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使用

合集下载

关于汉字和汉字文化圈的认识

关于汉字和汉字文化圈的认识

关于汉字和汉字文化圈的认识课程名称:汉字文化学号:**********姓名:***专业:商务英语系院系班级:商学院2012级商英班关于汉字和汉字文化圈的认识摘要:汉字由中国流传至东南亚各国,经过千年时光的流逝,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相似却不同的汉字文化,它们独具特色,却也互相影响。

汉字文化圈是指以中国为主体,包括韩国、日本、东南亚在内的使用汉字的国家,这些国家自古以来在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关键词:汉字、东亚、汉字文化圈、一、汉字的起源一般认为,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脱离野蛮的主要标志之一。

关于汉字的起源,说法众多——仓颉造字说、结绳说、起“一”成文说、八卦说、众人造字说、原始图画说等等。

这些说法都是学者们提出的,也都存在不少拥趸,但在《汉字文化漫谈》[1]一书中,作者刘国恩认为这些说法有的只是传说,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片面而不全面的。

殷墟甲骨文是至今可考的最早出现的成熟文字,而在甲骨文之前已经出现了更为古老的文字,它们来源于远古陶器上的符号。

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的一座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刻有至少11个文字的陶片,这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古文字,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年的古老文字。

目前考古资料可证明,汉字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但并不能断定汉字只有四千年历史。

二、汉字的传播和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古代中朝交通水陆两便。

自殷朝起,古代中国便和朝鲜形成了交通。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十分利于沿海民族的文化交流。

日本和古代中国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古时,日本人从海路先抵达朝鲜,再从朝鲜北上,自辽东半岛南下到达当时中国的首都。

由此也可见,朝鲜成为了汉字文化传播到日本的重要枢纽。

越南和中国山川相连。

由四川南下云南,便可通过一条天然大走廊直抵越南。

中越之间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也是十分频繁的。

中国与这三国的有利地理条件为汉字的传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汉字东传至朝鲜、日本,南传至越南。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独特符号。

汉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思想交流、文化传承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甲骨文,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汉字体系。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字的形态复杂多样,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意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同时,汉字的象征意义丰富多样,每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使人们在阅读、书写和欣赏汉字时,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其次,汉字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汉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汉字中的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它们代表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汉字中的“仁”字代表着仁爱和人道主义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道”字代表着道德和人生的真理,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

汉字文化的精神内涵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具有深刻的智慧和启示,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汉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工具,它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一直是人们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无论是古代的经典著作,还是现代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汉字的运用和表达。

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和独特标志。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字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汉字的运用与创新观察生活中的汉字现象

汉字的运用与创新观察生活中的汉字现象

汉字的运用与创新观察生活中的汉字现象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中的汉字现象,探讨汉字的运用和创新的变化。

一、汉字的形态创新1. 造字创新:古代的文字创新主要通过形声、会意、转注等方式来创造新的汉字。

然而,在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创造的新事物越来越多,对于这些新事物,独特的形态汉字诞生了。

如“互联网”一词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到“网”字与其他字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形象地表达了信息互联的概念。

2. 字体创新:传统的汉字字体多以楷书为主,但在现代,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汉字的字体也在不断创新。

不仅有方正、宋体等传统字体,还有仿宋、华文行楷等新字体,使得汉字在展现时更加具有美感。

二、汉字的用途创新1. 广告文化中汉字的运用:汉字在广告中的运用常常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

比如,在一些汽车品牌的广告中,以汉字“驭”来突出品牌的驾驭感;或者在一些餐馆的广告中,使用汉字“味”来突出菜品的美味。

这些汉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品牌形象的塑造。

2. 文化创意产品中汉字的运用: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汉字作为文化的符号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创产品中。

比如,一些汉字造型的手链、书签等小商品,不仅有实用性,还承载着人们对于汉字文化的热爱。

这种创新运用使得汉字成为文创产品中的重要元素。

三、汉字的创造与创新1. 网络流行语中的汉字创新: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新兴词汇、网络用语不断涌现。

为了化繁为简,人们经常用汉字创造新的词语,形成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例如,“滚粗”一词指的是让别人不要再打扰自己,其中的“滚”字通过创新的方式,给人一种强烈的表达感觉。

2. 繁体字的复兴与创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简化字的推广,繁体字的使用范围逐渐萎缩。

然而,近年来,一些人开始重新关注繁体字,并发展出了一些创新的应用方式。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文化长河中,书法和绘画对传统艺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文化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汉字是语言的根本,是思维的工具文字是语言的根本,书写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中国的汉字有独特的语素文字,它主要由偏旁、部首构成,又被称为象形文字。

其意义大多表现在形体上。

它们与古代典籍、先贤著作同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与世界上各种文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充满神奇色彩,极富情趣。

例如:甲骨文被称为“鬼画符”,但其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商代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石鼓文,与甲骨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字体圆润,是西周文字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汉字是人类语言的根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因此书法的形成可以说是和中国文字息息相关的。

二、汉字是民族的精神标识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包括思想、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而英语文字就是由字母组成的,但是字母却不是汉语文字。

因为每个字母都代表了一个独立的汉语文字,这就是文字自身的魅力所在。

三、汉字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汉字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汉字的书写和运用离不开书写工具。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仍有许多汉字需要打字员进行手工输入,甚至专门研究汉字书写的人也不多,这也就反映了汉字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从科学角度来讲,汉字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具有简洁、优美的特点,也正是因为汉字具有表意性,汉字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语言的原貌,尽可能地使语言的原生态呈现在人们眼前。

就比如“爱”字吧!从字形看就像是一个张开双臂、拥抱的人。

汉字的书写非常简便,只要掌握其书写规律,就可以灵活地变换笔画、书写汉字。

汉字的用途与应用展望生活中的汉字现象

汉字的用途与应用展望生活中的汉字现象

汉字的用途与应用展望生活中的汉字现象汉字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寿的文字之一。

自古以来,汉字在传承、表达和记录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

本文将探讨汉字的用途与应用,并展望汉字在未来的发展。

一、汉字的传承和表达功能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传承和表达文化。

汉字由于其独特的形状和象形意义,成为表达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通过汉字,人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传统。

例如,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通过汉字的记录,被传承至今,让人们能够体味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此外,汉字还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使用不同的汉字来描述一个事物或表达一种情感,汉字成为了人们思考和表达复杂概念的工具。

比如,诗词中常用的汉字如“花”、“月”、“雨”等,通过与其他汉字的组合和运用,赋予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让人们产生共鸣。

二、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传承和表达文化外,汉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交流方面,汉字成为了书写和记录的主要工具。

以公告、广告牌、街头招牌等各种文字信息为例,汉字的应用广泛可见。

使用汉字可以直观地传达信息,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汉字在网络平台上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可以通过汉字进行社交、发布信息和表达观点,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在文化创作和娱乐方面,汉字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书法艺术和汉字设计都是体现汉字美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方面。

通过书写和设计汉字,人们可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另外,演唱会、电影、电视剧等文化娱乐活动中,汉字作为演员、歌手和制作方的命名和设计元素,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吸引观众的关注。

三、汉字的未来发展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汉字的使用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一方面,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汉字输入法的便捷性,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方便地使用汉字。

被汉字统一的文化圈及文化圈内汉字的统一

被汉字统一的文化圈及文化圈内汉字的统一

[收稿日期]2014-12-2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YY078),日本亚洲共同体财团讲座项目(12wy hxw0082120000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忻(1955—),男,北京人,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汉日对比。

被汉字统一的文化圈及文化圈内汉字的统一王忻(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1121)[摘要]汉字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延续立下汗马功劳,古代,它曾是先进文明的象征;今天,它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但随着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认识和需要,汉字自身也呈现出四分五裂的形态。

纵观汉字统一文化圈的历史,可知汉字自身的统一对圈内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交流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考察论证,指出汉字的统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而且,按照本文所拟就简不就繁的试行方案,统一字体的工作量不是很大,对所涉国国民来说也并无太多负担。

[关键词]汉字;统一;简化;符号系统;任意性[中图分类号]H0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 (2015)04-0140-06仓颉造字,竹简留书,虞夏彩陶,殷墟甲骨,那些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的古老符号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延续立下汗马功劳,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

古代,汉字曾是先进文明的象征;今天,它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曾几何时,它奇迹般地将周边民族及文化统一在它的麾下,构建起辉煌的汉字文化圈。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拉丁字母文字优势的渐渐强盛,汉字的颓势渐渐显露。

并且,随着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认识和需要,汉字自身也呈现出四分五裂的形态。

纵观汉字统一文化圈的历史,可知汉字自身的统一对圈内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交流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考察论证,拟提出汉字的统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观点,并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

一、被汉字统一的文化圈汉字文化圈顾名思义,就是以汉字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文化共同体。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中国文字的载体,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字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演变与发展,汉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作为中国文字的载体,承载了丰富而深厚的中国文化。

汉字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时期的龟骨和兽骨上,它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随着历史的变迁,汉字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繁体字和简体字。

在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汉字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的成分,同时也将中国文化的内涵深深嵌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汉字中的许多字词以及成语都是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历史事件等,它们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汉字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语言文字,它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中国的建筑、书法、绘画、工艺制品等无一不体现了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古建筑中常常会出现龙、凤、吉祥等汉字所代表的意象,这些意象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每一个汉字都是一种美学的体现,它蕴含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感。

中国的绘画、工艺制品等也常常以汉字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汉字在中国文化中还承担着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使命。

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一直在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的许多经典著作,包括《论语》、《道德经》、《史记》等,都以汉字为载体,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传承下来。

在汉字的基础上,中国人民不断进行文字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今天的简化字。

简化字的出现,不仅使得汉字的学习与使用更加便利,而且也让中国文化更加容易为世界所了解。

2023年汉字说明文_2

2023年汉字说明文_2

2023年汉字说明文2023年汉字说明文1汉字与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拼音可以说是两者的一部分结合体,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要用到拼音,那既然这样的话,三者一定有很大的共同点,我们可以来讨论讨论。

先说汉字,汉字是源于中国,是中国的古老文化、中国的国粹。

我们现在有些人甚至一些老师都认为他们已经算是识字了,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根深蒂固,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后来的隶书、篆书、标准的楷书、和现在的行书成千上万,现在发现的甲骨文有4500多种单行字,可我们能够识别的只有1000种。

金文是甲骨文的演化,是新的智慧的结晶,而现在发现了4000种,但我们能够识别的只有种,可见中华文化的精彩。

文字有两种含义,“文”代表的是某种事物的外形表现,艺术的表现。

而“字”则是在外形表现上的规范化。

英语是________于欧洲,而实际上,英语比汉字更加复杂,、繁琐,英语与中文的相同点在于都有类似于主、谓、宾,这样的语法规则,都有音标,中文的拼音。

而不同点在于,发音规则,比如:中国人发音位置在喉咙处,因此声音清脆,而英国人发音位置则是在胸腔、腹腔位置上,声音比较浑浊,沉重,语言习惯,语言序法不同。

比如how are you?意思是你在干嘛?而中国人一般在后面加一个疑问字加一个问号,如果用我们中国的文化来翻译的话则成为:“什么、是、你、做”,显然不通顺,而这就是英国人的习惯了,把重要的词语放在前面,作用不太大的放到后面,与中文相反,这就是两种无言的相同处于不同处。

拼音是两种语言的集合体,运用很广,它有英语的音标,中文的规则。

而实际上,它是一种发音的语调,与英语、中文相同的一点是。

它拥有鼻音、前鼻音、后鼻音等发音规则,只要使用这些语调,就会发生改变,通俗的说:就是方言。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哪里有最标准的语言?每个人与每个人说话的音调不同,比如:四川人于云南人的话语有很大差别,当你敢说不是中文吗?不是中国话吗?外国人也有,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使用
摘要: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这是日本学者西嶋定生(1919-1988)给出的“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

这一看法大体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关键字:汉字、汉字文化圈。

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

历史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而且,这几个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

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

日本学者川本皓嗣(1939―)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提到:“东亚的所谓汉字文化圈或者说儒教文化圈有时会与西方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拉丁语文化圈相提并论。

但二者之间有三大不同。

第一,把拉丁语作为公用语的罗马帝国早在公元4世纪前后就已经开始衰落,不再是欧洲的中心势力了。

与此相反,在东亚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

第二,与欧洲会拉丁语的知识分子的数量相比,东亚会汉文的文化人要多得多。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结果在欧洲不仅仅使用书面语言(或者神圣语言)的拉丁语,而且同时使用‘本国语言’(vernacular),如意大利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德语等,依靠这些语言进行的各国间的交流也相当活跃。

可是在东亚,作为文言文的汉文尽管各地的发音和读法有异,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它为通用的公用语。

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流来看,基本上是从中国这个中心向周边国家进行单向辐射的。

而且各国语言之间极端缺乏交流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现象。

那么,为什么拉丁语“死去”而汉字却“活”了下来?其原因固然复杂,这里仅从汉字本身推究,是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所造成的。

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文字。

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经东罗马帝国发展为拉丁语,再经西罗马帝国发展为希腊语,然后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在欧洲遍地开花,形成各自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字。

而汉字则恰恰相反,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广大的汉字文化圈。

今天,我们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触目皆是方块汉字。

这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具体体现。

第二,汉字的内涵极为丰富,所体现的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大书,就是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

譬如,冬天的“冬”字,本意是一段绳子的两端打个结表示结束,后来再引申为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这才有了“冬季”和“冬天”的含义。

再如,力量的“力”,原本是一种农具,上面有一个便于着力的把手,是一个象形字。

如果把这个象形字“力”字与另一个象形字“田”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个新的会意字:“力着于田是为男”。

由此推衍,“女之执帚是为婦(简化字为‘妇’)”……这些都反映了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字典(此前虽有解释字义的《尔雅》),许氏提出的540部首延用至今,他所归纳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对汉字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

由于汉字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不仅在中国本土南腔北调、方言丛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而且就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甚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彼此语言不通,毋须通过翻译,仅用汉字“笔谈”就能互相交流和沟通。

第三,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古老的汉字仍呈现出无限生机。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断言: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

然而,事实粉碎了对汉字持有偏见和悲观论调的说法。

据统计,现有1000多种汉
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拼音文字。

联合国现行的6种通用文字,即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和中文。

在这些文本中,汉语总是其中最薄的那本,这表明汉语是最凝练的。

目前,世界上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

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文字改革运动,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而台湾、香港、澳门一直沿用正体中文汉字(繁体字)。

目前,海峡两岸正在协商编写繁简兼收、两岸适用的汉语字典。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方案。

日本则采用新字体,采纳了大部分简化汉字。

尽管朝鲜(韩国)和越南都先后进行了文字改革,但汉字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巨。

现在,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6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

韩国于1991年和1994年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

韩国政府还规定中学生要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作为必修教育。

日文中的当用汉字还有1000多个,且有增加的趋势。

这些都充分说明,汉字自其产生以来5000年绵延不绝,永葆青春,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