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水化学 第2讲 金属材料的辐照损伤
核电厂材料_2_第四章材料的辐照效应

原子位移
• 快中子的能量是MeV 级的,所以一个快中子会造 成上千个离位原子。在一定的温度下,缺陷可以 通过扩散发生复合(annealing)而消失,也可以 聚集而形成较大尺寸的缺陷团(位错环, 空洞)。 一个快中子会造成在10nm的长度上几百个位移原 子
• 中子与材料产生的核反应(n,α),(n,p)生 成的氦气会迁移到缺陷里,促使形成空洞
材料的辐照效应
• 2)辐照肿胀 辐照导致材料中产生大量的缺陷,缺陷聚集后产生空
位位错环和间隙位错环。空位位错环不易坍塌,因为核反 应产生的氦气易聚集在空位位错环内,而使其形成三维的 空洞造成体积膨胀;间隙位错环坍塌后在原晶体中多了一 个原子面,使体积增加。因此辐照导致材料的肿胀。
• 辐照肿胀与温度有关。如不锈钢大约在0.3-0.5Tm下辐 照肿胀量最大(当中子通量达1027n/m2时,肿胀可达 15%)。 低于此温度,空位、间隙原子可动性不大,被 冻结在材料中,高于此温度,缺陷复合的机会增加,肿胀 量就会减少。
核电厂材料
第四章 材料的辐照效应
• 一般概念 • 中子与材料的反应 • 原子位移 • 材料的辐照效应
概述
• 反应堆内存在各种类型的强烈核辐射 • 辐射会使得材料的物理和机械特性发生显
著的、破坏性的变化 • 辐射分类
– α、β、γ、中子、裂变产物 – β和γ对金属材料不会有永久破坏性作用 – α和裂变产物的作用主要在燃料内 – 中子的效应最显著
5)辐照诱导放射性 材料对中子的吸收会导致产生放射性核
素。在辐照下产生的长寿命同位素,会增 加废物处理的负担并给设备维修带来困难。 如Co59,通过(n,)反应产生Co60,而 Co60是长寿命同位素,放射性很强,很难 处理。所以核级材料中要严格控制钴的含 量。
反应堆材料辐照损伤概述

反应堆材料辐照损伤概述【摘要】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核电成为人类缓解能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今核电站反应堆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反应堆材料的辐照损伤问题直接关系到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文对反应堆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的辐照损伤机理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一些减小辐照效应的措施。
【关键字】辐照损伤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材料一、引言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核电成为人类缓解能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今核电站反应堆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其中,反应堆材料的辐照损伤问题尤为重要。
材料的辐照损伤问题与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密切的关系。
甚至直接关系到未来反应堆能否安全稳定运行。
关于反应堆的材料辐照损伤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燃料芯块的辐照损伤,包壳的辐照损伤,压力容器的辐照损伤。
深入认识和了解这三方面的问题,并讨论有关缓解措施具有极大地研究价值。
二、水冷堆燃料芯块的辐照损伤1.燃料芯块的结构与辐照损伤水冷堆燃料芯块为实心圆柱体,由低富集度UO2粉末经混合、压制、烧结、磨削等工序制成。
为了减小轴向膨胀和PCI(芯块-包壳相互作用),芯块两端做成浅碟形并倒角。
芯块制造工艺必须稳定,以保证成品芯块的化学成分、密度、尺寸、热稳定性及显微组织等满足要求。
燃料芯块中的铀在辐照过程中会发生肿胀,造成尺寸的不稳定性和导热性能的下降。
随着燃耗的增加,铀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将发生变化,铀将变得更硬、更脆,热导率减小,燃料包壳的腐蚀作用也在加剧。
对燃料芯块辐照损伤的认识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在役燃料元件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根据辐照特性,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强燃料元件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核电的经济效益。
2.辐照条件下燃料芯块微观结构的演化燃料芯块在辐照过程中,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分为原子过程和电子过程两大类。
原子过程主要产生位移效应,位移效应的主要产物是间隙-空位对。
快中子反应堆核心结构材料的辐照损伤

在辐照生成的杂质原子中,辐照引起的合金 组成变化一般不大. 在快堆的高温环境下,H 足够 快的扩散速率达到与环境的平衡,而 He 基本上 不溶于合金而是以 He 泡析出,因此 He 成为对合 金性能影响最重要的杂质原子. He 的积累速率一 般情况下由 He 量( appm) 与 dpa 之比来表征,比 值 He / dpa 对中子谱敏感.
2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反应堆材料辐照损伤概述

反应堆材料辐照损伤概述【摘要】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核电成为人类缓解能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今核电站反应堆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反应堆材料的辐照损伤问题直接关系到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文对反应堆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的辐照损伤机理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一些减小辐照效应的措施。
【关键字】辐照损伤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材料一、引言随着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发展核电成为人类缓解能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今核电站反应堆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仍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其中,反应堆材料的辐照损伤问题尤为重要。
材料的辐照损伤问题与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密切的关系。
甚至直接关系到未来反应堆能否安全稳定运行。
关于反应堆的材料辐照损伤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燃料芯块的辐照损伤,包壳的辐照损伤,压力容器的辐照损伤。
深入认识和了解这三方面的问题,并讨论有关缓解措施具有极大地研究价值。
二、水冷堆燃料芯块的辐照损伤1.燃料芯块的结构与辐照损伤水冷堆燃料芯块为实心圆柱体,由低富集度UO2粉末经混合、压制、烧结、磨削等工序制成。
为了减小轴向膨胀和PCI(芯块-包壳相互作用),芯块两端做成浅碟形并倒角。
芯块制造工艺必须稳定,以保证成品芯块的化学成分、密度、尺寸、热稳定性及显微组织等满足要求。
燃料芯块中的铀在辐照过程中会发生肿胀,造成尺寸的不稳定性和导热性能的下降。
随着燃耗的增加,铀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将发生变化,铀将变得更硬、更脆,热导率减小,燃料包壳的腐蚀作用也在加剧。
对燃料芯块辐照损伤的认识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在役燃料元件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根据辐照特性,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强燃料元件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核电的经济效益。
2.辐照条件下燃料芯块微观结构的演化燃料芯块在辐照过程中,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分为原子过程和电子过程两大类。
原子过程主要产生位移效应,位移效应的主要产物是间隙-空位对。
金属材料的海洋腐蚀与防护(第二章)(学生版)

第二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基础
二、宏观与微观电池 • 根据组成腐蚀电池的电极大小,可把腐蚀
电池分为两大类:宏观电池与微观电池。
第二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基础
1、宏观电池 (1)不同的金属浸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如
丹尼尔电池,可简化表示为: Zn|ZnSO4|CuSO4|Cu
式中 Zn—— 阳极 Cu —— 阴极
例如: Fe 和Cu 在3%NaCl 溶液中构成腐 蚀电池,Fe2+ 与OH- 形成Fe(OH)2 的次生产物。
第二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基础
当溶液呈碱性时,Fe(OH)2 就会析出沉淀。 铁在中性介质中生成的腐蚀产物Fe(OH)2若进一 步氧化,将成为Fe(OH)3: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氢氧化铁部分脱水成为铁锈,它质地疏松起 不到保护作用。一般用FeOOH、Fe2O3·H2O或 xFeO·Fe2O3·2H2O表示铁锈。
第二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基础
3、腐蚀电池的工作过程 腐蚀电池工作的基本过程如下: (1)阳极过程:金属溶解,以离子形式迁移
到溶液中同时把当量电子留在金属上: [ ne﹒Men+] → [Men+] + [ne]
第二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基础
(2)电流电路:电流在阳极和阴极间的流动 是通过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来实现的,电 子通过电子导体(金属)从阳极迁移到阴 极,溶液中的阳离子从阳极区移向阴极区, 阴离子从阴极区向阳极区移动。
第二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基础
(3)阴离子的还原反应: NO3- + 2H+ +2e → NO2- + H2O
CrO72- + 14H+ + 6e →2Cr3+ + 7H2O (4)中性分子的还原反应:
材料与水化学 第2讲 金属材料的辐照损伤

非晶体
纯铁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胞
空间点阵、 空间点阵、晶格
晶体原子排列
纯铁的显微组织
晶界、晶粒、 晶界、晶粒、取向
7个晶系 种布拉菲点阵 个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 个晶系
立方 四方 三方 简单六方 正交 单斜 三斜 a=b=c a=b≠c a=b=c a=b, γ=120° a≠b≠c a≠b≠c a≠b≠c α=β=γ=90° =β=γ=90° α=β=γ≠90° α=β=90°α=β=γ=90°α=γ=90° α≠β≠γ≠90° α β≠90° 初基 底心
锆合金的微观组织
(a) Recrystallized grain structure of a Zr–1Sn–1Nb–0.2Fe alloy showing a-Zr grains with b-Zr phases as boundary phases. (b) Dislocation structures in the same alloy.
2 a 4
4 12 0.74 8 0.225R 4 0.414R
3 a 4
2 8 0.68 12 0.291R 6 0.154R < 100> 0 . 6 3 3 R < 11 0 >
a 2
1 2
a2 c2 + 3 4
6 12 0.74 12 0.225R 6 0.414R
晶格内形成缺陷
空位、 空位、间隙原子 位错环
沉淀硬化
沉淀析出第二相粒子 成分偏析
嬗变
生成的气体形成孔洞或气泡, 生成的气体形成孔洞或气泡,或在晶界聚集 合金成分改变
辐照与固体物质之间的交互作用
辐照入射粒子包括下列三种: 辐照入射粒子包括下列三种
9.损伤模式识别

√一、损伤、失效及检验方法概述√二、常见损伤模式、案例及检验策略1.腐蚀损伤2.材质劣化3.机械损伤4.其他损伤√三、小结一、损伤、失效及检验方法概述几个概念:损伤损伤模式失效失效分析事故事故调查检验技术=检测技术+评价技术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性能试验——发现和量化缺陷。
——想办法找出缺陷评价技术=应用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等应用科学,分析设备的安全性。
——能不能用?能用多久?解决方案?关于检验种类及评定方法>>依据法规的检验>>基于失效模式的检验(或针对性检验、预知检验)>>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在线检验>>基于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方法>>基于损伤寿命的评定方法>>可靠性、失效概率评定方法等等二、常见损伤模式、案例及检验策略GB/T30579-2014《承压设备损伤模式识别》(5类73种)第1类:腐蚀减薄(25)①全面腐蚀(均匀腐蚀):盐酸、硫酸、氢氟酸、磷酸、二氧化碳(碳酸)、环烷酸、苯酚、有机酸、高温氧化、大气(有、无隔热层)、冷却水、土壤、苛性碱、氯化铵、胺、高温硫化物、酸性水、甲铵腐蚀等②局部腐蚀(非均匀腐蚀、局部减薄):微生物腐蚀、锅炉冷凝水腐蚀、燃灰腐蚀、烟气露点腐蚀等等第2类:环境开裂(13)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碳酸盐、硝酸盐、碱、氨、胺、湿硫化氢破坏(氢鼓包、氢致开裂、应力导向型氢致开裂、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氢氟酸致氢应力开裂、氢氰酸致氢应力开裂、氢脆、高温水、连多硫酸、液体金属脆断等第3类:材质劣化(15)晶粒长大、渗氮、球化、石墨化、渗碳、脱碳、金属粉化、σ相脆化、475°C脆化、回火脆化、辐照脆化、钛氢化、再热裂纹、脱金属腐蚀、敏化—晶间腐蚀等等第4类:机械损伤(11)机械疲劳、热疲劳、振动疲劳、接触疲劳、机械磨损、冲刷、汽蚀、过载、热冲击、蠕变、应变时效等等第5类:其他损伤(9)高温氢腐蚀、腐蚀疲劳、冲蚀、蒸汽阻滞、低温脆断、过热、耐火材料退化、铸铁石墨化腐蚀、微动腐蚀等等1.腐蚀损伤(腐蚀减薄+环境开裂)腐蚀概述金属与周围介质间由于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称为腐蚀。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二章

钝化原因
金属的钝化
• 根据金属钝化产生的原因,可将钝化分为化学钝化和电 化学钝化
• 金属与钝化剂的化学作用而产生的钝化现象称为化学钝 化或自钝化
• 采用外加阳极电流的方法使阳极极化,使金属由活性状 态变为钝态的现象,称为电化学钝化或阳极钝化。如铁、 镍、铬、钼等金属在稀硫酸中均可发生因阳极极化而引 起的电化学钝化。
耗氧腐蚀的主要特征
• (1)电解质溶液中,只要有氧存在,无论在酸性、 中性还是碱性溶液中都有可能首先发生耗氧腐蚀。 这是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氧的平衡电位总是比氢的 平衡电位高的缘故。
• (2)氧在稳态扩散时,其耗氧腐蚀速率将受氧浓差 极化的控制。氧的离子化过电位将是影响耗氧腐 蚀的重要因素。
• (3)氧的双重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易钝化金属, 可能起着腐蚀剂作用,也可能起着阻滞剂的作用。
• 这些固相产物大多为金属氧化物。
• 此外,磷酸盐、铬酸盐、硅酸盐以及难熔的硫酸盐、卤化 物等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构成钝化膜。
钝化理论
• 2.吸附理论
• 吸附理论队为,金属钝化并不需要在金属表面生成固相的 成相膜,而只要在金属表面或部分表面上生成氧或含氧粒 子的吸附层就足够了。一旦这些粒子吸附在金属表面上, 就会改变金属—溶液界面的结构.并使阳极反应的活化能 显著提高而产生钝化。
• ②腐蚀电池中的阳极金属电位EA必须低于氢的析 出电位EH即EA<EH
• 所谓氢的析出电位是指在一定的阴极电流密度下,氢电
极的平衡电位EHo与阴极上氢过电位H的差值。
EA< -0.0591pH - H
析氢腐蚀的特征
(1)在酸性溶液中,当没有其他氧化还原电位较正的去极化剂(如 负、氧化性物质)存在时,金属腐蚀过程属于典型的析氢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 = 中子初始能量 En’ = 碰撞后中子的能量 E = 被撞粒子的能量 (PKA 或 SKA) T = 传递给靶原子的能量
级联/串级碰撞 级联 串级碰撞
•PKA碰撞二次撞击原子 secondary knock-on (SKA) • SKA再撞击其它原子,形成三级碰撞 TKA,甚至更多级碰撞 • 每次碰撞,其能量都被在入射粒子(反冲 原子)和靶原子之间均分 •这样的碰撞一直持续到被撞原子获得的能 量低于离位阈能 Ed
固体物质(靶 固体物质 靶):
相对于入射粒子的能量,固体物质(靶)可看作是相对静止的原 相对于入射粒子的能量,固体物质 靶 可看作是相对静止的原 子, 靶原子核具有质量,电子具有~ 的能量 靶原子核具有质量,电子具有~keV的能量 的能量
入射粒子与固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取决于
入射粒子的带电荷数 入射粒子的速率 入射粒子与原子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是相对独立的 交互作用用散射截面来衡量
非晶体
纯铁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胞
空间点阵、 空间点阵、晶格
晶体原子排列
纯铁的显微组织
晶界、晶粒、 晶界、晶粒、取向
7个晶系 种布拉菲点阵 个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 个晶系
立方 四方 三方 简单六方 正交 单斜 三斜 a=b=c a=b≠c a=b=c a=b, γ=120° a≠b≠c a≠b≠c a≠b≠c α=β=γ=90° =β=γ=90° α=β=γ≠90° α=β=90°α=β=γ=90°α=γ=90° α≠β≠γ≠90° α β≠90° 初基 底心
镍基合金的微观结构- 镍基合金的微观结构-碳化物析出
A类,碳化物在晶界析出
B类,重结晶后,碳化物 在原始晶界网状析出
B类,重结晶后,碳化物在 晶内和原始晶界网状析出
金属、 金属、陶瓷材料绝大部分具有晶体结构
材料的晶体性质
晶体
构成晶体的原子、 构成晶体的原子、分子或原子集团 在空间是按一定的几何规律规则排 列的,因而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列的,因而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 且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且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绝大多数 的工程材料,如金属及其合金、 的工程材料,如金属及其合金、陶 瓷等,天然的岩石、矿物都是晶体。 瓷等,天然的岩石、矿物都是晶体。 非晶体中的质点是无规排列的, 非晶体中的质点是无规排列的,如 多数的玻璃和聚合物。 多数的玻璃和聚合物。
(110) plane [111]
Ed <111> Ed <110> Ed <100>
离位能 (eV)
[100]
0? [100] 30? [111] 60? 90? [110]
PKA
• Ed
[110]
Polar angle from the [100] dire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ons in the (110) plane
八面体间隙
实际金属晶体中的缺陷
点缺陷
线缺陷
面缺陷
金属材料的强化(硬化 机理 金属材料的强化 硬化)机理 硬化
位错塞积
σ s = σ i + kY d
固溶强化 细晶强化
−1
2
形变强化: = 形变强化:S=Kεn
沉淀强化/第二相强化 沉淀强化 第二相强化 相变强化
粒子辐照引起晶格缺陷- 粒子辐照引起晶格缺陷-导致材料硬化和脆化
板条马氏体
贝氏体组织
钢经过淬火+高温回火处理后, 可以得到贝氏体组织,分上贝 氏体和下贝氏体,上贝氏体组 织粗大,脆性大;下贝氏体组 织精细,亚结构为位错型,因 此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Fe-0.43C-2Si-3Mn钢部分转变形成的上贝氏体组织 钢部分转变形成的上贝氏体组织 (a) 光学显微照片 (b,c) 明场和暗场像 (d) 羽毛状组织 (a)光学显微照片 光学显微照片 (b) TEM照片 照片 普通碳钢的下贝氏体组织
快中子撞击初级离位原子,Primary Knockon Atoms (PKA).
scattered neutron (or ion), energy E?= E - T
- T > Ec – 仅电子能量损失, 不产生离位
-
T < Ec – 仅发生原子离位, 产生空位和间隙原子
PKA
fast neutron (or iron), energy E
锆合金的微观组织
(a) Recrystallized grain structure of a Zr–1Sn–1Nb–0.2Fe alloy showing a-Zr grains with b-Zr phases as boundary phases. (b) Dislocation structures in the same alloy.
011 g
碳钢组织
铁素体 Ferrite
球化珠光体
共析钢-珠光体 共析钢 珠光体
低碳钢-珠光体 低碳钢 珠光体
1.4% carbon steel
白口铸铁
灰口铸铁
球墨铸铁
马氏体
含部分残余奥氏体的马氏体
针状马氏体
Fe-30Ni-0.31C钢的马氏体
以德国科学家Adolph Martens命名的 以德国科学家Adolph Martens命名的 一种钢的淬火硬化相。 一种钢的淬火硬化相。一般认为马氏 体是指钢被快速从高温奥氏体区中淬 火得到的碳在α Fe中的过饱和固溶 火得到的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 原子嵌入体心立方晶格的间隙, 体,C原子嵌入体心立方晶格的间隙, 使晶格畸变为四方结构。 使晶格畸变为四方结构。
粒子所带能量散失过程中,在路径附近形成热峰 粒子所带能量散失过程中,在路径附近形成热峰(Step-7)
被打乱的原子重新排列 元素偏析、 元素偏析、沉淀析出
中子被原子吸收后嬗变损伤 (Step-8)
活化、 活化、产气 气体原子在材料内扩散
辐照损伤原理
级联/串级碰撞 级联 串级碰撞
沟道效应
初级离位原子
Representative dislocation features observed in (a) n = 3 and (b) n = 7 deformation regimes (SB – subboundaries) .
I. Charit and K. L. Murty. Creep behavior of niobium-modified zirconium alloys.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374 (3):354-363, 2008.
辐照损伤过程
入射粒子(尤其是快中子 尺寸小 主要靠PKA造成损伤 入射粒子 尤其是快中子)尺寸小,主要靠 尤其是快中子 尺寸小, 造成损伤
Step 1-高能入射粒子与晶格上的原子发生交互作用 高能入射粒子与晶格上的原子发生交互作用 Step 2-入射粒子将动能传递给被撞原子 入射粒子将动能传递给被撞原子 Step 3-使被撞原子离开晶格阵点,成为初级离位原子 使被撞原子离开晶格阵点, 使被撞原子离开晶格阵点 成为初级离位原子(PKA“Primary Knock-on Atom”) Step 4-PKA继续撞击其它原子 继续撞击其它原子 Step 5-形成原子离位峰 级联碰撞 形成原子离位峰(级联碰撞 形成原子离位峰 级联碰撞-displacement cascade) Step 6-级联碰撞停止,留下空位 级联碰撞停止, 和间隙原子(interstitial) 级联碰撞停止 留下空位(vacancy)和间隙原子 和间隙原子 以及空位和间隙原子的团簇(cluster) ,以及空位和间隙原子的团簇
...
Nf
=
最终造成离位原子数量 为:
...
.. .
ν=
ν=
Kinchin-Pease 模型
Average energy per knockon
E
E 2 2
E 4 4
E 2N 2N
Number of 慳dditio nal? 1 displaced atoms
...
2Ed ν
高速粒子撞击产生离位峰
金属材料的组织
扫描隧道显微镜 C原子排列
组织是指用金相观察方法观察材料内部时看到的涉及晶 体或晶粒大小、方向、 体或晶粒大小、方向、形状排列状况等组成关系的组成 物。
α' γ
250nm 250nm
10μm 10μm
20钢退火态组织照片 304不锈钢SEM照片 变形304 TEM照片 AFM/MFM图像 不锈钢SEM 304钢 20钢退火态组织照片 304不锈钢SEM照片 变形304钢TEM照片 AFM/MFM图像
3
孪晶结构
2. 奥氏体不锈钢的孪晶结构
1. 70%Cu-30%Zn合金孪晶结构
3. 奥氏体不锈 钢的孪晶结构
位错结构
200 nm
1. TEM下观察到316L不 锈钢(00Cr17Ni14Mo2)的 位错线与位错缠结 2. 马氏体钢固溶处理 后急冷残余奥氏体中 3. Fe-40at%Al(B2)单晶体室温 的位错 变形后的位错结构。 塑性应变ε = 13 %, 位错密度 ρ = 2.4×1010 cm-2. 镍中的位错
SKA, T1' SKA, T1 PKA, T SKA, T3
PKA, T PKA, T SKA, T2
V = 空位: 晶格阵点上的原子被撞离后留下的空阵点 I = 间隙原子: 离位原子最终停留下来,占据了晶格的间隙
离位能
• 对于特定晶体,离位能取决于 PKA 的入射方向 • Ed 代表所有入射方向上的平均离位能 • 对于fcc晶体:
晶格内形成缺陷
空位、 空位、间隙原子 位错环
沉淀硬化
沉淀析出第二相粒子 成分偏析
嬗变
生成的气体形成孔洞或气泡, 生成的气体形成孔洞或气泡,或在晶界聚集 合金成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