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全册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 数的大小比较- 次序:数字的大小比较,包括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顺序。

- 认识整数:正整数和负整数,并了解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

2. 加减法运算-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

- 带进位的加法和借位的减法。

3. 乘法运算-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乘法口诀表的研究和运用。

- 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

4. 除法运算-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除法口诀表的研究和运用。

-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5. 多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多位数和多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 多位数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6. 数的性质与关系- 偶数和奇数的辨认和性质。

-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关系。

7. 小数-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小数的加减运算。

8. 小数和分数的转化- 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 小数和分数的转化方法。

9. 分数的运算- 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0. 单位换算- 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单位换算。

- 通过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11. 图形与面积-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2. 时间和日期- 时钟和时间的概念和读法。

- 日期的表示和计算。

1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条形图和表格的制作和分析。

以上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总结

五年级上册全册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乘: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去乘;数: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点: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提示: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2.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先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再算出积,最后看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一共是几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提示: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位,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解法。

无论倍数(大于1)是整数还是小数,都用乘法计算。

4.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方法一: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

方法二:因数位置交换再乘一遍。

方法三:用计算器来验算。

5.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上的数字是几,最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提示:若近似数末尾是0,这个0必须保留。

6.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提示: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但不改变计算结果。

7.判断购物钱数够不够的方法。

可以采用“上舍入”和“下舍入”的方法进行估算。

“上舍入”就是取比该值大的最接近的整数,如:30.7“上舍入”为31。

“下舍入”就是取比该值小的最接近的整数,如:30.7“下舍入”为30。

8.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没有括号的小数乘加、乘减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计算小数乘法时,不能忘记点积中的小数点。

2.小数乘整数的积的末尾有0时,一定要先点积中的小数点,再去掉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

3.在计算小数乘法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在前面添0补位,再点上小数点。

4.判断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时,先看两个因数乘积的末尾是否有0,有0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去掉0,去掉后积的小数位数少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和;没有0时,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和一定相同,反之计算结果就是错误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节:数字的认识与运算1. 数的大小比较:比较数字的大小,可以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2. 十进制与单位:以十为基数的计数方式,使用十进制数。

3. 数的进位与退位:在进行加减运算时,当某一位的数加减后超过10时,需向前进一位或退一位。

4. 数的拆分与组合:可以将一个数拆分成不同的数位之和,或将多个数位进行组合得到一个整数。

第二节:数的整数运算1.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正负消去律。

2. 正数与负数:正数表示增加量,负数表示减少量,0表示相等。

3. 两个正数相加、相减: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为正数,相减结果为正数或零。

4. 两个负数相加、相减: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为负数,相减结果为负数或零。

第三节:数的小数运算1. 小数的认识:小数是带有小数点的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数位。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小数点读作“点”。

3. 小数的比较:可以使用大小符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4. 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类似,将小数点对齐后进行计算,并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

第四节:数的分数运算1. 分数的认识:分数表示整体中分成若干份的一部分,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2.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分子在上方,分母在下方,中间用横线隔开。

3. 分数的比较:可以使用大小符号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 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需要先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相加或相减分子,分母保持不变。

第五节:数的乘法与除法1. 乘法的运算法则: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2. 乘法的计算:将两个因数的数值相乘得到积。

3. 除法的运算法则:除法的定义,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

4. 除法的计算:确定商和余数的大小,进行整除或可整除的除法运算。

第六节:平面图形与三维图形1. 点、线和面:点是没有大小的位置,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直线,面是由无数个线组成的平面。

2.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都是直角,长方形有两个相等且都是直角的边,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圆形由一个圆心和一组等半径的圆弧组成。

2019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2019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3、积的近似数求积的近似数时,先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并用“≈”连接。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交换律:a×b = b×a乘法结合律:(a×b)×c = a×(b×c)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二、位置1、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是一个表示位置的概念,相当于坐标。

数对由两个数字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左边数字表示列数,右边数字表示行数。

三、小数除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 0 再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商的近似数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先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写商。

四、可能性1、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确定的事件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数的认识
二、数的运算
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竖式运算、列竖式加减法。

三、几何图形
1.图形的分类:点、线段、射线、直线、水平线、竖直线、直角、平
行线、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等。

2.图形的辨认: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

3.图形的性质:边长、角度、对称性、平行关系等。

四、长度量和时间
1.长度量: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测量长度,比较长度大小。

2.时间:小时、分钟的认识,时、分之间的换算,计算时间的长短。

五、数据统计
1.数据的调查与收集:设计问卷和表格进行统计,对数据进行整理。

2.数据的分析与展示:对数据进行分类、构造条形图、折线图、饼状
图等进行展示和分析。

全部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全部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全部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通常包括了基础的算术运算、分数、小数、几何图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内容。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概述:一、数的认识- 整数:复习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 分数:学习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 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二、数的运算- 四则运算:复习加减乘除运算,理解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 混合运算:学习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 运算定律: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三、分数和小数的应用- 分数乘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 分数除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 小数乘法: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 小数除法: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除数是小数的计算。

四、几何初步- 图形的初步认识:认识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 面积和周长:学习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

五、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 数据的整理:学习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六、简单的应用题- 理解应用题:学习如何读懂应用题,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 解决应用题:掌握基本的解题步骤,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数学思维训练- 逻辑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解决数学问题锻炼推理能力。

- 数学游戏:参与数学游戏,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数学思维。

八、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数学:发现并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计算等。

- 环保与数学:了解数学在环保中的应用,如计算资源的节约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小学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学期的数学知识,下面将对五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详细归纳。

一、小数乘法小数乘法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之一。

(一)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例如:35×6 = 210 , 025×4 = 100 (可以写成 1)(二)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例如:25×03 = 075 , 045×02 = 009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积的小数点位置,还要注意小数末尾的0 要去掉。

二、位置(一)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是一个表示位置的概念,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括号括起来。

数对的前一个数表示列,后一个数表示行。

例如:(3,5)表示第 3 列第 5 行。

(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先看横向的数字,确定列数;再看纵向的数字,确定行数,从而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小数除法(一)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例如:56÷7 = 08 , 189÷6 = 315(二)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例如:126÷028 = 45(三)商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往往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四)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全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 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
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 除法:
a÷b÷c=a÷(b×c)
a÷(b×c) =a÷b÷c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
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

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

(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
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
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
1、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不能确定)
可能性不可能
(确定)
一定
2、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大数量多
可能性
小数量少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
不写。

注: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读作a的平方。

注: 2a表示a+a ; a2表示a×a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7、10个数量关系式:
@ 加法;
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 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 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长方形:
@ 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表示:C=(a+b)×2
@面积=长×宽
字母表示:S=ab
2、正方形:
@周长=边长×4
字母表示: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表示:S=a2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表示: S=ah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表示: S=ah÷2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6、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割补法
7、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拼凑法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8、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拼凑法
9、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10、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11、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12、组合图形面积(或阴影部分面积):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
加、减进行计算(整体-部分=另一部分)。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只载一端(封闭线路植树问题)
如图:

间隔数=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2、两端都载:
如图:
间隔数+1=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1=棵数全长÷(棵树-1)=间隔长
3、两端都不载
如图:
间隔数-1=棵树间隔长×间隔数=全长全长÷间隔长=间隔数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1=棵数全长÷(棵树+1)=间隔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