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腊八粥一课教案

腊八粥一课教案

腊八粥一课教案腊八粥一课教案腊八粥一课教案1一、谈话导入,承前启后1.屏幕前的各位同学,你们好!上节课大家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那你们还记得腊八那天有着怎样的习俗吗?2.我们来一块回顾一下吧!(播放描写腊八粥的段落音频)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要祭祀神灵,祈求丰收。

而腊八要喝腊八粥这个习俗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腊八粥承载着我们中国人浓浓的情。

今天我们来品尝另一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

3.板书课题,强调“腊”左窄右宽,“粥”字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要瘦长,注意两个“弓”,后面要稍大些。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5.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沈从文(强调代表作,语言特色)。

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小说《腊八粥》的前面部分,现在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品尝美味的腊八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跟随音频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1)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儿呢;(2)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播放课文音频,课件呈现教材页)2.课文读好了。

我们一块来读读词语吧!先听老师读一遍,你都读对了吗?再来挑战这组词,带点的多音字可要读准哦。

你来试一试。

你是这样读的吗?(老师范读)读对的给自己一个赞。

这些词语认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读一读,说一说,我们一块儿来看看。

“上灯”就是点灯,“松劲”就是泄气,“孥孥”就是对儿女的爱称,“面面的”指的是食物软糯的,“不消说”的意思是不用说。

3.沈从文一生自认为是乡下人,他的文中常带有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词语都认识了,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我们来借助课后练习题来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请看——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那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等粥”?(板书:等粥),哪几个自然段又是在写“喝粥”呢?(板书:喝粥)4.相信你们很快就找好了。

看,2—17自然段是写“等粥”,18—19自然段是写“喝粥”,很明显是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板贴:详略)那在“等粥”中详写了八儿做了哪些事呢?让我们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一下吧!5.我们先来看2—8自然段写了八儿做了什么事。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通用13篇)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通用13篇)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通用13篇)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及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八儿与家人间的亲情。

4.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了解,感受我国民风民俗的无比美好。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比赛,每人10秒内说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俗习惯,说得多的获胜。

2.一个一个的传统节日,犹如中国民俗文化里的璀璨珍珠,而那些随着节日应运而生的主题活动,则是那一根坚韧的丝线,串起亲情,串起友爱,串起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感受又一个节日带给我们的香甜味道。

3.知作者,解课题。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再解读“腊”字:“腊”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祭典。

腊祭的日期经常改变,但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

由于这个祭祀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月份也被称为腊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根据自学生字的方法,掌握字形字音,规范书写,注重积累。

(3)利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书写要点。

(2)通过指认、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以小组练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听录音,整体感知。

腊八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选6篇)

腊八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选6篇)

腊八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腊八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腊八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

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

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

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腊八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2教材分析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腊八粥》教案(精选10篇)

《腊八粥》教案(精选10篇)

《腊八粥》教案《腊八粥》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腊八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腊八粥》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1、指导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体什么事?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划批注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里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为突破口。

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1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但看他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腊八粥沈从文主人公:“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

《腊八粥》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 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

六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课文,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体会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准确、生动的描写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腊八粥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腊八粥》,在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喝腊八粥的场景,然后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腊八粥的种类,引出课题“腊八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采取指名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加以巩固。

3.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与腊八粥有何联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4.画出表现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腊八粥?他们家熬腊八粥时有些什么习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6.指名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情感1.品读重点段落,了解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通过朗读、圈画重点词句等方式加以体会。

引导学生关注熬粥人的动作、语言和外貌等描写方法,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品读句子“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体会八儿喜悦的心情。

结合课文插图,了解八儿看到锅里的腊八粥煮好的惊喜与兴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八儿喜悦、兴奋的心情。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4.回顾全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传统民俗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材分析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学习者特征分析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

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

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

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

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课文《腊八粥》教案(精选16篇)

课文《腊八粥》教案(精选16篇)

课文《腊八粥》教案课文《腊八粥》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腊八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腊八粥》教案篇1学习内容:《徜徉于我们的节日腊八》第三板块“经典诗词诵读节日”学习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腊八有关的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能够助赏析内容读懂诗句的意思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通过解读夏仁虎的《腊八》和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了解腊八的独特习俗和节日情怀。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诵读节日诗词,挖掘其中的节日文化,感受腊八节中所体现的利乐他人、丰盈自我的节日情怀。

学习难点:结合诗句内容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情感内涵,体会陆游的情感变化与节日的关系,感受腊八带给人们的温暖。

教法:诵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评议讨论法。

学法:诵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节日主题导入:同学们,今天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腊八节。

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指名发言,教师补充资料并及时点评,丰富学生对腊八的感受,明确这是一个身处寒冬却内容丰富,让人倍感温暖的日子。

)这份温暖通过不同的.节日习俗传递下来,今天我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体验这份温暖诗词。

(板书主题:腊八诗词)二、诵读诗词:1、《腊八》(清)夏仁虎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1)自己试着读一读,要求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后全体诵读。

(3)从这首诗里,你看到腊八节怎样的习俗?(指导学生发现,腊八煮粥的习俗,在皇室成员、王公大臣中也不例外。

)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预设:为什么煮粥?为什么要进奉?为什么称之为“当今佛”?(出示资料:腊八粥的传说。

)通过资料阅读,你一定有所收获。

和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六下语文《腊八粥》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腊八粥》,使学生了解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讲述、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家庭亲情,懂得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腊八粥的寓意,学会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题,体会家庭亲情,传承传统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腊八歌》,引导学生关注腊八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腊八节习俗,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腊八粥的来历及民间习俗”展开讨论,深入了解腊八节的文化内涵。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腊八粥的寓意和家庭亲情的理解。

4. 课堂互动(1)组织学生进行“我来做腊八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腊八粥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腊八粥的图画。

2. 搜集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与家人分享,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以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估他们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几篇课文,在风格上也是各异其趣的,体会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
充分勾连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切身的体验进行教学,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哪些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教学方法简述
结合PPT讲述为主
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北京的春节》2课时
《腊八粥》2课时
《藏戏》1课时
《古代诗歌三首》2课时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研读教材内容
单元由三篇民俗散文和三首古诗组成,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人什么是民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体会民族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从日常生活和平凡的事物中探寻文化意味,感受独特魅力;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平凡事物,写得如此富有情味的。
2、品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描写,体会文章的艺术技巧和语言特点
3、揣摩作者如何抓住重点,写出传统节日美食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实践中借鉴。
教学重点:
理清脉络,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时间(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从老舍先生有关腊八粥的描述导入“这不是粥,这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唤起学生对本单元其他课文中对腊八粥的相关描述。
调动兴趣,进而更好的进入教和学。
初读课文
找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感受腊八粥的甜蜜
读课文
文章呈现的出的非常生动的生活场景。
学生概括,表达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吃粥
理清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
再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学生基础状况
六年级学生,对于文中所涉及到的中国的各种民俗有兴趣了解,但在文章中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这种民俗之美的,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
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在阅读中,学会分清内容的主次,看看作者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对于文章详写的部分,要仔细揣摩,看看作者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通过详细的描写加以突出的,并在写作中借鉴这种详写的方法。
【课型】基础型
【教材】部编版
【学段】
【年级】
【学校】
【教师】语文
单元分析
解读课程标准
学科基本要求
本单元由《北京的春节》、《藏戏》、《腊八粥》、《古代诗歌三首》四篇课文组成,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反复阅读,分清内容的主次,把握叙述的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揣摩文中细腻、生动的描写,品味文章富有个性的语言。
1、拓展阅读
2、由读学写,以读促写
对八儿心理变化细节的捕捉非常细腻、传神,很值得玩味。
学生读文章,找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来分分析八儿的心理,来体现孩子的情趣。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品味分析。
理解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的。
总结全文
理清人和粥的关系,人与粥,互相映衬。
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2、感受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进而仿照第1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