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气贯顶法 纲要
捧气贯顶法口令词

捧气贯顶法口令词捧气贯顶法,是智能动功的第一步功。
属于外混元阶段,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
可以使人体混元气和大自然界混元气畅通。
练此功有强身祛病之功,有采气聚气之妙。
捧气贯顶法现在开始。
预备式: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两眼轻轻闭合,目光回收,全身放松。
“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敬内静,心澄貌恭,一念不起,神注太空,神意照体,周身融融。
”起式:翘掌,下按拉气:推、拉,推、拉,推、拉。
松腕转掌捧气上升,与肚脐平,回照肚脐。
转掌心向下,外展,展、展至背后,回照命门,顺势腋下贯大包(穴)。
向前平伸,与肩等宽,回照印堂。
肘臂外撑成一字,转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划弧,头顶上方相合,体前慢慢下落,至胸前合十。
第一节前起侧捧气:转掌指向前,向前推出,与肩平,分手,立掌,与肩等宽,向前推揉:收、推,收、推,收、推。
平拉气:开、合,开、合,开、合。
两臂外展,成一字,向两侧推揉:收、推,收、推,收、推。
立拉气:起、落,起、落,起、落。
松腕转掌,捧气上升,至头顶上方,停留一个呼吸长,向头顶贯气。
两手沿面至胸,转掌心向内至肚脐,中指点按,沿腰带向后至命门,中指点按。
沿腿后面向下导引,经脚外侧,两手敷于足面,下按、上提,下按、上提,下按、上提,拔地中气,经脚内侧、沿腿内侧向上导引至肚脐,中指点按。
分手还原体侧。
第二节侧起前捧气:两臂阴掌侧起,成一字,立掌,向两侧推揉:收、推,收、推,收、推。
平拉气:合、开,合、开,合、开。
两臂体前合拢,与肩等宽,向前推揉:收、推,收、推,收、推。
立拉气:起、落,起、落,起、落。
松腕转掌,捧气上升,至头顶上方,停留一个呼吸长,向头顶贯气。
两手慢慢下落至眉间,中指点按印堂,沿眉向后至玉枕骨下,中指点按,沿项向下导引,两手绕肩前,经腋下至体后,向上接,向下导引至命门,中指点按。
沿腰带向前至肚脐,中指点按,沿腿内侧向下导引,经脚内侧,两手敷于足面,下按、上提,下按、上提,下按、上提,拔地中气,经脚外侧,沿腿后面向上导引至命门,中指点按。
大学功法|功法教学·捧气贯顶法[预备式·起式](视频口令词mp3文档)
](https://img.taocdn.com/s3/m/7cfff21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7.png)
大学功法|功法教学·捧气贯顶法[预备式·起式](视频口令词mp3文档)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医内证体察学》一、捧气贯顶法口令词二、视频解说词下面讲起式起式由预备式起式两部分组成预备式里主要是调整身形与默念八句口诀现在我们教练预备式两脚并拢脚尖和脚后跟轻轻地并在一起两腿自然放松地靠拢在一起周身中正头顶上悬身体不左右前后倾斜两手自然下垂目视前方两眼轻轻闭合练功的时候闭上双眼便于精神集中舌尖轻轻抵上门牙的根部全身从上到下放松八句口诀可以自己默念默想也可以随领功人念的口诀默想顶天立地意想头顶蓝天的虚空脚踩大地下的虚空形松意充形体精神放松外敬内静通过敬重的心情调动自身的生命力提高练功层次心澄貌恭心里安静下来一念不起排除与练功无关的干扰神注太空想蓝天的虚空与大自然界混元气结合神意照体周身融融引动自然界的混元气到身体里有一种融融的感觉开始练功精神集中地把身体照看一遍念这八句口诀的时候速度要缓慢声音要和柔浑厚这样就能使精神集中不仅可以为练功做好准备而且念这八句口诀也就是很好的练功方法现在我们教练捧气贯顶法的起式翘掌下按拉气推拉推拉推拉这个动作要求是手从体侧以小指带动连续地转掌心向后向下掌臂与地面垂直指尖向前转掌的时候胳膊要随着转动掌下按微微坐腕拉气向前推15度约有一掌远拉回到体侧以手带到肩转动臂要放松要直三次推拉后以小指带动松手腕转掌心还原到腿侧指尖向下意念通过指尖延伸到地下两手从体侧向上捧气掌心相对虎口向上与肚脐平手掌微内扣回照肚脐引动混元气到肚脐下丹田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下沿着腰带的高度向外展臂要放松手心向下展到背后两肘弯曲手心对着腰部手微内扣回照命门意想向腰里贯气顺势上提中指到腋下点贯大包大包穴的位置在体侧腋下六七肋间意念通到体内两肘向后手向前伸与肩平宽中指弯曲回照印堂印堂穴的位置在两眼眉的中间稍下一点肘臂外撑外展至体侧以小指带动转掌心向下连续转掌心向上边转边向上划弧抬起转掌的动作要连贯两手在头上方相合相合的双手沿体中线下落至胸前成合十手合十手的要求小臂掌根不低于心口指尖向上两臂向前圆撑大擘向前成45度今天我们学练了捧气贯顶法的起式谢谢大家三、有关穴位介绍命门:在腰部,后正中在线,在第二腰椎棘突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捧气贯顶法66分钟(混元山庄李三超带功2017版)

捧气贯顶法66分钟(混元山庄李三超带功2017版)(预备式)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舒张。
腋下空松,感受两臂两手垂入地下虚空。
两眼平视前方,穿透眼前一切障碍物,往前看,看到天边,看到虚空,然后把虚空的气往回收,两眼收着气轻轻闭合,全身放松,松松静静。
百会上领,下颏回收,展眉落腮,面带微笑。
颈项放松,肩臂放松,含胸拔背,小腹内收命门向后放松,会阴上提,舌抵上愕两胯,两大腿放松,膝关节小腿放松踝关节放松了,两脚放松了,在这种放松的前提下,内心恭散内心喜悦,把形体微微晃动。
身体里边都是气,身体外边都是气,内外都是气,形体微微晃动,恍恍惚惚,晃晃悠悠,人在气中,气在人身中。
顶天立地:想自己高高大大,头就是天,脚就是地,天地之间就自己一个人了,天地之间就在身体里边。
形松意充:形体要放松,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完全放松,形体一放松,把意念迅速地充斥到天边,充斥到虚空里边去。
外敬内静:我们心里边要安静,要宁静。
我们要尊敬整个虚空万物,我们要尊敬全国的大气场,我们要尊敬这次练功,尊敬自己的生命活动。
心澄貌恭:心里边象一池清澈的湖水,那样透明透亮,心里边恭恭敬敬。
一念不起,神注太空:我们排除放下一切杂念,我们用一个练功的念头来代替万念,把意念把精神注入到虚空里边去,无限深邃而幽远的虚空。
神意照体,周身融融:把意念从虚空里边,从太空里边照下来,象一束强大的光,从虚空往下一照,把蓝天穿透了,把整个自身穿透了,把天地之间照得透明透亮,把整个自己身体里边照得通体透亮。
周身触融,整个身体里边,一通透一亮,感觉里边暖融融,周身融融,舒舒服服,松松静静。
捧气贯顶法是一部绝妙,高深的功法,练此功能够使自己神与气合,以意引气,神气并重,形气合一,能够使自身精气神高度统一。
捧气贯顶法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常练此法可以使人体混元气和大自然的混元气快速畅通。
练此功有强身祛病之功,有采气聚气之妙。
[起式]捧气贯顶法准备开始:两臂两手完全放松,放松下垂,垂入虚空。
捧气贯顶法歌诀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捧气贯顶法歌诀
总体要求远软圆,神志轻松要自然。
动作舒展要大方,连绵不断要悠闲。
以腰带动肩为轴,两臂前推和后收。
意想天边和体内,气进体内贯通透。
推揉立拉要划圆,升降开合在瞬间。
一含一吐甚微妙,慢慢琢磨细体验。
外气内收内气放,毛窍腠里气流通。
由外向内深通透,膜胳层次功能强。
放的远来收的深,放至天边收至根。
放则开到虚空处,收则合回体中心。
手至天边往上捧,混元之气贯头顶。
自上而下全贯通,病化轻风无影踪。
点按贯气要穿透,一转扒开皮和肉。
意想丹田是深坑,大气如水流身中。
四面八方漫身贯,进入体内气充盈。
哪有病灶往哪想,将气消化在体中。
意到气到气血通,混元灵通我长功。
————道知老师转载。
教练捧气贯顶法

教练捧气贯顶法自1985年推广捧气贯顶法以来,各地智能功同道经过习练,普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随着练功层次的上升,需要对习练捧气贯顶法提高要求,不但要练好形,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练神、练气,进一步提高练功层次,开发潜在功能。
根据这一思想,去年广州智能气功培训中心组织主要骨干进一步学习了庞老师关于怎样练好捧气贯顶法和运用意识的论述,并着重对如何做到神与气合、以意引气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通过带功加深了体会,从而提高了练功层次。
大家反映很强烈,认为学到了精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训部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真吸取了广州的经验,深化了捧气贯顶法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带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文拟就如何提高教练捧气贯顶法的层次问题,分三部分谈谈我们的体会。
第一部分:从加深理论认识入手,联系实际,逐步提高练功层次;第二部分:解决“松”“静”问题,是练好捧功的前提;第三部分:在练神、练气上下功夫,在祛病、开发功能上出成果。
第一部分从加深理论认识入手,联系实际,逐步提高练功层次一、从理论上提高对捧气贯顶法的认识捧气贯顶法在社会上推广以来,经数百万人的习练,在健身祛病、健美身形、开发智力、开发潜能方面,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
但我们也发现,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也有相当多的人习练捧功尚未能尽得练功的精华和诀窍。
在我们学员中,就有些人习练捧功一二年,甚至二三年仍气感不强,感受不深,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没有能充分发挥出练捧功的应有效应。
究其原因,主要是练功者对庞老师关于捧功的论述,认真钻研不够、领悟不深。
根据庞老师关于培训部三个月班学员要把捧气贯顶法学好的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我们首先引导学员在功理上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提高对捧气贯顶法的认识,纠正轻视、满足的思想。
捧气贯顶法功法简捷,易学易练、是智能动功的一步功、基础功。
“一步”、“基础”并不意味着功法低级。
捧气贯顶法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内涵。
30分钟的捧气贯顶法

30分钟的捧气贯顶法
摘要:
1.捧气贯顶法的含义
2.捧气贯顶法的起源和发展
3.捧气贯顶法的作用和效果
4.捧气贯顶法的实施步骤和技巧
5.捧气贯顶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6.捧气贯顶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正文:
一、捧气贯顶法的含义
捧气贯顶法是一种流传于我国的传统养生功法,属于气功的一种。
它通过调息、打坐、意念等手段,使修炼者的气机能够在体内畅通无阻,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捧气贯顶法的起源和发展
捧气贯顶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我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捧气贯顶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成为我国传统养生功法的代表之一。
三、捧气贯顶法的作用和效果
捧气贯顶法具有多种作用和效果,包括但不限于:增强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调节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等。
四、捧气贯顶法的实施步骤和技巧
捧气贯顶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调息、打坐、意念等。
具体技巧包括:保持身心放松,呼吸自然;保持脊柱挺直,头顶向上;想象气流在体内畅通无阻等。
五、捧气贯顶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练习捧气贯顶法时,应注意保持身心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呼吸应自然,避免憋气;练习时间和地点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避免影响生活和工作。
此外,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士应谨慎练习,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六、捧气贯顶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在现代社会,捧气贯顶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衡,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详解捧气贯顶法的“开合贯气”,日常生活中练开合的模式三华聚顶

详解捧气贯顶法的“开合贯气”,日常生活中练开合的模式三华聚顶练捧气贯顶法时,先要把动作路线搞正确,使动作合度,符合要领要求。
身体基本可以放松了,意念比较容易集中了,你站在那里、坐在那里慢慢晃一晃,好像在水里的感觉一样,在这个基础上再练开合,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练捧法中,先要用意念把体内的混元气引出体外﹝开﹞——内气外放逐步与外界自我混元气、社会混元气、原始混元气,各层次的混元气相合,再用意念把体内外相混合的混元气引进体内﹝合﹞——外气内收。
理论上讲,就是这么简单,但在实际练功过程中,要一个一个层次的突破,每突破一个层次,功力就会显著提升。
但在练功过程中,这种层次感并不是那么清晰的。
只有比较敏感的人才能有所察觉。
﹝1﹞口令词中的开合:捧法中,形的开合,虽然主要是通过手和臂的动作表现出来,但要注意到,在预备式﹝起式﹞一开始的口令词中,就己经体现了形的开合,如:两脚并扰﹝合﹞周身中正﹝开﹞两手自然下垂﹝合﹞目视前方﹝开﹞两眼轻轻闭合,目光回收,﹝合﹞全身放松﹝开,合﹞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开﹞内静外敬,心澄貌恭﹝合﹞一念不起,神注太空﹝开﹞神意照体,周身融融﹝合﹞……捧法由第一个动作“翘掌”开始直到收势结尾“静养”,所有的动作都是孕含著一开一合。
了解和掌握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至于还有“开中合”、“合中开” 在此不以详述。
﹝2﹞手掌心的开合:练捧法,手动时,掌心要一突一收,一吐一含,这种掌心的开合变化,可以带动全身的开合,掌心一突,整个身体向外一张,掌心一收,整个身体向内一合,身体一张一合象个大气球一样。
这一点也很重要,要多练,要精心体会。
﹝3﹞手指的开合:手在动时,掌心向外一突,手指间也有开的感觉,掌心向内一收时,手指间也有合的感觉。
特别是拇指与小指间的开合变化﹝平常随时随地都可练这两指的开合﹞,要认真体察。
﹝4﹞手臂的开合:手、臂手在动时,手臂要放松,胳臂和手一起整体的动,两臂之间有开合之意,两臂之间好象夹著一人气球,象有橡皮筋连著的感觉;平常站立或行走时,两臂间都可进行开合。
捧气贯顶法的讲解

捧气贯顶法的讲解
捧气贯顶是我国传统气功“智能功”里的第一步,其特点在于“以意引气,神气并重' 而这里要介绍的捧气贯顶健胃法,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对其意念等不容易掌握的部分稍有削弱,而将重心放在了招式的练习上。
但只要坚持练习,同样能收到放松精神,调理肠胃等内脏器官的功效。
在练习捧气贯顶法之前,首先需要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
所谓捧气,就是把大自然界混元气用手捧起来。
而贯顶,意思就是把捧起的气,灌入头顶并使之进入全身。
至于为何用“贯”字而不用“灌”字也是有讲究的。
“灌”字主要指的是实物往虚的空间里灌注,而“贯”字多指进人实物之中,有贯通、贯穿之意。
连起来讲“捧气贯顶”就是要用手把气捧起来,往头顶部贯,以求全身贯通。
只有把功法的意思理解透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捧气贯顶法纲要一、提高对捧气贯顶法的重视程度气功科学认为,新陈代谢过程是通过生命体的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内外二气混化来完成的;而且这一变化过程主要是在生命体周边的膜(在细胞是细胞膜,在人体殉是各种粘膜与皮肤)上进行的。
生物膜的气机变化超出一定限度则形成病态;这一功能一旦丧失,即会引起该生命体的死亡。
智能气功针对这一过程安排了捧气贯顶法,强化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和内气外气的混化过程,从而提高人的生命力。
所以,认真练习捧气贯顶法,不但能治好各种病,而且能促进人体功能态从常态向超常态进展。
捧气贯顶法功法简捷,易学易练,是智能动功的一步功、基础功。
“一步”、“基础”并不意味着功法低级。
基础打不好,练后面的几步功法就举步维艰,勉强习练,也仍是一步功水平。
气功是通过一定的特殊方法达到完美自己身心的一个过程,练气功要使身体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才能起到作用。
所以功法层次和功夫水平不等同。
每一步功法都有这一层的完美身心的要求,如果没达到这一层要求,就躐级行功,往往欲速则不达。
所以真正想练功夫,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第二章第三节中指出,捧气贯顶法中蕴含着高层次内容、高层次练法、高妙的采气之法,在第二章第四节中又阐述了先练外混元的优点。
认真阅读、领会这些内容,能提高对捧气贯顶法的重视程度。
这样,在练捧气贯顶法时,就更容易激发恭敬的心态,更容易使意识集中专一,从而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取得良好的功效。
二、练习捧气贯顶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练习捧气贯顶法首先要达到的要求是把身上的病治好。
从超常态方面来讲,反复学习《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把捧气贯顶法精神吃透,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按照功法要领苦练3个月,一般应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1.随着意念和动作的开合,能感觉到身体周围在一涨缩2.具备感应功能,如松静站立,身后有个不会气功的人用手对着你的背,你晃晃身体,就能感觉到他手的位置。
3.全身毛窍、腠理都能随随便便凭意念和手的开合而一开一合。
4.能看到气或有感知功能。
以上四种情况,至少第一种情况应该达到。
三、捧气贯顶法基本理论须知(一)练捧气贯顶法的根本原则是神(意)与气合,以意引气,神气并重。
所谓神<意)与气合,就是用体察思维去认真体察混元气的无形无象的恍惚之体性,即意识与气混化。
这里所说的气,一是大自然中的混元气,一是弥散在自身周围的自己的气,同时也包括自己身体内的气;不过是以体外的气为主。
练本功法时多强调意识与虚空相合,它是智能气功开放性的根本。
(二)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
外混元指意识与外界混元气混化。
人之生命活动是在不同层次进行的。
人的皮肤、肌肉、血管、五脏、骨骼、细胞等都有膜。
未练功的人,体内混元气主要运行于膜络,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亦主要在膜及皮肤等浅表层。
捧气贯顶法把人的上述固有的功能强化起来,使之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通道更为畅通,从而使人体浅表层之混元气与大自然混元气混而为一。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意念,而且着重于在人体外面去混合,故称为外混元。
外混元练法是建立在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基础上的,它只是把人固有的自为进行的外混元过程的规律加以自觉运用罢了,因而它易于显现出对生命运动的强化、优化效用。
(三)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的机理 .混元气理论指出,人体的周围有一层弥散的人体混元气。
这层混元气与人体内的混元气是一致的,受着人体的整体活动(包括人的各部组织活动)的影响。
人体内的气通过皮肤的毛孔、腠理、穴道、关窍等散发到体外,形成混元气层。
这一混元气层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当人的生命活动处在外开(如呼气或向外发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随着开而外出,使体外的混元气层的范围扩大;当人的生命活动处于内收(如吸气或向内收力)状态时,人体内的混元气向内集中,体外的混元气则随之入内,使体外之混元气层的范围缩小。
混元气的这种一出一人的运动,不是简单的内气外出与外气内人,而是人的混元气与大自然的混元气的混化过程。
在此过程中,人体内的混元气散发到周围的量越大,质量越高,对大自然的混元气影响越大,裹胁的外界混元气越多;这样,当内收时,进人人体的外界混元气也就越多,从而增强人的生命力。
鉴于意识对气与人的生命活动有统帅、主导作用,捧气贯顶法巧妙地运用意识与生命活动的开合来引动混元气的出入,畅通人与大自然的联系通道,强化人体内外的混化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中的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是自然呈现的,不是用以意领气的强迫方式完成的。
当意念外开与虚空(或天地交合处)相合时,一方面,意识活动是向外开散之势,必然引动人体生命活动向外开张,使体内混元气趋向于外;虽不着意于气,而气自动。
此时气之外出、向外扩展是全方位的,是体外混元气层的扩大。
另一方面,意识与虚空相合,实际是与最原始的混元气相合,这本身就是与大自然界的混元气的人为的混化。
当意念想体内时,意念向内集中,引动生命活动向内聚合,体外之气也随之内敛而入。
(四)捧气贯顶法引气的过程是以开合的形式进行的,意识的开合是练好本功的关键。
外开时意念要远开至天边,内合时合于体内——越深越好。
捧气贯顶法借助形体运动的开合来强化意识活动的开合。
这一练法似乎又像神形并重,其实不然;因为它的主旨不是要强化形,而是借此引动内气外放与外气内收。
升降开合是宇宙万事万物共同的基本运动规律,也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智能气功着眼于开合,寓升降于开合之中。
抓住升降开合这个人和大自然相同且亦相通的最基本的规律来练功,就抓住了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
抓住开合,不是一个单纯的练功方法,而是通向高层次的根本大道。
捧气贯顶法中每一个动作和姿势中都包含着开合。
开合不是某一点、某一穴,而是全身各处。
动作是局部的,开合的意念是整体的,通过形体和意念协调统一的开合,引动周身整个气机的开合。
(五)解决“松”、“静”问题是做到“神与气合”的前提条件。
只有身体放松了,精神安静了,才能更好地体会神与气合的程度,体会内气外放、外气内收这个过程的变化。
精神的放松是形体放松的前提,精神放松后,意念带着气充斥于形体之中,使形体呈现出“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状态。
形体放松又有利于精神入静。
形松和神静是相辅相成,递相推进的。
四、捧气贯顶法重点、难点动作剖析(一)预备式的身形。
预备式的身形调整是很关键的一环,身形调整好了,形体得以放松,有利于周身气血流通,有利于人静,可以初步进入气功状态,为整套功法的习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预备式的身形要求是:头中正;目似垂帘,含光默默;上下唇轻闭,上下门齿似接非接,两侧臼齿似咬物,舌尖轻抵上腭;展眉落腮,似笑非笑;颈部松直;含胸拔背,开胸落膀;松肩、空腋;两臂自然下垂,含掌舒指;小腹回收;腰部向后放松,不要前塌;松胯;尾闾下垂,会阴上提;松膝微内扣;两脚并拢平铺地面,重心微前移。
具体作法详见《智能气功科学精义》第三章。
按以上要求调整完毕,用百会带动身体微微前后晃动,使身体放松、平衡,并把自身周围的气场调动起来。
在上述诸要求中,尤以头部、腰部的要求最为重要,需下苦功练习。
预备式的身形调整不仅是练习捧气贯顶法的基础,也是练习其它几部动功的基础。
(二)推揉动作。
做推揉动作时,一推一收即一开一合。
做好推揉动作的关键是肩关节的划圆动作。
回收时,肩在放松的基础上向上、向后(内)转半个圈;外推时,肩向下、向前(外)转半个圈。
一收一推,肩正好划了一个整圈(立圈)。
肩关节会划圆了,就可以带着肘、腕来回动起来,其动势如火车轮子的传动连杆的运动。
回收时,肘要放松下坠(注意不要外撇)并微微弯曲,手腕不要低于肩的水平线,手腕放松,但手不要耷拉着,掌心内含,意想拇指与小指在外面10厘米左右相合;外推时,用肩直推到腕,坐腕立掌,掌心外腆,指尖回翘。
刚开始练习推揉时,动作幅度可以大一点,以便把肩关节活动开。
熟练以后,动作要小而慢,柔和并带有波浪形,像在天边推揉一个有弹性的球,动作大会使球掉落。
(三)下按、上提动作。
屈膝下蹲到位后,两手敷于足面,两膝并拢,臀部略高于膝,颈项放松,头自然下低。
下按时,膝向前屈,身体重心前移至两手,上身贴在大腿上,大腿基率水平,掌心外凸,脚心放松;上提时,腰部发力带动身体整体地向后上方移动,重心后移,掌心、脚心微含回缩。
整个下按、上提动作做好了,其动势如小船在波浪中一伏一起。
(四)回气动作。
《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第二章第二节中对回气过程中手、臂的动作叙述较详,这里只补述与之相关的身体动作如下:胯基本不动,腰为主宰,以腰带动身体和上肢向体侧转动,手由前捞气至体侧90度;以腰带动身体回转,手顺势绕肩摸回;当身体转回正前方时,中指刚好点于气户穴。
转体时,应像甩鞭杆带鞭梢那样,鞭杆回来了,鞭梢继续完成被甩出和收回的动作。
五、练习捧气贯顶法时的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办法(一)预备式中眼睛闭合过于急速。
正确的作法详见《智能气功科学精义》第三章中对眼睛的要求。
不匀速缓慢地闭合两眼,练功易杂念纷纭。
(二)预备式中调整身形时下颏未回收,腰前塌明显。
纠正办法:下颏向下找喉头,喉头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鼻尖向下找会阴,从会阴往后一转,往上提,顺着脊柱上来到头顶,百会向上虚悬。
(三)手回照命门时位置太低,不能对准命门。
纠正办法:肘部上提外翻,小臂内旋,使掌心照向命门。
(四)做推揉动作回收时肘部弯曲太大,且肘部外撇,手耷拉着;外推时没能坐腕立掌,打开神门穴,掌心外凸。
肘部弯曲度太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错以肘部为发力点,两肩关节没转动起来。
有的人只注意了肩上抬,没有注意肩下沉,肩只划了半个圈,这样易使气壅集于头部。
正确的作法见前述。
(五)在做腿部导引和下按上提动作时,下颏翘着,昂着头;两手敷于足面下按时,臀部低于膝,上提时,臀部又上抬过高。
纠正办法:颈项放松,下颏自然收回;下按上提时,要以腰带动,而不是以臀部带动。
(六)回气时,身体转至体侧后便定住不动,待中指点在气户穴后才回转身体。
纠正办法:把主要动点放在腰,肩放松。
动作过程见前述。
(七)收式中合十手在头顶上方分开后,转掌心向前,在两臂向两侧下落过程中没能保持掌心向前。
纠正办法:睁眼看着臂、掌下落,保持掌心向前,体会正确的动作运行过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六、捧气贯顶法动作功用例举(一)起式。
起式看似简单,实际它走了地盘、人盘、天盘,遍及天地人三才,故也叫“三才式”。
从翘掌拉气,回照肚脐贯下丹田,为地盘;点按大包穴是向中丹田贯气,为人盘;转掌照印堂是贯上丹田走天盘。
头顶两手相合是向百会、天门贯气。
胸前合十落到中丹田,落到人盘。
(二)合十手当胸。
此定式不仅可使双手之气如环无端地流通,而且可收到收摄心神之奇效。
(三)中指点大包穴。
此式气贯中丹田。
人体每条经脉有一个络脉、一个络穴,共有15个大的络穴,大包穴是脾之大络。
点此穴,周身的络脉就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