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四则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人生哲理。

这些寓言故事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情节,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一起领略其中的智慧和趣味。

1.《伐木人》。

从前,有个伐木人,他每天都在森林里砍树。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棵特别硬的树,他用斧头砍了很久也没能砍倒。

于是,他就生气地离开了。

后来,有个路过的人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先磨一下斧头呢?”伐木人听了很后悔,明白了磨砺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的道理。

2.《孔雀东南飞》。

从前,有只孔雀觉得自己的美丽是世界上最美的,于是它对其他动物炫耀自己的美丽。

结果,其他动物都不喜欢和它在一起,孔雀感到很孤独。

后来,它遇到了一只猴子,猴子告诉它,“美丽固然重要,但谦虚更重要。

”孔雀听后,明白了谦虚的重要性。

3.《老虎和狐狸》。

从前,老虎和狐狸是好朋友,它们经常一起出去狩猎。

有一天,它们猎到了一只大肥羊,老虎说,“我们平分吧。

”狐狸却说,“你是强者,应该多分一些。

”老虎听了很高兴,于是把大肥羊的一半给了狐狸。

后来,它们又猎到了一只小瘦羊,这次轮到狐狸说,“我们平分吧。

”狐狸却说,“你是强者,应该多分一些。

”老虎听了很生气,觉得被骗了。

于是,它们之间的友谊就此破裂了。

4.《乌鸦和狐狸》。

从前,有只乌鸦捡到了一块干酪,它飞到树上准备享用。

这时,一只狐狸走过来,它看到了乌鸦嘴里的干酪,就对乌鸦说,“你的歌声一定很美妙。

”乌鸦听了很高兴,便张开嘴唱起歌来,干酪掉了下来,被狐狸捡走了。

乌鸦后悔不已,明白了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5.《老鼠嫁女》。

从前,有只老鼠打算嫁女,它邀请了很多动物参加婚礼。

猫听说了以后,也想去参加,于是它找到了一只老鼠,对老鼠说,“我也想参加你女儿的婚礼,但我怕我会吃掉你的亲戚朋友。

”老鼠听后,明白了猫的用心,于是找了个借口说,“我女儿的婚礼只能请老鼠,猫不能去。

”猫听后,只好作罢。

这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篇一1.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2.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

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

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

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自相矛盾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5.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文学_古代寓言故事四则

文学_古代寓言故事四则

古代寓言故事四则古代寓言故事:扁鹊说病盛夏时节,酷暑难耐。

太阳像个大火炉般挂在天上,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人们的衣衫都汗湿了一遍又一遍。

树上的知了扯开嗓子拼命叫着:"热啊、热啊!"让本来就热得不行的人们心中更添了几许烦躁。

有个郑国人,他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

于是他就卷了草席带着蒲扇到树阴下面去乘凉。

从早到晚太阳慢慢地移动,树影也跟着移动。

郑国人发现了这个现象,就也跟着树影不停地挪动他的席子,好总是处在树影中,以免被太阳晒到。

随着太阳渐渐居中、偏西,树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到了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树影又重新到了树底下,那个郑国人也就跟着回到了树底下。

夜幕降临了,月亮升上了天空,又在树下投下了一片阴影。

郑国人又出来乘凉了。

他想,晚上有露水,要是被露水沾湿了衣服可怎么办呢?接着又转念道:不怕,还是用白天的老办法,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于是,树影紧随着月亮的移动而移动,郑国人则紧随着树影的移动来挪动他的席子,满以为这个可以用来躲避太阳的妙法子也一样可以用来躲避露水。

可是却没料到,他和树影一起移动得越来越远了。

一夜下来,他的衣服和席子都被露水湿透了。

这个愚蠢的郑国人,没有想到太阳和月亮运行的方向是相反的,就生搬硬套白天的老经验。

我们可不能学他,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能真正解决好问题。

古代寓言故事:骗子钦差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

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

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

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

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

”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

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

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

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

”桓公不信这话。

警世恒言全文及译文

警世恒言全文及译文

警世恒言全文及译文《警世恒言》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集,作者是明代作家冯梦龙。

这部作品共收录了40个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生动的语言和寓意深刻的情节,向读者传递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警世恒言》的全文及译文:1. 《警世恒言》第一则,《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见蚌大,心生饕餮之念,以嘴啄之。

蚌闭壳,鹬不能得。

渔父闻而取之,蚌死鹬去。

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故事也。

2. 《警世恒言》第二则,《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也。

此言戒人,不可因小失大。

3. 《警世恒言》第三则,《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不知数也。

此言戒人,不可欺心。

4. 《警世恒言》第四则,《祸从口出》。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此言戒人,不可多言。

5. 《警世恒言》第五则,《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不知大海。

此言戒人,不可自满。

6. 《警世恒言》第六则,《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霸王之势。

此言戒人,不可因势利导。

7. 《警世恒言》第七则,《以己度人》。

以己度人,易非人也。

此言戒人,不可自私。

8. 《警世恒言》第八则,《杀鸡取卵》。

杀鸡取卵,不知长远之计。

此言戒人,不可贪图小利。

9. 《警世恒言》第九则,《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此言戒人,不可过度。

10. 《警世恒言》第十则,《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此言戒人,不可自欺。

以上是《警世恒言》中的前十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这部作品通过寓言的形式,向读者传递着关于诚信、智慧、谦虚、勤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观念。

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4则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4则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4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伊索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是民间口头创作。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的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寓言
于是 拿 于是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
拿起 将要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完,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
曰:“吾能为之足。”未成,
给 画足,名词做动词 说:“我能够给它画上脚。”还没有完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
另外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壶,
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怎么 给,替 本来,原来 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够给它画脚 呢?”
买椟还珠——《韩非子》 郑人买履——《韩非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 画蛇添足——《战国策》
滥竽充数
滥:失真,不切实, 引申为蒙混。 竽:一种簧管乐器。
充:充当、填充。
数:数字。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
wèi
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
yuè mĭn lĭn
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 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 逃。
韩非子讲《滥竽充数》的目的
• 《韩非子》所引,未必是真实的事情, 只是想借欣赏音乐的方法来阐述治国 的道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寓意: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成语意思:比喻没有真才实学靠混来过日子, 或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也表示形容自己,自谦。
画 蛇 添 足
《战国策》是中国古 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 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展示了战国 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 会风貌,是研究战国 历史的重要典籍。编 者西汉刘向 。
画蛇添足——比喻有的 人自作聪明,常做多余 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把事情办糟了。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木兰之柜。为:( 做,制造 ) 2、请为王吹竽。为:( 给,替 ) 3、请画地为蛇。为:( 画 ) 4、吾能为之足。为:( ) 5、子安能为之足?为:( ) 6、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为:( ) 7、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 是 ) 8、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为:( 做 )

中国古典寓言

中国古典寓言

中国古典寓言
中国古典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洁明了的故事形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诲。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古典寓言:
1. 《狐假虎威》:讲述了一只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寓意是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

2. 《自相矛盾》: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说自己的矛无坚不摧,盾坚不可摧,当别人问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如何时,他无法回答。

这个故事强调了逻辑一致性的重要性。

3. 《守株待兔》: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到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不再耕种,每天守在树桩旁等待更多的兔子。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依赖运气,而要努力工作。

4. 《刻舟求剑》:一个人在过江时,剑掉入水中,他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后再从记号处下水去找剑。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拘泥成法,不知变通的人。

5. 《画蛇添足》:比赛画蛇时,一个人最先画好,但他却给蛇
画上了脚,导致他失去了比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多此一举。

十个中国寓言故事

十个中国寓言故事

十个中国寓言故事一、穷奇与守株待兔1.1 穷奇的苦恼中国古代有个叫穷奇的人,他生活在一个贫穷的村庄里。

穷奇总是抱怨自己的命运,觉得自己不幸,因为他家里一无所有,无法改变生活的困境。

每天,他只能靠捡别人丢弃的东西来维持生活。

1.2 发现守株待兔的农夫有一天,穷奇碰到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每天都守在一个地里等待兔子撞树而死。

穷奇觉得这个农夫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去种地或捕捉其他动物。

1.3 守株待兔的农夫解释农夫告诉穷奇,很久以前,他曾经在这个地里放了一根木桩,结果一只兔子不小心撞到了木桩上死亡。

从那以后,他发现每年都会有兔子撞死在这个地方,他只需要等待,就能轻松地得到食物。

1.4 穷奇的启示穷奇听了农夫的故事,茅塞顿开。

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抱怨命运,而没有主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于是,他决定不再消极地捡别人的东西,而是主动去寻找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二、聪明的猴子2.1 猴子偷桃中国有个山里的猴子,非常聪明灵活。

一天,它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大大的桃子,它忍不住想要享受一下美味的桃子。

于是,猴子开始将桃子一个个摘下来。

2.2 商量交易就在这时,一只老虎突然出现,把猴子吓得连忙爬到树上。

老虎笑着对猴子说,如果你将桃子给我,我可以保证不吃你,并且还会给你一些其他好吃的东西。

2.3 猴子的计策猴子聪明地想到了一个计策。

它对老虎说,我可以将桃子给你,但你必须先在这个洞里闭上眼睛,然后我才敢把桃子扔给你。

2.4 猴子的成功老虎贪婪地闭上了眼睛,猴子趁机把桃子丢给了它,并大笑着离开了。

老虎睁开眼睛后,发现猴子已经逃走了,一点桃子都没有剩下。

三、乌鸦喝水3.1 渴的乌鸦有一天,乌鸦饥渴难耐,飞到一个院子里。

院子里有一个石缸,乌鸦想要喝水,但石缸里的水太低了,乌鸦无法喝到水。

3.2 乌鸦的聪明乌鸦聪明地找来一块小石头,将其投入石缸中,水位上升了一点点。

乌鸦不断地投掷小石头,最终水位上涨到了合适的高度,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3.3 乌鸦得救就在乌鸦喝完水后,一个农夫从院子里出来,看到了乌鸦的聪明举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四则
【教学目标】
1、积累“为度之反遂说亡”等文言词语。

2、学习从多角度思考寓意的方法。

3、懂得做事不能死板,要有真才实学等道理。

说明:通过反复朗读,领会寓言的寓意。

掌握重点词语,为学好文言文打基础。

在读故事中启发学生领会期中的寓意,培养学生从小故事中寻求大智慧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前两篇,教会学生读寓言的方法。

2、多角度思考寓意。

说明:在学习方法上要下功夫,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故以前两篇带动后两篇的学习。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帮助。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