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风俗饮食文化(上)

合集下载

我的家乡——镇江展示in课件

我的家乡——镇江展示in课件
营养滋补
糯米藕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营养滋补的功效,常食可以润肺养 阴,清热去燥。
镇江香醋
地域特色
01
镇江香醋是江苏镇江的地方特色名产,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
独特工艺
02
采用优质的糯米为原料,经过多次发酵和陈酿,醋香浓郁,口
感醇厚。
食用价值
03
镇江香醋不仅可用于烹饪调味,还具有消食开胃、散瘀解毒等
药用功效。
独特工艺
采用特制的面条,配以独特的锅盖煮法,使面条 爽滑有韧性,汤头浓郁鲜美。
配料丰富
锅盖面的配料丰富多样,包括肉丝、蔬菜、豆制 品等,使得面条更加美味可口。
糯米藕
传统名点
糯米藕是镇江的传统名点之一,以糯米和藕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制作精细
糯米藕制作精细,需要将糯米灌入藕孔中,经过蒸煮后,糯米与藕 的香味相互渗透,口感糯软香甜。
镇江的经济发展
01 02
产业特点
镇江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机械、电子、化工等多个领域。近年 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 展。
经济成就
镇江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稳步提升。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创业,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
03
未来展望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镇江的经济发展前景将更加
广阔。我们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努力将镇江建设成为现代
化、繁荣富强的城市。
02 镇江的名胜古迹
金山寺
01
02
03
佛教圣地
金山寺是镇江著名的佛教 圣地,有着悠久的佛教文 化和历史。
建筑特色
金山寺的建筑群融合了传 统佛教建筑和江南园林建 筑的特点,独具魅力。

镇江三怪

镇江三怪
� � " 水晶肴蹄" 吃肴肉时 佐以姜丝 香醋 味道更好 关于肴肉 镇江三怪 民间有一个 美丽的传 说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到瑶池去赴王母
� 娘娘的 蟠桃大会 路经镇江 闻到肴蹄 香 味 连忙下了神驴下凡来 一边喝茶 � � 一边吃肴肉 连吃了三十三块肴肉 喝 了三 十三壶茶 在镇江 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 连蟠桃 大会都给忘记 了 肴肉味道之鲜美由此可见一斑 � 第三怪 � 面锅里面煮锅盖 � � " 三怪谣 " 香醋摆不坏 肴肉不当菜 面 " 面锅里面煮锅盖 " 这是镇江饮食 � � 锅里面煮锅盖 技艺中的一项创造 煮面时 将小锅盖 第一怪 � 香醋摆不坏 � 放在面锅里和面条一起煮 煮出来的面 � 醋 � 是我国传统 酸性调味品 古人 条 卤汁易入味 吃在嘴里耐嚼有劲 独 给醋冠以 " 食总管" 的美称 千百年来 具味道 人们 在爆 炒 拌等烹 制中 都 要加 些 关于锅盖面的来历 有很多传说 � � � 醋 去腥解腻 增进菜肴的风味 镇江香 流传较广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穷苦 � 醋一 � 直享誉 海内 外 具 有 " 色 香 酸 兄妹相依为命 一天 哥哥不幸染病 妹 醇� 浓" 的特点 酸而不涩 香而微甜 色 妹给 哥哥煮面条吃 面条 下了锅 妹妹 � 浓味鲜 而且 存放时间越久 口 味越香 突然想起家里还有最后两只鸡蛋 就赶 � 醇 素有 " 镇江香醋摆不坏 " 之说 如果 紧去取 慌乱中把汤罐的盖子碰到面锅 � 你在品尝镇江特产水晶肴蹄 蟹黄汤包 里了 结果妹妹意外地发现 有这个小 时 蘸点香醋 会顿觉鲜润芳香 汤罐盖子漂浮在面锅里 水虽然滚沸却 � 第二怪 � 肴肉不当菜 � 不往 外溢 而且煮出来 的面条细而 有 � ��� 多年 来 镇江肴 蹄肉 驰誉 南 劲 软而不烂 后来 这种 " 面锅里面煮 北 久盛不衰 肴蹄肉原名 " 硝肉" 为镇 锅 盖 " 的方法便流传开来 并且一直 沿 � 江的传统名菜 具有香味浓郁 卤冻透 明 光滑晶莹 状如水晶等特色 故又名 传至今 � 朱双娣 辑�

镇江特色介绍

镇江特色介绍

镇江香醋: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具 有独特的酸味和香气
镇江的土特产
镇江锅盖面:镇江特色小吃,面条 细滑,汤汁浓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镇江肴肉:江苏省传统名菜,肉质 鲜嫩,口感鲜美
镇江蟹黄汤包:江苏省传统小吃, 皮薄馅大,汤汁丰富
镇江的美食节庆
镇江美食节:每年举办,展示镇江特色美食 镇江锅盖面节:庆祝锅盖面的独特风味和制作工艺 镇江肴肉节:推广镇江肴肉的美味和制作方法 镇江香醋节:展示镇江香醋的酿造工艺和独特风味
市镇 第 五
建江 章 设的

镇江的城市规划
城市定位: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城市布局: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以历史文化保护为主,新城区 以现代城市建设为主
交通规划: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
绿化规划: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公园、绿地等休闲场所
文化旅游规划: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镇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服务
社会救助: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 活需求
镇江的社区建设
社区设施:完善社 区配套设施,提供 便利服务
社区活动:举办各 类社区活动,增进 居民交流
社区管理:加强社 区管理,维护社区 秩序
社区服务:提供各 类社区服务,满足 居民需求
物流业:镇江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交通便利,物流业发展迅速。
信息服务业:镇江正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
镇江的高新技术产业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江苏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镇江的风俗冬至吃汤圆作文400字

镇江的风俗冬至吃汤圆作文400字

镇江的风俗冬至吃汤圆作文4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镇江的风俗冬至吃汤圆作文400字篇1一年一度的中华传统节日——冬至快到了,我们又能吃到香喷喷的饺子了。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

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比如:赛龙舟,吃粽子,吃月饼,吃饺子等一些文化。

我最爱吃饺子了。

看着奶奶在厨房里忙碌,我忍不住跟了过去。

只见奶奶把剁好的肉馅,还有大葱放进盘子里,又放了各种调料把馅拌好,最后又放了些香油,顿时,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把我馋的直流口水。

奶奶看到我的羊子笑了起来,说:“小乖乖,你知到我们为什么爱吃饺子吗?这里还有故事呢!”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名医,他的医术很高,什么病他都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人们称他医圣张仲景。

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张仲景从外行医回来,一路上看见很多人穿得破烂单薄,脸上都生了冻疮,不少人连耳朵都冻烂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于是,决定用自己的`医术帮助大家。

他带着人支起了一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进锅里熬好后,又把它们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像耳朵一样的东西,煮好了分给大家吃。

人们的冻疮慢慢到就好了。

这是一种可以治冻伤的药,张仲景给它起名“祛寒娇耳汤”,那天正好是冬至,很多人都分了一大碗汤,两只娇耳,大家吃了以后,觉得两耳发热,冻烂的耳朵不出半个月就好了。

后来,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吃,慢慢地,就变成了今天人们吃的饺子了,还说,到了冬至吃饺子,就不会冻烂耳朵了。

听了奶奶的故事,我心里敬佩着张仲景助人的事迹。

我们这个大国家,有许多古人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这么多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自豪。

镇江的风俗冬至吃汤圆作文400字篇2【镇江的风俗冬至吃汤圆】我住在江苏省镇江市,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节日风俗,就是在每年冬至的时候,大家都会吃汤圆。

冬至是一年中最阴冷的日子,也被称为"小年"。

从古至今,镇江人都有在这一天吃汤圆的习俗。

镇江的“三怪”和“三鱼”

镇江的“三怪”和“三鱼”

一提起镇江的特产,恐怕很多人马上会想到镇江香醋。

其实除了镇江香醋,这里还有很多美食,最有名的就是镇江“三怪”和“三鱼”。

“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三怪’太遗憾”——说的就是镇江“三怪”,下面就一一悉数。

镇江香醋驰名中外的镇江香醋创制于1840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具有“色、镇江的“三怪”和“三鱼”文/瓜皮老汪 图片来源/网络香、酸、醇、浓”的特点,其色泽清亮,酸味柔和、醋香浓郁、风味纯正、口感绵和、香而微甜、色浓而味鲜,且久存其质不变,更加香醇。

而且,镇江香醋用以拌冷盘、溜素菜、烹鱼肉、炖鸡鸭,可提味增香,去腥解腻,开胃生津,确为极佳的调味品,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

水晶肴肉“肴肉不当菜”指的是“水晶肴肉”,亦叫“水晶肴蹄”。

相传数百年前,镇江酒海街有一家小酒店的店主,一天买回四只猪蹄,准备过几天再食用,因天热怕变质,便用盐腌制,但他当时误把家人为做鞭炮买的一包硝,当作盐腌了猪蹄,直到三天后家人找硝时才发觉,连忙揭开腌罐一看,不但肉质未变,而腌得蹄肉硬结而香,色泽红润,蹄皮色白。

为了去除硝的味道,一连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经开水锅中焯水后捞出。

接着,他又把猪蹄放入锅中,加葱、姜、花椒、茴香、桂皮用高温焖煮,本欲以此解除毒性和异味,不料葱煮半在长江边,有一座特别的城市,她的名字叫镇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春秋时称为“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

个时辰后,却出现了一股异常的香味,入口一尝,滋味鲜美,毫无异味。

从此以后,该店主就用此方法制作“硝肉”,前来品尝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不久就闻名全市。

水晶肴蹄是在古菜“烹猪”和水晶冷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味菜。

“烹猪”和水晶肴蹄是一脉相承的,用料基本相同,都用蹄子和花椒盐,制法也基本相同,都用老卤,用明矾澄清原汤汁,压冻而成。

镇江的特色

镇江的特色

镇江的特色
镇江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江香醋:镇江香醋是镇江地区的传统名产,具有色、香、酸、醇、浓五大特点。

它是由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生产技术,经过陈酿而制成的调味佳品。

镇江香醋色泽红褐,醋香浓郁,味道鲜美,酸而微甜,是烹饪、佐餐、蘸食的佳品。

2.镇江肴肉:镇江肴肉是镇江的传统美食,以猪蹄为原料,经过特殊的烹制工艺制作而成。

镇江肴肉皮薄肉嫩,酥烂脱骨,香味浓郁,是镇江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3.金山翠芽:金山翠芽是镇江的名茶之一,产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南部。

该茶扁平挺削,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回甘,香气沁人心脾。

4.蟹黄汤包:蟹黄汤包是镇江的传统小吃,以其皮薄馅大、汤汁浓厚、色香味俱佳而著名。

蟹黄汤包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需要选用上等的蟹黄和猪五花肉等原料,经过精心烹制而成。

5.锅盖面:锅盖面是镇江的传统小吃之一,以其独特的制法和味道而著名。

锅盖面的面条滑爽有弹性,汤料鲜美可口,是镇江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

6.恒顺香醋:恒顺香醋是镇江市的知名企业——恒顺醋业生产的传统名醋,以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而受到广泛欢迎。

恒顺香醋采用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陈酿、精制而成,具有浓郁的醋香和独特的生产工艺。

7.米芾书法:镇江是古代书法家米芾的故乡,米芾的书法艺术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影响。

镇江有许多景点和建筑都刻有米芾的书法作品,让人们领略到这位书法大师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镇江的特色涵盖了美食、文化、企业等多个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镇江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

闲话镇江“三怪”

闲话镇江“三怪”

闲话镇江“三怪”
潘春华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食品》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一怪:肴肉不当菜rn肴肉,是用猪前蹄肉加入适量盐和硝腌渍烹制而成的菜肴,大江南北许多地方都可见到,可偏偏到了镇江却将“肴肉不当菜”.其实,这是古城镇江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据《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镇江人之啜茶,必佐以肴.肴以猪豚为之,先渍以盐,使其味略咸,色白如水晶,切之成块,于饮茗时佐之,甚可口,不觉之有脂肪也.”所谓“啜茶”,是指镇江人有晨起上茶馆吃早茶的习惯,一壶清茶、一盘肴肉、一碟香醋,再加些许姜丝,一边品茶,一边醮着香醋,佐以姜丝吃肴肉,这茶、醋、姜、肴肉四香齐入口,独特的美味,独特的口感,美不胜收,回味无穷,全然忘记肴肉是一道菜了.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潘春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镇江三怪之锅盖面
2.闲话镇江“三怪”
3.镇江三怪之一“锅盖面”
4.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下的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开发研究r——以"镇江三怪"非遗文化设计为例
5.闲话镇江“三大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镇江的打酱油的习俗写一篇作文

用镇江的打酱油的习俗写一篇作文

用镇江的打酱油的习俗写一篇作文作文一
《有趣的打酱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镇江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习俗,那就是打酱油!
每到过年的时候呀,镇江的街头就特别热闹。

大人们都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瓶子去打酱油。

我就跟着爷爷奶奶去过呢!到了打酱油的地方,好多人在排队,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

我们带着一个大瓶子,轮到我们的时候,打酱油的叔叔阿姨动作可熟练啦,一下子就把瓶子装满了香喷喷的酱油。

回家的路上,奶奶说,这打的酱油做菜可香啦,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夜饭,用这酱油做的菜味道就是不一样。

我想,这打酱油不仅仅是为了那一瓶酱油,更是大家对新年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文二
《镇江的打酱油》
在我们镇江,有一个好玩的事情,那就是打酱油。

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去打酱油。

那场面可热闹啦!
长长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龙。

我站在爸爸旁边,好奇地看着前面。

终于轮到我们了,爸爸把瓶子递给打酱油的阿姨,阿姨拿着一个大大的勺子,一下子就把酱油装进了瓶子里。

我闻了闻,哇,好香呀!
爸爸说,这酱油是用传统的方法做出来的,味道特别好。

后来,妈妈用这酱油做了红烧肉,我吃得可香啦,感觉比平时的肉都好吃。

打酱油真是我们镇江一个有趣又特别的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从三怪谈起〃菜肴的典故
御批的‚天下第一响‛进入镇江菜馆。这道油炸 锅巴,是清朝康熙御封的。传说康熙在镇江南郊私访 ,饥饿难忍,到一农妇家寻点吃的。农妇家已吃过了 午饭后,只剩下几块黑锅巴。她将锅内放了一些油, 待油沸,将锅巴往里一扔,只听嚓啦一声响后,妇人 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饥不择食的康熙吃后赞赏不 已,一时兴发,将此菜题名‚天下第一响‛。 简言之,菜名之美,自古以来是中国饮食文化的 特色之一。如何去巧妙地利用,把饮食美带给广大顾 客,这是一个艺术问题,也是值得业界探讨的事情。 菜肴的命名并非随心所欲,一是要名副其实,二是要 引人食欲,三是要雅致得体,四是要耐人寻味。镇江 这几则普通菜肴的命名,是值得借鉴的。
镇江点心与茶
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风景优美。茅山 茶,清香味醇,远近闻名。金山西侧的中泠泉 ,泉眼通长江,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唐 朝名士刘伯刍品尝了全国各地沏茶的水质后, 鉴定中泠泉为天下第一泉,丹阳观音山玉乳泉 为天下第四泉。 镇江茶肆即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处都有 ,大致可分为荤茶肆、清茶肆和书茶肆三类。 荤茶肆既卖茶水,又卖点心菜肴,如位于 小巷深处的宴春酒楼处、在市中心大市口的同 兴楼、金山公园的佛印斋等。早餐茶点,一是 水晶肴蹄,二是蟹黄汤包。这水晶肴蹄,即上 面所述镇江三怪之一,不当菜的肴肉。肴肉皮 色洁白,光泽晶莹,卤冻透明,具有香、酥、 鲜、嫩四大特点。蟹黄汤包,以皮薄、汤多、 馅饱、味鲜而著称。食用时,将汤包、肴肉佐 以镇江香醋、姜丝,食后更感芳香鲜润,风味 浓郁。
从三怪谈起〃菜肴的典故
在镇江菜肴中,除上述肴肉等冷盘外,颇具镇江特 色的还有白汁鲴鱼、清蒸鲥鱼、糖醋刀鱼等。鲴鱼扁而 身青白色,春季为上市旺季,俗称菜花鲴;秋季肉昧最 美,俗称菊花鲴。该鱼肉多无刺,味赛河豚。 鲥鱼是长江名贵品种。每年春夏之交,鲥鱼从大港江域产鲥鱼味道最美。早在北宋年间, 鲥鱼就被称为京口美味,其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鱼中 之王。刀鱼亦是江海回游鱼类。每年初春,进入繁殖期 的刀鱼自东海进入长江,溯江而上,焦山以东沿江刀鱼 ,举网可得。清初诗人朱彝尊有‚京口刀鱼尺半肥‛的 诗句。刀鱼肉质细嫩,腴而不腻。清明前的刀鱼刺软肉 细,用油略炸,再以糖醋烹制,香酥可口,可连刺一道 咀嚼人口,味道极佳。
镇江点心与茶
《辞海》‚点心‛词条称‚饥时略进食物 ‛,‚糕饼之类的小食亦称点心‛。点心的起 源来自镇江,原意是点点心意。南宋初年,金 兀术带了30万金兵直奔京口。京口守将韩世忠 是位勇猛善战的名将,他的夫人梁红玉,人称 巾帼英雄,足智多谋。闻知金兵侵扰,夫妻俩 一计议,设了个诱敌深人、伏击围攻之计。金 兀术率领将士迎战诱敌,梁红玉在金山妙高台 击鼓助阵。鼓声是信号,金兀术溜到哪里,宋 军就追到哪里。宋军听到鼓声,士气大振,越 战越猛。金兵听到鼓声,丧魂落魄,胆颤心惊 ,结果金兀术和他的兵马被诱困到金山鲇鱼套 。将士奋勇,梁红玉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 镇江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 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点点心意之食物后来 就被人们称为点心。 与点心齐名的当属镇江小吃。它们是人们 的副食品,节令必备,如大年初一、正月十五 、大冬,因‚岁元‛、‚元月月圆‛、‚大似 年‛,家家吃汤圆,团团圆圆。生日、春节、 重阳日,因‚添寿‛、‚升高‛(未婚属孩子, 婚后为大人)、‚登高‛,人人要吃糕,以图高 升、高寿。
从三怪谈起〃菜肴的典故
配上一个质、养、味美的菜品,响亮、上 秋雪‛,汤上浮几片蛋壳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口、易记的菜名,成为一个上等的品牌菜品, ‛。这些美丽的文学菜名,确实构思独特,十 不仅具有品尝价值,而且利于商业推广。起名 分美妙。 如此重要,所以餐饮界常有人研究菜肴的命名 ,还有不少餐饮企业甚至挖空心思在名称上大 做文章,特别是将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典故运用 到菜点的名称中,以勾起人们的联想和对文化 名人的怀念。这又是另一番情趣。例如,东坡 肘子、霸王别姬、贵妃鸡翅等,分别与苏轼、 项羽、杨玉环这些人扯上关系,不但菜美汤鲜 ,而且也丰富了就餐宴会上的话题。又如,杜 甫的《绝句》文学‚套餐‛,韭菜炒两个鸡蛋 曰‚两个黄鹂鸣翠柳‛,蛋白切成长条叫‚一 行白鹭上青天‛,煮几方豆腐成‚窗含西岭千
饮食文化(上)
目录
• 从三怪谈起
– 肴肉 – 香醋 – 锅盖面
• 镇江点心与茶
课程目标
• 了解镇江有哪些历史悠久的美食 • 从镇江的特色饮食中领略其中的民俗文化
从三怪谈起〃肴肉
镇江有三怪: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 两天,女的要回娘家,才知道硝腌了猪蹄。虽 面锅里煮锅盖。三怪享誉中外,均和饮食有关 然被硝腌的蹄子板扎发红,但不知能否食用, 。这一独特现象,有着优美的特点,肴肉就是 就用水泡硝,打算自家尝试。 水晶肴蹄,具有香酥鲜嫩的特点。清朝初年即 为镇江特产。 传说肴肉制作是歪打正着。古时镇江城里 酒海街有对开酒店的夫妻,正月三十中饭后, 女的为了二月二回娘家,上街买茶食,顺便买 了一包做鞭炮用的硝,好给父亲做鞭炮。女的 先回家,把买的东西放在盐钵,去忙别的事了 。男的从外面买了四只猪前蹄,准备腌盐水蹄 子。他回家时天已晚,就把买的猪前蹄剁下来 ,用五香和盐腌了起来。盐钵里的盐用光了, 他没细看,误把硝包当盐,往蹄上一放。过了
从三怪谈起〃锅盖面
关于面锅里煮锅盖,这也是镇江一大特色 镇扬菜系,为中国九大菜系之一。镇江是九省 。香港有家电视台曾在山门口街小面店拍电视 通衢和中国名城之一,品尝南甜北咸、东酸西 ,向观众介绍这一怪。镇江人面摊下面,小锅 辣的商贾,对镇江菜肴情有独钟。 盖放在大锅之中,面在锅盖下煮沸,盛出来的 汤面,配上佐料,香味扑鼻。老人不嫌硬,年 轻人不觉烂,真是恰到好处。传说镇江有老夫 妻两人,一日丈夫身体不适,胃口不开,妻子 便为丈夫煮面条换换胃口。她一人打水、烧灶 、下面、配料,手忙脚乱之时竟把小锅上的锅 盖放在大锅里,直到面条快熟时才发现。丈夫 吃了这面,连呼味香可口,三扒两扒就吃光了 。 镇江三怪,都是从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为 人们喜爱的饮食,故而经久不衰。镇江菜肴属
从三怪谈起〃肴肉
他俩煨了好长时间,再把肉捞到盘里装冷 盘。其香味引来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他连王 母娘娘的蟠桃会也不想去了,就要吃这肉。女 的说:‚那是硝肉,不当菜的。‛张果老说: ‚不当菜,我就搭茶嘛。‛男的怕老人吃了冷 肉要坏肚子,就放了点香醋和姜丝。谁知这肉 又香又酥,又鲜又嫩,张果老一下吃掉十几块 ,还喝了三十三壶茶。 夫妻俩悟出了道理,腌蹄子放点硝,才容 易入昧。从此,硝肉做出了名,因为好吃的肉 叫佳肴,人们都称他为肴肉。 到现在,镇江老百姓要是清早上馆子,还 是泡壶茶,放碟姜丝,把肴肉蘸着香醋吃。这 样,‚肴肉不当菜‛直传到今天。
从三怪谈起〃菜肴的典故
而镇江有许多菜肴,传说却都是御批的, 因而名气颇响,十分有趣。连民间简易之菜烧 豆腐、炒菠菜、麻酱油汤亦很出名。传说清朝 皇帝乾隆微服到镇江善政里私访,肚子饿了, 在一农妇家吃饭。他认此女为干女儿。农妇为 他做了大葱拌豆腐、炒菠菜和麻酱油汤。乾隆 吃得津津有味,回京后,让御厨做‚清香白玉 板,红嘴绿鹦哥,神仙汤‛(意上述菜、汤)。 御厨不知如何做法。后来,农妇的丈夫犯事被 关押。她到京城找乾隆。乾隆让干女儿做‚清 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神仙汤‛招待大臣, 并为干女婿开释,又为其在原址建驸马庄。这 事传入社会后,驸马庄(善政里)及其御批的这 一农家菜也就闻名天下了。
镇江点心与茶
清嘉庆时,林兰痴有诗,陈述蟹黄汤包: 友交际,娱玩消闲。 “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 上午的茶客多为悠闲的老人、闲杂人士, 到了下午,中晚饭之间,不喜荤食的茶客 下午则换上谈生意的、评事理的、会亲友的, 又聚到‚九如‛等清真菜馆,品尝什锦包子、 也有品茶议事的。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畅饮中 草鞋底(即烧饼)等点心。老人们到茶馆消磨时光 泠泉水,有诗道: ,拉拉山海经。年青人有时也到茶馆小聚聚,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男 边喝香茶,品名点,边谈心,商量事情。 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赛珍珠,青少年 时期在镇江生活了十八年,她说就喜欢吃镇江 的黑桥烧饼。黑桥一带烧饼,与‚九如‛草鞋 底制作方法、口味都差不多,可携带,可在路 上边走边吃。 第二种是清茶肆,店里仅卖茶水,供应各 种糖果蜜饯和瓜子炒货,主要是让人们在此会
从三怪谈起〃香醋
一天中午,黑塔一口气喝了八九斤米酒, 四海,是造醋的龙窝水。想当初曹操带八十三 倒头便睡。梦中见一老头笑眯眯地说:‚黑塔 万人马下江东,预先测试,这塘里的活水八十 ,听说你造出了调味浆,你已造了廿一天,今 三万人马喝不完。‛ 日酉时就能喝了。‛黑塔说:‚那是酒糟里加 龙窝水,不是什么调味浆。‛老头不客气地走 向黑塔身旁的三只大釉缸。突然一声惊雷,黑 塔从梦中惊醒,觉得嘴干,看到被雷震破的釉 缸流出香酸甜凉的黑水,喝了浑身舒适,就把 梦中老头的话告诉杜康。杜康如法炮制,果然 造出酸甜可口的调味浆。因为是廿一天酉时造 成,故取名为醋。 镇江被誉为中国醋城。有人到镇江醋厂取 经,问同样配方,为何外地造不好?醋厂技术 人员指着门口的三官塘说:‚这水通长江,连
从三怪谈起〃香醋
香醋也是镇江特产,数百年来,长盛不衰,具 有‚色香酸醇浓‛的特色。存放时间越久,口味越 香醇。1909年参加南洋劝业会获金质奖,1980年获 国家银质奖,1985年获国家和国际美食学会、国际 旅游观光委员会授予的金质奖章,被国内外誉为‚ 醋中上品‛,镇江亦被人戏称‚醋坛子‛。我国人 喜欢用醋,口味有南甜北咸、西辣东酸之说,醋味 微酸,我国东部尤爱这一调味品,亦创造了吃醋这 一特殊词语,被喻为在男女关系上产生的嫉妒情感 。 香醋摆不坏也有个传说。据说杜康发明酒后, 他的儿子黑塔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杜康、黑塔 夫妻俩在镇江开小糟坊时,时常到江边挑龙窝水, 挑了水造酒又养马。
镇江点心与茶
镇江有定亲一俗,男方定亲所送礼品中,除糕 点、百果、莲子、百合等食品外,必有一包茶叶作 为子女的受聘之礼。这包茶叶的取意是‚从一而终 ,绝不移志‛。 据说,茶树的栽植很有规矩。明朝郎瑛《七修 类稿》说:‚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 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因此,镇江人把 定亲又叫做‚下茶‛。谚说‚女不吃二家茶‛,来 源于此。镇江人家遇有喜事,如招待媒人、新婿上 门、迎接嫁妆、茶轿进门等,还有吃‚三道茶‛的 礼俗,‚第一道‘高(糕)果’,献而不食。二道, 或莲子,或燕窝;三道,或龙井,或霍山;皆食。 皆日茶。‛现代人也有三道茶习俗,不过三道茶改 成了三朝(音读早)茶,即枣子、圆子、莲子。三道 变成了一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