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剂投加计算

合集下载

水处理计算公式范文

水处理计算公式范文

水处理计算公式范文水处理计算公式是用于计算水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指标的数学公式。

水处理是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旨在改善水的质量,使其适用于特定的用途,如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水处理计算公式。

1.清洗水需求量(CWR)计算公式:CWR=[(Q×T)/C]×100其中,CWR为清洗水需求量(L),Q为每分钟进水流量(L/min),T 为清洗时间(min),C为清洗浓度(%)。

清洗水需求量是在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清洗设备而需要的水量。

通过计算清洗水需求量,可以合理规划清洗水的使用量。

2. 混凝剂(coagulant)投加量计算公式:C=(V×M)/Q其中,C为混凝剂投加量(mg/L),V为混凝剂体积(mL),M为混凝剂质量(mg),Q为水样体积(L)。

混凝剂投加量的计算公式是为了确定混凝剂的适当投加量,以达到最佳的混凝效果。

混凝剂通常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

3. 净水效率(water treatment efficiency)计算公式:E = [(Cin –Cout) / Cin] × 100其中,E为净水效率(%),Cin为进水浓度(mg/L),Cout为出水浓度(mg/L)。

净水效率是衡量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污染物的能力的指标。

通过计算净水效率可以评估水处理过程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4.消毒剂剂量计算公式:D=(C×V)/Q其中,D为消毒剂剂量(mg/L),C为消毒剂浓度(mg/L),V为消毒剂体积(mL),Q为水样体积(L)。

消毒剂剂量的计算公式是为了确定适当的消毒剂投加量,以达到对水中的病原体进行有效灭活的目的。

5. 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计算公式:DO=(P–Pv)/H其中,DO为溶解氧浓度(mg/L),P为大气压力(mmHg),Pv为饱和水蒸气压力(mmHg),H为溶解氧浓度与溶解氧分压之间的线性关系。

加药间计算

加药间计算

1.混凝剂选用PAC(有效成分AL2O3含量28%),最大投加量24.4mg/L,药剂浓度10%。

2.每批药剂入库后应标定有效成分含量。

3.每个药剂桶有效容积为
4.1m3。

加药系统每天运行24h,3班运行,每班配置1桶。

工作人员应全程监控溶药过程。

4.溶药操作程序:人工称重PAC药品,加入药剂桶,打开进水阀门,当水位达到设定值(2.26m)时,自动关阀门,启动搅拌机溶解药品,药剂完全溶解后,关闭搅拌机。

5.每次称重药品数量计算方法:
G=28%×0.41/f
G ——每次称重药品数量,t;
f ——Al2O3含量,%。

6.溶液调配完成后应测定溶液浓度。

7.药剂桶出药时,出液阀应处于开启状态,溶药和备用时,出液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

8.计量泵开启前应检查相关阀门状态,计量泵开启时进出水管路阀门应开启,停泵时管路阀门应关闭。

9.备用计量泵工作时,除检查进出水管路阀门外,还应检查出液联络管阀门状态,1号泵检修时,16#阀门开启,17#阀门关闭;3号泵检修时,17#阀门开启,16#阀门关闭。

备用泵停泵期间16、17#阀门均应关闭。

10.在溶液位于低水位(0.45m)时,报警,自动开另一套药剂桶的出液阀,关闭该套加药桶的出液阀,操作人员观察加药桶底残渣情况,实时
进行清洗,清洗后再进行溶药。

11.进水管管径DN50,在流速1m/s时,流量为7.6m3/h,加满1桶水需要33min。

12.加药管管径DN15,流速0.54m/s。

混凝剂加药量实验指导书

混凝剂加药量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混凝剂加药量实验指导书1. 目的要求(1)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确定水样的最佳投药量。

2. 方法原理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胶体颗粒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能采用自然沉降的方法去除。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首先发生的是电离和水解反应。

如以硫酸铝[Al2(SO4)3·18H2O]作混凝剂为例,则生成氢氧化铝。

电离: Al2(SO4)3→2Al3+ + 3SO42-水解: Al3+ + 3H2O→Al(OH)3 + 3H+电离、水解过程很快,通常在30s内即可完成。

氢氧化铝是溶解度很小的化合物,当水的pH值合适时,即从水中析出带正电胶体的A1(OH)3胶体。

在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下,析出的A1(OH)3胶体于水中的胶体颗粒结合,凝聚成粗大的絮状物(通常称为矾花),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使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得到去除。

3. 实验仪器及药品混凝搅拌器、浊度仪、温度计、烧杯、量筒、移液管、10g/L硫酸铝溶液4. 实验步骤(1)了解混凝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2) 测定原水的浊度和水温。

(3) 量取200mL水样至烧杯中,确定原水能够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

方法是缓慢搅拌水样,用移液管每次增加0.5mL的混凝剂直至出现矾花为止。

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4)量取6份1000mL水样至烧杯中。

注意: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

(5) 以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的1/4为最小加药量,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的2倍为最大加药量,平均把混凝剂加入到6份水样中。

(6) 启动搅拌器。

首先以150r/min的速度快速搅拌3-5min,再以50-80r/min的速度搅拌20min。

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形成的快慢、外观、大小、密实程度、下沉快慢等。

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

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

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包括确定水质、确定投加量、确定投加方式、确定反应条件、确定助剂、确定操作顺序、确定处理时间、确定后续处理等方面。

1. 确定水质------在进行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前,首先需要了解污水的水质情况,包括COD、BOD、SS、pH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并确定混凝剂的投加量。

2. 确定投加量-------混凝剂的投加量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和试验确定。

不同的混凝剂有不同的最佳投加量,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通常,混凝剂的投加量需要根据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来确定。

--------混凝剂的投加方式可以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

干投法是将混凝剂直接加入污水中,而湿投法则是在水中溶解混凝剂后再加入污水中。

两种投加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污水的水质和处理工艺。

4. 确定反应条件--------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确定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等。

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工艺来确定。

5. 确定助剂------为了提高混凝剂的净化效果,有时需要添加助剂。

助剂的类型和投加量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工艺来确定。

常用的助剂包括酸、碱、氧化剂等。

--------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

一般来说,首先需要将污水进行预处理,然后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并按照规定的投加量加入到污水中。

接着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使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悬浮物充分反应。

最后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包括沉降、过滤等步骤。

7. 确定处理时间--------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确定处理时间。

处理时间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和处理工艺来确定。

一般来说,处理时间越长,净化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处理成本。

第三章 混凝和絮凝3

第三章 混凝和絮凝3
机械搅拌器可以是桨板式、螺旋桨式等。混合效果好,不 受水量变化影响;增加机械设备投资和维修工作。 水力:构造简单、适应性差。
高速混合装置主要有两类:
1.利用水流本身能量混合的方式:如管式静态
混合器、隔板混合、利用水跃跌水进行混合、
利用水射器进行混合。
2.利用外加能驱动的机械装置进行混合:如螺桨
式、桨式等机械搅拌装置,加压扩散泵混合装
反映颗粒絮凝程度。优点是因子单一,不受混凝机理或品种
的限制,不受水质限制。
3.5.5 快速混合和絮凝反应 1.快速混合 混凝剂水解反应快10-10s,聚合10-2s 胶体吸附金属盐水解产物10-4s,高分子100s 使混凝剂快速均匀分散、形成脱稳胶体微米 数量级 2.絮凝反应 创造絮体成长条件,使其尺寸和密度增大。 速度梯度逐段降低 反应时间20-30mins颗粒尺寸增大到可以重 力沉降(0.6mm以上)

v i2 hi m i 2 li 2g Ci Ri
v2 it
3 折板絮凝池
在隔板絮凝池基础上发展而来 竖流式和平流式两种,通常采用竖流式,
竖流式又分为同波和异波折板两种
与隔板式相比,水流条件大大改善,可
以缩短总絮凝时间,絮凝效果良好
但安装维修较困难,折板费用较高
折板絮凝池
采用较多的是:异波折板——同波折板——平板。 与隔板式相比,水流条件大大改善,有效能量消耗 比例提高,池体减少,絮凝时间短。但安装维修较 困难,折板费用较高。
3.5.4 混凝剂投加量自动控制

最佳投加量:处理后水质最优的投加量 水质达标的最小投加量 原理:对于某一特定水源,可根据水质、水量建立数学模
1.数学模拟法
型,写出程序交计算机执行调控。

常用絮凝剂添加量:

常用絮凝剂添加量:

常用混凝剂(絮凝剂)的溶解与使用方法2007-03-30 08:311,PAC(聚合氯化铝)的溶解与使用1) PAC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有一定的腐蚀性;2)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具体方法可参见第2条:聚合硫酸铁的溶解与使用-加药量的确定);(参考用量范围:20-800ppm)3) 为便于计算,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W/V),一般以2~5%配为好.如配3%溶液:称PAC3g,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约50ml,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摇匀即可;4) 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10%的水液,固体产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计算);5) 使用配制时按固体: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6) 低于1%溶液易水解,会降低使用效果;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不容易控制加药量;7) 加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8) 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如见沉淀池矾花少,余浊大,则投加量过少,如见沉淀矾花大且上翻,余浊高,则加药量过大,应适当调整;9) 加药设施应防腐.2,聚合硫酸铁(PFS)的溶解与使用1) PFS溶液配制a, 使用时一般将其配制成5%-20%的浓度.b, 一般情况下当日配制当日使用,配药如用自来水,稍有沉淀物属正常现象.2) 加药量的确定因原水性质各异,应根据不同情况,现场调试或作烧杯混凝试验,取得最佳使用条件和最佳投药量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a, 取原水1L,测定其PH值;b, 调整其PH值为6-9;c, 用2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PFS溶液,在强力搅拌下加入水样中,直至观察到有大量矾花形成,然后缓慢搅拌,观察沉淀情况.记下所加的PFS量,以此初步确定PFS的用量;d, 按照上述方法,将废水调成不同PH值后做烧杯混凝试验,以确定最佳用药PH值;e, 若有条件,做不同搅拌条件下用药量,以确定最佳的混凝搅拌条件;f, 根据以上步骤所做试验,可确定最佳加药量,混凝搅拌条件等.注意混凝过程三个阶段的水力条件和形成矾花状况.a) 凝聚阶段:是药剂注入混凝池与原水快速混凝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微细矾花的过程,此时水体变得更加浑浊,它要求水流能产生激烈的湍流.烧杯实验中宜快速(250-300转/分)搅拌10-30S,一般不超过2min.b) 絮凝阶段:是矾花成长变粗的过程,要求适当的湍流程度和足够的停留时间(10-15min),至后期可观察到大量矾花聚集缓缓下沉,形成表面清晰层. 烧杯实验先以150转/分搅拌约6分钟,再以60转/分搅拌约4分钟至呈悬浮态.c) 沉降阶段:它是在沉降池中进行的絮凝物沉降过程,要求水流缓慢,为提高效率一般采用斜管(板式)沉降池(最好采用气浮法分离絮凝物),大量的粗大矾花被斜管(板)壁阻挡而沉积于池底,上层水为澄清水,剩下的粒径小,密度小的矾花一边缓缓下降,一边继续相互碰撞结大,至后期余浊基本不变.烧杯实验宜以20-30转/分慢搅5分钟,再静沉10分钟,测余浊.表1:PFS适用范围及参考用量"名称参考用量名称参考用量生活饮用水 1:20000-1:200000 纸箱厂废水 1:5000-1:10000工业用水 1:20000-1:200000 机加工乳化油废水1:5000-1:12000城市污水 1:10000-1:50000 化工废水 1:3000-1:10000电厂废水 1:10000-1:30000 油田钻井废水 1:3000-1:10000洗煤废水 1:10000-1:30000 造漆废水 1:3000-1:8000钢铁工业废水 1:10000-1:20000 洗毛废水 1:2000-1:8000有色选矿废水 1:8000-1:20000 制革废水 1:2000-1:6000冶金选矿废水 1:8000-20000 印染废水 1:2000-1:6000食品工业废水 1:8000-1:20000 造纸废水 1:2000-1:6000电镀废水 1:5000-1:10000 污泥脱水 1:100-1:1000注:上表为参考用量,具体用量应该通过实验确定.3) PFS的投加a, 根据烧杯混凝试验结果,调整废水PH值和搅拌条件;b, 根据水量大小,调整加药泵流量,按所确定的加药比例投加;c, 实际加药量可能与烧杯混凝试验有些差异,根据处理水质情况调整;d, 若配合使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PAM,可取得更佳效果;e, PAM加药量一般为2ppm左右.3,聚丙烯酰胺(PAM)的溶解与使用1) PAM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为白色粉末或颗粒,可溶于水,但溶解速度很慢;2) 阴离子型一般用于废水处理絮凝剂,阳离子型一般用于污泥脱水;3) 作为絮凝剂时用药量一般为1-2ppm,即每处理1吨废水用药量约为1-2g;4) 使用时阴离子型一般配制成0.1%左右的水溶液,阳离子型可配制成0.1%-0.5%;5) 配制溶液时应先在溶解槽中加水,然后开启搅拌机,再将PAM沿着漩涡缓慢加入,PAM不能一次性快速投入,否则的话PAM会结块形成"鱼眼"而不能溶解;6) 加完PAM后一般应继续搅拌30min以上,以确保其充分溶解;7) 溶解后的PAM应尽快使用,阴离子型一般不要超过36h,阳离子型溶解后很容易水解,应24h 内使用.。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研究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研究

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

通过实验室模拟混凝实验,探究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投加量。

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实验条件下,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应在30-50 mg/L之间。

本研究为混凝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混凝剂,投加量,混凝实验,混凝效果引言:混凝是水处理中的重要工艺之一,它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淀和过滤。

混凝剂的使用对于提高水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确定最佳的混凝剂投加量,对于提高混凝效果和减少混凝剂的浪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混凝实验条件下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选择方法。

通过实验室模拟混凝实验,探究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投加量。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混凝池模拟实验室混凝实验。

实验用水采用自来水,水质稳定。

实验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投加量分别为10 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

实验中,将混凝剂依次加入混凝池中,然后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5分钟。

搅拌后,静置3小时,观察沉淀效果。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混凝剂投加量(mg/L)沉淀效果10 未沉淀20 部分沉淀30 完全沉淀40 完全沉淀50 完全沉淀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实验条件下,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应在30-50 mg/L之间。

当投加量为10 mg/L时,混凝效果非常差,未能达到混凝的目的。

当投加量为20 mg/L时,混凝效果有所提高,但仍然不够理想。

当投加量为30 mg/L时,混凝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完全沉淀。

当投加量继续增加到40 mg/L和50 mg/L时,混凝效果并没有显著提高。

讨论: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少的投加量会导致混凝效果不理想,过多的投加量会导致混凝剂的浪费。

混凝反应计算

混凝反应计算

水与混凝剂的混合与絮凝反应一、混凝剂的配制与投配由于混凝剂配制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条件较差,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工人运转操作的方便,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混凝剂的投配分干投法与湿投法,我国大都用湿投法。

如混凝剂是块状或粒状,则需先加以溶解,配成一定浓度后再投入水中,因此需要一套溶药、配药及投药设备。

溶药池是把块状或粒状的药剂溶解成浓溶液,对难溶的药剂或在冬季水温低时,还可用蒸气或热水来加热,但一般只要适当搅拌即可溶解,药剂溶解后可流入溶液池,配成一定浓度,配制时也要适当搅拌,设计中每班配制溶液次数不宜过多。

药剂的溶解应视用药量大小,药剂的性质可采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搅拌方式。

一般药量小时采用水力搅拌,药量大时采用机械搅绊。

溶液池应采用两个,交替使用。

池子的出液管宜高出池底100毫米,保证药剂中的杂质不被带出。

溶药池、溶液池、搅拌设备、泵及管道都应考虑防腐。

当采用FeCl3时,工作间的墙面和地面也要考虑防腐。

药剂的溶解、配液、投加过程可见下图溶液池的容积W可按下式计算:(1.25)式中a——混凝剂最大用量(毫克/升);Q——处理的水量(米3/小时);b——溶液浓度,按药剂固体重量百分数计算,一般用10-20;n——每昼夜配制溶液的次数,一般为2—6次,甩手工操作时不宜多于3次。

溶药池的容积W1可按下式估算:W1=(0.2~0.3)W(1.26)下图所示为水力溶药池,水从切线方向进入溶药池溶解药剂,然后溢流入溶液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宜于小水量。

当用石灰调节水的碱度时,还要考虑将石灰粉碎,用量大时,宜设粉碎机,可用生石灰(市售石灰含40—80%CaO)制成石灰饱和溶液或石灰乳(可按纯CaO含量的2~5%考虑)再行投配,石灰乳的配制要用机械或水泵搅拌,石灰溶液中杂质较多,易堵塞管嘴。

图1.11为水泵搅拌系统示意图。

药液的投配应能准确计量、灵活调节、设备简单、便于操作。

采用计量泵最简便可靠,我国生产的计量泵型号较多,足以供给投药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剂投加计算
1.参数
水厂处理水量1.5万m3/d,原水浊度平均低于100NTU,采用碱式氯化铝作为混凝剂。

2.确定混凝剂投加量
由于没有混凝试验数据,根据相似水质水厂混凝剂应用情况确定本水厂投加量:
通过对比并考虑安全因素,确定该水厂混凝剂投加量为20mg/L,暴雨时浊度增加到400NTU以上,可提高投加量到25mg/L。

3.溶液配制
每天投药量
m=15000×20
1000
=300kg
配药体积:
V=300
10%
÷1000=3m3
高浊度时投药量:
m=15000×25
1000
=375kg
操作人员每天配药一次,在溶解池中加药300kg,加水0.8~1m3,搅拌溶解后进入溶液池,稀释到3m3。

4.药剂投加方式
采用重力投加,需要设置一个恒位箱以保证出药流量恒定,药剂从溶液池进入恒位水箱通过转子流量计或苗嘴计量设备投加到混合池中。

投药流量:
q=V
24
=
3000
24
=125L/h=34.72mL/s
恒位箱可用10mm厚塑料板焊成,尺寸0.65×0.4×0.4m,并在末端分成2格,可供2个计量设备投药,预留备用。

系统示意图
注意事项:
1.每天配药完成后,向溶液池进药和稀释过程中应临时关闭溶液池出口阀门,以防止浓度过高,稀释完后再打开阀门;
2.长时间运行后流量计应定时校准,确保流量恒定;
3.水温较低、浊度较高时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量增加投药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