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图设计规范手册
工作原理图怎么画

工作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工作原理图是用来清晰地展示一个系统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在进行工作原理图的绘制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规范,以确保图表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步骤一:明确图表的目的在开始绘制工作原理图之前,首先要明确图表的目的和要传达的信息。
确定绘制工作原理图的原因和目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选择图表类型、内容和展示方式。
步骤二:确定图表类型根据系统或设备的复杂程度和需要展示的信息量,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常见的工作原理图类型包括流程图、框图、示意图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步骤三:收集信息与准备材料在绘制工作原理图之前,需要收集系统或设备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可以查阅文献、技术手册、设计图纸等资料,以确保图表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步骤四:绘制图表草稿在绘制正式工作原理图之前,可以先草拟一份简单的草稿。
草稿可以帮助你初步设计图表的布局、排版和要点,以便于后续的修改和调整。
步骤五:绘制正式图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草稿的设计,开始绘制正式的工作原理图。
在绘制过程中,要注意图表的整体结构、标注和符号的准确性,以便于观众的理解和识别。
步骤六:添加标注和说明在绘制工作原理图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必要的标注和说明,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图表的含义和要点。
标注和说明的精炼和简洁性是绘制图表的重要因素之一。
步骤七:审查和修改完成工作原理图的绘制后,进行审查和修改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审查可以发现并纠正图表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以确保图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结论绘制工作原理图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只有在遵循正确的步骤和规范的前提下,才能绘制出准确清晰的工作原理图。
希望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步骤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绘制工作原理图,展示系统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中兴设计开发部电路设计规范

CDMA事业部设计开发部电路设计规范版本:2.0修订日期:2005年11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版本变更说明关于本文档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CDMA事业部设计开发部《电路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原理图设计规范文档。
本文档规定和推荐了CDMA设计开发部在原理图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目的是使设计规范化,并通过将经验固化为规范的方式,避免设计过程中错误的发生,最终提高产品质量。
使用方法《规范》制图部分以Cadence平台Concept HDL原理图工具为依据,但其大部分内容不局限于该工具的约束。
《规范》总体上由检查条目、详细说明、附录3部分构成。
“检查条目”部分浓缩了各种规范条款和经验,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加以描述。
对部分条目内容,在“详细说明”部分进行了解释和举例,通过Ctrl –左键点击可以跟踪到相应位置。
建议在阅读条目的同时,对详细说明进行阅读,理解检查项的意义,并主动避免异常出现。
《规范》中检查项共有三种等级:“规定”,“推荐”和“提示”。
标记为“规定”的条目在设计中必须遵守,如果因为设计实际需要不能遵守其中某些条款,则必须进行说明并经过评审确认。
说明文档同原理图评审异常记录、原理图一同基线。
标记为“推荐”的条目为根据一般情况推荐遵守的内容。
建议开发工程师在设计时阅读推荐该部分的内容和说明,根据实际设计情况选择恰当的设计实现。
标记为“提示”的条目,一般是难以从原理图角度检查的问题和很难有结论的问题,不做规范约束,提醒开发工程师在设计中注意相关问题,避免出错。
《规范》只能涵盖硬件原理图设计中已知的常见问题,所以在开发过程和评审/走查过程中不排除《规范》之外的设计异常,开发/评审人员应该根据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
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硬件开发工程师必须了解《规范》的内容并在开发中遵循《规范》的指导,在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自查。
在同行评审/走查过程中使用规范的检查条目部分抽出单独成为《原理图检查单》,评审人员必须了解《规范》并按照《检查单》的每一条目对原理图进行检查。
硬件-原理图布线图-设计审核表

23.当前版本的BOM是否需要变更确认。BOM 版本:_______, ECN:_________
是否免
24.过流保护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可靠
25.过压保护是否工作正常,是否可靠
Designedby:
Checkedby:
Approvedby:
是否免
4.元器件标注(名称,标称值,单位,型号,精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免
5.元器件摆放和布局是否合理、清晰。
是否免
6.器件间连线是否正确,规范。
是否免
7.电气连线交叉点放置是否合理。
是否免
8.重要的电气节点是否明确标示。
是否免
9.重要网络号是否标准清晰。
是否免
10.是否对特殊部分添加注释。
是否免
11.零件选型是否符合要求(零件封装,可购买性,电压电流是否满足等)。
是否免
5.去耦电容摆放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免
6.线宽,线距,GAP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免
7.走线是否存在锐角、直角。
是否免
8.高频信号走线是否符合标准。
是否免
9.是否存在阻抗匹配要求。 阻抗匹配要求:
是否免
10.电源,GND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免
11.器件PAD、焊盘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免
12.过孔,通孔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免
19.是否进行长时间可靠性测试(>=48H)。
是否免
20.当前版本是否需要Rework。ECN:___________________
是否免
21.当前版本原理图是否需要变更。原理图版本:________
是否免
22.当前版本PCB布线图是否需要变更。PCB版本:_______, ECN:_________
XHM1系列电机控制模块产品设计手册

箱体尺寸
350X300X200 400X300X230 500X430X200 600X450X230 600X450X200 700X500X230 700X500X200 800X600X230
3
R
XINLING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控制方案选择表
国家标准编号 模块图集编号
名称
消防联动触点 无源 有源
XKXF-1 见27.28页 XHM1-24-242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
XKXF-2 见29.30页 XHM1-24-243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
XKXF-3 见31.32页 XHM1-24-244 消防兼平时两用双速风机电路图
手动两地+消防联动
XHM1-11-150 排烟(正压送风)风机电路图
现场手动+消防联动
XHM1-11-151 排烟(正压送风)风机电路图
手动两地+消防联动
XHM1-11-134 单台排风兼排烟风机控制原理图
就地+远程控制+消防联动
XHM1-11-135 单台排风兼排烟风机控制原理图
就地手动+远程控制+消防联动控制
XHM1-11-136 单台排风兼排烟风机控制原理图 XHM1-11-137 单台排风兼排烟风机控制原理图
就地手动B+A控制+联动控制 就地手动+消防联动
XHM1-11-138 单台排风兼排烟风机控制原理图
就地手动+消防联动控制
箱体尺寸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45A 100A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是电子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节将介绍元件库编 辑的定义、步骤、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和注意事 项。
定义与重要性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是指在电子设计软件中编辑和管理电子元件的数据库。它 的重要性在于准确和高效地创建和使用元件,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总结与结论
原理图元件库编辑是电子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正确和高效地进行元件库编辑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借助最佳实践和技巧,设计工作将更加顺利和愉快。
提高工作效率的案例
优化工作环境
创建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环境,减 少干扰和浪费的时间。
任务管理
使用任务管理工具和方法,合理 安排工作和提高效率。
时间管理
有效利用时间,设置合理的工作 时间表和优先级。
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区
数据准确性
确保元件参数的准确性和与设计需求的匹配。
元件一致性
保持元件库中元件的一致性,避免重复和混淆。编辑 Nhomakorabea骤和工具
步骤一
分析设计需求,确定所需元件类型和参数。
步骤三
验证元件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步骤二
使用元件编辑工具创建新元件或修改现有元件。
常用工具
常见的元件库编辑工具包括电子设计软件的内 置编辑器和第三方元件库管理工具。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问题一
元件参数错误或不完整。
3 问题二
元件库缺少特定类型的元件。
2 解决方法
仔细核对元件参数,并参考相关规范和数据 手册。
4 解决方法
使用元件编辑工具创建新的元件,或从可靠 的供应商网站下载符合要求的元件。
最佳实践和技巧
标准化
制定元件库标准,包括命名规 范、参数设置和元件分类。
电气设计一二次手册

电气设计一二次手册
电气设计一二次手册是一种专门针对电气设计中的一次和二次系统的手册,旨在为电气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有关电气系统设计的全面指导。
该手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一次系统设计:
一次系统概述:介绍一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一次系统元件:详细描述一次系统中的各种元件,如变压器、发电机、断路器、隔离开关等。
一次系统设计原则:介绍一次系统设计的原则、标准和规范。
一次系统计算:提供一次系统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如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等。
2. 二次系统设计:
二次系统概述:介绍二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二次系统元件:详细描述二次系统中的各种元件,如继电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二次系统设计原则:介绍二次系统设计的原则、标准和规范。
二次系统图纸绘制:提供二次系统图纸的绘制方法和规范,包括电气原理图、接线图等。
3. 电气安全与可靠性:
电气安全:介绍电气安全的基本概念、标准和规范,以及预防触电、电气火灾等方面的知识。
可靠性:介绍电气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标准和规范,以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4. 工程实例与案例分析:
工程实例:提供一些实际的电气设计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案例分析:对一些典型的电气故障和事故进行分析,以提高读者的故障排除和事故处理能力。
总之,电气设计一二次手册是电气工程师和设计师在进行电气系统设计时的重要参考工具,它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和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CADENCE原理图与PCB设计说明

CADENCE原理图与PCB设计说明内部资料请勿外传CADENCE原理图与PCB设计说明(第1版)⽬录⽬录序⾔ (1)第⼀章系统简介 (2)1.1 系统组成 (2)1.1.1 库 (2)1.1.2 原理图输⼊ (2)1.1.3 设计转换和修改管理 (2)1.1.4 物理设计与加⼯数据的⽣成 (3)1.1.5 ⾼速PCB规划设计环境 (3)1.2 Cadence设计流程 (3)第⼆章Cadence安装 (4)2.1安装步骤 (4)2.2 LICENSE设置 (7)2.3 库映射 (7)2.4 修改cds.lib⽂件,设置原理图库: (8)2.5 编辑ENV⽂件,设置PCB库: (9)第三章CADENCE库管理 (11)3.1 中兴EDA库管理系统 (11)3.2 CADENCE库结构 (13)3.2.1 原理图(Concept HDL)库结构: (13)3.2.2 PCB库结构: (13)第四章项⽬管理器 (15)4.1 项⽬管理的概念 (15)4.2 创建或打开⼀个项⽬ (15)4.3 原理图库的添加: (16)4.4 填写设计(Design)名称 (17)4.5 增加新的Design(设计) (18)- I -CADENCE原理图与PCB设计说明4.6 项⽬的⽬录结构 (18)第五章原理图设计 (20)5.1 图纸版⾯设置 (20)5.1.1 图纸统⼀格式设置 (20)5.1.2 栅格设置 (22)5.2Concept-HDL的启动 (23)5.3添加元件 (24)5.3.1 逻辑⽅式添加器件 (24)5.3.2 物理⽅式添加器件 (25)5.4画线 (26)5.4.1 Draw⽅式 (26)5.4.2 Route⽅式 (27)5.5 添加信号名 (27)5.6 画总线 (28)5.7 信号名命名规则 (29)5.8 元件位号 (31)5.8.1 元件位号⼿⼯标注 (31)5.8.2 元件位号的⾃动标注 (32)5.8.3 元件位号的⾃动排序 (33)5.9 Cadence属性 (34)5.10 组操作 (36)5.10.1 组定义: (36)5.10.2 组命名 (36)5.10.3 组操作 (37)5.11 常⽤命令 (38)5.11.1 常⽤的快捷键 (38)5.11.2 检查连接关系 (39)5.11.3 点画命令 (39)5.11.4 查找元件和⽹络 (39)5.11.5 两个不同⽹络名的⽹络连接的⽅法 (40)5.11.6 错误检查 (40)5.11.7 检查Cadence原理图单个⽹络名 (40)- II -⽬录5.11.8 对隐藏了电源和地腿的器件定义电源和地信号 (41)5.12 增加新的原理图页 (41)5.13 原理图多页⾯操作 (42)5.14 信号的页区位置交叉标注(Cross Reference) (42)5.14.1 信号的页区位置交叉标注(Cross Reference)的作⽤ (42) 5.14.2 交叉标注需注意的⼏点: (43)5.14.3 信号的交叉标注(Cross Refrence)的⽅法 (43)5.14.4 层次设计中出模块信号的交叉标注 (43)5.14.5 出页信号的交叉标注的要求 (44)5.15 在不同的project下实现原理图拷贝 (44)5.16 打印图纸 (47)5.17 ⾃动⽣成料单 (48)5.18 原理图归档 (50)5.19 原理图评审 (51)第六章从原理图到PCB (52)6.1从原理图到PCB的实现 (52)6.1 .1 原理图到PCB的转换过程: (52)第七章PCB设计 (55)7.1 导⼊数据 (55)7.2 Allegro⽤户界⾯ (55)7.2.1 控制⾯板的作⽤ (56)7.2.2 ⼯具栏的显⽰ (57)7.3 Layout准备 (58)7.3.1 创建PCB图的物理外形 (58)7.3.1.2 在Allegro界⾯下创建板外框: (61) 7.3.2 设置板图尺⼨参数 (62)7.3.3 设置版图的栅格值: (63)7.3.4 设置板图选项 (63)7.3.5 设置PCB板的叠层 (64)7.3.6 设置约束条件 (65)7.3.6.1 设置板的缺省间距: (65)- III -CADENCE原理图与PCB设计说明7.3.6.2 设置扩展的距离规则 (66)7.3.6.3 设置扩展的物理规则 (69)7.3.6.4 编辑属性 (69)7.3.7 可视性和颜⾊设置 (70)7.4 PCB布局 (70)7.5 PCB布线: (73)7.6 添加过孔和替换过孔 (74)7.6.1 添加过孔 (74)7.6.2 替换过孔 (75)7.7 优化⾛线 (76)7.8 覆铜处理 (77)7.8.1 阴版覆铜 (77)7.8.2 阳版覆铜 (78)7.9 分割电源平⾯ (80)7.10 位号标注 (83)7.11 加测试点 (83)7.12 DRC检查 (83)7.13 ⽣成报告⽂件 (84)7.14 V ALOR检查 (85)7.15 ⽣成光绘⽂件和钻孔⽂件 (85)7.15.1 ⽣成光圈⽂件(art-aper.txt),即D码表 (85)7.15.2 ⽣成钻孔⽂件 (86)7.15.3 ⽣成光绘⽂件 (86)7.15.3.1 在Artwork中加⼊所需的层 (86)7.15.3.2 ⽣成光绘⽂件 (90)7.16 PCB评审 (93)第⼋章公司的PCB设计规范 (94)- IV -序⾔序⾔Cadence软件是我们公司统⼀使⽤的原理图设计、PCB设计、⾼速仿真的EDA⼯具。
单片机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流程

单片机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确定设计需求:在开始设计原理图之前,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X电气有限公司原理图设计规范手册文件编号:AMN-Q01-2014编写:日期:2014-02-11 审核:日期:2014-02-11批准:日期:2014-02-112014年02月10发布2014年2月10日实施二次回路接线二次回路接线图包括原理图、平面布置图、屏背面安装接线图、端子排和小母线布置图。
二次接线的原理接线图分为归总式原理图和展开式原理图。
二次回路的最大特点是其设备、原件的动作严格按照设计的先后顺序进行,其逻辑性很强,所以读原理图时只需按一定规律进行,便会显得条理清楚,易懂易记。
设计的方法遵循(六先六后):⑴“先一次,后二次”;⑵“先交流,后直流”;⑶“先电源,后接线”;⑷“先线圈,后触点”;⑸“先上后下”;⑹“先左后右”1.1二次设备的选择二次回路保护设备的选择1.1.1熔断器的配置⑴控制和保护回路熔断器的配置Ⅰ.同一安装单位的控制、保护和自动装置一般合用一组熔断器。
Ⅱ.当一个安装单位内只有一台断路器时(如35kV或110kV出线),只装一组熔断器。
Ⅲ.当一个安装单位有几台断路器时(如三绕组变压器各侧断路器),各侧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分别装设熔断器。
Ⅳ.对其公用的保护回路,应根据主系统运行方式决定接于电源侧断路器的熔断器上或另行设置熔断器。
Ⅴ.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和自动灭磁装置的控制回路一般合用一组熔断器。
Ⅵ.两个及以上安装单位的公用保护和自动装置回路(如母线保护等),应装设单独的熔断器。
⑵信号回路熔断器的配置Ⅰ.每个安装单位的信号回路(包括隔离开关的位置信号、事故和预告信号、指挥信号等)一般用一组熔断器。
Ⅱ.公用的信号回路(如中央信号等)应装设单独的熔断器。
Ⅲ.厂用电源和母线设备信号回路一般分别装设公用的熔断器。
Ⅳ.闪光小母线的分支线上,一般不装设熔断器。
Ⅴ.信号回路用的熔断器均应加以监视,一般用隔离开关的位置指示器进行监视,也可以用继电器或信号灯来监视。
1.1.2熔断器的选择⑴控制、信号和保护回路熔断器的选择熔断器应按二次回路最大负荷电流选择,即K I I MAXLD N ⋅=(9-1)NI ——熔件的额定电流,A ;MAX LD I ⋅——二次回路最大负荷电流,A ;K ——配合系数,一般取1.5。
⑵控制和信号回路设备的选择 Ⅰ.控制开关的选择 Ⅱ.信号灯及附加电阻的选择 Ⅲ.继电器和接触器的选择 ⑶控制电缆的选择Ⅰ.控制电缆型式及芯线的选择 Ⅱ.控制电缆截面的选择1.2展开接线图的特点及回路编号⑴直流母线或交流电压母线用粗线条表示,用来区别与其他回路的联络线路。
⑵按不同电源回路划分成多个独立回路。
例如:交流回路,又分电流回路和电压回路,都是按A 、B 、C 、N 相序分行排列;直流回路,又分测量回路、控制回路、合闸回路、保护回路和信号回路等。
各回路的动作顺序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排列。
⑶在图形的右侧有对应的文字说明,如回路名称、用途等,便于赌徒和分析。
⑷各导线、端子都有统一规定的回路编号和标号,便于分类查找、施工和维修。
⑸回路编号方法Ⅰ.回路编号一般由三个及以下的数字组成Ⅱ.对于交流电路为了区分相别,在数字前面还加上A、B、C、N等文字符号。
Ⅲ.对于不同用途的回路规定了编号数字的范围Ⅳ.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常见回路(例如直流正、负电源回路,跳、合闸回路)都给予了固定的编号。
Ⅴ.二次回路的编号,根据等电位原则进行。
就是在电气回路中接于一点的全部导线都用同一个编号表示。
Ⅵ.当回路经过开关或继电器触点等隔开后,因为在触点断开时触点两端已不是等电位,所以应给予不同的编号。
⑹直流回路编号方法Ⅰ.先从正电源出发,以奇数顺序编号,直到最后一个有压降的元件为止。
如果最后一个有压降的元件的后面不是直接连在负极上,而是通过连接片、开关或继电器触点接在负极上,则下一步应从负极开始以偶数顺序编号至上述已有编号的结点为止。
⑺交流回路编号方法Ⅰ.交流电流与电压回路的编号不分奇数与偶数,从电源处开始按顺序编号。
Ⅱ.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编号是按一次接线中电流互感器与电压互感器的编号相对来分组的。
Ⅲ.展开图中的小母线用粗线条表示,并注以文字符号,在控制和信号回路中的一些辅助小母线和交流电压小母线,除文字符号外,还给予固定的数字编号。
表1-1 直流回路数字标号组表1-2 交流回路数字标号组1.3平面布置图屏面布置图是决定屏上各个设备的排列位置及相互间距离尺寸的图纸,要求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制。
屏的型式大概分为以下几种:⑴控制屏台——此种屏除直立屏部分外,还在屏前面带有桌式控制台。
⑵直立屏——直立屏的屏高亦为2360毫米,深550毫米,宽度分为800毫米和600毫米两种,其中宽800毫米者应用较多。
⑶直流屏——此种屏的外形尺寸与PK-1型相同,专供直流系统用,一般布置在发电厂和变电站主控制室的主环侧面,⑷同期小屏——此屏专为装同期表计用,吊挂在主环正面的边屏上,根据需要可以向左、向右旋转90°,型号为PT型。
⑸边屏——边屏是用于封闭每一排最边上的屏的侧面的。
屏高2360毫米,深550毫米,宽分为60毫米和100毫米两种,其中宽100毫米的一种是专为安装同期小屏用的。
1.3.1控制屏的屏面布置应满足下列原则:⑴要考虑运行人员监视、操作和调节的方便;⑵屏面设备的布置要清晰、紧凑;⑶相同的安装单位布置形式要统一;⑷要尽量使模拟母线连贯并与电气主接线一致。
1.3.2对控制屏屏面布置的具体要求:⑴测量仪表的布置应尽量与模拟母线相对应,相序一般按纵向排列;⑵当指示仪表集中布置在模拟母线的上方时,其中心线对地面距离一般不小于1500mm;⑶当采用槽形仪表时,可布置在模拟接线上;⑷屏面上的模拟母线要与电气主接线一致,并与一次设备的实际安装位置对应,同一电压级的模拟母线应布置在同一高度上;⑸控制室内各控制屏上光字牌的安装高度应一致,一般要求下面取齐,光字牌的布置要尽量考虑瞬时、延时信号的分类以及与模拟母线的对应性。
⑹操作设备要与模拟母线相对应,各安装单位相同用途的操作设备应布置在相对应的位置,其操作方向同一变配所必须一致;⑺采用灯光监察控制回路时,红、绿灯应布置在控制开关上部,红灯在右,绿灯在左;⑻操作设备的中心线一般对地面距离为800-1500mm,最低不低于600mm,辅助切换开关要布置在同一高度,通常布置在光字牌下面,模拟母线上面;⑼屏面各设备之间的距离应满足设备接线及安装的要求,据此要求,在800mm宽的标准控制屏面上,每行最多可安装控制开关5只,可安装方形仪表4只。
⑽在同一面屏上有两个及其以上安装单位的设备时,应按纵向划分清楚,不同安装单位设备之间应有明显的界线,不同安装单位的仪表、控制开关、按钮、继电器等不允许混杂。
⑾设计屏面布置时,还要考虑屏后端子排的数量,对B1系列端子,屏的一侧最多不应超过135个,两侧总和不应超过200个,对D1系列端子每侧最多布置200个。
当需要端子超过尚需要求时,将一部分二次设备移至相邻的屏上,屏边应留出50mm,以供走线使用。
⑿当在技术或经济上有显著优点时,可将少数继电器(主要是控制回路用的辅助继电器)布置在控制屏的后面,或屏前。
按照上述要求,控制屏屏面布置的设备自上而下为:测量仪表、光字牌、辅助切换开关、模拟母线、控制和调整开关等。
1.3.3保护屏的屏面布置对保护屏的屏面布置要求,与控制屏基本相同,除了要考虑观察、试验与检修的方便以外,还要布置美观、紧凑充分利用屏面的面积。
相同安装单位的屏面布置要尽量一致,同一屏内有两个安装单位时要尽量按对称布置,同一屏上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安装单位的设备时,一般要按纵向划分开。
各屏上继电器的安装高度应保持一致,横向与纵向排列均以继电器的中心线为准,调整、检查工作较少的继电器布置在屏的上部,工作多的布置在中部,信号继电器、连接片、试验部件布置在屏的下部,中间变压器、附加电阻等不需要经常观察、调整的二次设备安装在屏后。
屏面各设备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安装和接线的要求。
试验部件与连接片的中心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400mm。
在屏面下部距地面250mm处应有直径50mm的圆孔,供实验时穿线使用。
在屏正面布置继电器时,要考虑到屏后安装端子的数量。
屏的上方应标明安装单位名称。
1.4端子排图和小母线布置图1.4.1端子排图1.4.1.1端子排的种类与用途:接线端子是二次接线不可缺少的配件,各种接线端子的组合称为端子排,端子排图是表示屏上需要装设的端子数目、类型、排列次序以及端子与屏上设备及屏外设备连接情况的图纸。
控制屏与保护屏使用一下几种端子:⑴普通端子:普通端子用以连接屏内设备与屏外设备,也可与连接端子相连。
⑵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主要用以进行相邻端子间的连接,以达到电路分支的作用。
⑶试验端子:试验端子用于需要带电测量电流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及有特殊测量要求的某些回路,利用此端子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接入或拆除仪表。
⑷连接试验端子:连接试验端子是具有连接与试验双重作用的端子。
⑸终端端子:终端端子安装在端子排的两端及不同安装单位的端子排之间,用以固定端子排。
⑹标准端子:供直接连接屏内外导线用。
⑺特殊端子:特殊端子通常在需要经常开断的电路中使用。
⑻隔板:在不需要标记的情况下作绝缘隔板,并作增加绝缘强度用。
接线端子允许电流一般为10A,端子排的表示方法如图1-1所示图1-1 端子排表示方法示意图1.4.1.2端子排设计的原则⑴应使运行、检修、调试方便,适当的照顾设备和端子排相对应,尽可能节省材料。
⑵同一屏上有不同安装单位时,各安装单位端子排排列应与屏面布置相对应。
⑶应经端子排连接的回路:Ⅰ.屏内设备与屏外设备的连接。
Ⅱ.屏内个安装单位之间的连接。
Ⅲ.屏内设备与直接接于小母线上的设备(熔断器、电阻等)之间的连接。
Ⅳ.各安装单位主要保护的正电源。
Ⅴ.个安装单位主要保护的负电源,应在屏内设备之间接成环形后接至端子排。
Ⅵ.为节省电缆,通过本屏转接的回路(也称过渡回路)应通过过端子排。
Ⅶ.电流回路和其他需要试验的回路须接至试验端子。
1.4.1.3端子排设计顺序(由上而下)⑴交流电流回路:按每组电流互感器分组,同以保护方式的电流回路一般排在一起,由上至下的顺序是:A、B、C、N排列,按数字有小到大排列。
例如:A411,B411,C411,N411;A412,B421,……。
⑵交流电压回路:按每组电压互感器分组,同一保护方式的电压回路一般排在一起,字母和数字由上到下的排列A、B、C、N、L排列和电流回路的表示方式一样。
例如:A611,B600,C611;A613,C613,……。
⑶信号回路:按预告、位置、事故信号分组,显示信号正电源701,再其他数字,如排列次序901、903、…、951、953、其次、730、732、…、再次94、194、294、…、最后负电源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