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voc处理方案优缺点

合集下载

各类voc处理方案优缺点

各类voc处理方案优缺点

各类VOC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机废气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治理难度大,一次性投资和操作费用高,基本上无回收利用价值。

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气则更加难以净化、分离和回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有机化合物主要分支,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内的有机化合物。

从环境监测角度来讲,指以氢焰离子检测器测出的非甲烷烃类检出物的总称,包括烃类、氧烃类、含卤烃类、氮烃及硫烃类化合物。

VOCs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根据部分国外主要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录,VOCs占80%以上。

日本1974-l985年环境普查表明,在检出的化学毒物中,卤代烃类最多共52种,一般烃类次之共43种,含氮有机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胺类化合物)共40种,以上三类占总检出毒物的70%。

VOCs污染严重,与NOx、CnHm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吸收地表红外辐射引起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引起人体致癌和动植物中毒。

随着VOCs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其危害的逐步认识,1979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跨国大气污染会议,重点讨论了VOCs控制问题,1991年11月通过了《VOCs 跨国大气污染议定书》,要求签字国以1988年VOCs排放量为基准,到1999年每年削减30%;1990年,美国修订了清洁空气法(CAA),要求到2000年将VOCs的排放量减少70%。

为此,开发VOCs替代产品,寻找VOCs控制最优技术已成为解决VOCs污染的必由之路。

随着世界各国对VOC污染的日益重视和环保法规不断严格VOC的排放标准,其治理技术亦在逐渐改进和完善。

(一)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早在1925年欧洲就开发出固定床活性碳吸附装置,1958年日本也开始使用该项技术。

这是一种非常经典、成熟的方法,可用于治理任何浓度的常温有机废气,但处理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时,设备庞大,不经济。

对于排气温度较高的高浓度有机废气的治理,首先由美国于1950年开发成功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直接燃烧技术。

各类VOC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

各类VOC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

各类VOC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在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主要来自于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化工过程,以及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油漆等。

VOC的产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治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VOC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1.VOC吸附剂治理方案:该方案使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分子筛等材料吸附空气中的VOC,使其浓度得到降低。

其优点包括操作简便、对各种VOC具有广谱吸附能力、可快速治理VOC等。

然而,吸附剂治理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或再生吸附剂,并处理吸附剂中所吸附的有机物,这会导致操作成本的增加。

2.VOC燃烧治理方案:该方案通过高温燃烧将VOC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无害物质。

燃烧治理方案具有高效率、无需额外处理废物等优点。

然而,燃烧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且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增加运营成本。

3.VOC催化氧化治理方案:该方案使用催化剂将VOC氧化为无害的物质。

催化氧化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因此能够节约能源。

此外,催化氧化治理方案对不同类型的VOC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然而,催化剂需要定期更换或再生,且可能受到VOC氧化产物的毒化而失活。

4.VOC冷凝回收/净化方案:该方案通过冷凝VOC使其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然后进行回收或净化。

该方案可以实现VOC的高效回收利用,并可用于室内空气净化。

然而,该方案对VOC组分比较复杂的废气或污染源处理不太适用。

5.VOC生物处理/生物吸附方案:该方案通过微生物降解VOC或利用生物吸附材料吸附VOC来实现治理。

生物处理方案具有环境友好、经济成本低等优点,并且可以适应不同的VOC成分。

然而,生物处理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限制。

综上所述,各种VOC治理方案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来实现VOC的有效控制。

此外,还应注意方案的可持续性,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次污染等,以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挥发性有机物处置方案

挥发性有机物处置方案

挥发性有机物处置方案1. 挥发性有机物的特点挥发性有机物(VOCs)指的是在室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可以来自各种来源,包括工业化学品、溶剂、油漆、漆涂、汽油和天然气,以及其他生产和消费活动。

由于它们在空气中易挥发,这些化合物可以被分布到大气中,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 VOCs的健康和环境影响VOCs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对环境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这些化合物可能会有害地影响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因为它们可能进入饮用水源、污染土壤和空气,并对野生动植物造成危害。

3. VOCs处置方案为了解决VOCs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使用合适的处置方法。

以下是一些VOCs处置方案:3.1 活性炭吸附处理活性炭被用来吸附VOCs。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车间内和污染源周围的空气净化。

活性炭吸附处理的优点有:•处理成本低;•容易安装和维护。

缺点则是:•活性炭吸附一定数量的VOC后就需要更换;•吸附过程容易形成不稳定反应,导致VOCs重新释放出来。

3.2 热氧化处理热氧化是用燃料氧化VOCs,将其转化为水和CO2,以减少VOCs的数量。

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浓度较高的VOC源。

热氧化处理的优点有:•VOCs的分解率高;•处理后不产生污染物。

缺点则是:•处理成本较高;•对于小型污染源可能不划算。

3.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通过将VOCs暴露在特定的菌群中,使其分解成CO2和水等物质。

这种方法对于有机物浓度比较低的VOCs比较有效。

生物处理的优点有:•处理成本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缺点则是:•菌群的运行稳定性难以保证;•处理时间相对较长。

4. 总结在VOCs处置方案之中,不同的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污染源的类型、大小、VOCs类型和浓度等因素,以及当地的环保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最佳的处置方案。

常用VOCs治理技术优缺点对比以及设备投资运行成本汇总

常用VOCs治理技术优缺点对比以及设备投资运行成本汇总

常用VoCS治理技术、优缺点对比以及设备投资、运行成本汇总前言对于废气治理达标排放,企业该如何选用末端治理?末端治理即建设高效治理设施,推进污染设施升级改造,实行重点排放源排放浓度与去除效率双重控制。

一般优先选用回收技术,可通过冷凝、吸附再生等处理,进行回收利用;难以回收的,可采用燃烧、吸附浓缩+燃烧等技术进行销毁。

目录前言 (1)1.VoCS末端治理技术分类 (2)1.1.1.前言 (2)1.2.回收利用技术 (2)1.3.销毁技术 (2)1.4.组合技术 (2)2.5大常用VoCS末端治理技术 (2)2. 1.吸附法 (2)3. 2.直接燃烧 (3)4. 3.催化燃烧 (3)5. 4.蓄热式热力燃烧(RTO) (3)6. 5.蓄热式催化燃烧(RCo) (3)3.VoCS末端治理技术选择 (4)4.几种典型VoCS组合处理技术介绍 (4)1. 1.VOCs循环脱附分流回收吸附技术 (4)4. 2.高效吸附•脱附•燃烧VoCS治理技术 (5)4.3.冷凝与变压吸附联用VOCs治理技术 (7)1. 4.沸石转轮与蓄热燃烧VOCS治理技术 (8)4.5.低浓度多组分工业废气生物净化技术 (9)5.VOCs常用末端治理的装置的相应的技术规范 (10)5.1.VOCs原辅料替代材料的来源 (10)5.2.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产品技术标准 (10)5.3.专有名词的解释 (10)5. 3.1.辐射线固化 (10)6. 3.2.高固体含量涂层 (11)5.4.引进先进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减排技术 (11)5.5.提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收集率 (11)5.6.挥发性有机物末端处理技术 (12)5.7.终端处理装置的相应技术规范 (12)5.8.吸附装置运行维护的安全措施 (12)5.9.蓄热式燃烧装置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注意事项 (13)参考文献: (13)1.VOCS末端治理技术分类11刖己VoCS末端治理技术众多,主要分为回收和销毁两类。

2各类VOCs处理工艺、影响因素、优缺点汇总

2各类VOCs处理工艺、影响因素、优缺点汇总

各类VOCs处理工艺、影响因素、优缺点汇总
目前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包括破坏性,非破坏性方法,及这两种方法的组合。

破坏性的方法包括燃烧、生物氧化、热氧化、光催化氧化,低温等离子体及其集成的技术,主要是由化学或生化反应,用光,热,微生物和催化剂将VOCs转化成CO 2和H2O等无毒无机小分子化合物。

非破坏性法,即回收法,主要是碳吸附、吸收、冷凝和膜分离技术,通过物理方法,控制温度,压力或用选择性渗透膜和选择性吸附剂等来富集和分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传统的挥发性废气处理常用吸收、吸附法去除,燃烧去除等,在最近几年中,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技术体,低温等离子得到了迅速发展。

处理工艺
1吸附工艺
吸附工艺简介
吸附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气态污染物的净化,对于高浓度的有机气体,通常需要首先经过冷凝等工艺将浓度降低后再进行吸附净化。

吸附技术是最为经典和常用的气体净化技术,也是目前工业VOCs 治理的主流技术之一。

吸附法的关键技术是吸附剂、吸附设备和工艺、再生介质、后处理工艺等。

活性炭因其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而广泛应用于吸附回收有机气体。

目前,对活性炭吸附有机气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附平衡的预测、活性炭材料的改性及有机物的物化性质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活性炭吸附工艺原理及流程
活性炭吸附工艺影响因素。

各类voc处理方案优缺点

各类voc处理方案优缺点

各类VOC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机废气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治理难度大,一次性投资和操作费用高,基本上无回收利用价值。

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气则更加难以净化、分离和回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有机化合物主要分支,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内的有机化合物。

从环境监测角度来讲, 指以氢焰离子检测器测出的非甲烷烃类检出物的总称,包括烃类、氧烃类、含卤烃类、氮烃及硫烃类化合物。

VOCs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根据部分国外主要环境 优先污染物名录,VOCs占80%以上。

日本1974-l985年环境普查表明,在检出的化学毒物中,卤代烃类最多共52种,一般烃类次之共43种,含氮 有机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胺类化合物)共40种,以上三类占总检出毒物的70%。

VOCs污染严重,与NOx、CnHm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吸收 地表红外辐射引起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引起人体致癌和动植物中毒。

随着VOCs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其危害的逐步认识,1979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跨国大气污染会议,重点讨论了VOCs 控制问 题,1991年11月通过了《VOCs跨国大气污染议定书》,要求签字国以1988年VOCs排放量为基准,到1999年每年削减30%;1990年,美国修订了清洁空气法(CAA),要求到2000年将VOCs的排放量减少70%。

为此,开发VOCs替代产品,寻找VOCs控制最优技术已成为解决VOCs污染的必由之路。

随着世界各国对VOC污染的日益重视和环保法规不断严格VOC的排放标准,其治理技术亦在逐渐改进和完善。

(一)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早在1925年欧洲就开发出固定床活性碳吸附装置,1958年日本也开始使用该项技术。

这是一种非常经典、成熟的方法,可用于治理任何浓度的常温有机废气, 但处理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时,设备庞大,不经济。

对于排气温度较高的高浓度有机废气的治理,首先由美国于1950年开发成功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直接燃烧 技术。

各类VOCs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

各类VOCs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

各类VOCs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一杯热咖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拿起笔,思绪如泉涌,关于各类VOCs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的方案就这样在我脑海中逐渐浮现。

1.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VOCs治理技术。

它利用活性炭的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将VOCs吸附在活性炭表面。

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但缺点是活性炭吸附容量有限,需要定期更换,且在吸附饱和后,活性炭需要再生,否则会释放出吸附的VOCs,造成二次污染。

2.燃烧法燃烧法是将VOCs氧化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优点是处理效率高,可同时去除多种VOCs。

但缺点是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且能耗较高,运行成本大。

3.生物滤池法生物滤池法利用微生物将VOCs氧化成无害的物质。

优点是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

但缺点是处理效率相对较低,对某些VOCs的处理效果不佳,且对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4.光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下产生的活性氧将VOCs氧化分解。

优点是无需加热,能耗低,无二次污染。

但缺点是催化剂容易失活,需要定期更换,且对光照条件有要求。

5.膜分离法膜分离法通过膜材料将VOCs与空气分离。

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

但缺点是膜材料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且对某些VOCs的处理效果不佳。

6.吸附-催化氧化法吸附-催化氧化法将活性炭吸附与催化氧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

优点是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但缺点是设备复杂,投资较高。

7.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利用高能电子与VOCs分子发生碰撞,使其分解为无害的小分子气体。

优点是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

但缺点是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且对某些VOCs的处理效果不佳。

8.超临界水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利用超临界水的特殊性质,将VOCs氧化分解。

优点是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

但缺点是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且对温度、压力等条件要求严格。

VOCs治理技术

VOCs治理技术

VOCs治理技术:优缺点对比及设备投资、运行成本汇总一、VOCs治理技术概述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VOCs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两大类,其中回收技术包括吸附、吸收、冷凝、膜分离等,销毁技术包括燃烧、生物降解、光催化氧化等。

二、VOCs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对比1.回收技术(1)吸附技术:优点是工艺成熟、易于操作,可处理多种组分,对设备要求不高。

缺点是吸附容量有限,需要频繁更换吸附剂,且易造成二次污染。

(2)吸收技术:优点是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处理多种组分。

缺点是吸收剂用量大,吸收效率不高,易产生二次污染。

(3)冷凝技术:优点是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处理多种组分。

缺点是冷凝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大,能耗较高。

(4)膜分离技术:优点是工艺先进、操作简便,可实现高效分离。

缺点是膜的寿命较短,需要定期更换,同时膜的通量会受到污染物的堵塞影响。

2.销毁技术(1)燃烧技术:优点是工艺成熟、效率高,可处理多种组分。

缺点是能耗高,易产生二次污染。

(2)生物降解技术:优点是环保、能耗低,可处理多种组分。

缺点是处理效率较低,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

(3)光催化氧化技术:优点是工艺简单、效率高,可处理多种组分。

缺点是光源利用率较低,设备成本较高。

三、VOCs治理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汇总1.回收设备(1)吸附设备:投资成本较低,运行成本主要包括吸附剂的更换费用。

(2)吸收设备:投资成本较低,运行成本主要包括吸收剂的消耗费用和废水处理费用。

(3)冷凝设备:投资成本较低,运行成本主要包括制冷剂的消耗费用和能量消耗费用。

(4)膜分离设备:投资成本较高,运行成本主要包括膜的更换费用和清洗费用。

2.销毁设备(1)燃烧设备:投资成本较高,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燃料消耗费用和废气处理费用。

(2)生物降解设备:投资成本较低,运行成本主要包括微生物培养费用和反应时间较长导致的能量消耗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voc处理方案优缺点各类VOC治理方案及其优缺点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机废气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治理难度大,一次性投资和操作费用高,基本上无回收利用价值。

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气则更加难以净化、分离和回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有机化合物主要分支,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内的有机化合物。

从环境监测角度来讲,指以氢焰离子检测器测出的非甲烷烃类检出物的总称,包括烃类、氧烃类、含卤烃类、氮烃及硫烃类化合物。

VOCs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根据部分国外主要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录,VOCs占80%以上。

日本1974-l985年环境普查表明,在检出的化学毒物中,卤代烃类最多共52种,一般烃类次之共43种,含氮有机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胺类化合物)共40种,以上三类占总检出毒物的70%。

VOCs污染严重,与NOx、CnHm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吸收地表红外辐射引起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引起人体致癌和动植物中毒。

随着VOCs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其危害的逐步认识,1979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跨国大气污染会议,重点讨论了VOCs控制问题,1991年11月通过了《VOCs跨国大气污染议定书》,要求签字国以1988年VOCs排放量为基准,到1999年每年削减30%;1990年,美国修订了清洁空气法(CAA),要求到2000年将VOCs的排放量减少70%。

为此,开发VOCs替代产品,寻找VOCs控制最优技术已成为解决 VOCs污染的必由之路。

随着世界各国对VOC污染的日益重视和环保法规不断严格VOC的排放标准,其治理技术亦在逐渐改进和完善。

(一)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早在1925年欧洲就开发出固定床活性碳吸附装置,1958年日本也开始使用该项技术。

这是一种非常经典、成熟的方法,可用于治理任何浓度的常温有机废气,但处理低浓度、大风量有机废气时,设备庞大,不经济。

对于排气温度较高的高浓度有机废气的治理,首先由美国于1950年开发成功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直接燃烧技术。

1965年日本与美国合作,将该项技术引入日本。

该法需将有机废气加热到760℃,方可将有机溶剂氧化分解为无害的CO2和H2O,其缺点是燃料费高,故在欧美等天然气便宜的地区应用广泛。

后来人们开发出催化燃烧技术,由于催化剂的作用可在300—350℃的低温下将有机溶剂氧化分解,因此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并且产生的NOx量非常少。

其缺点是需对废气中易引起催化剂中毒的物质和粉尘进行前处理,另外,在催化燃烧装置中使用的热交换器换热效率较低,约在50%。

为了提高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美国于1975年开发出换热效率在90%以上的蓄热式燃烧装置。

由于其运行费用的降低,因此,可用于使膜分离不再需要附加的动力。

将非凝气送到膜系统,有机选择渗透膜将气体分成两股物流,脱除了VOC的未渗透侧的净化气被排放;渗透物流为富集了有机物的蒸汽,该渗透物流循环到压缩机的进口。

系统通常可以从进料气中移出VOC达99%以上,并使排放气中的VOC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该系统的特点是末渗透物流的浓度独立于进料气的浓度,该浓度由冷凝器的压力和温度决定。

(4)变压吸附技术该技术利用吸附剂在一定压力下,先吸附有机物。

当吸附剂吸附饱和后,进行吸附剂的再生。

再生不是利用蒸汽,而是通过压力变换来将有机物脱附。

当压力降低时,有机物从吸附剂表面脱附放出。

其特点是无污染物,回收效率高,可以回收反应性有机物。

但是该技术操作费用较高,吸附需要加压,脱附需要减压,环保中应用较少。

回收技术的适用范围:粒状活性炭主要用于脂肪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部分含氯溶剂、常用醇类、部分酮类和酯类等的回收。

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己烷、庚烷、甲基乙基酮、丙酮、四氯化碳、醋酸乙酯等,活性炭纤维吸附则可回收苯乙烯和丙烯晴等反应性单体,但费用较粒状活性炭吸附要高的多。

吸附法已广泛用在喷漆行业的“三苯”、醋酸乙酯、制鞋行业的“三苯”,印刷行业的甲苯、醋酸乙酯、电子行业的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烷的回收。

炭吸附法要求废气中的VOC不能超过5000PPM,并且湿度不能>50%;当浓度>5000PPM时,则需在吸附前稀释,对部分酮、醛、酯等含活性的物质不适用,该类VOC会与活性炭或在活性炭表面发生反应,堵塞炭孔,使活性炭失活。

冷凝法对高沸点的有机物效果较好,对中等和高挥发的有机物回收效果不好,该法适合VOC 浓度>5%的情况,回收率不高。

而大部分废气中均存在水分,温度低于0℃时会结冰,降低系统的可靠性,故很少单独使用。

膜分离方法适合于处理较浓的物流,即0.1%<VOC浓度<10%,膜系统的费用与进口流速成正比,与浓度则关系不大。

它适于高浓度、高价值的有机物回收,其设备费用较高。

工业上已经从聚烯烃装置的冲洗气中回收烯烃单体和氦气。

在环保领域,从加油站回收碳氢化合物;从制冷设备、气雾剂及泡沫塑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回收CFC,从PVC加工中回收氯乙烯单体。

此技术非常有前途,随着新高效膜的出现和系统造价的降低,它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回收手段。

2、消除技术(1)热氧化热氧化系统就是火焰氧化器,通过燃烧来消除有机物的,其操作温度高达700℃-1,000℃。

这样不可避免地具有高的燃料费用,为降低燃料费用,需要回收离开氧化器的排放气中的热量。

回收热量有两种方式,传统的间壁式换热和新的非稳态蓄热换热技术。

间壁式热氧化是用列管或板式间壁换热器来捕获净化排放气的热量,它可以回收40%-70%的热能,并用回收的热量来预热进入氧化系统的有机废气。

预热后的废气再通过火焰来达到氧化温度,进行净化,间壁换热的缺点是热回收效率不高。

蓄热式热氧化(简称RTO)回收热量采用一种新的非稳态热传递方式。

主要原理是:有机废气和净化后的排放气交替循环,通过多次不断地改变流向,来最大限度地捕获热量,蓄热系统提供了极高的热能回收。

在某个循环周期内,含VOC的有机废气进入RTO系统,首先进入耐火蓄热床层1(该床层已被前一个循环的净化气加热),废气从床层1吸收热能使温度升高,然后进入氧化室;VOC 在氧化室内被氧化成CO2和H2O,废气得到净化;氧化后的高温净化气离开燃烧室,进入另一个冷的蓄热床层2,该床从净化排放气中吸收热量,并储存起来(用来预热下一个循环的进入系统的有机废气),并使净化排放气的温度降低。

此过程进行到一定时间,气体流动方向被逆转、有机废气从床层 2进入系统。

此循环不断地吸收和放出热量,作为热阱的蓄热床也不断地以进口和出口的操作方式改变,产生了高效热能回收,热回收率可高达95%,VOC的消除率可达99%。

(2)催化燃烧催化燃烧是一种类似热氧化的方式来处理VOC的,它净化有机物是用铂、钯等贵金属催化剂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来代替火焰,操作温度较热氧化低一半,通常为 250℃-500℃。

由于温度降低,允许使用标准材料来代替昂贵的特殊材料,大大地降低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

与热氧化相似,系统仍可分为间壁式和蓄热式两类热量回收方式。

间壁式催化燃烧是在催化床后设一个换热器,该换热器在降低排放气温度的同时,也预热含VOC的有机废气,其热回收达60%—75%。

该类氧化器早已用于工业过程。

蓄热催化燃烧(简称为RCO)是一种新的催化技术。

它具有RTO高效回收能量的特点和催化反应的低温操作及能量有效性的优点,将催化剂置于蓄热材料的顶部,来使净化达到最优,其热回收率高达95%-98%。

RCO系统性能的关键是使用专用的催化剂,浸渍在鞍状或是蜂窝状陶瓷上的贵金属或过渡金属催化剂,允许氧化发生在RTO系统温度的一半,既降低了燃料消耗,又降低了设备造价。

现在,有的国家已经开始使用RCO技术进行有机废气的消除处理,很多RTO设备已开始转变成RCO,这样可以削减操作费用达33%-75%,并增加排放气流量达20%-40%。

(3)集成技术(炭吸附+催化氧化)对于大流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单一使用上述方法处理费用太高,不经济。

利用炭吸附具有处理低浓度和大气量的优势,先用活性炭捕获废气中的有机物,然后用小得多流量的热空气来脱附,这样可使VOC富集10—15倍,大大地减少了处理废气的体积,使后处理设备的规模也大幅度地降低。

把浓缩后的气体送到催化燃烧装置中,利用催化燃烧适于处理较高浓度的特点来消除VOC。

催化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通过间壁换热器,来预热进入炭吸附床的脱附气,降低系统的能量需要量。

该技术利用炭吸附处理低浓度和大气量的持点,又利用催化床处理适中流量、高浓度的优势,形成一种非常有效的集成技术。

国内也已开始利用此技术,用于喷漆、印刷和制鞋等排放大流量、低浓度有机废气行业的治理。

消除技术的使用范围:(1)热氧化热氧化系统在700℃-1000℃下操作,适于流量为2000-50,000m3/h,VOC浓度为100-2000PPM 的情况。

间壁式较蓄热式的优点是,用简单的金属换热器来捕获热量,仅在几分钟即达到所需的操作条件,最适于循环操作。

蓄热热氧化具有非常高的氧化温度,可以处理难以热分解的有机物,该系统98%-99%的VOC消除率是很常见的。

热回收效率为85%-95%。

仅需少量或不需燃料即可运行,特别是对具有相对低VOC含量的气体,它们比间壁热氧化费用更低。

热氧化的缺点是:①在高温燃烧中产生了NOx,它也为危险排放物,需要进一步治理;②较慢的热反应;③不能满意地处理卤化物,必需加后处理装置洗涤塔,来处理酸性气体;④进气浓度不能>25%LEL;⑤高的设备投资费用。

(2)催化氧化催化氧化是在比热氧化低的温度下进行,通常为250℃-500℃,其处理能力为2000-20,000m3/h,适于VOC浓度为100-2000 PPM,其消除效率高达95%以上。

低的操作温度结合间壁换热器,可以降低启动所需的燃料。

催化燃烧较热氧化有几个优点:①反应温度较热氧化低一半,节省了燃料;②停留时间短,降低了设备尺寸;③由于燃料减少,生成的CO也少,CO和VOC一起被转换;④较热氧化系统需更少的启动和冷却时间;⑤低的操作温度,排除了NOx的生成;⑥因温度降低,允许使用标准材料来代替昂贵的特殊材料,RCO系统的整个机械寿命将增加。

催化氧化也有不足:①催化剂易被重金属或颗粒覆盖而失活;②处理卤化物和硫化物时,会产生酸性气体,需用洗涤塔进一步处理;③废催化剂如不能循环使用,也要处理;④进气浓度不能>25%。

(3)集成技术(炭吸附+催化燃烧)炭吸附进行VOC回收已广泛用于喷漆、印刷和电子工业等行业,消除率可达90%-95%,但对低浓度废气,从经济上考虑,回收不经济,故采用消除技术。

集成技术的优点就是用较低的费用来处理低浓度、大气量的废气,通过浓缩废气,降低了需处理废气的体积,用较小体积的催化燃烧氧化器来处理大流量的废气,降低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