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女史箴图

合集下载

《女史箴图》鉴赏

《女史箴图》鉴赏

《女史箴图》鉴赏2014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现身,它据传为东晋顾恺之画作,原为清宫藏画,曾被多位文人、帝王收藏玩赏,在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落到英国。

在大英博物馆,我们再次见到的《女史箴图》画卷被截成四段,裱褙成平板式进行展示,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做法是对文物的伤害。

然而,割裂画作的做法毕竟发生在百年之前。

在今天的纷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和无法复原的珍贵文物,在无法改变的历史面前,解读画中涵义和寻找画作流失经过,也许能够给后人更多启示。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这幅《女史箴图》已然被整个世界视作一个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

尽管学者们对作者年代和身份有着诸多猜想,但这幅长卷仍被公认是出自魏晋时期古典人物画派顾恺之;其次,长卷的每一段故事都以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宫廷女性模范事迹为蓝本。

这些故事实际上反映的是儒家精炼总结后的关于古代女性应该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戒律信条,是理想化女性美的标准。

后人对这幅教化图的推崇大抵是源于该作品在技法、内容到涵义等各个层面,树立了古代文化观念与艺术表现的规则与典范。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不美的大脸凤眼与“内在美”“女史”一词出自《周礼》,是指掌王后之礼,书内令的女性史官。

《女史箴》本意也正是借女史的口吻总结历代贤女的事迹以鉴戒讽刺贾后的专权善妒。

《女史箴图》所有图像的内容和细节都能与张华《女史箴》的文字一一对应。

长卷中的最后一组题字为“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即是原文最后一句(图①)。

“司”是主持、掌管;“箴”是劝告、劝诫;“敢”是大概;“庶姬”就是嫔妃。

和前面有名有姓的八女故事不同,这一组三人不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执笔而书的女性正如《汉书》里所记载的“女史彤管,书功记过”那样手执毛笔认真记录着前面那些女性的善思、善言和善行,她正是张华想象出的一位无名女史。

有二嫔妃做相视状,其中一人手放于胸前,好像对女史所云颇有感触。

这样,“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八个字被无一遗漏地以形象表现出来。

论顾恺之《女史箴图》的绘画特点

论顾恺之《女史箴图》的绘画特点

论顾恺之《女史箴图》的绘画特点作者:刘霞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5期摘要:《女史箴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之作,是迄今为止存世最早的中国人物画作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文将从“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三个方面来分析其绘画艺术特点,从而提高读者对于画作的鉴赏力,能更好的解读绘画作品,更好的感受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特点一、两晋时代,道释宗教画逐渐发达起来,人物故事画极为流行,纯粹的山水画业已成立,伴随着寺观的建立,又产生了大量的壁画,陆续出现了伟大的画家。

东西两晋之间,以画闻名于世的画家不下二三十人,东晋的顾恺之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个。

顾恺之遗品中属卓绝的当推《女史箴图》,该图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的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顾恺之,原名长康,小字虎头。

晋陵人,出身士族。

精通诗文、书画,善于谐谑,时人称“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女史箴图》是依据晋代张华所作《女史箴》一文创作而成,以图文相间的横卷形式再现了《女史箴》内容,《女史箴图》题文(即张华文《女史箴》)的大意主要在于规劝贵族女子要遵从妇道,要如同君子一样克制自己的欲念,如修饰外表形象一样修饰内在心灵,进而走向圣贤之路。

张华的原文本是12节,但现存的唐代摹本仅存9幅,每段箴言均配了画,诗与画相得益彰,可以说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为文章配画的佳作。

人物用游丝描,笔法细密精致,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风格古朴,色泽鲜艳。

有的直绘其形,有的托物比興,也有的借题发挥。

目的在于宣传女德规范,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全卷结构为典型的早期横卷式,每一段相对独立,而又前后呼应,有整体感。

全卷又通过不同层次的空间体现,来显示物体形象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构成关系。

空间本是物理学概念,用以区别与时间相对的具体物质的存在方式,用来表示在茫茫宇宙中具体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

题目:《关于<女史箴图>的再认识》关于《女史箴图》的再认识摘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其作者是东晋的顾恺之。

顾恺之人物画传神意境的特点对后世艺术创作的极大影响,画中“形”“神”兼备,外在形体和内在精神使得画更具内涵和感染力,而其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则是画论的核心理论,是绘画艺术史的一座丰碑。

这幅画也是最早的一幅“以形传神”绘画艺术的杰出作品,因而它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其他画科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以形写神;创新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同时还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得人物和整体布局的统一。

中国艺术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

世称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画宗顾恺之就人物画的艺术特质,提出了“以形写神”等中国画史经典理论,这一理论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空前的独创性,它揭示出画家在艺术创造中,认识美、追求美、探索美、体现美的独到见解及艺术造诣。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如明代“写真”代表作——曾鲸的《张卿子像》,作者在传统肖像画法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为中国传统肖像画开辟了新路子。

画中描写了杭州名医张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位医学家不求名利、和善坦荡的神态风貌。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长卷式的人物画外,场面更为繁广的应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文/雒三桂在中国绘画史上,东晋画家顾恺之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不仅因为著名的《女史箴图》相传为顾恺之所绘,也因为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的传奇故事。

东晋以前,人物绘画在中国虽然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但作者都是民间画工,士大夫文人阶层几乎从没有介入到人物绘画活动中去,顾恺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士大夫文人画家。

顾恺之(34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出身于江东门阀世家顾氏家族。

父顾悦之,官至尚书左丞。

在孙吴时期,顾氏是江东士族第一高门。

孙吴灭亡之后,顾氏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在东晋时期保持了相当的政治势力。

《世说新语》记载了不少顾恺之的故事。

如《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又:“桓征西(温)治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

’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桓即赏以二婢。

”又:“顾长康拜桓宣武(温)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同漠)长风,眼如悬河决溜。

’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又《世说新语·文学》:“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

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顾恺之很有个性,常常专注于某个事物而忘记一切,因此当时人认为他有些“痴”,即有点傻,这当然不是事实,只是顾恺之的个性使然。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中兴书》说顾恺之“为人迟钝而自矜尚,为时所笑。

”说顾恺之对事物反应迟钝,比较自负,受到时人讥笑。

又引宋明帝《文章志》载桓温之言,说顾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平平耳。

”桓温雄才大略,自然不把顾恺之放在眼里,所以评价并不公允。

因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顾恺之甚至经常被人戏耍。

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说顾恺之“矜伐过实,诸年少因相称誉,以外戏弄。

女史箴图详细解析

女史箴图详细解析

《女史箴图》详细解析《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女史箴》是西晋张华写的一篇讽谏贾后的辞赋。

贾后名南风,是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立过大功的贾充的女儿。

她在晋惠帝司马衷做太子时,就被册封为王妃。

后来成为皇后,独揽大权八、九年。

《女史箴图》的这个唐代摹本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画面上可以看到项子京题记,唐弘文馆“弘文之印”,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女史箴》词句11行。

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纸本墨色,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

唐摹本流传情况:唐朝:贞观十三年八月望日之前,可能流传于民间。

董其昌曰:“永兴曾见之耳。

”贞观十三年八月望日至贞观十五年六月丙辰之间(639-641)收入唐内府。

米芾《画史》说:“《太宗实录》载购得顾笔一卷。

”弘文馆藏,有弘文馆印。

又有唐太宗时期的皆作半字的编号“卷字柒拾号”和加盖的骑缝印玺长椭圆形“四端俱”双龙小玺。

到了唐朝末年,由于战乱,《女史箴图》流入民间,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之前藏于刘有方家。

米芾《画史》著录。

宋朝:宋徽宗政和年间收入内府,《宣和画谱》著录,画面盖有“政”、“宣”、“御书”诸印。

至南宋绍兴年间藏于内府,有“绍兴”、“内府图书之印”、“睿赏东阁”诸印为证。

《墨缘汇观录》有所记载。

十三世纪中期,由贾似道收藏。

有“秋壑图书印”。

明朝:16世纪中《天水冰山录》记载藏于明代严嵩家。

1570年左右属中书顾正谊。

画面董其昌跋、何良俊跋可得知。

1580-1590年间属大收藏家项墨林。

印章极多,不逐一列举。

明崇祯至清顺治间归张孝思,有“张则之”印。

顾恺之《女史箴图》浅析

顾恺之《女史箴图》浅析

顾恺之《女史箴图》浅析摘要: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堪称人物画的巅峰,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关键词:顾恺之;《女史箴图》顾恺之(344-405),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东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博学多能,工诗善书尤其精通丹青。

有“才绝、画绝、痴绝”的雅号,并提出著名的绘画理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其“游丝画法”和“传神写照”画论都在此幅作品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但此图真迹早已失传,现存两个摹本,一宋摹本现藏故宫博物院,而另外一唐摹本则由大英博物馆收藏。

顾恺之的个性正如《晋书·顾恺之传》上记:“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存)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

玄乃发其出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

绐云未开。

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

’了无怪色。

”他的狡黠,痴语痴相和当时社会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谐。

在魏晋南北朝这种政局动荡的时代,实际上也不失是一种超脱,为他更好的绘画做学问节省下了时间。

在以后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历代文人画家中,很多有才情的在野文人画家承延顾恺之这种精神道路,既是充满了智慧,也是画家生存的一种无奈。

《女史箴》是晋代文学家张华所写的一篇旨在劝谏晋惠帝的皇后贾南凤而作,劝诫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

选文如下:玄熊攀槛,冯媛趋进。

夫岂无畏?知死不吝。

班婕有辞,割驩同辇。

夫岂不怀?防微虑远。

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

日中则昃,月满则微。

崇犹尘积,替若骇机!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

性之不饰,或愆礼正。

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

夫出言如微,而荣辱由兹。

勿谓幽昧,灵监无象。

勿谓玄漠,神听无响。

无矜尔荣,天道恶盈。

无恃尔贵,隆隆者坠。

鉴于小星,戒彼攸遂。

比心螽斯,则繁尔类。

欢不可以黩,宠不可以专。

专实生慢,爱极则迁。

致盈必损,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翩以取尤。

冶容求好,君子所仇。

结恩而绝,职此之由。

女史箴图观后感800字

女史箴图观后感800字

《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西晋广武侯张华所写,“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皇后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

西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引起宗室诸王不满。

当时的文学家张华用韵文的形式作《女史箴》,以女史的口气写出宫廷的规箴,是一篇旨在劝说妇女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品德的文章。

东晋顾恺之就以这篇文章为画题,将文中故事以图画的形式加以描绘,使之通俗易懂,故称《女史箴图》。

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

西晋张华《女史箴》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女史箴图》最富盛名的摹本有两卷,分别是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摹本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摹本。

现存《女史箴图》最早的画本是唐代摹本,因年代久远,此版《女史箴图》现存共9段。

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盗出携往海外。

该作品在绘画技巧上,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

画家善于用细线勾勒人物,我们看到,画面里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

女史们那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婀娜,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

在整个画图上,都以细线勾勒,只是在头发,裙边或飘带等处敷染颜色,稍加点缀,显得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

而配景所画的山石、树木均勾勒无皴,与人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画风格外古朴,色泽非常鲜艳。

画家创作《女史箴图》所采用的游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亮丽、活泼,其卓越的绘画语言是无懈可击的。

这种线条的出现,也影响后人逐渐将这种娴静的线条不再赋加色彩,使之独立成为一个画种,谓之“白描”。

“白描”工夫也成为了中国画画家的一种基本功。

每段都相对独立,但又通过提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散而不乱、疏密得当的有机整体。

图中人物神态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文内容。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档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档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作者:雒三桂《光明日报》(2016年06月05日11版:艺萃·美术经典)(传)顾恺之女史箴图宋徽宗书《女史箴》词十一行《历代名画记》(王氏画苑金陵刻本)卷三有关顾恺之的记载顾恺之(约346—406)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出身世家大族,为孙吴大臣顾雍之后。

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绘画理论家。

当时人说顾恺之有三绝:画绝、文绝、痴绝,在南朝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也留下了不少关于他的逸闻趣事。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还包括兼有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的画像石和画像砖。

从考古发掘所见的先秦汉墓室壁画以及汉代画像砖石所描绘的图像中,我们可以得知,人物只是画面整体的一小部分,并未分离成单独的一科。

当时,人们对于人物画,看重的是其教化功能,即曹植所说的“存乎鉴戒者图画也。

”(《太平御览》卷七五一引《历代名画记》)。

汉末以后,随着佛教的日益兴盛,以宗教宣传为背景的人物绘画开始独立出来,并涌现出一批佛教绘画名家。

随着人物品评风气盛行,人物绘画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神话传说和前代人物,而开始面向当世人物。

在此背景之下,形神兼备,能充分反映人物精神气质,笔墨简淡高华成为当时人物绘画追求的主要目标。

这一点,在顾恺之的绘画创作中有非常典型的表现。

顾恺之图写人物,并不仅仅图其外形轮廓,而十分注意人物精神世界的塑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顾恺之甚至开创性地使用了许多在当时看来十分超前的手段。

《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故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仲堪),殷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曰:“明府正为眼耳。

(殷仲堪眇一目)但明点童子(即瞳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冲之邮票
祖冲之纪念银币
艺术
1、“书圣” 王羲之(书法)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 《兰亭序》 找出《兰亭序》中的“之”字,体 会他的书法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有20个“之”字,7个“不”字。 特点:他的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美称。
王羲之的故事
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 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 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 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当然,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凭苦练也不行。但老祖先们 所以一代代地把“二王”学书法的苦练故事传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 勤学苦练的重要,是在借助池中之水、缸里之水来鞭策人们恒定心志, 学而不辍,这样才可成大事。
我们从王羲之、王献之学习书法的故 事中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勤奋、刻苦、专心
王羲之被后世尊称为 “书圣”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 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 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 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 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 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 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 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 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飞天
龙门石窟古阳洞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
顾恺之
《女史箴图》部分
《女史箴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
❖ 3、石窟艺术(雕刻)
❖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其中 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 的龙门石窟等
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
第20窟
1、祖冲之和圆周率(数学)
圆周率是解决圆的周长和直径比率关系的数 学问题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 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候没有上过什 么学校,也没有得到 什么名师指教.但经 过刻苦勤奋的学习, 他在数学、天文历法、 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 卓越的贡献,成为我 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 杰出的科学家.

为什么?

之 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
《兰亭序》摹本(局部)
王羲之的《黄庭经》 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 昨夜行
❖ 2、顾恺之和绘画(绘画)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了很大发 展,名家辈出。期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 人顾恺之。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最 为突出,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