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巧选材料 为学生提供写作“大米”

巧选材料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大米”现在小学生的习作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假大空旧,胡编乱造。
遇到写人的文章,就写扶盲人过马路,一写《我的妈妈》就是生病时妈妈背着去医院,累得满头大汗。
这样过时的、虚假的作文材料,怎能博得读者的欢心,引起同学的共鸣呢?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生活中那么多真实、鲜活的材料纳入习作,解决学生写作时“无米”的现象呢?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用文字说话,就是要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告诉别人。
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统统都叫素材。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都发愁,认为没什么好写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素材要到生活中去寻找。
只有亲自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才能捕捉到各种类型的素材。
如积极参加兴趣小组,如唱歌、跳舞、绘画、体育活动等。
课余可以搞小制作、小实验,养殖花草、喂养小动物等。
对学校组织的春游、参观、访问学生也积极参加。
这样,生活才有内容,写作就有了题材。
如果总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不是看书就是玩电脑,那生活当然单调。
比如一位同学利用星期日去赶集,他把看到的情况写了下来,就是一篇小作文。
《集市》一文写道:今天是星期日,我和妈妈去赶集。
这里人真多,肩擦肩,脚碰脚,拥挤极了。
满街的货物摊,从街头摆到街尾。
摊上的货物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家具、土特产——应有尽有。
买货的顾客东瞧瞧、西摸摸,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卖货的人冲东边报价钱,又朝西边解释问题,忙得连头上淌下的汗水都顾不上擦。
我听着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觉得很有意思。
原来在集市买东西和在商店买东西不一样,不能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这篇小短文的素材就来源于生活。
如果小作者不亲自逛集市,他怎么知道集市人很多,卖什么的都有,还可以讨价还价呢?因此我们同学要多参加一些活动,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二、学会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丰富多彩就有了写作的素材,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文本中找“米”

从文本中找“米”在日常生活中,“米”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无论是稻米、小米还是其他种类的米,都是我们饮食中常见的主食。
除了在饮食中,我们还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关于“米”的内容。
本文就将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文本,找出关于“米”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米”在文本中的奥秘。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菜谱中找到关于“米”的信息。
比如说,一份简单的炒饭就包含了“米”的制作过程。
炒饭的主要原料就是米,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选择不同种类的米来制作。
在文本中找到的这份菜谱中,会详细介绍炒饭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选购优质的米。
这些文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米在烹饪中的用途,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米来制作美味的饭菜。
我们可以从农业方面的文本中找到关于“米”的信息。
稻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东亚地区,稻米是主要的粮食来源。
通过农业方面的文本,我们可以了解到稻米的种植技术、栽培方法以及收获过程。
这些文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稻米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稻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我们还可以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关于“米”的信息。
在中国古代,稻米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古代的文献中,可以找到关于稻米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记载。
这些文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稻米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们还可以从医学和营养学的文本中找到关于“米”的信息。
米是一种富含营养的主食,其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
通过医学和营养学的文本,我们可以了解到米的营养成分以及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这些文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选择和食用米,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和均衡。
高港区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学案

《美的瞬间》
昏黄的路灯下
从教室里明亮的灯光中回过神来,把自己裹在大大的羽绒服里,围巾、护膝、手套、口罩全都弄好,然后迎接那冬天的洗礼。
尽管回家的路上风不大,但还是习惯性地打了个喷嚏。一想到家里的温暖心里就委屈,明明家里有车,父亲为什么不来接我?住的很近的高二学姐们都是早送晚接,老天爷就一定要降大任于我,让我独自享受空旷的街道,明亮的路灯以及呼啸的北风吗?
3、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
六、布置作文:
生活中的美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一滴雨水、一缕春风,都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
不知不觉,离家近了……
然后我用足力气最后一个上坡,“邻邻——”母亲的声音从风中传来,不会听错了吧?
我转过头,刹那间愣住了。
她的头发被风吹的那么乱,唇是干的,手插在上衣口袋里,缩成了一个团,她见了我,唇裂开,笑了。背着路灯的光,我依然可以感觉她一定有温暖如春的表情,路灯昏黄的光和红色的羽绒服在她身上,有种俗气而幸福的美。
师总结:从大量同学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缺少新鲜的素材。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作为刚步入初一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下积累素材呢?这就是我们这一次作文课要训练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自学写作短文,并谈谈学习收获。
2、只顾描绘“瞬间”,能够把“瞬间”描绘得淋漓尽致,却不善于挖掘“瞬间”蕴含的“美”是什么,只是笼统地、口号式地喊几句“这个瞬间真美呀”“瞬间拥有着无限的美”等等。
“找米下锅”——农村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 ‘ 找米下锅 ’ ’
— —
农村 学生如何 积累写作 素材
漳 州市 芗城 中学 钟 桂煌
我 校 学 生 大 多 数 来 自农 村 , 学 生 在 写 作 文 选 素 材 上 相 对 有 所 局 限 。 提 起 笔 来 ,总 是 环 顾 四 周 ,抓 耳 挠 腮 ,茫 然 不 知 所 措 。 学 生 常 说 : “ 写 议 论 文 时
积 累 素 材 需 要 广 泛 阅 读 ,这 是 基 础 。 一 定 的 阅
读 积 累 有 助 于 写 作 水 平 的提 高 。 对 于 写 作 能 力 较 强 的 学 生 , 问 起 他 们 自 身 的 经 验 ,也 都 提 到 课 外 喜 欢 阅 读 。2 0 0 8 f i - , 我 所 教 的 一 名 高 考 满 分作 文 的学 生 ,面 m - J - 媒体 记 者采却 是 公 平 的 。 我 们 为 什 么 坐 拥 宝 库 而不 去 开 发 利 用呢 ? 教材 中 的小 说 人 物及 故 事 , 古 代 散 文 ,古 代 诗 歌 ,现 代 诗 歌 散 文 , 外 国 文 学 作 品 ,著 名 作 家 之 传 记 与 名 言 哲 思 ,历 史 人 物 及 故 事
无 “ 米 ” , 就 要 学 会 就 地 取 材 , 一 样 能 做 出 “ 饭菜 ” 。 “ 咬 断 笔杆 不放 松 ” ,写 不 下 去 的 时 候 , 也 要从 “ 山 重 水 复 ” 的 绝 境 中 走 出 来 ,找 到 “ 柳 暗
花 明”的 新天地 。
纵 观 高 考 历 年 满 分 作 文 ,也 几 乎 都 得 益 于 课 内 外 阅读 的仕  ̄ g l △ I : Z l 。 若 无 广 泛 阅 读 ,何 来 精 彩 篇 章 ?
发掘生活资源,让写作成为“有米之炊”

效, 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
一
、
鼓励 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 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 ,是对生活直观的反 映和形象 的加工。长期 教 育。如中央新 的领导集体上 台后 , 习总 书记 提出 了节约 的要 以来 的应试教育模式 让许 多语文教师走进 了急 功近利的怪圈 , 在作文教学 中不是 引导学 生如何观察生活 、 感悟生活和 描述 生
的文章更具新意 、 更有深度 。此外 , 笔者还搜集 了当前社会发展
入分析 的基础上 , 从根源人手 , 鼓励学生从广 阔的社 会 、 现实的 生 活中搜集 写作 素材 。如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 本“ 万象手 册” , 随身携带 , 将观察到的生活中的有价值 的人和事 , 及时记录
中的一些典型事件引导学生分 析 ,如小悦悦事件 、南京彭宇案 等, 让学生接触到更 为多元 的社会 , 对世 间百态产生更为直观的
头路 , 到现在 的柏油大道 , 路边 的建筑也从低矮 的平房到现在的
高楼 , 学生在观察感悟 中感受到了社会 的变化之大 , 在观察与 了
让学生与先进人物零距离接触 , 也是笔者发 掘生 活资源 、 提 高作文教学 实效 的重要措施。初中生由于 自身学 习与生活阅历
解 的基础上 , 学生 以“ 身边 的变化看发展” 为题 , 写 出了高质量的 文章 , 有效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成效 。
活, 取而代之 的是对应试范文的强化训练 , 甚 至要求学生背诵各 种类型 的范文 ,以实现快速提高作文应试得分率 的目标。在这 样 的教学模式 中, 学生东拼西凑 、 生搬硬套 , 作文并没有 立足于 捏造 , 导致作文教学走进了死胡 同。针对这样的状况 , 笔者在深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导学案 苏教版

从生活中找“米”学习目标1.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3.要做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去找“米”,抓住生活中那灵动的一瞬间所表现的美。
●重点: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从生活中选材。
预习导学1.选材着眼于普通人、平凡事,捕捉其闪光点写平常生活中平常人的情感,写家庭的欢乐、苦恼,写同学之间的摩擦、友谊等。
事实上,许多深刻的道理往往蕴藏在平凡的生活中,等待我们去发现。
从平凡的小事中探寻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或人类最闪光的精神世界,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感动。
2.选材着眼当代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
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虑,有所回避:鲁迅、金庸、韩寒都可以谈谈;克隆技术、纳米材料、反恐战争、奔月计划、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超级女声……都可以是我们关注的题材。
3.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凡是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生活,往往容易有深切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抒自己内心的情。
选择这种熟悉的材料,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最具有感染力。
文章切忌胡编滥造,缺乏真情实感。
4.选择有个性特点的细节材料。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人或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
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是同学们常犯的毛病。
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取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精彩片断、一瞬间等细小的方面来表现主题。
“实”“小”是选材的不二法门,通过“小”来折射出时代的光辉,反映时代的动态,感悟人生的真谛。
合作探究问题一:扣住中心选材是选材的第一个标准,但是同样十个材料都与中心有关,怎么办呢?阅读胡适的《差不多先生》后,你有什么感悟呢?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小学作文技巧_以小见大—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技巧八:以小见大——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技巧说明:成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指通过管子的小孔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
本意是只看见事物的部分。
后来,它用于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事物的全貌。
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落而知秋,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作文也可以以小见大,只要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就能揭示蕴含的深刻意义,阐述各个较“大”的主题。
如何使用:以小见大”写作方法:步骤1:或选择一件小事,或摘取一个片段,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步骤2:从中述一个“大”的事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
对应范文:范文一:等,也是一种幸福“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耳边响起阎维文的歌声,令我思绪纷飞。
父亲八十七岁了,但身体硬朗,仍劳作不停。
不了解父亲的人,看见他会以为他只有七十多岁吧。
父亲不是在城市养尊处优惯了的老人,他可是一辈子在农村辛苦劳累的庄稼人。
作为他的儿女,真是幸福。
虽然他头发斑白,头顶正中有一小块“不毛之地”,一口牙齿脱落得只剩下六七颗,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声若洪钟,眼神精准得可以帮母亲穿针。
父亲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
母亲说是累的,没长高。
我相信极有可能,因为父亲的其他几个兄弟的个子都比较高,在一米七以上。
只父亲一人矮。
父亲不善言谈,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好人缘。
邻里乡亲提起父亲都赞不绝口。
不论谁家有什么大事小事,他都会前去帮忙。
父亲从来没对我们说过喜欢,但他会在冬天的晚上烧些土豆给我们吃。
那土豆外皮焦黄得似要流糖,里面软嫩香甜、拿着热乎乎香喷喷的土豆,还没吃口水就流下来了。
他也从来没有给我们讲什么道理,可我们姊妹的孝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我来南方后,每年寒暑都会风雨无阻奔回家。
平时打电话母亲聊得多,和父亲只偶尔说几次话。
邻居问父亲想不想远在南方的我,他总是说不想,想什么啊,几个月就回来了。
水稻的作文300字(通用16篇)

水稻的作文300字水稻的作文300字(通用16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稻的作文300字(通用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稻的作文300字篇1我的家乡盛产水稻。
如果你秋天来到我的家乡,便会看到眼前一片金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铺了一地金子呢!其实,这时正是稻子收获的时节。
农民伯伯正在收割稻子呢!看他们笑容满面的样子,你可知道,这要经过很多道程序呢!春天,农民伯伯要先把种子泡上五至七天,捞上来,开始催芽。
然后在黑土地里插上种子。
为了能让稻子籽粒饱满,农民伯伯得给土地施肥,再在上面洒上一层,扣上塑料棚。
过了几天后。
小苗便慢慢地钻出来了,它四处探探头,好像在和谁捉迷藏似的。
小苗绿油油的,像碧绿的毛毯。
农民伯伯每隔一周就给它浇一次水,它贪婪地吮吸着,想快点长大。
夏天来临了,那些在温室下成长的小苗渐渐长高了,在微风的吹拂下,摇动自己婀娜多姿的身材,开始翩翩起舞。
在四月末五月初时,农民伯伯开始插秧了。
看!他们忙的不可开交。
大约十至十五天之后,农民伯伯插完了秧,接着就是定时灌溉,定时的田间管理,直至等待水稻长大成熟、秋收。
秋天终于到来,稻子也成熟了,由翠绿变成金黄,远远望去黄澄澄的,一片丰收的景象。
农民伯伯开始秋收了,望着那堆积成“小山”的水稻,开心地笑着。
是稻子给家乡带来财富,难怪农民伯伯会如此高兴!水稻的作文300字篇2我的家乡是绥滨县北山乡战斗村,在秋天来到的时候,你会看到一片金黄,刚来的人还以为铺了一地金子呢,其实,这是水稻丰收的季节。
春天,农民伯伯,在忙碌的种水稻,先泡种,泡完了铺盘,洒土洒种子,弄完了静静等待着发芽,这以后的日子农民伯伯,时刻准备着插秧,到了插秧的时候,农民伯伯开着插秧机,插秧机过去,后面留下的是一片片绿绿的稻田。
夏天的水稻田,一片茂盛的绿色,就像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青蛙在田里呱呱地唱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