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及工作原理汇总
汽车构造原理图解

汽车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1. 发动机:发动机2大机构5大系: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
2. 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 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
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性能参数1. 整车装备质量(kg):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料、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
2. 最大总质量(kg):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
3. 最大装载质量(kg):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的最大装载质量。
4. 最大轴载质量(kg):汽车单轴所承载的最大总质量。
与道路通过性有关。
5. 车长(mm):汽车长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6. 车宽(mm):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7. 车高(mm):汽车最高点至地面间的距离。
8. 轴距(mm):汽车前轴中心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9. 轮距(mm):同一车轿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
10.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11.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12. 最小离地间隙(mm):汽车满载时,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
13. 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4. 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15. 转弯半径(mm):汽车转向时,汽车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承平面上的轨迹圆半径。
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时的转弯半径为最小转弯半径。
16. 最高车速(km/h):汽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汽车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汽车整体结构包括车身、底盘、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部分组成。
车身是汽车的外部结构,包括车厢、车门、车窗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乘员和货物的空间,保护车内的人员和物品。
底盘是汽车其他部件的支撑和固定装置,承载车身和其他各部件的重量。
底盘通常由车轮、底盘梁、车轴等组成。
动力系统是汽车的驱动力来源,主要由发动机和燃料系统组成。
发动机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用于驱动汽车运动。
传动系统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实现汽车的运动。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驱动桥。
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和支撑作用,提高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悬挂系统通常由弹簧、减震器和悬挂臂等组成。
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制动系统通常由制动器、刹车片和刹车盘等组成。
转向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转向,实现方向的改变。
转向系统通常由转向器、转向杆和转向机构等组成。
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汽车的运动和驾驶功能。
汽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动机产生的动力,经过传动系统传递给车轮,车轮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推动汽车行驶。
悬挂系统保证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制动系统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转向系统实现了方向的改变。
整个过程由汽车的控制系统来控制和调节。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本节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换气过程的进行情况,分析 影响充气量的因素,找出减少换气损失、提高充气系数的 因素。 定义:发动机的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统称为换气过 程。 任务:尽可能将缸内的废气排除干净,并吸入更多 的新鲜混合气。 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如果换气充分,气缸内混合 气质量较好(相对废气较小,新鲜混合气较多)使燃烧过 程加快,燃烧完全,因此可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2、汽油的抗爆性:
抗爆性是指汽油在燃烧室内燃烧时抵抗爆 燃的能力,其评定指标是辛烷值。 在汽油机燃 烧过程中,随着压缩比及气缸内 气体温度提高,可能出现一种不正常的自燃现象, 称为爆震燃 烧,简称爆燃。汽油辛烧值越高,抗 爆性越强,就能承受发动机采用较高压缩比而不 发生爆燃, 有利于提高汽油机的经济性。
(一) 放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燃烧时 氧气相对不足,燃油中的碳不能与足够的氧结 合、燃料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 当CO的含量在百万分之一容积浓度以上 时,随着浓度的增加,会引起头痛、呕吐、昏厥 、甚至死亡。
2.氧化氮NOx 氧化氮NOx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燃烧过程高 温高压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和氮可以生成NO和 少量的NO2。NO在进入大气后又氧化成NO2,统 称为NOx。压缩比大时,NOx含量增 多。 NOx可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与肺中的水汽 结合生成稀硝酸,损害人体健康。此外HC加 上 NOx在阳光照射下,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可剌激人 的眼睛,引起肺炎、肺气肿及致癌效应。
一、汽油的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燃油简介 : 汽油与柴油都是用石油炼制的。石油主要 包含了碳和氢两种元素,是各种烃的混合物。加 热范围为40℃-250℃馏出的油料称为汽油,汽油 各种经碳原子的个数为5-9 个。 直馏法; 热裂化法; 催化裂化法。
汽车构造及原理

汽车构造及原理汽车是由多个组成部件构成的复杂机械装置,其构造和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负责产生动力。
常见的发动机类型有内燃机(汽油、柴油、天然气)和电动机(电动汽车)。
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气体压力,驱动活塞运动,向曲轴传递动力,并通过连杆将动力传递给车轮。
2.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使车辆运动。
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差速器。
离合器用于将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或分离,实现起步和换挡。
变速器根据车速和行驶条件,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调节发动机输出转速和扭矩。
差速器用于将动力传递给车轮,并根据车辆转向角度调节左右轮的转速差异,实现平稳转弯。
3. 车轮和悬挂系统: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提供支撑、牵引和减震功能。
悬挂系统通过减震器和弹簧,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和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
同时,悬挂系统还能保持车轮与地面的良好接触,提高牵引力和制动效果。
4.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
常见的制动系统有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和电动制动系统(电动汽车)。
液压制动系统通过踩踏踏板,使制动油液传递力量到刹车盘或刹车鼓,将动能转化为热能来减慢车速。
电动制动系统通过电磁力和电动机的反向工作来实现制动。
5. 转向系统:转向系统使车辆能够转向。
传统汽车的转向系统利用转向柱、转向齿轮和转向机构将驾驶员的转向操作传递到前轮。
电动汽车通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现转向。
6. 电气系统: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电线和电器设备等部件。
电池为整个车辆供电,发电机通过发动机的运转产生电能,充电电池并为其他电器设备供电。
起动机用于启动发动机。
电线将电能传递到不同的电器设备。
7. 车身结构:车身结构是汽车的骨架,提供乘客和装载货物的空间,并保护乘客安全。
常见的车身结构包括承载式车身(由车身骨架承担一部分承载能力)和非承载式车身(由车身骨架承担全部承载能力)。
【图解】汽车构造拆解详细介绍

【图解】汽车构造拆解详细介绍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汽车拆分平面图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但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少一个点火系统。
1.冷却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和放水开关组成。
汽车发动机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即空气冷却和水冷却。
一般汽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却。
2.润滑系:发动机润滑系由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及油尺等组成。
3.燃油供给系:汽油机燃油系统包括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气滤清器等。
柴油机燃油系统包括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主要部件及柴油箱、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喷油提前器和高、低压油管等辅助装置。
4.启动系:起动机、蓄电池。
5.点火系:火花塞、高压线、高压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
6.曲柄连杆机构:连杆、曲轴、轴瓦、飞轮、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曲轴油封。
7.配气机构:汽缸盖、气门室盖罩凸轮轴、气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空气过滤器、消音器、三元催化增压器。
底盘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组成。
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的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悬挂系和制动系五部分组成。
一.传动系: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
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主要是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驱动桥等组成。
离合器:其作用是使发动机的动力与传动装置平稳地接合或暂时地分离,以便于驾驶员进行汽车的起步、停车和换档等操作。
变速器:由变速器壳、变速器盖、第一轴、第二轴、中间轴、倒档轴、齿轮、轴承和操纵机构等机件构成,用于汽车变速和变输出扭矩。
汽车的所有构造和原理

汽车的所有构造和原理汽车的构造和原理涉及到许多关键部件和系统,以下是汽车的主要构造和原理。
1. 发动机: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常见的发动机类型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
内燃机可以进一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汽车前进。
2. 变速器:汽车的变速器通常包括离合器和传动装置。
离合器用于断开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之间的连接,使车辆可以换挡。
传动装置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通过不同的齿轮比来实现不同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3. 底盘:汽车的底盘包括车身、底板、底架、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等。
车身提供乘客和货物的空间,底板和底架提供支撑和承载能力。
悬挂系统用于减震和维持车身稳定性,制动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减速和停止,转向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方向。
4.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负责燃料的供给和混合。
汽油车的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喷射器和燃油调节器等,而柴油车的燃油系统则包括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器和喷嘴等。
5. 电气系统:汽车的电气系统包括电瓶、发电机、启动电机、点火系统和照明系统等。
电瓶负责储存和提供电能,发电机通过发动机驱动来产生电能,启动电机用于启动发动机,点火系统用于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照明系统用于提供车辆照明和信号灯。
6.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用于维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
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液来吸收和分散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以保持发动机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
7. 空气系统:空气系统用于提供发动机所需的空气。
空气系统包括进气管道、空气过滤器和进气门等,它们协助将空气引入发动机中,并参与燃料的混合和燃烧过程。
8.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减速和停止。
常见的制动系统包括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它们通过对车轮施加摩擦来转化动能为热能,从而减速和停止车辆。
9. 方向系统:方向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转向。
方向系统包括转向盘、转向传动装置、齿轮和连杆等,通过人的操纵将转动力转化为车轮的转动,从而控制车辆的前进方向。
汽车各组件及工作原理

汽车各组件及工作原理
汽车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结构、电气系统和辅助系统。
1. 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来源,它将燃油燃烧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
2.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转动力通过离合器和变速器传输到车轮上。
其中离合器用于连接和分离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输,变速器则用于调节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3. 底盘系统:底盘系统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
悬挂系统可以提供舒适的乘坐感受,同时保持车辆在不平路面上的稳定性。
制动系统用于减速和停车,主要由刹车盘、刹车片和刹车液组成。
转向系统则用于控制车辆的转向,主要由转向机构和转向器组成。
4. 车身结构:车身结构是汽车的外部框架,提供乘客和货物的安全和保护。
它由车架、车门、车窗和车顶等组成。
5.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包括电池、发电机、启动电机和电子控制单元等。
电池提供电力供应,发电机则负责发电并充电电池。
启动电机用于启动发动机。
电子控制单元则负责控制和管理汽车的各个电气系统。
6. 辅助系统:辅助系统包括空调系统、音响系统、导航系统和
安全系统等。
它们提供舒适、娱乐和安全的功能。
这些组件和系统的工作原理相互配合,使汽车能够正常运行和提供乘客舒适的驾乘体验。
汽车五大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五大系统的工作原理
1发动机系统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也是汽车能够跑起来的前提。
其原理仅仅
是由汽油、柴油等燃料发动机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使
发动机的活塞等组件有动力活动起来,最后形成一种力学传动形式,
转矩传递到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实现车辆前进。
2传动系统
此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积木,主要用来把发动机发出的动力转换成
汽车运行的能量,传动系统的一般结构由变速器、半轴、电喷油器、
挡位操纵机构等组成。
由变速器输入动力,因变速器的不同齿轮可以
改变传动比,降低转速,增加扭矩,输出到前后桥,再通过轮胎转向
及驱动汽车前进。
3悬架系统
此系统是汽车与路面接触、悬架和固定的一种结构,是车辆行驶
过程中受到外力而维持稳定和平稳运行的基础。
由于路面状况,悬架
系统有承受全部重量并为车辆提供隔震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轮胎和路
平面间的摩擦力,使车辆抓地加大,保持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4轮胎系统
此系统是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向地面提供柔性
支撑,使车辆可以正常行驶。
由于轮胎的设计,当车轮绕地面行驶时,
轮胎的胎面能够同时往两个方向收缩和伸展,给轮胎提供最大的抓地效果,从而使行驶状态更加安全。
5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是汽车能够安全运行的必备安全部件,是一种专门用于减少或者中止车辆行驶的一种机械系统,它的功能是将汽车的运动能量转换成热能,从而使车辆静止或中止行驶。
总的来说,原理就是通过减少车轮随轴旋转的动能,从而达到减速或者制动车辆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照实物总体介绍讲解发动机两大机构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总的来说,目前发动机由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
一、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
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二、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
进、排气门的开闭由凸轮轴控制。
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齿形带或齿轮或链条驱动。
进、排气门和凸轮轴以及其他一些零件共同组成配气机构
三、燃料供给系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
四、润滑系
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
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五、冷却系
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六、点火系
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
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
系,点火系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火花塞有一个中心电极和一个侧电极,两电极之间是绝缘的。
当在火花塞两电极间加上直流电压并且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就会被击穿而产生电火花,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所需要的最低电压称为击穿电压;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动机点火系。
七、起动系
理解这个并不难,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
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
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统。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我们以单缸汽油发动机为例,讲解一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气缸内装有活塞,活塞通过活塞销、连杆与曲轴相连接。
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推动曲轴转动。
为了吸入新鲜气体和排出废气,设有进气门和排气门。
活塞顶离曲轴中心最远处,即活塞最高位置,称为上止点。
活塞顶部离曲轴中心最近处,即活塞最低位置,称为下止点。
上、下止点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曲轴与连杆下端的连接中心至曲轴中心的距离称为曲轴半径。
活塞每走一个行程相应于曲轴转角180°。
对于气缸中心线通过曲轴中心线的发动机,活塞行程等于曲柄半径的两倍。
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称为发动机的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用符号VL 表示。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活塞行程,既进气行程、压缩行程、膨胀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
进气行程
化油器式汽油机将空气与燃料先在气缸外部的化油器中进行混合,然后再吸入气缸。
进气行程中,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
随着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力以下,即在气缸内造成真空吸力。
这样,可燃混
合气便经进气管道和进气门被吸入气缸。
压缩行程
为使吸入气缸内可燃混合气能迅速燃烧,以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使发动机发出较大功率,必须在燃烧前将可燃混合气压缩,使其容积缩小、密度加大、温度升高,即需要有压缩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进、排气门全部关闭,曲轴推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一个行程称为压缩行程。
压缩终了时,活塞到达上止点,活塞上方形成很小空间,称为燃烧室。
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以ε表示:
压缩比愈大,在压缩终了时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便愈高,,燃烧速度也愈快,因而发动机发出的功率愈大,经济性愈好。
但压缩比过大时,不仅不能进一步改善燃烧情况,反而会出现爆燃和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燃烧现象。
爆燃是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点燃中心较远处的末端可燃混合气自燃造成的一种不正常燃烧。
爆燃时火焰以极高的速率向外传播,甚至在气体来不及膨胀的情况下,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
同时,还会引起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燃油消耗量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表面点火是由于燃烧室内炽热表面与炽热处(如排气门头,火花塞电极,积炭处)点燃混合气产生的另一种不正常燃烧(也称为炽热点火或早燃)。
表面点火发生时,也伴有强烈的敲击声(较沉闷),产生的高压会使发动机件负荷增加,寿命降低。
作功行程
在这个行程中,进、排气门仍旧关闭。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即发出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被燃烧后,放出大量的热能,因此,燃气的压力和温度迅速增加,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约为3-5Mpa,相应的温度则为2200-2800K。
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并输出机械能,除了用于维持发动机本身继续运转而外,其余即用于对外作功。
排气行程
可燃混合气燃烧后生成的废气,必须从气缸中排除,以便进行下一个进气行程。
当膨胀接近终了时,排气门开启,靠废气的压力进行自由排气,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再向上止点移动时,继续将废气强制排到大气中。
活塞到上止点附近时,排气行程结束。
在排气行程中气缸内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约为0.105-0.115Mpa。
排气终了时,废气温度约为
900-12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