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硫的转化时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化学ⅰ鲁科版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教案

化学ⅰ鲁科版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教案第1课时【板书】【一】硫单质的性质【提问】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硫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各实验方案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
【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可能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实验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取少量硫粉,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酒精和二硫化碳,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实验2>取少量硫粉放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将其加热至熔化,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3>把研细的硫粉与铁粉按照一定的比例〔铁粉稍过量〕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S ”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
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讨论】1、通过实验,请归纳硫具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2、黑火药爆炸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S+2KNO 3+3C=======K 2S+3CO 2↑+N 2↑在此反应中硫表达出了什么性质?3、硫与氯气相比,谁的氧化性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归纳板书】1、物理性质:淡黄色或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沸点不高,存在同素异形体。
2、化学性质(1) 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Fe+S======FeS 〔氧化性:S<Cl 2〕<练习>写出硫与铝、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还原性S+O 2======SO 2〔3〕S+2KNO 3+3C=======K 2S+3CO 2↑+N 2↑〔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小结过渡】硫元素的常见价态有-2、0、+4、+6;本节课我们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推测并寻找到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了单质硫向-2价硫和+4价硫的转化。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旳转化新授课第一学时教学设计级应化二班田彦光 10020316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旳转化》。
课程原则规定:试以合适旳方式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理解某些重要含硫化合物旳性质。
体会科学整顿归纳旳一般过程和措施。
联系生产生活,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旳思想。
本节内容以硫旳转化为线索,摸索不同价态旳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旳转化。
运用类比预测、启发探究、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法,使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处在不同价态时互相转化规律旳理解,不仅对金属元素知识部分做了对比,更在知识面和思维品质上提高了规定。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旳措施和程序,氧化还原反映,以及碳和氮两种元素旳有关知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旳措施和程序已有一定旳基本,并且可以进行简朴旳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旳1、知识与技能:(1)掌握0 价、+4 价、+6 价旳硫元素之间旳转化,理解SO2 和H2SO4 旳性质;(2)较纯熟地应用氧化还原反映原理,解释硫单质氧化性与还原性。
2、过程与措施:(1)通过观测讨论,培养学生旳观测得出结论旳技能。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交流合伙习惯。
(3)进一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旳一般过程与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合伙精神、探究旳爱好和措施。
(2)渗入化学学习研究中旳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四、教学重点结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旳转化,不同价态硫相应化合物旳性质。
五、教学难点从化合价旳角度分析硫及其化合物间互相转化。
六、教学过程。
化学:3..3《硫的转化》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酸雨及其防治【学习内容】一.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一)预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二)硫的几种常见的化合物1、SO2的性质A: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气味的毒气体,易溶于水且生成,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氧化物。
NNLTlycw2PB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CO2性质相似)SO2+H2O=== <是它的酸酐)SO2+NaOH=== + <SO2少量)SO2+NaOH=== <SO2过量)<2)氧化性:SO2→S<3)还原性:SO2→SO42-<4)漂白性:现象:将SO2通入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很快变为溶液。
再加热后,无色溶液又重新恢复为色。
原理:。
NNLTlycw2P[总结]总结学过的有漂白性的物质,并分析它们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迁移应用]①将SO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褪色,而将Cl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先,后。
NNLTlycw2P②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到品红试液中,发现品红并不褪色。
解释其原理。
2、浓H2SO4的性质A:物理性质:通常浓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或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NNLTlycw2PB:化学性质:<1)强氧化性①与金属的反应浓H2SO4+Cu△ + +[思考]<1)此反应中表现了浓H2SO4的什么性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2)反应规律:浓H2SO4+金属△ + +[合作探究]常温下,为何盛浓H2SO4的容器可以用铁<铝)制品?②与非金属的反应浓H2SO4+C△ + +[思考]1.在此反应中浓H2SO4表现了什么性质?2.浓H2SO4、稀H2SO4的氧化性有何不同?<2)吸水性将浓H2SO4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
3.3《 硫的转化》教案设计(鲁科版必修1)

第三节硫的转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方法上重点、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播放录像】火山喷发【讲述】火山口黄色的物质即为硫单质。
硫磺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硫酸、火药、烟花爆竹等,还可以用来制硫磺软膏医治皮肤病。
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硫单质的性质。
【板书】一、硫单质的性质【提问】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硫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各实验方案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
【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可能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实验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取少量硫粉,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酒精和二硫化碳,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鲁科版必修1 化学:3.3 硫的转化 教案

硫的转化【授课类型】新授课【教材分析】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本节的核心知识,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能充分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三个角度多层面分析硫的转化。
本节教材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分析知识和实验设计来学习理解硫及其化合物,既是对新物质性质的学习又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理论的应用和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及硫元素的氧化与还原。
2.初步掌握硫、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进一步巩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和思路。
学会从元素价态高低的比较分析认识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从物质所含元素价态的变化分析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性质。
4.通过质疑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硫单质、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教学难点】1.硫单质、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配平,培养提高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3.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练习总结相结合。
【教学过程】1.通过对自然界中硫的观察及其价态分析,得出其可能的化学性质。
2.以硫的价态变化为中心,探究含硫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及用途。
3.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适用的范围(如浓硫酸有强氧化性,通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但也可能被还原为硫或硫化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硫的化合价的变化及其组成、性质关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物质组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和应用的学科观点教育。
2.了解科学--技术--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硫的转化(教(学)案)

第三节硫的转化(教案)市实验高级中学祝丽娜一、教学容分析本课时是化学必修1教材(鲁科版)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教学容。
在了解硫单质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二氧化硫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程序,第二章中初步接触了利用物质的分类观探究物质的性质,本节容在氧化还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元素不同价态的转化,铁及铁的氧化物一节已接触过,对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探究,学生学起来相对轻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 学会运用分类观和价态分析预测物质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使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密;(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四、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2.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方案的设计五、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分类比较法,实验探究法七、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情景引入(耳朵眼豆陷中的二氧化硫的报道)→问题提出(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哪些?)→活动探究(1.分类观探究SO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2.转化观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探究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3.利用有色物质验证SO2的的漂白性。
)→得出结论(照应新闻中猜想的SO2的性质和作用)2.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以耳朵眼豆陷中的二氧化硫的报道引出与生活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出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硫黄的性质和用途,它无论是在空气中还是在氧气中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从上面的新闻中你能得到关于二氧化硫的哪些信息?猜一猜它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学生】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有抗氧化性(即还原性),二氧化硫有毒,对人体有害………【老师】二氧化硫真有这些性质吗?还有其他的性质吗?我们这节课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硫的性质。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doc

硫的转化新授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4级应化二班田彦光 201410020316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
课程标准要求:试以合适的方式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一些主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体会科学整理归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联系生产生活,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本节内容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运用类比预测、启发探究、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法,使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不仅对金属元素知识部分做了对比,更在知识面和思维品质上提高了要求。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碳和氮两种元素的相关知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0 价、+4 价、+6 价的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SO2 和H2SO4 的性质;(2)较熟练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释硫单质氧化性与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得出结论的技能。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交流合作习惯。
(3)进一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2)渗透化学学习研究中的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四、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不同价态硫对应化合物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硫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郑州十六中赵亚梅
教材分析:
本节《硫的转化》位于教材第三章的第三节。
在学习了前面两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以介绍钠和氯气为例)既有理论知识的
应用又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已整体上对如何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章所在位置恰倒好处,并且学生在学习硫元素以前,已经学习了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硫元素。
这部分内容包含两点:
(1)“自然界中的硫”——通过火山喷发,介绍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使学生对硫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点内容要求层次低,只需通过一些资料介绍或学生阅读,使学生能对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即可。
(2)“认识硫单质”——通过对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研究,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了解硫单质转化为其他含硫化合物的方法。
硫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是重点,可以采用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总结——实例应用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习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认识硫的物理性质,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能列举出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实验、分析、归纳、结论等探究过程的经历,体验探究的喜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硫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
一、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认识硫单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与金属的反应: Fe + S = FeS
b.与非金属的反应:S + O
2 =
SO
2
3、硫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