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报告

合集下载

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验算

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验算

xxxxxxxxx公司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验算编制:审核:批准:二〇二〇年五月边坡稳定性验算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的相关规定,xxxxx公司采运部技术人员于2020年5月初对露天煤矿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

以2020年4月底现状为基础,对露天煤矿工作帮、内排土场、西南排土场、东一排土场、非工作帮的边坡进行验算。

一、露天煤矿边坡现状介绍xxxxx煤矿目前形成的边坡包括工作帮、内排土场、西南排土场、东一排土场、非工作帮。

工作帮:目前工作帮平均长度为 1.8km,工作帮年推进度较大,边坡暴露时间较短。

黄土台阶高度为8m,台阶坡面角为65°;岩石台阶和煤台阶高度为16m,台阶坡面角为70°。

上部台阶主要为第四系黄土、风积沙和第三系钙质红土,下部台阶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粗砂岩,地质结构简单。

内排土场:内排土场形成标高为1048、1080、1112、1128、1144、1160、1176、1192八个排土台阶,内排土场台阶坡面角为33°,岩性大致为下部岩石上部黄土。

内排土场单台阶平盘较宽,总体边坡角较缓。

西南排土场:西南排土场北侧紧邻罐子沟煤矿工业场地,南侧紧邻采场,边坡稳定至关重要。

西南排土场最高标高为1280m,单台阶高度为20m,台阶坡面角为33°。

影响西南排土场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为地表水以及渗入排弃土岩中的大气降水。

东一排土场:2015年东一排土场已排土到界,东一排土场北侧紧邻油库、炸药库,西南侧靠近罐子沟河道(黄河重要支流)。

东一排土场最高标高为1235m,单台阶高度为20m,台阶坡面角为33°。

影响东一排土场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为地表水以及渗入排弃土岩中的大气降水。

非工作帮:非工作帮为首采区拉沟位置处,服务于整个首采区开采期内,边坡暴露时间十几年。

目前使用的罐子沟排洪渠位于非工作帮南侧,非工作帮边坡管理意义重大。

二、露天煤矿剖面选取在首采区工作帮、内排土场、西南排土场及东一排土场布设了20个稳定分析剖面。

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报告

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报告

新疆****公司**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月报表(*月)编制部门:生产技术处编制人员:总工程师:矿长:目录一、边坡工程概况 (1)1、采场边坡 (1)2、排土场边坡 (1)二、监测方案 (2)1、监测方法和目的 (2)2、监测点布置和监测项目 (4)三、边坡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和评述 (5)1、自动化监测 (5)2、人工监测 (8)四、边坡巡查及隐患整改 (8)1、边坡巡查 (8)2、隐患整改 (8)五、监测结论及下步工作建议 (9)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边坡工程概况1、采场边坡**露天煤矿2009年建矿生产,至今形成深度约200米的采坑。

根据新采区设计,采场南帮、西帮、北帮为工作帮,东帮为到界边帮。

采场东帮为到界边帮,最终边坡角35°,已开始内排,形成内排土场东部边界,为稳定型边帮。

南帮为单斜地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产状:94.6°∠14°-16°;地层岩性主要为侏罗系砂岩、泥岩、煤层互层。

边坡表现为逆倾边坡,沿煤层顶板局部有少量涌水,冬季表现为冰柱,夏季潮湿,对边坡稳定影响不大。

设计台阶高度10米,安全平盘宽5米,台阶坡面角70°,最终边坡角36°,边坡稳定系数大于1.3,相对稳定。

西帮为单斜地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产状:94.0°∠15°-18°;地层岩性地表局部为第四系河床冲积砂砾层,其它为侏罗系砂岩、泥岩、煤层互层。

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坡面为横交关系,为向西推进的工作帮,边坡角整体约11°,局部最大24°,边坡稳定系数不低于1.3,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北帮为单斜地层,产状:94.0°∠15°-18°,边坡为顺倾边坡。

北帮2380m 以上部位13-2煤层已采剥完毕,露出底板砂岩,为到界边坡,边坡角为底板砂岩倾角;2380m以下为不同标高的煤台阶形成的工作帮,边坡角保持26°左右,边坡稳定系数1.215,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露天矿边坡预警方法与预警 系统总结

露天矿边坡预警方法与预警    系统总结

露天矿边坡预警方法与预警系统总结1 滑坡预测预报方法(矿山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失稳预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露天采矿工程边坡已经成为困扰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

其稳定性是保证矿山正常生产的先决条件。

边坡失稳是指在采矿过程中边坡的土体在自身重力和外界作用力下失去原有平衡,出现滑坡、坍塌等现象。

与其他岩土工程相比,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具有如下特点:(1)露天矿边坡一般较高,高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边坡各部分地质条件差异大、变化复杂。

(2)露天矿的边坡是由上往下逐步形成,高陡边坡越往上稳定性越差,软弱夹层较多,受风化、地表水侵蚀的时间较长,易产生滑坡现象。

(3)露天边坡采用爆破、机械开掘形成,岩体完整性遭到破环,故边坡岩体较破碎不稳定。

影响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内因影响主要包括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等;外因影响主要包括水、震动、构造应力、自然风化与气候、开采技术条件、人为因素等。

滑坡预测预报主要包括空间和时间2个方面。

空间预测是指对滑坡发生的地点、规模等的预测,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稳定系数预测法。

稳定系数预测法是最早的滑坡空间预测方法。

该法通过计算滑坡体的安全系数来预测某一具体边坡的稳定性。

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2大类:基于极限平衡分析法和数值计算方法。

极限平衡分析法不能得到滑体内的应力、变形分布状况,也不能求得岩体本身的变形和支挡结构对边坡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

而数值计算克服了极限平衡分析法的不足,不仅满足力的平衡条件,而且还考虑了土体应力、变形关系和支挡结构的作用,能够得到边坡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分布,模拟出边坡的实际滑移面。

正因为数值计算的这些优点,近年来它已广泛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

目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离散单元法(DEM),不连续变形分析法(DDA),流形元法等。

(2)人工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仿人脑工作方式而设计的一种机器。

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调研报告2017.1.11

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调研报告2017.1.11

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

2.项目位置及交通(1)矿田位置白音华煤田位于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木和哈日根台木。

三号露天矿位于煤田中部,距西乌旗巴彦乌拉镇91km。

地理坐标:东经:118°22′15″~118°36′15″北纬:44°50′45″~44°56′30″煤田呈北东――西南方向展布,三号露天矿与煤田展布一致,其长约14.25km,宽约3.80km,面积约51.05km2。

(2)交通矿区目前交通仍以公路为主,为开发白音华煤田,由政府出资建设的西乌旗至白音华矿区二级公路已开工,将在2005年建成。

由霍煤集团出资建设的白音华至霍林河砂石公路将在2005年建成。

——大坂——白音华矿区铁路已开工建设。

白音华三号露天矿至各地里程为:白音华——西乌旗(巴彦乌拉镇)91km——巴林左旗(林东镇)137km——巴林右旗(大板镇)168km——市林西县133km——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 190km——霍林郭勒市 120km3.注册资本、资金到位情况4.股权构成、隶属关系5.项目是否通过核准、计划投资情况、设计(核定)生产能力、各期设计规模、各期设计服务年限项目已通过核准,计划投资378645.12万元,设计生产能力140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90年。

6.项目建成投产分期情况7.员工数量及构成生产工人依露天矿设备装备水平按生产环节、工种、岗位分班配备;管理人员按职能配备;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按需配置。

经计算达到设计规模时,全矿在籍人数为893人,其中生产工人833人,占全矿在籍人数的93.28%,管理人员24人,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36人。

8.煤炭资源情况矿田面积约51.05km2,资源总量1451.99Mt,露天境界资源储量1393.91Mt,露天可采储量1314.05Mt,平均剥采比3.98m3/t,露天平均开采深度188m。

边坡监测雷达扫描仪调研报告

边坡监测雷达扫描仪调研报告

边坡监测雷达扫描仪调研报告前言大唐国际胜利露天矿边坡岩土体地层是由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组成,成岩作用较差,为软岩边坡。

由于其煤层赋存较深,开挖会形成较深的矿坑和高边坡,并且高边坡上还将建设一些大型的采矿运输等设备,因此边坡稳定问题尤为重要,是露天矿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的关键。

目前我矿的人工、GPS自动、机器人监测对部分边坡还监测不到位,没有达到边坡监测技术的最高级别,因此边坡雷达扫描这种更加先进的实时监测手段成为我们的首选。

此次调研报告是在搜集各雷达扫描仪基本资料,了解周边相邻矿山对边坡雷达监测仪器的应用概况和使用反馈,结合我矿实际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旨在通过调研,选择最适合于我矿边坡监测的边坡雷达扫描设备。

边坡监测雷达扫描仪应用必要性目前我矿边坡监测共有人工、GPS自动、机器人监测三种手段,均为点对点的监测,监测结果需要大量时间后期分析和处理,在预测滑坡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样,对整个矿区内所有边坡的安全监测来说效率低下,不能保证在发生滑坡危险时危险区域的人员和设备及时撤离。

为了能同时监测永久边坡和工作帮,及时有效地预测预报滑坡时间和滑坡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露天矿边坡塌方引起的灾害事故, 同时, 还能在矿坑内存在边坡稳定性隐患的区段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为研究软岩边坡变形的规律和为我矿边坡治理提供依据,边坡监测雷达扫描技术在我矿有应用的必要性。

边坡监测雷达扫描仪原理边坡稳定性雷达监测技术是主要基于差值干涉测量法、利用雷达波对露天矿边坡进行监测。

系统先以近毫米级精度对边坡面进行分区域、连续、反复扫描, 然后通过专有软件将扫描结果与之前获得的扫描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边坡面的位移程度,并将位移变形量图形化显示于监视器,当位移变化量超过设定临界阈值时触发系统预警。

边坡监测雷达扫描仪优势目前, 世界上有15 个国家在使用100多套边坡监测雷达设备进行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监测。

与我矿原有监测方法及安装测量棱镜或传感器等常规边坡监测方法相比,边坡稳定性雷达有以下优点:1.监测精度高,能以亚毫米级精度对监测区域进行大范围的快速扫描;监测范围广,全部测量可覆盖整个矿区。

露天煤矿调研报告

露天煤矿调研报告

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仁项目名称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以下简称胜利东二矿。

2、项目位置及交通位置: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胜利矿区,距锡林浩特市10km,行政区划隶属于锡林浩特市郊区宝力根苏木0地理坐标:东经:1 16° 06'4r' 1 16M『11〃北纬:44° 0 2'07八44°07’0 5〃交通:矿区铁路专业线已于2009年建成,与锡林浩特铁路西站接轨,煤炭外运方便。

锡(锡林浩特)一桑(桑根达来)•蓝(正蓝旗)铁路全长210.2 km,在桑根达来站与集通铁路接轨,并且通过集通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公路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西至赛汉塔拉有锡赛公路(370km);南至张家口有锡张公路(440km);东南至赤峰有锡赤公路(4 99km );东北至霍林郭勒得锡霍公路(450 k m ),形成四通八达得公路交通网。

此外,锡林浩特西郊有民航机场,与北京、呼与浩特之间每周有定期航班.3、注册资本、资金到位情况注册资本金16、6亿,实缴资本金18、2 6亿;截止2016年底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3、4亿,按照按3 5%资本金比例计算应到位资本金3 6、2亿,实际二期工程到位资本金为1 0、5509亿元。

4、股权构成、隶S关系矿业公司于2007年8月由大唐国际投资成立,负责胜利矿区东二号露天煤矿项目得开发、建设与运营。

2010年集团公司为了推进专业化管理,将矿业公司委托中国大唐集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大唐国际占股60%,煤业公司占股40%。

2 013年11月管理关系划转大唐国际直接管理;2 014年3月,管理关系划转至大唐能源化工公司。

2016年7月公司管理权调整至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8月底通过集团内部特别重组,股权全部转至中新能化科技有限公司。

5、项目就是否通过核准、计划投资情况、设计(核定)生产能力、各期设计规模、各期设计服务年限—期工程于2008年12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计划投资32、1 7亿元,设计(核定)生产能力1 000万吨/年。

浅析露天煤矿边坡监测实施方案

浅析露天煤矿边坡监测实施方案

浅析露天煤矿边坡监测实施方案摘要:霍林河露天矿是我国煤炭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露天矿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和发展,三地五矿的生产能力逐年提高,矿山测量工作量也呈倍增加,露天矿采区边坡和排土场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不仅扰乱了露天矿正常生产秩序,而且作业人员的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很好地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露天矿生产正常有序开展,探讨研究了露天煤矿边坡位移监测实施方案。

关键词:全站仪;GPS;雷达;边坡位移监测霍林河露天矿采区、排土场区相对比较大,滑坡区域也比较多,且受道路、卫星信号、滑坡区域的密集程度、区域通视条件的影响,传统且单一的监测方式已不能保证生产安全。

见于此,对露天煤矿边坡监测区域实施以下几套方案。

1、通视条件好并且区域在2KM左右的采用全站仪进行监测1.1边坡观测站设计1)边坡观测站由多条观测线组成,其观测线数目根据地质、采矿条件和观测目的来确定。

观测线应沿预计最大移动方向和大致垂直于露于矿边坡走向布设,设在稳定性差、存在松动岩层等地段。

2)每条观测线由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控制点和观测点组成。

控制点布设在滑坡区域外较稳定的地表或边坡上或直接用露天矿的基本控制点,观测点设置在滑体上和各种境界线上。

每条观测线至少设两个控制点,设置一个控制点时,要各其它基本控制点通视,观测点间距一般为50-100m,具本视露天矿的深度、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面定,在一个台阶上至少设两个测点,其中一个靠边坡顶,另外一个靠近坡脚,每个平台上均应设置观测点,且测点位置应考虑到观测方便与观测人员安全,在露天矿的各种境界线上也设点。

1.2移动期建站、观测根据仪器的说明书或仪器检验结果对仪器的有关参数进行设置,如温度、气压、棱镜常数等,保证每一次测量时的参数与首次一致,且为同一台仪器进行连续观测。

在观测线上立棱镜,仪器瞄准,按测量键,回车记录即可,测量迅速、方便。

1.3观测数据处理在全站仪里面打开项目,根据每个点的点号,提取数据。

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报告

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报告

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新疆****公司**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月报表(*月)编制部门:生产技术处编制人员:总工程师:矿长:目录一、边坡工程概况1、采场边坡**露天煤矿2009年建矿生产,至今形成深度约200米的采坑。

根据新采区设计,采场南帮、西帮、北帮为工作帮,东帮为到界边帮。

采场东帮为到界边帮,最终边坡角35°,已开始内排,形成内排土场东部边界,为稳定型边帮。

南帮为单斜地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产状:°∠14°-16°;地层岩性主要为侏罗系砂岩、泥岩、煤层互层。

边坡表现为逆倾边坡,沿煤层顶板局部有少量涌水,冬季表现为冰柱,夏季潮湿,对边坡稳定影响不大。

设计台阶高度10米,安全平盘宽5米,台阶坡面角70°,最终边坡角36°,边坡稳定系数大于,相对稳定。

西帮为单斜地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产状:°∠15°-18°;地层岩性地表局部为第四系河床冲积砂砾层,其它为侏罗系砂岩、泥岩、煤层互层。

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坡面为横交关系,为向西推进的工作帮,边坡角整体约11°,局部最大24°,边坡稳定系数不低于,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北帮为单斜地层,产状:°∠15°-18°,边坡为顺倾边坡。

北帮2380m以上部位13-2煤层已采剥完毕,露出底板砂岩,为到界边坡,边坡角为底板砂岩倾角;2380m以下为不同标高的煤台阶形成的工作帮,边坡角保持26°左右,边坡稳定系数,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2、排土场边坡矿区排土场有外排土场和内排土场。

按排弃位置依次为北外排土场、1号外排土场、2号外排土场、内排土场、南1外排土场、南2外排土场。

外排土场基底为第四系冲洪积覆盖层,基底较稳定、平坦,不受地表水影响,对外排土场稳定性影响小;内排土场基底为13-2煤层附近的顶、底板泥岩、砂岩,排弃时对基地做过清淤、排弃直径数米的大块砂岩石块垫底工程,内排基底比较稳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月13日,内排北侧2420m台阶发现裂缝,在裂缝两侧固定木桩,于13-23日进行人工RTK监测,开展裂缝宽度变化监测。数据如下表: 单位:mm
说明裂隙宽度基本没有增加,与此处GPS4#点监测数据吻合。
四、
1、
2月份采场边坡、排土场边坡进行4次例行巡查(每周一次)。采场南、西、东帮边坡正常;南1、南2排土场边坡正常;北外排土场、1号、2号排土场,边缘附近见少量宽度小于1cm的短小裂缝,属排土场正常沉降现象。
2月22日在内排北侧北二出入沟东段发现裂缝,23日将GPS3#点微调至开裂滑体边缘,监测滑体位移数据。2月24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说明滑体均匀向西南沉降,如图4。
图4 GPS3#点2月监测滑体累计地表位移图
2内排南侧
内排南侧2315m台阶布置1个监测点GPS8#点,2月1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此点3D位移变化主要由沉降引起,说明内排南侧这个监测点周围比较稳定,略有沉降。
内排土场位于东帮西侧,分台阶排弃,2016年3月,内排土场北部出现裂缝,治理后内排土场北侧边坡角20°,边坡稳定系数,南侧现状边坡角20°,边坡稳定系数,内排南、北两侧边坡低于安全储备系数;内排土场北侧、南侧未连接,中间边坡台阶布置有北一、北二两条出入沟道路。
南1外排土场位于南帮南侧1000米以外,设计排弃高度70米,目前达到40米;南2外排土场位于南帮南西侧1200米以外,设计排弃高度170米,目前局部达到60米;两排土场按照设计作业,排土台阶20米,台阶坡面角33°,最终帮坡角22°,安全稳定系数大于。
南帮为单斜地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产状:°∠14°-16°;地层岩性主要为侏罗系砂岩、泥岩、煤层互层。边坡表现为逆倾边坡,沿煤层顶板局部有少量涌水,冬季表现为冰柱,夏季潮湿,对边坡稳定影响不大。设计台阶高度10米,安全平盘宽5米,台阶坡面角70°,最终边坡角36°,边坡稳定系数大于,相对稳定。
西帮为单斜地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产状:°∠15°-18°;地层岩性地表局部为第四系河床冲积砂砾层,其它为侏罗系砂岩、泥岩、煤层互层。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坡面为横交关系,为向西推进的工作帮,边坡角整体约11°,局部最大24°,边坡稳定系数不低于,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北帮为单斜地层,产状:°∠15°-18°,边坡为顺倾边坡。北帮2380m以上部位13-2煤层已采剥完毕,露出底板砂岩,为到界边坡,边坡角为底板砂岩倾角;2380m以下为不同标高的煤台阶形成的工作帮,边坡角保持26°左右,边坡稳定系数,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2、
矿区排土场有外排土场和内排土场。按排弃位置依次为北外排土场、1号外排土场、2号外排土场、内排土场、南1外排土场、南2外排土场。外排土场基底为第四系冲洪积覆盖层,基底较稳定、平坦,不受地表水影响,对外排土场稳定性影响小;内排土场基底为13-2煤层附近的顶、底板泥岩、砂岩,排弃时对基地做过清淤、排弃直径数米的大块砂岩石块垫底工程,内排基底比较稳固。
③ 加快北一出入沟改道道路的修建,尽快回填北二出入沟滑体下部道路,确保滑体稳定。
④ 北外、1号、2号、南1、南2外排土场到界边坡增加固定人工监测点,边坡巡查RTK测量,积累数据,进行边坡分析、预测预报。
② 人工监测设备:采用GPSRTK南方测绘S86(基站)+银河1plus(流动站),水平误差10mm+D*1ppm,高程中误差:20mm+D*1ppm(D:基站至测点的水平距离),满足滑坡监测精度要求。
2)
根据《煤矿测量规程》、《**露天煤矿边坡监测系统使用维护管理制度》,结合煤矿以往监测数据分析,暂定为煤矿边坡GPS预警值设置等级划分如下表1,后期各检测值预警值会根据监测积累数据进行调整,排土场区域监测点会根据沉降情况调整。
GPS地面监测点预警值 表1
等级
项目
单位
x
y
h
2d
3d
Ⅲ级报警蓝色
S/v/a
mm
30
30
30
40
50
Ⅱ级报警橙色
S/v/a
mm
50
50
80
50
100
Ⅰ级报警红色
S/v/a
mm
80
80
100
100
150
注释:s(位移);v(速度);a(加速度); x(南北方向位移) ;y(东西方向位移);h(高程位移);2d(二维位移); 3d(三维位移)
2、
2017年9月,**露天煤矿委托新疆煤炭设计院对矿区边坡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工作,提出老采区北帮和北帮东侧即内排土场北侧进行重点监测,对采场其它边帮和排土场定期开展人工巡查监测,逐步建立边坡监测系统。
北帮西北角烧变岩发育,岩层结构不稳定,为古滑坡变形区域,西北角到界边坡2450m台阶放置GPS1#、GPS5#自动监测点;内排北侧放置GPS2#、GPS3#、GPS4#、GPS9#、GPS10#,内排南侧放置GPS8#。用来重点监测边坡地表位移变化。GPS监测点布置见图1。
④ 北二出入沟东段出现滑体,其下部北1出入沟改道。道路修好后,对滑体下部北1出入沟排土充填,防止滑体垮塌。
五、
① 10个自动监测点安置在矿区重点监测部位,监测数据分析和现场查验相结合,数据真实可靠。2月监测工作和数据说明2月份矿区采场和排土场边坡整体比较稳定,已发现滑体持续向西南滑移需及时治理。
② 自动监测仪器四个支撑脚为角铁,放在边坡台阶易发生沉陷和偏斜,引起监测数据不真实变化,建议安置监测仪器,基底要夯实整平,每个支脚下放置不小于10*10*2(1)cm的木(钢)片。
图1 自动监测点位置图
2月12日,内排北侧2420m台阶发现裂缝,在裂缝两侧固定木桩,进行人工RTK监测,开展裂缝宽度变化监测,见图2。
图2 内排北侧2420m台阶裂缝宽度监测
三、
1、
1)
老采区西北角布置2个监测点。GPS1#点2月1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位移数据在测量精度中误差范围内;GPS5#点2月7日搬至监测位置,2月11日微移动调整,12日稳定,12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现场查验GPS1#点基本没位移;GPS5#点位移属设备自身4个支脚不均匀沉降倾斜产生,由此推断老采区西北角边帮在监测期间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新疆****公司**露天煤矿







(*月)
编制部门:生产技术处
编制人员:
总工程师:
矿 长:
一、
1、
**露天煤矿2009年建矿生产,至今形成深度约200米的采坑。根据新采区设计,采场南帮、西帮、北帮为工作帮,东帮为到界边帮。
采场东帮为到界边帮,最终边坡角35°,已开始内排,形成内排土场东部边界,为稳定型边帮。
1)
**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有GPS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两种方式,对应使用设备如下:
① GPS自动监测设备:使用上海华测研制开发的GPS自动化露天矿边坡监测系统,包括:N71(基站)+X300(移动监测站)CORS/GNSS,和边坡稳定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一套;对露天矿区边坡的形变监测数据实时自动化传输、不断更新管理和分析处理,达到监控的目的。设备精度:测点水平中误差+D*1ppm,高程中误差5mm+D*1ppm (D:基站至测点的水平距离),满足滑坡监测精度要求。
根据上述,内排土场整体比较稳定,北二出入沟东段边坡持续缓慢向西南位移,应采取防护措施。
3)
GPS6#、GPS7#自动监测点位于1号外土场不同边坡台阶。GPS6#点2月1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GPS7#点1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经现场查验属排土场正产沉降引起位移。说明1号外排土场这2个监测点范围内处于比较稳定状态。
二、
1、
露天矿边坡变形、滑坡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事故,其特点是突发性强且危害巨大。GPS自动化露天矿边坡监测系统是近几年露天矿开展边坡监测的示范工程之一,为露天矿边坡体的预测预报提供基础。黑山露天煤矿北帮发生过3次滑坡,根据边坡变形模式及可能存在滑面的位置,矿山对矿区边坡采用地面位移监测方法,即在采坑周边和排土场周边地面建立长期位移观测点,或对重点部位设置临时观测点,开展GPS实时自动监测和按周期进行人工观测,监视边坡局部变形、裂缝、滑移等,及时做出边坡稳定性、变形、滑坡等预报,确保周边施工作业人员、设备的安全和防治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
2、
① 周边坡巡查过程发现南1排土场庆安工作线排土标高低于设计标高米,要求逐步提高排土线标高,到界前不低于20米宽度排土台阶高度达到设计标高。
② 南2排土场2540m排土台阶局部超高排土,暂时停止作业,对超高段下部场地先进行排土作业。
③ 南2排土场2540m排土台阶边缘局部出现1-2cm宽裂隙,对其进行覆料整平。
外、内排土场排弃物料主要是含煤岩系地层砂岩、泥岩、烧变岩的爆破碎块和少量第四系冲河床积砂砾层;排弃物料块径几厘米-几十厘米-几百厘米,几百里米碎块一般排弃在排土场基底,因第四系河床冲积砂砾层量少,仅用于排土场到界台阶边坡覆盖。
北外排土场位于北帮北部三十米之外,1号排土场位于南帮东南角境界外80米外,2号排土场位于东帮东北角境界外50米外,三处排土场排弃高度80m,排土台阶20-30米不等,目前已停止作业。
2)
1内排北侧
内排北侧布置4个监测点。GPS4#点于11日搬至2420m台阶监测点,12日数据稳定,12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GPS2#点2月1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GPS9#点2月1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GPS10#点2月1日-28日监测累计三维(3D)变化位移,累计垂直位移。累计3D位移数据扣除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度中误差,位移很小;累计垂直位移在测量精度中误差范围内;说明内排北侧这4个监测点范围内处于比较稳定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