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打通小周天
少林秘传:任督二脉打通法——小周天!

少林秘传:任督二脉打通法——小周天!
此方法用于打通任督二脉!是少林气功修炼的关键!附上之前的气功训练法:少林火珠训练法
方法:
取平坐姿势,仍从意守“丹田”开始,随吸气意想“火珠”由“丹田”吸向“命门”,顺脊柱上行过“大椎穴”至顶到“百会穴”。
随之呼气,意想“火珠”由头顶顺骨而下,沿脊柱下行原路返回,经大椎穴、命门穴、长强穴至会阴穴,然后分左右,沿髋关节分别顺两腿骨向下,经膝关节、踝关节至足部大指端。
然后随之吸气,意想“火珠”再由足趾端沿腿骨向上至“会阴穴”会合,沿“长强穴”顺脊而上引至顶。
如此上下反复升降。
次数可根据个人身体、病情及练功情况灵活掌握。
要点:
(1)“会阴穴”至顶“百会穴”要意想“火珠”基本成垂直线升降。
古时称为“中宫直透法”。

(2)意想导引过程中,“火珠”所走路线要沿骨内髓腔运行。
(3)呼吸要柔缓、均匀、深长、自然,初学时如感呼吸不足,可中间适当进行呼吸调节,但总的呼吸规律不可变动。
(4)练功结束前将“火珠”引至“丹田”或足趾端意守均可,但不宜上引“百会”意守。
效果:
透骨升降贯通法可使真气循骨而行,促其周围诸经穴疏通,使其达到平补平泻、调整阴阳平衡、加强气机运行、促进气血畅通、排泻补清和扶正祛邪的作用。
元代医学家、气功家朱丹溪指出,人的生命活动就靠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所以经常练习此功课使肝肠上逆、阴虚阳亢、上实下虚的顽疾沉疴得到升降,泻其实症,清热降火,滋阴济阳,平复疾患。
又可使肾阳虚、肾阴虚等诸症得其升降,补其元虚,进而达到补脑、补精、补气、补血、补神、强筋壮骨之功效。
打通任督二脉不稀奇

打通任督二脉不稀奇潘麟近来网上热议打通任督二脉(小周天)一事,起因是甘肃省卫生厅在其官网上发表一篇题为“41名医务人员学习9天打通任督二脉”的文章。
文章称:5月12日至20日,甘肃省医务人员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在武山矿泉疗养院成功举办。
……经过9天的培训,学员们全部掌握了静功五步通督法和动功胃肠功、五禽导引的训练方法,感受了真气在任督二脉中运行的经过,体验了中医的博大精深,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存在,对中医产生了信心。
其中有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有2人因故休学,还有4人因年龄偏大和患有严重疾病暂时没有打通任督二脉。
学员们普遍感受是通督后很兴奋,精力充沛,既往疾患明显减轻或痊愈,饮食、睡眠、二便恢复到正常状态。
……笔者与“真气运行法”的因缘笔者自幼即入生命修学之道,于20年前即已关注李少波老先生所传之“真气运行法”(以下简称“真法”)。
在这20年中,时有接触“真法”的修学者,他们自练习“真法”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各类重大疾病好转或痊愈、白发转黑、精力旺盛等神奇功效。
其功效之显著,着实超出一般人大胆之设想。
若仅个别人出现这些显著之功效,可谓之“例外”。
然事实是,绝大多数练习者,皆有此神奇显著之收效,此绝非可用“偶然”或“例外”等唐塞之辞以忽视之。
上个月(2012年4月)笔者应邀自印度回到西安讲授有“印度的《论语》”之称的《瑜伽经》。
期间看望西安一名好友,他是一个中医大夫,有自己的门诊部。
与友人聊天时得知他已于几年前开始学习“真法”。
几番寒暑下来,身心改善很大。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真法”,友人经授权成立了“真法”西安推广中心,为广大患者义务传授“真法”。
该中心已办“真法”义务学习班数期。
我随意翻看了几个学员亲笔写的关于学习“真法”后的体会,字里行间频繁出现诸如:“第一天就明显感到丹田里有热气”;“第三天(或第五天)小周天打通了,真气从背后督脉上前面的任脉下到丹田的感受,当你亲身体验时就会知道,此绝非心里暗示或幻觉”;“自第X天小周天打通后,多年的XX病明显好转,犹如神话。
太极拳理‖怎样用太极拳打通大小周天

太极拳理‖怎样用太极拳打通大小周天太极拳内功修炼的内容,主要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什么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呢?练精化气就是打通小周天,练气化神就是打通大周天。
周天一词来源古天文学,古人依人体应天体,即“天人合一”原理,将其引入气功修炼中。
认为天体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
天有日月,人有两眼;天有“金木水火土”五星,人有“肺肝肾心脾”五脏;天分四季,人有四肢;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天有360日,人有360骨节等。
如果真气沿着上半身的任督二脉循行一周,就是转了一个小周天,如果真气沿着全身十二正经,奇经八脉都转到了,也就是在全身三百六十五个穴位转了一周,那就是转了一个大周天。
这就是人体周天的来历。
小周天是按人体子午线,即前南后北,前任脉后督脉,两脉所构成的环状脉线。
先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气沉丹田,让小腹膨胀。
再进行“行气”。
气在体前下降,过会阴,气在身后上升,最后依次冲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复归丹田,正好一周。
小周天有什么作用?小周天主要是练精化气,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中年人以后练此功有医疗保健推迟衰老的作用。
小周天在太极拳起势和收势中有明显的运用和作用。
太极拳起势任督二脉表现为阴升阳降,也就是气在任脉上升,在督脉下降。
此时是小周天行气。
然后,松胯,命门外撑,鼓胀后腰、后背,将气送到两腿上的经络和两臂上的经络,气行太极拳动作。
此时是大周天行气。
起势是我们使用丹田之气。
太极拳收势是气在任脉下降,在督脉上升,使其收敛,逆行小周天一圈。
既气从下丹田向下到会阴,下鹊桥,向后转过尾闾关,向上到悬枢、夹脊、陶道、玉枕关、百会,再绕到下丹田。
丹田:指下丹田, 在脐下三分,就是将自己的手指平伸,放在肚脐下面三个指头宽度与肚脐同在中线的位置。
收势是我们将使用的丹田之气还回。
大周天是相对小周天而言的。
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继续打通八脉中的其余六脉,以及手足十二正经。
子午小周天为人体南北前后方向,而卯酉为东西左右方向,象征人体左右两手两足上的十二正经。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太极疗2017-05-28 17:40有人称: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是打坐,打通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是站桩。
打坐,我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前一句只是引用,后一句才是接下来要谈的重点。
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就是站桩?其实这是个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因为大周天这一概念,并不属于科学范畴。
尽管如此,像中医气论一样,大周天学说也自成一体。
为了搞清楚何为大周天,我们先来看看更为基础的小周天内涵。
小周天,本义指地球自转一周,即昼夜循环一周;后经引申,被内丹术功法借喻内气在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或至迎香,走鹊桥)。
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因其范围相对较小,故称小周天。
又称子午周天、取坎填离、水火既济、玉液还丹等。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
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
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在对周天有一个基础概念后,我们再来看对大周天的代表性解释:大周天,古代道家术语,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
大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二阶段,即练气化神的过程。
它是小周天阶段基础上进行的。
内丹术认为:通过大周天,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称它为大,是由于它的内气循行,除沿任督两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流走。
相对来说,范围大于小周天,故称为大周天。
根椐内丹术理论,通过小周天阶段,后天精气得到充实,并逐步返还成先天精气,故大周天就采用先天八卦图进行指导。
在先天八卦图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两卦,但实际上,在内丹术中总是着眼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已处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或称乾坤交媾,或称卯酉周天。
打通小周天.大周天法

打通小周天.大周天法小周天打通法1.叩首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一)叩首,就是磕头,是道家修身秘法之一。
“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
但是,咱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就像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
然后按拜佛叩头的样子,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
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每15次为一小节。
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每反复10次为一小节,“撞揉”时面部始终与手背相贴进行(“撞揉”时频率要快,如震颤一般),两节为一组。
如此可使任督二脉在头部顺接,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压患者暂不可练此功)。
2.震动尾闾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二)先双腿盘坐。
有些人说我盘不上,而咱们这个功盘不上正好!双脚微盘能交叉即可,然后用脚掌外缘骨用力站立(站的过程中膝盖不可触地),只要臀部离地10至30厘米就行。
由于重力作用,臀部落地时正好使尾骨撞击地板,这个动作就完成了。
这种撞击面积较大,安全无痛。
为保万无一失,开始时臀部可垫棉垫,站起的幅度也宜由小到大,或面前有人帮忙拽起也可,主要目的就是要震动尾骨,使任脉会阴穴与督脉长强穴得以顺接。
这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步(有骨结核、骨质疏松及急性腰扭伤者,忌用此法)。
别小看这一站一坐。
这对妇科病、肛肠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强壮肝肾功能,且能降压安神,治疗腰膝疼痛,只要锻炼时从容和缓,不急不躁,锻炼后都会有气力大增的感觉。
3.壁虎爬行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三)我们都看过壁虎或诸如蜥蜴、鳄鱼的爬行吧,咱们这个动作就完全依照它们来进行,爬行得越像越好。
但在地板上练时不用真的往前爬,如果真的向前移动了,那就必然是四肢在用力,而这个锻炼法四肢是不用力的。
此功法主要用来打通任脉,对增强五脏功能效果卓著,尤其对肝脏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对肠胃疾病、便秘、妇科病痛经、不孕等诸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减肥消脂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任脉乃阴经之海,总调阴经各脉,对于更年期妇女尤为重要。
打通左、中、右脉及大、小周天全套方法

打通左、中、右脉及大、小周天全套功法此方法是内力打通中脉养生功,由谷老师免费传授给大家。
怎么打通中脉下面我讲一下用内力打通中脉第一步:先找到内力 .伸懒腰的那个劲就是内力.拉大便时用的那个劲也是内力.第二步:找到内力后.用内力打通中脉第三步:打通中脉后多炼习.多排浊气.方法共享文件里都有.第四步:用内力打通小周天.当你用内力打通小周天后.一气走十几圈都用不上内力了.就开始打大周天了.第五步:大周天打完了.把左脉右脉走走.开始打七个轮.方法在小周天进阶群里都讲了.第六步:打完七轮后.开始走内经图. 如果内经图你都走完了。
那你就会感觉到自己都空了.与宇宙相融相通了.那时你就要走宇宙了.走中脉1) 练功前要全身放松,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全部放松。
站、坐、盘皆可。
2) 使劲踩地,找到向上的顶力。
把所有的意念和力都用到百会上。
3) 从下向上有一股展劲,这个劲展开了上去就不能泄掉,这个劲始终向上顶着。
4) 只要用上内力向上拔着你身体,真气自然就会上来了,真气一上来会逼着浊气往上走,你就可以用嘴把浊气呼出去,只要是内力源源不断的给上劲,精就会通过下丹田(气海)化成气,真气会像泵一样源源不断的往上走(启动胎息),所以你是不缺气的。
5) 接着再往上给力,向上挺胸,胸要给上向上的力。
通过中丹田(膻中穴)把气往上送,到了泥丸宫就完成气化成神了,从泥丸宫再往上给力,在空中也能给上向上的力,这就是神化光的过程,这时你已经破了小我这个壳了。
6) 此时你不需要再吸外面的空气了,只要你不吸外面的空气,呼气时小腹会自然往里收的,收着收着这个内力就往上走了。
这个内力源源不断往上走,海底轮就有感觉了,这时你的中脉就通了!头一直向上拉着,吹着气配合着就不累了。
身体越垂直越好,身体越放松越好。
就像这个人似的,头向上拉,身体越放松越好,头向上拉着拉着惊喜会不断的。
拉着你的头能出去了就好了.金蝉脱壳脱掉我这个壳身体内的哪个真人,一但冲出身体它是无形的,想是什么就是什么。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站桩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站桩?有人称: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是打坐,打通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是站桩。
打坐,我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前一句只是引用,后一句才是接下来要谈的重点。
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就是站桩?其实这是个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因为大周天这一概念,并不属于科学范畴。
尽管如此,像中医气论一样,大周天学说也自成一体。
为了搞清楚何为大周天,我们先来看看更为基础的小周天内涵。
美女落你手里,你会怎么做?广告小周天,本义指地球自转一周,即昼夜循环一周;后经引申,被内丹术功法借喻内气在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或至迎香,走鹊桥)。
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因其范围相对较小,故称小周天。
又称子午周天、取坎填离、水火既济、玉液还丹等。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
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
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展开剩余75% 在对周天有一个基础概念后,我们再来看对大周天的代表性解释:大周天,古代道家术语,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
大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二阶段,即练气化神的过程。
它是小周天阶段基础上进行的。
内丹术认为:通过大周天,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称它为大,是由于它的内气循行,除沿任督两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流走。
相对来说,范围大于小周天,故称为大周天。
根椐内丹术理论,通过小周天阶段,后天精气得到充实,并逐步返还成先天精气,故大周天就采用先天八卦图进行指导。
在先天八卦图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两卦,但实际上,在内丹术中总是着眼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已处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或称乾坤交媾,或称卯酉周天。
太极拳内功心法解密古武秘籍小周天真气运行法

太极拳内功心法解密古武秘籍小周天真气运行法太极拳内功心法解密古武秘籍小周天真气运行法:1、心静身正,以意运动“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
”“太极者,生于无极也。
阴阳由微至著,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
……打拳上场手足虽未运动,两端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
此时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形耳。
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
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
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
”(介绍)太极拳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心静身正的外形技击的拳术。
心静,内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为静;身正,身体不偏不倚为正。
打拳时,心静身正,只是外形,此时虽然还没有虚实,但是心神抽合已经开始,心中已经有阴阳。
太极拳得以名为太极拳,取太极的阴阳转换之意。
而对于一种拳术,其中的阴阳只能以技击能量来区分,能量的阴阳就是虚实,实为生成能量,虚为无能量。
而虚实只能体现在由两腿主导的身体两侧之间,此为太极拳单重的原因,即能量只能在身体一侧生成,在传簇中转换,循环无端。
以意运动,即不用肌肉紧张发力运动,而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运动。
意为身体将压缩旋转习练到条件反射时的状态,不是大脑意识。
大家一定不要迷信,要用科学思维理解武学,不要以为大脑意识能够驱动身体运动。
在肌肉紧张发力中,也不是由大脑意识驱动身体发力的,而是大脑发出发力的指令,而发力过程是由一系列神经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来完成的。
大脑意识,只是一种意识而已,不具备物质能量,不可能完成物质运动。
(原文)“静以待动”“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通小周天之所以太极拳养生最好,是因为它是以练意练气为主的内家拳,通过演练拳架套路(调形)、腹式呼吸(调息)和神意内敛(调心)等技法,来培补人的精气神,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果只盘拳架套路(调形),不进行调息调心,也仅仅只起健身作用,因此练太极拳必须注重内在意气的修炼。
太极拳怎样内炼行气呢?其道理己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清楚了:“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太极拳行气之法须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为依据,从拳经的原字原意去体悟,才不会走错路。
太极拳内功修炼的内容,主要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什么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呢?练精化气就是打通小周天,练气化神就是打通大周天。
什么是小周天?简单的说,用气打通任督二脉就叫做小周天。
所谓任督二脉就是人体经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任脉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穴;督脉,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
从《灵枢.营气篇》中的叙述,可了解到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骨入骶,是督脉也,经阴器,上过毛午,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
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这就是说,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
这是《黄帝内经》所表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
由此可知,就正常健康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又何须还要打通任督二脉呢?修炼家认为任督二脉是阴升阳降,也就是任升督降,这样的运行轨道是耗散的。
而修炼家把它变成逆行——任降督升,使其收敛,恢复人在出生时中断了任督相通的内气运行渠道,返回先天状态。
所谓“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所以锻炼通任督或周天功夫,叫逆行周天。
逆行小周天循行一圈的路线,是从下丹田向下到会阴,下鹊桥,向后转过尾闾关,向上到悬枢、夹脊、陶道、玉枕关、百会,再到泥丸(上丹田),上鹊桥,中丹田,下丹田。
逆行周天有什么好处呢?庄子在《养生主》中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通任督能产生功效,在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里下了结论:“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人能通此两脉,则百脉皆通。
”通了小周天之所以一通百通,是因为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六条阴经与之相交,具有“总领”一身阴经的功能,即对全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六条阳经在大椎穴与督脉相交,因而督脉具有“总督”与调节一身阳经的功能,即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任督二脉一旦疏通,内气循环运转就畅通无阻了,人体十二正经在任督行气的作用下,使十二经脉之间的沟通联系,会变得通畅,同时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正经的通畅又带动络脉的通畅……于是所有的经络都通畅,气血就会沿着特定的轨道,有序无碍地运行于五脏六腑、皮肉筋骨,身体各处的细胞都能得到气血的濡养,其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旺盛,天长日久,有病的身体便能得以康复,健康者就更显得气足神旺。
小周天功,在道教界、中医界、武术界、气功界和养生界里,流传最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
这种功法,能延续至今,几千年都经久不衰,何以它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何以能吸引难以胜数的追求者呢?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养生祛病功能,人们可以借助自身的力量——内气运转与疾病作斗争,无需吃药打针等外力帮助,就能使痼疾顽症霍然而愈,达到保健益寿,创造自力延长生命的奇迹,难道不是千金难买的“宝”、世上难寻的“贝”吗!那么有没有人通过练拳打通了小周天?我们能不能也通过练拳打通小周天?传统杨式太极拳内功传承体系中,有一描述杨家祖孙功夫进阶的图画——全图共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在打通小周天功法第八层台阶上,标写着师祖杨禄禅的名字。
这就回答了我们:练拳能够打通小周天。
其实对此应勿庸置疑,太极拳本是天然的动态气功,是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兼炼了内气,靠内气来打通大小周天的。
前人能我们也应该能,只要树立信心,揣摩方法,精心实践,坚持不懈,一定能够通过练拳打通小周天。
练拳打通小周天要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必须练好太极拳,第二阶段在太极拳的基础上打通小周天。
现按这两阶段,再分步骤叙述如下:第一阶段,练好太极拳。
怎样才算练好了太极拳,练好太极拳的标准是什么?大体有四个步骤:第一步盘好拳架。
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盘好架子,以求达到身法正确,动作标准,否则徒耗精力,白费工夫,得不偿失。
以传统杨式太极拳而言,动作姿势应符合“二十要”,即:头要悬、颈要贴、眼要平、身要正、形要准、度要对、肩要沉、肘要坠、臂要弯、腋要虚、手要展、指要分、拳要空、勾要吊、胸要舒、背要顺、腰要塞、臀要敛、裆要圆、腿要曲。
这“二十要”包括了太极拳形体动作从头顶到手脚的基本要求,是杨澄甫《十要》中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目的是为更方便操作与实践。
所以“二十要”是杨式拳的基础要领,也是评判形体动作正确与否的硬标准,因此必须不折不扣地达到这“二十要”。
第二步练好行拳。
当拳架套路的形体动作基本学会,动作的姿势基本正确时,就应进一步练好行拳。
所谓行拳,就是指操练套路。
在这操练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拳架套路的单个动作连接好、转换好,使之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的整体。
这行拳的标准是十六个字,即:“松静、轻灵、柔和、圆活,沉稳、慢匀、协调、神合”。
这十六个字是全面衡量拳艺水平的标准。
由于行拳是动态的,形体姿势变化较快,要娴熟地完全做好十六字,有一个渐进累积和层次递增升达的过程,需要绞长时间修炼,才能逐渐达到圆满。
为此下面再赘述几句:十六字中的重点是行拳“松静”‘柔和’,松静是基础,柔和是目标。
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 (简称“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僵力,没有一处僵硬,在无处不松的情况下,进行着绵缓(非激烈的)柔和(非刚猛的)的形体运动。
能柔和方能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和“以柔克刚”的技击特征,方能显现太极拳轻盈柔美的风格,故应重点修炼。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锻练,它会促进人体“气路”和“血路”的通畅,加速气血循环,通常称之为“活气活血”。
这种“两路”畅通、气血两活的状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养生的需要。
十六字中的难点是行拳“协调”,王宗岳讲:“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实际上是要做到五个“一”,即:一动都动,一静全静,一开百开,一合俱合,一转齐转(一转无有不转)。
杨澄甫《十要》中也有“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的要求。
在行拳中常常会发生:左动右不动、上动下不动、肢动身不动、身动眼不动、外动内不动等情况。
此时必然会发生某一部分身肢停顿、呆滞和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行拳就属于不合格。
这种动作不协调不同步的毛病,之所以难改,就在于人们平时大脑是指挥肢体单向运动,不习惯于行拳时大脑要调控身肢同时进行异向运动,所以行拳协调的难度就大些。
但是,只要下决心多练多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达不到的“协调”。
第三步练好用意太极拳是内家拳,特别注重用意,王宗岳《十三式歌》中写道:“若问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意思是行拳时要把用意放在主导的地位上,使意起主导作用。
杨澄甫《十要》中要求“用意不用力”,更具体地指明了行拳要用意。
所谓练好用意,是指能够娴熟地“以意行拳”。
“以意行拳”的具体方法是“以意导形”,“以意导形”就是运用意念导引太极拳形体动作的演变,故行拳时意在形先,动在意后。
即“先意动,再内动,继而形动”,这就是形与意的统一。
用意要求“无过不及”,即用意不能过,过则易僵、易呆、易滞,不能轻灵松柔;用意也不能“不及”,“不及”则易丢、易散、易断。
故“以意行拳”首先心要静,不静则心不专、意散乱,行拳时会发生“过”与“不及”现象。
心专一才能把握好用意的度,使用意度恰到好处,做到“劲断意不断”。
第四步练好呼吸要练好呼吸,必须在第三步“以意行拳”达到娴熟的基础上,减少意念对形体动作的导引,把一部分意念转移到调整呼吸上面来。
因为太极拳行拳的呼吸,不同于人们平时的呼吸,其区别在于行拳呼吸方式有三大改变,不用心用意对呼吸方式的调整,就难得改变过来。
这呼吸方式方面的三个变内容是:1)行拳时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慢、匀、轻”。
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
2)行拳时要求呼吸为“腹式逆呼吸”。
太极拳行拳时的呼吸,是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并且要调整为腹式逆呼吸。
腹式逆呼吸的方法是: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起。
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
如果能够再做到腹式呼吸日常生活化,全都还原为婴儿的先天腹式呼吸,那就时时刻刻在练功了。
3)行拳时要求呼吸符合“动作配合呼吸”的原则。
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收吸发呼”、“起吸落呼”、“合吸开呼”……那么行拳时是以动作为主,还是以呼吸为主呢?当太极拳发力技击时,是以动作为主,即要“呼吸配合动作”;而当太极拳以养生为主要目的时,则要以呼吸为主,即要“动作配合呼吸”。
这是因为太极拳养生要求呼吸均匀,每分钟呼吸的频次基本相等。
由于太极拳每个动作行程的弧线长度不相等,只有在行程弧线长的姿势动作加快点速度,在行程弧线短的姿势动作放慢点速度,使动作到位与呼吸完成同步,以保持呼吸基本均匀。
第二阶段,练拳打通小周天。
在前面良好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按下面两个步骤操练,就会练通小周天。
第一步气聚丹田。
气聚丹田是指内气集聚于丹田(不是指呼吸的气)。
在“以意行拳”操练中,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有时行拳会虚静到“得意忘形”,真正做到了用意不用力,这时行拳用意度大大减少,甚至减少到“有意又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实际上已经转换到神在摧动姿势的演变!基本符合武禹襄说“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的要求,即能“以神行拳”。
虽然这时的“以神行拳”,还离“纯以神行”有一定差距,但对训练“聚神”“凝神”“敛神”起了很大作用,明显提高了调心调神的质量。
神主气,神敛气自收。
故调整心神,为收气聚气之首要,是气聚丹田的基本功。
为气聚丹田的需要,对所练的太极拳套路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说套路长度要能连续打30分钟以上(少了不行,可以重复),套路中的动作要作一些小调整与修改,以为满足养气养生的需要,去掉发力和跳跃的动作,把外八字脚(135度)的动作姿势更改为60度左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