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1
高二生物教案-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_高二生物教案

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一、学习目标:l 知识要求:1、免疫及分类:了解免疫有关方面的知识,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描述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过程。
2、细胞识别:了解细胞识别的定义,能读懂图解,了解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
3、抗原:挖掘书本的难点和关键点,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并根据来源来区分抗原的种类。
l 能力方法培养:培养自己向研究性学习转化,对相关问题(如免疫系统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免疫是如何来保证人体健康的?免疫力下降或免疫异常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进行初步的探索;培养其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l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的态度走进课堂,以辨证的观点看待免疫和细胞识别而离开课堂,并引发更强烈的关注生命科学的动态,关注科学的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关键:l 学习重点:1.细胞识别及其物质基础;2.抗原及其来源;3.免疫的概念、三大作用及其分类。
l 学习难点:1、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2、什么是抗原?3、免疫的三大作用及免疫的分类。
l 关键问题:免疫系统是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
三、相关参考书目及相关网址:1、中国免疫在线免疫学信息网免疫学专业信息网大众医药网朱迅主编《免疫学新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xx/016、蔡美英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xx/087、龚非力《基础免疫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四、学习过程指导:1、分四个小组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免疫系统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免疫的概念、三大作用及其分类;抗原及其来源;细胞识别及其物质基础等)的收集与整理。
列出提纲,也可制作成课件,以便交流。
我(或小组)收集资料的主题是:我已经了解的问题有:1、2、我感到不太明白的问题是:1、 2、2、各小组代表发言(配以课件):分别就自己对“免疫系统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这一研究性学习内容做展示。
其他学生学习,提出疑问,由小组代表及组员讨论后回答。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3沪科版第二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3沪科版第二册、学习目标:知识要求:1、免疫及分类:了解免疫有关方面的知识,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描述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过程。
2、细胞识别:了解细胞识别的定义,能读懂图解,了解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
3、抗原:挖掘书本的难点和关键点,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并根据来源来区分抗原的种类。
能力方法培养:培养自己向研究性学习转化,对相关问题(如免疫系统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免疫是如何来保证人体健康的?免疫力下降或免疫异常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进行初步的探索;培养其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的态度走进课堂,以辨证的观点看待免疫和细胞识别而离开课堂,并引发更强烈的关注生命科学的动态,关注科学的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关键:学习重点:1 .2 .3细胞识别及其物质基础;抗原及其来源;免疫的概念、三大作用及其分类。
1、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2、什么是抗原?3、免疫的三大作用及免疫的分类。
关键问题:免疫系统是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的。
三、相关参考书目及相关网址:1、中国免疫在线mia 2、免疫学信息网immun .c n3、免疫学专业信息网4、大众医药网win drug5、朱迅主编《免疫学新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xx/016、蔡美英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xx/087、龚非力《基础免疫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xx/10四、学习过程指导:1、分四个小组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免疫系统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免疫的概念、三大作用及其分类;抗原及其来源;细胞识别及其物质基础等)的收集与整理。
列出提纲,也可制作成课件,以便交流。
我(或小组)收集资料的主题是:我已经了解的问题有:1、2、我感到不太明白的问题是:1、2 、2、各小组代表发言(配以课件):分别就自己对“免疫系统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 这一研究性学习内容做展示。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教案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学案高二生命科
学教案
《生命科学》(高中第二册试用本)第5章第4节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教案是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生命科学》第5章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内容。
本节共2课时完成,这是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生物体对信息的获取和调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细胞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有利于生命体调节和控制物质与能量代谢。
细胞识别就是细胞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结果。
生物体(以人体为例)通过细胞识别产生免疫来抵御入侵病原体的危害。
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包括:细胞识别、抗原、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为:
这节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探究性学习过程;第二,价值观体现过程。
第一,探究型课程的问题设计法: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及教学要求的把握,笔者认为本节课关键的设计策略应该是围绕着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课程。
该方法始于核心问题,收尾于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完成于典型的合作学习环境下。
运用这个方法开发的课程把探究型学习作为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明确表述需要探究的问题、获取事实性信息、然后形成能解答原始问题的知识。
其中,事实性信息从生活中及书本上、网上或其他途径获得。
许多思维加工技能潜藏于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抽象思维的训练。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第4节动物体的 细胞识别免疫教案

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上海市真如中学孔慧敏课题: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材分析:动物体细胞识别和免疫是信息传递的另一种方式。
细胞识别是免疫的基础,细胞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上具有特殊的糖脂和糖蛋白。
免疫有三道防线,初中学习过免疫的初步知识,本节教学主要讨论免疫的机理,通过比较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材中人工免疫的发展和作用为挖掘生活实例作为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为学生了解政府、社会对儿童的关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契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细胞识别过程和生物免疫过程。
叙述细胞识别的定义并能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相纤细。
能列表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能列举不同种类的抗原。
列表比较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
列举常见疫苗并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淋巴细胞在免疫中的不同功能,说明分工与合作是生物普遍的工作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工免疫的历史,认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知识是逐步积累的。
通过分析淋巴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结构适应于其功能。
通过和家长交流了解自己接种过疫苗的种类和作用,讨论免费疫苗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认识国家、家庭和个人的不同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三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疫苗和人工免疫难点:细胞识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教学用具:自制PPT教学过程:课前请学生回家找出自己接种疫苗的记录,了解疫苗的种类,通过寻找资料了解各种疫苗的作用。
寻找资料了解国内外人工免疫的发展资料,以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大家,要有年代、发明者的史实,能说明一种疫苗或针对某种疾病的人工免疫的发展进程。
板书:第4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一、细胞识别1、抗原2、人体内的三种免疫细胞二、非特异性免疫1、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2、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三、特异性免疫1、B淋巴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2、T淋巴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四、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1、天然免疫2、人工免疫3、疫苗讨论:国家提供免费疫苗的意义及我们的义务。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内源性抗原有哪些?
二、非
提问: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各
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人
通过回忆将新旧知
特异性
种细菌和病毒等抗原,为什么
体知识分析讨论,得出结
识逐步联系起来,
免疫
人却不一定得病?主要依靠人
论:完整的皮肤和黏膜是人
为构建成较完整的
1.第-
体的哪些结构阻挡病原体的侵
体的第一道防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细胞识别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抗原的概念及其不同类型。
2.知道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细胞识别、B淋巴细胞免疫过程的自主学习,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并且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2.通过以器官移植和感冒等具体事例的讨论和交流,学会应用免疫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 相关现象。
知识体系做好铺
道防
入?那么为什么割破或烫伤的
垫。
线——
皮肤容易受到感染?
完整的
介绍皮肤和黏膜还能通过分泌
皮肤和
杀菌物质和正常菌群的拮抗作
黏膜
用起到防御作用。
2.第二
录像:巨噬细胞吞噬细菌
学生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
培养学生观察能
道防 线—— 巨噬细 胞的吞 噬作用
结合书本图片,请学生回答: 皮肤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对象如 何?是否是特疋的细菌病毒?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引入
通过亲属间器官移植的素材,
学生观察思考
学习情景创设,引
弓1入课题:细胞识别与免疫
入课题
免疫的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二册5.4《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

第四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第一课时)一、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二《生命科学》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第4节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细胞的识别、生物体的两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以及天然免疫与人工免疫||,对高二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比较抽象||。
本节内容分为2个课时完成||。
学情分析:新知识的构建必须注重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上||。
如果说学生对于免疫缺少认知的话||,但对免疫的体验或经验并不缺乏||,如:自己和家人都有可能有过感冒的经历、自己小时侯进行过的免疫接种等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体验||,同时在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与新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
在课堂组织上合理的应用这些经验或体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情景铺垫||。
设计思路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免疫系统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通过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首先通过三个小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生物体具有免疫性||,接着根据人体对异体器官的排异||,了解细胞的识别||。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受到抗原的侵袭||,抗原的种类很多||,人体又如何抵抗各种抗原呢?提出了两大免疫||。
在了解这两大免疫的同时也是根据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在了解第一道防线的防御后||,提出那么当微生物突破了身体的表面||,侵入人体后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马上提出了第二道防线的防御||。
假定当“非特异性免疫”应付微生物而不能清除入侵者时会怎么样?提出了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一步一步的深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能说出细胞识别的概念;2)知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3)知道并能说出抗原、抗体的特点;4)知道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已有“细胞膜接受外界信息”的知识基础上||,加深对细胞识别和受体的认识||。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正式上课版)

免 疫 小 结
概念: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 持内环境平衡稳定的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 类型 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抗原发生免疫 反应,对其它抗原无效的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完成,消灭 未进入细胞的抗原 种类 细胞免疫:由免疫效应细胞完成, 特 可消灭进入细胞内的抗原。 异 感应阶段:抗原处理、识别和呈递 性 免 过程 反应阶段:免疫细胞增殖、分化 效应阶段:发挥免疫效应 疫 细胞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既分工又协作
当抗原已经侵入细胞, 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 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 么办呢?
(二)、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T淋巴细胞
细菌、病毒等 抗原刺激
B淋巴细胞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淋巴因子
抗体
体液免疫——过程
注:蓝色部分表示 初次免疫;红色部 分表示二次免疫。
抗原
刺激
B淋巴细胞
• 组成:巨噬细胞和溶菌酶 • 功能:吞噬、消化病原体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 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非专一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后天形成: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后
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B淋巴细胞 体液中的抗原 (如细菌及其 毒性产物) T淋巴细胞 抗原细胞(如 感染了病毒的 细胞、移植的 异体细胞等) 裂解抗原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
巨噬细胞
一切抗原类 物质(如细 菌、病毒、 衰老细胞) 吞噬作用
高中生物第二册5.4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2)沪科版讲解

第4节动物体得细胞识别与免疫本教案就是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生命科学》第5章第4节《动物体得细胞识别与免疫》内容。
本节共2课时完成,这就是第1课时。
本节内容就是在学生了解生物体对信息得获取与调节得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细胞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这种传递有利于生命体调节与控制物质与能量代谢。
细胞识别就就是细胞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得结果。
生物体(以人体为例)通过细胞识别产生免疫来抵御入侵病原体得危害。
本节课教材涉及得内容包括:细胞识别、抗原、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本节课得设计思想为:这节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探究性学习过程;第二,价值观体现过程。
第一,探究型课程得问题设计法:通过对教材得解读及教学要求得把握,笔者认为本节课关键得设计策略应该就是围绕着知识诞生得原始情境中发生得问题来建设课程。
该方法始于核心问题,收尾于学生所获取得知识,完成于典型得合作学习环境下。
运用这个方法开发得课程把探究型学习作为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明确表述需要探究得问题、获取事实性信息、然后形成能解答原始问题得知识。
其中,事实性信息从生活中及书本上、网上或其她途径获得.许多思维加工技能潜藏于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得就是抽象思维得训练。
这些技能使学生得学习变成有意义得体验。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教材内容重新安排顺序,采用倒叙得方法,从情景中引出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得核心问题就是:“免疫系统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 这就是一个要求学生作出决策或行动方案得一类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与重构知识。
如何帮助学生提出核心问题呢?通过设置情景(全班分成4个小组查阅相关资料,由各小组得学生代表介绍免疫及其方式方法),把核心问题框在一个可靠得、真实得世界里,这样可以把学生置于真实情景中,由情景中产生好奇心、产生核心问题:免疫系统如何保护生物体免受病原体侵害?要回答这个核心问题,可以先提出一系列基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1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四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一、教材分析 1. 内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可是书上的内容和附图过于简化,反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多翻阅一些参考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拓展深度和广度。
不一定要学生记住扩充的知识,只是希望通过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否则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抗原和抗体的知识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学生虽然在初中已学过一些,但毕竟粗浅。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注意与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例如抗原的性质、抗体的概念都要联系蛋白质、糖类的结构和功能。
在讲抗体时要适当扩展知识,向学生介绍抗体多方面的功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了解细胞识别;(3)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4)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5)了解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的原理和方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介绍
1 / 7
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提高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3)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重点与难点抗原和抗体的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课时安排 3 课时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免疫的概念一、细胞识别指出:
当 21 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发现许多麻烦已伴随着这钟声一同进入新世纪,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
据估计到 2019 年底,全世界感染这种世纪之疫病毒的已有3610 万人。
现在每天都有 1. 6 万人成为带毒者。
由于艾滋病毒是以人的 T 细胞为攻击靶子,直接破坏了人的免疫系统,所以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也成为迄今为止最难对付的疾病,所以攻克艾滋病成为现代免疫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什么是免疫?教师给出现在对免疫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最新资料推荐------------------------------------------------------ 免疫是肌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肌体是如何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的呢?提问:
威尔逊的实验说明什么?回忆初中知识激发兴起,引入新课通过这一概念使学生理解免疫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的糖蛋白和糖脂
2、抗原介绍细胞的识别功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有关。
展示:
中国古代种人痘和詹纳种牛痘的图。
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通过穿患者的衣服、用痘痂研细吹入鼻孔的方法预防天花,这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是一大创举,而詹纳的工作开创了免疫疗法的先河。
教师提问:
为什么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我们就把天花病毒、牛痘病毒都称为抗原。
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
(1)是否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抗原?(2)抗原具有哪些性质呢?(3)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吗?为什么?补充后归纳:
(1)并非人体内部和外部所有物质都可以成为抗原。
3 / 7
(2)抗原应该具有如下性质:
第一,异物性:
一般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
各种病原体、动物蛋自制剂等对人都是强抗原;同种异体也用异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观察威尔逊的实验回答出细胞具有识别功能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得出抗原的概念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分析讨论上述问题提高推理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身成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也具有免疫原性,如精子、脑组织、眼球晶状体蛋白和免疫球蛋自的独特型抗原,都属自身抗原。
另外,外伤和癌变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第二,大分子性:
相对分子量小于6000 的物质一般无抗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应。
一般说来,蛋白质的抗原性强于多糖,寡糖和低聚精、脂类均没有抗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
第三,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 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簇。
---------------------------------------------------------------最新资料推荐------------------------------------------------------ (3)人体的免疫系统一般不会与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
但当自身细胞因某些特殊憎况(如外伤、癌变等)而发生改变后,免疫系统会与这些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显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等几幅插图,请学生回答:
1.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阅读P24‐25 后归二、非特异性免疫三、特异性的免疫1、体液免疫A 概念B 什么是抗体C、体液免疫的过程讲述概念:
靠抗体实现的免疫方式就称为体液免疫。
介绍抗体的发现过程:
(1)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用细菌或其外毒素给动物注射,过一段时间后,该动物的血清中出现一些有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
(2)在 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用电泳法鉴定,证明抗体是一种球蛋白。
(3) 1959 年科学家对抗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它是由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Y型的四链分子。
不同的抗体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那么,抗体是由哪里产生的呢?它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提出问题:
①抗体是哪种细胞产生的?②B 淋巴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发
5 / 7
生了什么变化?③记忆细胞引起的二次免疫有什么特点?④抗体是怎样把抗原清除的?纳学生根据以上资料归纳总结:
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结合动画,书本内容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资料获得有用的信息2、细胞免疫A、概念B、过程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四、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讲述:
:
不依靠体液中的抗体,而是依靠 T 淋巴细胞来完成的免疫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组织学生结合书上的内容自学相关内容,并且与前述的体液免疫过程比较异同,参照体液免疫的过程图,绘制出细胞免疫的过程图。
引导学生对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行归纳,使学生理解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者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结合细菌外毒素,胞内寄生菌和病毒感染
---------------------------------------------------------------最新资料推荐------------------------------------------------------ 等实例说明上述关系。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2、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什么是疫苗?疫苗的类型有哪些?
4、哪些人群是接种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小组讨论自学并绘图阅读课本,回答问题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