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复习材料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f1.3 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
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3高度为树高(h )加3。
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伐倒木材积基本公式:中央断面积式:V=g0.5l平均断面积式:V=(g0+g n)l/22.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分析:y2=px r (孔兹干曲线)当r=0或1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时,平均断面积公式偏大;中央断面积公式偏小。
当0<r<1时,误差规律正好相反。
3.牛顿公式:V=(2V中+V平)/34.为什么采用区分断面求积法?有效地减少伐倒木材积计算误差,提高计算精度。
区分段数量不是越多越好。
5.胸径测量时的注意事项:○11.3米以下分杈时,对每个枝条进行测定2斜坡上测胸径以高位为准○3采用轮尺或围尺,误差不同4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时,应在胸高断面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值6.立木树高测定方法:采用布鲁莱斯测高器7.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的比成为形数(form factor),有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
8.胸高形数的性质:如果把树干干形看成是遵从孔兹干曲线的规则集合体,则胸高形数与树干形状r和树高h的函数,当r一定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实验形数的性质:不随树高而变化。
10.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11.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
12.望点和望高:把树干上部直径等于1/2胸径处称作望点。
望点至干基长(高)度称为望高。
13.立木材积近似计算的三种方法:○1形率法:V= f1.3 g1.3ha.胸高形率的测定与计算b.由胸高形数与胸高刑律的关系式计算胸高形数c.根据胸高形数的定义计算树干材积○2平均实验形数法:V=f(实验形数)g1.3(h+3); ○3望高法:V=2/3 g1.3(h R+1.3/2)○4形点法第二章树木生长量测定1.生长与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某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统称为生长, 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2.树干年龄的测定方法:○1查数年轮法:树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个年轮,根颈位置横断面上的年轮数就是树木年龄。
测树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曲干线:以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作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作为y轴,并曲树梢为原点,按适当比例作图可得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胸高形数:树干材积与树木胸高处的直径为直径,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某相对高处的直径为直径,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实验形数:树干材积与以胸高断面直径为直径,高为树高加3米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形率: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正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1/10树高处直径之比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林分:森林内部特征相同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林分调查因子: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绝对同龄林:林木年龄完全相同的林分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之比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地位指数:标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所能达到的数值。
林分的条件平均高: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直径分布: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
径阶是指一般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成为径阶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原木:原条按照用材用材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尺码的木段锯材:原木经过进一步加工而成的各种不同规格的板材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通常1cm)直径减少的程度为削度绝对削度:树干上相距1cm的两端直径之差成为绝对削度相对削度:树干上各个不同部位的直径与某一固定部位直径之差与该固定部位直径相比平均削度:用长度除两头直径之差表示生长率: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毛生长量:林分中全部林木在间隔期内生长的总材积进界生长量: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之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成为进界生长量角规控制检尺法:对树木测胸径,并按径阶归组,统计各径阶的计数株数单层林: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称单层林复层林:只有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称复层林二、简答题与问答题一、林木标准地选择的基本要求: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该均匀二、一元材积表的应用1、设置标准地每木调查(亦称每木检尺),统计各径阶株数2、分别树种,选用一元材积表,分别径阶(按径阶中值)由材积表上查出各径阶单株平均材积值3、各径阶单株平均材积乘以径阶林木株数即可得到径阶材积4、各径阶材积之和就是给树种标准地林分蓄积量,各树种的林分蓄积量之和就是标准地林分总蓄积量。
南京林业大学测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 基本测树因子: 树干直径 是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
树干的根颈至主干梢顶 的长度称为 树高。
树干材积是指根颈(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
2. 测定工具:卡尺卷尺、布鲁莱斯测高器3.树干的形状通称为 干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称为树干横断面,其面积称为断面积。
4.伐倒木基本材积公式:d 21、中央断面积式:V g 〔L 4 L21d 2 .22、平均断面积式:V 2 g o g n L 4 o 2 n L公式来源:由干曲线 y 2 px r 取r=1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公式的误差:① 、很显然,当r=1或r=0时,两式无误差且相等。
② 、当r >1时,平均断面积式长生偏大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
③ 、当O v r v 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
3、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2V 中 1V 平 1VL g o 4g 1 g n L3 625•伐倒木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 再把各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
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1 ''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V - gl (梢头的断面积与长度)。
3n1 ''1、中央断面积求积式:V 1 g i 3g | 将树干按一定长度(1m 或2m )分段,量出i 1每段中央直径和最后不足一各区分段梢头底端直径。
当区分段数在5个以上时减少的趋势平稳, 区分段数不得 少于5段。
6.直径和长度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精度的影响:P/ 2P d P L7. 单株立木测定特点:① 、立木高度 除幼树外,一般用测高器测定② 、立木直径 取离地面1.3m 处为胸径。
量测读取方便,树干在此处受根部扩张影响较小③、立木材积 在立木状态下,是通过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2、平均断面积求积式V1n 11 2 g og ng i lgi 13材积误差依段数增加而减少,8.测定胸径时应注意:①、在坡地以坡上1.3m 处为准②、胸高处出现结疤、凹凸或其他不 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值。
测树学总结资料

测树学总结一、名词解释★测树学:测树学是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测算树木、材分、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重量以及收获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会区分,可能会出选择根径:贴着地面的树干的直径。
地径:距根径10cm处的直径。
胸径:距根径1.3m处的直径。
伐倒木(felled tree) :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
树干材积:指根径(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
树高:树干的根颈处到主干梢顶的长度称为树高。
枝下高分为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
冠幅:根幅:树干直径: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Diameter)。
用D或d表示胸高直径:位于距根颈1.3m处的直径,简称为胸径(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树高(tree height):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高度。
胸高断面积(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 :树干 1.3m处的断面积。
树干材积:指根颈以上树干的体积(volume),记为V。
树干直径随从根颈至树梢其树干直径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变化多样。
影响因子:1)内因: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年龄和枝条着生情况;2)外因(环境条件):立地条件、气候因素、林分密度和经营措施等任何规则的几何体,若要计算其体积必须先知其形状。
树干形状是由树干的横断面形状和纵断面形状综合构成。
树干横断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
树干横断面形状近似圆形,更接近椭圆形。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视其为圆形,平均误差不超过±3%。
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所得纵剖面的形状。
干曲线:围绕纵剖面的那条曲线干曲线方程-将干曲线用数学公式予以表达。
干曲线自基部向梢端的变化大致可归纳为:凹曲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抛物线和相交于y轴的直线这4种曲线类型。
测树学 -复习提纲

题型题干正确答案A单选题立木材积三要素不包括()C胸高形数单选题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处的部位称作望点B1/2树干中央直径单选题以误差百分率来看,下面正确的是()A 平均断面式>中央断面式>牛顿式单选题树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D是一样的单选题纯林是有一种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蓄积分别占()的林分A低于10%单选题在一般情况下,林分疏密度大于林分郁闭度的是()C幼龄林单选题树干的横断面形状更接近于()B圆形单选题林分平均胸径是指()B 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单选题在标准地调查中,通过每木检尺得标准地总断面积为0.01056m2,总株数为339棵,则该林分平均直径为( )C13.6cm;单选题角规绕测树木时,当缺口与树木胸径相余时,记数为()D1填空题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 ( ) 和形数。
A树高填空题地位指数是根据( )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A林分年龄填空题树高曲线是指( ) 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A胸径填空题郁闭度是( ) 与林地面积之比。
A 树冠投影面积填空题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 。
A 1.7~1.8填空题角规测树时,Fg越大,测量误差( ) 。
A越小填空题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 ( ) 统称作商品材A薪材填空题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A单木模型填空题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 )和形数。
A 树高 填空题地位指数是根据( )和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A林分年龄 填空题树高曲线是指( )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A胸径 填空题郁闭度是( )与林地面积之比。
A树冠投影面积 填空题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
A 1.7~1.8 测树学 -复习提纲填空题角规测树时,Fg越大,测量误差( )。
A越小 填空题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 )统称作商品材 A薪材 填空题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 )。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期末复习重点1. 干曲线:无数多个半径端点的连线2.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3.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之比4. 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5. 林分调查因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数量(蓄积量)、质量6. 林层/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7.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8. 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9.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蓄积量)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蓄积量)之比10.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11. 立地质量: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12. 林分蓄积量:林分中所有活立林材积的总和13. 标准地(典型样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吝惜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14. 林分直径分布(结构):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按径价的分配状态15. 立木度:现实林分的密度与最理想林分的密度的比值16. 林分密度指数:现实林分的株数换算到标准平均直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林木株数17. 树冠竞争因子:林分中所有树木可能拥有的潜在最大树冠面积之和与林地面积的比值18. 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二元——胸径、树高19. 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20. 原木:原条按照用材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尺码的木段21. 材种:原木经过割锯、加工成适用于不同用途的锯材22. 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23. 树木生长量:一定时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的量24. 总生长量: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25. 定期生长量Zn: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26. 总平均生长量θ: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27. 定期平均生长量θn:定期生长蓝天被定期年数所之商28. 连年生长量Z: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29. 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关系: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面是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30. 生长率: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普雷斯勒生长率:31. 毛生长量Zgr:林分中全部林木在间隔期限内生长的总材积32. 纯生长量Zne:毛生长量减去期间内枯损量以后生长的总材积33. 净增量△:期末材积(Vb)和期初材积(Va)两次调查和材积差34. 进界生长量(I):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之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35. 角规测树的五大技术方面:断面积系数的选定;角规点数的确定;角规绕测技术;角规控制检尺;边界样点的处理测器接触眼睛的一端,必须使之位于角规点的垂直线上。
测树学复习材料

测树学题型:填空10题40分、选择10题20分、概念10分、简答2题10分、论述2题20分 计算约占50%,参考材料结合书本复习。
第1章 伐倒木材积测定一、树干材积测定(1)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目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2)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式中:g —树干横断面;d —树干平均直径(3)树干纵断面干曲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式中:y 一树干横断面半径;— x 一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P —参数;r —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①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②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2)区分求积式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
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g '—梢头底端断面积; ''31l g v =24g dπ=2r y Px =l d d l g g V n n )2(4)(212200+=+=π211224V g L d L π==l'一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分为: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L*∑g i+1/3g’L’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1/2(g o+g n)+∑g i]*L+1/3g n*L(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P v=2P d+P L式中:P v为材积误差率,P d为直径误差率,P L为长度误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0时,则P v=2P d②当直径测量无误差,即P d=0时,则P v=P L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树学题型:填空10题40分、选择10题20分、概念10分、简答2题10分、论述2题20分 计算约占50%,参考材料结合书本复习。
第1章 伐倒木材积测定一、树干材积测定(1)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目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2)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式中:g —树干横断面;d —树干平均直径(3)树干纵断面干曲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式中:y 一树干横断面半径;x 一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P —参数;r —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①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②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2)区分求积式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
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g '—梢头底端断面积;l '一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 分为: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L*∑g i +1/3g ’L ’ ''31l g v =24g d π=2r y Px =l d d l g g V n n )2(4)(212200+=+=π211224V g L d L π==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1/2(g o+g n)+∑g i]*L+1/3g n*L(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P v=2P d+P L式中:P v为材积误差率,P d为直径误差率,P L为长度误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0时,则P v=2P d②当直径测量无误差,即P d=0时,则P v=P L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经过造材后形成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条测定直径2.5米处,原木测定小头去皮直径。
(3)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
第二章立木材积的测定P271、测定胸径时注意事项:①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1.3m处。
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
在树干解析或样木中,取在根颈以上1.3m处。
②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积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
④胸高断面积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关系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以f1.3表示。
(优点:测定容易(胸高断面是确定的)缺点:不能脱离树高单株反映干形)实践上作用:作为立木材积的换算系数V=G*H*F。
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消除胸高形数的缺点,其优缺点与胸高形数相反。
)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断面积为胸高断面积,其高度为树高(h)加3m。
(已知f1.3、H,可算出实验形数。
)3、立木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f1.3、胸高断面积g1.3、全树高h4、形率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之为胸高形率。
表达式q2=(d1/2)/ d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①f1.3=q22前提条件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
②f1.3=q2-c前提条件树干抛物线体,且树高在18m以上。
③形数、形率、树高有关系: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5、用形率法求立木材积:根据形数与形率之间的关系推算胸高形数,再按下式计算单株立木材积:V=g1.3*h*f1.36、望高法(记住两个概念)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第3章树木生长量测定一、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⑴年轮法;⑵生长锥测定法;⑶查数轮生枝法;⑷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⑸目测法。
二、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⑴总生长量: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为总生长量。
设t年时树木的材积为V t则V t就是t年时的总生长量⑵定期生长量Z n: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为定期生长量。
Z n=V t-V t-n⑶总平均生长量θ: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称为总平均生长量。
θ=V t/t⑷定期平均生长量θn: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称为定期平均生长量。
θn=(V t-V t-n)/n⑸连年生长量Z: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
Z=V t-V t-1 (代替计算定期平均生长量)三、生长曲线的特性1、当树木年龄t=0时,总生长量yt=0,此条件称为树木生长方程应满足的初始条件;2、总生长量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k,k是该树木生长极限值;3、总生长量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非减函数,yt> yt-1;4、生长曲线存在一个拐点。
四、平均生长量的主要用途有:其一、可根据同一生长期平均生长量的大小来比较不同树种在同一条件下生长的快慢或同一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快慢。
其二、体积平均生长量是说明平均每年材积生长数量的指标。
在树木或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平均生长量最高的年龄在林业上叫做数量成熟龄,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之一。
五、连年生长量和总平均生长量的关系:(1)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即Z(A)> θ(A)。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A)=θ(A)时。
(4)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A)〈θ(A)。
六、生长率:生长率是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它是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的,即P(t)=Z(t)/y(t)*100H20H19P(t)=( H20—H19)/ H19*100%H20H18P(t)=( H20—H18)/ (H18+H20)*200/t七、各调查因子生长率之间的关系⑴断面积生长率P g与胸径生长率P D的关系:P g=2P D即断面积生长率等于胸径生长率的2倍;⑵树高生长率P H与胸径生长率P D的关系:在H=aD k的前提下,P H=kP D即树高生长率近似等于胸径生长率的k倍,k值是反映树高生长能力的指数。
⑶材积生长率与胸径生长率、树高生长率及形数生长率之间的关系:P v=P g+P H+P f P v=2P D+P H+P f在年龄大、间隔期短的条件下,P v=(k+2)P D八、直径生长量的测定:用生长锥或在树干上砍缺口或截取圆盘等办法,量取n个年轮的宽度,其宽度的2倍即为n年间的直径生长量。
第四章林分调查P431、林分: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
2、根据林分起源分:天然林和人工林3、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划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同龄林中包括绝对同龄林和相对同龄林,绝对同龄林树木年龄一样,相对同龄林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
4、在复层林中,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称为主林层,其余为次林层。
划分林层的标准:①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2。
②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
③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④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他林层郁闭度大于0.2。
5、P46树种组成式:由树种名称及相应的组成系数组成。
在组成式中,优势树种应写在前面。
各树种的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这个比重叫作树种组成系数。
各树种的顺序按组成系数大小依次排列,即组成系数大的写在前面,组成系数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数之和等于“10”。
例如杉木纯林,则林分组成式为“10杉”。
如果某一树种的蓄积量不足林分总蓄积的5%,但大于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号表示;若某—树种的蓄积少于林分总蓄积的2%时,则在组成式中用“一”号表示。
6、林分平均胸径P50准确计算林分平均胸径的步骤是依据林分每木调查的结果,计算出林分或标准地内全部林木断面的总和(G=∑g i)及平均断面积(g=G/N),然后,求出与平均断面积(g)相对应的直径作为林分平均胸径(D g=√(4g/∏))。
7、平均高:林木的高度是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的数量指标,同时也是反映林分立地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
根据不同的目的,通常平均高又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
1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称为林分条件平均高,简称平均高测定方法:图解法——树高曲线数式法——H=b0 D b12优势木平均高:优势木平均高可定义为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高。
8、立地质量立地质量(又称地位质量)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测定立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等级)是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工作,常用树高作为评价指标。
地位级Hp=f(A):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D 及林分年龄A 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缺点:若林分经过下层间伐,平均D 增加,平均H 增加,年龄不变,地位级向上进一级。
)地位指数Hu=f(A):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T 与林分年龄A 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值)。
实际上就是某树种林分在标准年龄(亦称基准年龄)时优势木所达到的平均树高值。
9、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株数密度(N /hm2)(简称密度)。
10、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
以P 表示:标现标现或M M P G G P ==(现G 、现M 一—现实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G 标、M 标一—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
)11、标准林分概念: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空间的林分。
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0”。
12、郁闭度: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称为郁闭度。
测定郁闭度方法:①画树冠投影图②样点法③样线法④目测法(论述则要展开写)13、标准表的作用:测定林分疏密度测定林分蓄积量14、林分结构:(要求了解直径结构规律)P731、同龄纯林的直径结构规律: 1.直径正态分布2.直径变动幅度3.累积分布曲线4.直径分布拟合方法2.复层混交异龄林分的直径结构规律15、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实测调查地块,称作抽样样地,简称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