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教案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教案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教案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第四章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考情分析】本章分值稳定,最近几年考试一般在8分左右考试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合计2011年3题3分1题2分2题2分-6题7分2010年3题3分1题2分1题1分- 5题6分 2009年 4题4分 2题4分 1题1分- 7题

9分 2008年 4题4分 1题2分 1题1分- 6题7分近四年考试各章分值分析【内容框架】第一节市场调查(调查)第二节市场分析的手段与方法(分析)第三节目标市场的细分与选择(选择)第四节竞争者分析(知竞争者)第五节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知客户)第六节房地产市场分析与市场分析报告(写报告)第一节市场调查 1.市场调查的重要性2.市场调查的内容 3.市场调查的步骤 4.对市场调查的分析与评估 1.市场调查的重要性■概念市场调查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有关市场信息资料,并就所获得的市场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和报告的过程。■目的为企业发现市场机会、找准市场定位、调整经营策略、进行经营决策等提供客观依据【市场调查的重要性】■确定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市场营销策略,确定产品生产销售计划。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制定定价策略。■设计促销方案。■选择分销渠道。■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综合策略,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开拓新市场。 2.市场调查的内容(五方面内容)

2.1 国内外市场环境调查 2.2 市场需求容量调查 2.3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调查 2.4 竞争情况调查 2.5 市场营销因素调查 2.1 国内外市场环境调查■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发展调查(四新研究) 2.2 市场需求容量调查■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量。■社会拥有量、库存量。■同类产品在市场上供应量或销售量,供求平衡状况。■本企业和竞争企业的同类产品市场份额。■

本行业或有关行业的投资动向。■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2.3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调查■消费者类别■购买能力■购买欲望和购买动机■购买习惯 2.4 竞争情况调查■竞争者调查分析■竞争产品调查分析 2.5 市场营销因素调查(4P因素)■产品调查(Product)■价格调查(Price)■分销渠道调查(Place)■促销策略(Promotion)【2005年真题】房地产市场营销因素调查包括的类型有()。

A. 产品调查

B. 价格调查

C. 市场需求质量调查

D. 分销渠道调查

E. 促销策略调查 [答疑编号5573040101]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市场营销因素调查包括四类。参见教材P107。 3.市场调查的步骤(五步曲) 3.1 确定问题和调查目标 3.2 制定调查计划3.3 收集信息 3.4 分析信息 3.5 报告结果 3.1 确定问题和调查目标调查的种含义典型案例类试探性调收集分析数据提示问题的真正性质调查有意向购房的数量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描述性调明确一些特定的量值有多少人愿意在郊区买房查说明

问题的情况检验因果关系,看一因素变动,会如何影因果性调

商品住宅总价下降10万元,能增加多响其它量查少购买者分析问题原因【2010年真题】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调查,

了解写字楼租金变动10%、20%时市场承租面积的变化,该项调查属于()。 A.试探性调查 B.描述性调查 C.创新性调查D.因果性调查[答疑编号557304010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三种类型的调查。参见教材P108。 3.2 制定调

查计划 3.2.1 资料来源 3.2.2 调查方法 3.2.3 调查手段 3.2.4 抽样方案 3.2.5 联系方法 3.2.1 资料来源类别内涵一手资料为了当前特定目的而收集的原始信息,成本高但更准确二手资料是为其他目的已经收集到的资料,优点是成本低,可以立即

使用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资料收集原则】先收集二手资料,

如问题无法解决再去收集成本很高的一手资料。【2008年真题】进行房地产市场调研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市场调查人员

在收集资料时通常总是先收集第二手资料。()[答疑编号5573040103]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解析】二手资料成

本低,优先找二手资料,满足不了调查需要时再找一手资料。

参见教材P108。 3.2.2 调查方法(四种方法)方法内涵观察法利用眼睛、耳朵等以直接观察的方式考察并搜集资料结构化访问有设计好的问卷,有一定结构的调查问卷或提纲访问无

结构化访没有统一的问卷,通过调查人员与被访者的自由交流法问集体访问集体座谈的方式,6-10人问卷法由被调查者填写问卷,适用于描述性调查用实验的方式,对调查对象控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以实验法获得信息【2007年真题】房地产市场调查人员有时采取在夜间到居住小区测算“亮灯率”的方法来分析入住率,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讨论法 D.问卷调查法[答疑编号557304010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用眼睛看。参见教材P108。 3.2.3 调查手段问卷: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两种。座谈:3-8人为宜。 3.2.4 抽样方案抽样单位:向什么人调查样本规模:确定调查多少人抽样程序:解决如何选择答卷人(概率抽样和非概念抽样两种)【重点难点】抽样的类型抽样类型具体种类■简单随机抽样概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机会均等)■整群抽样非概论抽样■随意抽样(机会不均等)■估计抽样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定额抽样 3.2.5 联系方法联系优点缺点方法邮寄当被访者不愿意面访或担心调查者会曲回收率低问卷解其回答时可采用的最好方法回收速度慢只能访问有电话的人电话被访者不理解问题时能得到解释,回收率时间不能太长访问比邮寄问卷高,速度快不能过多涉及隐私问题网络成本低只能联系有网络的人调研反馈快面访成本高面访最传统最常用方法需要更多的管理计划和监督工作也容易受到被访

问者偏见或曲解的影响【2011年真题】在各种市场调查方法中,网络联系方法的特点有()。 A.成本低 B.反馈快 C.能深入了解被访者情况 D.回收率高 E.能深度访谈 [答疑编号5573040105]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0。 3.3 收集信息是市场调查中成本最高,也最容易出错的阶段。 3.4 分析信息从收集的信息和数据中提炼出与调查目标有关的信息,可采用统计技术和决策模型。 3.5 报告结果总结归纳出主要的调查结果报告给决策人员。 4. 对市场调查的分析与评估■方法科学■调查具有创造性■调查方法多样■模型和数据相互依赖■合理的信息价值和成本比率■正常的怀疑态度■市场调查过程遵守职业道德第一节完谢谢大家!第二节市场分析的手段与方法 1.市场规模的估计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2.市场规模 3.市场总需求 4.市场需求预测 5.市场趋势分析的方法 1.市场规模的估计-就是对市场需求的预测 2.市场规模是特定商品的潜在购买者数量(可用百分比或数量表示)。【潜在购买者的特点】■兴趣-欲望■收入-购买力■途径-限制【市场相关概念】■潜在市场■有效市场■合格的有效市场■服务市场■渗透市场【重点难点】市场相关概念概念内涵潜在市场具备兴趣一个条件有效市场具备前两上条件合格的有效市场可以实现的有效市场,具备三个条件服务市场公司准备追求的

那部分合格的有效市场(目标市场)渗透市场是指已经购买了该产品的消费者的集合【重点难点】六类市场的关系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案例说明】■想买房的人,称为潜在市场。■想买房,又有钱买得起房的,称为有效市场。■想买房,又有钱买得起房,同时在限购的城市中又具有购房

资格的,称为合格的有效市场。■在合格的有效市场中,我们的项目的目标客户是工作不久的城市白领,所以想买房、又

有钱买得起房,有具备买房资格的城市白领一族,就是我们的

服务市场。■在我们的服务市场中,有一部分人买了我公司的房,这些客户就是潜透市场。【2011年真题】某房地产

开发企业针对其开发项目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在确定其市场规

模时,有效市场、渗透市场、服务市场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有效市场 >渗透市场>服务市场

B.服务市场 >有效市场>渗透市场

C.有效市场 >服务市场>渗透市场

D.服务市场 >渗透市场>有效市场 [答疑编号557304010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市场由大至小的顺序是潜在市场、有效市场、合格的有效

市场、服务市场、渗透市场。参见教材P113。【2010年真题】关于某特定商品市场规模的说法,正确的有()。 A.有效市场大于服务市场 B.服务市场大于潜在市场 C.潜在市场大于有效市场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D.渗透市场大于有效市场 E.服务市场大于渗透市场[答疑编号5573040107]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潜在市场>有效市场>合格的有效市场>服务市场>渗透市场。参见教材P113。【典型例题】对某种特定商品有兴趣的消费者的集合是()。 A. 服务市场 B. 合格有效市场 C. 有效市场 D. 潜在市场 [答疑编号5573040108]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具备兴趣、收入与途径三个条件的,称为合格的有效市场,只具有兴趣一个条件的,称为潜在市场。参见教材P112。 3.市场总需求【市场总需求】■

是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特定时期、特定市场营销环境、特定市场营销计划的情况下,特定的消费者群体可能购买的总量。【市场需求函数】(需求与市场营销费用之间的关系)■开始时,营销费用对需求刺激作用大。■当接近市场潜量时,营销费用对需求刺激作用变小直至为零。【市场最低量】■不需任何刺激需求的费用就有基本的销售量。【市场潜量】■市场营销费用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不会增加需求了,也即市场需求的上限(极限)。【重点难点】■市场最低量,可以理解为不用作广告宣传就能销售出去的量。■市场潜量,是指再怎么作广告也不能再提高的销售量,相当于营销销售的上限。■市场潜量是针对客体而言的,即是指产品的数量,不是指消费者的数量。【市场营销敏感性】■市场最低量与市场潜量间的距离,距离越大越敏感。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两种极端市场】■可扩展市场-销售量受营销费用影响大。■非扩展市场-销售量受营销费用

影响小。【重点难点】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市场规模针对的是购买者的数量(主体的数量)。■而市场需求针对的是产品的数量(客体的数量)。【2009年真题】在一定

时期内某类商品房的市场潜量指这类商品房的()。 A.市场需求上限 B.市场有效需求 C.市场现实需求 D.市场最低需求 [答疑编号5573040109]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市场潜量是重要的考点,要记准。参见教材P113。 4.市场需求预测(针对整个行业而非单个企业)■估算出一个特定的市场对某种产品的潜在需求数量,也即在行定时期内,在既定

行业市场营销努力水平与既定环境条件下,行业的所有企业所

能获得的最大销售量。总需求潜量=购买者数量×购买者的平均购买数量×平均单价新住宅市场需求=家庭数量×户均可支

配收入×住房消费倾向【2008年真题】某城市2008年初家庭

总数为120万户,户均年可支配收入为5万元,约有15%的家

庭打算当年购房,平均住房需求80㎡/户,则2008年该市新建商品住房的市场潜量是()万㎡。 A.1260 B.1380 C.1440 D.2100 [答疑编号557304011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市场潜量即市场需求的上限。120×15%×80=1440

万平方米。市场潜量是针对产品的数量(客体数量)而言的,

所以是指房子的面积,而不是购买者的数量。参见教材P113。

如果本题问市场规模? 5.市场趋势分析的方法(五种具体方法) 5.1购买者意图法 5.2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5.3专家意

见法(德尔菲法) 5.4时间序列分析法 5.5相关分析法市场趋势分析的三步骤宏观环境预测行业预测企业的销售预测(假定市场份额)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5.1购买者意图调查法定义就是通过直接询问消费者在某一时期需要哪些商品及其数量来进行分析的方法适用范围购买者人数较少访问成本不高购买者具有明确的意图,并按其意图购买愿意配合意图调查 5.2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定义通过询问销售人员来判断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销售人员接近消费者,对情况比较熟悉,因此综合若干销售人员的估计可以得到有价值的结果具体作法请几位销售人员分别估计某一产品在不同条件下未来销售额及发生的概率计算出每一个销售人员估计的期望值将几位销售人员期望值进行平均作为预测值适用范围不能直接调查购买者;直接调查购买者费用太高。缺点预测的精确性受销售人员的影响较大解决办法将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意见进行综合,以做出比较可靠的预测 5.3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专家小组的组成经销商、分销商市场影响顾问或其它权威人士■人数一般在20人左右■程序调查员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背景寄给专家;专家提出预测意见,以书面形式返回调查人员;调查人员将专家第一次预测值列成表,再次发给专家,以便他比较自己意见与他人的不同再提出第一次修改意见;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置于一个修正表内,发给

专家做第二次修改;最后综合各专家的意见可得比较可靠的预测值。■优点能发挥各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度高;采取单线联系,有利于避免偏见;有利于各专家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意见。 5.4时间序列分析法定义根据过去数据中的因果关系来预测未来的值;过去和未来的状态仅是时间的函数。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类型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用愈来愈近的销售量来不断修改平均值;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典型例题】已知某房地产企业2011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示,在不考虑增长率的情况下,用

移动平均法预测该企业2011年9月的销售额为()万元(保留两位小数)。某企业20011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资料月份 4月5月6月销售额(万元)800 950 1100 A.1016.67 B.1068.46 C.1106.45 D.1116.67 [答疑编号5573040201] 【答案】A 【解析】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参见教材P117。7月(800+950+1100)÷3=950 8月(950+1100+950)÷3=1000 9月(1100+950+1000)÷3=1016.67 【2006年真题】在房地产销售量预测中引用愈来愈近期的销售量来不断修改平均值,使之更能反映销售量增减趋势和接近实际的预测方法是()。A.简单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加权移动平均法 D.指数平滑法 [答疑编号557304020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理解四种时间序列分析法。参见教材P117。【重点难点】平滑

指数本期预测值=平滑指数×前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指数)×前期预测值平滑指数α是新旧数据在平滑过程中分配比率平滑指数α愈小,新数据所占比重越小,预测值趋向平滑平滑指数α愈大,新数据所占比重越大【2010年真题】指数平滑法中的平滑指数口是新、旧数据在平滑过程中的分配比率。a越大,则预测值越趋向平滑。()[答疑编号5573040203]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指数平滑法中的平滑指数a是新、旧数据在平滑过程中的分配比率,其数值大小反映了不同时期数据在预测中的作用高低。a越小,则预测值越趋向平滑。参见教材P117。【2009年真题】某市2008年住宅的预测销售为500万平方米,实际销售为650万平方米,平滑指数为0.75,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的该市2009年住宅销售量为()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A.500.0 B.537.5 C.612.5 D.650.0 [答疑编号557304020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7。本期预测值=平滑指数×前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指数)×前期预测值=0.75×650+(1-

0.75)×500=612.5 22 【2007年真题】2006年某市商品住宅实际销售量为410万m,预测销售量为380万m。如果平2滑指数a=0.65,则用指数平滑法预测的2007年该城市商品住宅销售量为()万m。 A.390.5 B.399.5 C.523.5 D.543.0 [答疑编号557304020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7。本期预测值=平滑指数×前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指数)×前期预测值=0.65×410+(1-0.65)×380 =399.5 5.5相关分析法性质:判断销售量与其他因素相关的性质和强度。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长期预测方法:回归分析法-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市场因子推演法。【重点难点】关于市场因子推演法市场因子就是能够明显引起某种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的实际因素;实质是通过分析市场因子与销售量的相关关系来预测未来的销售量;如新婚家庭中每100个,销售住宅16个。新婚家庭就是市场因子。【2007年真题】市场趋势分析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法不包括()。 A.移动平均法 B.指数平滑法 C.市场因子推演法 D.简单平均法 [答疑编号5573040206] 【答案】C 【解析】C属

于相关分析法,不属于时间序列分析法。参见教材P117-118。【归纳总结】调查方法调查手段联系方法市场趋势分析方法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购买者意图调查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专家意见法■时间序列分析法■观察法■邮寄简

单平均法■访问法■问卷■电话访问移动平均法■问卷法■座谈■网络调研加权移动平均法■实验法■面访指数平滑法■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市场因子推演法【2010年真题】下列市场趋势分析方法中,属于时间序列分析法的是()。 A.指数平滑法 B.市场因子推演法 C.德尔菲法 D.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答疑编号5573040207]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7。第三节目标市场的细分与选择(STP) 1.市场细分(Segmenting) 2.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3.市场定位(Positioning) 1.市场细分(Segmenting) 1.1市场细分的概念与依据 1.2市场细分的标准 1.3消费者偏好模式与市场细分 1.4市场细分的程序与标准 1.1市场细分的概念与依据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重点难点】市场细分的依据顾客需求存在着差异性,市场细分的依据是顾客需求的差异性同一细分市场的顾客需求具有较多的共同性,不同细分市场之间需求具有较多的差异性可以运用影响顾客需求和欲望的某些因素作为细分依据,这些因素称之为细分变量、细分标准【2011年真题】商品住房市场之所以能够细分为若干子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存在差异性。 A.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点B.城市区域功能 C.购房者的需求 D.城市地理环境 [答疑编号557304020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市场细分就是以消费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

顾客群体,其关键点在于顾客需求的差异性。参见教材P118。【2009年真题】一个整体事项能够细分为若干子市场,主要是因为顾客需求存在差异性。()[答疑编号5573040209]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市场细分的依据就是顾客需求在差异性。参见教材P119。【2006年真题】一个整体市场能够细分为若干子市场,主要是由于顾客需求存在着差异性。()[答疑编号5573040210]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市场细分的依据在于顾客的需求差异。参见教材P118。 1.2 市场细分的标准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1.3 消费者偏好模式与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对不同属性的重视程度,可将市场分为三种偏好模式偏好模含义营销策略式同质偏消费者具有大致相同的偏好品牌基本相似,且集中在偏好的中央好分散偏消费者偏好分散在整个空间,偏各品牌定位于市场各个空间,分别突出自己的差好好差别很大异性①无差异营销-迎合所有消费者集群偏②集中性营销-定位于最大的细分市场出现具有不同偏好的消费群体好③差异性营销-同时开发几种产品,分别定位于不同的细分市场 1.4市场细分的程序与标准 2.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2.1目标市场定义 2.2细分市场评价 2.3目标市场选择模式 2.1目标市场的定义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一需求的顾客群体目标市场选择是企业制定并实施目标市场战略的基础 2.2细分市场评价(三方

面)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发展前景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企业的目标和资源 2.3目标市场选择模式(六类)【案例理解】产品专业化:像万科,他只建设住宅,不参与其它物业形态的建设。产品线特点目标客户群体代表楼盘北京城市花园城市花园系列上海城市花园中高档郊区低密度住宅金领成都城市花园深圳四季花园上海四季花园四季花城系列大规模中档郊区住宅郊区生活白领武汉四季花园深圳金色家园金色家园系列市区高密度高层住宅城市白领南京金色家园万科东海岸边自然人文系列特别地理,特色地块中产阶段北京西山庭院别墅系列高收入群体【2006年真题】企业同时向几个细节分市场销售一种产品是,该企业采用的目标市场选择模式是()模式 A.单一市场集中化 B.产品专业化 C.市场专业化 D.全面覆盖 [答疑编号5573040211] 【答案】B 【解析】几个市场销一种产品,称产品专业化;向同一群体提供多种产品,称市场专业化。参见教材P122。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3.市场定位(Positioning) 3.1市场定位的含义 3.2市场定位的方式 3.3市场定位的步骤 3.4市场定位战略 3.1市场定位的含义也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据强有力

的竞争位置其实质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 3.2市场定位的方式【2008年真题】某公司开发的酒店项目在建成经营一段时间后,根据市场的变化将其用途调整为写字楼,该公司采用的市场定位方式是()。 A.避强定位方式 B.产品差别化方式 C.对抗性定位方式 D.重新定位方式 [答疑编号5573040212] 【答案】D 【解析】根据市场反应对产品进行二次定位。参见教材P123。 3.2市场定位的步骤(三步)识别潜在竞争优势-基础成本优势产品差别化优势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产品开发服务质量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 3.3市场定位战略(四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2010年真题】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向购房人承诺,在签订购房协议15天内,如果不满意可以无条件退房,该企业采取的市场定位战略是()。 A.形象差异化战略 B.人员差别化战略 C.服务差别化战略 D.产品差别化战略[答疑编号557304021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4。【2009年真题】某开发商率先向市场推出了带有电梯的别墅,该开发商在项目市场定位战略上采取的是()战略。 A.形象差异化 B.人员差别比 C.服务差别比 D.产品差别比 [答疑编号5573040214] 【答案】D 【解析】带电梯的别墅,明显产品不同。参见教材P123。第四节竞争者分析 1.识别竞争者 2.确定竞争者的目标 3.确定竞争者的战略 4.判断竞争者的反应模式 5.企业应采取的对策的依据 1.

识别竞争者概念(三相似)竞争者是指与本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相类似,并且有相似目标顾客和相似价格的企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两个方面识别竞争者【识别竞争者的关键】从产业和市场两方面将产品细分和市场细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2.确定竞争者的目标要搞清竞争者在市场上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本质上当然是利润的最大化但企业对利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美国——追求短期利润日本——追求市场份额 3.确定竞争者的战略各企业采取的战略越相似,它们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根据所采取的主要战略的不同,可将竞争者划分为不同的战略群体。规律进入各个战略群体的难易程度不同;企业决定进入某一群体时首先要明确谁是主要的竞争对手,再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战略。不同战略群体之间存在竞争的原因:某些战略群体可能具有相同的目标顾客;顾客可能分不清不同战略群体的产品的区别;企业可能改变战略进入另一群体。 4.判断竞争者的反应模式从容不迫型竞争者——不怎么反应选择型竞争者——有的反应有的不反应凶猛型竞争者——什么都反应随机型竞争者——或反应或不反应【2007年真题】一些竞争者可能对某些方面反应强烈,例如对降价竞销反应强烈,但对其他方面(如增加广告预算、加强促销活动等)却不予理会。这种竞争者属于()竞争者。

A.从容不迫型

B.选择型

C.凶猛型

D.随机型 [答疑编号5573040301]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答案】B 【解析】有的反应有的不反应的叫选择型竞争者,或反应或不反应的叫随机型竞争者。参见教材P126。【2006年真题】按照企业采取某些措施和行动后竞争者的不同反应,可以将竞争者划分为()。 A.随机型竞争者 B.凶猛型竞争者 C.选择型竞争者 D.从容不迫型竞争者 E.软弱型竞争者 [答疑编号5573040302] 【答案】ABCD 【解析】这是重要的考点,记清四类名称。参见教材P126。 5.企业应采取的对策的依据竞争者的强弱竞争者与本企业的相似程度竞争者表现的好坏第五节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1.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2.消费者市场的购买对象 3.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4.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5.住房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市场的特点(十大特点)广泛性-消费才市场人数众多,范围广泛分散性-消费者购买单位是单位或个人家庭复杂性-消费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变性-消费者需求会变化发展性-科学技术进步、消费需求呈现由少到多、由粗到精,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情感性-消费者购买行为受情感因素影响伸缩性-消费者在购买选择上具有较大的弹性或伸缩性替代性-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之间可以互相替代地区性-不同区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季节性-气侯变化、季节性生产、风俗等引起【2009年真题】某城市的居民对高层住宅经历了一个从较为抗拒到较普遍接受的过程,这一现象反应了消费者市场的

()。 A.替代性 B.发展性 C.地区性 D.复杂性 [答疑编号5573040303]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答案】B 【解析】新产品不断出现,消费需求呈现出由少到多,由粗到精由代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参见教材P128。 2.消费者市场的购买对象(三类)分类含义消费者的态度营销战略日常生活所需,便利品不愿花费时间需重复购买的商分销渠道要宽,货源供应要充足(日用品)愿意接受代用品品愿花较多时间比花色品种齐全,让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余选购品价格比便利品贵较地愿意花时间特殊品对其有特殊偏好房地产是特殊消费品不愿接受代用品 3.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三类)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年龄 ·动机 ·文化 ·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感觉·相关群体·亚文化·经济状况·学习·家庭 ·社会阶层 ·生活方式 ·信念和态度 ·个性和自我形象同样的外界刺激,作用于具有不同特征的消费者,加上购买决策过程中所遇情况的影响,将得出不同的选择【2008年真题】下列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属于个人因素的是()。 A.学习B.经济状况 C.对渠道的信赖度 D.购买动机[答疑编号5573040304] 【答案】B 【解析】A属于心理因素,B属于个人因素,D购买动机属于心理因素。参见教材P132。【2008年真题】房地产需求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买涨不买跌”现象,产生这一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A.消费者的感觉

B.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C.消费者的习惯

D.消费者的信念 [答疑编号5573040305] 【答案】A 【解析】消费者会认为产品价格跌了,会等着再跌后再买,这是一种感知能力和态度。参见教材P132。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2007年真题】下列影响购房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中,属于心理因素的是()。 A.生活方式 B.受教育程度 C.购买动机 D.自我形象 [答疑编号5573040306] 【答案】C 【解析】ABD均为个人因素。参见教材P132。 4.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重点难点】四种购买行为及其销售策略特点营销方法习惯性多指便利品,消费者不需要花时间选择、可以用价格优惠、电视广告、独特包装、销购买搜集信息、评价,购买行为最简单售促进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行为寻求多样产品品牌差异明显,但消费者并不愿花可采用促进销售和占据有利货架位置等办化购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而是不断是变换法买行所购品牌为化解不协产品的品牌差异不大,消费者不经常购运用价格策略和人员促销策略,选择最佳销调购买,而购买又有一定风险,所以消费者一售地点,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的评价信买行般要比较、看货,买后也会了解情况息,使之在购买后感觉作了正确的决定为复杂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性能及购贵重的、不常买的、有风险而且又非常其相对重要性,并介绍产品优势及其给购买买行有意义的产品者带来的利益为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重点难点】关于满意感的度量满意感是其产品期望和该产品可觉察性能的函数可觉察性能=期望满意可觉察性能>期望非常满意可觉察性能<期望不满意4.住房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中国人更偏重买房,愿意支付住房所有权溢价;购房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规模、生命周期所处阶段、家庭收入等);购买住房需要住房金融支持,个人住房贷款的可获得性及贷款条件会对购买产生影响;住房具有投资特性,购买者既关注使用价值,又关注投资价值,购买决策受预期租金收入、增值收益、利率水平及其它类型投资收益国水平影响;住房市场存在政府干预且受社会高度关注;第六节房地产市场分析与市场分析报告 1.房地产市场分析的概念与作用 2.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内容 3.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1.房地产市场分析的概念与作用 1.1房地产市场分析概念1.2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层次 1.3房地产市场分析的作用 1.4市场区域的确定 1.1房地产市场分析概念概念房地产市场分析是指通过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加工处理,寻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和含义,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用以帮助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掌握市场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或调整其市场行为。目的将风险降到最低争取最大的盈利机会 1.2房地产市场分析的层次(依据深度与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划分)市场分析层次内容n 对区域内所有物业类型及总的地区经济进行分析区域房地产市 n 侧重于地区经济分析、区位分析、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编版] 组织行为学教案(精品课程) 第一章概述 ★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个体心理与行为 2、群体心理与行为 3、领导心理与行为 4、组织心理与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 1.多学科的交叉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学科。 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具有以上这些学科的一些特点,由于组织行为学是多种学科相融的产物,因此它同时具有原有学科所不具备的一些新的特点。 2.情景性 强调的是权变的方法,即不存在那种对任何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最佳管理模式。 3.系统性 组织是一个大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必须从整体出发,既反映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的自然属性,又反映人的社会生活规律的社会属性。 4.实用性 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呢,我认为学习组织行为学为我们在纷繁的管理活动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前我们可能是这样考虑问题,学了组织行为学之后,对于管理中人的行为我们就有一些理性的知识,它会帮助我们正确的处理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勤于思考,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5.科学性 力求严格的科学调查和实验,用客观事实进行论证。 多层次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三大宗教 3.知道聚落的类型。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3.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德育目标 1.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3. 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填空题 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2、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于减去。 3、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内居住的人口数。 4、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和、欧洲以及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

地区。 5、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人口的增长应该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7、根据人类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和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的重要特征之一。 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指、、。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基本不变 D、先短后长 2、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8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0‰ B、8‰ C、12‰ D、12%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速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次之 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差不大 C、18世纪以前和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没有明显变化 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则比较快 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是 ( ) A、中国 B、德国 C、尼日利亚 D、印度 5、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 A、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分布的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都比较稠密 C中、俄、美和巴西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国家 D、世界上约2∕3的居民聚居在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6、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周晓芳山丹育才中学 一、教学成功之处: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通过几个老师的共同研讨,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我们教学经验,大家反复研究人教和湘教两个版本的教材,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我们应不拘泥于再有的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第

三部分内容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或是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途径来完成。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把重点放在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上,并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任务,查阅有关四合院的资料,在课上大家进行交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运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其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聚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的思想,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不足之处:在比较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时,我本想用图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地,直接地得到答案,这样也省得我多费口舌,后来经过反复的琢磨,与大家商讨,认为如果那样做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所以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各抒已见。在备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生产方式不同使不同的聚落景观也存在较大的差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开始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前两节内容主要是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本节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成于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在人文地理学中,聚落也被称为人口的文化景观,它是人类的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作为人文环境的聚落,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受到来自风俗、文化等人文因素的控制与作用,因此,聚落的形成以及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是本节的重点。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可采用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学情分析 由于收学生居住地的局限性及已有知识储备有限性的制约,故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配备大量的图文资料,这样的教学既鲜活生动,又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读图识文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从生活经验出发列举实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标准要求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河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聚落的图片及其他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2、学会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什么贡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于探究式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 教授法、讨论法、演示法、陶冶法、探究法

《组织行为学》教案设计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1章组织行为导论 现场阅读“信息系统”案例,思考和讨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只要组织行为能力强,即使不是某一职能领域的行或专家,也可能成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 ——作者剑锋 第1节组织行为核心概念 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 组织构成要素: 目标(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 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 管理(高层管理、职位管理) 环境(微观环境、宏观环境) 什么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组织行为的种类: 一、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分为: 1、微观组织行为:包括个体行为(态度、能力、人格等)和群体行为(沟通、领导、 冲突等)。 2、宏观组织行为: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如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 二、根据组织目标的关系,可分为: 1、正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一切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尽职尽责、 遵守规章、组织公民行为等。 2、反向组织行为:指组织成员表现出的所有阻碍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如迟到、缺勤、 偷窃欺骗等。 组织行为技能举例:(看短片) 一、如何表扬员工? 1、表扬要及时 2、表扬要具体 3、表扬要讨论相关事件 4、表扬要公布于众 5、表扬要转达相关表扬信息

6、表扬要善始善终 7、要寻找机会表扬员工 8、要存入员工档案,为什么事而被表扬 二、如何批评员工? 1、态度要平和、客观、严肃 2、具体指明问题 3、不针对具体人 4、允许员工述自己的看法 5、保持对讨论的控制 6、对今后如何防错误达成共识 7、逐步选择惩戒程序,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2节组织行为研究与管理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的相关学科: 心理学:能力、动机、态度、认知、学习、压力、情绪 社会学:群体动力、权利、冲突、组织理论、组织变革 社会心理学:态度、沟通、人际关系、群体动力、社会知觉 人类学:价值观、组织文化、跨文化分析 政治学:冲突、组织政治活动、权利 管理学:领导、激励、控制、组织设计、国际管理 组织行为管理模式: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世界的聚落》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世界的聚落》设计思路 《世界的聚落》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课以楼兰古国为背景展开,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视频、文字材料和图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课堂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的形态”,“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聚落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课前预习部分,教师先请各小组做课前预习汇报并简单点评。教学新课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落形成的条件”,学生扮演角色,假如自己是古楼兰的富商,如何选址建房,小组间进行讨论并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紧接着教师提供楼兰古国的视频和文本材料,小组继续讨论建房选址与古楼兰的繁荣之间的联系,讨论期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读图训练,讨论结束后教师以框架图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并形成知识体系。第二部分“聚落的形态”,根据新课标要求“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教学上主要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学生课前先分为三大组,分别是城市组、乡村组和购房组,按分组情况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发言材料,在课堂辩论中各小组分别描述各方代表的优势和对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争取购房组的支持,辩论后教师以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强

调人地协调观。第三部分“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在外出旅行时看到的不同区域民居的差异,结合世界各地典型民居建筑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民居与当地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繁荣的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是否与环境有关。第四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观看楼兰古国消失的视频,教师组织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再次落实人地协调观。紧接着教师展示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再展示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相关漫画,通过对漫画内容的讨论让学生明确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并列举保护相关措施。课堂的最后,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体系。 第二部分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聚落的概念,描述聚落的主要形式、形成和发展变化。 (2)通过收集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并能举例说明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3)能够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分析楼兰古国的消失与环境的关系。 (5)讨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教材,说出聚落的概念和主要形式。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在古楼兰建房选址的因素,从而分析这与楼兰古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禾日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丁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

2019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 人口与人种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知道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2.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过程方法1.能够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情感 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以及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知道世界人口分布的四大稠密区和稀疏区,并学会分析原因。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针对练习巩固。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过程与组织设计依据与 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1分钟)展示春节期间火车站、五一泰山和十一长城,印度火车挂票图片。

截止2019年10月31日,地球人口达到70亿。观看图片,感受地球人口之多 世界人口的增长 (约20分钟)【活动1】计算地球上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 【总结】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转折】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人口数量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会是什么样子的? 【读图1】读人口增长曲线图,观察世界人口的增长进程 【总结】18世纪以前,人口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二战后,人口迅速增长。 【读图1】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ppt展示】图片展示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转折】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用什么来表示 【总结】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它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活动2】ppt出示各国出生率、死亡率,学生计算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 【总结】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转折】人口增长的快慢只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吗 【读图2】比较各xx的人口增长率。 【总结】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还要受到人口迁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合作学习】从1830年到2019年,地球每增加10亿人口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和12年

世界的聚落(教案)

《世界的聚落》教案 班级学号姓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 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 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1.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城市乡村图片 七、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材里包含了很多活动部分,活动题材多样。 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八、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的人居住在农村,有的人居住在城市,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学生交流辅助 1、聚落的两种形态 【引导】阅读课本P51~52并观察以下图片: 【幻灯片】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思考: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 人格与价值观 读书笔记 姓名:行永乐 学号:0247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 任课老师:刘洪伟

一、脉络框架图 二、内容梗概 人格 人格的定义 人格:人格视为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测量人格:自我报告—个人就一系列因素进行自我评估;观察者评定测量法—由以为同事或者另一名观察者进行评定。 人格的决定要素:人格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产物;而研究已经倾向于支持遗传的重要性超过环境。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 根据个体区分:外向的或内向的(E/I)、领悟的或直觉的(S或N)、思维的或情感的(T/F)、判断的或感知的(J/P)。 这一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并且能够提供职业指导。但是,MBTI的结果似乎与工作绩效无关,可能并不适合管理者把它作为员工选拔的工具。 大五模型 “大五”人格模型的五个基本维度是其他维度的基础,并且它们包含了人格特质中最重要的变量:外倾性、随和性、责任性、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 责任心对于管理者来说与一线员工同等重要,在责任心上得分较高的个体,在工作相关知识方面水平也更高;在情绪稳定性上得分高的人比得分低的人幸福;在经验的开放性维度上得分高的个体在科学和艺术方面要比得分低的个体更有创造性。 其他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核心自我评价:拥有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是有效能和能力的,能够控制周围的环境。

马基雅维利主义:高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个体讲求实效,保持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 自恋:指一个人具有极度自我重要的感觉,希望获得更多的称赞,有权利意识,并且自大。自恋的人会被评为更差的领导者,自恋的人会被老板评价为工作低效。 自我监控:指的是个体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高自我监控者低自我监控者更密切关注别的行动,适应能力更强。他们的绩效评估得分更高,更容易成为领导者,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 冒险性:研究表明,与管理小型公司的成长导向型企业家相比,大型组织的管理人员更容易选择规避风险。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大型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实际上更乐意采取冒险行为。根据工作具体要求考虑冒险倾向性更有意义。 A型人格:“总是不断地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工作的其他人或者事进行攻击”,重视数量而不是质量。 主动性人格:识别机会、具有主动性、采取行动并且会坚持不懈,一直到出现有意义的变化。 价值观 价值观:“从个人或者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取。”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指的是某种行为模式或者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价值观的重要性 价值观是了解员工态度和动机的基础,同时,它也影响到我们对人对事的知觉和判断。 终极价值观与工具价值观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罗克奇编制了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两种价值观类型—第一种类型称为终极价值观,指理想的终极存在状态;第二种类型称为工具价值观,指的是个体更偏好的行为模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代际价值观 根据员工进入劳动力队伍的年代而分成几个群体,不同群体或不同时代的群体,拥有属于该时代的独特价值观。 人格、价值观与工作场所 人格-工作的匹配 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霍兰德提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性、传统型、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动意向,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度。 该理论指出,当人格类型与职业相匹配时,会产生最高的满意度和最低的流动率。该模型的关键在于:(1)不同个体在人格方面存在本质的差异(2)工作具有不同的类型(3)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相互协调时,会产生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意向。 个体-组织的匹配 组织面临着动态而变化的环境,它要求员工随时做好准备改变既定的工作任务、在不同的工作团队间轻松变动。 当个体的人格特点与组织不匹配时,他们会离开工作岗位;在招聘员工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使遴选的新员工与组织文化更为匹配,反过来,又会带来更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第一章概述 ★目的和要求 本章概括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并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学习目的与目标 一、定义组织行为学 二、明确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三、描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目标 四、列举管理者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会 五、列举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相关的学科 六、描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理性认识。同时逐步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方法。 ★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学科。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案例导入 你对人的心理了解多少? 弗洛伊德 本我:是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想法,是潜意识,表现为情绪; 自我:是心灵的检察官和思想工作者,表现为理智、文化与修养; 超我:是心灵的“外部环境”,表现为法律、道德与习俗,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的境界。 讨论: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个体行为:核心问题是沟通与文化 “其实,我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和态度”。这体现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和感性的心理状态之间的距离,表现为心灵之间的距离。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导学内容:“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 二、教学目标: 1. 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5、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重点 人口分布的特点。 四、学法指导:合作探究,阅读课外资料,利用地图和资料,正确提取、加工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导学过程 (一)自学64—65页“世界人口的增长”部分内容。 1、读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 ①图中的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 ②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 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的。 2、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3、读65页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完成活动1,把所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① 从1830年至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有何变化 ② 这种时间的变化,说明了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何变化 ③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4、读图“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回答: ①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的高低决定的,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由和所决定的。 ②写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③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也就是人口增长;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也不,也就是人口停止;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也就是人口减少。 5、完成65页活动2的要求 ①分析尼日利亚这个国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它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有何特点 ②意大利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三国相比,有何不同这意味着德国的人口是怎样变化的 6、根据图中1950年、1960年、1970年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的绘制方法,然后独立完成这幅“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二)自学66—67页“世界人口的分布”部分内容。 1、自学67页活动1,人口密度的含义是,用公式表示为;人口密度的单位是; 2、请你根据67页A、B两图,计算两地的人口密度

初中地理_世界的聚落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从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特点等角度举例说出聚落的与 自然环境的关系; 3、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和规模等的变化; 4、准确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表格对比,掌握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2、通过图片和问题探究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学会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5、通过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形成尊重自然规律 的观念,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难点: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小组合作 前期准备:

将微课提供给学生,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导入】 伴随音乐循环播放一组青岛不同地区的城市和乡村景观图(景观图与位置图同时出现)以及不同时期的青岛的图片。(图片上带有问题提示:1、为什么同在青岛景观却不同呢?2、为什么同是青岛的同一地区,景观也不同呢?)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两组图片,一组是青岛不同地区的景观,还有一组是青岛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我们发现这些景观是不同的,这些景观为什么不同?它们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世界的聚落 板书:世界的聚落 师:首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预习结果,请同学起来说一下,什么是聚落? 生:答 师:(进行肯定) 【新授】 一、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进行联系,探究题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聚落,那什么样的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何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 答: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1)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但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2)那些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环境相联系的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主要起预防作用。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进步、晋升等。在工作激励中,保健因素的满足主要是避免员工的不满意。 (3)那些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内容相联系的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薪水、工作条件、安全以及人际关系等。只有对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的措施有:(1)精神激励是最长久,通过有效的领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个人参与、多元化价值观等事业留人、也可通过绩效管理、行业发展、职业的优越感、绩效激励等情感留人;(2)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结合;(3)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4)制定较为灵活的薪酬策略,与工作发展前途对应等 2.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

的成就需要理论,试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ERG理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旦较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们将进到更高一级的需要上去;而ERG 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方面,而且也提出了遇挫折——倒退这一方面。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未满足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更着重或把更强烈的欲望放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要上。 (2)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一个时期只有一种突出的需要;而ERG 论指出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要发生作用。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地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 不存在越级,也不存在由高到低的下降;而ERG论则指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发展的顺序,而是可以越级的。 (4)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它们是生来就有的,是内在的;而ERG论则认为,只有三种需要,其中有生来就有的,也有经过后天学习得到的。 (5) ERG论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弥补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更符合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行为特点。 成就激励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升华主要表现在: (1)着重点不同。需要层次论研究从低到高顺序的五种需要;而成就激励论不研究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条件下,人还有哪些需要。 (2)认识度不同。需要层次论认为五种需要都是生来就有的,是内在的;

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学案设计初稿 本章重点:4 1.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5.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 1.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成因。 2.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认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人口分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和增长特点。 2.联系实际,说明人口问题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问题 知识准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06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预计2018年将达70亿。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知识形成与应用: (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1999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

预计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断增长。 3.你认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表并分析: 表中巴西、尼日利亚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英国、德国属于__________(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_____(高、低)。 这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球各地是_________(均衡、不均衡)。 (三)思考: 1.人口的增长速度要与_____、_____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否则就会产生人口问题。 2.目前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中,你认为哪一方面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请说明你理 由: 学习主题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知识准备:由于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定居区。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那里居住着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 知识形成与应用: 读课本P66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并假设你是一位部落的首领,带领你的部落寻找合适的居住地区: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反思一:世界的聚落>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湘教版的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内容《世界的聚落》,是在学习"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由于受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所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突显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同版本的教材,知识内容的排列次序不同,但所遵循的理念相同,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要点也基本相同。新课标对于《世界的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就是要鼓励学生睁大双眼,就是要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使之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通过几个老师的共同研讨,认真研读课标,结合我们教学经验,大家反复研究人教和湘教两个版本的教材,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我们应不拘泥于再有的教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理念——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活"的地理,生活中"真"的地理,感受生活中地理的"实",生活中地理的"广",在引入新课这一环节,我们几位教师的预设是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当地城市和农村的实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但由于种种原因,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1610)9、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社会心理现象是(C )5 A、情绪认同 B、心理相容 C、共生效应 D、文化维系(201610)10、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根基是( B )5 A、以关系为导向 B、以任务为导向 C、以利益为导向 D、以信仰为导向 (201610)11、每个团队都会'以不同的建立方法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激荡期和( A )5 A、规范期 B、成熟期 C、稳固期 D、衰退期 二、多项选择题 (201610)28、虚拟团队的特征有( ACD )5 A、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B、团队成员的地理位置具有集中性 C、团队釆用电子沟通方式 D、团队具有宽泛型的组织边界 E、团队成员心理相容 三、名词解释 (201704)33、共生效应5 答:共生效应是指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社会心理现象。 (201710)33、心理相容5 答: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的互相理解、容纳和协调,即群体成员间的心理流和心理面处于一个同频同振的心理场中,一个人或者若干人的行为会引起群体的肯定性反应。 四、简答题 (201704)39、简述虚拟团队的作用。5 答:(1)虚拟团队允许分散性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长,而不需要实质性的个体物理流动。 (2)虚拟团队允许组织将不同文化、不同商务习惯的多种意见统一起来以避免发生逆生产效率的现象。它的有利之处包括成本的降低、周转时间的下降、远程成员间的整合等。 (3)虚拟团队为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通过跨组织的宽泛联合、协调完成复杂的商业任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201710)39、简述团队的特征。5 答:(1)价值观共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