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图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各种形状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各种形状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如辨认信封、看图书等。
二、教学内容1. 识别几何图形1.正方形:四边相等,四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相邻边长度不相等,四角都是直角。
3.三角形:三条边相交于三个角,其中每个角都小于180度。
2. 描述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点1.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四角都是直角。
3.三角形:三边两两不相等,三角形有三个角,三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3. 应用几何知识1.辨认信封:学生们可以通过识别不同形状的信封来区分信件的类型。
2.看图书:通过看绘本、故事书等阅读材料,巩固所学形状名词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利用班级中已经掌握的领域,如玩具、糖果、食品等,引导学生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2. 认识几何图形老师通过将几种几何形状的图形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识别其中的形状和特点。
老师还可以通过实物的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
3. 学习形状名词将不同形状的图形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4. 形状应用1.辨认信封:老师将不同形状的信封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学习所掌握的形状名词来正确地分类。
2.看图书:老师可以为学生们选取适合年龄的图书,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其中常见的形状。
5. 知识巩固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游戏或小练习,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数学课的实践教学,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加强。
1.导入环节:导入环节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形状名词时,可以利用图书、图片等多种媒介方式,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3.形状应用环节可以更加多样化,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应用思维。
总体而言,通过教学实践加强了我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大班《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

大班《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认识图形》一章。
具体内容包括:1. 图形的分类及特征;2. 图形的名称及识别;3. 图形的组合与创造。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并区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图形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并区分常见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拼图游戏、实物模型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窗户等,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图形。
2. 图形分类与特征: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各种图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
3. 例题讲解:利用图形卡片,讲解图形的组合与创造,如正方形和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剪刀和胶水,将图形卡片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图形。
5.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6. 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图形名称及特点1. 圆形:边界光滑,无角,中心点为一个点。
2.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3.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
4. 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图形,并用画笔画出来,明天上课分享。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课《认识图形》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课《认识图形》认识图形——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课一、活动目标:1. 学习圆、三角形、方形等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类比学习一些常见物体是圆形、三角形、方形。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图形拼图、图形拼图卡片、各种形状的生活用品。
三、活动过程:1. 热身环节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活泼好动,需要在活动开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
老师可以放一首儿童舞蹈的背景音乐,在教室里跳起欢快的舞蹈。
这样可以活跃孩子们的身体和情绪。
2. 导入活动首先,老师可以向孩子们大声问一句:“你们知道什么是图形吗?”观察一下孩子们的反应。
接下来,老师可以拿出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如球、饼干、糖果、纸张等,让孩子们看看这些物品的形状,判断是圆形、三角形、方形还是其他形状的。
通过让孩子们看、摸、触、问,帮助孩子们开展对图形的认知。
3. 学习图形名称和特点现在,让孩子们认真地学习各种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老师可以请孩子们来进行图形拼图。
将各种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图形拼图卡片放在课桌上,让孩子们根据卡片的提示,将相应的图形拼图。
老师也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设备显示各种生动的图形,让孩子们看图形、说名称、认特点。
4. 互动游戏现在,让孩子们来进行一些有趣互动的游戏。
一个游戏是“拾豆豆”游戏,老师在地上放置一些不同图形的图案卡片。
老师当着孩子们的面选择一个卡片展示,大声宣布要拾哪一种图形,孩子们便要去寻找与宣布相同的卡片,然后拾起来。
另一个游戏是“看图形猜物品”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孩子们看一些常见物品的形状,然后猜这个物品的名称。
比如,教师展示一个被压扁的圆形物品,孩子们要猜出这是一个汽车轮胎。
5. 总结活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请孩子们来进行简单的总结,询问他们学到了什么,看看孩子们对图形名称和图形特点是否已经掌握,是否能够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
四、活动延伸1.让学生到室外去观察各种物品的内里,比如篮球、足球、车轮、花盆等,让学生能够从现实中感受图形的不同。
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形,并认知长方形和正方形;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分组;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知图形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图形的不同之处;3.帮助学生分类和分组图形。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发现图形的不同之处;2.能否准确分类和分组图形。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2.问答法;3.演示法;4.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1. 自然过渡:小组长在幼儿园校园内随意拍摄或找到一些图形,幼儿园操场上的广场、学校停车场上的肚皮车等等并通过展示调动幼儿们的观察兴趣。
2. 新课导入老师将两张长方形和两张正方形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分辨它们的特征。
3. 课堂教学1.观察法:老师首先出示一组不同的图形卡片给学生看,学生仔细观察,说出他们看到的不同点,并且和老师一起完成分类和分组。
2.问答法:老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图形的基本概念。
3.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完成用棍棒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游戏。
4.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课后延伸1.让学生回家寻找身边的图形,并整理成图片或简短的文字描述,为下节课的主题做好准备。
2.通过复习闯关游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图形的不同特征。
五、教学评估方法1.通过观察法考察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2.手工制作图形的活动中考察学生对图形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模仿、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了什么是图形,并且能够认知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掌握了简单的分类和分组技巧。
同时,老师也收集到了学生的表现,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参考。
认识图形幼小衔接教案(8篇)

大班数学--认识图形幼儿园大班图形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孩子们不但要认识图形,还要初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点。
图形是一种思维题,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要通过实物图形摆放让孩子感知图形的特征。
从玩中学,根据图形特征进行绘画,使孩子不但能够认知各种图形,还可以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
要想掌握好、了解好各种图形,就要动手操作,从玩中得到快乐,让孩子能够初步理解图形的空间概念。
1、教案: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教学目标:1、让孩子能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能初步了解图形特征。
2、让孩子能够初步体会图形的形状在面上,而且能够理解面在体上,初步认识三棱体、正方体、球体。
3、让孩子知道并了解生活中普遍存在各种图形,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孩子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特征。
教学准备:立体三棱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今天教师给小朋友请来了几个老朋友,它们是谁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在小班、中班你们就已经认识了,但是你们知道这些图形都在哪里出现吗?你们说说,都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在房子上看到图形,玩具中看到图形,你们回答的很好。
2、认识三角形。
教师:(出示一个三棱体)你们在哪里见过呢?房顶的两侧,还有很多的建筑物上都有三棱体。
三棱体的一个面就是三角形,现在你们知道了吗?这些图形都是从体中来的。
3、认识正方形。
教师:你们喜欢玩或看魔术吗?(教师拿出魔方表演)这个魔方有六个面,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先放一张白纸在桌子上,让孩子闭上眼睛数5个数,让孩子睁开眼睛看看教师手中白纸上有什么?有一个正方形。
有的孩子马上就发现是魔方一个面的形状就是正方形。
教师:正方形的形状是正方体一个面上的图形,大家明白吗?通过操作,孩子们能够明白正方形的形状在正方体的一个面上。
4、认识圆形。
教师:你们认识了正方形,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出示圆形)你们知道教师是怎么画出圆形的吗?拿出一个皮球,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球体,远看就是一个圆形。
大班数学认识几何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几何图形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认识几何图形。
•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图形特征。
•能够辨认基本几何图形。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以下内容: 1. 几何图形的定义; 2. 正方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 3. 长方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 4. 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 5. 圆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三、教学过程1. 引入环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并让学生看到和摸到,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 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 - 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点? - 你们现在会画这些图形吗? - 你们觉得这些图形有什么用处?2. 正文环节(1). 正方形教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比较各自画的正方形大或小,边长短或长,角度大小等等。
最后告诉学生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度均为90度。
然后介绍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面积=边长的平方。
(2). 长方形教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比较各自画的长方形大或小,长或宽长或短,角度大小等等。
最后告诉学生长方形的特征: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两个角度相等。
然后介绍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面积=长乘以宽。
(3). 三角形教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比较各自画的三角形大小,角度大小等等。
最后告诉学生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都不相等,三个角度之和为180度。
然后介绍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面积=(底边乘以高)除以2。
(4). 圆形教师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让学生比较各自画的圆大小,圆的半径等等。
最后告诉学生圆的特征:半径相等,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然后介绍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即:面积=π(圆的半径的平方)。
3.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几何图形的定义和特征,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困惑,便于下一次课的授课。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方、三角形等,进行形状分类。
2. 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发现相似、不同点,提高形状辨认能力。
3. 能够通过游戏,操练认识二维图形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 认识和分类几何图形,建立几何图形的形状概念。
2. 比较几何图形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提高形状辨认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问一些掌握面积概念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二维几何图形。
2. 了解2D图形教师出示各种不同形态的二维图形,让学生观察、认识各种图形,并进行形状分类。
引导学生探讨并总结各种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形状概念。
3. 形状分类以属于多边形的图形为例子,引导学生分辨不同多边形之间的形状差异,并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类。
4. 特征对比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不同图形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提问学生,哪些图形的特征相似,哪些不同,如何进行分类。
5. 游戏活动教师设计几种图形组成的游戏活动,以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操练孩子们的形状辨认能力。
(1)找相同:将随机摆放的相似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把相同图形找出来并连接。
(2)变形游戏:教师将选定的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调整大小,变形改变原有形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相应的形状练习,以提高他们的形状认知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后记:本课教学通过形状分类、特征对比、游戏活动等多种途径,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主要的二维图形,具备形状分类的基础能力。
教师应该尽可能顺应学生探究知识的心理特点,注重引导他们在游戏、实验和观察中去发现问题、探求知识,在自主探索中提高形状辨认、空间认知等能力。
大班数学图形认知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图形认知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案基础信息•学科:数学•年级:大班•难度:入门•教学时间:2个课时•知识点:图形认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识别常见的基本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能用手指、计算机绘制简单的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不同的图形;•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思考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小班同学的美术老师在讲课时,悄悄地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数学中也有很多可爱的图形哦,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图形吧。
”听到这里,大班同学会不会很好奇呢?2. 导入新课2.1 导入教师呈现一张包含多个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什么?你们学过哪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2 观察新课材料接着,老师出示PPT,其中列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教师可利用图片、手势等多种方式,解释每个基本图形的特征,并叫学生一遍遍地跟读。
3. 实践操作3.1 图形绘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在空气中画出基本图形,并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掌握程度,调整难度和数量。
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形的绘制。
3.2 小组合作将学生以小组形式组织,让学生自己组成最基本图形的拼图。
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思考和提问,引导学生发掘图形之间相互的联系。
4. 反思总结4.1 分享成果小组通过在班内展示自己的拼图分享,巩固学生的思维和表述能力,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4.2 思考反思让学生思考:本堂课学到了什么?我的学习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需要优化改进?四、教学评估教师可对学生的图形绘制、拼图成果和分享进行交流、评估,从中发现学生在图形认知能力、思维逻辑和表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和优点,同时可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指明方向。
五、教学反思经过本次教学,我发现:•情境引入的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对一些基本图形的认识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巩固;•学生在拼图中合作能力较强,但在表达和分享时还有不足;•可以通过增加更多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直观、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图形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图形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图形教案吧。
</br></br>活动设计背景让幼儿认识图形,不但是为了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通过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
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有些是相关联的。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
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
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
能
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
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