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常用扫描序列

合集下载

MRI常用序列及其应用

MRI常用序列及其应用
(2)、中ETL的FSE-T2WI
ETL=10-20 优点: 扫描速度快(1-5分钟) 缺点: T2对比不及SE或短回波链的FSE-T2WI 运动伪影
临床应用: 重点显示解剖结构的部位(如脊柱、骨关节) 本身T2对比较好的器官(如前列腺)。
FSE-T2WI ETL=15 Matrix=512×256 TA=2分48秒
由于运动相关部分容积效应造成组织对比降低
自旋回波类MRI序列
Spin Echo,SE(自旋回波) RARE(弛豫增强快速采集) SS-RARE(单次激发RARE) HF-SS-RARE(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RARE) IR(反转恢复) TIR(快速翻转恢复)
2、RARE序列
RARE序列
在临床上常称为快速自旋回波 TSE(turbo spin echo)(西门子,飞利浦) FSE(GE公司、安科公司)
颈椎间盘突出
左枕叶脑脓肿
SE-T1WI
SE-T1WI增强扫描
SE序列一次激发只能采集一个回波
用SE序列采集一幅矩阵为256×256的图像需要重复激发256次,填充K空间256条相位编码线
影响MRI信号采集时间的因素
二维图像的采集时间 Ts=TR × Ny × NEX Ny=TR重复次数(相位编码的步级数/ETL) NEX=激励次数、信号采集次数 三维图像的采集时间 Ts=TR × Ny× Nz × NEX Nz=容积范围的分层数
质子失相位的原因 质子小磁场的相互作用造成磁场不均匀(随机)--真正的T2弛豫 主磁场的不均匀(恒定),后者是造成质子失相位的主要原因
1+2产生的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实际上为T2*弛豫
180度复相脉冲可以抵消主磁场恒定不均匀造成的信号衰减,从而获得真正的T2弛豫图像

MRI常用序列及其应用

MRI常用序列及其应用

FSE序列特殊参数

回波链长
– Echo Train Length,ETL
– 90度脉冲后用180度脉冲所采集回波的数目
– 也称时间因子

回波间隙
– echo space, ES
– 回波链中,两个回波中点的时间间隔称为回
波间隙
FSE序列回波链中各回波的强度及TE不同
180° 180° 180° 180° 180° 90° 90°
•激发角度越大,纵向弛豫所需时间越长 •激发角度越大,T1成分越大,T1对比越大 •90度脉冲能产生最大的横向磁化矢量 •180度脉冲产生反向的纵向磁化矢量
纵 向 磁 化 矢 量 Time (ms) 90度脉冲后的纵向弛豫
纵 向 磁 化 矢 量
Time (ms) 180度脉冲后的纵向弛豫
与90度脉冲相比,180度脉冲能将组织的纵向 弛豫差别增加1倍,也就是说T1对比增加1倍
屏气 TE=152ms
3、单次激发FSE
Single Shot FSE(SS-FSE)
不同公司的名称 SIEMENS---SS-TSE
PHILIPS--- SSh-TSE
GE----- SS-FSE
FSE
SS-FSE
单次激发FSE

一次90度脉冲激发后利用连续的聚焦脉冲采集填充 K空间所需的全部回波信号 只能用于T2WI,不能进行T1WI 成像参数
TE
目标组织T2+30%
FSE序列重要参数改变产生的效果

ETL越长
成像越快 图像SNR越低 图像T2对比越差 图像的模糊效应越重 脂肪信号越亮 SAR值越高

ES越小
图像对比增加 图像模糊效应减轻 允许的更长的ETL 磁化转移效应增加 脂肪信号越高 SAR值越高

磁共振平扫序列

磁共振平扫序列

磁共振平扫序列磁共振平扫序列(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equences)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无创、无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人体组织的核磁共振信号,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而磁共振平扫序列是MRI扫描中最常用的成像序列之一,本文将就磁共振平扫序列的原理、分类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磁共振平扫序列的原理在了解磁共振平扫序列的原理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是一种原子核在强磁场和特定射频波作用下发生共振现象的物理现象。

人体内的水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氢原子核,因此在磁共振成像中主要利用氢原子核来获取图像。

磁共振平扫序列主要包括横向(T1WI)和纵向(T2WI)成像序列。

在T1WI序列中,高信号区域对应的是高密度脂蛋白、钙化物质等,产生黑暗的区域(低信号区)对应的是液体、脂肪等。

而在T2WI序列中,高信号区域一般代表液体或水含量高的组织,低信号区代表固态组织。

二、磁共振平扫序列的分类磁共振平扫序列根据扫描时间、脉冲顺序和图像对比等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T1加权图像(T1WI)T1加权图像使用短时间重复(TR)和短回波时间(TE),能够更好地显示组织的解剖结构,对密度脂质、铁元素和钙质等物质具有高度灵敏性,形成高信号区,常呈现为黑暗的图像。

2. T2加权图像(T2WI)T2加权图像使用长时间重复和长回波时间,能够更好地显示液体区域和水含量高的组织,形成高信号区,常呈现为亮白的图像。

T2WI序列对于观察病变的位置、范围和大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 T2加权脂肪抑制图像(T2-FS)T2加权脂肪抑制图像主要针对脂肪信号进行抑制,突出其他病变信号。

该序列对于检测脂肪、使用脂肪饱和脉冲饱和技术。

4. 均衡加权图像(CE)均衡加权图像是通过动态增强的方式,注射含有对比剂的静脉造影剂。

最新MRI常用序列

最新MRI常用序列

M R I常用序列MRI常用扫描序列扫描序列是指射频脉冲、梯度场和信号采集时刻等相关参数的设置及其在时序上的排列。

MR成像主要依赖于四个因素:即质子密度、T1、T2、流空效应,应用不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可以得到反映这些因素不同侧重点的图像。

目前最基本、最常用的脉冲序列为SE序列,其它还包括GRE序列、IR序列等。

1)自旋回波(spin echo,SE)首先发射一个90。

的射频脉冲后,间隔数至数十毫秒,发射1个180。

的射频脉冲,再过数十毫秒后,测量回波信号。

是MR 成像的经典序列,特点是在90。

脉冲激发后,利用180。

复相脉冲,以剔除主磁场不均匀造成的横向磁化矢量衰减。

SE序列的加权成像有三种:A、质子密度N(H)加权像:参数选择:长TR(1500ms~2500ms)短TE(15ms~30ms)。

采集的回波信号幅度与主要质子密度有关,因而这种图像称为质子密度加权像。

B、T2加权像:参数选择:长TR(1500ms~2500ms)长TE(90ms~120ms)。

采集的回波信号幅度主要反映各组织的T2弛豫差别,因而这种图像称为T2加权像。

C、T1加权像:参数选择:短TR(500ms左右)短TE(15ms~30ms)。

采集的回波信号幅度主要反映各组织的T1驰豫差别,因而这种图像称为T1加权像。

特点:1、图像信噪比高,组织对比良好;2、序列结构简单,信号变化容易解释;3、对磁场不均匀敏感性低,没有明显磁化率伪影;4、采集时间长,容易产生运动伪影,难以进行动态增强。

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一次90。

RF激发后利用多个(2个以上)180。

复相脉冲产生多个自旋回波,每个回波的相位编码不同,填充K空间的不同位置。

不同厂家的MR I仪上有不同的名称,安科公司和GE公司称之为FSE(fast spin echo,FSE),西门子公司和飞利浦公司称之为TSE(turbo spin echo)。

FSE以前也称弛豫增强快速采集(rapid acquisition with relaxation enhancement,RARE)。

MRI 常见序列简写

MRI  常见序列简写
tirB 使用刀锋技术的带反转脉冲的快速自旋回波
tirBR 使用刀锋技术并带快速恢复脉冲及反转脉冲的快速自旋回波
spc 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
spcir 带反转恢复脉冲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
spcir_r 带反转恢复脉冲和流动补偿技术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
spcR 带快速恢复脉冲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
spcR_rr 带快速恢复脉冲和读出方向上流动补偿的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h 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hir 带反转脉冲的半傅里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fl 快速小角度激发
fl_r 带流动补偿技术的快速小角度激发
fl_rd 带交互式流动补偿技术的快速小角度激发
tfl 带有磁化准备脉冲的快速小角度激发
序列名的后缀一般是“_*”形式,常见的有:
_vfl:可变翻转角
_vibe:容积内插体部扫描(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fl)-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
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实际上就是3D模式的FLASH,西门子公司为了推广这个序列,专门为它起了个名字。主要应用于上腹部的三期动态增强。
有以下几种方式_r:完全流动补偿(在读出及层面方向均进行流动补偿)
_rr:仅在读出方向上进行流动补偿
_rs:仅在层面方向上进行流动补偿
_rd:利用交互的重复时相及去时相检测来进行的交互存取采集以下是常见的序列类型
se 自旋回波
se_r 带流动补偿的自旋回波
tse 快速自旋回波
tse_rr 读出方向上进行流动补偿的快速自旋回波

_pc:时相对比法MRA
_tof:时间飞跃法MRA

收藏,不用找了!磁共振检查序列总结

收藏,不用找了!磁共振检查序列总结

收藏,不用找了!磁共振检查序列总结磁共振检查要用到序列,什么是磁共振序列(Sequence)呢?序列,简单的讲是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的有机组合。

而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不同的序列,不同的序列获得的图像有各自的特点。

磁共振序列的分类自由感应衰减序列(Free Induction Decay ,FID):脉冲激发后直接采集自由感应衰减信号。

自旋回波序列 (Spin Echo ,SE):用射频脉冲(180度)产生回波的序列。

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 Recalled Echo ,GRE):用读出梯度切换产生回波的序列。

杂合序列(Hybrid Sequence):同时有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的序列。

1.SE序列特点(1)目前最常用的T1WI序列,组织对比良好,SNR较高,伪影少,扫描时(2)T2WI和PDWI加权像因扫描时间太长几乎完全被快速SE序列取代。

(3)临床应用:常用于颅脑、脊柱及关节软组织。

2.快速SE序列西门子:TSE (turbo spin echo)GE:FSE (fast spin echo)飞利浦:TSE (turbo spin echo)特点(1)快速成像,FSE序列一次90°射频脉冲激发后采集多个自旋回波,且对磁场不均匀性不敏感(2)组织对比度降低,图像模糊,脂肪组织信号强度提高,组织的T2值有所延长,SAR值增加(能量沉积增加)。

3.单次激发FSE序列 Single Shot FSE (SS-FSE)西门子:SS-TSEGE:SS-FSE飞利浦:SSh-TSE特点(1)快速,单层图像采集只需1秒以内,一次90°脉冲激发后利用连续的聚焦脉冲采集填充K空间所需的全部回波信号。

只能用于T2WI,不能用于T1WI(2)软组织T2对比差,T2加权太重,除水外其他组织信号几乎完全衰减。

临床应用:胆管成像MRCP、MRU,MRM。

4.半傅里叶采集SS-FSE西门子:HASTE(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GE:SS-FSE飞利浦:SSh-TSE+half scan特点(1)快速(半傅里叶技术+单次激发技术+快速自旋回波),有利于软组织成像,几乎无运动伪影和磁敏感伪影,T2WI对比不及SE、FES。

磁共振基本序列及应用

磁共振基本序列及应用

磁共振基本序列及应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对人体进行成像的无创检查技术。

它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疾病,包括肿瘤、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等。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内的原子核(大多是氢核)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作用下的共振现象,生成图像。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序列主要有横断面(T1加权和T2加权)、矢状面和冠状面。

不同的序列在成像原理、参数设置和图像显示方面有所区别,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病变的检查。

T1加权序列是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序列之一,它通过特定的参数设置使得脂肪组织呈现高信号(白色),而水和其他组织呈现低信号(黑色)。

常用的脉冲序列有快速梯度回波(Fast Gradient Echo,FGE)和推迟梯度回波(Turbo Spin Echo,TSE)等。

T1加权序列适用于显示解剖结构,如脑灰质、白质和脑脊液。

T2加权序列是磁共振成像中另一个重要的基本序列,与T1加权序列相比,它在信号强度上相反。

T2加权成像使脑脊液和脑灰质呈现高信号,而脂肪和骨骼呈现低信号。

常用的脉冲序列有常规普通脉冲(T2WI)和涡旋涡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等。

T2加权序列适用于显示病变和水肿等病理改变。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序列,如增强扫描序列和弥散加权序列。

增强扫描序列通过给患者注射对比剂,在血管和病变中增加信号强度,用于观察血管供应情况和病变的强化情况。

弥散加权序列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磁场中的扩散情况,对组织的微观结构和组织改变进行观察。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

首先,在神经科学领域,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诊断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并能提供脑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其次,在骨科领域,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检查关节、骨骼和软组织等,如关节退行性变、软组织肿瘤等。

再次,在心脏领域,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观察心脏构造和心功能,并且对心肌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检查有高度准确性。

磁共振基本序列及不同厂家磁共振常用序列

磁共振基本序列及不同厂家磁共振常用序列
Siemens磁共振序列
成像稳定,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在常规序列和特殊序列方面表现突 出。
Philips磁共振序列
功能成像技术领先,尤其在波谱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方面具有优势。
04
序列发展与新技术
序列发展历程
早期序列
早期的磁共振成像使用自旋回波 (SE)序列,其特点是成像时间
长,图像质量较差。
快速成像序列
详细描述
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关节图像,对于关节炎症、关节损伤、关节肿瘤等 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磁共振序
列,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脂肪抑制序列等,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脊柱图像,对于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 义。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磁共振序列,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STIR序列等,以 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病例三:关节病变诊断
总结词
磁共振成像在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关节结构和病变,为医生提 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磁共振基本序列及不同厂 家磁共振常用序列
目录
• 磁共振基本序列 • 不同厂家磁共振常用序列 • 序列比较与选择 • 序列发展与新技术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Nhomakorabea01
磁共振基本序列
概念与原理
概念
磁共振基本序列是磁共振成像技 术中的基础成像方式,用于获取 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信息。
原理
基于核自旋磁矩的原理,利用射 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通 过测量其共振频率和弛豫时间来 反映组织特性。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常用扫描序列
扫描序列
是指射频脉冲、梯度场和信号采集时刻等相关参数的设置及其在时序上的排列。

MR成像主要依赖于四个因素:即质子密度、T1、T2、流空效应,应不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可以得到反映这些因素不同侧重点的图像。

目前最基本、最常用的脉冲序列为SE序列,其它还包括GRE序列、IR序列等。

1)自旋回波(spin echo,SE)
首先发射一个90。

的射频脉冲后,间隔数至数十毫秒,发射1个180。

的射频脉冲,再过数十毫秒后,测量回波信号。

是MR成像的经典序列,特点是在90。

脉冲激发后,利用180。

复相脉冲,以剔除主磁场不均匀造成的横向磁化矢量衰减。

SE序列的加权成像有三种:
A、质子密度N(H)加权像:参数选择:长TR(1500ms~2500ms)短TE(15ms~30ms)。

采集的回波信号幅度与主要质子密度有关,因而这种图像称为质子密度加权像。

B、T2加权:参数选择:长TR(1500ms~2500ms)长TE(90ms~120ms)。

采集的回波信号幅度主要反映各组织的T2弛豫差别,因而这种图像称为T2加权像。

C、T1加权像:参数选择:短TR(500ms左右)短TE(15ms~30ms)。

采集的回波信号幅度主要反映各组织的T1驰豫差别,因而这种图像称为T1加权像。

特点:1、图像信噪比高,组织对比良好;2、序列结构简单,信号变化容易解释;
3、对磁场不均匀敏感性低,没有明显磁化率伪影;
4、采集时间长,容易产生运动伪影,难以进行动态增强。

2)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在一次90。

RF激发后利用多个(2个以上)180。

复相脉冲产生多个自旋回波,每个回波的相位编码不同,填充K空间的不同位置。

不同厂家的MRI仪上有不同的名称,安科公司和GE公司称之为FSE(fast spin echo,FSE),西门子公司和飞利浦公司称之为TSE(turbo spin echo)。

FSE以前也称弛豫增强快速采集(rapid acquisition with relaxation enhancement,RARE)。

特点:1、快速成像,FSE序列的采集时间随ETL的延长而成比例缩短;2、回波链中每个回波信号TE不同,FSE序列的T2对比较SE序列下降,ETL越长,对图像对比的影响越大;3、回波链中每个回波信号强度不同,在傅里叶转换中发生对位错误,导致图像模糊;4、脂肪组织信号强度增高;5、对磁场不均匀性不敏感;6、能量沉积增加。

ETL越长,ES越小,越明显。

3)反转恢复序列
具有180。

反转预脉冲的序列统称反转恢复类序列。

短反转时间的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主要用于T2WI的脂肪抑制;液体抑制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可以有效的抑制自由水的信号。

特点:1、增加T1对比度;2、选择性抑制一定T1值的组织信号;3、信噪比相对SE序列降低;4、扫描时间长。

4)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 echo pulse sequence,GRE)
是利用梯度回波的MR成像,梯度回波与自旋回波类似,自旋回波的产生是利用180。

复相脉冲,而梯度回波的产生是在一次RF激发后,利用读出梯度场方向正反向切换产生一个梯度回波。

特点:1、小角度激发,加快成像速度;2、T2*弛豫,不能剔除主磁场不均匀因素;3、图像信噪比较低;4、对磁场不均匀性敏感;5、血流常呈高信号。

5)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
是目前MR成像最快的序列,MR信号也属梯度回波。

与一般梯度回波不同的是在一次RF激发后,利用读出梯度场的连续正反向切换,每次切换产生一个梯度回波,因而有回波链的存在,与FSE序列类似。

特点:1、成像速度快,可达亚秒级;2、伪影多,信噪比差;3、对磁场不均匀性敏感;4、梯度变换速率为潜在危险因素。

部分正常颅内组织及颅脑肿瘤的CT值
组织成份CT 值
骨1000
钙化+60以上
脑灰质+32~+40
脑白质+28~+32
脑脊液+3~+14
流动血液+32~+44
新鲜血凝块+64~+86
陈旧血凝块+30~+60
胶质瘤(无钙化)+18~+40
胶质母细胞瘤+29~+38
室管膜瘤+28~+50
髓母细胞瘤+36~+58
脑膜瘤(无钙化)+36~+56
神经瘤+28~+40
垂体腺瘤+35~+50
脂肪瘤-120~-40
发育异常肿瘤(上皮样-120~+10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
转移瘤+22~+50
肿瘤囊腔+6~+22
肿瘤坏死区+19~+23
肿瘤周围水肿+18~+26
急性脑梗塞+22~+26
陈旧脑梗塞+10~+16
脑脓肿囊壁+28~+34
脑膜瘤:呈卵圆形,边界清,与皮质为等密度,可以有钙化或囊变,增强后强化MRI:T1肿块和皮质等信号,白质为低信号,T2等信号或高信号,水肿区域信号相对高,增强强化。

胶质瘤:占颅内肿瘤50%,I型呈星形胶质痛,平扫边界低密度,均匀,CT值14―25,轻度占位,无强化,可薄壁状强化。

Ⅱ形星形胶质瘤,多为低密度区,边界不清,可显著或不典型强化。

Ⅲ-Ⅳ型,CT不能区别混杂的边界影,肿瘤体内有钙化,不规则强化。

MRI加权“突出”长T1长T2,边缘清,内容物信号混杂,低信号,钙化灶,条状钙化。

转移痛:在灰白质交界处,CT圆形,不规则异常密度影,中心有坏死液化区,中心密度稍高于脑脊液,水肿范围大,不规则,手指形,有不规则强化,内壁不规则,病灶多发。

MRI:T1增强用造影剂,主要显示血管病变,血脑屏障多破坏,T2加权到120s 以上则黑水序列,可以抑制结合水,(脑脊液蛋白,细胞内蛋白)。

MRA.TR值27左右,极小,脑实质不显示,易示血管。

胶质瘤:在T2加权像中可有低信号,和高信号出现,乱七八糟的信号。

血管间隙增宽:脑脊液进入,本来血管横行,高信号,多条,纵形白色高信号分布。

黑水区别:8000以上,排除游离水,可是显示结合水。

脑积水较轻,可以出现侧脑室前角少量渗出,MRI呈脱髓鞘改变。

过分颅内脱水造成造成低颅压,出现MRI上方高信号,考虑低渗性出血
1.5T场强下正常人体组织的T1、T2参考值
组织名称T1值T2值
脑白质350 ~ 500 ms 90 ~ 100 ms
脑灰质400 ~ 600 ms 100 ~ 120 ms
脑脊液3000 ~ 4000 ms 1200 ~ 2000 ms
肝脏350 ~ 400 ms 45 ~ 55 ms
脾脏400 ~ 450 ms 100 ~ 160 ms
肾皮质350 ~ 420 ms 80 ~ 100ms
肾髓质450 ~ 650 ms 120 ~ 150 ms
骨骼肌500 ~ 600 ms 70 ~ 90 ms
皮下脂肪220 ~ 250 ms 90 ~ 130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