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论文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精品论文】

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_现当代文学论文浅析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摘要: 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历程,使中国现代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的顺序较于西方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的顺序有所不同,中国现代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发展阶段分为女权主义阶段、女人气阶段和女性阶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女权主义阶段0引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将西方女性文学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早期的女人气阶段,中期的女权主义阶段,现代的自觉女性阶段。
三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女性文学从以男性为尊的社会价值转向对父权社会价值观的抗议,再到自觉女性文学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是女性文学逐渐摆脱父权社会价值观,探索女性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追求。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作中国历史社会活动的意识反应,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历程是完全契合的,同时也呈现出其自身的独特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分为女权主义阶段、女人气阶段和女性阶段。
【1】1女权主义阶段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权主义阶段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大量西方女权思想引入,使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作品体现女权主义特点,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对父权社会的抗议,呼吁女性追求自身的解放和自由。
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品主要以问题小说为主,但是受到历史的局限,这一时期的问题小说揭示的矛盾不尖锐,思想倾向不鲜明,往往只是提出了问题,而没有没有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这一期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冰心、凌叔华、庐隐、陈衡哲。
以冰心《两个家庭》为例,两个家庭一个是代表新思想的大学毕业生女主人,在新思想的熏染下,女主人思想进步、活泼明智,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另一个是代表旧社会旧思想的管家小姐,管家小姐只知生活应酬,而完全忽视家庭管理和子女教育,使丈夫无心恋家,出入风月场所,死于肺病。
两个家庭,两种新旧思想的对比,反应了旧社会恶浊的社会风气。
白薇作为这一时期的喜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打出幽灵塔》、《北宁路某站》、《屠刀下》、《中华儿女》等戏剧作品。
由百年中国女性文学看中国现代女性意识的变迁

君、 凌叔华、 苏雪林等。她们以性别群体的方式 出现 , 显示 了女 性写作的实力 ,也改写了视女性写作为异端的中国文学史 , 催 生了现代意义上 的中国女性文学。 她们用她们的笔表现了妇女
在男 性 中心 社会 中的 自强 精神 , 定人 的价 值 , 视 人 的 尊严 , 肯 重
向 ,为 2 世 纪 中 国女 性 文学 的崛 起奠 定 了基 础 。 随之 而 来 的 0
社 会 生活 的 探询 与考 问 在 这 里我 们 探讨 一 下 2 纪百 年 中 0世 国女 性 文 学 是如 何 反 映所 处 的 时代 , 现 自己 的人 生 , 达 自 表 表
己 的思 想 , 取 平 等做 人 的 权 利 和追 求 个 性解 放 , 论 对 了解 争 不
批 驳 重 男 轻女 的社 会 现 象 , 求 男女 平 权 , “ 的 自觉 ” 注 要 把 人 灌
少 数 女 作 者 的作 品 , 其 创 作 从根 本 上 来 说 , 是 以男 权 话 语 但 只 为 中 心 的正统 文 学 的点缀 , 因为 基 于漫 长 的农 业 社 会形 态 和 宗 法 制 文 化 背景 , 国古 代 女 性 长期 困守 家 庭 和儒 教 , 受 三 从 中 深
母 系 社 会 之后 的历史 , 庸 赘 言是 男 性 的 历史 , 毋 妇女 的社 会 地
位随着她们在经济生活中所起作用的减弱而跌落。 几千年 的中 国封建社会 , 女性是作为一个 “ 受强制的、 被统治 的性别 ” 长期
被 忽 略 的 , 无 处 言说 , 无人 倾 听 , 她们 也 她们 的声 音 被男 权 世界 所 吞没 , 她们 是 中 国封建 文化 场 中 的缺 席者 。中 国封 建历 史 进
浅谈历史批判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妇女文学史——《浮出历史地表》的一种解读(一)

浅谈历史批判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妇女文学史——《浮出历史地表》的一种解读(一)论文关键词:文学史中国现代妇女文学历史文化批判论文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中,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力,从而也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就,它在宏大的历史叙述视角当中,对中国女性的文化生存进行了深人的质疑和探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正式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隆重推出历史地表的当属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
从问世之后,这本书带着女性的犀利和敏锐从厚重的中国文学史中浮现出来,以鲜明的女性立场,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争得了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力,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就。
这部著作同时也开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它大量地借助西方的文艺理论方法如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文本,并从纵向角度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历史进行梳理和卓有见地地审视。
一《浮出历史地表》和许多后来的女性主义研究文论一样,都是直接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影响。
从朱虹在《世界文学》1981年第4期上发表《美国当前的“妇女文学”》之后,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文学批评的著述陆续在中国传播开来,这为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和学术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直“到1989年前后,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此时,女性主义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和颠覆了中国女性主义先觉者的观念和认识,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女性学者。
多年来自身性别状况的生存困惑和伤痛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不期而遇,虽然并未“石破天惊”地惊醒,但也为自身困惑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的注脚。
除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外,80年代多元的文化氛围下,西学东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使两位年轻的学者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对有别于主流的话语方式和西方理论的迷恋,使她们沉迷在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理论的话语中,并且娴熟地将之运用到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批评实践中,可以说,这种新的尝试为《浮出历史地表》这部著作亦增色不少。
浅谈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

外国文学浅谈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曹方毅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当今社会不断在发展,不断在进步,女性在当今世界的地位普遍上升,她们的权利和义务在各个领域与男人大致平等。
在文学领域,不仅女性作家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而且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层出不穷,“文学女性化”倾向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对女性文学和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便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女性文学;意义影响一、俄罗斯女性文学兴起的原因万事万物的兴起都有其原因。
俄罗斯女性文学也不例外。
俄罗斯女性文学在白银时代迅速兴起,是多种原因形成的结果,这些原因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社会的也有文学的,既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
首先,这是俄罗斯社会和文学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
彼得大帝在18世纪实施的“改革”,使得俄罗斯在领土和军事上成为一个欧洲强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之后的改革中,她很注重国民的教育问题,作为一位女性,她也自然而然地较为关注女性的教育问题,于是间接性地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文学史的大家们大多认同,俄罗斯的“女性文学”就发端于叶卡捷琳娜时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她本人对女性文学的贡献也是很卓越的。
女性文学的兴起,是以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女性教育得到提升为前提的,即女性首先要具有阅读、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19世纪中期,废除农奴制前后,俄罗斯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俄罗斯的女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例如:出现女子中学、女子学习班、可以发表女子刊物的出版社不断增加等等。
并且尤为重要的是,享有教育机会的俄罗斯女性不再仅仅是有钱人家的女儿,甚至一部分出生在乡村的贫苦人家的女孩也都成为了文化人。
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女性作家不再是单一的贵族出身,她们更多分布于各行各业。
当然,俄罗斯女性文学在白银时代的兴起,与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也有关系。
19、20世纪之交,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俄罗斯妇女解放运动也空前高涨,于是她们渴望自由,坚持独立,毫无疑问,文学和艺术创作是她们的不二选择。
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

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相关推荐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精选6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世纪西方文学中的女性观探析论文篇1摘要: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形态。
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
中世纪的文学主要可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作家描述下主流观点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与女性负面形象的大量存在;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和对典雅爱情追求导致的完美女性形象出现;以及城市文学中一些具有初步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
女性观与社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关键词:中世纪;西方文学;女性观20世纪以来妇女问题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女性主义的兴起则对社会生活及学术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女性观开始被研究。
一定时期文学作品里的内容与人物特征是与它所处时代的特征相对应的,并是后者在虚拟世界中的投影。
从中世纪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当时女性观的信息。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中世纪西方文学里的女性观并进行简要分析来探讨中世纪女性观的成因。
中世纪的文学大体可以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
一、英雄史诗中世纪的英雄史诗主要分为中古早期和中古中后期两类。
早期的英雄史诗中涉及到女性的主要有《卡莱瓦拉》和《贝奥武甫》。
这两部史诗里面对女性的态度都是负面的,女性要么只是在作品中担当被人们争夺的角色,要么就是主要的反面角色。
而且这些反面女性角色都不是正常人类,而是女巫、怪物之流。
在中古中后期比较重要的史诗中,《熙德之歌》和《尼伯龙根之歌》这两部史诗里的女性角色对剧情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熙德之歌》里面主人翁熙德的女儿们基本充当了受害者、男性的附属物的角色。
从《巴黎圣母院》到《玩偶之家》——论以女性主义立场解读经典文学作品

从《巴黎圣母院》到《玩偶之家》——论以女性主义立场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摘要:女性主义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它提出了很多对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探讨和反思。
在文学领域,女性主义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巴黎圣母院》和《玩偶之家》两部文学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发现女性主义思想在这两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论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两部文学作品,并深入探讨它们所传递的女性主义信息和思想。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性别、权利一、前言(一)引言女性主义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自此以来不断发展和壮大。
女性主义者通过各种方式探讨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地位和权利,并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女性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因此,本论文将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探讨女性主义在文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女性主义批评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首先,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女性文学”的概念。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女性文学是具有女性主题和女性视角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反映女性的经验和生活,涉及女性身体、性别、家庭、职业等问题。
女性主义批评通过研究女性文学,强调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使得女性文学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其次,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女性意识流”的概念。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女性意识流是女性思考和感受的一种独特方式。
这种思考和感受与男性不同,它关注的是女性自身的经验和问题。
通过研究女性意识流,女性主义批评试图探究女性在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创作思维方式,以此理解女性创作的内在动机和创作过程。
第三,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女性化阅读”的概念。
女性化阅读是一种针对女性读者的阅读方式,它强调情感的体验和感受,关注文学作品对女性的启示和启发。
女性化阅读试图从女性读者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文学作品,发掘其中可能被忽略或者被低估的女性主题和女性角色。
最后,女性主义批评通过重构文学史,强调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的重要性。
喧哗与骚动——论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摘要:《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19世纪女性的生活与婚姻,作者简·奥斯汀通过描述四种不同的婚姻,塑造了“伊丽莎白”这样的新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于完美爱情和婚姻的观点,传达出强烈的女性意识觉醒。
其中的女性意识、婚姻观、爱情观均成为评论界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新女性;女性意识;婚姻观;爱情观引言:在英国文学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文学作家,她们用自己的笔,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和细致描写,向全世界宣告她们的思想,她们的作品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她们的思想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英国近现代文学史中,简·奥斯汀可以说是一名拥有极大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
《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汀的代表作,通过几对有情人的爱情之路的坎坷发展,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及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不同态度的婚姻观,展现了在18世纪末的女性主义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很大影响。
而今,女性主义仍旧是社会上的热点议题,本文就国内一些作者对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的分析研究做总结归纳,进一步研究女性主义。
一、《傲慢与偏见》中四位女性的不同婚恋命运(一)珍·班内特如果要在小说中找寻童话的影子,珍与宾利先生的爱情与婚姻无疑是辛德瑞拉式的爱情故事,两人在舞会上邂逅,一切都始于浪漫的一见钟情,过程虽说有些许坎坷,但仍旧算得上美好,最终怀抱着爱的两人相携步入婚姻殿堂,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但在爱情渐渐被生活的种种琐碎所慢慢磨灭时,珍,作为一个没有话语权、没有主体地位、没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只富有奉献和牺牲精神,这很容易被认为理所应当、毫无价值、无须珍惜,当男性对像珍这样的天使的新鲜感和征服欲消磨殆尽时,等待她们的只有失声、边缘和死亡。
究竟珍和宾利先生之间的爱是否能经得住考验,能否拥有始终如一的爱情?(一)伊丽莎白在小说的开头,伊丽莎白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即便达西先生相貌英俊、举止优雅、有钱有势,是所有女性理想中的丈夫,但是伊丽莎白讨厌他,甚至看不起他,因为在伊丽莎白的眼中,达西狂妄无理,只是由于他有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达西自恃这一切,嘴中虽说诉说着对伊丽莎白的爱,但是另一方面却又说了许多无理的话,他内心仍旧觉得她出身低微,觉得自己在迁就她,而家庭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思考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一股影响较大的思潮便是女性文学。
其不仅具备“女性作者”的特点,同时其还具有“女性意识”的特点,这点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
本文主要是根据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从女性意识觉醒阶段、女性意识张扬阶段以及女性意识回归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41-02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现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孕育于五四时期的文学的,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丰富、深刻,其在欲望的表达上大胆、直露,也就是说,在这一时代下,女性文学有着自身的特点。
同时,随着女性意识的复苏、发展及成熟,这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也具有其阶段性。
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女性文学处于女性作为人的价值认识阶段,这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其次,其逐渐发展为女性作为女人的价值认识阶段;最后,其发展为女性灵魂自审的阶段,这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本文根据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从女性意识觉醒阶段、女性意识张扬阶段以及女性意识回归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阶段在我国,一大批女性作家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我国的兴起而涌现的,她们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下,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反对父权社会的文学作品,创造出了反对封建宗法压迫的女性文学作品。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大批女性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还可以发现她们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也不断地表现出她们所具有的强烈的求索精神。
其中,第一个实现超越的女性作家便是陈衡哲,同时,她也是第一个突破了男性作家的局限。
她于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近千字对话体小说《老夫妻》,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竖起了第一面旗帜,也可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虽然陈衡哲的文学作品不是很多,同时,其所创作的作品也不是多么优秀,但是她在中国现代女性小说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动摇的。
在这一时期中,作为女性作家,冰心对女性文学的影响是最大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她的“问题小说”,这些问题小说大多以家庭问题、儿童问题、教育问题为主题,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所表现的大都是她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家庭问题、注婚姻问题等等,其所关注的这些问题主要是通过展示对宇宙之爱和对自然之爱以及童心之爱和母爱来表现的,等等。
《两个家庭》是冰心在1919年9月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展示了两个家庭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一个家庭杂乱无章,儿啼女哭,生活矛盾尖锐,导致学成归国的丈夫顶不住环境的压迫,而抑郁致病死。
另一个家庭,处处洁净规则,温馨和谐,孩子天真活泼,有良好的教养。
造成两个家庭差异的直接原因,是家庭主妇的文化教养不同,在当时普遍重男轻女的社会背景下,超前地较早提出了女子受教育的重要问题。
文中主要表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的太太的情况,其中一位陈太太来自于官家,是官家的大小姐,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她不知道如何管理家庭,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她只知道天天外出应酬。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丈夫对其生出许多烦恼,但是,由于她来自于官家,其父母又拥有一定的权势,因此,她的丈夫不好表达对她的烦恼之情,为了排除心中的烦恼,她的丈夫就经常出入风月场所,最终死于肺病;另一位的太太亚茜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她的性格比较活泼,同时,由于她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知道如何管理家庭,如何管理子女,因此,这一家的生活比较和睦。
通过作品内容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描述的,通过对比,作者得出以下的结论:作为妇女,我们不应该愚昧,相反,我们应该反对愚昧,我们应该接受正规的教育。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先进意义的观点。
在这一时期中,另一位女性作家冯沅君则创作了《隔绝》和《隔绝之后》。
该作品的内容是一个悲剧,描写的是女主人纗(纗读音:zui阴平声)华不满母亲包办婚姻,对其进行反抗,但是反抗失败,最终女主人公与所爱之人双双服毒而死,通过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所表达的主题是反抗传统封建礼教包办婚姻。
这些文学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逐渐开始觉醒。
她们不再容忍野蛮的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不再容忍黑暗的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不再容忍愚昧的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经过几千年的压迫之后,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渐开始清醒起来。
可以说,在这一阶段中,女性文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知识女性的精神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新的生命力。
然而,任何一种文化意识只有符合一定的外界条件,其存在和发展才是合理的,因为,任何一种文化意识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其也不是自由发展的,在这一时期,女性的权力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限制,缺乏对旧的政治的支撑,缺乏对经济制度改革的支撑,同时,男性和女性的地位相差的比较大,女性的经济独立的程度还不够,因此,随着“五四”运动的退潮,我国的第一代女作家的创作也逐渐从兴盛走向沉寂。
二、女性意识的张扬阶段在这一时期中,我国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比如丁玲、冯铿、萧红等等,在她们这些人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其还明显带有“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些特点,同时又有女性意识的张扬。
在这一阶段中最核心的代表人物便是丁玲,《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则是丁玲的代表作,通过她的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当时的时代,女性是渴望自由独立的,一方面,她们对男权社会很失望,她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抗男权社会,另一方面,她们又不能摆脱生存的矛盾,她们不能摆脱异化的情绪。
《梦珂》的主人公梦珂是一位对男权社会进行抗争的女性,但她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该作品中,孟珂选择从艺校退学,因为其看不惯校园中的腐败气氛,在退学后,她选择在姑母家借宿,在这一段时间内,认识了晓淞和谵明,他们是从法国留学归来的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她渐渐地爱上了晓松。
然而,她发现自己所爱的晓松还在和别人交往,同时还发现,晓淞和谵明之所以对自己献殷勤,是因为他们想比较一下看看两人究竟谁的魅力比较大。
发现这些事实之后,梦珂感到很失望,最后,她选择了离开,为了生存,她进入了演艺圈,并成为了明星,成为明星之后,为了满足男性色情视听的各种欲望,她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最后,沦落成为男权社会中男人的色情玩物,成为男权社会中男人的奴隶。
《莎菲女士的日记》描述的则是都市女性对于男权社会压抑的反抗。
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莎菲是一个病女子,但是,她的心灵非常坚强,她拒绝用传统女性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拒绝用传统女性的视角来看待男性,她认为男人也可以成为被女人观赏的对象,在文章中,莎菲用“那高个儿可真漂亮”来描写曾爱慕的男士,从这种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莎菲的观点,也就是男人也可以成为被女人观赏的对象,女性意识得到了极大地张扬。
在作品中,女主人公莎菲所代表的是在那个时代里,所有知识女性的困惑,所有知识女性的彷徨,莎菲们对爱情的热切期盼与她们对爱情的彻底绝望,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心理需求,也不代表一个人的困惑。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女性作为独立的性别个体的觉醒阶段正在到来。
丁玲的观察力是非常敏锐的,这一特点使她发现了女性这一性别个体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她发现了女性这一性别个体所具有的性别优势,她将现代女性强大的精神力量用作品表现出来,将现代女性对现实的伟大超越用作品表现出来。
在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与“五四”运动时期的女性形象不同,女主人公莎菲她不再是柔弱困惑的女性形象、不再是绝望抗争的新女性形象,她是女性意识张扬的形象,其也是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初步形成的标志。
同时,该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还揭示了在“五四”运动退潮的时期,青年女性们不再自甘沉沦堕落,相反,青年女性们敢于否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女性自身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大大的张扬了女性意识。
三、女性意识的回归阶段在经历过觉醒和张扬两个阶段之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开始向真实的女性意识回归。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女性文学可以分为沦陷区的女性文学作品和解放区的女性文学作品这两个部分,这是由我国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这两股女性文学态势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女性文学的内涵。
丁玲和谢冰莹是解放区文学作品的代表,在这一时期中,她们所创作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蒙上了战争的硝烟。
由于在这一时期,生活比较动荡,因此,丁玲逐渐由昨日的“文小姐”变成今日的“武将军”,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她的写作视角不再关注女性个体,相反地,她的写作视角开始关注女性群体,她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待战争,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待民族的明天,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待民族的未来。
在她所创作的作品中,《我在霞村的日子》以及《在医院中》等都不同程度地对女同胞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关注,同时,其也用女性的视角表现了对女性自身弱点的忧虑。
《在医院中》塑造了一个女大夫的形象——陆萍。
她正直、善良、有责任心。
陆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丁玲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梦珂》发表时,丁玲还是初为人妻、不谙世事的25岁少妇,但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她相继经历了丈夫被国民党枪杀、自己被国民党囚禁等诸多磨难。
到延安之后艰苦的战争环境又把她磨砺成了一个成熟的中年女性。
《在医院中》假借一个初来乍到的少女的眼光来叙述整个故事,实际上则可说是丁玲本人对延安认识深化之后,提炼升华自己生活感受的作品。
谢冰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她所创作的代表作品有《一个女兵的自传》和《女兵十年》等等,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其所表达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反叛和抗争意识,充满了女性解放的意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
张爱玲和苏青则是沦陷区的女性文学的代表,通过她们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彻底颠覆了男权社会,例如张爱玲所创作的《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
《倾城之恋》里从腐朽的家庭走出来的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是残缺不全的,婚姻是不完美的,女性的苦难是多种多样的。
《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则是苏青的代表作品。
《结婚十年》是苏青的自传式小说。
讲述的是女主角怀青在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结婚了,嫁给了同样还在读大学的崇贤。
一个是粗心的男子,一个是敏感的女子。
之后他们经历生子、逃难、生活拮据,感情磨灭,最终在结婚十年后离婚的故事。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女性在男性社会中生活是无奈和辛酸的,其表现了这些职业女性“谋生也谋爱”的矛盾心境,表现了其对美满家庭的渴望和探索。
由上可知,解放区女性文学和沦陷区女性文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性作家逐渐开始关注女性的生活环境,开始关注女性自身的心理变化,女性意识得以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