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东西干湿差异的重要性
影响农业发展
东西干湿差异导致农业类型和农作物种植的明显 不同,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影响生态平衡
东西干湿差异对植被、土壤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影响经济发展
东西干湿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导致地 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02
东西干湿差异的表现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目录
• 引言 • 东西干湿差异的表现 • 东西干湿差异的原因 • 东西干湿差异的影响 • 如何应对东西干湿差异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东西干湿差异
指中国东部的湿润气候与西部干旱气候之间 的差异。
东西干湿差异的形成
受到地形、气候带、季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东西干湿差异的表现
植被、土壤、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明显不同。
东西干湿差异的影响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气候适应性挑战
01
生活在不同干湿地区的人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如干燥
地区的防沙保湿和潮湿地区的防潮防涝。
居住环境需求
02
干燥地区的人们可能需要加湿器等设备来维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而潮湿地区的人们则需要除湿器来降低室内湿度。
健康影响
03
过干或过湿的环境可能对皮肤、呼吸道等造成影响,需要采取
深入研究东西干湿差异的成因
通过科学研究和数据收集,深入了解东西干湿差 异的成因,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跨学科合作
鼓励气象、地理、环境、农业等多学科领域的专 家进行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干湿差异带来的问题。
3
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
建立覆盖全国的干湿监测网络,及时发布预警信 息,为应对干湿差异提供决策支持。
2.2 .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2.读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材料说出我国降水的区域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原因。
【教学难点】降水分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本节课相关视频、图片等,制作PPT。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播放图片——地坑院与吊脚楼,同学们通过对比图片中传统建筑形式的不同点,推断两地降水的差异,引入本节课课题——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知讲解】一、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 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活动1: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回顾,读图的步骤与方法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判断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可以从图中看出:降水最少的地点是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5.9毫米;降水量最多的地点是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
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合作探究1: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夏季风示意图和山脉分布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拓展延伸: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结合山脉的分布示意图,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推断二者的降水特征: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较干旱。
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教师给出的降水量统计图、北京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图,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特点:降水集中在夏季,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活动1:阅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引导学生了解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降水量>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蒸发量→气候干燥连一连:干湿地区的划分与降水量合作探究2:干湿地区的分布及特征活动2:读图,引导学生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地形因素(山脉阻挡)
加剧东西差异
纬度因素
东部降水的南北差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11
降水时间分布
北京年降水量极值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读图思考
1.四城市降水 的季节分配均匀 吗?降水集中在 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 季长短有何差异? 3.读北京年降 水量极值图,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对生产生活有何 影响?
6
知道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都是哪里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7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
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8
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 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温故知新
某地年降水柱状图
要了解中国降水量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
选择哪类地图呢?Biblioteka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5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读图思考
200mm 400mm
800mm
减 递
1 600mm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1.图中有几条 等降水量线? 2.说出等降水 量线的主要延 伸方向? 3.总结我国降 水的分布规律。
18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景观
旱地
冬季河流结冰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
19
总结
1.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布: 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4~10 月,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案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我国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的差异。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重点)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绘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空间分布规律: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空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降变化时间分布规律: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水年际变化大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当堂达标】1、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①长江中下游平原A半湿润地区(1)森林②河中下游平原B湿润地区(2)森林、草原③塔里木盆地C半干旱地区(3)荒漠④天山山麓D干旱地区(4)草原2、判断题:(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全部为半湿润区。
()(2)、我们的首都北京位于半湿润区。
()(3)、我国海南省全部位于湿润区。
()(4)、东北平原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3、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⑴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地。
⑵甲、乙两地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是____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地。
⑶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A、各月降水都很多B、各月降水都很少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本节知识内容来源与生活,所以学生对降水知识容易理解与接受,真正做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的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对农业的影响,也是结合我们的生活来学习与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的。
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时间分配: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2.雨季的长短:在我国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我国降水极值地区。
(1)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
(2)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知识点2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4.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5.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下列关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A.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B.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C.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D.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下列各地按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A.广州——北京——武汉B.兰州——西安——郑州——武汉C.上海——兰州——乌鲁木齐D.成都——重庆——武汉——南京3.我国降水的递减规律与下图中的哪条线基本吻合(B)A.A线B.B线C.C线D.D线知识点2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些界线的分布最接近(B)①800毫米年降水量线②1月0 ℃等温线③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家住上海的小林同学想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下面是他设计的四条旅游路线。
八年级地理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合作探究 通过下面图片,分析气候干湿程度对我国传统民居的房屋结构有什么影响。
1.降水的空间分布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2)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 1 600 毫米以上,
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
(3)降水最多的地方: 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 托克逊 。
2.降水的时间分配 (1)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 夏 季。
干湿地区 A 湿润区 B 半湿润区 C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 在800毫米以上 400~800毫米 200~400毫米
D 干旱区
在200毫米以下
主要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植被稀疏, 沙漠和戈壁广布
(1)我国湿润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大于800毫米,但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因 为气温低,蒸发量小,年降水量虽小于800毫米,却属于湿润区。 (2)西北内陆地区的新疆主要为干旱区,但在天山以北地区,位于山地迎风坡,从 大西洋和北冰洋带来的湿润气流在此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其他地区多,所以 属于半干旱区。
(2)雨季长短的地区差异
束时间 晚 早
长短情况 长
短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夏季多雨天,春季易干旱; 东南至西北,降水呈递减。 年降水量变,南小西北显; 八百等降线,秦淮藏东南。
我国的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主要根据气候的 干湿状况 。 2.我国干湿地区与降水量、主要植被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气候差异,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进一步理解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难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学生对实例的观察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2.讲述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实例,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气候差异的理解和看法。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50毫米 200毫米
400毫米 800毫米 1 600毫米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5)结合图例,年降水量 >1 600毫米和<50毫米的地方 分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6)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 地方分别在哪里?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200毫米 400毫米 800毫米 1 600毫米
中国各干湿地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重
我国湿润区、干旱区所占比重较 大。湿润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 区、干旱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地 区,故我国东南部地区湿润区面积大、 西北部地区干旱区面积大。
3.我国的干湿地区 (3)干湿地区的划分界线
描画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分析该界线大致与__8_0_0_毫米年 等降水量线一致。 湿润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800毫米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3.我国的干湿地区
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降水量并不比华 北地区多,为什么为湿润区,而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相对于华北地区,纬度偏高, 地势也较高中,国气干湿温地较区低的,划分降水量虽少,但蒸中发国量年也降小水量,的所分以布为湿润地区。
• 墙体:砖/土墙
降水多,斜顶利于排水 砖墙,防水、防潮效果好
陆路运输
• 主要交通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
3.我国的干湿地区 (4)干湿状况的影响
内蒙古高原上的锡林郭勒草原
华北平原的夏收景象
吐鲁番盆地中的绿洲农业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元阳梯田
3.我国的干湿地区 (4)干湿状况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 主要原因是
远离海洋、受山 _______________ 。 脉 阻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阴山
非季风区 季风区
年降水量分布的形成原因:
• 东南沿海离海洋近,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 大,降水多; • 西北内陆离海洋远,又有山脉阻隔,海洋 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引入新课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托克逊
火烧寮
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的分析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低气压 低气压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既有来自_____洋
东南 太平 的_____季风,也
有来自______洋的
印度季风。 西南 _____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干湿状况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植被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森林 东北三省东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东北平原、华北平 原、黄土高原南部 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 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 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森林 草原 草原
2、时间分布:季节变化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北方 雨季开始晚, 结束早雨季短
南方 雨季开始早, 结束晚雨季长
雨季 开始 雨季 结束
7月
8月
7月 8月
3月 台风雨
锋面雨
热
对 流 雨
锋面雨的形成
冷气流
暖气流
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四、五月份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六、七月份
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雨 梅雨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七、八月份
华北、东北地区
伏 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九月份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夏 季 风 正 常 进 退 北方雨季 开始晚 结束早 雨季短 南方雨季 开始早 结束晚 雨季长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 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 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时 季节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间 变化 降水集中在5-9月 变 化 年际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变化 降水的 北方:降水少雨季 南北差 短;南方:降水多 雨季长 异
由夏季风进退规律决定的
秦岭
淮河
3、干湿地区:
⑴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⑵四类干湿地区
东北平原
降水量>蒸发量: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塔里木盆地
200mm
半干旱区
淮河 800mm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秦岭
半湿润区
华北平原
湿润地区
干湿地区 湿润 地区 半湿润 地区 半干 旱区 干旱 地区
荒漠
畜牧业为主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畜牧业、 灌溉农业 草原 200mm 400mm
荒漠
森林、草原 旱地
800mm
森林 水田
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p37
• 1,甘肃土墙平顶屋:干旱少雨 浙江砖墙斜顶屋:降水多,便于排水
• 2,气候干湿程度影响植被。湿润区林木繁茂, 干旱区适合草本植物生长。 气候干湿程度影响农业类型和农作物的分 布。湿润、半湿润区以种植业为主;干旱、半 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湿润区主要种植水稻; 半湿润区主要种植较耐旱的小麦、玉米。
更多的事例,请你补充。
• 住房不同。北方土墙平顶屋;南方砖墙斜 顶房。 • 饮食习惯不同。北方人喜吃面食;南方人 爱吃大米饭。 • 传统体育项目不同。北方溜冰、滑雪;南 方游泳。
课堂总结
1,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 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东南沿海离海洋近,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降水多; 西北内陆离海洋远,又有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 水少。
2,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9月。 降水集中在 夏秋季。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 晚 , 雨季 长 ;北方雨季开始 晚 ,结束 早 ,雨季 短 。 3,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这是夏季风异常造成的。夏季 风太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太弱,南涝北旱。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 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塔里木盆地—干旱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区;湖南省—湿润区
东部 地区 雨带 推移
华北、东北
7、8月
6、7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4、5月 10月
9月
异常
夏季风太强的年份:北涝南旱 夏季风太弱的年份:北旱南涝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基本特点
空间分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布规律 陆逐渐渐少
原因
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 水多;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 不明显,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