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

合集下载

统计学基础(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时间数列平均发展水平指标的计算方法 ,
时间数列各类速度指标的计算与运用, 难点:根据不同类型的时间数列选择正确的公 式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第七章
时间数列分析
§7.1 时间数列分析概述
§7.2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7.3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7.1 时间数列分析概述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和作用
12.6 10000 c 6300 元 人 四月份: 1 2000 2000 2 14.6 10000 c 6952 4元 人 . 五月份: 2 2000 2200 2 16.3 10000 c 7409 1元 人 . 六月份: 3 2200 2200 2
首末 折半法
例7.4,某企业2006年一季度各月的职工人数如下:
3月初 3月底 220 260
200 240 220 1月平均: a1 2 240 220 2月平均: a2 230 2
3月平均:
220 260 a3 240 2
一季度月平均:
220 230 240 a 230(人) 3
我国1996-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等时间序列
年 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时间数列作用
见教材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时间数列
绝对数数列
相对数数列
平均数数列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1、绝对数时间数列(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期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其变化 发展的状况。
12521 1255 2 1260 3 1 2 3
7542 1257人 6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答案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答案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一、填空题1、时间指标数值2、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3、增长水平(或增长量)发展速度4、本期水平去年同期水平5、年距发展速度 1(或100%)6、几何平均法方程法7、同季(月)平均法趋势与季节模型法8、平均季节比重法平均季节比率法9、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平均数11、和差12、季节变动长期趋势13、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14、长明显1-5 A C C A D 6-10 A B A D B三、多选题1、CDE2、ABDE3、ABCE4、ACDE5、BDE6、BD7、ABCD8、ACE9、AE 10、ACE四、简答题1、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异同。

答:(1)相同之处。

二者都是将具体数值抽象化,用一个代表性的数指来代表总体的一般水平。

(2)不同之处。

①计算的依据不同。

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而序时平均数则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②对比的指标不同。

一般平均数是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对比的结果,而序时平均数则是时间数列各期发展水平的总和与时期项数对比的结果;③说明的问题不同。

一般平均数说明现象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所达到的一般水平,而序时平均数则说明现象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区别。

答:①时期数列中的指标值为时期数,时点数列中的指标值为时点数;②时期数列中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而时点数列中的指标值则不具有可加性;③时期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的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的长短则没有直接关系;④时期数列中的指标值是通过连续调查取得的,而时点数列中的指标值则是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的。

3、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答:(1)基本原则:保持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

(2)具体原则:①时间长短统一;②总体范围统一;③指标口径统一;④计算方法统一;⑤计量单位统一。

4、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时间序列(平均发展速度)

第七章.时间序列(平均发展速度)

128.9 128.9 28.9 28.9
114.9 148.1 14.9 48.1
112.5 166.6 12.5 66.6
108.1 180.2
8.1 80.2
108.1 194.8
8.1 94.8
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是现象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 均数。
2.平均增长速度是现象环比增长速度的序时平 均数,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解:已知a0 15, a1 a2 a3 60, n 3,
则X 3 X 2 X n ai a0 0,即 i 1
3
X
2
X
X
4 0,解得X
1.151
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两种方法的比较:
几何平均法:
an
n
a0 X G
方程法:X n X n1 X 2 X n ai a0 i 1
繁荣 116
1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拐点 114
113 112 111 1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 100
衰退 拐点
萧条 拐点
繁荣 拐点
复苏 拐点
经济周期:循环性变动 年份
时间数列的组合模型
(1)加法模型:Y=T+S+C+I
计量单位相同 的总量指标
对长期趋势 产生的或正 或负的偏差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
环比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年距增长速度
ai ai1 ai 100﹪
ai 1
ai 1
ai a0 ai 100﹪
a0

第7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解答

第7章时间序列分析习题解答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2000-2006年某银行的年末存款余额,要计算各年平均存款余额,该平均数是:( b )a. 几何序时平均数;b.“首末折半法”序时平均数;c. 时期数列的平均数;d.时点数列的平均数。

2.某地区粮食增长量1990—1995年为12万吨,1996—2000年也为12万吨。

那么,1990—2000年期间,该地区粮食环比增长速度( d )a.逐年上升b.逐年下降c.保持不变d.不能做结论上表资料中,是总量时期数列的有( d )a. 1、2、3b. 1、3、4c. 2、4d. 1、34.利用上题资料计算零售额移动平均数(简单,4项移动平均),2001年第二季度移动平均数为(a )a. 47.5b. 46.5c. 49.5d. 48.4二、判断题1.连续12个月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年距增长量。

2.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几何平均法。

3.用移动平均法分析企业季度销售额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时,一般应取4项进行移动平均。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只适合时点指标时间序列。

5.某公司连续四个季度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别为9%、12%、20%和18%,其125126环比增长速度为0.14%。

正确答案:(1)错;(2)错;(3)对;(4)错;(5)错。

三、计算题:1.某企业2000年8月几次员工数变动登记如下表:试计算该企业8月份平均员工数。

解:该题是现象发生变动时登记一次的时点序列求序时平均数,假设员工人数用y 来表示,则: 1122n 12y y ...y y=...nnf f f f f f ++++++121010124051300151270311260()⨯+⨯+⨯+=≈人 该企业8月份平均员工数为1260人。

2. 某地区“十五”期间年末居民存款余额如下表:试计算该地区“十五”期间居民年平均存款余额。

解:居民存款余额为时点序列,本题是间隔相等的时点序列,运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序时平均数。

第七章.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

第七章.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

1950-1998年中国水灾受灾面积(单位:千公顷)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按数列中所排列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绝对数数列
时期数列 (总量指标数列) 时点数列
相对数数列 (相对指标数列)
平均数数列 (平均指标数列)
时期序列与时点序列的区别
如果数列中变量反映现象在各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即为时期序列。 其特点是:第一,数列中各变量值可以累计相加。 第二,变量值大小随时间长短而变动。 第三,数据的取得一般采用连续登记的方法。 如果数列中变量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处的状态,即为 时点序列。 其特点是:第一,数列中变量值不能相加。 第二,变量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第三,数据的取得一般采用间断登记的方法。
【例】某商业企业2006年第二季度某商品库存 资料如下,求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 时间 库存量(百件) 3月末 4月末 5月末 6月末 66 72 64 68
解: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为:
66 68 72 64 2 67.67 百件 a 2 4 1
※间隔不相等 时,采用加权序时平均法
构成要素:
现象所属的时间
反映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数值
研究的目的
1、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况和 结果; 2、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速度、 发展趋势和平均水平,探索社会经济 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据以对未来 进行统计预测;
3、利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时间数 列进行对比分析或相关分析。
要素一:时间t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②该企业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a 10000 12 .6 14 .6 16 .3 3 c 2200 b 2000 2000 2200 4 1 2 2 6904 .76 元 人

人大版统计学 习题加答案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

人大版统计学 习题加答案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填空1、下表为两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数据:则A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B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A 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1%的绝对值为,B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1%的绝对值为。

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7.1%、3.4%、3.6%、5.3%,则定基增长速度是。

3、年劳动生产率r(千元和职工工资y (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110x=,这意味着120y+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职工工资平均。

4、拉氏价格或销售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都是选期,而派许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则选期。

5、动态数列的变动一般可以分解为四部分,即趋势变动、变动、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二、选择题1.反映了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它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表现为一种近似直线的持续向上或持续向下或平稳的趋势。

A长期趋势因素B季节变动因素C周期变动因素D不规则变动因素2.是经济现象受季节变动影响所形成的一种长度和幅度固定的周期波动。

A长期趋势因素B季节变动因素C周期变动因素D不规则变动因素3、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A、趋势B、季节性C、周期性D、随机性4、在使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如果时间序列比较平稳,则平滑系数α的取值(A、应该小些B、应该大些C、等于0D、等于15、某银行投资额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10%,2005年比2003年增长了15%,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A、15%÷10%B、115%÷110%C、(110%×115%+1D、(115%÷110%-1三、判断1、若1998年的产值比1997年上涨10%,1999年比1998年下降10%,则1999年的产值比1997年的产值低。

(2、若三期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9%、8%、10%,则三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 (。

3、去年物价下降10%,今年物价上涨10%,今年的1元钱比前年更值钱。

(。

4、若平均发展速度大于100%,则环比发展速度也大于100%。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 时间序列概述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时间序列的概念:又称时间数列,就是把反映客观现象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由此形成的数列叫时间数列(动态数列)。

构成要素:❖ 客观现象发展水平所属的时间 ❖ 客观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数值作用❖ 反映客观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历史状况 ❖ 揭示客观现象的数量变化趋势 ❖ 为预测提供一些方法二.时间序列的种类时间序 列按表 现形式时期序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绝对数时间序列 时点序列时期序列与时点序列的区别三.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a)基本原则: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b)指标数值涵盖的时间长短一致c)总体范围应当一样d)指标的经济内容应当相同e)计算方法和计算单位、价格一致现行价格:指产品在各个时间,地点、环节实现的价格。

可比价格:是为专门消除货币量中价格变动因素而设计的价格。

第二节时间序列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是指时间序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又称为时间数列水平。

可表示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

通分为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和中间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在时间序列中,把各个时期(或时点上)的指标数值加以平均求得的平均数,又称为序时平均数。

1.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从计算资料上看:前者是根据时间数列计算;后者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从说明的问题上看:前者将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时间差异抽象化,说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平均发展水平;后者把整体各单位数量差异抽象化,反映总体在静态上的一般水平。

(一)总量指标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2.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连续时点序列的计算:①连续时点相等序列: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公式为:ā=∑a/n②连续时点不等序列: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公式为:ā=∑af / ∑f间断时点序列的计算:③间断时点相等序列:每隔一定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的间隔相等。

其计算方法间断时点不等序列:⑤(二) 相对指标时间序列与平均指标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相对数时间序列:应先分清形成相对数的分子、分母数列的性质,同时视资料掌握程度,按“分子、分母分别求序时平均数,再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对比”的总原则。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第七章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第七章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第七章时间序列数据分析1、通过date_range()函数创建DatetimeIndex对象时,如果只是传入了开始日期,则还需要用()参数指定产生多少个时间戳。

[单选题] *A、freqB、endC、periods(正确答案)D、start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请阅读下面一段程序:period = pd.Period(2010)print(period+5)运行上述程序,它最终输出的结果为()。

[单选题] *A、2015(正确答案)B、2014C、2013D、2012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下列方法中,能够转换时期频率的是()。

[单选题] *A、shift()B、rolling()C、asfreq()(正确答案)D、resample()答案解析:shift()方法用于沿着时间轴方向将数据进行前移或后移;rolling()方法用于滑动窗口;resample()是一个对常规时间序列数据重新采样和频率转换的便捷的方法。

4、下列方法中,用来创建一个滑动窗口的是()。

[单选题] *A、shift()B、rolling()(正确答案)C、asfreq()D、resampl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5、请阅读下面一段程序:运行程序,它最终执行的结果为()。

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numpy as npdate_list = ['2015/06/01', '2017/02/01','2016.6.1','2018.6.1']date_index = pd.to_datetime(date_list)date_se = pd.Series(np.arange(4), index=date_index)date_se[3] [单选题] *A、4B、3(正确答案)C、2D、1答案解析:暂无解析6、创建一个DatetimeIndex对象的代码如下:pd.date_range('2018/08/10','2018/08/15')默认情况下,该对象中时间戳的频率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时间序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2.间隔相等的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3.逐日登记资料的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4.具有可加性的时间序列是 ( ) A.时点序列 B.时期序列 C.平均指标动态序列 D.相对指标动态序列5.间断性的间隔不相等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 A.以每次变动持续的时间长度对各时点水平加权平均 B.以数列的总速度按几何平均法计算 C.用各间隔长度对各间隔的平均水平加权平均 D.对各时点水平简单算术平均6.时间序列中的派生序列是 ( ) A. 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B.绝对数时间序列和相对数时间序列C.绝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D.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 )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8.某企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原值变动资料(单位:千元〉:1998年1月1日8000当年新增2400, 当年减少400试确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价值 ( ) .9000 C9.某车间月初工作人员数资料如下 ( )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280 284 280 300 302 304 320 计算该车间上半年月平均工人数计算式是:A.i iif f α∑∑B.i iif f α∑∑C.inα∑ D.12311122...1n a a a a n -++++-年上半年某商店各月初棉布商品库存〈千元〉为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42 34 36 32 36 33 38试确定上半年棉布平均商品库存。

( ) .30 C11.某银行农业贷款余额(千元)如下: 2002年 1月1日 84 2002年 4月1日 81 2002年 7月1日 104 2002年 10月1日 106 2003年 1月1日 94试确定农业贷款平均余额 ( ) .76 C 年11月某企业在册工作人员发生了如下的变化(人): 2003年11月1日在册919,2003年11月6日离开29,2003年11月21日录用15试确定该企业11月份日平均在册工作人员数 ( ).905 C13.某采购点12月1日有牛300头,12月5日卖出230头,12月19日购进130头。

试确定该采购点月平均牛头数 ( ) .186 C14.某企业第一、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的原材料平均库存额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则全年的平均库存额为: ( )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15.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为,2001-2002年为,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 )16.时间数列水平,若无季节变动影响,则季节比率为 ( ) A.0 B.1 C.小于1 D .大于117.某现象发展趋势属于指数曲线型,它的数学模型为:xy ab =,参数a 表示 ( )A.动态序列的平均水平B.年平均发展速度C.动态序列初始水平值D.年平均增长量18.对某商业企业1998—2002年商品销售额资料,以序列中项为原点,商品销售额的直线趋势方成为61073c y t=+,试利用该数学模型预测2004年商品销售额规模(单位:万元) (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19.用5项移动平均测定长期趋势,修匀后的数列比原序列减少 ( ) 项 项 项 项20.在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月季节比率(%)之和应为 ( ) % % % %21.计算年距指标的目的是 ( ) A.为了反映时间序列中的季节变动 B.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季节变动 C.为了反映时间序列中的循环变动 D.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变动 22.某现象指标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该指标的增长量是 ( ) A.年年增加 B.年年减少 C.年年保持同样增长量 D.无法做结论23.长期趋势测定的移动平均法,移动的项数越多 ( ) A.显现出波动越大,修匀得越不平滑 B.显现出波动越小,修匀得越平滑 C.显现出波动越大,修匀得越平滑 D.显现出波动越小,修匀得越不平滑24.某县1995—2000期间粮食产量(万吨)配合的直线趋势方程y=800+,式中时间变量t=-5,-3,-1,1,3,5。

为确定1996年的趋势值,代入的t 值应当是 ( ) B.-3 C.225.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合的合适方程: ( ) A.直线趋势方程 B.指数曲线方程 C.直线或指数曲线方程均可 D.无法判定二、多项选择题1.下面哪几项是时期序列 (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2.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则该动态数列A.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B.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C.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E.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5个月原材料库存总量3.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4.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 )A.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B.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C.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D.这两个增长量都属于速度分析指标E.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5.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6.下列数列哪些属于由两个时期序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 ( )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B.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D.某单位人员构成动态数列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动态数列7.增长1%的绝对值 ( )A.等于前期水平除以100B.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增长速度C.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发展速度D.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绝对量E. 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相对量8.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就是()A.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B.各定基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个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n次方根 D.最末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的n次方根E.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的n次方根9.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循的原则有()A.时间长短应该相等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C.指标经济内容应该相同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E.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应该一致10.时期序列的特点有()A.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C.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D.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E.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而取得的三、判断题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2.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3.若将1990-1995年末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序列( )4.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 )5.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6.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 )7.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表示的是:速度指标增长百分之一而增加的水平值 ( )8.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 )9.若环比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是年年相等 ( )10.季节变动指的就是现象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变动 ( )11.某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的速度,平均来说是增长的,因此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也是年年上升的()12.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一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加一()13.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1991年至200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14.现象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为零()15.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数列的项数来计算平均增长量()1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17.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18.呈直线趋势的时间序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19.呈指数曲线趋势的时间序列,其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20.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最末期的定基发展速度,因此定基发展速度必大于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四、简答题:1.何谓时间序列,它包括哪些构成要素?2.比较时期序列与时点数列的不同。

3.为什么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不用算术平均而用几何平均?4.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有哪些?时间序列结构分析的两个基本模型是什么?它们的假设条件是什么?五、计算题1.某地区2000年底人口数为2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2000年粮食产量为120亿斤,要求到2005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800斤,试计算2005年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少?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2.某企业2000-2005年间某产品产量资料如下:(2)计算1995-2000年间该企业的年平均产量、年平均增长量(47)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3)分别用普通法和简捷法预测2006年的产量,并分析a与b的差别原因。

3.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表:(2)计算1995—2005年的平均年销售产值、销售产值的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3)计算职工人数的序时平均数和工人人数的年平均比重;(4)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序时平均数;(5)配合直线模型预测该企业2005—2007年的销售产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