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苏饮食风味文化
酸甜可口的苏菜江苏的烹饪艺术之美

酸甜可口的苏菜江苏的烹饪艺术之美江苏的烹饪艺术源远流长,其代表性菜系苏菜更是享誉中外。
苏菜以其酸甜可口的口味、精致的切割和精湛的烹饪技巧而闻名。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苏菜的独特魅力和饕餮盛宴。
一、苏菜起源与特色苏菜起源于江苏地区,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苏菜以选材精细、注重火候和炉灶技巧而著称。
其特点是酸甜可口,清淡爽口,讲究原汁原味,为食客带来独特的口感享受。
二、苏菜的菜系分类苏菜以其丰富多样的味道和口感而广受欢迎。
具体而言,苏菜分为宴席菜、面点、点心以及砂锅类等多个系列。
每个系列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风味特点,让人们在不同场合都能品味到苏菜的美味。
1. 宴席菜宴席菜是苏菜的代表,汇集了苏菜烹饪艺术的精髓。
其特色在于选材考究,注重菜品的颜色、香气和口感。
常见的宴席菜包括“红烧狮子头”、“清炖大闸蟹”等,既有醇厚的口感,又有独特的视觉享受。
2. 面点和点心苏菜的面点和点心同样精致可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阳春面”和“香糕”。
阳春面选用优质小麦制作,口感细腻,让人回味无穷。
而香糕则有多种品种,包括甜、咸两种口味,深受人们喜爱。
3. 砂锅类砂锅类菜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
其中著名的菜品有“蟹黄狮子头砂锅”、“鲍鱼砂锅”等。
这些菜品选用了新鲜的食材,加上独特的调味料,烹饪出的汤汁醇厚,营养丰富,带给人们口感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三、苏菜烹饪技巧苏菜以其精湛的烹饪技巧而著称,以下是苏菜烹饪中最常用的技巧:1. 清蒸清蒸是苏菜烹饪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将选好的食材(如鱼、虾、蟹等)蒸至刚熟,以保持其原汁原味和鲜嫩口感。
2. 红烧红烧是苏菜中常用的烹饪方式之一。
在低温下将食材炖煮,使其入味并保持食材的嫩滑口感。
3. 快炒快炒是苏菜烹饪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高温下迅速翻炒,使食材保持鲜嫩的口感和原汁原味。
四、苏菜与文化融合苏菜不仅仅是美食,它还展示了江苏地区的独特文化。
苏菜凝聚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灵感,以其精湛的烹饪技巧和艺术品位,向人们展示了江苏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江苏特产饮食文化特色有什么

江苏特产饮食文化特色有什么江苏做为我国的鱼米之乡,为江苏的饮食文化提供了很多有利的资源。
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江苏特产饮食文化以供大家阅读。
江苏特产饮食文化三丁包:三丁包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
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扬州发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
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酵软而带韧,食不粘牙。
扬州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
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鸡丁、肉丁、笋丁按1:2:1的比例搭配。
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
据传,当年日本天皇吃到空运去东京的扬州三丁包子,赞誉它为天下一品。
扬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
它是选用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作馅制成。
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硬,细嫩而不过软"。
扬州油香,少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而不软。
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俱。
如各味用料少一点,那就达到"五不过"的要旨。
于是众厨师按照丁师傅的设计,将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加工成馅,制成包子。
乾隆尝后,问及包子的名称,随员答道,这叫五句包子。
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首创厨师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陆稿荐酱汁肉:陆稿荐酱汁肉,是苏州最有名的熟肉。
它选用猪肋条肉,加入红米、八角、桂皮、葱、姜、黄酒等调料焖制而成。
其特点是香酥鲜嫩,肉汁浓稠,油而不腻,是苏州人最常食的一种熟菜。
稿荐是苏州方言,指的是用稻草编成的草垫。
肉店用草垫来取名很是奇怪,不过,你只要知道它的传说来历就会恍然大悟的。
苏州饮食文化看法和感受

苏州饮食文化看法和感受一、引言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个城市里,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不仅代表了苏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二、苏州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1. 苏州饮食文化的起源苏州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候,苏州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以河网纵横、湖泊密布为特征。
当时,苏州地区人民主要以捕捞为生,因此他们善于烹调各种水产品。
2. 苏州饮食文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饮食文化逐渐发展壮大。
在唐朝时期,苏州成为了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
这个时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并且对于苏州饮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朝时期,苏州的经济和文化更加繁荣,苏州也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在这个时期,苏州饮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三、苏州饮食文化的特点1. 精致细腻苏州是一个注重细节和精致的城市,这种精致和细腻也体现在了苏州饮食文化中。
无论是菜品还是点心,都注重制作工艺和味道的协调。
比如说,传统的苏帮菜系就以制作工艺复杂、口味清淡、色香味俱佳而著称。
2. 独特风味苏州饮食文化中有很多独特的菜品和点心,这些菜品和点心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
比如说,太湖大闸蟹就是苏州地区非常有名的一道美食,它以肉质鲜美、口感丰富而著称。
3. 与文化相结合苏州饮食文化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密不可分。
比如说,苏州的园林文化对于苏州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菜品和点心都以园林为主题。
同时,苏州的文人墨客也对苏州饮食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不仅善于品尝美食,同时也善于创作美食。
四、我的感受作为一个游客来到苏州,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饮食文化所带来的魅力。
在苏州的街头巷尾,我看到了许多独特的菜品和点心,它们不仅味道鲜美、制作精细,同时也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在我眼中,苏州饮食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江苏的美食总结语

江苏的美食总结语江苏是中国的东部省份,这里以其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苏州的传统菜肴还是南京的特色小吃,江苏的美食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江苏的几种著名美食,并对江苏美食文化进行一番总结。
1. 苏州的招牌菜苏州作为江苏的重要城市之一,以其精美细腻的菜肴而闻名于世。
在苏州,有几道招牌菜肴不容错过。
(1) 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江苏传统的招牌菜之一。
它由肉丸、虾丸、鱼丸和蟹黄丸组成,每个丸子都有不同的味道和风味,非常美味。
它通常搭配着酱油、糖和醋等调料,让人食欲大增。
(2) 拔丝山药拔丝山药是苏州另一道独特的美食。
它将鲜嫩的山药在油中炸至金黄,然后用红糖炒制成糖浆,再用糖浆浇在山药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糖衣。
这道美食口感独特,香甜可口。
2. 南京的特色小吃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江苏省的省会。
南京的美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许多特色小吃值得品味一番。
(1) 糖醋排骨糖醋排骨是南京的传统美食之一。
它由嫩糯的排骨、糖和醋等调料制作而成,口感酸甜,肉质鲜嫩。
糖醋排骨的独特味道和制作工艺使它成为南京特色小吃的代表之一。
(2) 抓饭抓饭是南京非常有特色的一道小吃,也是江苏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抓饭的制作方法非常独特,将米饭和各种蔬菜、肉类等配料一起放入石锅中,用筷子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
这道小吃口感丰富,色香味俱佳,深受南京人民的喜爱。
3. 江苏美食文化总结江苏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多样而独特。
它的特点是讲究原汁原味,追求精细烹饪。
江苏的美食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口感的平衡,使得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江苏美食的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煎、炸、烩、炖等。
同时,江苏的美食还注重调味品的使用,例如酱油、醋、姜、蒜等,使得菜肴更加香气四溢。
总而言之,江苏的美食文化充满了传统和创新的元素,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味蕾享受,也能展现出江苏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
如果你来到江苏,不妨一试这里的传统美食,相信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味蕾之旅。
江苏名菜的雅致风范领略苏菜的精致烹饪

江苏名菜的雅致风范领略苏菜的精致烹饪江苏名菜的雅致风范:领略苏菜的精致烹饪江苏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美食的独特魅力。
其精巧细腻的烹饪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江苏名菜拥有一种独特的雅致风范。
今天,我们将一同来领略苏菜的精致烹饪。
一、苏菜的悠久历史江苏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这也为苏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苏菜便已经形成初步的烹饪体系。
通过历史的长河洗礼,苏菜融合了各种地方风味和饮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菜风格。
二、苏菜的特点和风味苏菜注重原汁原味,讲究烹饪过程中的色、香、味、形。
苏菜选料讲究,追求“天下名品,与地相宜”,将当地的优质食材进行巧妙搭配,以保持菜品独特的风味。
同时,苏菜的菜肴制作娴熟巧妙,独树一帜。
不论是红烧狮子头的肉质细腻,还是糖醋里脊的酸甜可口,都是苏菜的精致之处所在。
三、苏菜的经典菜品1.红烧狮子头:狮子头作为江苏名菜的代表菜品之一,闻名遐迩。
它选用猪肉作为主料,搭配精心调配的香料和调料,经过蒸煮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狮子头口感鲜嫩,肉质细腻,汤汁鲜美,是苏菜中的一道经典之作。
2.糖醋里脊:糖醋里脊也是苏菜中颇具盛名的菜品之一。
选用里脊肉作为主料,经过切片、腌制、炸制等工序,再用米醋、白糖烹制而成。
糖醋里脊色泽红亮,酸甜可口,肉质酥软,入口即化,令人回味无穷。
3.太湖鲈鱼:太湖鲈鱼是苏菜中的一道重要菜品,也是江南菜的代表之一。
它选用鲈鱼作为主料,配合腌制和煮制等烹饪方式,口感鲜嫩,味道鲜美。
太湖鲈鱼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吸引了许多吃货的眼球。
四、苏菜的烹饪技巧苏菜的烹饪技巧需要讲究火候和调料的搭配。
火候是苏菜制作的关键,掌握火候可以使食材更好地展现出自身的风味。
同时,苏菜的烹饪过程中,调料的搭配也是关键之一,巧妙地搭配各种调料可以增加菜品的层次感和口感。
五、苏菜的文化内涵苏菜不仅仅是美食,更是承载了江苏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一部分。
江苏省饮食文化

江苏省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江苏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点。
为此,下面店铺整理了江苏省饮食文化以供大家阅读。
江苏省饮食文化常识苏菜为八大菜系之一,主要由淮扬(淮安、扬州)、徐海(徐州、连云港)、宁镇(南京、镇江)及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四种风味组成。
其中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并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中国菜的最经典代表作。
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
江苏饮料主要是茶和酒两大类,茶文化集中于苏南地区,名酒主要有“三沟一河”,出产于江淮一带,通常指汤沟酒、双沟酒、高沟酒(今世缘)、洋河酒,其依托特异的地域生态环境、自然酿酒微生物体系,采用传统“混烧老五甑法”生产工艺,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醅(馇)配料,混蒸混烧。
与“香气大、窖香浓郁突出且浓中带陈”的“川派酒”不同,“三沟一河”酒以“口味醇、绵甜、净、爽”为显著特点,是名扬天下的“江淮派”(苏、鲁、皖、豫)浓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其中享有“汤沟传奇水土,美酒绝世风华”之美誉的汤沟酒尤其突出,其主导产品“汤沟绝世风华”、“汤沟盖世风流”酒自古誉满天下、驰名中外,历经千年而盛名不衰。
江苏省饮食文化知识苏北地区的饮食习俗可以扬州为代表。
扬州历史悠久,早在秦汉以前,这里已是长江下游的中心城市之一。
隋唐时代,扬州又是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扬州紧靠运河,为旧时的水陆要冲。
这里聚居着许多富商大贾。
扬州又是著名的文化城,有“海内文士,半在维扬(扬州)”之说。
无论是富商还是文士,都特别讲究饮食。
扬州菜制作精细,炖、焖、煮、烧突出,讲究原汤原味,口味清淡,甜咸适中,苏北地区在饮食上很有特点,后文将有详述。
由于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交往频繁,饮食上也互相影响,因而在饮食习俗上,也存在着不少共同点。
以苏州力中心的苏南饮食风俗圈,其影响远较行政区域的“苏南”为大。
民俗的形成与传播往往受地理、交通、通信、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而同自然地域关系更密切些。
品味苏州美食探寻江南独特的餐饮文化

品味苏州美食探寻江南独特的餐饮文化苏州,一个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个迷人的江南水乡,别具一格的餐饮文化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
品尝苏州美食,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领略江南独特的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苏州的美食之旅。
一、苏帮菜:苏州味香醇,唇齿留香苏帮菜,作为苏州传统的饮食文化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主要以秦淮河流域出产的优质原料为主,注重原汁原味的保留和调味品的独特运用。
1.1 鲈鱼绿豆汤苏州著名的鲈鱼绿豆汤,选用新鲜的鲈鱼搭配绿豆、鸡胸肉等材料熬制而成。
这道汤清淡爽口,汤汁透亮,让人回味无穷。
1.2 钱塘鱼丝钱塘鱼丝是苏州家喻户晓的传统名菜,以优质的金丝鲤鱼制成。
鱼肉鲜嫩,鱼丝细腻,口感独特,色香味俱佳。
1.3 臭脆皮肉臭脆皮肉,名字奇特但美味迷人。
选用优质猪肉,经过特殊的腌制工艺,再加上独特的烹饪方式,肉质鲜嫩、香气四溢。
二、苏州小吃:细腻独特,别样的江南风情苏州的小吃文化独具特色,以其细腻、精致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广大食客的青睐。
无论是糕点还是点心,苏州小吃都充满了创意和独特的风味。
2.1 糯米藕糕糯米藕糕,选用新鲜藕和糯米粉作为主要原料,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藕糕色泽白净,外观精美,成为苏州传统婚宴上不可或缺的美点。
2.2 盐水鸭翅盐水鸭翅是苏州夜市中的一道特色小吃。
选用鸭翅配以独特的盐水腌制,入口鲜嫩多汁,口感独特。
2.3 桂花糕桂花糕是苏州最具代表性的糕点之一。
内馅采用桂花蜜和糯米粉制成,入口酥软香甜,是苏州人喜爱的传统点心。
三、苏州名茶:香气扑鼻,品味江南文化苏州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茶文化,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醇厚的口感闻名于世。
3.1 寿眉苏州寿眉是一种绿茶,外形弯曲如眉,以色泽翠绿,香气清高而著称。
寿眉茶滋味鲜爽、口感甘醇,既有清新的芳香,又有独特的回甘。
3.2 毛峰苏州毛峰是一种以细嫩芽头为原料的绿茶,以其色泽碧绿、香气浓郁而闻名。
口感鲜醇,回甘悠长,是茶叶爱好者们向往的佳品。
舌尖上的味道关于苏菜的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味道关于苏菜的饮食文化
苏菜,一种在江苏省发展源远流长的风味浓郁的饮食文化,来自苏北平原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府上美食的繁复。
苏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其独特的口味和当地菜谱的
独特浓郁口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苏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独特的发酵而闻名,对乳酸菌、酵母和多种酵母菌有很好的敏感度。
口感上,苏菜烹饪采用各种种类的调料,如蒜香、芝麻、五香粉和辣椒等,使菜肴的口味
更加浓郁多口感。
此外,面条类是苏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柔软可口的口感,上桌时还
配以肉丝、芹菜等,尤为受欢迎。
苏菜以其风味独特,选料精细而备受欢迎,尤其是不同部位的油炸食品,深受江苏各地人们喜爱,比如炒子、烤鸭腿、油条等,极具特色。
此外,苏菜还可以清爽凉菜,如凉拌黄瓜、凉拌黄瓜片、凉拌紫萝卜、凉拌西红柿、凉拌芹菜等,使苏菜的调味更加丰富,美味。
总之,苏菜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用其特殊的口感、发酵和多彩的调味风味吸引着江苏大地的客人和美食家,深受欢迎。
它既可以取悦口味,又可以在文化上让人有所了解,是一份滋养灵魂的美食大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江苏饮食风味文化
摘要:苏菜即江苏菜。
由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个地方风味组成,其
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文主要从四大菜系的起源和特点对江苏饮食风味文化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江苏; 饮食文化; 四大菜系
苏菜风味与该地区悠久的饮食文化沉淀有密切的关系。
从上古时期名厨太和公、专诸、彭铿一起至今日,其中所累极其丰厚,足资借鉴开发利用,在老树上绽出一朵朵饮食新花。
[1]
1.淮扬菜
1.1起源
淮扬菜是在扬州菜和淮安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的兴起和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有很大的关系,隋炀帝曾经三下江都,客观上促进了淮扬菜的发展。
虽然扬州菜和淮安菜发展在不同区域,但是两地文化习俗相近,再加上大运河的修建推动了两地漕运、河务和盐运的互动和发展,两方的厨业界也有了互相交流、相互借鉴的机会;当时的淮安菜品种多,但是味道稍显粗糙;扬州菜品种不多,但是制作精细。
两地的菜肴相容相长、互相影响、趋同发展,从而使淮扬菜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相得益彰的完整体系。
到了清乾隆期,淮扬菜发展成熟,出现了名气极大的“全鳝席”、“红烧狮子头”、“钦工肉圆”、“开洋扒蒲菜”、“淮安文楼汤包”、“马鞍桥”、“三套鸭”、“大煮干丝”等。
当时淮扬菜与鲁、川、粤菜并称全国“四大名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称为四大帮口,现在称“四大菜系”。
1.2特点
菜系的形成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等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淮安和扬州地处江淮,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水产禽蔬的供应不会间断。
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讲究季节性。
在调味时,淮扬菜力求清淡,擅长炖焖烧煮,以突出原料的本味。
菜系风味甜咸适中,咸中微甜。
在制作时,淮扬菜讲究刀工的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豆腐干,能片成30片的薄片。
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一个扇面三拼,抽缝、扇面、叠角,刀工拼摆难度极大。
淮扬菜根据古人提出的“以火为纪”的烹饪纲领,在菜肴制作时特别讲究火工,通过火工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烂等口味特色。
2.金陵菜
2.1起源
金陵菜是以南京为中心。
南京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2400多年前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灭吴,范蠡在今南京中华门外建一小城叫越城。
楚亡越,公元前333年始置邑,改称金陵。
吴孙权建业定都后当时经济繁荣,金陵富
豪“珠服玉馔”。
讲究饮食,“钩饵纵横,网置接绪”(《吴都赋》)说明其渔业发达,淡水产品丰富。
六朝天厨之代表南齐的虞,他善于调味,所制之杂味菜肴非常鲜美,胜过宫中大官膳食,号称天厨当之无愧。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曾有十代王朝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是江苏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发达,是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其烹饪发达自然在情理之中。
2.2特点
以南京菜为代表,主要流行于南京和安徽地区。
金陵菜烹调擅长炖、焖、叉、烤。
特别讲究七滋七味:即酸、甜、苦、辣、咸、香、臭;鲜、烂、酥、嫩、脆、浓、肥。
南京菜以善制鸭馔而出名,素有“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
金陵菜的代表有盐水鸭、鸭汤、鸭肠、鸭肝、鸭血、豆腐果(北方人叫豆泡)和芫荽(即香菜)。
3.苏锡菜
3.1起源
苏锡菜主要以苏州、无锡两地组成。
苏锡地区的烹调早在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很高的造诣。
据《吴越春秋》记有:吴国公子光想谋杀王僚,便请猛士专诸向太湖烹制鱼菜的高手太和公学作“炙鱼”三个月,然后宴请王僚时将鱼肠剑藏于炙鱼腹中,待上菜时取剑将王僚刺死。
《风土志》载“吴王阖闾女,骄恣,尝与王争鱼炙,怨恚而死”为争吃烧鱼,竟郁怨而死。
吴玉还筑鱼城以养鱼,置冰室以藏膳馐。
《姑苏志》记有:“吴地产鱼,吴人善治食品,其来久矣。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吃在苏州,穿在杭州”,“一出门来两座桥”的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美,无锡富”,太湖之滨的名城无锡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苏锡一带历来都因其风景秀丽为诸多文人雅士、官宦商贾的流连忘返之地,如今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之一,苏锡菜点在国内外声誉日益俱增。
3.2特点
苏锡风味,以苏州、无锡为中心。
苏锡菜原重视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近代已向清新雅丽方向发展,甜味减轻,鲜咸清淡。
苏锡近几年发展很快,在继承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讲究食用以味为主,又讲究观赏,形成观食俱佳的格局。
松鼠桂鱼、母油船鸭、梁溪脆鳝、常熟叫化鸡、常州糟扣肉等均为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
此外,苏州糕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苏州玄妙观、无锡崇安寺小吃亦很有名。
4.徐海菜
4.1起源
地处苏北的徐州、宿迁、连云港一带北邻山东,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职业厨师彭铿就出在徐州,彭铿被尊为厨师的祖师爷,并有雉羹、羊方藏鱼等名菜。
秦汉时期,徐州一带的反秦主要人物刘邦、项羽及后称为汉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物在此聚众收兵,一时商贩云集,市肆饮食
振兴。
《汉书》记有:“汉颍川尹暹为徐州刺史,以小铜釜甄,一日十炊。
”以轻巧的铜釜为炊具,小炉旺火使菜肴速成,一日十炊。
当时已有龙风宴、“八盘王簋”等。
从近年来徐州出土的汉画象看有关烹饪方面的不少,如有烹饪原料鸡、鱼、兔、雁、鹿等;有庖人凭案宰牲、烧火作菜等场面。
唐宋时韩愈曾任徐州通判,自制烧鱼后称为“愈炙鱼”;自称“老饕”的苏东坡在徐州任州牧之职二年,他的四道菜被称为“东坡四珍”。
民国初年徐州诗人时鸿有诗云:“学士风流号老饕,烹调有术自堪豪,四珍千载传佳味,君子无由夸远庖。
”明代食疗菜在徐州广泛出现,当时徐州有一家易牙菜馆是为易牙当年落脚徐州而得名,据传该菜馆有四种风味回异,流传于世的菜,即养心鸭子、四谛丸子、杏仁豆腐、三正鸡。
4.2特点
徐海菜,源于徐州、连云港等地。
徐海菜鲜咸适度,以鲜咸为主,习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浓而不浊风格淳朴,注重实惠,名菜别具一格。
其菜无论取料于何物,均注意“食疗、食补”作用。
另外,徐州菜多用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为著名。
徐海风味菜代表有:霸王别姬、沛公狗肉、彭城鱼丸等。
参考文献:
[1]:徐兴海.食品文化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