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结业论文

合集下载

女性文学论文

女性文学论文

古代妓女“自由说”之我见摘要:古代妓女被谴责为性的奴隶,道德的罪人,特别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确立以后,妓女受男人的狎昵玩弄,失三从,更是遭人鄙视。

然而尽管在男人们的掌控下的她们,依然有自己的一些自由可言。

关键词:才艺缠头爱情择偶妓女是为适应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旷夫、军人、游士、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等)性欲需求而产生的,这类妓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商品经济得以发展以后的产物,甚至她们本身就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进入交换市场的。

然而,妓女们,不管是在才艺方面还是在姿色方面,都是远远超越同时代的女性的。

由于社会普遍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闺阁之中的女儿和为人妻后的读物都是限于《女诫》、《内训》、《女论语》和《女范捷录》,从而导致这些女人的才艺是欠缺的或者才艺水品不高的。

然而,官妓有来源于社会的三个阶层,一是来自古代的女乐倡优世家,从小就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法律规定,女乐家庭里,男的时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所以她们的父母也都有意栽培他们成为歌舞艺人;二是来贵族女子,官僚贵族把女儿送到宫中,接受优秀的训练,使得她们成为有才艺的女性,从而能求得皇帝的宠幸。

私妓也都是姿色超群,能歌善舞,她们中的人一部分人是小时候就开始练习歌舞音乐的,加上他们的天资聪颖和自己后天的努力,也使得她们有较高的技艺水平,如唐代的薛涛、宋代的李师师、明代的柳如是以才艺闻名于世。

市妓中,很多都是被迫落入红尘,成为青楼女子的,然而她们为了生计也还是有意学习歌舞音乐的,虽说技艺水平不及前者,但是依旧能赢得狎客的欢心。

妓女们大多妙解音律,能歌善舞,兴之所至,亦辍词连句,泼墨为画。

因而,妓女的身价也就提高了。

妓女因为其能歌善舞,姿色艳丽,不但能给男人带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而且可以给男人带来性的愉悦。

由于妓女不仅要向嫖客们展现自己的声色,而且还要向他们展现自己的身体,随着道家房中术的兴盛,在性方面,妓女们可以给男人带来更强烈的满足感。

再者,“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的社会心理,使得男人把妓女当做是婚姻的补充。

对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论文

对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论文

对现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思考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一股影响较大的思潮便是女性文学。

其不仅具备“女性作者”的特点,同时其还具有“女性意识”的特点,这点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

本文主要是根据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从女性意识觉醒阶段、女性意识张扬阶段以及女性意识回归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41-02与女性主义文学不同,现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孕育于五四时期的文学的,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丰富、深刻,其在欲望的表达上大胆、直露,也就是说,在这一时代下,女性文学有着自身的特点。

同时,随着女性意识的复苏、发展及成熟,这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也具有其阶段性。

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女性文学处于女性作为人的价值认识阶段,这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其次,其逐渐发展为女性作为女人的价值认识阶段;最后,其发展为女性灵魂自审的阶段,这是这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本文根据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从女性意识觉醒阶段、女性意识张扬阶段以及女性意识回归阶段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阶段在我国,一大批女性作家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我国的兴起而涌现的,她们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下,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反对父权社会的文学作品,创造出了反对封建宗法压迫的女性文学作品。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大批女性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还可以发现她们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也不断地表现出她们所具有的强烈的求索精神。

其中,第一个实现超越的女性作家便是陈衡哲,同时,她也是第一个突破了男性作家的局限。

她于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近千字对话体小说《老夫妻》,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竖起了第一面旗帜,也可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现当代文学女性形象论文4

现当代文学女性形象论文4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抗的女性形象*名:***学号: ************专业:小学教育年级: 2009级院系:初等教育学院完成日期: 2013年6月指导教师:杜伟(副教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数据等行为。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声明海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海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一、引言 (1)二、为自由而反抗家庭的压迫 (2)(一)为婚姻自由而离家出走的子君 (3)1.子君的人物形象的概述【改为:子君形象概述,全文章节照此修改,如:繁漪形象概述……要简洁】 (3)2.子君反抗家庭的表现 (3)(二)反抗家庭专制制度—蘩漪 (4)1.蘩漪的人物形象的概述 (4)2.蘩漪反抗家庭专制制度的表现 (4)(三)家庭夫权奴役的反抗者—郭素娥 (5)1.郭素娥人物形象的概述 (5)2.郭素娥反抗的表现 (6)(四)为自由而反抗家庭的束缚—曾树生 (6)1.曾树生人物形象的概述 (6)2.曾树生反抗家庭束缚的表现 (7)三、反抗吃人的封建,成为命运的主宰 (9)(一)封建礼教的反抗者—莎菲 (9)1.莎菲女士人物形象概述 (9)2.莎菲反抗封建礼教的表现 (9)(二)封建家奴制的反抗者—鸣凤 (10)1.鸣凤人物形象概述 (10)2.鸣凤反抗封建家奴制的表现 (11)(三)为女性自由平等而反抗—虎妞 (11)1.虎妞人物形象概述 (11)2.虎妞为平等自由而反抗的表现 (11)(四)封建恶霸势力和落后思想的反抗者—小芹 (12)1.小芹的人物形象概述 (12)2.小芹的反抗表现 (12)(五)封建地主势力的反抗者—白毛女 (13)1.喜儿人物形象概述 (13)2.喜儿反抗封建地主势力的表现 (13)四、反抗女形象凸显的意义 (14)五、结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7)附录 (2)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抗的女性形象作者:从惠娟指导教师:杜伟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摘要:在现代的学术界对于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大多是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悲剧美等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的。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是要深入探讨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准确把握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一、第一部分: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受到了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家个人经历的影响。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各个时期女性形象的变迁。

1. 旧社会女性形象的困境在旧社会,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她们往往被束缚在传统观念中。

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成娇弱无助、受制于男性的形象。

2. 新文化运动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女性开始涌现出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呈现出更加积极和独立的一面。

3. 社会主义时期的女性形象在社会主义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者。

二、第二部分: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

而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和表达更加多样丰富。

这部分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1. 女性的家庭角色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家庭角色。

她们在家庭中既是妻子、母亲,又是女儿、姐妹。

通过对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认同。

2. 女性的职业与事业当代中国女性逐渐涌现出更多的职业与事业角色。

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职业女性,还是为追求自我价值而奋斗的女性,都成为当代中国小说中的重要形象。

3. 女性的情感与心理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的情感与心理也成为了创作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的思考方式、情感体验以及成长历程。

三、第三部分:女性形象的突破与展望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正在经历一次次的突破和拓展,她们不断超越传统的束缚,勇敢地探索自我。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研究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研究

文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与传播研究在当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表达和传递思想的重要媒介,通过文学作品可以观察和了解到当代女性的意识流及其生活状况。

本文就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和传播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一题材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和意义。

一、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定义意识流小说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形式,它通过笔触细腻、心理描写逼真等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而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则将焦点放在女性角色的内心世界上,探索她们面临的问题、困惑和追求。

二、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点1. 倾听女性声音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倾听着女性的心声,并试图表达出她们内在世界的真实与复杂。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心理描写,作者将读者带入女性角色的内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们的内心独白。

2. 探索女性问题当代女性面临着诸多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她们往往需要面对职场竞争、爱情与婚姻的选择、家庭责任的承担等问题。

在女性意识流小说中,这些问题常常成为主要的创作素材,作者通过女性角色的思考和感受,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3. 强调自我意识与价值观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往往被定义为弱者和从属者。

然而,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中,女性角色被赋予更多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她们关注个体的成长、自我实现和拥有独立的价值观。

三、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的传播途径1. 文学杂志和报刊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多通过文学杂志和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

文学杂志和报刊作为文学作品的主要载体,为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提供了展示和传播的平台。

读者可以通过订阅或购买这些媒体,了解并阅读到这类作品。

2. 线上文学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文学平台逐渐崭露头角。

诸如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等线上文学平台,不仅为作家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空间,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当代女性意识流小说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和被读者接触。

女性文学

女性文学

张爱玲在使用她的色彩语言时,每一种色彩从她的心里发出,再由她的手涂抹到画布上之后,色彩也有了鲜明的“张爱玲”特质。
正如前面所提到过的,在《沉香屑 第一炉香》里,薇龙的手臂是让人无限向往的,白,像牛奶,但是并非所有的白色手臂都像薇龙那样招人喜欢。《封锁》里也有这样一段对女人白色手臂的描写:“他不怎么喜欢身边这女人。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挤出来的牙膏。她的整个的人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
小说的结尾处又以月亮的沉落作比:“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金锁记》)结束了故事,也结束了七巧的命运。
在这篇小说中,“月亮”的几次出现或者是模糊的、残缺的,或者是癫狂恐怖的,都缺乏月光在通常意义上的浪漫的情调,含有张爱玲对人生难得圆满的叹惜之情。
正是这样的象征和意象构筑了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小说里文本背后的象征内涵超越了它的表层意义,才能使张爱玲的小说魅力永存,历久长新。
无庸质疑,张爱玲精湛的语言技巧也是她的小说永远吸引着读者的原因。她的奇巧的比喻,她的诡异的色彩运用,和她的文章里反复出现的各种象征和意象,给她的小说印上了“张爱玲”的防伪标记。只有张爱玲才有如此的绝妙语言,也只有如此的绝妙语言才能陪得上这位有才情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她的古文根基外,也洋溢着她满满的才华和挡也挡不住的灵性。她的作品的魅力,即使不被媒体炒作,也不会消失在时间的长廊里。
一、 一、对形象独特的比喻
张爱玲是一个有着与众不同个性的作家,她看似世俗实则脱凡超俗,这一点在她的文章中表现出来就是她对事物独树一帜的敏锐感受,最突出的便是她把这样体验独特的感受用恰倒好处、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比喻外化出来。比喻是以达到更形象、生动为目的。而比喻要形象生动,就要恰如其分地说明事物又不落窠臼,耳目一新让人难以忘记,就像她最经典的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让人禁不住一读三叹,拊掌称妙。张爱玲是一个不吝啬使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文学的河边玩着沙的小孩子,比喻对她而言就是她身边前后左右无穷无尽的沙子,随手一抓便是一把,再拿捏塑一番,就成了具有美感的作品。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的论文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的论文

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浅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价值在中国当代思想史的脉络里,女性文学最为突出的是五四运动之后,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比如舒婷和林子等,接受五四文学彻底反叛精神,从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被打破,妇女解放问题一开始就受到五四先驱者的青睐。

女作家本身就是一种新型人格的探索者,他们大多置身于男作家“寻根”的集体意识之外,这也是女性文学一直表现的特点,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更直接细腻地表达极为新奇特异的感触和思想。

一、“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十七年”与“文革”时期女性创作具体的时间是指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女性创作,涌现第一批有独特色彩的女作家,对于整个现当代的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男女都一样”。

打破传统观念,通过作品的描述,表达女人从此要站起来的希望,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十七年”女性创作,从整体上呈现出性别意识淡漠与消解的特点。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赋予“女性”新的历史地位,女性同男性一样具有选举权、工作权、教育权、参政权等,现实中反映女权主义的诞生。

“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推广,通过一些作品彰显女人的魅力。

在这个时期的作家有茹志鹃的《百合花》、宗璞的《红豆》、杨沫的《青春之歌》。

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都是英姿飒爽的豪杰,与唯唯诺诺的柔性女子形成鲜明对比。

主人公的命运很多坎坷,女子不再逆来顺受,开始反抗各种压迫,对于封建家庭的思想更是强烈反感。

张爱玲《半生缘》有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反抗社会不公平的对待,与各种黑暗势力做斗争。

通过这些女性文学作品,突出的反映了“十七年”中普遍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观念。

这些思想在整个文学界中,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认识,开辟女性文学另一条道路。

由于女性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觉,不再只注重于小家碧女情怀,更多现象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女性也是社会一员,开始抨击政治现象。

文学论文总结范文

文学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巨著,其中丰富的女性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分析了其性格特点、命运轨迹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旨在揭示《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一、引言《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其中,女性形象尤为引人注目,她们性格鲜明,命运各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性格特点1. 贾宝玉的妻子林黛玉:林黛玉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却因体弱多病,命运多舛。

她深爱着贾宝玉,却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最终泪尽而逝。

林黛玉的形象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悲剧。

2. 贾宝玉的妹妹贾迎春:贾迎春温柔贤淑,端庄大方,却因家族衰落而命运多舛。

她被迫嫁给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最终在凄凉中度过一生。

贾迎春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婚姻的无奈。

3. 贾宝玉的表妹薛宝钗:薛宝钗端庄贤淑,才华横溢,却因家族地位低下而备受歧视。

她深爱着贾宝玉,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薛宝钗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无奈。

4. 贾宝玉的表妹王熙凤:王熙凤聪明机智,手段强硬,却因家族衰落而命运多舛。

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贾府中崭露头角,但最终却因权力斗争而身陷囹圄。

王熙凤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

三、《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低下,命运多舛,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无奈。

2. 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敢于追求爱情,挑战封建礼教,表现出对封建道德的批判。

3.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小说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预示了封建社会的终结。

四、结论《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她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为我们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文学结业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以孙夫人为例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的是男人之间的智谋、权术争斗世界,是一部斗智斗勇的、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

小说以蜀汉阵营为主线,主要描写曹魏、刘蜀、孙吴三国的历史,同时也涉及到东汉末年和西晋初年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国家。

而所有的这些相关历史与社会,都是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

由于男性的存在必然以女性的存在为前提,因此小说也描写了121个女性,其中出场的有56位。

这在《三国演义》近1800名出场人物中虽然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但在这部主要描写战争与男性世界的小说中也算足难能可贵了。

女性在中国封建王朝一直备受男权主义的压迫与歧视,而在《三国演义》中,貂禅、徐庶的母亲、刘备的糜夫人孙夫人、曹文叔之妻、江油城守将马邈之妻等等,却是一批中国古代女性的光辉形象。

小说中,孙夫人着墨最多,故本文将详细分析刘备之妻孙夫人的形象。

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刘备的第三位夫人。

书中称其“美而贤”,自幼喜好武艺;“极其刚勇”,手下侍女皆带刀具,常以与人击剑为乐,身带利器又容姿甚美。

因为她作为“乱世枭雄”刘备的妻子,并有胜过男儿之志,因此自然而然被人们称为“枭姬”。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演义》中,孙夫人的故事情节基本一致,唯“孙夫人死节”一段仅见于后者,然而这并不影响对于这一艺术形象的整体理解。

以毛本为据,孙夫人的事迹主要见于第54、55回,第6l、66、73、80、83回亦偶有片言叙及,而第84回则径写其投江之殉。

在中国男权制社会当中,孙夫人和其他女性一样,生命权利、自主权利遭遇强固的限制、肆意的践踏,然而和其他女子不同的是:孙夫人以其顽强的抗争显示着自己的迥异,她
傲视群雄,毫不妥协地追求夫妻之爱、母女之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彰显了女性的自我,表达了女性生命的存在,显示着她们作为个体人的价值,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光彩。

小说中对于孙夫人的侧面描写主要有四处,四处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展现着孙夫人精神的强大与自主、自觉。

第一,通过他人之口勾勒孙夫人形象。

“吴侯有一妹,极甚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也”。

连统军都督周瑜都如此赞赏孙夫人,可见其英雄风采。

孙权的属下吕范也说:“吴侯之妹,身虽女子,志胜男儿。

”由此我们得知:孙夫人不仅有过人的本领,更有过人的志向。

只是这个时代没有给予她驰骋沙场的机会,没有给她建功立业的舞台。

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她,她在有限的天地当中展现着自我的魅力。

第二,新婚之夜、洞房之中的布置安排。

“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旁,吓得玄德魂不附体”,此正印证了周、吕之言不虚。

一个不受时俗束缚、我行我素、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如在目前。

更值得玩味的是她的言辞举止:‘相杀半生,尚惧兵器乎!’尽命去之,令侍婢解剑扶持。

”面对新婚的丈夫——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的首脑,孙夫人轻松自若。

一句玩笑话,透着她的自得、自傲;解去兵器的行为,显现着她的从容大度。

她就是这洞房、这一家的主人,她可以带给人惊惧,也可以带给人快慰,她是完全自我的、自由的女人。

女人的名字不是弱者,在人格、精神的层面,女性有着与男子一样的尊严与追求,甚至有时,她们会超越男子.表现出更大的勇气,孙夫人便是明证。

孙夫人最重情,而她所处的环境又最忽视情,于是她愤怒、抗争.她以超人的胆识披荆斩棘,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第三,逃往荆州途中孙夫人的所言所行。

孙夫人与刘备的婚姻源于兄长的政治阴谋,然而这桩偶然的婚姻也并非背离她的理想。

这位“志胜男儿”的女子曾言:“若非天下英雄,吾不事之。

”刘备既被一向自傲的曹操视为英雄,天下人共论之,又生得“仪表非俗”。

孙夫人嫁之,还算满意。

于是她满心欢喜,与刘备共度优游岁月。

然而刘备还有许多大事要做,他必须离开,而孙权又是绝不可能放过他的。

孙夫人所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处境,在丈夫与兄长的矛盾当中,何去何
从,考验的正是她的意志。

此时孙夫人的“刚勇”便凸现出来。

她不愿水远受兄长的束缚,她要追求正常女人的正常的婚姻生活。

她先设计瞒过兄长,辞别母亲,与刘备离开京城;待孙权洒醒,派兵迫捉之时,又是她独拒四将,帮助刘备安然脱险。

她呵斥徐盛、丁奉:“你二人欲造反耶?”“周瑜贼匹夫欲造反耶?我东吴不曾亏负你!玄德乃大汉皇叔,是我丈夫,是汝主人之妹丈,千百年之至亲,非是反国之臣。

我已对母亲、哥哥说知同荆州去,并不是私奔至此。

今你两个于山僻去处,引着军马拦截道路,意欲掠掳俺夫妻财物耶?”“周瑜杀得你,我岂杀不得周瑜?”当二人随陈武、潘璋再次追来时,她义正色叱四人曰:“都是你这伙匹夫,同谋我兄妹不隆!今日归去,须不是与人私奔,玷辱先祖。

我母亲慈旨,全我夫妇同去荆州,谁敢阻挡?便是我哥哥来,也须将大礼而行。

你四人倚仗兵威,欲待杀害我耶?”此时的孙夫人,英气逼人,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

在危急关头,她没有丝毫的慌乱与怯惧,更不是哀哀以求;她从容镇定,一开口就以重罪加对方,以威势压倒对方,再以理直气壮之言辞申斥对方,斩钉截铁,不容人有丝毫的辩驳,真仿佛一连串迫击炮打得对方抬不起头来,四将只有诺诺连声而退去。

这全然不是一个事事从人的小女子,分明一个声势逼人的女中豪杰。

没有高度的自信,没有真正的自觉,没有对理想的强烈渴盼与追求,是万难做到的。

而她的理想,就是对幸福婚姻生活的追求,就是对爱情的追求。

正是这一份对刘备的真情,让她冲破重重阻挠,背兄离母,追随刘备。

第四,离荆州渡江与赵云、张飞的斗争。

爱情同然重要,亲情更不可缺失。

孙夫人离开柴桑,也就意味着永远离开了她的母亲,这是她不愿意接受的事实,然而这又是极难改变的事实。

在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与斗争中,她的处境是极其尴尬的。

她思念她的母亲,然而刘备集团没有谁能同意她回去,他们更多考虑的不是她的情感,而是他们的军事利益。

本就不愿她嫁于刘备的孙权,则是希望再次利用这个妹妹,以获得更大的军事利益。

于是便有了以吴国太病危为由骗妹归吴的一幕。

原本就挂念母亲的孙夫人,“见吴国太病危,洒泪恸问”,顾不得思虑太多,便听信周善之言,不辞军师,不告玄德,带着五岁阿斗,人在船中。

待到赵云等人追来,重演了当年拒吴将的一番壮举,终于见到母亲。

有人也许疑惑,当年孙夫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碍才离开柴桑的,现在为什么又要拼死返同呢?她没有想到也许她再没有机会回到荆州,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丈夫了吗?是她不珍
惜这份感情了吗?这也正是笔者所要强凋的,这正说明了孙夫人是一个重情的人,当年她离开柴桑是为了情,现在她又离开荆州还是为了情;当年她追求的是大妻之爱,如今她追求的是母女真情。

这两种情在她心中同样重要,缺一而不可,为了情,她甘冒生命危险,甚至牺牲生命。

她对张飞说得明白:“我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报,须误了我大事。

若你不放我同去,情愿投江而死!”这是一个把真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女子,这是一个深刻体察自我并尊重自我的女子。

任何人不能左右她,任何威胁不能吓倒她,自我的意志才是她行动的惟一根据。

之后,两国之间干戈四起,彝陵之战,刘备战败,有讹言传人吴中,道刘备已死,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

后人为其立庙,号曰“枭姬庙”。

因此,孙夫人在古代也是“三从四德”的标准女性。

综观孙夫人的所作所为,不由人不赞佩。

“身为女子,志胜男儿”,其傲视群雄,不让须眉的风神气韵,足以使千百年后的女子叹服,其自主、自强、勇于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追求。

然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允许她活在自我当中的,她的自由始终受到限制,她的真情无以尽情地挥洒。

她再也没有回到她丈夫的身边,尽管她还渴望着这一天。

孙夫人的形象和《三国演义》中其他女性形象最大的不同,也是与古人笔下要歌颂的其他女性形象的不同:在于她以自由意志支配行动,从一个单纯的女人角度出发,摒离了一些所谓的国家大事,然而所经历的事情却使得她不比那些尽于天下事的女人晦色丝毫,反而更加明艳夺人。

任何能跳离时代寻找自我、寻求自由、勇于抗争的人都是英雄,孙夫人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