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水肿临床表现
儿童血管性水肿(专业文档)

儿童血管性水肿(专业文档)发病原因与荨麻疹相同,而且经常同时出现。
单独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机会较荨麻疹少得多,约占10%。
其发病原因以过敏为多,但也有遗传性因素所致。
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或粘膜局限性水肿。
有人嘴唇、眼皮会突然发肿,就属于这种情况。
血管性水肿在临床表现上与荨麻疹是不同的。
首先,血管性水肿病变部位比荨麻疹较深,皮损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的小血管。
因此皮肤呈肿胀,但表面苍白,称水肿性斑块,病变好发生在眼皮、嘴唇、舌及外生殖器等处,可大可小,若发生在躯干和手背等部位时,可形成巨大皮损,故称巨大性荨麻疹。
皮肤虽呈肿胀,但用手指压之柔软,且无凹陷。
由于血管性水肿发病部位较深些,与荨麻疹风团相比,不如荨麻疹痒,多数病人不痒,仅有皮肤刺痛或紧绷感。
这种风团以一过性为特点,持续时间短,最长不会超过24小时,一般多持续4-5小时,全部消退需2-3天,有的达一周左右,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严重的血管水肿如发生在鼻、咽、口腔、喉粘膜处常可引起流涕、呼吸、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甚至阻塞气道,乃至窒息。
本病需与虫咬及浮肿鉴别。
前者有蚊虫叮咬史,后者多合并全身性疾病,以肾脏疾病多见。
【应对措施】积极防治的办法是查找致敏原因,可疑因素立即去除。
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或注射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开瑞坦等,严重者必立即到医院诊治。
【发生原因】其发病原因与荨麻疹相同,而且经常同时出现。
单独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机会较荨麻疹少得多,约占10%。
其发病原因以过敏为多,但也有遗传性因素所致。
【预防】做好宝宝养育的环境卫生,避免病毒或致敏因素对宝宝的侵袭。
【易发年龄】病毒性感染疾病没有年龄的界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诊疗指南【2019版】

38.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概述1876 年英国医生John Laws Milton 首次描述了血管性水肿这一临床症状,当时描述一例患者“肿胀的部位从颞部到眼部,眼部的肿物呈椭圆形,导致眼睛几乎无法睁开”。
1882 年德国医生Heinrich Ireanus Quincke 报道了一系列具有类似水肿的病例,当时称为Quincke 水肿。
1888 年William Osler 首次报道了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当时对此病的描述是“此病具有非常强的遗传倾向,(hereditary angioedema,HAE)水肿可以发在任何部位,具有局限性,伴有胃肠道症状”。
当时认为该病病因不清。
随着对C1 酯酶抑制物(C1-inhibitor,C1-INH)的认识,才逐渐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深入了解,并继之研发出了有效的治疗药物。
但是HAE 毕竟为罕见病,至今在医生和患者间认知度仍然很低,因此本病常被误诊、误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病因和流行病学HAE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水肿。
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约为1/50 000~1/10 000,我国目前仍然缺乏流行病学数据。
HAE 的发病机制是由于C1-INH、HAE-FXII、ANGPTI、PLG 基因突变,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水平和(或)功能异常,最终导致缓激肽水平增高,进而导致水肿的发生。
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目前国际上将HAE 分为C1-INH 缺乏型(HAE-C1-INH)和非C1-INH 缺乏型(HAE-nC1-INH)。
HAE-C1-INH 型的发病机制是由于C1-INH 基因突变导致C1-INH 蛋白浓度缺乏或者功能缺陷,临床上分为1 型和2 型。
1 型HAE 患者C1-INH 浓度及功能均降低,约占85%;2 型HAE 患者C1-INH 浓度正常或增高,但功能降低,约占15%。
2000 年德国学者Bork 发现了C1-INH 浓度和功能均正常的HAE 患者,此类患者绝大多数发生于女性患者,这类患者也称为HAE-nC1-INH,其中的部分患者是由于F12 基因突变(H AE-FXII )所致;最近又发现血管生成素-1 基因(HAE-ANGPTI)突变和纤溶酶原基因(HAE-PLG)突变,而且发现HAE-PLG患者以面部和舌体肿胀为多见。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治疗:
以活性减弱的雄性激素(attenuated androgens)如达那唑(danazol),司坦 唑(stanozolol,康力龙)羟甲烯龙 (oxymetholone,康复龙)等治疗先天性 C1INH缺陷,可纠正其生化缺损并有予防 发作的效用,但不能用于小儿和孕妇,后 者只能用抗纤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治疗:
效佳,羟嗪治疗精神性和胆碱能性荨麻疹 有良效,这些药物都有思睡作用。
近年来新一代抗组胺药物不断问世。 它们只轻度或不具有抗胆碱作用,以及通 过血脑屏障能力低,因而不产生口干和嗜 睡作用。如新敏乐(阿伐司丁 acrivastine),每次8mg,日1次;特非 那定(terfenadine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症状及病史:
者常从儿童发病,皮肤暴露寒冷后即可发 病,吸入冷空气或进食冷的食物或饮料偶 尔粘膜发生肿胀。除去暴露部位发生风块 外,患者可发生全身性症状,如潜入冷水 后发生知觉丧失,甚至淹溺。症状在数月 事消失,但亦有持久不愈者。
2.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精神紧张、运动 和热后发生,损害为1~2cm大风团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预防: 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 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பைடு நூலகம்>>>
有关症状:
瘙痒、风团、丘疹、瘙痒、风团、丘疹、 皮下组织水肿、血管性水肿、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全身皮肤充血、新生儿全身水肿、 非凹陷黏液水肿、组织液渗出。
内科学疾病部分: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完整版)血管肿块

(完整版)血管肿块什么是血管肿块血管肿块是指在血管内形成的局部肿块,通常由于血栓的形成引起。
血栓是由血液中凝聚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成的固体物质,它可以在血管内壁黏附并积聚,阻碍血液流动。
当血液流动受到阻碍时,血管肿块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血管肿块的症状和风险血管肿块的症状可以因其发生的位置和程度而有所不同。
一般常见的症状包括:1. 疼痛或压力感:当血管肿块引发血流受阻时,可能导致疼痛或压力感,尤其是在那些较小的血管中。
2. 气短和呼吸困难:当血管肿块发生在肺动脉或其分支中时,会导致血液减少流向肺部,引发气短和呼吸困难。
3. 瘀斑或淤血:血液流动受阻可能导致皮肤瘀斑或淤血,通常表现为紫色或暗红色。
尽管血管肿块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一些因素可能增加患血管肿块的风险,包括:-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肿块的风险也会增加。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能损伤血管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 吸烟: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可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
- 高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水平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如何预防血管肿块预防血管肿块的重要措施包括: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健康的饮食,尽量少吃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合理摄入纤维和维生素。
2. 锻炼身体: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3. 控制血压: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如果患有高血压,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4. 戒烟:避免吸烟或被动吸烟,以减少血管损伤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脂、血压和血糖的监测,以及必要时进行心血管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或CT扫描等。
结论血管肿块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血管肿块的关键。
如果出现与血管肿块相关的症状,应尽早就医,以获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水肿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水肿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由于血管内外液体转移失去平衡或钠水过多潴留所致组织间隙液增多称为水肿(edema)。
根据发生水肿的部位、性质和渗出液的性状可分为:①全身性水肿与局限性水肿。
前者指体内各部分(主要是皮下组织)的血管外组织间隙均有体液的积聚;后者指体液仅积聚于局部组织间隙中。
②炎症与非炎症水肿。
前者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后者不具备上述特征。
③凹陷性与非凹陷性水肿。
前者以水分为主,后者含黏性蛋白或淋巴液较多。
【诊断提示】1.全身性水肿(1)心源性水肿:为充血性右心衰竭的主要症状之一,亦可见于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
水肿首先发生在身体下垂部位,非卧床患者于午后出现下肢水肿(踝部较明显),卧床患者则首先出现于骶部。
有相应病史和体征。
(2)肾源性水肿: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病综合征及其他肾脏疾病晚期。
水肿发生较快,早期常于晨起时发现眼睑和颜面水肿,以后延及全身。
患者有相应病史和体征。
(3)肝源性水肿:见于肝硬化、肝癌等。
先出现下肢水肿,继而出现腹水或全身水肿。
(4)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和营养摄入不足,伴有消瘦、贫血、乏力等。
(5)内分泌性水肿:①黏液性水肿,为甲状腺功能降低所致。
有非凹陷性的颜面及下肢水肿。
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可见面部及下肢轻度水肿,伴有向心性肥胖、毛发增多、面色红润、肌肉软弱、骨质疏松、糖耐量减低等。
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下肢及面部轻度水肿伴有高血压、低血钾、高血钠、血浆容量增加、多尿等。
④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于月经期或经前出现眼睑、踝部与手部轻度水肿,伴有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状,月经来潮后水肿及其他症状逐渐消失。
⑤药物所致水肿,常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睾酮(睾丸酮)、雌激素等药物,停药后水肿迅速消失。
⑥妊娠中毒症,多见于初产妇,产生于妊娠24周后,伴有高血压、蛋白尿和眼底改变等。
2.局限性水肿多见于下列情况:①局部炎症,如丹毒、蜂窝织炎;②淋巴管梗阻,如慢性淋巴结炎、丝虫病;③变态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皮炎;④静脉梗阻,如血栓性静脉炎、淋巴结肿大、动脉瘤压迫静脉或淋巴管、妊娠后期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等。
卡托普利引起严重神经血管性水肿1例

卡托普利引起严重神经血管性水肿1例近年来,随着高血压患者数量的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日益广泛。
卡托普利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尽管卡托普利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仍然有报道称其可引起严重神经血管性水肿。
本文将讨论一例卡托普利引起的严重神经血管性水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该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因长期高血压病史,定期服用卡托普利10mg/d,口服至今已有5年。
近期患者出现头痛、面部浮肿、眼睑水肿等症状,伴有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初步诊断为神经血管性水肿,并怀疑与卡托普利的使用相关。
因此,立即停用卡托普利,采取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神经血管性水肿是一种由于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间隙液体渗出而引起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包括面部浮肿、眼睑水肿、呼吸困难等。
病因可多种多样,如遗传、感染、过敏等,药物相关性也是一种原因之一。
卡托普利作为一种ACE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得血管紧张素Ⅰ无法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导致血管扩张。
然而,长期使用卡托普利可导致一些副作用,包括神经血管性水肿。
鉴于患者服用卡托普利长达5年,与神经血管性水肿的临床相关性较强,我们给予患者诊断为卡托普利引起的神经血管性水肿。
治疗方面,停用卡托普利是首要的一步,同时采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卡托普利引起严重神经血管性水肿的报道虽然较少,但仍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在患者用药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卡托普利作为一种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尽管相对安全,但仍可引起严重神经血管性水肿。
对于长期使用卡托普利的患者,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在出现临床表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性水肿时及时停用该药物,并通过其他治疗手段控制患者的血压,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1888年William Osler[1]首次报道了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HAE),当时对此病的描述是“此病具有非常强的遗传倾向,水肿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具有局限性,伴有胃肠道症状”,认为该病病因不清。
随着对C1酯酶抑制物(C1-inhibitor,C1-INH)的认识[2],逐渐对HAE发病机制有了深入了解,并继之研发出了有效的治疗药物。
我国张宏誉等[3]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此病进行报道,但因其罕见,至今医生和患者对HAE认知度仍然很低,因此本病常被误诊、误治,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1 病因和流行病学HA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皮肤和黏膜水肿。
文献报道患病率约1.5/100000[4],我国目前仍然缺乏流行病学数据。
目前所知,HAE发病是由于C1-INH、FXII、ANGPT1、PLG基因突变,导致相应的蛋白质水平和(或)功能异常,进而引起缓激肽等水平增高,毛细血管扩张,最终导致水肿的发生。
部分患者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根据致病机制不同,目前国际上将HAE分为C1-INH 缺乏型(HAE-C1-INH)和非C1-INH缺乏型(HAE-nC1-INH)[5]。
HAE-C1-INH型是由于C1-INH基因突变导致C1-INH水平降低或者功能缺陷,临床上分为1型和2型。
HAE 1型患者C1-INH浓度及功能均降低,约占85%;HAE 2型患者C1-INH浓度正常或增高,但功能降低,约占15%。
2000年德国学者Bork等[6]发现了C1-INH浓度和功能均正常的HAE患者,此类患者绝大多数发生于女性,称为HAE-nC1-INH,其中部分患者是由于FXII 基因突变所致的HAE-FXII。
最近又发现血管生成素-1基因(ANGPT1)突变[7]和纤溶酶原基因(PLG)[8]突变导致的HAE,而且发现HAE-PLG患者以面部和舌体肿胀为多见。
什么是神经血管性水肿

什么是神经血管性水肿神经血管性水肿我们也叫做是急性神经血管性水肿,神经血管性水肿的出现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学习一些神经血管性水肿的知识,一旦我们出现了神经血管性水肿的症状,我们才懂得如何去处理,神经血管性水肿一般和食物或者药物过敏有关系,下文我们一起看看神经血管性水肿的一些常识。
血管神经性水肿(angioneurotic edema)亦称急性神经血管性水肿或Quinche 水肿。
以发作性局限性皮肤或黏膜水肿、无疼痛、亦无瘙痒及皮色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
目前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所致,常因食物或药物过敏引起急性局限性水肿,本病也可有家族遗传倾向。
神经血管性水肿的表现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居多。
发病前可出现周身不适、寒战或发热等前驱症状。
急性起病,在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数天或数十天。
不经治疗也可完全自行缓解,但发生在重要部位时可导致严重后果。
多表现为反复发作,有的病例可长期不复发,间歇期内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2.常发生在单个部位,也可同时发生在多个部位。
病变多位于面部、颈部、头部、上肢或下肢,也可发生于眼结膜、视网膜、咽喉、口腔、生殖器、消化道及肾脏等。
病变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边界不清,压之较硬,但无指压痕,皮肤色泽及温度正常;除了感觉肿胀或热感外,一般无疼痛及发痒等感觉异常,发作时间较长者局部可出现毛发脱落。
发生在特殊部位还可出现特殊的严重表现,如发生于咽喉部黏膜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喉部黏膜严重水肿可导致窒息死亡。
3.慢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具有家族遗传性,在幼儿期发病,呈反复性进行性加重,常累及呼吸道和消化道。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神经血管性水肿,我们知道神经血管性水肿的出现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上文详细介绍了神经血管性水肿的临床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性水肿临床表现
……
1.获得性血管性水肿主要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舌、外生殖器、手和足等)。
皮损为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呈肤色或淡红色,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多为单发,偶见多发;痒感不明显,偶有轻度肿胀不适。
一般持续1~3天可逐渐消退,但也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常伴发荨麻疹,偶可伴发喉头水肿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导致死亡;消化道受累时可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2.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多数患者在儿童或少年期开始发作,往往反复发作至中年甚至终生,但中年后发作的频率与严重程度会减轻;外伤或感染可诱发本病。
多见于面部、四肢和生殖器等处。
皮损为局限性、非凹陷性皮下水肿,常为单发,自觉不痒;也可累及口腔、咽部、呼吸道及胃肠道黏膜等并出现相应表现。
一般在1~2天后消失。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