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风俗饮食文化(下)
镇江锅盖面的传说

镇江锅盖面的传说长江边的镇江,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镇江的特产有三样:香醋,肴肉和锅盖面.爱吃面的我,对于镇江的锅盖面却没有品尝过,自然有些说不过去.春节期间去镇江,老同学请我外出吃饭.我说,能否请我吃一碗正宗的镇江锅盖面?锅盖面,中国十大名面之一,也称镇江小刀面,被誉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苏省镇江市地方特色传统美食。
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
据传,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被乾隆夸赞。
在煮汤面时,须注意面条不可熟透。
约八分半至九分熟时即捞出,放在汤碗中,因为还要淋上高汤,热度会使面条继续熟化,所以必须注意不可煮太熟烂,以免失去筋道。
另外,如果是家里自己煮面,还可以在放入面条后,等水滚沸,加入1杯冷水. 加强面的筋道.让口感加分。
1、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
2、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适宜人群:贫血,肠胃道疾病人群。
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的人群。
镇江那些滴板面条有啥?来到镇江就要吃锅盖面?你以为咱大镇江只有锅盖面好吃吗?白汤大面、野生长鱼面、宝堰干拌面、麻油凉拌面、熬面、饺面、烂焐面……好吃的面条简直多到数不过来啊除了家喻户晓的锅盖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其他几种镇江特色面条1.>>>白汤大面白汤大面也分很多种,长鱼汤面、鱼汤面、骨头汤面、碎肉面等,味道各有特色。
共同的特点是下面的白汤,汤汁浓稠、色白如奶、微咸带鲜、爽口不腻。
外地人不知道白汤大面的汤汁为什么会这么白,这么鲜,其实,这鲜美的白汤完全是熬出来的。
最正宗的白汤是用鲜鲫鱼加豆油炒成鱼粉放入布袋,入锅加水与猪骨头、荤油一起熬煮,先用大火,煮沸后,小火慢慢熬,直至熬出骨髓和骨油,汤色白如奶液。
镇江三怪

� 娘娘的 蟠桃大会 路经镇江 闻到肴蹄 香 味 连忙下了神驴下凡来 一边喝茶 � � 一边吃肴肉 连吃了三十三块肴肉 喝 了三 十三壶茶 在镇江 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 连蟠桃 大会都给忘记 了 肴肉味道之鲜美由此可见一斑 � 第三怪 � 面锅里面煮锅盖 � � " 三怪谣 " 香醋摆不坏 肴肉不当菜 面 " 面锅里面煮锅盖 " 这是镇江饮食 � � 锅里面煮锅盖 技艺中的一项创造 煮面时 将小锅盖 第一怪 � 香醋摆不坏 � 放在面锅里和面条一起煮 煮出来的面 � 醋 � 是我国传统 酸性调味品 古人 条 卤汁易入味 吃在嘴里耐嚼有劲 独 给醋冠以 " 食总管" 的美称 千百年来 具味道 人们 在爆 炒 拌等烹 制中 都 要加 些 关于锅盖面的来历 有很多传说 � � � 醋 去腥解腻 增进菜肴的风味 镇江香 流传较广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穷苦 � 醋一 � 直享誉 海内 外 具 有 " 色 香 酸 兄妹相依为命 一天 哥哥不幸染病 妹 醇� 浓" 的特点 酸而不涩 香而微甜 色 妹给 哥哥煮面条吃 面条 下了锅 妹妹 � 浓味鲜 而且 存放时间越久 口 味越香 突然想起家里还有最后两只鸡蛋 就赶 � 醇 素有 " 镇江香醋摆不坏 " 之说 如果 紧去取 慌乱中把汤罐的盖子碰到面锅 � 你在品尝镇江特产水晶肴蹄 蟹黄汤包 里了 结果妹妹意外地发现 有这个小 时 蘸点香醋 会顿觉鲜润芳香 汤罐盖子漂浮在面锅里 水虽然滚沸却 � 第二怪 � 肴肉不当菜 � 不往 外溢 而且煮出来 的面条细而 有 � ��� 多年 来 镇江肴 蹄肉 驰誉 南 劲 软而不烂 后来 这种 " 面锅里面煮 北 久盛不衰 肴蹄肉原名 " 硝肉" 为镇 锅 盖 " 的方法便流传开来 并且一直 沿 � 江的传统名菜 具有香味浓郁 卤冻透 明 光滑晶莹 状如水晶等特色 故又名 传至今 � 朱双娣 辑�
江苏风俗文化礼仪

江苏风俗文化礼仪江苏的年俗1.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季芹,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2、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3、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4、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5、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
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6、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赎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7、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风俗苏州掘元宝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季芹,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镇江打酱油镇江排队〃打酱油〃,闻到酱油味就闻到年味,这个习俗是当地的习惯,为了迎接年味,有市民一口气打了700斤,不可思议吧!江宁〃打神鼓〃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大过年蒸馒头:一般每年除夕的前几天,就要开始蒸馒头了。
蒸馒头的时候,都要在前一晚把面揉好,闷在缸里发酵一夜,第二天天没亮就要起床,再包馅料,上笼屉蒸熟。
江苏省饮食文化

江苏省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江苏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点。
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江苏省饮食文化以供大家阅读。
江苏省饮食文化常识苏菜为八大菜系之一,主要由淮扬(淮安、扬州)、徐海(徐州、连云港)、宁镇(南京、镇江)及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四种风味组成。
其中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并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中国菜的最经典代表作。
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
江苏饮料主要是茶和酒两大类,茶文化集中于苏南地区,名酒主要有“三沟一河”,出产于江淮一带,通常指汤沟酒、双沟酒、高沟酒(今世缘)、洋河酒,其依托特异的地域生态环境、自然酿酒微生物体系,采用传统“混烧老五甑法”生产工艺,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醅(馇)配料,混蒸混烧。
与“香气大、窖香浓郁突出且浓中带陈”的“川派酒”不同,“三沟一河”酒以“口味醇、绵甜、净、爽”为显著特点,是名扬天下的“江淮派”(苏、鲁、皖、豫)浓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其中享有“汤沟传奇水土,美酒绝世风华”之美誉的汤沟酒尤其突出,其主导产品“汤沟绝世风华”、“汤沟盖世风流”酒自古誉满天下、驰名中外,历经千年而盛名不衰。
江苏省饮食文化知识苏北地区的饮食习俗可以扬州为代表。
扬州历史悠久,早在秦汉以前,这里已是长江下游的中心城市之一。
隋唐时代,扬州又是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扬州紧靠运河,为旧时的水陆要冲。
这里聚居着许多富商大贾。
扬州又是著名的文化城,有“海内文士,半在维扬(扬州)”之说。
无论是富商还是文士,都特别讲究饮食。
扬州菜制作精细,炖、焖、煮、烧突出,讲究原汤原味,口味清淡,甜咸适中,苏北地区在饮食上很有特点,后文将有详述。
由于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交往频繁,饮食上也互相影响,因而在饮食习俗上,也存在着不少共同点。
以苏州力中心的苏南饮食风俗圈,其影响远较行政区域的“苏南”为大。
民俗的形成与传播往往受地理、交通、通信、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而同自然地域关系更密切些。
镇江的“三怪”和“三鱼”

一提起镇江的特产,恐怕很多人马上会想到镇江香醋。
其实除了镇江香醋,这里还有很多美食,最有名的就是镇江“三怪”和“三鱼”。
“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三怪’太遗憾”——说的就是镇江“三怪”,下面就一一悉数。
镇江香醋驰名中外的镇江香醋创制于1840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具有“色、镇江的“三怪”和“三鱼”文/瓜皮老汪 图片来源/网络香、酸、醇、浓”的特点,其色泽清亮,酸味柔和、醋香浓郁、风味纯正、口感绵和、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且久存其质不变,更加香醇。
而且,镇江香醋用以拌冷盘、溜素菜、烹鱼肉、炖鸡鸭,可提味增香,去腥解腻,开胃生津,确为极佳的调味品,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
水晶肴肉“肴肉不当菜”指的是“水晶肴肉”,亦叫“水晶肴蹄”。
相传数百年前,镇江酒海街有一家小酒店的店主,一天买回四只猪蹄,准备过几天再食用,因天热怕变质,便用盐腌制,但他当时误把家人为做鞭炮买的一包硝,当作盐腌了猪蹄,直到三天后家人找硝时才发觉,连忙揭开腌罐一看,不但肉质未变,而腌得蹄肉硬结而香,色泽红润,蹄皮色白。
为了去除硝的味道,一连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经开水锅中焯水后捞出。
接着,他又把猪蹄放入锅中,加葱、姜、花椒、茴香、桂皮用高温焖煮,本欲以此解除毒性和异味,不料葱煮半在长江边,有一座特别的城市,她的名字叫镇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春秋时称为“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
个时辰后,却出现了一股异常的香味,入口一尝,滋味鲜美,毫无异味。
从此以后,该店主就用此方法制作“硝肉”,前来品尝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不久就闻名全市。
水晶肴蹄是在古菜“烹猪”和水晶冷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味菜。
“烹猪”和水晶肴蹄是一脉相承的,用料基本相同,都用蹄子和花椒盐,制法也基本相同,都用老卤,用明矾澄清原汤汁,压冻而成。
镇江的特色

镇江的特色
镇江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江香醋:镇江香醋是镇江地区的传统名产,具有色、香、酸、醇、浓五大特点。
它是由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生产技术,经过陈酿而制成的调味佳品。
镇江香醋色泽红褐,醋香浓郁,味道鲜美,酸而微甜,是烹饪、佐餐、蘸食的佳品。
2.镇江肴肉:镇江肴肉是镇江的传统美食,以猪蹄为原料,经过特殊的烹制工艺制作而成。
镇江肴肉皮薄肉嫩,酥烂脱骨,香味浓郁,是镇江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3.金山翠芽:金山翠芽是镇江的名茶之一,产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南部。
该茶扁平挺削,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回甘,香气沁人心脾。
4.蟹黄汤包:蟹黄汤包是镇江的传统小吃,以其皮薄馅大、汤汁浓厚、色香味俱佳而著名。
蟹黄汤包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需要选用上等的蟹黄和猪五花肉等原料,经过精心烹制而成。
5.锅盖面:锅盖面是镇江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独特的制法和味道而著名。
锅盖面的面条滑爽有弹性,汤料鲜美可口,是镇江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
6.恒顺香醋:恒顺香醋是镇江市的知名企业——恒顺醋业生产的传统名醋,以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而受到广泛欢迎。
恒顺香醋采用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陈酿、精制而成,具有浓郁的醋香和独特的生产工艺。
7.米芾书法:镇江是古代书法家米芾的故乡,米芾的书法艺术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影响。
镇江有许多景点和建筑都刻有米芾的书法作品,让人们领略到这位书法大师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镇江的特色涵盖了美食、文化、企业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镇江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镇江风俗饮食文化(上)

• 镇江三怪,都是从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为人们喜爱的饮食, 故而经久不衰。镇江菜肴属镇扬菜系,为中国九大菜系之一。 镇江是九省通衢和中国名城之一,品尝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的商贾,对镇江菜肴情有独钟。
从三怪谈起·菜肴的典故
• 在镇江菜肴中,除上述肴肉等冷盘 外,颇具镇江特色的还有白汁鲴鱼、 清蒸鲥鱼、糖醋刀鱼等。鲴鱼扁而 身青白色,春季为上市旺季,俗称 菜花鲴;秋季肉昧最美,俗称菊花 鲴。该鱼肉多无刺,味赛河豚。
• 传说肴肉制作是歪打正着。古时镇江城里酒海街有对开酒店 的夫妻,正月三十中饭后,女的为了二月二回娘家,上街买 茶食,顺便买了一包做鞭炮用的硝,好给父亲做鞭炮。女的 先回家,把买的东西放在盐钵,去忙别的事了。男的从外面 买了四只猪前蹄,准备腌盐水蹄子。他回家时天已晚,就把 买的猪前蹄剁下来,用五香和。过了两天,女 的要回娘家,才知道硝腌了猪蹄。虽然被硝腌的蹄子板扎发 红,但不知能否食用,就用水泡硝,打算自家尝试。
• 夫妻俩悟出了道理,腌蹄子 放点硝,才容易入昧。从此,
从三怪谈起·香醋
• 香醋也是镇江特产,数百年来, 长盛不衰,具有“色香酸醇浓”的 特色。存放时间越久,口味越 香醇。1909年参加南洋劝业会 获金质奖,1980年获国家银质 奖,1985年获国家和国际美食 学会、国际旅游观光委员会授 予的金质奖章,被国内外誉为 “醋中上品”,镇江亦被人戏称 “醋坛子”。我国人喜欢用醋,口 味有南甜北咸、西辣东酸之说, 醋味微酸,我国东部尤爱这一 调味品,亦创造了吃醋这一特 殊词语,被喻为在男女关系上
饮食文化(上)
目录
• 从三怪谈起
• 肴肉 • 香醋 • 锅盖面
镇江美食介绍

镇江美食介绍作为美食之乡的镇江,以淮扬菜系为特色,兼收南北风味。
镇江美食有“三鱼、三怪”之称。
“三鱼”即“长江三鲜”鲥鱼、刀鱼、鮰鱼;“三怪”则为肴肉、香醋、锅盖面,以“镇江三怪”最为出名。
来,下面一起看看镇江的美食都有些什么吧。
镇江美食介绍【水晶肴肉】江苏镇江区的名菜,因其肉红皮白,卤冻透明,故有“水晶”之称。
这道菜必须选用细皮白肉猪、重750-1000克的前蹄,且小火焖煮。
食之筋纤柔软,肥瘦兼有,味美鲜香,佐以姜丝和镇江香醋,味道更赞。
【锅盖面】说起锅盖面,那可是镇江家喻户晓的面食小吃,俗称镇江三怪之一的“大锅小锅盖”(面锅大,锅盖小)。
酱油熬制是锅盖面制作的一大精髓,选用镇江特供黄豆酱油,再加上十几种佐料,桂皮,香草,八角等等,味道鲜香的不得了!吃起来面条又软又有劲道,汤头清香,回荡在齿间。
【镇江蟹黄汤包】镇江蟹黄汤包俗称蟹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镇江的传统小吃。
汤包以蟹油、猪肉为主料,精心加工制成。
体积小而外型美,具有皮薄、汤多、馅足、味鲜的特点,食时佐以镇江香醋与姜丝,不但口味更美,且能去寒解腻。
【白汁鮰鱼】“长江三鲜”之一的鮰鱼又名白吉鱼、江团,肉肥嫩,味鲜美,白汁鮰鱼是镇江常见的一道菜。
烹时不加酱油,配以春笋,用旺火烧沸,移文火焖煮,汤汁似乳,肉厚无刺,鱼鲜味道十足呢。
三四月间是最适合品尝鮰鱼的时期。
【清炖蟹肉狮子头】镇江的名菜,又称斩肉,主料为蟹肉和猪肉,斩切做肉丸,因烹调时不用酱酒着色,故称清炖。
因其造型大而圆,有了“狮子头”的叫法。
这是一道火工菜,把握好火候,味道自然美妙。
此菜宜用砂锅炖制,趁热上桌,揭盖去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
肉质酥烂,汤鲜味美,还具有补虚养身、健脾开胃的功效。
【拆烩鲢鱼头】镇江的特色菜之一,鲢鱼味美,以头为贵,经名师着意烹调,配以蟹肉、火腿、香菇、鸡肉、肫肝、鲜笋等菜料,用鸡汤烩制。
拆烩方法是骨刺除去,但其形不散,肉不散啐,香浓肥润,味鲜适口。
【刀鱼卤面】刀鱼是镇江“三鲜”之一,镇江的特产,刀鱼卤面是不可错过的一道特色美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优菜点
(1)水晶肴蹄(即肴肉) (2)清蒸刀鱼 (3)清蒸鲥鱼 (4)白汁鲴鱼
名优菜点
(5)拆烩鲢鱼头 拆烩鲢鱼头是传统名菜,清初创制。镇江产鲢鱼,素以头 大、肉肥、味鲜著称,尤以小雪节令时最为肥美。一条大鱼, 肉刮下做菜,剩下鱼头,经着意烹调,配以蟹肉、火腿、香菇 、鸡肉、肫肝、鲜笋等佐料,用鸡汤烩制,竟成妙馔。其色泽 乳白,汤汁稠浓,吃口肥嫩粘糯,配菜鲜美可口,为冬令佳肴 。 (6)百花酒焖肉 清道光二十年(1840),镇江恒顺酱醋厂以百花酿酒开业,其 酒色如金菊,纯净透明,酒性温和,进口醇浓质厚,富有营养 。用以焖烧猪肉,风味极佳。百花酒焖肉选用猪肉花中肋,先 经烘烤,后放入砂锅中加百花酒焖炖。花酒渗入,色泽金黄, 酥烂醇香,营养丰富。 (7)清炖蟹肉狮子头 即 肉圆子,主要原料有蟹肉和猪肉。
腌大菜、十香菜、乌米饭
据医学测定,乌饭树的子、根、叶都具有益精气、强筋骨、明目、止泄等功效。乌米饭原 是道家养生食品,后来在佛门中也多有食用者。当人们知道它的强身功效之后,民间也就广为 食用了。 唐诗人陆龟蒙有《润卿遗青饭》诗证之:“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餐。自笑镜中 无骨录,可能飞上紫云端。” 寺院里的饭称“香积饭”,如来佛之身为“金仙”。在这里,玉斧喻指仙人,骨录指相貌 ,紫云指紫气、吉祥的云气。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青精饭的赞美和喜爱,同时也借以自嘲无缘羽 化而登仙。
土特产品
(1)百花酒,又名“贡酒”,历史悠久,具有酸、甜、甘、辣、醇五大特色。其原料系用糯 米、细麦曲和近百种野花酿制而成。1908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国际金质奖章。1910年,参 加南洋劝业会获金牌奖。 (2)金山翠芽。高级绿茶,其外形扁圆挺直,色泽翠绿,汤色明亮,味醇厚,1986年被列为 全国名茶。
腌大菜、十香菜、乌米饭
镇江主妇有在冬季腌大菜的习惯。一是因 为“进了腊月门,黄土贵三分”。腊月,为了 购置年货,消费较高,市场价格偏常月为贵。 这时,市场上蔬菜品种也比较少,必须腌 制“寒菜”蓄以御冬。二是近郊菜农种植的, 而又适合腌制的寒菜成熟了,城里的主妇们可 以从菜农种获得一部分寒菜。菜农为什么要赠 送寒菜给主妇呢?因为城中主妇们家中大多没 有卫生间,家家户户用马桶储存粪便。每天清 晨,近郊菜农推着粪车,到各家各户收集马桶 里的粪便,运到农田作肥料。这叫“倒马桶” ,又叫“倒马子”。农户进城“倒马桶”,各 有固定区域,称为“粪窝子”。农户都很重视 粪窝子,很少有放弃的;即便转让他人,也是 有偿的。他们在“粪窝子”里得到肥料,向住 户回报的就是自家种的菜。于是每到腌菜时节 ,菜农便挑上一担大菜送给主家,这就是所谓 马子菜。马子菜就是大菜,比青菜高大得多, 菜头肥硕,菜茎细长,菜叶阔大,茎儿白嫩, 叶儿青绿,有一二尺高,二三斤重。取其嫩者 烧了吃,也很鲜美。因其嫩,一烧就汤汁四溢 ,故又称酒。春节饮屠苏酒,端午饮雄黄酒, 中秋饮赏月酒,重阳饮菊花酒,冬至饮冬酿酒,除 夕饮团圆酒,等等。 八是祭祀酬神酒。每有祭祀,如清明、七月半 、过年祭祖时,供桌上要放所谓仙茶仙酒。祭祖时 ,要放置筷盅,像请活人喝酒一样,不时地筛酒。 酒过三巡,焚烧纸锭后,才将祖宗亡人的灵魂送走 。送时,还要用盅在锭缸前洒三滴酒,再绕锭缸浇 一圈,据说是用酒浇出一个反写的“心”字(从供 桌后坐着的祖宗眼里看出来,就是正写的了),以 此来表示对祖宗的虔诚。 九是纪念酒,如结婚纪念日等。商家、单位、 机关请酒就多种多样了,春节有团拜酒,开工有奠 基酒,谈业务有工作酒,开业有开业酒,庆功有庆 功酒,等等。
历史名产
(1)碧螺春茶。五州山岩岩室前所产的云雾茶,亦称碧螺春茶,在南洋劝业会上获金牌奖。 (2)鱼肚。以浙江宁波一带盛产的黄鱼及其他海鱼之肚晒干制成,其特点是洁白透明,肥大 鲜嫩,清爽无腥气。清末,以永和祥店制造的最佳,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 (3)无芒籼稻。指成熟时,小穗无芒的一种稻,颗粒色味皆有特色,清宣统二年(1910)在南 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 (4)墨露。清代贡酒,因色黑,故名。据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镇江所产名酒有“第一 江山”、“北府兵橱”、“锦波春”、“浮玉春”。
名优食品
镇扬菜系和酒文化
镇江有“主不请,客不饮”的习俗,按年纪长 幼、官爵大小来排坐席。客人人座后,主人一定要 陪席。若是桌席较多,家里(单位)人要分到每一桌 作陪。若家中(单位)人不多,可委托客人中较亲近 者代为陪客。镇江人就餐时讲究餐桌俗规,厌恶几 种吃相,一日抬轿,指动箸夹菜,满满一叉;二日 跑马,指东搛西夹毫无间歇;三日过河,指越过桌 心,随意叉搛;四日翻场,指兜底翻拣,不顾他人 。对此,民间有三首讥讽的顺口溜: 第一首是:“眼睛如打闪,筷子如夹剪。不顾 喉咙皮,只顾往下咽。” 第二首是:“菜来先奔顶,然后扫四方。眼看 佳肴尽,赶快去泡汤。” 第三首是:“嘴上吃了第一块,手上夹住第二 块。眼睛看着第三块,心里想着第四块。”
镇扬菜系和酒文化
二是喜庆酒。旧俗订婚,订婚要办订婚酒,结 婚要办婚宴酒,婚宴第二天要办回门酒(女方主办 ,一般由男方家付钱)。 三是办事酒。为达到一定目的,请有关人员赴 宴,介绍人或中间人陪宴,此风一直到现在。 四是交往酒。有朋自远方来,要以酒宴招待, 为其洗尘,叫“洗尘接风酒”。友人外出送行,要 请喝送行酒,叫“饯行告别酒”。 五是办大事,如家中砌房造屋,亲朋取得功名 (考上举人、进士)、投军等,也要办酒。 六是丧事酒。一般在死者落葬以后,丧家款待 在丧事中出了力、出了礼的诸亲好友。如果死者年 事已高,即为喜丧,丧事要按喜事办,因此丧事办 完还要喝喜酒。
镇扬菜系和酒文化
镇江的百花酒继承了京清 酒的优良传统,并加以改进, 被列为“贡酒”。它具有酸、 甜、甘、辣、醇五大特色,原 料系用糯米、细麦曲和近百种 野花酿制而成,有活血养气、 暖胃祛寒之功能,为老年人营 养饮品。1908年在巴拿马博览 会上获国际金质奖章,1910年 参加南洋劝业会获得金牌。 曹雪芹的好友敦敏,写了 《瓶湖懋斋记盛》一文,记载 了曹雪芹的烹饪技艺,其中就 谈到了镇江酒。书中说:曹雪 芹做鱼,先把鱼煎好,放在有 既保持原汁又保留原味,称得 盖的大海碗里,碗盖揭开后, 上是中国明清美食的一个缩影 浇一些镇江百花酒,顿时鲜香 ,后人誉为“红食”(红楼食品) 四溢,叫人馋涎欲滴。鱼身打 。镇江好多食品源于红食,其 的花刀既浅又细,还略呈半月 佐料却是地产酒、醋。 形,很像河蚌的壳,再配上玉 兰笋片,味道鲜美,真看不出 是鱼做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 中,写有肴馔多达142种,这些 当时权贵之家的高档珍馐,以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为指导,南 味为主,兼及北味,又自成其 特色,用料精细,选料讲究,
腌大菜、十香菜、乌米饭
在镇江南乡宝堰等地,还有四月初八吃乌 米饭的习俗。传说古时有位忠臣,为镇江南乡 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后来,他被奸臣陷害,坐 牢生病却不让吃饭。宝堰人就将糯米饭弄黑了 ,在四月八日佛祖生日这天,送到狱中。奸臣 以为乌米饭有毒,就同意让这个忠臣吃。 谁知,忠臣吃了乌米饭后,身体很快恢复 了健康……后来,忠臣被平反了,为了纪念佛 祖生日之一天,皇帝下令让人们在四月初八吃 乌米饭。 其实,乌米饭是一种富有营养的食品,又 称青精饭,由糯米加乌饭树叶的汁煮成,制作 时先将乌饭树叶捣烂、滤汁,再把淘洗好的糯 米放人汁水中浸泡,四小时后取出糯米,加适 量清水煮熟,吃时加白糖。《本草纲目》将乌 饭树称为“墨饭草”,《本草拾遗》称之为“ 牛筋”,《本草图经》则称其为“南烛草”, 此外还有康菊子、梁菽等名称。
饮食文化(下)
目录
• • • • • • 镇扬菜系和酒文化 腌大菜、十香菜、乌米饭 历史名产 土特产品 名优菜点 名优食品
课程目标
• 了解镇江有哪些历史悠久的美食 • 从镇江的特色饮食中领略其中的民俗文化
镇扬菜系和酒文化
镇江菜属于淮扬菜系,是全国九大菜系之一。《新编大百科全书·饮食》称:“淮扬菜, 又称淮扬菜系,由扬州、镇江、淮安一带的菜肴组成。”“选料上注重时令,因时取材,因材 施艺,物尽其用,制作精细,选料严格,鲜嫩为佳;烹调上注重刀工,炖焖煎炒,各具特色, 具有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的特色;调味上有清淡入味,咸甜适中,咸中 微甜,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淡而不薄的风格;造型上注重配色,春则俏丽,夏则浅淡,秋则 多彩,冬则色深。”其中最著名的特色菜有:水晶肴蹄、鸡汁干丝、清蒸和红烧刀鱼、鲥鱼、 白汁回鱼、拆烩鲢鱼头、清炖蟹粉狮子头、百花酒焖肉、炒软兜、翡翠蹄筋等。 镇江名菜,口味正宗,一年四季,供应不同的应时菜点,如春季的韭黄肉片、刀鱼、鲥鱼 、鲴鱼、河蚌、螺蛳等;夏季的鳝鱼、凉拌菜肴等;秋季的螃蟹;冬季的各式火锅、砂锅、野 味。由于镇江菜肴色香味美俱佳,因而深受中外顾客欢迎。
镇扬菜系和酒文化
丹阳封缸酒,南北朝时就已出名,素以“ 味轻花上露,色似洞中春”名闻内外。此为黄 酒中上品,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在全国甜型 黄酒中评比名列第一。 镇江人办酒,就小家庭来说,主要有以下 几项: 一是生日酒。小孩生下一个月办满月酒, 幼婴是男发红蛋,是女发糖果,主家发给亲朋 的蛋分三、五、九只不等。三只是吃着玩的, 九只表示邀你喝酒。小孩生了一百天办“百日 酒”,又称“百露”。小孩子满一岁,将吃的 玩的包括笔墨等放在地上,让其选择,以测试 “长大了有无出息”,这叫抓周,要办抓周酒 。在这以后,每过整生日,如10岁、50岁等要 在家或菜馆办生日宴,60以上寿星,要发给参 加宴席者寿面。70岁以上老人可提前一年过整 生日,叫“做九”。过80岁,寿星要准备寿碗 ,分发赴宴者,让人家“讨寿”。
镇扬菜系和酒文化
另外,镇江人赴宴,餐桌上的各种菜肴都可以品尝 ,但一盘覆盖着红色剪纸,写着喜字或寿字,叫做富贵 鱼的,专人端上来时,边走边喊:“鱼来了鱼来了!”这 时,众宾客要和应道:“余起来余起来!”在吃酒时,旧 时镇江人还有吃酒猜拳的习俗,比酒、劝酒、代酒、灌 酒也习以为常。 酒在镇江家喻户晓,有的人天天在家喝酒,甚至一 天两次,每天醉醺醺的,称之为酒鬼。有的酒鬼,互相 之间常在一起喝酒,人们称之为“酒肉朋友”。有人酒 醉后,不能控制自己,做出许多不能理喻之事,人们称 之“发酒疯”。于是,好多镇江人认为:饮酒少则活血 多则乱,提出戒酒和在特殊行业、特殊工种“禁酒”的 主张。但是,主妇们对丹阳黄酒等还是看好的。在烹饪 鱼肉等荤食时,要放点丹阳黄酒,以解腥气。丹阳黄酒 遂成为烧菜的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