing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physical layer; General description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Physical layer - Measurements E-UTRA and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 Stage 2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of UE positioning in EUTRAN UE radio access capabilities Layer 2 - Measurements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adio Link Control (RL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specificatio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LTE Positioning Protocol (LPP)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S1 layer 1 general aspects and principles S1 layer 1 S1 signalling transport S1 Application Protocol (S1AP) S1 data transport X2 general aspects and principles X2 layer 1 X2 signalling transport X2 Application Protocol (X2AP) X2 data transport General aspects and principles for interfaces supporting MBMS within E-UTRAN

3GPP协议编号——标准协议之3GPP标准协议

3GPP协议编号——标准协议之3GPP标准协议

标准协议之3GPP标准协议所有3G和GSM规范具有一个由4或5位数字组成的3GPP编号。

(例如:09.02或29.002)。

前两位数字对应下表所列的系列。

接着的两位数字对应01-13系列,或3位数字对应21-55系列。

词"3G"意味着采用UTRAN无线接入网的3GPP系统,词"GSM" 意味着采用GERAN无线接入网的3GPP系统(因而,"GSM"包括GPRS和EDGE性能)。

21-35系列规范只用于3G或既用于GSM也用于3G。

第三位数字为"0"表示用于两个系统,例如29.002用于3G和GSM系统,而25.101和25.201仅用于3G。

其它系列的大多数规范仅用于GSM系统。

然而当规范编号用完后,须查看每个规范的信息页面(见下表)或查看01.01 / 41.101 (GSM) 和21.101 (3G) 中的目录。

The 3GPP Specifications are stored on the file server as zipped MS-Word files. The filenames have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M[-P[-Q]]-V.zipwhere the character fields have the following significance ...S = series number - 2 characters (see the table above)M = mantissa (the part of the spec number after the series number) - 2 or 3 characters (see above)P = optional part number - 1 or 2 digits if presentQ = optional sub-part number - 1 or 2 digits if presentV = version number, without separating dots - 3 digitsSo for example:21900-320.zip is 3GPP TR 21.900 version 3.2.00408-6g0.zip is 3GPP TS 04.08 version 6.16.032111-4-410 is 3GPP TS 32.111 part 4 version 4.1.029998-04-1-100 is 3GPP TS 29.998 part 4 sub-part 1 version 1.0.03GPP规范采用WORD文件的ZIP压缩格式保存,文件名结构如下:SM[-P[-Q]]-V.zipS=系列号-两位数字(见上表)M=尾数(规范编号中系列号后面的部分)-2或3位数字P=可选的部分编号-1或2位数字,如果有Q=可选的子部分编号-1或2位数字,如果有V=版本号,无分隔点-3位数字例如:21900-320.zip 是3GPP TR 21.900 版本3.2.00408-6g0.zip 是3GPP TS 04.08 版本6.16.032111-4-410 是3GPP TS 32.111 部分4 版本4.1.029998-04-1-100 是3GPP TS 29.998 部分4 子部分1 版本----------------------------------------------------------------------------------------------------------------好好研究下这个网站/specification-numbering就明白了每一个小类后面都有说明的----------------------------------------------------------------------------------------------------------------mark。

3gpp协议中文目录

3gpp协议中文目录

3gpp协议中文目录篇一:3GPP 24008中文版协议1. 简述该文档描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小区通信系统内用在无线接口的核心网协议流程。

主要描述了无线接口上的流程(参考接口Um或Uu,参考跑3GPP 24.002或3GPP 23.002)比如呼叫控制CC, 移动性管理MM,和会话管理SM。

文中每当提及further study或FS或FFS的地方表示本文不会对相应的内容作标准阐述。

这些流程都是按照无线接口的控制信道上交换的信令定义的。

控制信道在3GPP 44.003和3GPP 25.301中描述。

该协议的功能性描述和流程,以及其他层和实体间的交互将在3GPP 24.007中描述。

1.3 层3流程的结构可以用“积木”法来描述层3的流程。

基础的积木是三个子层的协议控制实体提供的“基本流程”,这些子层是无线资源管理RRM,移动性管理MM和连接管理CM。

11.5 在A/Gb模式下逻辑信道的使用逻辑信道在3GPP 45.002中定义。

下述的这些控制信道都是承载信令信息或指定类型的用户分组数据:1) 广播控制信道BCCH:下行,用来广播小区独有信息2) 同步信道SCH:下行,用来广播同步信息和BSS标识信息3) 寻呼信道PCH:下行,用来发送寻呼给MS4)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用来请求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5) 接入允许信道AGCH:下行,用来分配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6)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双向7) 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双向,和一条业务信道TCH关联8) 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双向,和一条SDCCH或者TCH关联9) 小区广播信道CBCH:下行,用作非点对点短消息传输10) 指示信道NCH:下行,用来通知用户VBS呼叫或VGCS呼叫信令层2定义了两个服务接入点,以SAPI划分(详见3GPP 44.006)21) SAPI0:支持包括用户消息的信令信息的传输2) SAPI3:支持用户短消息的传输层3根据每条消息进行SAP的选择,以及逻辑控制信道的选择,L2操作模式(确认模式AM,非确认模式UM或随机接入)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