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云南省中学生物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高中生物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试讲内容:
一、引入(5分钟)
1. 为什么我们要讨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它们的重要性是什么?
2.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概念,以及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生物多样性(15分钟)
1.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维持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生态服务、促进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

3.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物种灭绝。

三、生态平衡(15分钟)
1. 生态位和生态位平衡的概念。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 生态平衡的稳定性和维持。

四、教学方法(10分钟)
1.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生动的展示。

2.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调查,加深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理解。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围绕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辨能力。

五、课堂互动(10分钟)
1. 提问互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参与讨论。

2.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师生互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结语: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保护生态环境。

备注:本教案仅作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初中生物老师面试教案

初中生物老师面试教案

初中生物老师面试教案
主题: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不同结构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教学重点:植物的根、茎、叶及其功能。

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植物,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教学内容介绍(10分钟):介绍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特点,并讲解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3.示范实验(15分钟):进行植物剖析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的结构,并理解不同部分的功能。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结构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性,并总结各个结构的功能。

5.小结与反馈(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图片或实物植物、实验器材、教科书等。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表现以及课堂作业等多种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拟定人:XXX老师
时间:XX月XX日。

教师编制初中生物教案

教师编制初中生物教案

教师编制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类群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2. 掌握生物学中常见的分类单位和分类等级;
3. 能够根据特定特征进行生物类群的鉴定和分类。

教学重点:
1. 生物类群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2. 常见的分类单位和分类等级。

教学难点:
1. 排除异类的问题;
2. 把握分类特征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的动植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引出分类的概念。

二、讲解生物类群的分类原则和方法(10分钟)
1. 简要介绍生物学中常见的分类原则,如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等;
2. 介绍生物学中常见的分类方法,如自然分类法、人工分类法等。

三、讲解常见的生物分类单位和分类等级(15分钟)
1. 介绍生物学中常见的分类单位,如种、属、目等;
2. 介绍生物学中常见的分类等级,如界、门、纲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呈现几个生物分类的实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分类,并讨论解决方案。

五、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针对几个生物进行分类练习;
2. 学生相互讨论自己的分类标准和思路,加深对生物分类原则的理解。

六、检查与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生物类群的分类原则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回顾。

七、作业布置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生物类群的共同特征,并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招聘考试初中生物教案

招聘考试初中生物教案

招聘考试初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2. 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掌握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和主要代表;3.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 理解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活动一: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活动二:生物的分类和主要代表(20分钟)- 介绍生物的分类及主要代表,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类别;- 分组讨论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3. 活动三: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0分钟)- 分析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设计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活动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讨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展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 考察学生对生物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3. 引导学生思考、发表观点,评估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六、招聘考试总结:本教案旨在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希望通过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生物的知识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初中生物教师招聘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教师招聘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教师招聘优秀教案
主题: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
3.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关系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2.讲解(15分钟)
讲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3.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个有关生态系统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加深他们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4.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关系,如共生、竞争、捕食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5.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掌握,同时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情,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招聘初中生物面试教案

教师招聘初中生物面试教案

教师招聘初中生物面试教案
教学内容:植物生长和发育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
2. 掌握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发育调节;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植物生长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因素、生长阶段和发育调节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发育的。

2. 讲解植物的生长因素(10分钟)
通过PPT展示,讲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水、温度、土壤和气体等因素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影响。

3. 分组讨论生长阶段(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植物的生长阶段,并记录下来。

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分析,如根茎叶花果的生长过程。

4. 学生展示与交流(10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提问和补充完善。

5. 讲解植物的发育调节(10分钟)
讲解植物的发育调节机制,包括内源和外源因素对植物发育的影响,如植物激素、光照、温度、干旱和营养等。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和评价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和调节机制。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展示和交流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植物生长与环境互动关系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生物教师招聘教案范文初中

生物教师招聘教案范文初中

生物教师招聘教案范文初中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生物学知识;
3.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实例: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一课时:生物学的概念和分类
1.介绍生物学的定义和分类;
2.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3.举例说明各种生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1.讲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
3.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第三课时:动物的生存和适应
1.介绍动物的生存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讲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3.通过案例分析动物的适应能力和行为特点。

五、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作业测试: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测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初中生物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植物细胞的组成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3. 能够通过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质壁、液泡、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液泡、细胞核等;
2. 植物细胞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合成蛋白等;
3.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用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什么不同。

二、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1. 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2. 讲解植物细胞的功能,如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呼吸作用维持细胞的代谢等。

三、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10分钟)
1. 带领学生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特点。

四、小结与提问(5分钟)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出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比如理解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同时,本节课的比较和提问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热点聚焦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生物教学目标原则及教学方法的掌握。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目前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名师讲堂第一讲生物教学的目标与原则一、生物教学的目标1.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5.生物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二、生物教学的原则(一)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的原则(二)方法科学,灵活多变的原则1.方法科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在中学生物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

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的原则“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

二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第二讲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比较常用的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着重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一、导学式教学法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或求知的途径,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

导学式教学法又包含背景呈现法和要点提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一)背景呈现法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理论(如分离定律)的分析和概念的理解(如免疫)常常只需向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而不必详细讲解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称为背景呈现法。

如必修1《光与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教师只需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的物质来源、能量来源和氧气来源,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应用等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学习和探究。

背景呈现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是对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的背景呈现可使他们迅速准确地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探究指明方向。

(二)要点提示法要点提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点拨一个或几个要点来引出新课以及复习和回顾某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如学习基因的结构时,可以提出问题:细胞里除了细胞核外还有哪些结构里有DNA,它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如何?学生就会联想到叶绿体、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等等;在必修2和必修3会用到一些细胞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可采用要点提示法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选修2和选修3中多处都涉及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细胞工程等问题,上课时也可以通过要点提示法对它们进行归类和比较,这样既避免重复讲解又达到了巩固和复习的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法生物学家运用探究方法研究生命世界中的各种问题,解释各种生命现象。

高中生物课程提倡将探究法作为生物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世界、理解科学本质的和领悟生物学基本规律。

(一)讨论探究法讨论探究法主要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辩解,来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热点话题和一些疑难问题的教学方法。

如选修3中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还有生物技术产品与国际贸易争端、国际视野中的“克隆人”研究、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简单地用“是”或“非”来回答。

上课时教师可以把当前人们的观点全列出来,让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分析,再结合教师的指导和相关的资料,当每个学生对上述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学目的就已达到,教学过程也就告一段落。

这种教学方法由于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讨论时学生的兴趣非常浓,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但也可能会出现上课纪律难以控制甚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尴尬。

(二)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去探究实验手段和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

如选修1中当学生品尝了自己亲手酿制的葡萄酒和制作的腐乳之后,虽然觉得口感和味道不太正宗,但基本上不再需要教师去讲解发酵、灭菌以及微生物培养等知识了,课后还会有不少学生去探究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当学生用胡萝卜的韧皮部培养出小胡萝卜苗时,其喜悦之情自然难以言表,回家后也许还会探究用其他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至于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叶绿素和DNA提取等问题也都能直接在实验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当然,实验探究法只能对一些适宜开展实验的内容才能采用,而且需要一定的经费、设备和场地作保证。

对一些农村中学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比如DNA 扩增、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等实验,由于PCR仪和电镜价格昂贵,很多中学只能望洋兴叹。

三、自主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分析和思考,从而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和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指导作为前提,包括提出自学目标、自学,方法和途径、课后检测等。

自主式教学法有多种方式,比较常用的有媒体教学法、查阅资料法等。

(一)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胚胎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比较复杂的知识都可以直接借助于VCD、DVD甚至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动画进行直观教学。

电影《黑太阳731》全方位地再现了日本关东军对亚洲人(含中国人)进行的毫无人道的生物武器试验,对《禁止生物武器》一节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诠释作用;电视片《袁隆平》对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杂交育种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再如必修1中的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教学难点,课本的图片和文字很难直观地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若改用Flash动画去演示就能使学生非常形象、生动地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的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适用的图片和资料会越来越丰富,媒体教学法也将在新课程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查阅资料法借助报刊杂志以及多媒体手段了解一些知识性的或当前生物科技发展成就的教学方法称为查阅资料法。

如禽流感的病原体及流行趋势,非典传播的特点及危害还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趋势等问题都可用查阅资料法进行教学。

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学生自己就会清楚地了解相关研究的进展和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读完《干细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学生物教学》2005.12)等文章后,对于干细胞的有关知识会留下大致印象;读完《胚胎工程技术在国外养牛中应用现状》(《考试报.新课标版》2006.6)等文后,对当前胚胎工程的应用便知一二。

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需要有条件地使用,而且在使用前一定要明确查找目的、查找范围,并列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不能大海捞针,最好课前教师先预查一下。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会受到教学课时(耗时较多)、教学设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络宽带)等条件的限制,还会受到诸如学生的知识面、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可供学生查阅的资料很多,可以是《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教学》等专业杂志,《考试报》、《生物报》等有关报纸,还可以是中学生物资源网、中学生物教学网等学科网站等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将不断改进。

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新课标教学工作,一定能找到科学、适用、高效的新课标教学方法。

附:经典教案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知识目标:(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中的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2)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教学重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很多,至少有62种,常见的有29种。

这些元素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及其各自具有的生理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不同的名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等。

【教学难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内在联系、根本区别,以及表现出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在以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从生物的主要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现在从元素水平上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抓住两点来分析,一是“生物界中没有自己特有的化学元素”——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二是“各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差异性。

【教具准备】1.非生命环境(地壳)与生物细胞的元素对比表;2.动物(人体)与植物体(玉米)组成元素的对比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学生什么是生物?2.生物是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这就是生物的物质性,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板书:生命的物质基础)。

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那么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呢?它和非生物的化学元素又有什么不同和联系呢?(板书课题: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二是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在缺少B时,植物会得“花而不实"病;人体缺Fe时会出现贫血症状,果树缺Fe时会得黄叶病;植物体缺K则茎秆软弱易倒佚;人体缺Ⅰ易患大脖子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