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gai
54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免疫系统
(安全保卫部)
免疫细胞
(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巨噬细胞、粒细胞、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
(士兵)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系统的主要成分)
免疫分子 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等
(武器) (免疫活性物质,参与免疫反应)
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生理功能的表现,其作用是识别和
③B淋巴细胞可以控制或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想一想
• 营养不足或缺乏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 生什么影响?
营养不足或缺乏时,会使人的胸腺 发生萎缩,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总数和T细 胞的数目减少,从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 受损。
归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①非特异性免疫是抗病原体的基础;
【特异性免疫出现较慢、针对性强、强度大;而非特 异性免疫则快、广、弱;若机体全部以特异性确的是 A A.抗体能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B.B淋巴细胞不会影响T淋巴细胞的功能
C.致敏T细胞只能来源于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D.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前
■下列物质不可能作为人体抗原的是 A A.一氧化碳 B.细菌 C.花粉 D.自身的某些细胞
三、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所有传染病都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吗? 6. 新学期开始,为什么感冒容易发作?
注射了流感疫苗的人会感冒吗?
★提示:患过感冒后还可能再患的可能原因: ①抗体、记忆细胞寿命有效; ②病毒变异(尤其是RNA病毒),使原有抗体 和记忆细胞不再发挥作用。
★活疫苗与死疫苗【根源在于是否具有繁殖力】
定义
活疫苗
死疫苗
②代表 抗原受体 ,
③代表记忆B细胞 , ⑤代表 抗体 。
5.4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浆细胞 抗体
相同抗原 记忆B细胞 增殖分化 二 次 免 疫
结合
消灭抗原 新的浆细胞
大量抗体 消灭抗原
新的记忆B细胞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注意:
抗体 抗原
抗体
抗体
抗体只在体液中起作用,它 对于细胞内的抗原无能为力。
T淋巴细胞
被T细胞杀死的靶细胞
T淋巴细胞的作用机理:
T淋巴细胞上的抗原识别受体 增殖分化
正常菌群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第二道防线
——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进行细胞内消化
P24 图5-24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无针对性。
小组讨论
感染或损伤后的皮肤出现红 肿后,有时为什么会自然痊愈?
人体内三种主要的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红骨髓产生)
T淋巴细胞 (胸腺产生)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的,有针对性。
)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4、免疫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 C、上皮细胞 ( B、腺细胞 D、淋巴细胞 )
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 ) 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 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
外 源 性 抗 原
大肠杆菌
肺炎双球菌
花粉
病毒
内源性抗原
癌症细胞
蛋白质、多糖、脂类
衰老细胞
免疫系统
骨髓、胸腺、 免疫器官 脾脏、淋巴结
组成 巨噬细胞、 粒细胞、 子 抗体 淋巴因子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教案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学案高二生命科
学教案
《生命科学》(高中第二册试用本)第5章第4节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教案是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生命科学》第5章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内容。
本节共2课时完成,这是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生物体对信息的获取和调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细胞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有利于生命体调节和控制物质与能量代谢。
细胞识别就是细胞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结果。
生物体(以人体为例)通过细胞识别产生免疫来抵御入侵病原体的危害。
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包括:细胞识别、抗原、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为:
这节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探究性学习过程;第二,价值观体现过程。
第一,探究型课程的问题设计法: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及教学要求的把握,笔者认为本节课关键的设计策略应该是围绕着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课程。
该方法始于核心问题,收尾于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完成于典型的合作学习环境下。
运用这个方法开发的课程把探究型学习作为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明确表述需要探究的问题、获取事实性信息、然后形成能解答原始问题的知识。
其中,事实性信息从生活中及书本上、网上或其他途径获得。
许多思维加工技能潜藏于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抽象思维的训练。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共45页文档

医学免疫学
观点2:“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重要。
医学免疫学
观点3:“送礼送健康”。
保持适量、均衡的营养。
补充营养素并非越多越好,要注意量的问题。 平衡膳食、综合摄取才是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
营养免疫学
观点4:“男儿有泪不轻弹。”
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的态度。
发或W病全isT原部k和T先o因的t细B天t-胞细:免A性l免胞d疾疫胸r疫联i腺能病c缺h合发综或力陷育免合其。不疫症他良缺-因陷湿素种疹引免疫起球,吞 陷蛋噬 慢病白细 性人血胞 肉症丧免 芽失疫 肿部缺 瘤分
(DiGeoge综合症)
健康的生活策略 ——提高你的免疫力
观点1:发烧了(感冒了), 吃点抗生素。
精神免疫学
五、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1. 天然免疫:患病后获得的免疫 2. 人工免疫:主要采用接种疫苗的方法
根据天然免疫原理,用人工方法使 人体获得免疫力。
活疫苗:用低毒力或经减毒处理的活病原体微生物制成
死疫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的病原体微生物制成
接种死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短
接种活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长、效果好
免疫系统生理功能的表现。其作用是识别和区
分“自己”和“异己”物质,并对“异己”物质
产生排斥。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主要作用有: ⑴ 防御感染 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杀灭侵入机体的
病原体,中和其产生的毒素。
⑵ 自身稳定 清除体内各种衰老和被破坏的细胞,从而
保证体内各类细胞正常功能。
⑶ 免疫监视 识别和清除机人体体内免已疫经器发官生突变的异常细
疮
组织器官,病情复杂而凶险。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1) 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2)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直接参与攻击抗原,或间接地 释放淋巴因子发挥免疫作用。
皮 肤 、 黏 膜 的 屏 障 作 用
巨 噬 细 胞 的 吞 噬
动物体的免疫反应 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 性免疫(细胞免疫、体 液免疫)共同构成,相 互协助,形成一个复杂 而完善的防御系统。
⑴ 防御感染 ⑵ 自身稳定 ⑶ 免疫监视
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中和其产生的毒素。 清除体内衰老和受损细胞,保证体内环境稳定。
识别和清除机体内突变的异常细胞,防止恶性肿 瘤发生。
四、免疫反应: 1.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
生来就有,对各种抗原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 没有特殊的针对性。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屏障作用
皮肤、黏膜阻挡各种病原生物进入机体,并分泌多种杀菌 物质(如汗液中的酸性物质、胃酸等有一定杀菌作用)。皮 肤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对一些病原体有拮抗作用。
第二道防线: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
病原体穿过表皮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利用 溶酶体的溶菌酶和蛋白质水解酶,杀灭病原体。
巨噬细胞吞噬异物
教材P24
第4节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某种传染病爆发 ↗
有的人死亡
获得免疫力
↘ 有的人幸存 → 极少再患此病
一、细胞识别:
1907年,威尔逊的“海绵细胞的识别与聚合”实验。
海绵是后生动物中最低等的类 群。体壁上有许多小孔(称“入水 孔”),故也称“多孔动物”。个体 象瓶、壶、臼等,有时联成功能的球蛋白
存在于血浆、组织液、 淋巴液内 “Y”结构:两臂末端为 抗原结合部位—— 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
生命科学学案5.4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第五章 第四节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1、 免疫系统。
↓↓↓↓ ↓↓↓
2、抗原类型: 外源性
内源性
思考一下,哪些是外源性抗原?哪些是内源性抗原?
3、 (第一道防线)
免疫:
_ (第二道防线) 免疫分类
免疫: 包括 和 (第三道防线)
4、吞噬作用的过程:
当病原体穿过表皮进入结缔组织时,结缔组织中的 能伸出 将病原体吞噬,并纳入细胞质内形成 。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方式也称为 。
5、特异性免疫是指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 (一种或几种)抗原,并引起免疫
反应。
既是指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作用具有_________性。
1)T 淋巴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又称 免疫):
T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过增殖、分化,形成 细胞和 细胞。
致敏T 细胞既能分泌 杀死抗原,又能与抗原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 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
细胞也能引起二次免疫反应,以抵抗同种抗原的再次感染。
免
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2)B淋巴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又称免疫):(参看书P25图5-26,进行图文转换,填写完成图1)
6、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
参看图5-27的潜伏期(横坐标)和反应强度(纵坐标表示)来分析归纳。
第四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细胞。
3、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特点: 后天获得的。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
抗原
疫初
浆细胞 反 次 应免
记忆B细胞 抗体 疫 二 相同抗原 反 次
新的记忆B细胞 浆细胞(大量)应 免
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移植到 体内的异体组织细胞。
疫 初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反 次 抗原
b淋巴细胞抗原浆细胞抗体记忆b细胞相同抗原浆细胞大量新的记忆b细胞体液免疫初次免初次免疫反应疫反应二次免二次免疫反应疫反应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移植到体内的异体组织细胞
第4节 动物体的细胞 识别和免疫
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粒细胞、 B淋巴细胞 和T淋巴细胞。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1、第一道防线
应 免 致敏T细胞 记忆T细胞
疫二 反次 应免
相同抗原 新的记忆T细胞
致敏T细胞(大量)
初次免疫反应与二次免疫反应
艾滋病是怎么回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BO血型系统: 红细胞
天然免疫: 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力。
人工免疫:
用人工的方法是人体获得免疫力。
例: 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发明了 牛痘。
机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皮肤与黏膜 分泌的杀菌物质。
细胞识别:
动物体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
物质的识别。
(抗原)
1907年 威尔逊 海绵实验
2、第二道防线
结缔组织中的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人生来就有的,没有特殊的针对性。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内源性抗原有哪些?
二、非
提问: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各
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人
通过回忆将新旧知
特异性
种细菌和病毒等抗原,为什么
体知识分析讨论,得出结
识逐步联系起来,
免疫
人却不一定得病?主要依靠人
论:完整的皮肤和黏膜是人
为构建成较完整的
1.第-
体的哪些结构阻挡病原体的侵
体的第一道防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细胞识别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抗原的概念及其不同类型。
2.知道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细胞识别、B淋巴细胞免疫过程的自主学习,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并且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2.通过以器官移植和感冒等具体事例的讨论和交流,学会应用免疫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 相关现象。
知识体系做好铺
道防
入?那么为什么割破或烫伤的
垫。
线——
皮肤容易受到感染?
完整的
介绍皮肤和黏膜还能通过分泌
皮肤和
杀菌物质和正常菌群的拮抗作
黏膜
用起到防御作用。
2.第二
录像:巨噬细胞吞噬细菌
学生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
培养学生观察能
道防 线—— 巨噬细 胞的吞 噬作用
结合书本图片,请学生回答: 皮肤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对象如 何?是否是特疋的细菌病毒?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引入
通过亲属间器官移植的素材,
学生观察思考
学习情景创设,引
弓1入课题:细胞识别与免疫
入课题
免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噬细胞、粒细胞
免疫细胞
T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
免疫分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资料:人类很早就尝试做器官移植以挽救一 些病人。1901年,法国医生卡雷尔在给一 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肾脏移植这种手术, 在同种异体之间从来还没有成功 过。”1952年,法国另一位医生为一位16 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的一颗肾脏,然而 这颗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脏只存活了22天。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免疫方式 形成时间 特点 免疫细胞 非特异性 免疫 生来就有 无特异性 和记忆性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后天形成: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后
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B淋巴细胞 体液中的抗原 (如细菌及其 毒性产物) T淋巴细胞 抗原细胞(如 感染了病毒的 细胞、移植的 异体细胞等) 裂解抗原细胞
3、自然免疫与人工免疫
(1)自然免疫与人工免疫的区别: 自然免疫: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用人工的方法获得的免疫
(2)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主要采用接种疫苗的方式
(3)疫苗: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类型:
活疫苗(牛痘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 死疫苗(狂犬病疫苗、霍乱疫苗) 尝试列表比较活疫苗和死疫苗的特点 (4)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易发病、受疾病威胁最大的人群
体液免疫——过程
注:蓝色部分表示 初次免疫;红色部 分表示二次免疫。
抗原
刺激
B淋巴细胞
增殖 分化
相同抗原
再次 刺激
浆细胞
产生 分泌
记忆B细胞
抗体
体液免疫——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比较
据图分析: 1、从图中曲线走势比较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 二次免疫①潜伏期短;②抗体浓度高,且高浓度维持的 时间长——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 2、二次免疫具有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3、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对人体免疫的意义是什么?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组成:皮肤和黏膜 •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组成:巨噬细胞 • 功能:吞噬、消化病原体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A )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D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巨噬细胞
3、下列物质不属于抗原的是 (C)
A.给患者输入的同型的血液
B.破裂的红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 D.自身的异常细胞
4、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 A.角质层防止病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而排出体外 C.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皮肤对病菌的阻挡
事例二:吸入的空气和吃 进的食物上有许多病 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生病?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1
2 3
4
1——伸出伪足将病原体吞噬 2——纳入细胞质内形成吞噬泡 3——溶酶体与吞噬泡融合,病原体被“酶解” 4——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细胞
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及其毒性产物 外源性: 异种动物的血清 同种异体的组织细胞 内源性: 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突变后的细胞
③ 种类
细胞识别是指动物体细胞对“自己” 和“异己”细胞以及物质的识别。
什么是免疫?
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生理功能的 表现,其作用是识别和区分“自己” 和“异己”物质,并对“异己”物 质产生排斥。
抗体的空间结构(电脑模拟图)
细胞免疫——过程
注:蓝色部分表示 初次免疫;红色部 分表示二次免疫。
抗原
刺激
T淋巴细胞
增殖 分化
相同抗原
再次 刺激
致敏T细胞
作 用
记忆T细胞
快速 增殖分化
与抗原细胞密 切接触,导致 其细胞膜通透 性增大而裂解 死亡。
分泌淋巴 因子杀死 抗原细胞
致敏T细胞
记忆T细胞
T细胞的免疫作用称为 “细胞免疫”
12.1是什么日子?
艾滋病病毒破坏的是人 体的什么组织?
免疫系统的组成
生物体 (国家)
免疫系统 (安全保卫部)
免疫器官 (保安部队)
主要包括胸腺、骨髓、 脾脏、淋巴结
免疫细胞 (士兵)
如:巨噬细胞、粒细胞、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免疫分子 (武器)
免疫器官 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 疫 系 统
巨噬细胞
一切抗原类 物质(如细 菌、病毒、 衰老细胞) 吞噬作用
作用对象
作用方式
产生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人体的防卫体系。
自然免疫与人工免疫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的区别? 2、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什么是疫苗?疫苗的类型有哪些? 4、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是哪些人?
尝试分析下列实例:
例1: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 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 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 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 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 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 样患感冒?
例2:康熙很小就已出过天花,并且有 幸存活下来,而且以后再也不会 得天花了。于是,天花让康熙登 上了金銮宝座。得过天花的人为 什么会“终身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反应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概念:又叫先天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 中形成并通过遗传巩固下来的天然免疫功 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特点:没有针对性,对各种病原生物都有 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事例一:我们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 人的手上,经过3分钟后检查,有3000万 个细菌,60分钟以后只有170万个,120分 钟以后仅余下3000个细菌了。
体液免疫——抗体
概念: 机体在抗原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
产生和分泌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 应的免疫球蛋白。
分布:血液、淋巴液或组织液等体液内。
所以,B淋巴细胞的免疫 作用被称为“体液免疫”。 能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作用: 或促使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 一种相应的抗原发生反应。
为什么这些肾脏移植总是 不成功呢?
细胞识别
(1)“细胞识别”的含义 (2)海绵实验(1907 威尔逊)
阅读教材P23,了解海绵 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细胞识别”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有重要作用
(4)★抗原 ① 含义 ——识别为“异己”、受免疫排斥 ② 化学本质 ——蛋白质(大部分)、多糖和脂类(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