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散文的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散文鉴赏技巧总结

散文鉴赏技巧总结

散文鉴赏技巧总结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体式表达思想感情、抒发情感和反映社会现象的文学作品。

散文的阅读和鉴赏需要观察、思考和理解,下面将总结一些散文鉴赏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散文作品。

一、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一篇散文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写作散文的目的可能是表达感受、传递信息、阐述观点等。

通过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主题和内涵。

二、注意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散文作品通常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它可以是作者的思考、经历、观察、感悟等。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和思考散文的主题,并体会作者通过散文中的结构和语言技巧对主题的表达。

散文的结构可能是线性或非线性的,可能使用对比、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通过关注散文的结构和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散文的核心思想。

三、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感受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情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因此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重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对于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来与之产生共鸣。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散文中语言的节奏、音调和氛围,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关注细节并进行联想散文中常常会使用大量的细节来描绘事物和情感,这些细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散文的主题。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关注细节并进行联想。

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思考细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散文所表达的思想。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散文中的细节与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联系起来,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五、善于分析和解读隐喻与象征在散文中,作者通常会使用隐喻和象征来增强表达效果。

隐喻是通过比喻和比拟等手法来传达某种含义,而象征是通过具体事物来代表某种抽象概念。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意散文中的隐喻和象征,并加以分析和解读。

通过理解隐喻和象征所表达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散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注意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散文的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它通过词组搭配、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来创造美感和节奏。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

从翻译美学视角看汉英散文翻译散文是一种修辞性的写作形式,语言的表达要合乎一定的审美标准。

在翻译散文时,要考虑到语言的美感,因为它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汉英散文翻译的问题。

一、音律美音律美是指文字的语音和语调的美感。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汉英的句子长度不同,中文句子较长,英文句子较短。

这是由于英文表达时更注重简洁性,而中文则喜欢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受。

因此,在翻译时要保持原文的音律美,在结构、长度、韵律等方面要尽量和原文一致。

例如:“北风卷起枯叶,飘向往事的眼眶”,这句话由于使用了短句,体现了汉语的音律美。

如果翻译成英文时,可以使用并列句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如“North wind whisks up dry leaves, drifting towards the eyes of the past.”使句子结构简洁并保持英文的语音美。

二、意境美意境美是指通过诗意、意象等手法来表达情感的美感。

在散文翻译中,译者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美。

对于使用成语、比喻等修辞的句子一定要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英文表达方式。

例如:“时光是把杀猪刀,无情地割下我们的青春。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表达了青春易逝的主题。

翻译时可以选择使用类似的比喻进行表述,如“Time is a butcher's knife that ruthlessly cuts away our youth.”使原文的意境得以保留。

三、形象美形象美是指很容易让读者形成一定的图像感。

在翻译时,要考虑到原文中的人、物、情境等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对于难以翻译的专业术语或领域内的描述,要尽量保留对应的词汇或者使用同义词进行替换。

例如:“深秋的森林中,芦芭河潺潺流过,太阳一点点收起阳光,以天空为组织者,开头接受瑞雾的敬礼。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森林景象,其中“芦芭河”这个地方名词在英文中没有对应,可以保留使用拼音,如“Lubahu River”。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故都的秋》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故都的秋》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张培基英译散文《故都的秋》一、本文概述翻译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审美标准,以揭示翻译活动的审美本质和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出发,对张培基英译的散文《故都的秋》进行深入分析。

张培基先生作为著名的翻译家,其译文以准确、流畅、优美著称,对原文的韵味和意境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再现。

通过对其译文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美学在散文翻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保持原文韵味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郁达夫的一篇代表作,通过对北京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张培基的英译本成功地将这种情感传递给了英文读者,展现了翻译美学在再现原作情感和艺术魅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翻译美学的理论与实践,也对提升我国散文的英译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翻译美学理论概述翻译美学是一门研究翻译过程中美学现象和美学规律的学科,旨在探索翻译如何在保持原作美学价值的实现目标语读者的审美需求。

翻译美学理论强调,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和审美的再现。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原作的美学内涵,通过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将原作的美学价值传递给目标语读者。

翻译美学理论的核心在于“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

意美指的是翻译要传达原作的思想情感和意境韵味,保持原作的精神风貌;音美指的是翻译要注意原作的音韵节奏和韵律美,尽可能在目标语中再现原作的音韵之美;形美则是指翻译要关注原作的句式结构和修辞特点,使目标语的译文在形式上与原作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如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以实现“三美”原则。

译者还需要注意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审美习惯,以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翻译美学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有助于推动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翻译实践的不断提高。

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散文是一种以散纳的形式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阅读散文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还能够增长见识、提升文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散文作品。

一、了解背景和作者在阅读散文之前,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作品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学背景等。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此外,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动机也是非常有助于理解散文的重要方法。

通过学习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并且能够更好地把握其独特的写作风格。

二、抓住主题思想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抓住主题思想是理解散文的关键。

在阅读散文时,要仔细思考作品传达的主旨,集中注意力追寻作者的核心意图。

主题思想往往通过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形象、叙述手法等方式表达出来,读者要善于捕捉这些线索,辨析散文的深层含义。

同时,散文作品往往还会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情感和审美,读者要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散文作品。

三、品味语言艺术散文作品的语言艺术对于鉴赏散文至关重要。

散文以其鲜活的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散文时,要留意作者在语言使用上的巧妙之处。

首先,留意散文作品的形象描写。

作者通过生动而具体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画面。

其次,注意作者的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多样运用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为散文增添了美感和表现力。

最后,品味散文中的节奏和语言韵律。

散文往往以抒情、叙事和议论为主,节奏感和韵律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四、关注思想深意散文作品往往通过思想深意传递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在阅读时,读者要注意散文作品所反映的社会、人生、人性等方面的思考。

散文鉴赏四步骤

散文鉴赏四步骤

散文鉴赏四步骤
概括的:一、欣赏散文,要真切地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感情气氛)。

能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能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欣赏散文,要领会散文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

三、欣赏散文,还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入地理解,反复地体会,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全面的:散文的『四步阅读欣赏法』
如果将诗歌比作“抒情女神”的话,那么散文便是“抒情王子”了。

散文以其灵活的笔法,浓烈的情味和优美的语言征服了许多读者的心。

我以为,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抒情佳品,其中以写景散文为最。

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该如何欣赏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写景散文的“四步阅读法”——。

赏析散文的方法

赏析散文的方法

(二)赏析散文的方法(一)把握散文的线索分析散文时,先弄清散文的线索,才可踏上分析的途径,是散文赏析的突破口,入手处。

散文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行踪,感情的变化,事物的性质特点等等都可以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

寻找散文线索的工作大致可分三步:第一步,理清文章层次,即按文章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概括大意;第二步,把握结构,就是弄清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的;第三步,弄清行文线索,就是找到文章各部分的内部联系。

体验散文的感情抒情散文也叙事说理状物写景,但重心在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这类散文的分析的重心应放在作品感情的分析上。

一般应注意:首先研究散文的抒情方式;然后弄清感情的缘起。

(三)领会散文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对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能使读者运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如身临其境,感受和领会原文所创造的意境,得到阅读文学作品的至高艺术享受。

王国维论词,以词有无境界分高低。

我们研究散文,也可以以有无意境分优劣。

文章产生意境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作者对所写对象有真切的感受;二是又能把这真切感受真切的表现出来。

所谓赏析,就是既要对作品的意境有所感受领会,这里强调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有所知,更强调有所感,感受,感染;还要进一步研究作品是怎样造境的,为什么有这种感染力?(四)探究散文的技巧每一篇抒情散文,不仅内容和感情上总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抒情方式,写作方法都不尽相同。

在具体写作方法的赏析上,研究各类各篇散文独具的特点,是散文赏析的个性,也就是赏析的具体落实。

抒情散文在写法上,或借物(景,事,人)抒情,或托物言志,或触景生情,或用象征手法等。

即使是都用象征手法也用法各异。

有的局部用,有的全文用。

(五)品读散文的语言文学,又被称为“语言的艺术”。

作为文学一大门类的散文,其作者都注重追求作品的语言美。

而阅读散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正是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功夫。

散文翻译的技巧---精品模板

散文翻译的技巧---精品模板

散文翻译一、散文的特点散文是文学中常见的体裁,它选材广泛,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如叙事!抒情!议论等,主要特点是:体物写志,行散神聚。

“形散“是指散文运笔如风,不拘形式,清淡自然; “神聚”指意旨明确,紧凑集中,既散得开,又收得拢;既有豪放的特色,又有清幽的特征。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里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语)。

优美的散文艺术性在于新颖的构思,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像,简洁精粹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意境"散文也常常被比作小而境界深邃的园林。

作者运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斟句酌,环环相扣,使读者浮想联翩。

文论家刘勰说道:“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由此可见散文贵在以巧取胜,以巧妙的语言、巧的意境来打动读者,给读者以最大审美愉悦。

既然散文有丰富的艺术魅力,那么它的审美效果又如何在译文中传达呢?俄国著名翻译家吉加切奇拉泽在《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一书中谈到文艺翻译的总的指导原则时认为:“理想的文艺翻译首先是在艺术上,而不是在语言上和原文一致.即使达不到这一目标,也应全力以求,离目标越近越好”.在加氏看来,作家的思想表现在文字形象以及一定的语调和节奏结构上,每个句子由若干语调、意群或若干句素组成,它们的意义合构成句子。

因此,他认为文艺翻译的过程也应当根据上面的模式进行。

不过译者不能机械地重复创作过程的所有阶段,译者应努力把通过文字形象表达的原作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当然同时要有兼顾文学文本所特有的语调、节奏和句构特点,作为文学翻译形式之一的散文翻译,自然也要求译者在传译过程中,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语流!节奏和句子结构等语义信息,更应着重传达原文的艺术神韵,以使目标读者在读译文时可以获得和原文读者读原文时同样的语义和美学的双重享受。

二、散文英译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一)句子短小精悍,结构简单从理论上说,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相比,英语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也就是所谓的“楼房建筑法”(architecture style) .而汉语以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等短句居多[4 ](P48 - 49)。

散文精读批注赏析方法

散文精读批注赏析方法

散文精读批注赏析方法散文的精读批注赏析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阅读散文时,需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作者通过对所写事物的描绘和刻画,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

2. 找准赏析美点:在散文的赏析中,找准“美点”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从形象、结构、语言、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这些“美点”可以是具体的形象,如人物、事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结构、语言、手法等。

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结合作者的情感和意图进行深入理解。

3. 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

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如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涵和深意。

通过对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4. 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其语言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在阅读时,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还原作者的场景和情感。

通过想象,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散文的意境和氛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5. 批注赏析,记录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在文本中批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这些批注可以是对于某个词语的深入理解,也可以是对整个段落或篇章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批注赏析,可以更好地记录自己的阅读历程和思考成果,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散文进行精读批注赏析。

在赏析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意图进行深入理解,同时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散文的意境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部研究
• A. On ST • 1. 主题:爱默生用《英国人的特性》带读者一同走进英国
人的世界,窥探这个民族所拥有的精神。 • 2. 风格: 淳朴生动,客观准确,充满智慧 • 3. 语言特色: • 用词倾向:抽象名词,生动的动词,小词活用 • 句型特点:长短句结合,排比句,倒装句,省略句 • 4. 艺术技巧:epigram, parallelism, antithesis, inversion,
repeatition • 5. 语篇分析: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份注重词藻的华丽,
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 “爱默生风格”。毛姆曾评价:这本书比他的任何一部其 他作品都更生动,更令人愉快,我觉得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 享受。
• B. On TT • 1. 语言特点:从整体上看,译文用句自然流畅,使用大
• 名著名译属于“最好的作品”之列。 • 全神贯注:“静观默察,凝神结想”。
反复阅读,敏锐寻觅
• 对原作和译作的反复阅读过程就是对艺术品的整 体分析与细节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之间进 行反复往返理解的过程。
• 佳译赏析没有例外。赏析:分析和欣赏;分析是 手段,欣赏是目的和结果。
• 鉴赏者:敏锐寻找译文中能打动他心灵的美(可 能是分散的,有些是比较隐晦的),逐词、逐句、 逐行、逐段对照阅读,标点符号不能忽视。如翟 理斯(H. Giles)使用“小词、习语、头韵、尾韵 都娴熟自如,现在分词用得颇为传神。巴金的英 语介词用得非常灵活。对“细枝末节”不能熟视 无睹。
• 微观赏析:逐词、逐句细致的赏析,最好 将翻译赏析与语言学(文体分析、词义分 析:概念含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 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描述结合起来。
• 总之,进行宏观赏析还是微观赏析,需要 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细细品味译作之美。
三、赏析译作的具体方法
• 传统的翻译分析法,文体分析法,接受美学分析法,数理 统计分析法等。
• 3.赏析小说翻译:主题思想的把握、人物性格的 刻画、环境与情节的描写是否与原作一致。
• 一、外部研究 • 二、内部研究
• A. On ST • 1. 主题 • 2. 风格 • 3. 语言特色 • 4. 艺术技巧 • 5. 语篇分析
• B. On TT • 1. 语言特点 • 2. 翻译技巧 • 3. 翻译批评
• 一、外部研究 • 作者爱默生(Ralph Walde Emerson,1803—1882),19世纪美
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教文家,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之代 表人物。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父母均系英国后裔。 1817—182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并从那里毕业。1826年被 委任为牧师,五年后辞去教职,与教会决裂。1833年游意大利 及巴黎、伦敦等地。1847—1848年应邀到英国各工业城市 演讲,并再游巴黎、英格兰。 著作甚丰,其中《论自然》 (1836)、《论美国学者》(1837)、《神学院献词》(1838)三 部作品被评为“三个里程碑”。倡导“极端个人主义”,认 为“除了自己以外一切都是虚无与短暂的”,被视为“美国 个人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之一”,“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 的独立”,“影响到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和杜威”。享有 “实用主义哲学之父”、“美国精神之先知”(林肯语)、 “美国的孔子”(林肯语)等美誉。 除《英国人的特性》 (1856)外,作品还有:《随笔集》(第一卷,1841)、《随笔集》 (第二卷,1844)、《诗集》(第一卷,1846)、《代表人物》 (1850)、《生活之准则》(1860)、《社交与独处》(1870)、 《诗选》(1876)等。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 反思》(1996)是有关爱默生的研究专著。
量的排比和对照,并发挥了汉语的优势,大量汉语二字词 组和四字格,使其译文显得条理清晰,简洁精炼,再现了 原文简约的风格及格言般的神韵。 • 2. 翻译技巧:词类转换,长句拆分,正说反译,增词法, 解释法 • 3. 翻译批评:(可根据严复的信达雅)译文在内容与形 式上忠实于原文,传达出了原文的主题和精髓;译文工整 流畅,但因主要采取直译的方法,有些措辞稍显生硬,同 时作者为了忠实原文的内容,不得不舍去一些英语生动的 表达方法,不免有些遗憾;译者在传达原文风格上,运用 的语体和原作较为接近,基本再现了原文简约的风格及格 言般的神韵。
怎样赏析译文?
2014.12
赏析步骤
• 佳译赏析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 精选译作,全神贯注; • 反复阅读,敏锐寻觅; • “吃透”两头,注意效果; • 融会贯通,品鉴入微。
精选译作,全神贯注
• 翻译的艺术是选择的艺术,精选原、译作 是佳译赏析的一条原则。
• 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 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 综合分析法用得最广。 • 欣赏不同体裁,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 1.赏析诗歌翻译:从思维层次、语义层次和审美层次三
个方面去分析,三者和谐统一。意境美、形象美、形式美 或音韵美是否得到再现,“诗眼”是否美,一言以弊之, 是否做到以诗译诗。 • 2.赏析散文:散文是文学的轻骑兵,短小精悍,语言精 炼。欣赏时宜抓住原作主旋律、感情的精髓,情节的线索 和语言风格(朴素清新、雍容华丽、含蓄隽永、雄浑奔 放)。领略译文意脉是否贯通,译笔是否巧妙。
“吃透”两头,注意效果
• 鉴赏者需要充分了解作者与译者的情况, 也要尊重读者,充分了解他们的水平、特 点、需求与其对译作、赏析作品的反映。
• 佳译赏析活动模式示意图:
• 作者 原作 译者 译作 读者


鉴赏者 赏析作品
融会贯通,品鉴入微
的整体为赏析对象,译作对原 作全篇的理解是否符合原作的意图或中心思想, 内容与形式是否达到和谐统一,局部是否与整体 一致,原作的意境、神韵或风格是否得到再现。 此外,挖掘关键词语的妙译有着重大的意义。关 键词语如诗歌中的“诗眼”,散文的“文眼”。 如朱生豪译Hamlet中的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为“宇宙的精华!万物 的灵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