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少年行》(其二)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古意[唐]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

②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张惠言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

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

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

②冲融:从容。

(1)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王维《少年行四首》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王维《少年行四首》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少年行四首王维唐代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译文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万贯,出没都城长安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随后又跟从骠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

一个人能以双手拉开雕有图画的铁弓,虽然有层层包围的敌人骑兵,但在他眼中却像身处无人之地一样。

侧身坐在马鞍上,从容调配好弓箭,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刚刚结束,就坐在高高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轩殿赐给他们以侯爵的印信,让这些将军佩上步出了明光宫。

注释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著名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

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

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苦:一作“死”。

擘:张,分开。

一作“臂”。

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重:一作“群”。

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

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

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欢宴:指庆功大宴。

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轩:殿前滥槛。

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赏析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新丰美酒斗十千”。

是说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少年行(其二)【唐】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中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③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为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征、虞世南等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建的一座楼阁。

阁内绘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皆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意在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们为唐王朝建立的不朽功勋。

④若个:哪个。

(1)请简析【甲】诗中“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2)【甲】诗以“色”绘诗,【乙】诗以“问”成诗,各具特色,请任选一诗简要分析。

(提示:【甲】诗可结合“塞上燕脂凝夜紫”分析)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023绵阳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绵阳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绵阳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2)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3.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离愁之沉重的字“________”,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这里的“烟波与风雨”指的是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组合阅读训练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组合阅读训练一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组合阅读训练(8)【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少年行(其二)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的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试从炼字角度赏析“纵死犹闻侠骨香”一句的表达效果。

3.下列诗句中,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B.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尝闻:罗霄之北,山岳武功;他山绝景,俱集其中。

窃疑其果如是耶?甲午四月廿一,余与卿适萍乡,游武功山。

会天雨,游者甚少,由山以上数十里,雨势不减,而山间水雾弥蒙,森森然欲噬人。

复鼓之以雷电,则游者益乎鲜.矣。

余顾而哂曰:“嘻!此所谓大名鼎鼎之神山者乎?果见面不如闻名也。

”适大雨滂沱雷电交加俄而雨霁新晴,云海翻涌,光洞如璧。

晦暝变化者,鬼神而莫测,此天象之瑰奇也。

余与卿不敢驻足,射步①而上。

至吊马桩,苍穹霭霭②,氤氲蔽.目,盈.尺之外,不可辨识。

旁有客栈伫焉,乃小憩,须臾去。

登天阶,历尽巇崄③,竟达金顶。

翌日,自峰顶观日出。

初时四瞰云漫,及至朝暾④始见于扶桑⑤,极天一线,上下异色。

既而浩如金冶,佛光云海;天下罕见,堪为一绝.。

(选自《游武功山记》,有删改)【注】①射步:快步。

②霭霭:指云雾密集的样子。

③巇崄:艰险,险恶。

④朝暾:初升的太阳。

亦指早晨的阳光。

⑤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则游者益乎鲜.矣陶后鲜.有闻(《爱莲说》)B. 氤氲蔽.目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C. 盈.尺之外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D. 堪为一绝.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5.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午四月廿一”中“甲午”为干支之一,“甲午四月廿一”是一种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的方法。

王维《少年行》的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维《少年行》的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维《少年行》的阅读答案附赏析王维《少年行》的阅读答案附赏析少年行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1)请简要分析“偏坐”的表达效果。

(3分)(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1)“偏坐”是指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

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

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

(2)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寄寓了诗人早年向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理想、豪情。

赏析:首句“一身能擘两雕弧”,状其射技超群。

诗人摄取了少年的一个造型:英雄力大无比,技高绝伦,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

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次句“虏骑千重只似无”,状其临阵胆气。

“虏骑千重”,少年英雄豪气冲天,闯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

这两句内容上互为因果,一个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第三句“偏坐金鞍调白羽”,摹其战斗风姿。

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

最后一句“纷纷射杀五单于”,绘其赫赫战果。

借五单于纷纷被射下马鞍的.画面,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

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显然,在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诗人早年的理想、豪情。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1)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1)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仓鼠(唐)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公子行(唐)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曹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孟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

(2)具体赏析这两首诗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
《少年行》(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①,初随骠骑②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①羽林郎:禁卫军。

②骠骑:指骠骑将军。

9.(1)这首边塞诗刻画了一
位▲、▲的少年英雄形象。

(画线处请填写四字短语,2分)
(2)诗中画线句与下面哪一句情感基调更接近,为什么?请略作分析。

(4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答案:
9.(1)(2分)示例: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
【评分要点及说明】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意思正确即可,不是四字不得分。

(2)(4分)B句,A句侧重表达归家无望的悲苦,画线句与“黄沙”句则都洋溢着舍身报国的豪迈。

【评分要点及说明】判断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判断错,分析有可取之处亦可,但最多得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