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最佳混凝剂投加量数据处理
混凝实验 确定版

实验一化学混凝一、试验的目的和意义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水温,pH值,混凝剂种类、加量以及搅拌速度和时间等。
由于上述诸因素的影响的错综复杂,且非拘一格,所以混凝过程的优惠工艺条件通常要用混凝试验来确定。
衡量混凝主要指标是出水浊度和主要污染因子浓度。
实验方案技术及数据处理常用优选法和正交设计等数理统计法。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进行混凝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混凝剂品种的筛选,以及与待处理废水相适应的pH值和混凝剂加量的确定等),并对实验数据作正确的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化学混凝法通常用来除去废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物。
所谓化学混凝,是指在废水中投加化学及来破坏胶体及细微悬浮物颗粒在水中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使其聚集为具有明显沉降性能的絮凝体,然后再用重力沉降,过滤,气浮等方法予以分离的单元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步骤,二者统称为混凝。
具体地说,凝聚是指在化学药剂作用下使胶体和细微悬浮物脱稳,并在布朗运动作用下,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而絮凝则是指为絮粒在水流紊动作用下,成为絮凝体的过程。
根据混凝过程的GT值要求,在药剂与废水的混合阶段,对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要求是高速短时;而在反应阶段则要求低速长时。
两个阶段的搅拌转速n(r、p、m)和搅拌时间T由GT=104-105通过计算确定。
一般水处理中,混合阶级的G值约为500~1000秒-1,混合时间为10~30秒,一般不超过2分钟,在反应阶段,G值约为10~100秒-1,停留时间一般为15~30钟。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无级调速六联搅拌机一台(或六台单联搅拌机);2、721型分光光度计3、pH计或精密pH试纸;4、温度计;5、50ml注射器;6、秒表;7、量筒;8、1000ml烧杯,250ml烧杯;9、移液管;10、混凝剂:10g/L FeCl3, 10g/L聚合氯化铝〔Al2(OH)m Cl6-m〕;聚丙烯酰胺PAM11、10%盐酸,8%氢氧化钠。
混凝实验

混凝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混凝药剂的筛选、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部分。
一、混凝药剂的筛选1、配制10L 1‰的藻土原水,开启机械搅拌机,使藻土始终保持悬浮状态;2、按讲义配制1%的硫酸铝铵、硫酸铝和氯化铁混凝剂,10%的HCl和NaOH;3、取4只锥形瓶(0#—3#),分别放入200mL原水,在1#-3#中分别滴加上述三种混凝剂(由3个同学配合同时滴加,其他同学观察现象并记录),每次滴加5滴并摇动直到出现矾花(0#也要同时摇动),静置30s,比较这三种混凝剂所形成的矾花状态(0#作为参照)。
继续滴加,进一步比较矾花的状态、大小、沉降速度和上清液的澄清度,筛选出一种混凝剂,做以下实验。
二、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取6个5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200mL原水;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的浊度(FTU)、pH值、温度;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
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200mL 原水,并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投加量,直到出现矾花为止。
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
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相等混凝剂投加量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到1—6号烧杯中(参考:对于FTU=60°的自配水,可分别加入1%的混凝剂1、2、4、5、6、8mL);5、在1号烧杯中放入搅拌子,启动磁力搅拌器,快速搅拌1.5min,慢速搅拌5min;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沉淀10min,用移液管吸取上清液至比色皿中(注意:吸取上清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吸取位置也要尽量相同),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纪录。
6、重复步骤“5”,分别测定2-6号烧杯上清液的浊度。
附:WGZ-200型散射式浊度仪操作步骤1、预热20分钟2、置量程10,先以空气调零,将标准浊度片(18.1°)放入光程中调校准3、先测纯水+比色皿的浊度,以后水样的的浊度测定值要扣除此值4、水样测定(如果读数超出量程,可置量程于100,但必须重新校正仪器)三、最佳pH值实验步骤1、取6个5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200mL原水;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的浊度、pH值、温度。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研究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研究作者:周锋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02期摘要:为了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污水厂出水需要经过深度处理后排放。
针对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研究目的,选取了3种混凝剂,进行了一系列混凝试验,探究适合污水厂正常运行时二沉池出水的最佳混凝剂种类和最佳投药量。
实验结果表明:AS、PFS、PAC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210mg/L、135mg/L、80mg/L,比较浊度的去除效果为:PAC>AS>PFS;比较NH3-N的去除效果为:PFS>PAC>AS;比较TP的去除效果为:AS>PFS>PAC;比较TN的去除效果为:PAC>PFS>AS;比较CODcr的去除效果为:PAC>PFS>AS。
试验以浊度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同时兼顾NH3-N、TP、TN和CODcr等指标,在出水水质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的情况下,选择PAC作为适合污水厂出水的最佳混凝剂。
关健词:混凝;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2-63-03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evel(A)emission standards,Sewage plant effluent emissions need to go through the advanced treatment.Fo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of the best dosage of coagulant in the coagulatio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ree coagulation were selected,a series of coagula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Explore for the best coagulant types and optimal dosage amount about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effluent dur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time of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dosage amount of AS、PFS and PAC were 210mg/L、135mg/L and 80mg/L,turbidity removal efficiency was compared and the result was:PAC>AS>PFS;NH3-N removal efficiency was compared and the result was:PFS>PAC>AS;TP removal efficiency was compared and the result was:AS>PFS>PAC;TN removal efficiency was compared and the result was:PAC>PFS>AS;CODcr removal efficiency was compared and the result was:PAC>PFS>AS.Making turbidity as the major study indicator,taking NH3-N、TP、TN and CODcr into account.In the case of effluent quality achieved to the level (A) emission standards,Selected PAC as the best coagulant for the sewage plant effluent.Key words:Coagulation;Coagulant;Optimum dosage在我国,水污染治理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虽然各级政府在水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但由于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远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低,导致许多污水被“合格”排放,致使水体水质遭到不断的恶化,也就是说即使达标排放的水依然可能是污水。
混凝沉淀池设计参数

混凝沉淀池设计参数混凝沉淀池是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废水或污水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混凝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包括污水流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和池的尺寸等。
一、污水流量污水流量是设计混凝沉淀池的首要参数。
它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量。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监测或测算得到。
在设计混凝沉淀池时,需要考虑污水流量的峰值和平均值,以确保混凝沉淀池的处理能力满足实际需求。
二、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是指在混凝沉淀池中投加的混凝剂的量。
混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直接影响到混凝沉淀效果。
不同的废水或污水可能需要不同的混凝剂进行处理。
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废水水质、混凝剂种类和污水流量等因素。
三、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污水在混凝沉淀池内停留的时间。
它是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确定的。
通常,沉淀时间较长可以提高固体颗粒的沉降效果,但也会增加处理时间和设备尺寸。
因此,在设计混凝沉淀池时,需要平衡沉淀时间和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
四、池的尺寸池的尺寸是设计混凝沉淀池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包括池的宽度、深度和长度。
池的尺寸需要根据污水流量、沉淀时间和处理效果来确定。
一般来说,池的尺寸越大,处理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建设和运维成本。
因此,在设计混凝沉淀池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找到最佳的尺寸方案。
五、搅拌设备搅拌设备是混凝沉淀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通过搅拌混合混凝剂和污水,促进混凝剂与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结合。
搅拌设备的类型和功率需要根据污水流量、混凝剂投加量和池的尺寸来确定。
选择适当的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混凝沉淀效果,确保废水或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六、排泥装置排泥装置是混凝沉淀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用于将沉淀下来的固体颗粒从池底排出,以保持池内的清洁。
排泥装置的设计需要考虑污水流量、混凝剂投加量和沉淀时间等因素。
合理的排泥装置设计可以有效地清除池底的污泥,保证混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混凝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包括污水流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池的尺寸、搅拌设备和排泥装置等。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2.确定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用6只1000ml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将盛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机平台上。
(2)调节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号2号3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ml,1.5ml,1.2ml的10% HCL、在向4号5号6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加入0.2 ml,0.7ml,1.2ml的10% NaOH,用玻璃棒快速搅拌均匀,依次用精密PH仪测各水样PH值,记录在表中。
(5)、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一分半钟,转速为500r/min 1min,中速搅拌5min,转速约250r/min;慢速搅拌5min,转速约为100r/min。上述搅拌速度可进行适当调整;
(6)、关闭搅拌机,静置沉淀5min,用50mL注射管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3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2次),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纪录。
实验
名称
混凝实验
姓名
同组者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
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有
2011混凝沉淀实验

Sino-Dutch Demonstration Researcher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Water Treatment
3.关闭搅拌机,静置10分钟,分别用50mL注 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00 m1L)放 入200m1烧杯中,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
(2)浊度仪(1台)
(3)酸度计
(4)秒表
(5)烧杯
(6)注射针筒
(7)移液管
(8)洗耳球
2.实验试剂
(1)PAC(10g/L)
(2)盐酸
(3)氢氧化钠(浓度10%)
(4)蒸馏水
(5)实验用原水 取河水或用黏土和自来水配制水样20L,静沉6h, 其上清液为实验用原水。
四、实验内容
(一) 最佳投药量实验 (二)最佳pH值实验 (三)最佳水流速度梯度实验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 度变化方式和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然后按照最 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 最佳pH值,求出最佳的速度梯度。
五、实验结果整理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情况、沉淀后的
剩余浊度记入表1中。
2.绘出浊度与投药量关系曲线,从图上求出
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表1 混凝实验最佳投药量实验记录表
水样编号 混凝剂投加量mg/L 矾花形成时间(min) 1 沉淀水浊度 2 1 2 3 4 5 6
相同剂量的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和混凝剂,置于实验
搅拌机平台上; 2.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1分钟,转速约300r/m吨 随 即把其中5个烧杯移到别的搅拌机上,1号烧杯继续以20 r/ min转速搅拌20分钟。其它各烧杯分别用60r/min、100r/ min、140 r/min、180r/min、220r/min搅拌20分钟
混凝沉淀

混凝沉淀实训指导老师:XXX组别:XXX组员:XXX班级:XXX混凝法是工业废水经常采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通过混凝法可以去除废水中细分散固体颗粒,乳状油极胶体物质等。
例如可以降低废水的浊度和色度,除去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些金属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也可以去除某些能够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如磷等可溶性有机物。
此外,还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因此,混凝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使用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处理法,也可以和其他处理法配合,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
我们这次作得混凝沉淀实验就是为将来的工作大下基础,积累工作经验。
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三、实验装置及仪器用品 (4)四、试剂 (4)五、实验步骤 (5)(一)准备实验,配置药品 (5)(二)混凝剂的最少投加量的选择 (5)(三)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 (5)(四)混凝剂最佳pH值确定方法 (5)(五)对这四种混凝剂重复步骤(三、四)。
.. 6六、注意事项 (6)七、实验结果整理和分析 (6)(一)混凝剂最少投加量实验结果整理 (6)(三)最佳pH实验整理 (8)一、实验目的1.实验本实验,学会选择最佳混凝剂的类型。
2.学会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混凝剂条件(包括最佳投药计量、最佳PH值)的方法。
3.加深对混凝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胶体颗粒均带负电,胶粒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和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等三种因素使胶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三者中的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电荷,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少。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料的吸附凝聚。
同时,由于双电层状态的存在而产生的水化膜,也会因投加混凝剂降低电位,而使水化作用减弱。
混凝剂水解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离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便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研究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
通过实验室模拟混凝实验,探究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投加量。
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实验条件下,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应在30-50 mg/L之间。
本研究为混凝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实验,混凝效果引言:混凝是水处理中的重要工艺之一,它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淀和过滤。
混凝剂的使用对于提高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确定最佳的混凝剂投加量,对于提高混凝效果和减少混凝剂的浪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
通过实验室模拟混凝实验,探究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投加量。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混凝池模拟实验室混凝实验。
实验用水采用自来水,水质稳定。
实验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投加量分别为10 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
实验中,将混凝剂依次加入混凝池中,然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分钟。
搅拌后,静置3小时,观察沉淀效果。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混凝剂投加量(mg/L)沉淀效果10 未沉淀20 部分沉淀30 完全沉淀40 完全沉淀50 完全沉淀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实验条件下,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应在30-50 mg/L之间。
当投加量为10 mg/L时,混凝效果非常差,未能达到混凝的目的。
当投加量为20 mg/L时,混凝效果有所提高,但仍然不够理想。
当投加量为30 mg/L时,混凝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完全沉淀。
当投加量继续增加到40 mg/L和50 mg/L时,混凝效果并没有显著提高。
讨论: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少的投加量会导致混凝效果不理想,过多的投加量会导致混凝剂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