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神经调节 知识点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必背知识点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脑(不是大脑)和脊髓3.脑:(1)大脑:神经调节的最高中枢,凡是有酸甜苦辣咸等感觉的或情绪的都是大脑皮层。
(2)下丘脑: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还可以调节血糖,可以作为感受器如渗透压,作为效应器如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神经中枢如血糖调节和温觉调节中枢。
(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4)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中枢,如调节心跳,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4.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5.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他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6.自主神经系统,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受大脑控制。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7.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加强,安静时候减弱,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肺通气量加大,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流加快,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8.副交感神经:安静状态加强,兴奋状态减弱,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量减小,心跳减慢,血流减慢。
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9.神经元:树突(短而粗,有多个,用来接收信号,传导给细胞体,不能传递给其他细胞信号)。
细胞体:膨大部分,含有细胞核。
轴突:神经元上长而细的突起,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肌肉或腺体,不能够接收信号。
髓鞘:轴突纤维上套的一层髓鞘,和轴突共同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
10.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肌肉或腺体)14.完成反射的条件是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不完整即使有反应也不叫反射)15.一个反射最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神经调节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植物及动物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它是经历特定反应和过程之后,使得身体内各器官或系统之间达到适应性变化,从而让身体调节以适应外部变化的过程。
这种反应包括协调系统之间活动的反应,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反应。
此外,神经调节也能够调节新陈代谢。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神经调节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两个,即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细胞,它从环境中收集信息并发出信号,而神经递质则是神经元发出的化学物质,其能够传播信息。
神经递质可分为两类:细胞外神经递质和细胞内神经递质,细胞外包括胆碱、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而细胞内则是多种蛋白质,如脂多糖、荷尔蒙和细胞因子等。
二、神经调节的运作原理神经调节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神经元发出的电或化学信息,能够传播到外部的目标细胞,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在传播的过程中,神经元将通过特定的信号传导到受体细胞,这种信号就是神经递质,而受体细胞根据这种信号,产生特定的生理作用,从而达到调节目的。
神经调节的作用包括:1、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神经调节可以调节各器官之间的关系,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如:神经调节可以调节胃肠动力学,维持体内物质的正常工作;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使心率和血压保持在适当的范围。
2、调节动态平衡:人体的行动需要协调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这就要求神经调节发挥作用,以使肢体以及其结构之间的均衡是必要的,比如说改变身体的姿势,均衡的动作都是靠神经调节来调节的。
3、调节耐受性和調整性反应:神经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元功能,来调节机体对外界变化的反应,以及反映症状的强度,以及提高外界的耐受性。
例如,当一个人面对噪声、光线或温度等外部变化时,人们可以通过锻炼神经调节系统来增强耐受性,从而改善对外界变化的反应。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体的神经调节》期末复习知识点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体的神经调节》期末复习知识点苏教版知识点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
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昏暗,叫做灰质,灰质上含有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中枢。
众多的轴突和髓鞘集合形成的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白亮,叫做白质。
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
其中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人体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位,叫做灰质,又叫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上有许多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运动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大脑皮质的内部是神经纤维汇集而成的白质。
小脑位于大脑后下方,能够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内有呼吸、血液循环等活动的调节中枢,因此有“生命中枢”之称。
脊髓在脊柱的椎管里。
脊髓的灰质在椎管的中央,呈蝶形,白质在外。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脊髓控制的反射也受大脑控制。
脊髓内有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非条件反射活动是生来就具有的,如膝跳反射、吮吸反射和缩手反射等,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调节方式。
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如望梅止渴和谈虎色变。
反射弧是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
课后练习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A、失去感觉,但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且能运动D、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答案:D解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两个功能,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到达脊髓的神经中枢,一方面神经冲动沿脊髓的白质中的上行传导束传导大脑,产生感觉,另一方面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运动,但由于传出神经受到损失,所有无法产生运动。
神经调节知识点总结填空

神经调节知识点总结填空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2.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传导和传递神经信号。
3.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传递神经信号。
4. 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是神经信号传导的基础,包括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
二、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1.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2.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和GABA等。
3. 神经递质的作用包括兴奋性和抑制性调节,影响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信号传导。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神经信号。
2. 大脑包括大脑皮层、丘脑、基底神经节、脑干和小脑等部分,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3.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感知、认知、情绪调节、运动控制等。
四、外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神经节,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和控制机体的生理活动。
2. 脊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神经信号,脑神经负责控制头颅和颈部的运动和感觉。
3. 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感觉传导、运动控制和自主神经调节。
五、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起到平衡调节的作用。
2.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应激状态下的兴奋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张等。
3. 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平静状态下的抑制反应,包括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消化功能增加等。
六、神经调节在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1. 神经调节在机体的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代谢等方面。
2. 神经调节在病理状态下可能出现失调,导致各种疾病和症状,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3. 通过神经调节的调整和调理可以改善疾病症状,促进康复和健康。
七、神经调节的调理方法和途径1. 药物调节是通过使用药物干预神经系统的活动,如镇静剂、兴奋剂、抗抑郁药等。
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2.结构 细胞体 神经元 突起 轴突 树突
3.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 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二 反射与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反射 。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 它由 1 感受器 2 传入神经 3 神经中枢 4 传出神经 5 效应器 组成。.
外排作用(胞吐);细胞膜的流动性;0层;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3.递质与突触后膜相结合一定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
不一定。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则兴奋; 若氯离子通道打开,则抑制。 或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停止作用。
4.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它的去向有哪些?
5.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比如何?
五 人脑的高级功能
书写性语言中枢 (Write) W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 (View) V区
S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 (Speak)
H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 (Hear)
S区受损:运动性失语症
(Speak)(能看、能写、能听、不能口头表达)
言 语 区
H区受损:听觉性失语症 (Hear)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W区受损:失写症 (Write)(能看、能听、能说、不会书写) V区受损:失读症
四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 2.突触的结构:
3.特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方向是单向的
原因: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思考:
1.该过程的信号传导形式是什么? 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 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其方式是什么?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 什么?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几层生物膜?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 程密切相关的主要是什么细胞器?
高中生物 必修三神经调节 知识点总结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细胞体和凸起(轴突和树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和传递兴奋有些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如:下丘脑的某些细胞可产生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2、反射(1)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规律性应答(2)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3)发生条件:反射弧的完整性,适宜的刺激,具有神经细胞的多心的动物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5)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功能:对刺激做出应答①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②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③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但刺激前者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反射,但刺激后者产生的效应就不能称为反射,即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效应器产生的效应可以称做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而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
④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⑤具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生物才有反射,植物和单细胞生物没有反射。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2、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机制(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传导形式: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3)特点:双向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分析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1)突触的结构①突触前膜: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其内液体属于组织液③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高中生物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点1、神经调节的基础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后二者合称为神经纤维2、反射:视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组成:(1)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2)传出神经(3)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构成(4)传出神经(5)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时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
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时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总结【一】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OC;2、体温恒定的意义: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0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CO2+H2O└→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呼出CO2)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CO3+H2CO3→NaHCO3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可以说一个人身上细胞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包括人的衰老病变等等等等,都是因为细胞出现了问题,你应该了解细胞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姓名班级
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如图所示的是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元是构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 ] 和突起两部分.后者又包
括[A]树突和[C]轴突两种.
(3)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D]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2、
3、下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据图问答下列问题:
(1)当手偶然碰到了某种刺激(如火焰),手上皮肤里的[l]__________受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2] __________传到脊椎里的[3] __________,由此再发出神经冲动通过[4] __________,传达到手臂上的[5]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反射.
(2)从反射类型看,手偶然碰到火迅速缩回属于__________反射
其他感觉: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等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 →听小骨→耳蜗 (听觉感受器) →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耳与听觉
耳的结构
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形成物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人体对外
界环境的
感知 成因 晶状体过度变凸 近视及其 眼球前后径过长 预防 矫正:配戴凹透镜 预防: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眼和视觉 眼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