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有关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有关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浅谈有关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我们知道,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中,概念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又由于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概念繁多而且零碎,所以学生在概念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化学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如果学生对化学概念掌握得不好,不仅影响到对选择题、判断题的正确理解,还会影响到对实验、计算题的准确把握。

如果学生能把化学概念掌握得比较准确,他们就能够灵活运用化学概念来解决各种化学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呢?本人就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一些浅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及其规律的根本出发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人认为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不需要重视双基础教学,殊不知,这是对课改教学的一种误解。

试问,没有任何化学基础知识的学生,他们如何对未知的物质进行探究,又如何在各种实际生活问题面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化学概念教学是必须重视的,并且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概念教学的方法1.在教学中设计利于学生形成概念的问题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设计好问题,为化学概念的出现做好铺垫,同时也是让学生对探索化学概念做好一个思维上的准备。

这样就能使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比较完整,同时也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这样他们只是死记硬背地记住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

比如,在讲化学式的计算式,有一种题型是求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在这里我们就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元素的概念。

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元素与原子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现在求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也就是求所有这一类原子的质量之和,理解了这层含义,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基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化学概念教学既要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普遍规律并总结成概念,实现从情境到概念的理论构建(即从“情境化”到“去情境化”的过程),又要能将概念还原到现实情境中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概念到应用的经验还原(即从“去情境化”到“再情境化”的过程)。

本文以“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为例,对化学概念教学中的“情境化”“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进行分析。

一、概念教学的特点与困境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后形成的,其特点是用词或词组来对共性进行表达。

如“溶液”的定义为“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从概念中抽取出的关于溶液特征的有效词组有“均一”“稳定”,关于溶液形成本质的有效词组有“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混合物”。

这就是人们从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分散系中提取出来的共性,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共性去继续其他思维活动,如溶液的导电性分析、浊度分析、溶解度分析等等。

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的过渡阶段,对于从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缺乏兴趣和理解力,需要大量感性认识的支撑。

情境正是提供感性支撑的最佳途径。

从学习心理角度看,有趣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从学习经验角度看,熟悉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知的基础,促进了概念形成;从学习发展角度看,情境的变化能带动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

但仅靠学生在情境中对概念进行轮廓性的概括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对概念进行科学化概括,体会思维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若不能及时去情境化,还原对概念的理性认知,学生就难以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转化过程;同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在情境的发展和变化中反复锤炼,只有通过“再情境化”,创设与初始情境相关联的迁移情境,利用所学概念解决新的问题,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真正实现概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摘要: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第一步。

化学概念的教学是化学的基础,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

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学生学习起化学来才会融会贯通,出神入化。

也只有这样的化学教学,才是健康科学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高效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这是化学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第一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固然要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但不可忽视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

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搞好。

一、化学概念的重要性每一个化学概念,语言都非常严密,它把一种物质或现象的内涵外延都规定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落,每一个字都有极其重要的含义。

化学概念不但是认识这种事物或现象的最初的符号,而且与这事物或现象有关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都需要概念来界定或理解。

概念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认识物质属性极其规律的起点。

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化学概念都糊糊涂涂,弄不清楚,那以后的化学学习肯定是一头雾水,进入了迷阵,严重措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学生真正步入化学的殿堂是很难的。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措施1、直观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形象理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心理发展不健全,他们的思维还主要以直观为主,抽象思维不发达。

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从生活、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理解。

更应该利用直观的手段,用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

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

这时候,老师可以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模型结构,从而让学生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

同时更要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具体的化学变化过程,用模拟手段动画出来,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

化学基本教案初中

化学基本教案初中

化学基本教案初中
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化学的概念,并与学生交流对化学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10分钟)
1. 什么是元素?
2. 什么是化合物?
3. 什么是混合物?
三、讲解基本概念(15分钟)
1. 首先解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进行举例说明;
2. 探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四、实验操作(20分钟)
1. 将两种颜色不同的颗粒(如盐和糖)混合在一起,观察它们是否可以分离;
2. 将盐和水混合后进行加热,观察现象。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各种物质间的差异。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如何加强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

浅谈如何加强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

时, 及时提 出问题 , 为什 么水 中的 自磷 和铜 片上 的红 磷 没有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 、 比, 出结 论. 对 得 教师还
可以增加一些演示实验来强化学生对概念 的理解 , 如 向热水 中的白磷通人 氧气 , 使水 中的 白磷 燃烧 ; 也可 增加一些有趣 的实验 , 白磷溶解在 C 2 如 S 中并用其浸 泡滤 纸 , 甘油滴在 KMn O4晶体上着 火等. 教师要 有 意识创设 问题情景 , 培养学 生的 问题 意识 , 以学生 要 为主体 , 引导学生去分析 、 比、 对 概括 , 从而形成概念.
教 学经纬
浅 谈如 何 加 强初 中化 学栅 念 的 教 学
广西 武鸣县城 厢镇 第三初级 中学( 3 1 0 王树 刚 500 )
在初 中化学教材 中 , 基本概 念几乎 每节 都有 , 而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 的基础知识 , 准确地 理
解 概 念 对 于 学 好 化 学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三 化 学 基 本 概 初 念多而且抽象 , 学生要领 会和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 定 的难度 , 因此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 , 把好这 一
1 引 导 学 生 多 观察 , . 多分 析
课外活动是 课 堂教学 的延 伸 , 者 可 以互相 结 两 合、 互相促进. 内容 丰富充实 , 教师指 导得 当的课 外活
动 , 以让 学 生 在 知 识 性 、 学 性 、 味性 的 活 动 中 展 可 科 趣
开智慧的翅膀 , 脑 、 手 、 动 动 多思 、 多做 , 中受到 鼓 从
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 面谈谈我 的教学体会. 下 利用 演 示 实验 。 学 生 形成 概 念 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 自然科学 , 通过实验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一、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1. 知识结构化:化学概念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化学概念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讲解基本概念,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扩展延伸,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 联系实际:化学概念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结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化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归纳:化学概念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总结概括,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形成深层次的理解。

以上四点是化学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概念教学的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以及化学史上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玻璃的历史故事,引入原子结构的概念,使学生对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比较法: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化学现象或物质的性质,来引出相关的化学概念。

通过对比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引出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和化合物的性质。

3. 分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将化学概念分解成不同的层次,逐步讲解和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消除学习障碍。

4. 实验教学法:化学概念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化学现象,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上述是化学概念教学的部分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效果。

1. 引导发现: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化学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激发兴趣: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化学,愿意主动去探索和了解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常用教学方式有哪些

初中化学常用教学方式有哪些

初中化学常用教学方式有哪些初中化学常用教学方式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对于较长的概念要浓缩要点,促进学生记忆。

对概念进行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记忆概念之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相应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关内容了,才能准确记忆。

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话进行总结和浓缩,提炼化学概念中的要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记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例如,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记忆为“一变二不变”,这样在让学生对一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对二不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很容易就记忆住了“一变”是指催化剂能够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而“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进行化学反应的前后是不会变化的。

2.要进行相似概念的比较,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比较多,每个化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学生们在对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记忆。

另外,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交叉记忆、对立记忆也可以组合记忆,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理解和记忆“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含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对比并记忆,通过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学生会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与含氧化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促进学生进行概念对比,提高记忆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

1.注重对关键字词的记忆,准确把握概念的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含义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准确严密地论述概念,并且要对某些用词不当而导致概念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概念,对于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从初中化学的教学角度谈谈对化学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化学概念在教学中的地位化学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刚学化学时,我们首先就碰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概念,这些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此外,化学概念教学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也关系非常密切。

思维就是人们运用概念进行综台、推理、认识事物的过程。

在形成化学概念的过程中,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化学概念教学本身就是反映化学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分析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存在的问题1、死记硬背,不注意理解概念,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2、忽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只孤立地、静止地认识化学问题。

3、不注意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注意概念的严密性,似是而非。

4、不注意相关概念的对比和联系,造成概念含糊不清。

5、不注意对概念进行深入思考,缺乏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

由于以上的原因,既影响了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实质,当然也就影响了概念的运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化学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究其原因,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方法、学习的自觉性等是原因之一,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当、是否到位则是原因之二,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三、化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心理学中,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大体区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四个阶段,其中理解是化学概念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

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教学中要重视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化学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中化学“绪言”教学,就是通过四个演示实验来说明物质变化的,它通过把实验事实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变化前后的颜色、状态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化学概念,意识到关键是看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探讨
【摘要】化学概念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

化学概念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主要谈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纳入课本,教师要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使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化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运用现代技术——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在初中化学中有几十个概念,要搞清这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媒体可使教师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演示等直观形象化教学导出概念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刚开始接触化学这个学科,对化学概念还很陌生,更谈不上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化学概念,一般是用机械记忆方法记下概念的原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化学概念形成的特殊性,要遵循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尽量运用多
媒体采用形象化教学,采用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由现象上升到概念的能力,不可急于求成,这样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时,做好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是很关键的。

做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只观察一次也难以说明问题,如果反复做又费时费材料。

如果做一次之后运用多媒体反复播放,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观察到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

这时如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剩余物进行分离,把分离得到的黑色粉末再和氯酸钾一起加热,放出氧气速度仍很快,这时学生不仅建立了催化剂的概念,即“一改变”“二不变”。

而且掌握了获得概念的方法,使认识发生了飞跃。

又如在“质量守恒定律”概念教学中,在提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物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和是否相等后,教师先做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实验,然后让学生分组做,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氯化钠和硝酸银的反应;氯化钡和硫酸的反应等实验,在学生做完之后运用多媒体反复播放,学生基本能归纳出概念。

学生在心目中形成的概念,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通过实验和反复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抽象思维活动后获得的,他们就会更好地领会和运用。

二、运用多媒体在比较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学生概念上的模糊认识,如能举些实例进行比较,对概念
的理解会更深一步。

在讲述“氧化物”概念时,为了避免学生发生“含氧化合物就是氧化物”的错误观点,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图片列出三类化学式:o2
co2 so2 so3 fe3o4 mno2 h2o
h2so4 kclo3 kmno4 fe(oh)3
问:“每类物质各由几种元素组成?”“哪一类是氧化物?”这样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加深新旧概念的联系,深化旧概念的理解
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如加强两者的联系并注意本质的区别,就会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自然的延伸。

教师就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向知识的纵深方向发展。

在讲“氧化反应”时,课堂上通过木炭、磷、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提问:“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①有新的物质产生(注意一些学生会把发光发热看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②都是跟氧的反应。

但由于上述反应中均有氧气参加,部分学生会说成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所以在教学时,要强调“氧”这个字。

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深化这一概念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突出概念是关键字、句,在理解基础上加强记忆
一些概念层次较多,而且还有许多难以窥测的微观世界秘密存在,这些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一定的难度。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突
出关键字、句,才能收到记住概念的效果。

在记住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可突出①一定的温度;②100克溶剂;③达到饱和状态;④克数。

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字等,这样可解除枯燥之感,利于记忆。

五、注意概念的内涵及外延,防止概念绝对化
因为概念有个发展、加深、逐步完善的过程,加上教学的阶段性,同时受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所以既要给概念明确的、肯定的涵义,又要防止概念绝对化。

一般地说,正确的概念不可互逆。

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的,但不能说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

要把握住概念中的量词、副词。

如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酸和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水,通常状况下,氮气是很难跟其它物质发生作用的气体。

严格掌握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如在回答①co是非金属氧化物,co是否为酸性氧化物?②8克so3溶于水,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③下例方程式是否正确
cuo+h2o=cu(oh)2
2fe+6hcl=2fecl3+3h2
2nacl+caco3=naco3+cacl2 等问题时,如掌握不住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就不能正确解答。

总之,基本概念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怎样观察,
观察什么?怎样从现象入手,通过抽象思维概括出概念和结论。

使学生不仅有善于接受书本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探索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志昂.《关于化学概念教学的几个问题》[j] 化学通报,2008 7.
[2]吴琴媛.《化学教学问题探讨》[j] 化学教育,2009 6.
[3]严宣申,王长富.《化学反应平衡问题的研究》[j] 化学教育,201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