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6010基础计算书

合集下载

塔吊附着计算6010

塔吊附着计算6010

塔吊附着计算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一. 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100 塔吊最大起重力矩:M=1718kN.m非工作状态下塔身弯矩:M=1712kN.m 塔吊计算高度:H=100m塔身宽度:B=1.6m 附着框宽度:2m最大扭矩:303kN.m 风荷载设计值:1.42kN/m2附着节点数:3 各层附着高度分别(m):31,56.2,81.4附着杆选用格构式:角钢+角钢缀条附着点1到塔吊的竖向距离:b1=4.56m附着点1到塔吊的横向距离:a1=5.6m 附着点1到中轴线的距离:a2=6.54m二. 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1. 风荷载计算1) 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Wo=0.2kN/m2)=0.8×1.59×1.95×1.39×0.2=0.69kN/m2=1.2×0.69×0.35×1.6=0.46kN/m2) 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本地区 Wo=0.40kN/m2)=0.8×1.64×1.95×1.39×0.40=1.42kN/m2=1.2×1.42×0.35×1.60=0.96kN/m2. 塔机的倾覆力矩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1712+1718=3430.00kN.m非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1712.00kN.m3. 力 Nw 计算工作状态下: N w=210.613kN非工作状态下: N w=121.830kN三. 附着杆内力计算塔吊四附着杆件的计算属于一次超静定问题,采用结构力学计算个杆件内力: 计算简图:方法的基本方程:计算过程如下:其中:∑1p为静定结构的位移;T i0为F=1时各杆件的轴向力;T i为在外力M和P作用下时各杆件的轴向力;l i为各杆件的长度。

6010塔机使用说明书

6010塔机使用说明书
25
TC6010型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共70页第7页
1.3外观尺寸(独立式见下图1)
TC6010型自升式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共70页第8页
2.塔机主要构造及特点
2.1总体布置
2.1.1独立式
起升高度45米,可采用二倍率或四倍率钢丝绳起升,塔身下部通过基础节与基础相连,上部通过上支座及回转支承与过渡节相连,司机室侧置于上支座上,前方是吊臂,后方是平衡臂,起升机构设在平衡臂后部,回转机构对称置于上支座侧边,变幅小车由变幅机构牵引,沿臂架来回运动,吊臂、平衡臂均用刚性拉杆与塔尖连接。
38
7.1 塔机安全操作规程
38
7.2 电器系统及操作
39
7.3 塔机使用操作
42
7.4 塔机使用注意事项
43
8. 塔机的拆除
44
9. 塔机的维修保养
46
9.1 例行维修保养
46
9.2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47
10. 整机部件清单
49
附录一 起重钢丝绳倍率变换方法
53
附录二 塔机安全装置及其调试
54
附录三 不同臂长时起重特性表
10.起重臂:起重臂上、下弦杆都是高频焊接方管,整个臂架为三角形截面,共分为十节,节与节之间用销轴连接,拆装方便,为了提高起重性能,减轻吊臂的重量,吊臂采用双吊点,变截面空间桁架结构,在起重臂第二节放置小车牵引机构,在小车上设置有吊篮,便于安装与维修,第一节臂架根部与过渡节用销轴连接。为了保证起重臂水平,
在下支座下端是顶升套架,围在塔身四周,塔机视施工的需要可由顶升机构可顶起塔身上部结构,引进标准节,以升高塔机的高度。
2.1.2附着式
最大起升高度150米,在工作高度达80米前,可采用二倍率或四倍率钢丝绳起升,当工作高度超过80米时,只能采用二倍率钢丝绳起升,附着式的结构布置与独立式相同,此时为提高塔机的稳定性和刚度,保证塔机的正常工作,在塔身全高内须设置八道附着装置。为此要求塔身中心线距建筑物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设计为3.9米),附着装置之间的距离尺寸必须严格按照本书相关说明进行布置。(具体详见塔机附着安装处说明)

ZJ6010以及TC6010塔吊品茗计算参数

ZJ6010以及TC6010塔吊品茗计算参数

塔吊名称:QTZ80(TC6010)塔吊参数塔身桁架结构:方钢管塔机独立状态的最大起吊高度(m):40.5塔机独立状态的计算高度(m):47 塔身桁架结构宽度(m):1.6塔吊荷载塔身自重(kn):202.7 最大起重力矩(kn.m)“”800最大起重荷载(kn):60 最大起重荷载至塔身中心的最大距离(m):13.7 最小起重荷载(kn)10 最大吊物幅度(m):56起重臂自重(kn)62.5 起重臂重心至塔身中心距离(m):28小车和吊钩自重(kn)4.9 小车最小工作幅度:(m)2.5平衡臂自重(kn):45 平衡臂重心至塔身中心距离(m):6.4平衡块自重(kn):146 平衡块重心至塔身中心距离(m):12.2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起重荷载标准值(kn):47.1 (自动计算)竖向荷载标准值(kn):464.1竖向荷载标准值(kn):511.2 水平荷载标准值(kn):73.9水平荷载标准值(kn):18.3 倾覆力矩标准值(kn.m)1552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标准值(kn。

m):269.3塔吊名称:QTZ80(ZJ6010)浙江建机塔吊参数塔身桁架结构:方钢管塔机独立状态的最大起吊高度(m):40.5塔机独立状态的计算高度(m):47 塔身桁架结构宽度(m):1.6塔吊荷载塔身自重(kn):245.11 最大起重力矩(kn.m)“”800最大起重荷载(kn):60 最大起重荷载至塔身中心的最大距离(m):14.17最小起重荷载(kn)15 最大吊物幅度(m):60起重臂自重(kn)51.13 起重臂重心至塔身中心距离(m):23.7小车和吊钩自重(kn)4.9 小车最小工作幅度:(m)2.5平衡臂自重(kn):25.24 平衡臂重心至塔身中心距离(m):6.0平衡块自重(kn):155 平衡块重心至塔身中心距离(m):11.7塔机自重荷载标准值(kn):504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起重荷载标准值(kn):128 竖向荷载标准值(kn):504竖向荷载标准值(kn):632 水平荷载标准值(kn):80水平荷载标准值(kn):35 倾覆力矩标准值(kn.m)1797倾覆力矩标准值(kn.m)1136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标准值(kn。

TC6010塔吊桩基础计算书

TC6010塔吊桩基础计算书

TC6010塔吊桩基础计算书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技术规程》(JGJ187-200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等编制。

一、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80TC6010, 自重(包括压重)F1=505kN,最大起重荷载F=80.0kN,塔吊倾覆力距M=1360kN.m,塔吊起重高度H=120.0m,塔身宽度B=1.6m,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5.00m,承台厚度Hc=1.40m,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d=0.40m,桩间距a=4.20m,基础埋深D=0.00m,保护层厚度:50.00mm,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承台钢筋级别:HRB335,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桩钢筋级别:HRB335,承台箍筋间距S=400.00mm。

二、荷载的计算1.自重荷载及起重荷载(1)塔机自重标准值:F kl=505.00kN(2)基础及附加构造自重标准值:G k = 25.0×Bc×Bc×Hc+0.00= 25.0×5.00×5.00×1.40+0.00 = 875.00kN;(3)起重荷载标准值:F qk=80.00kN1.风荷载计算(1)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塔机所受风线荷载标准值q sk'=0.8aβzμsμz W0a0BH/H=0.8×1.2×1.85×1.60×0.99×0.50×0.35×1.60=0.79kN/m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F vk'=q sk'×H = 0.79×120.00 = 94.52kN标准组合的倾翻力矩标准值M k = 1360.00kN.m三、桩基承载力验算1.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取最不利的非工作状态荷载进行验算。

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

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

塔吊天然基础的计算书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

一. 参数信息二. 荷载计算1. 自重荷载及起重荷载1) 塔机自重标准值F k1=245kN2) 基础以及覆土自重标准值G k=6×6×(1.5×25+2×17)=2574kN3) 起重荷载标准值F qk=60kN2. 风荷载计算1) 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Wo=0.2kN/m2)=0.8×0.7×1.95×1.54×0.2=0.34kN/m2=1.2×0.34×0.35×2.5=0.35kN/m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F vk=q sk×H=0.35×37=13.07kN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M sk=0.5F vk×H=0.5×13.07×37=241.73kN.m2) 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a.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本地区 Wo=0.30kN/m2)=0.8×0.7×1.95×1.54×0.3=0.50kN/m2=1.2×0.50×0.35×2.5=0.53k N/mb. 塔机所受风荷载水平合力标准值F vk=q sk×H=0.53×37=19.60kNc. 基础顶面风荷载产生的力矩标准值M sk=0.5F vk×H=0.5×19.60×37=362.60kN.m3. 塔机的倾覆力矩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200+0.9×(600+241.73)=557.56kN.m非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 k=-200+362.60=162.60kN.m三. 地基承载力计算依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第4.1.3条承载力计算。

1号QTZ6010塔吊基础方案

1号QTZ6010塔吊基础方案

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中心QTZ6010塔吊基础施工方案(1号塔吊)编制人:审核人:日期: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施工方法 (1)三、塔吊基础施工 (7)四、注意事项 (8)五、附图:塔吊布置平面图 (8)工程概况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工程由A栋,B栋构成,其中A栋为地上6层,地下2层,B栋位为地上5层,地下2层,本工程建设地点:南京市孝陵卫200号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

根据施工图纸计划在现场布置两台QTZ6010塔式起重机,能满足多层及地下室施工现场物件吊运要求,具体位置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A栋,B 栋吊布置图。

根据施工图纸建筑高度最高点为A栋最高点26.5m,因考虑和2号塔吊有高低落差,计划塔吊起升高度为48米,塔吊计算书按照搭设最高的A栋计算。

一、编制依据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等编制。

二、施工方法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我单位进场时桩基工程已由建设单位指定的分包单位完成且桩基已退场,结合塔吊说明书、参数、基础图纸及本工程勘察报告,经计算,决定采用天然基础,塔吊基础底标高与附着的楼层基础底标高相同,持力层为5层中砂,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pa。

相关计算书如下:1、QTZ6010塔式天然基础计算书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工程;工程建设地点:玄武区孝陵卫;属于框架结构;地上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24m;标准层层高:3.45m ;总建筑面积:60467.79平方米;总工期:410天。

本工程由南京理工大学投资建设,设计,地质勘察,监理,苏州一建组织施工;由郭云道担任项目经理,唐宝龙担任技术负责人。

工程说明: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中心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200 号,包括A 幢学术交流中心,B 幢综合服务楼和地下室三部人.主要功能有会议、餐饮、服务用房、接待用房、汽车库等。

塔吊基础计算书

塔吊基础计算书

假设塔吊型号:6010/23B,最大4绳起重荷载10t ;塔吊无附墙起重最大高度H=59.8m,塔身宽度B=2.0m承台基础混凝土强度:C35,厚度Hc=1.35m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6.25m承台钢筋级别:U级,箍筋间距S=200mm保护层厚度:50mm承台桩假设选用4根© 400X 95 (PHC-A预应力管桩,已知每1根桩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700KN参考塔吊说明书可知:塔吊处于工作状态(ES时:最大弯矩Mmax=2344.81KN m 最大压力Pmax=749.9KN 塔吊处于非工作状态(HS时:最大弯矩Mmax=4646.86KN m 最大压力Pmax=694.9KN2、对塔吊基础抗倾覆弯矩的验算取塔吊最大倾覆力矩,在工作状态(HS时:Mmax=4646.86KN m计算简图如下:oc ox33COCO3P52.1 x 、y 向,受力简图如下:—*F cz> *以塔吊中心0点为基点计算:M i =M=4646.86KN • m M 2=2.125 • R BM 2=M I =「2.125 - R B =4646.86R B =2097.9KN v 2X 1800=3600KN (满足要求)2.2 z 向,受力简图如下:M i =M=4646.86KN •m以 塔 吊 中 心 0 点 为 基 点 计 算rM 2=3 • R BM 2=M v —— 3 • R B =4646.86—— R B =1548.95KN V 1800KN (满足要求)3、承台桩基础设计3.1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计算简图如下:上图中X tt 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 M 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

3.1.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其中n ------- 单桩个数,n=4;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等同于前面塔吊说明书中的P ;桩基承台的自重; G=25.1 X Be x Be x Hc=25.1 X 6.25 X 1.35=1323.63KNMx,My ――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 I2xi,yi ――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Ni ――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QTZ80(GMT6010)矩形板式预制管桩基础计算书

QTZ80(GMT6010)矩形板式预制管桩基础计算书

QTZ80-6010管桩矩形板式桩基础计算书计算依据: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JGJ/T187-2019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JGJ/T406-2017一、塔机属性二、塔机荷载1、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标准值2、塔机传递至基础荷载设计值三、桩顶作用效应计算承台底标高d1(m) -6.15基础布置图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标准值:G k=bl(hγc+h'γ')=5×5×(1.35×25+0×19)=843.75kN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荷载设计值:G=1.35G k=1.35×843.75=1139.062kN 桩对角线距离:L=(a b2+a l2)0.5=(3.22+3.22)0.5=4.525m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Q k=(F k'+G k)/n=(434+843.75)/5=255.55kN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Q kmax=(F k'+G k)/n+(M k'+F Vk'h)/L=(434+843.75)/5+(1796+73.5×1.35)/4.525=674.34kNQ kmin=(F k'+G k)/n-(M k'+F Vk'h)/L=(434+843.75)/5-(1796+73.5×1.35)/4.525=-163.24kN2、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Q max=(F'+G)/n+(M'+F v'h)/L=(585.9+1139.062)/5+(2424.6+99.225×1.35)/4.525=910.358kN Q min=(F'+G)/n-(M'+F v'h)/L=(585.9+1139.062)/5-(2424.6+99.225×1.35)/4.525=-220.373kN 四、桩承载力验算1、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桩身周长:u=πd=3.14×0.6=1.885mh b/d=1.2×1000/600=2<5λp=0.16h b/d=0.16×2=0.32空心管桩桩端净面积:A j=π[d2-(d-2t)2]/4=3.14×[0.62-(0.6-2×0.11)2]/4=0.169m2 空心管桩敞口面积:A p1=π(d-2t)2/4=3.14×(0.6-2×0.11)2/4=0.113m2R a=ψuΣq sia·l i+q pa·(A j+λp A p1)=0.8×1.885×(0.35×12+1.96×7+2.55×12+7.05×8+8×8+1.4×9+4.1×22+3.7×9+5.7×26+3.2 5×34+1.84×30)+1300×(0.169+0.32×0.113)=1200.62kNQ k=255.55kN≤R a=1200.62kNQ kmax=674.34kN≤1.2R a=1.2×1200.62=1440.744kN满足要求!2、桩基竖向抗拔承载力计算Q kmin=-163.24kN<0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桩基拔力:Q k'=163.24kN桩身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桩自重按桩的浮重度计算,桩身的重力标准值:G p=l t(γz-10)A j=39.9×(25-10)×0.169=101.345kNR a'=ψuΣλi q sia l i+G p=0.8×1.885×(0.7×0.35×12+0.7×1.96×7+0.6×2.55×12+0.7×7.05×8+0.7×8×8+0.6×1.4×9+0.7×4.1×22+0.7×3.7×9+0.7×5.7×26+0.7×3.25×34+0.7×1.84×30)+101. 345=748.147kNQ k'=163.24kN≤R a'=748.147kN满足要求!3、桩身承载力计算纵向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A ps=nπd2/4=18×3.142×10.72/4=1619mm2(1)、轴心受压桩桩身承载力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Q=Q max=910.358kN桩身结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9542.51kNQ=910.358kN≤9542.51kN满足要求!(2)、轴心受拔桩桩身承载力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Q'=-Q min=220.373kNf py A ps=(650×1618.564)×10-3=1052.067kNQ'=220.373kN≤f py A ps=1052.067kN满足要求!五、承台计算1、荷载计算承台计算不计承台及上土自重:F max=F/n+M/L=585.9/5+2424.6/4.525=652.946kNF min=F/n-M/L=585.9/5-2424.6/4.525=-418.586kN承台底部所受最大弯矩:M x= F max (a b-B)/2=652.946×(3.2-1.6)/2=522.357kN.mM y= F max (a l-B)/2=652.946×(3.2-1.6)/2=522.357kN.m承台顶部所受最大弯矩:M'x= F min (a b-B)/2=-418.586×(3.2-1.6)/2=-334.869kN.mM'y= F min (a l-B)/2=-418.586×(3.2-1.6)/2=-334.869kN.m计算底部配筋时:承台有效高度:h0=1350-50-20/2=1290mm计算顶部配筋时:承台有效高度:h0=1350-50-20/2=1290mm2、受剪切计算V=F/n+M/L=585.9/5 + 2424.6/4.525=652.946kN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s=(800/1290)1/4=0.887塔吊边缘至角桩内边缘的水平距离:a1b=(a b-B-d)/2=(3.2-1.6-0.6)/2=0.5ma1l=(a l-B-d)/2=(3.2-1.6-0.6)/2=0.5m 剪跨比:λb'=a1b/h0=500/1290=0.388,取λb=0.388;λl'= a1l/h0=500/1290=0.388,取λl=0.388;承台剪切系数:αb=1.75/(λb+1)=1.75/(0.388+1)=1.261αl=1.75/(λl+1)=1.75/(0.388+1)=1.261βhsαb f t bh0=0.887×1.261×1.57×103×5×1.29=11333.373kNβhsαl f t lh0=0.887×1.261×1.57×103×5×1.29=11333.373kNV=652.946kN≤min(βhsαb f t bh0, βhsαl f t lh0)=11333.373kN满足要求!3、受冲切计算塔吊对承台底的冲切范围:B+2h0=1.6+2×1.29=4.18ma b=3.2m≤B+2h0=4.18m,a l=3.2m≤B+2h0=4.18m角桩位于冲切椎体以内,可不进行角桩冲切的承载力验算!4、承台配筋计算(1)、承台底面长向配筋面积αS1= M y/(α1f c bh02)=522.357×106/(1×16.7×5000×12902)=0.004ζ1=1-(1-2αS1)0.5=1-(1-2×0.004)0.5=0.004γS1=1-ζ1/2=1-0.004/2=0.998A S1=M y/(γS1h0f y1)=522.357×106/(0.998×1290×300)=1353mm2最小配筋率:ρ=0.15%承台底需要配筋:A1=max(A S1, ρbh0)=max(1353,0.0015×5000×1290)=9675mm2 承台底长向实际配筋:A S1'=9835mm2≥A1=9675mm2满足要求!(2)、承台底面短向配筋面积αS2= M x/(α2f c lh02)=522.357×106/(1×16.7×5000×12902)=0.004ζ2=1-(1-2αS2)0.5=1-(1-2×0.004)0.5=0.004γS2=1-ζ2/2=1-0.004/2=0.998A S2=M x/(γS2h0f y1)=522.357×106/(0.998×1290×300)=1353mm2最小配筋率:ρ=0.15%承台底需要配筋:A2=max(A S2, ρlh0)=max(1353,0.0015×5000×1290)=9675mm2承台底短向实际配筋:A S2'=9835mm2≥A2=9675mm2满足要求!(3)、承台顶面长向配筋面积αS1= M'y/(α1f c bh02)=334.869×106/(1×16.7×5000×12902)=0.002ζ1=1-(1-2αS1)0.5=1-(1-2×0.002)0.5=0.002γS1=1-ζ1/2=1-0.002/2=0.999A S3=M'y/(γS1h0f y1)=334.869×106/(0.999×1290×300)=867mm2最小配筋率:ρ=0.15%承台顶需要配筋:A3=max(A S3,ρbh0,0.5A S1')=max(867,0.0015×5000×1290,0.5×9835)=9675mm2承台顶长向实际配筋:A S3'=9835mm2≥A3=9675mm2满足要求!(4)、承台顶面短向配筋面积αS2= M'x/(α2f c lh02)=334.869×106/(1×16.7×5000×12902)=0.002ζ2=1-(1-2αS2)0.5=1-(1-2×0.002)0.5=0.002γS2=1-ζ2/2=1-0.002/2=0.999A S4=M'x/(γS2h0f y1)=334.869×106/(0.999×1290×300)=867mm2最小配筋率:ρ=0.15%承台顶需要配筋:A4=max(A S4, ρlh0,0.5A S2' )=max(867,0.0015×5000×1290,0.5 ×9835)=9675mm2承台顶面短向配筋:A S4'=9835mm2≥A4=9675mm2满足要求!(5)、承台竖向连接筋配筋面积承台竖向连接筋为双向HRB335 14@4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 3 页第 3 页
1300
5 基础图
按上述要求的基础见图 3。
共 3 页第 2 页
32- φ 25@190
32- φ 25 @190
150
地脚 螺栓
1500
M4 8
150
32 - φ 25@190
32- φ 25@190 6000 1510±1
11 × 11- φ 16@570
370
37 0
1 510±1
6000
1 2 3 4
塔式起重机独立安装时,基础上所承受 的载荷如图1所示。取其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 态中最不利工况进行稳定性校核。 根据塔式起 重机设计规范,塔机稳定的条件为:
M Fh.h b e Fv Fg 3
Fh Fv Fg e
l
M
式中 M—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v—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Fh—作用在基础上的水平载荷 Fg—混凝土基础的重力 b—基础宽度 h—基础的高度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 中心距离 塔机QTZ80(臂长60m,臂端起重量1t) 独立安装时,其暴风侵蚀状态为最不利工 况。此时,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M=213t.m、 垂直载荷Fv =49.1t、水平载荷Fh =8.9t,取 基础宽度b=6m、高度h=1.5m、密度按2.4计 算时,基础重力Fg=130t,则 e=1.3m≤b/3=2m,稳定性验算通过。
b'
q=Fg /b2 Fh Fv
b
图 1 塔机对基础的作用力示意图
M
h
e l
PB
b
Ⅱ -Ⅱ
Ⅰ -Ⅰ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根据塔机受力情况, 产生的地基反力如 图2所示,地面最大压应力
PB
2( Fv Fg ) 3bl
共 3 页第 1 页
图 2 塔机基础承受的地基反力示意图
b
h
其中l=b/2-e,计算得 PB=0.12Mpa≤[PB]=0.15Mpa 地基承载力验算通过。
M2
(b b' ) 2 Fg 24b 2
(2b b' )
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a=0.05m,塔身底座宽度 b'= 1.51m,钢筋按 HRB335 的抗拉强度值 fy=300Mpa,则下层配筋面积 As1 和上层配筋面积 As2 计算如下:
As1
M 1b =77cm2 0.85 f y (h a )b' M 2b =43cm2 0.85 f y (30 , 比重 2.4 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 50 采用热轧带肋 钢筋 HRB335 地脚螺栓材质 Q345
图 3 QTZ80(6010)塔机基础
6 结论
由上述可知,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性、地基承载力、混凝土配筋以及抗冲切都满足要 求,故基础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 四川中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部 2011 年 10 月 18 日
As 2
实际上下层配筋 32-φ25@190 面积 157cm2,配筋符合要求。
4 基础抗冲切强度验算
抗冲切按下式进行验算 Fi=Pi(b2-bb2)/4≤0.6ftbm(h-a) 式中 Fi—冲切载荷设计值 Pi—基础底面积上净反力,可取最大单位净反力,Pi=PB-Fg/b2 bb—冲切面破坏面下边长,bb= b'+2(h-a) bm—冲切面破坏面边长的平均值,bm=( b'+bb)/2 ft—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对于 C30 混凝土取 1.43MPa 将各已知参数代入上式可知 Fi=33t≤0.6ftbm(h-a)=368t,故冲切强度验算通过。
QTZ80(6010)塔式起重机基础计算书
我公司生产的塔式起重机QTZ80(臂长60m,端部起重量1t,最大起重量6吨),独 立安装高度不大于48.6m、采用基础6m×6m×1.5m、配筋HRB335双层双向32-φ25@190、 地面承载力0.15Mpa时,能满足使用要求,符合技术和安全规范。
1 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3 基础配筋计算
地基反力作用形成的最大弯矩在塔身的边缘I-I截面处,由基础自重载荷形成的最 大弯矩在塔身边缘Ⅱ-Ⅱ截面处。为简化计算,假定由底层钢筋抵抗地基反力作用形成 的最大弯矩,由上层钢筋抵抗基础自重产生的最大弯矩。由地基反力在I-I截面b'范围 内产生的弯矩M1、由基础自重在Ⅱ-Ⅱ截面b'范围内产生的弯矩M2计算如下: b b' PB (3l ) 2F 1 2 2 M 1 (b b' ) [3PBb PBb'(b b' ) 2g (2b b' )] 48 3l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