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语言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语言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语言。

一、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中有无限的声音,如鸟儿的啁啾、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水流的潺潺声等等,这些声音似乎无法言语,但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启示。

比如说,鸟儿的啁啾所代表的是生命的力量,它们在无数次的迁徙与暴风雪中还是保持着他们生命的节奏;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则代表了生命的喜怒哀乐,人们也可以从中获取到生命的情感色彩;潺潺的水流则表达的是自律,大自然中的河流就像是一个自律的体系,不断地流淌,慢慢地侵蚀着石头,最终去往大海。

所以,我们需要去倾听这些声音,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大自然,让这些自然的声音永远流淌不息。

二、语言的启示人类有着独特的语言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情感和理念。

但在这一点上,人类的语言与大自然的语言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大自然的语言是以行动来表达的,如绿叶的生长、横空出世的瀑布、海平面的波动等。

这些行动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都有着它们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与这些行动相比,人类的语言显得有些脆弱和单薄。

所以,大自然的语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通过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理念和价值观。

例如,我们要让环境更加清洁,人们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去影响更多的人,才能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大自然。

三、共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共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中。

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而我们作为她的孩子,就应该尽己所能的去保护她。

在繁华的城市中,大自然也有自己的独特音符,我们需要耐心地去了解这些声音,通过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启示,来保护并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在家中、学校甚至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小事做起,如节省用水、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去保护我们的环境。

四、结语大自然的启示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命,也深深刻在了我们的灵魂之中。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语言,与大自然交流,愈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巨大的兴趣。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15篇)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15篇)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1那蔚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洁白的云朵,清新的空气……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美好的馈赠,此时此刻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大自然,人类的母亲!她不仅孕育了人类,而且又无私的养育着人类。

大自然,人类的朋友!她赐予了人类富足的生活,又让人类在她的怀抱中创造和享受着诗情画意的人生。

你听,林间那清澈的流水声正缓缓地流入小溪去呢!此刻,一群小动物正伴着溪水玩耍。

天边的红霞染红了朵朵白云,碧蓝的天空预示着又是晴朗的一天。

果然,不久后太阳在红霞中缓缓的出现了。

这时,一切都开始工作了,那枝头忽然多了一阵清脆的歌声,抬头一看,喔,原来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啊,也许它们是在歌颂大自然吧。

可是它们为什么会歌颂自然呢,也许是它们对大自然心存感激之情。

作为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中的一员,我们都应该感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当你心情郁闷独自行走在乡间的田野时,此刻,你就会感到大自然给你亲切感和它本身的无限美妙。

当金黄的油菜花随着一阵春风的徐来,带出的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这时,绿油油的禾苗正随风翩翩起舞;对面屋檐下的燕子正忙于筑巢之中,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的新家,它们用嘴把泥土一点点的拾起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声音,只要用心地去聆听你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大自然的和谐美妙为我们创造出了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作为人类,我们何不应该好好珍惜呢?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2我渴望观看远方的美景,我渴望思考人间的道理,我更渴望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清晨,太阳初升,映照着小草和大树。

池塘传来了轻微的声音,那是小鱼和大鱼嬉戏的声音;青蛙为孩子寻找食物的声音;流水哗啦啦的声音。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集合15篇)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集合15篇)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集合1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1自然是枝头鸟儿的欢歌,是河水水滴的乐章;自然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蒌蒿满地芦芽短”;自然是山上光明的日出,是海面上的细波……每片树叶,每朵花儿,每滴水珠,都是自然最朴实的语言。

大海上,海鸥传颂着自然的歌谣,迎接来了又一个日出。

海面上的层层细波映着红光,阳光洒下金色的种子。

灰暗的天空顿时蔚蓝开来。

听!听那海鸥的声音,听那日出的声音,听那波浪的声音。

深林里,一个幼芽正在生长。

一只小鸟在枝头上欢歌。

一朵花落下,安静地躺在草丛中,沉沉地睡去了。

一条小河潺潺的水声回绕在耳边,一切那么美好。

听!听那生长的声音,听那生命的声音,听那河流的声音。

田野上,苍鹰翱翔在空中,一棵棵小草悄悄地吮吸甘甜的露珠。

一阵微风吹过,细土飘起,轻轻落下。

芦苇丛中,昆虫们在欢叫。

听!听那小草的声音,听那苍鹰的声音,听那昆虫的声音。

大雪中,晶莹的雪花飞舞着落下,枯叶盘旋着飘落,怒吼的狂风卷着雪花飘散开来,轻轻地,轻轻地落下。

田地浑然一体,银装素裹,晶莹剔透。

听!听那飘雪的声音,听那枯叶的声音,听那狂风的声音。

月夜下,皎洁柔和的月光照射在屋顶上,湖面上,一轮金色的圆月出现在湖中央,映着柳树的倒影。

鱼儿无意触碰到了荷叶,荷花微微一动。

一切都那么安静。

听!听那日光的声音,听那柳树的声音,听那荷花的声音。

潺潺的溪流,夏蝉的欢叫,秋菊的开放,冬雪的飘落,是自然之声,生命之音,它们见证着自然的美丽。

大海、深林、田野、大雪、月夜……认真聆听它们的声音。

也许你将听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作文2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着各种奇妙的声音,如果你去用心听,用心看,就会感受到一个别样地丰富多彩的世界。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大自然中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声音和现象所传递的信息。

2. 学会倾听和观察大自然的声音和现象,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大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幼儿倾听并猜测是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2. 主题分享: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向幼儿展示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和现象,如鸟鸣、雷声、风声等,并解释这些声音和现象所传递的信息。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这些声音和现象背后的意义。

4. 创作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画笔或手工材料创作出大自然的声音和现象。

5. 展示环节: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大自然中倾听和观察声音和现象,并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让其他班级的幼儿也能欣赏到。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大自然声音和现象的认知和兴趣。

2.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潜在危险的物品。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保持耐心和细心,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和表现。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4. 注意保护大自然环境,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大自然资源。

七、活动步骤详细说明1. 导入:教师播放大自然声音的音频,让幼儿倾听并猜测是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例如,播放鸟鸣声,让幼儿猜测是哪种鸟的声音。

2. 主题分享: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向幼儿展示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和现象,如雷声、风声等,并解释这些声音和现象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实践活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语文实践活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李慧
2018/10/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气象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的 密切关系。 2、使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阅读中查找资料的兴趣。 4、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激发学生注意观察物候的兴趣,学习前人不懈探 索自然规律的精神,学习劳动人民积累的各种经验。
古代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致,使后代人佩服不 已,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菲尽而此处 桃花始盛开?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 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 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 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 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
述了冬至开始的天气变化规律:“一九二九不出
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 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结:
泉水欢快奔跑,叮咚作响;鸟儿枝头放 歌,婉转悦耳;花儿对日欢笑,姹紫嫣 红……这是自然的乐章,也是生命的灵魂。

语文实践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共31页文档

语文实践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共31页文档

谢谢你的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语文实践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语文实践活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语文实践活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课题:语文实践活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学科:语文执教教师:郑景新执教班级:904班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进行解读文本的方法(2)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主要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珍爱大自然,珍爱一草一木,珍爱动物,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进行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主要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2)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珍爱大自然,珍爱一草一木,珍爱动物,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难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二次修改1.故事激趣,引入课题2.课内课外,有机整合3.学法指导,个性阅读3.交流提升,精彩展示4.贴近自然,拓展创新一、激趣引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公冶长懂鸟语的故事?谁来讲一下?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则给予掌声鼓励,并让其他同学谈谈听故事后的感受(如果学生讲不出故事,则采用视频加以解决)。

带领大家走近语文实践活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聆听动物向我们表白,感悟生命给我们昭示,让我们以宽容与真诚,谱写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乐章!二、两个重点,一是关于物候方面的一些知识,其中提到了根据农谚来安排农业生产的问题;另一个是对物候现象进行了生动的说明。

从知识性与语言文字的文学性方面角度找准突破口作为切入点来加以引导,因为文本里边的语言文字,有关物候方面的知识,很多引用了唐宋诗词,还有的采用拟人化手法,让人在领悟物候知识的同时,也倍感诗歌的无穷魅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老师的点化之下,自然将课内课外有机融合在了一块!(多媒体播放二十四节气歌,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堂作业教师小结、布置作业一、观察近几天云彩的变化和天气情况的变化,能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吗?关于雷电声光测天谚语1、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不雨不大,雷打云边大雨降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闷雷难晴关于观风测天谚语1、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聆听自然声音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聆听自然声音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聆听自然声自然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基石之一,而大自然里的声音则是我们与自然沟通的关键。

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我们已经远离了自然,变得越来越不敏感,面对自然的声音也越来越麻木,不能真正地聆听自然的声音和语言。

然而,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让我们的学生“重新”学会聆听自然的声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使用自然声音作为教学工具的有效性和好处,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建议。

为什么要使用自然声音作为教学工具?使用自然声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本质和工作原理。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鸟鸣、溪流等自然声音,引导学生想象自然环境中的景象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位。

例如,在讲述水循环时,可以让学生听一下水流的声音,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水循环的运作过程。

对于语言学的学习,自然声音也可以很好地起到启发作用,并增强学生的听力。

此外,自然声音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自然声音让学生走进自然,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和地球环境的变化,而这些知识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促进他们的探究和发现。

如何使用自然声音作为教学工具?1.自然声音的分类自然声音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大声的音乐,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以及人造声音和噪音。

我们学习时应根据不同的声音类型进行选择,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自然声音。

2.环境的选择环境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环境对于声音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城市噪声会干扰自然声音的效果。

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可以选择音质良好的自然环境,如森林、水流声,以及鸟儿的鸣叫等声音。

3.将自然声音应用于学科在语文、科学、地理和其他学科的教育中,应用自然声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难以理解的概念。

例如,在课堂上讲述季节变化可以播放某个季节的自然声音;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可以播放不同国家的自然声音,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录制自然声音为了获得尽可能高质量的自然声音效果,老师们可以选择自己录制自然声音,或从互联网的声音库中寻找自然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交流
从看云识天气到卫星测天气,说明人类己进入了现代 科技观测天气的时代。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 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
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
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 先进,对于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 可能精确的天气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 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 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 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中有效的 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 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 所以并不矛盾。
1、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 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时逢盛夏,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 白雪皑皑,看不到烂漫的春花。
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 温自然偏低。


数学家华罗庚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 飞高”一句也写下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 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对 “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 是什么? 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 大雁早已南迁。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反映了哪些大自然语言? 华东地区的《九九歌》呢?
作业
1、课后搜集几句气象物候方面的谚
语、俗语、诗句等,说说气象和物 候的关系,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 什么作用。 2、学过第一单元四篇描写自然山水 的课文后,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这句话,有什么新的感悟?
探究·实践
你能查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节、
什么地点的景物吗?从哪些特征可 以看出?写了哪些物候物候现象? 这些思考对你今后运用科学的眼光 观察自然现象有什么启发?
创作背景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 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 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春江晚景〉二首》(其 一),
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 王 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 之 对远戍士卒的同情。此诗虽写的是 涣 戍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 得悲壮苍凉,没有颓废的情调。即 使写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壮,悲 中有慷慨。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 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 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有其他含义吗?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 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 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 属于荒漠。经度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
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科普:气象物候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
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
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 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 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 解冻等)
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
【赏析】
愿晓笛五 将战中月 腰随闻天 塞 下金折山 下 剑鼓柳雪 曲 **** 六 直宵春无 首 为眠色花李( 斩抱未只白其 楼玉曾有 一 兰鞍看寒 ) 。。。。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 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如 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 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 境的艰苦,其中的“晓”和 “宵”,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 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 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 全盘托出,令人肃然起敬。用了 一个典故,汉武帝时,楼兰王贪 图财物,屡次杀害西汉往来的使 者,傅子介受霍光派遣,计斩楼 兰王,为国除害立功。这句充分 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
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 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 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当然,怀疑与批评必 须从事实出发。
你能说出一些诗歌中通过物候反映 时令的诗句吗?成语、谚语呢?
诗句示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停车坐爱枫叶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隆冬到来时,百惠崇 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 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第一句写地面景, 第二句写江上景,第三句写岸边景。这些 景物都应当是画中所有的。但是苏轼的这 首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 “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 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 上”。而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 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 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 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 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 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 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 像博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首先是纬度(南北)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东西)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直视生活
物 古 候 代 诗 词 中 的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凉 州 【赏析】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 词 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
1 、【大意】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 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 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 《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 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3、“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 多黄沙,于是有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应 改为“黄沙远上白云间”,结合书中的理解, 谈谈你的认为哪中更合理? 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远上白云间”是 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 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 “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 “黄沙直上白云间”过于直白,“黄河远上白 云间”的句法气势显然要富有美感,李白就有 “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可为异曲同工。文 学是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虚构、夸张、移用。
成语示例:

春暖花开 风起云涌 秋高气爽 冬裘夏葛 烟消云散
雨后春笋 春生夏长 一叶知秋 残冬腊月 晴天霹雳
春华秋实 炎炎夏日 秋风扫落叶 雨过天晴
谚语示例: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临 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 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 响,有它的基本表现,只要掌握 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 确判断,合理地安排生活学习及 农业生产。
关注生活
你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 煞人)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气象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观察草木荣枯、候 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安排 农事。这些自然现象就好像大自然在 告诉人们,是什么季节,该做什么事。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能指导我们生活学习!
思考:

你留心过身边的物候现象吗?对你的学习生 活可有意义?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惠 崇 《 春 江 晚 景 》 二 首 ( 其 一 )
苏 轼
【大意】竹林之外,有两三枝桃花争相 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 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岸边,芦牙 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