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二)、词类活用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19、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 做……太守.20、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2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乐 .23、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词作动词,煮茶.24、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25、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蹇,骑驴.26、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重点句子翻译: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一、字词1藤野先生不逊.(xùn)诘.责(jiã)订.正(dìng)深恶.(wù)痛疾解剖.(pōu)绯.红(fēi)标致.(zhì)托辞.(cí)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cuî)杳.无消息(yǎo)匿.名信(nì)成群结队.(对)2我的母亲文绉绉..(zhōu)绰.号(chuî)气量.(liàng)佃.户(diàn)眼翳.(yì)责罚.(fá)质.问(zhì)广漠.(mî)宽恕.(shù)牢骚.(sāo)侮.辱(wǔ)4、列夫*托尔斯泰黝.黑(yǒu)滞.留(zhì)愚钝.(dùn)器宇轩.昂(xuān)禁锢..(jìn gù)犀.利(xī)侏儒..(nàgîu)..(zhūrú)酒肆.(sì)尴尬..(gān’gà)粗制滥.(làn)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guǎ)鹤立鸡群正襟.(jīn)危坐颔.(hàn)首低眉诚惶.(huáng)诚恐无可置.疑(zhì)黯.(àn)然失色广袤.(mào)无垠.(yín)锃.亮(zâng)失调.(tiáo)崎岖..(qíqū)粗鄙.(bǐ)6、雪博.(搏)识美艳消释褪.尽(tuì)凛冽..(lǐnliâ)升腾脂粉奁.(lián)胭脂.(zh ī)朔.方(shuî)9、海燕苍茫胆怯.(qiâ)翡翠..(wānyán)..(fěicuì)蜿蜒11、敬畏自然蓬蒿..(pãnghāo)咫.尺(zhǐ)狼藉.(jí)呐.喊(nà)不自量力相形见绌.(ch ù)精巧绝伦.(lún)美味佳肴.(yáo)鲲.鹏(kūn)斥鴳.(yàn)15 喂——出来哂.笑(shěn)拍板牟.取(mïu)黑咕隆咚颤颤巍巍莫衷一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众目睽睽.(kuí)铆.钉(mǎo)16 云南的歌会蹲踞..(chïuhâ)熹.微(xī)譬.喻(pì)淳.朴(chún)即物起兴.(x ..(dūnjù)酬和ìng)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yín)凤哕.(huì)第 1 页共4 页。
部编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知识复习提纲

部编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期末复习提纲三、文学常识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贺敬之,与丁毅合作创作了歌剧《白毛女》,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3.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
《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4.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
5.竺可桢,我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
著有《竺可桢文集》和《竺可桢日记》《物候学》(和宛敏渭合著)等。
6.阿西莫夫,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
7.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理论之父”,著有《沙乡年鉴》,这是一部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
8.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
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9.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八篇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后又迁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著有《柳河东集》。
10.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11.《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1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故《诗经》又称“诗”“诗三百”。
汉代以后,儒家奉之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八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各课知识点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一)字词解释1.社戏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重点笔记归纳(完整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一、现代文知识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始以“鲁迅”为笔名。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华盖集》《坟》等。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1-3);第二部分:在仙台(4-35);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后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帮“我”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关心、既热情,又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精神。
: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日暮里(源自“日暮乡关何处是”):勾起了鲁迅对家国之愁思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也无怪它们的疑惑”: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教学提纲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9、《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特殊词义【一词多义】[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三、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四、迁移拓展1、与本文有关的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联系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3)无人问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解析与教学提纲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解析与教学提纲一、教材解析本教材为部编统编的《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内容涵盖了课文阅读、写作技巧、语法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1. 课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选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包括现代小说、古代诗词等,旨在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可以培养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策略。
2. 写作技巧教材中的写作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
3. 语法知识教材中的语法知识部分系统介绍了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法内容。
通过学习语法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二、教学提纲为了有效地教授本教材内容,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教学提纲:第一单元:阅读与写作-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和主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 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古代诗词-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古代诗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 写作技巧:学生通过模仿古代诗词的写作风格,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第三单元:现代小说-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阅读现代小说,了解当代社会问题,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 写作技巧: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四单元:语法知识- 语法知识学习:学生学习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法知识,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则和技巧。
- 语法应用:学生通过练习和应用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以上是《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解析与教学提纲的简要内容。
根据教材特点,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诗句大意:“弃我者,昨日之日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诗人骚动不安的心情,并由此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这两句借景抒情,烦忧一扫而尽,感情为之一变。
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高楼上把盏痛饮。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指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到天上去摘取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够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有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更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2、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之情。
3、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学习提纲(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边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内容大意:秋日傍晚的边塞更加显得荒凉萧瑟,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
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
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
有一座早闭的孤城,孤城中守边将士的生活怎样呢?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着酒,边想着极辽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到归去?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没有人能睡得着,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文言语句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有时遇到他斥责别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
1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很愚笨,终于获得很多教益。
1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12、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1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指读书),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14、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心情,难道没有不同吗?16、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接连数日不放晴。
17、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
1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0、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
2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2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25、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
2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
2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
2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2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3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摆着,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3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儿)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方游去,来来往往,动作轻快敏捷。
3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明或暗,隐约可见。
34、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竹子树木环绕着,非常寂静,空无一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久地逗留,于是记下这件事就离开了。
【文言文重点问题】1.《醉翁亭记》中作者要表达的“醉翁之意”是什么?“太守之乐”包含哪些乐趣?作者要表达的“醉翁之意”是表现作者独特的“太守之乐”。
“太守之乐”至少包含三种乐趣:山水之美是其乐一,美酒佳肴是其乐二,与民同乐是其乐三。
所以本文的主旨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2.《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要像“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
3、你如何理解《小石潭记》中作者的前“乐”后“忧”?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情一直都郁郁不安,他想通过游玩山水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因此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和潭中鱼的可爱会“心乐之”;但忧郁是他此时心情的主调,一经这里过于凄清的环境的触发,他那短暂的快乐便会消失,忧伤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读书难、求师难、求学难。
他凭借自己吃苦耐劳、刻苦好学的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且最终学有所成。
他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即他不把物质生活的贫乏放在心上,而去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并学有所成。
5、《与朱元思书》中能够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话体现了文章怎样的主题思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世俗生活,藐视追名逐利之徒的思想感情,和远离世俗,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阅读题常见概念】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设问、排比、反复、引用。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3、写作手法:象征、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对比、欲扬先抑、前呼后应、托物言志。
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5、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6、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引资料。
7、人物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8、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9、描写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10、抒情的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11、记叙文四(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13、小说三要素:人物(主人公、次要人物)、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4、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15、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句子成分记清楚,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
【阅读题常见题型的应答规范】1、问: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记叙文或小说)答: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2、问:某一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答:开头(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奠定感情基调、作铺垫、埋伏笔);中间(过渡、承上启下);结尾(呼点开头、点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揭示中心、总结全文)。
3、问:某一句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见概念2。
作用:叙议结合、点明中心、抒发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什么观点、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4、问:某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环境描写(起烘托作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渲染了或悲或喜的气氛、流露了或悲或喜的心情、埋伏笔、作铺垫);人物描写(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描写,形象地刻划了人物什么形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什么品质)。
5、问:某一句如何理解?答题要领:用自己的话,揭示出这一句话的言外之意、将深奥的话写得通俗易懂就行了。
6、问:某一句话或某一字词有何表达效果?或请赏析某一句话?答题要领:先看看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如果有,就判断是什么修辞,作分析其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特点;拟人:将什么人格化,赋予什么人的思想感情,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特点;排比:加强了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或艺术感染力)如果没有修辞,就看看是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巧妙。
(动词:形象而准确地写出了什么性格;形容词: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什么特点)。
7、问:本文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写作特色、表现手法)?答:对比(与前文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什么特点或什么品质);象征(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某一观点或某一感情);烘托(更好地衬托出某一特点或更好地营造某一气氛。
);欲扬先抑(为后文的赞扬进行蓄势,更好地抒发赞美之情。
);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8、问:说明文中的某个词语能不能删去?答:不能。
先解释该词(表修饰、表限制、表程度、表范围),再比较(原来是什么意思,删去后就成什么意思了),最后加一句套话(与事实不相符,也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问:说明文中某句或某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方法见概念6。
作用:准确、具体、形象、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某某的什么特点、性质、类型、用途等(一般在前文找原话)。
10、归纳要点、提炼信息的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才能做到全面,不疏漏要点。
11、翻译的技巧:留(人名、地名、年号)、补(省略的成份)、调(调整顺序)。
12、断句的技巧:找标志(之乎者也则矣哉耶)、看句式(判断句、并列句)、靠理解、凭语感。
13、某一故事或寓言给你的启迪:这个故事或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要怎么样,而要怎么样,否则就会怎么样;以前自己怎么样,学了本文之后,我会怎么样。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常见题型的应答技巧】1、开场白:称呼+礼貌性问候或自我介绍+借用名言(或自创名言)切入话题。
2、辩论题:摆明观点+正面论证(借用名言或事例)+反面论证(借用名言或事例)+总结观点。
3、发短信:赞美型(使用排比句、注意文学色彩);批判型(使用反问句,注意讽刺意味)。
4、提炼信息题:逐句阅读→圈出关键词→简要概括→分条概述。
5、读图(表)题:读图表名称→思考图表表现的重点→揣摩出题人意图→简要揭示图表含义。
6、仿写题:句式要一样、修辞要一样、要有文学色彩、要有逻辑(合乎常理)。
7、感悟题:揣摩出题人意图→写出自己的感悟或体会(主题要健康,思想要积极)。
8、拟写题:公益广告或宣传标语(要简洁、无语病、有修辞);建议或方案(条理清楚、合情合理);颁奖词或欢迎词(对象明确、用语文明得体、有一定的文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