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站设计

合集下载

大遗址间的西安火车站枢纽城市设计探析

大遗址间的西安火车站枢纽城市设计探析

大遗址间的西安火车站枢纽城市设计探析韩超【摘要】旨在以大遗址保护区周边的特殊用地条件下的大型铁路综合枢纽周边的城市设计解析过程及设计理念的分析解读,探析该种类型的枢纽周边城市设计的方法研究.通过对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现状及功能需求的分析和规划策略的探讨,针对西安火车站枢纽位于两大历史遗址间的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特征,从枢纽设计的总体布局入手,结合枢纽的交通设施布置和城市道路交通的枢纽,利用城市场所及文脉的空间解析,将唐明两大历史轴线进行推演重塑,并进行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分析、建筑限高及风貌保护、建筑色彩控制设计等多方面的研究.实现了西安火车站枢纽区域用地的高度融合和功能的立体分层,塑造了一个现代与传统相呼应、景观与功能交相辉映的城市片区.【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8(062)012【总页数】8页(P141-148)【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西安火车站;大明宫遗址;明城墙遗址;风貌控制【作者】韩超【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15;U121西安火车站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90年代完成第一次扩建并使用至今,目前年客运量达到2680万人次,是西安市规划“三主两辅”铁路客运枢纽布局的“三主”之一[1]。

随着西安铁路枢纽地位的提升和铁路客流的逐年增加,现有枢纽设施已无法满足客运需求,西安站将实施新一轮改扩建,新建北站房和高架候车室,站房规模由2.8万m2扩大至8万m2。

而西安站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与明城墙国家遗址之间,北靠大明宫丹凤门,南临明城墙尚德门。

新建北站房与大明宫丹凤门之间距离仅160 m,空间有限,用地狭长,枢纽规划与大遗址保护实际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在充分满足枢纽交通功能的同时,将大遗址保护与现代枢纽有机结合,体现西安城市风貌特色,是规划成败的关键[2]。

1 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现状1.1 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遗址现状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分为既有火车站改造和新建高架候车室及北站房。

西安地铁三号线车站建筑设计研究

西安地铁三号线车站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针对西安地铁三号线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优化、标准化设计、换乘站设计、附属工程设计和车站空间开发进行研究;在吸取我国已建和在建地铁车站成功经验同时,完善以往地铁建筑设计中的不足,使车站建筑设计达到标准化、统一化,并在提高车站服务标准的同时降低工程投资;提出结合城市规划及经济条件,探索车站开发和设计模式,提前策划沿线车站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西安地铁三号线;车站建筑;设计研究;技术标准;标准化设计西安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为鱼化寨—国际港务区,共设24座车站,其中6座换乘车站,科技路站与咸宁路站换乘六号线、吉祥村站换乘五号线、小寨站换乘二号线、大雁塔北站换乘四号线、通化门站换乘一号线[1]。

车站在建筑设计中吸取国内已建和在建地铁车站成功经验,特别是西安地铁一号和二号线,同时尽量完善以往地铁建筑设计中的不足。

在西安地铁三号线车站建筑设计中,重点对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优化、标准化设计、换乘站设计、附属工程设计和车站空间开发进行研究。

1车站建筑设计标准优化在制定西安地铁三号线车站建筑设计技术标准前,对以往地铁车站设计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三号线车站建筑设计特点,主要在4个方面进行优化。

(1)以往地铁建筑设计中未对车站进行分类,所有车站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设计,一些车站建筑规模偏大,一些大客流车站建筑功能难以满足运营需要。

在地铁三号线车站建筑技术标准中,根据客流大小将车站分为中心站和非中心站,并区分设置面积,有效控制车站规模,在中心站设置客服中心,为乘客提供便捷和高质量服务。

(2)适当增加车站层高,单柱车站公共区净高不小于3 200 mm,双柱车站公共区中部净高不小于3 300 mm,站台到站厅的层高不小于5 100 mm,为后续装修设计提供较好的创作基础。

(3)换乘站考虑资源共享设置,将冷水机房、民用通信、公安通信、自动售检票系统、站长室等站务用房共享设置,优化车站规模。

(4)考虑屏蔽门及扶梯两侧装修厚度,单柱车站最小站台宽度不小于10.5 m,大于以往单柱车站站台宽度不小于10 m的规定。

2008年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真题

2008年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真题

2008年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设计(知识)》真题1.在建筑空间围透关系的处理上,下列陈述中哪一个是不确切的?()A.中国传统住宅通常对外封闭,对内开敞B.西方现代住宅通常对外开敞,对内封闭C.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被称为“流动空间”D.埃及的孔斯神庙内部空间极为封闭,造成神秘气氛答案:B2.用“近”“净”“静”“境(环境)”来表示设计要求的公共建筑是()。

A.图书馆B.学校C.食堂D.医院答案:D3.下列关于建筑疏散设计的叙述,哪项是不对的?()A.疏散方式包括平面疏散和垂直疏散B.人流疏散分为正常疏散和紧急疏散两种情况C.疏散设计是以正常疏散作为出发点的D.疏散设计应简洁、通畅、不迂回答案:C4.下列三个建筑平面分别是()。

<br /><span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5fcc8295d6945795.jpg]</span><span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题4图</span>A.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柏林现代艺术馆、赫尔辛基博物馆B.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德国布莱梅福克博物馆C.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纽约世界博览会巴西馆、赫尔辛基博物馆D.纽约世界博览会巴西馆、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布鲁塞尔博览会芬兰馆答案:B5.火车站和体育场人流集散的不同点主要在于()。

A.火车站的人流量比体育场大B.火车站是单面集散,体育场是四面集散C.火车站是连续人流,体育场是集中人流D.火车站是均匀人流,体育场是高峰人流答案:C6.公共建筑中水平交通通道宽度的确定和下述哪个因素无关?()A.交通流的构成B.空间感觉C.建筑性质D.建筑采光答案:D7.公共建筑中自动扶梯为了保证方便和安全,其坡度通常()。

案例3 大雁塔北广场规划设计

案例3  大雁塔北广场规划设计
会有毛刺干裂;中央水池、水景雕塑小水池和大唐精英雕塑 周边都设计适宜人随时休憩的石台,晚上有灯光照明,不会 产生活动障碍;灯柱加一层如宣纸般柔和的绢丝玻璃作为保 护措施,不刺激人眼;所有与人接触的地方都是藤木软化设 计,完全的人性化。
四、新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
(六)公共设施 1. 直饮水系统 2. 绿色无接触式卫生间 3. 自带烟灰缸的垃圾桶
(二)音乐喷泉 北广场拥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1400多个喷头组成八组
矩形水阵,气势宏伟,蔚为壮观。而喷火火泉在6米高空中充 分燃烧后低温爆开,更增加了夺人的气魄。喷泉的灯光采用 水下池面地灯,LED光带及岸上电脑灯多光源照明,五彩斑 斓。
四、新技术在广场设计中的应用
(三)音响设计 采用“地下深井式液压升降音响系统”采用法国线性阵列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项目概况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 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 地252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广场由水 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 成。
三、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表达
(九)唐诗书画印雕塑小品 中国美术的民族特征集中体现在诗书画印的浑然一体。中
国画以绘画和诗文、书法、篆刻等相互糅和,构成了中国绘 画艺术的鲜明特色。以最具有中国美术物色的“诗书画印” 为主题 ,以一组10件现代抽象派有水景雕塑小品,和律动的 水色相融合,灵动自然,情趣致远,文脉呼应,一气呵成。
(四)丝路风情浮雕 丝路风情浮雕高3.6米,总长114.5米,花岗岩雕刻。从
艺术风格、审美情趣、表现手法上,充分汲取唐代石雕浪漫 宏阔的特点。以东西方经贸文化文流和中国佛教文化传播为 背景,以反映大唐长安东市和西市盛景为主体,从民间习俗、 宫廷宴乐、中外交流和佛教盛行四个方面刻画了盛唐时期宏 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大雁塔2

大雁塔2

【结语】城市广场是城市设计中的节点要素,它的塑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个广场空间的设计考虑的方面以及付出的精力并不见得比一个庞杂的城市设计少。有的地方还要更精到,适应人的环境行为心里要求,关键在于把握好对原有资源的保护和改造再利用,以及布局的合理和设施的完备。提倡人们的参与性,从而使城市空间形态得以良性延续,全面提高城市广场环境设计以求更好的城市设计。
【关键词】城市设计场 大雁塔北广场 空间形态 节点
城市广场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城市广场,自从2000多年前古希腊诞生时起,历来就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增强点缀与美化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重要景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的舞台。作为城市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再现的空间环境总是在不断的创造出新的具有环境整体美、群体精神价值美和文化艺术内涵美的城市空间。城市广场已经成为城市中最富魅力的外部空间。伟大的城市广场作品,如圣马可广场(威尼斯)、圣彼得广场(罗马)以及巴斯由约翰·伍德及其儿子设计的广场群。其空间,周围建筑及天穹之间的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要求一种情感和理智的回应。并且,同样地,是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相比较。
2.竖向空间形态
每一个整体必须是其自身的一个中心,而且必须在其周围产生一个中心系统。且中心倾向于一种对称的排列……尤其是两面的对称,和人身体的对称相似……从图中不难看出广场中大雁塔是广场的视觉中心和焦点。与周围环境构成了小范围内明显的天际线。作为城市的节点,一个战略性的地点,观察者能够进入领略强烈焦距并由此开始旅行,也可以说:节点使我们城市中概念的锚固点。
2.广场文化特色的塑造
北广场以大雁塔为广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翼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和“禅修林树区”,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和观景平台构成北广场的端景区。整体设计概念是能宊显大雁塔及唐文化精神为主轴,结合现代的设计手法,彰显唐风古韵。

大雁塔建筑方案

大雁塔建筑方案

大雁塔建筑方案大雁塔,是世界著名的古代佛教建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之一。

大雁塔建筑方案是由唐朝时期的著名佛教徒玄奘提议建造的,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建筑设计、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大雁塔的建筑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大雁塔的历史背景。

大雁塔建造于公元652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唐朝的鼎盛时期,佛教也在大范围传播。

唐代的玄奘法师是当时中国佛教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曾经前往印度取经,并将大量的佛经带回中国。

为了方便保存和翻译这些佛经,玄奘提议在大明宫西北建造一座高大的塔楼,即大雁塔。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大雁塔的建筑设计。

大雁塔选址于临潼区长安县堪舆的纳禄山麓,建筑采用了典型的唐代寺庙建筑风格,为砖木结构,塔高七层。

每层的外形都呈现方形,层与层之间用山墙相连,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塔的主体结构由内堂和外堂组成,内堂为核心,外堂则是用来保护内堂。

塔内镶有钟、碑、佛像等佛教文物,塔外以楼梯向上延伸,沿途设有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构筑物。

整体设计简洁而不失庄重,展现了唐代佛教建筑的魅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大雁塔的艺术特色。

在建筑设计方面,大雁塔融合了中印两国的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塔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玄奘法师的舍利品和翻译的佛经。

这些珍贵的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另外,大雁塔还以其优美的外部雕刻而闻名于世。

塔的外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天使和动物,这些雕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充满了艺术气息。

综上所述,大雁塔的建筑方案是玄奘法师在唐朝时期提议建造的。

这座塔楼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丰富的文物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于世。

大雁塔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对于研究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西安大雁塔南广场3000平方米穹顶天幕

西安大雁塔南广场3000平方米穹顶天幕

西安大雁塔南广场3000平方米穹顶天幕——全球点数最多的超大LED显示屏落户秦汉唐商业广场大雁塔南广场3000多平方米穹顶天幕屏大雁塔南广场3000多平方米穹顶天幕屏大雁塔南广场3000多平方米穹顶天幕屏大雁塔南广场3000多平方米穹顶天幕屏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国唯一一个被定位“历史文化基地”的十三帝都。

“秦汉唐”是十三帝都即将崛起的一座熠熠生辉的国际文化商业广场,向世界展现出“首善之都”所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

它总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东临大雁塔南广场,西临大唐通易坊,北临大雁塔西苑,南接大唐不夜城,是以商业业态为主,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仿古式商业街区。

它最引人注目的是以LED显示屏作为建筑穹顶天幕,这座全球点数最多的超大LED天幕屏穹顶不但成为“秦汉唐”的重要标志,而且承载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伟大复兴使命,融汇古今、中西文化并将之展示给世人。

随着LED显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LED显示屏的面积、形状以及安装模式上越来越挑战着人们的想象极限,并一度成为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所推崇的重要手法。

光拿LED天幕屏来说,就有美国赌城、北京世贸天阶、苏州圆融时代广场都是世界闻名的。

与它们相比,联建光电与西安汉森共同打造的“秦汉唐”天幕屏又何以再创巅峰?首先是它的“以小见大”。

这巨型的LED天幕屏长为168米,宽为17.92米的天幕屏是目前点距最小、画面最高清的天幕屏,共约3000多万个像素点,其播放画面大小相当于14.5个1920×1080P的超高清视频画面,以其史无前例的像素点总量成为当今世界上点数最多的LED显示屏,远超出其它屏的好几倍。

而且,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对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其次是它的“以广见精”。

大雁塔广场设计格局

大雁塔广场设计格局

王维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韩愈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僧 一 行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 -----观景台区
位于北广场最南端,为广场地势最高处,建此一平台以观 景,两侧各以阶梯及斜坡道迎接两侧人潮.下方空间则可 利用为控制室及设备空间,位于观景台下方的瀑布水壁及 后侧的浮雕墙以主题方式表现唐代的佛教文化,宫廷文化, 马球,飞天等各式雕塑,前方则形成广阔的瀑布水幕墙, 成为整个广场最为壮观的端景,在台上可将北广场,雁塔 北路即解放路轴线一览无遗.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 -----两侧商建设计及休闲咖啡区
建筑作为广场空间构成的重要因素,其体重,造型,色彩, 和立面细部均会影响到景观的整体质量.采用唐代建筑和 立面的处理,营造佛法广场的氛围.采用院落式布局方式, 建筑主题以红柱,大坡屋顶为基调,强化细部处理. 位于北广场两侧建筑内侧,依地势以枕木架高,于绿带内 形成一供游人休憩喝咖啡饮料的休闲区域,可在此区域内 布置桌,椅,遮阳伞等,供游人欣赏风景及休息.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西安大雁塔配合周围仿唐式古建筑风貌,仍保持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 使用金属,实木,玻璃等现代材料,饰以古典纹样.设计 实用,方便,坚固,细致,令人眼前一亮又能融入整个环 境中的景致小品.并于环塔东西路的散步道上,以真人大 小的铜雕,复原唐代的街头情景,如街边卖艺,唐代摔跤, 唐代乐队等.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简介
前言
▪ 重现长安历史风华,再造大唐盛世文化,观光旅游城市 的再开发,以大雁塔为核心,以盛唐文化,佛教文化, 丝路文化为主轴.以全年多达100万访问大雁塔游客为对 象创造出西安市民能够享受和欣赏的消遣据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1)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2)《西安地铁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地铁3、4号线初步设计技术要求》;(4)有关行业法规、标准、规范;(5)“稳定方案初步审查意见”;(6)大雁塔北站既有结构初步测量结果。

2)站址环境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大雁塔北站地处西安市繁华街区,周围有古典建筑也有现代建筑,其中古典建筑主要有历史保护建筑如大雁塔、纪念馆等,现代建筑有写字楼和商场等,沿途有大量的居住和工作客源,形成了合理的客运走廊。

三、四号线在此呈十字相交,带来了更多的换乘客流。

该站位于某交叉路口,其间有数十条公交线路,交通量非常大,又有四号线从火车站带来的人流,因此初步定为大型站。

此站建成后将贯通铁路客站和市中心区、古文化建筑群历史名胜古迹,及公交密集线路地带,并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

更好的解决此节点人流集散,旅客乘降,及交通衔接的问题。

二、设计原则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联系的纽带,它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吸引力,也影响着对乘客的服务水平,其原则主要有:1.尽量缩短换乘距离,做到线路明确、简洁、方便乘客;2.尽量减少换乘高差,避免高度损失;3.换乘客流宜与进、出站客流分开,避免相互交叉干扰;4.换乘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客流量需要,且需留有扩改建余地;5.应周密考虑换乘方式和形式,合理确定换乘通道和预留口位置;6.应尽量节省造价。

三、设计内容1、地铁车站类型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方式的一种,它是指利用轨道作为车辆导向的运输方式。

按行车运行性质要求分为中间站、中间折返车站、尽端折返站及换乘站;车站形式可以分为地面站、高架站和地下站三种形式。

考虑到大雁塔北站周边的地质地貌,以及环境特征、用地规划情况,本次设计按地下车站设计,本次设计的内容是地下换乘站同站厅换乘站点设计。

如图一。

图一2、地铁车站规模根据日流量划分,车站规模可以分为小型站、中型站、大型站和特大型站。

本次设计规模定为大型站,日乘降量20-100万人次/日,高峰小时>2万人次/h。

3、预留口及通道设置本地下人行通道工程位于西安市旅游胜地大雁塔北广场丁字路口,该路口地面交通量大,游客众多。

工程涉及主要道路有雁塔路、小寨东路和西影路,其中雁塔路为南北方向,道路总宽度60m;西影路、小寒东路为东西方向,位于雁塔路东、西两侧,和雁塔路呈丁字型交叉,道路总宽度分别为55m、50m;与拟建地下人行通道工程相关的地面建筑物主要有大雁塔商厦、沿小寨东路北侧的平房、沿雁塔路西侧的4层住宅楼等,这些结构均紧贴道路红线。

根据该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处于十字路口的稍偏西南方向,又由于该站客流量密集,人流走向复杂,故各个方向均应当设置出入口,另外,进出站客流分离,避免客流冲突。

从而方便乘客进入本站。

此方案设置与街道临近的四个方向,东南西北各一。

如图二。

图二4.结构施工1)工程概况车站结构设计根据结构类型,使用条件,载荷特征,施工工艺,并考虑地面交通及道路状况,对技术、经济、环保等作综合比较,主要道路以下部分采用暗挖,对有施工条件的口部采用明挖,出入口出地面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地质情况拟建场地较为平坦,根据地质钻探揭示,场地地层在15.0m 深度范国内主要由Ⅰ填土、Ⅱ黄土、Ⅲ古土壤组成。

各层土岩描述如下:Ⅰ 素填土:黄褐色~灰黄色,夹少量砖块,土质不均匀,层厚,3~1.8M 。

Ⅱ-1黄土:黄褐色、土质较均匀,孔隙发育,具失陷性,稍湿,硬塑,中等压缩性,层厚4.9~5.4m ,层底埋深6.7m 。

Ⅱ-2黄土:黄褐色、土质较均匀,孔隙发育,湿~饱和,软塑;高压缩性,层厚39~4.3。

层底埋深10.6~11.0m 。

Ⅲ 古土壤:浅褐色~褐红色、土质均匀,孔隙较发育,软塑,中等压缩性,揭露层厚3.8~4.0m ,相应孔深15.0m 。

根据设计文件所知,勘察期间,测得场区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8.2~8.6 m ,属潜水类型。

地下潜水位年最大变幅2.0 m ,勘察期间属平水期,地下潜水位处于年内平均水平。

该工程位于地下水位以上,而表层人工填土中存在着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

3)施工筹划①工程特点:大雁塔北站为地铁三、四号线的换乘节点,客流量很大,本站附近又设多个公交车站,交通车流量大,施工条件差,再加之该站西南方向有文化名胜古迹,在施工期间应考虑合理避让。

②施工总体部署●合理安排工期计划,注意雨、冬季施工,及和相邻工程衔接等要求。

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满足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

科学制定施工方案,确保安全施工,尽量减少临时工程,节约施工场地。

各施工场地各自围挡,同期施工。

出入口处先施工明挖段,然后破柱进洞进行暗挖施工,残疾人通道暗挖施工利用电梯井作为施工竖井。

●出入口施工现场管线改移或加固保护;明挖部分围护桩施工,降水井施工;明挖基坑开挖支护,明挖主体结构施工并预留暗挖施工的出土、进料通道;既有结构内部支顶,破除相应部位边墙;地面结构施工、楼梯及相关的梁板施工。

●车站内部动迁,内隔墙、站台板及相应楼梯的拆除,必要的管线改移;附属用房,地面,墙面装修,吊顶。

3)工程进度车站主体总工期为16个月。

4)邻近建筑物保护①临近桥墩一侧边墙加设长锚杆,以限制向内位移量②加强对桥墩沉降和倾斜的监测,必要时向土地内进行补偿注浆③西南方向有历史古迹,暗挖施工时注意保护5)明挖施工注意事项①打桩和土钉施工前必须注意对基坑周围管线彻查,组织专业队伍做保护和监测工作。

②基坑开挖前需平整场地,基坑周围支护范围内的地表加以修正,设置截水沟和水泥地面,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和冲刷边坡。

③支撑架设置顺序为自上而下,当开挖基坑支承设置标高处时,应随即架设支承。

5.车站布置内容本站为两个端头厅的地下三层车站,一个站厅。

站厅层由车站中心线向两侧分别为设备站务用房区、付费区、非付费区、值班室、无障碍设备。

设东西两个区域作为分散人流的进出通道,有效避免客流冲突。

车站主要设备用房集中于西侧站厅设备用房区,东侧站厅用房区布置主要管理用房。

车站厅总建筑面积234214㎡,其中非付费区面积434㎡,付费区面积545㎡,出入口通道面积98㎡,换乘通道面积80㎡,风道建筑面积97㎡,设备与管理用房面积56476㎡。

四、设计要点1)站台规模:停一列地铁列车的站台长度,至少等于车长的距离加上3米。

地下岛式大型换乘车站的宽度:站台宽度应该能容纳最多的候车乘客数量。

2)站厅平面设计:根据车站运营及合理组织客流路线的需要,站厅划分为付费区及非付费区两大区域。

非付费区应包括:地铁车站设备用房,售票机,经营场所,广告位等。

付费区包括进站楼梯(扶梯),验票机,无障碍设备等。

3)站台平面布置:车站原则上由站台、站房、垂直交通和跨线设备组成。

车站总体布局按乘客进、出站活动顺序布置。

站台层应由站台、楼梯(自动扶梯)、设备、管理用房、行车道等组成。

岛式站台宽度包含了沿站台纵向布置的楼梯(自动扶梯)的宽度、结构立柱(或墙)的宽度和侧站台宽度。

岛式站台宽度不小于8米。

站台高度根据车门处踏步高度决定,车门无踏步时850mm,有一级踏步时600mm或450mm。

为保证乘客在站台上候车安全,距站台边缘400mm处应设不小于80mm宽的醒目安全线。

为保证列车高速进站及出站的限界要求,设于站台计算长度外的所有立柱、墙与站台边缘距离不得小于220mm。

4)出入通道:通道总宽度应满足车站在高峰小时客流量的需要,并能在紧急状态下6分钟使站台上全部人员撤离完毕。

出入通道可以与城市行人过街结合,比如利用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造价。

车站高差小于6米者,设上下行楼梯,大于12米者,可设自动扶梯。

车站通道和楼梯宽度最小不小于1.5。

5)建筑形式:车站建筑应该反映所在城市特点,考虑城市性质、历史文化、建筑特色及气候的因素,空间尺度适宜,与车站所在区域环境协调。

轨道的不可间断性及平面的带状形式决定了地铁车站的外部造型连贯的特点。

建筑屋面形式考虑采光、通风的需要,由具体的结构选型特点决定。

五.设计过程站台(1)站台长度及宽度根据车辆的类型A 型车,8节编组,间隔2分钟:422.184180.8L l n m =⨯+=⨯+=站台宽度主要根据车站远期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大小、列车运行间隔时间、结构横断面形式、站台型式、站房布置、楼梯及自动扶梯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三号线:11221215130 1.30.4=0.480.48 1.93180.83016594 1.30.4=0.480.48 2.07180.8301.932.0712(2212)12M W B m L M W B m L B B B C D m ⨯⨯+=+=⨯⨯⨯+=+=⨯=+++=++⨯+⨯+⨯= 四号线:11221217546 1.30.4=0.480.48 2.16180.83016170 1.30.4=0.480.48 2.03180.8302.16 2.0312(3112)11.2M W B m L M W B m L B B B C D m ⨯⨯+=+=⨯⨯⨯+=+=⨯=+++=++⨯+⨯+⨯= (2)楼梯宽度计算 :乘客使用的楼梯踏步高度宜采用135~150mm ,宽度宜采用300~340mm ,一般都采用高150mm ,宽300~320mm 。

楼梯每梯段不应超过18步,不得少于三步。

休息平台长度为1200~1800mm 。

楼梯最小宽度单向通行时为1800mm ,双向通行时为2400mm 。

当楼梯净宽度大于3000mm 时,中间应设栏杆扶手。

踏步至顶板的净高不应低于2400mm 。

楼梯井栏杆(板)的高度不宜小于1100mm 。

楼梯最大通过能力:上行3700人/mh ;下行4200人/mh ;双向混行3200人/mh ; 扶梯通过能力:8100人/mh楼梯宽: 三号线:48.0+⋅=l W M b dnc b B d ++=2n n NK m 2=313115035 1.3 3.0281000.818587 1.33.7381000.8 NK N n n NK N n n ⨯===⨯⨯===⨯布置楼梯时应参考下列规定:a .楼梯与检票口在同一方向布置时,扶梯距检票口的净距宜不小于6m 。

b .楼梯与自动扶梯并列布置时,其相互之间的位置没有规定,一般采取将楼梯下踏步最后一级与自动扶梯工作点取平。

自动梯台数的计算:✓ 自动扶梯相对布置时,两自动扶梯工作点间距离不小于20m 。

✓ 自动扶梯工作点至墙的距离不小于:站台层为8.5m ;出入口为6m 。

✓ 自动扶梯与楼梯相对布置时,其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