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马云的第一桶金:黄页“骗子”

合集下载

材料作文“先与后”素材运用指导

材料作文“先与后”素材运用指导

材料作文“先与后”素材运用指导导读:本文材料作文“先与后”素材运用指导,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材料作文“先与后”素材运用指导● 江苏如东马塘中学语文组杨红兵【仿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熟语有“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强调的是“先”的优势。

然而熟语又有“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后发制人”……强调的则是“后”的优势。

一“先”一“后”,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与思考。

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名师题解】“先与后”是一组思辨色彩颇浓的关系型材料作文,也是一个见仁见智、耐人寻味的作文题。

命题者从“先”与“后”两方面提供了两组熟语,审题时,优势的内容应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其具体化,富有针对性,切忌泛泛而谈。

抓关键词句,概括材料中心。

材料一共有三句话,第一、第二句分别强调“先”“后”的优势,第三句是总结与启发思考。

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考生所有的立意都应基于对“先”“后”两方面的分析,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二是“丰富”二字不仅强调素材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对“先”“后”关系的思辨。

这不仅是命题的意图所在,而且是写作重点难点。

角度一:从“先”的优势侧重去立意,材料中所提供的有关“先”的熟语,其优势无非指向“先”的晕论效应、勇气胆识、机遇等层面,同时还应用发展、评判的眼光去看“先”,这里的“先”是否具备领先的深厚底蕴,“先”能否经得起之后的时间考验,是否具有继续领跑的实力与发展眼光。

选材小贴士:选这类素材时,可以考虑一些人抢先抓住机遇、敢为天下先的事例,尽管他们捷足先登,但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着眼未来分析其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领先”,是否具备领先的实力,却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

比如莱斯首先研制出电流传声装置,但是却因半毫米而与电话发明权失之交臂,8848是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旗舰与先行者,但如今已经湮没无闻,淡出人们的视野。

马云创业成功案例3个

马云创业成功案例3个

马云创业成功案例3个马云说大多创业者:晚上想到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塬路.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马云创业成功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马云创业成功案例1:马云可以说是当代创业者心中的偶像,创业初很多人都会抱怨没有钱,没有经验。

马云有过叁次创业经歷,创业开始时都没什幺钱,但最终他的成功我们有目共睹。

第一次创业办杭州首家翻译社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是基于叁个方面的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的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人才2、他自己这方面的订单太多,实在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总是有想法却很少会有行动,但是马云一有想法马上就会行动。

当时是1992年,28岁的马云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教师,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

但没钱不是问题,他找了几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风风火火地把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成立起来了。

第二次创业靠卖杂货维持生存创业开始,也是举步维艰。

第一个月,翻译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房租就要2400元。

好心的朋友劝马云别瞎折腾了,合作伙伴的信心也动摇了,但马云却没有想过放弃。

为了维持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小商品,自己四处跑推销,吃了很多苦头。

整整叁年,翻译社就靠着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

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现在,海博翻译社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

第叁次办中国第一家网站东拼西凑只10万元尽管极其粗糙,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总还是中国第一家网站。

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美国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马上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于是决定回国做互联网。

很多人都说,做网络公司,没个几百上千万是玩不转的。

可这次创业,马云掏空了口袋也只有6000元。

于是,他变卖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跟亲戚朋友四处借钱,好歹凑够了80000元。

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才10万元。

中国黄页创办初期,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账户上只有200元现金。

阿里巴巴创业故事主要解读

阿里巴巴创业故事主要解读

阿里巴巴创业故事主要解读阿里巴巴批发网1688从原料,生产,加工一系列服务。

找阿里巴巴,全球领先采购批发平台。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阿里巴巴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阿里巴巴创业故事1:马云与阿里巴巴的成长历程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马云已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 ,一个月前,马云晋升为中国新首富,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以收盘价93.89美元、市值2314.39亿美元的惊人数字,一跃成为世界电商第一股。

那你知道马云与阿里巴巴是如何成功的吗?作为国内最早BtoB(商家对商家)网站的创始人,马云的名气在国内远没有在国外响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小户型主阵容揭晓多媒体互动学英语,虽然他没有任何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

2000年7月17日,他甚至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福布斯》杂志的封面故事是这样描写他的: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

马云说,看了这期《福布斯》后,才知道“自己其实有多丑”。

而且据马云自己讲他还很笨。

读书时,他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

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

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马云后来常说自己的创业经历至少可以证明:“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

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

钱没挣到多少,倒是闯出了一点名气。

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

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

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

成功人士的故事经历

成功人士的故事经历

成功人士的故事经历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很多不同的人生经历,通过成功的路上虽然颇有曲折。

下面是学习拉小编收集整理成功人士的一些故事经历,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1.阿里巴巴CEO马云的故事不平凡的少年12岁时,我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

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骑车40分钟,到杭州西湖旁的一个小旅馆去学英语,这一学就是8年。

那时,中国已经逐渐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游人到杭州旅游观光。

我经常为他们充当免费导游,带他们四处浏览的同时练习英语,这8年的学习深深改变了我。

外国游客带给我的知识和从老师、书本学到的很不一样,我开始比大多数人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另一件使我发生根本改变的事发生在1979年。

我遇到了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家庭,这家有两个小孩,我们一起玩了三天,后来变成了笔友。

1985年,他们邀请我暑假到澳大利亚去,我于是7月份去了那里,住了31天。

在我出国之前,我以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幸福的国家。

当我到了澳大利亚,我才发现,我以前的想法并不正确。

屡遭挫折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当时杭州最差的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录取。

在大学里,我有幸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成为杭州大学生联合会主席。

但那时,我的未来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学英语老师。

毕业时,我成为500多名毕业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教师。

我的工资是每月人民币100至120元,相当于 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到公司工作,比如饭店或者其它什么地方。

我就是想做点儿什么。

1992年,商业环境开始改善,我应聘了许多工作,但没有人要我。

我曾经应聘过肯德基总经理秘书职位,但被拒绝了。

接着在1995年,我作为一个贸易代表团的翻译前往西雅图。

一个朋友在那儿首次向我展示了互联网。

我们在雅虎上搜索啤酒这个单词,但却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我们决定创建一个网站,并注册了中国黄页这个名称。

我借了2000美元,创建了这个公司,当时我对个人电脑和电子邮件一窍不通,我甚至没接触过键盘。

马云第一轮融资

马云第一轮融资

阿里巴巴第一阶段初期融资马云在成立阿里巴巴初期的发展历程入众多上市公司一样,经历了严重的经历负担,而此时更是需要资金的流入才能使得公司继续运营发展。

但是拿到了风险投资,阿里巴巴拿到第二笔投资的进程今天已经被渲染为一个“神话”。

马云的这个“神话”是用6分钟博得孙正义4000万美元的投资。

6分钟博得全世界最成功的互联网投资人万万美元计的投资,而马云和阿里巴巴对此还犹犹豫豫、推三阻四。

马云在1999年10月的一天,收到了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古塔的一封电子邮件,说有一个人想和他见面,建议他去见见。

那时马云刚取得高盛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正忙于阿里巴巴的建设,便忽略了这封邮件。

几天事后,古塔又打电话催促马云,并一再强调这个人对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超级重要,要马云必然重视。

被古塔说得动了心,马云决定前去北京见一见这个神秘人物。

来到北京后,古塔才告知马云这个神秘的人物就是孙正义。

在此之前,孙正义已经投资了新浪、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并取得了可观的回报。

此时的孙正义正在北京富华大厦召开一个投资人与领导人的见面会。

马云与孙正义的见面被安排在10月31日。

方才完成一轮融资的马云可以说并非缺钱,他可以用第一轮融资的资金支撑公司运营一段时间。

所以他们谈话的时候,马云并没抱着融资的想法,而只是介绍了一下他未来想做什么。

马云仅说了6分钟,在对阿里巴巴完全没有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孙正义决定向阿里巴巴投资4000万美元,可是他要求占有公司49%的股分。

见完孙正义,马云从北京回到杭州。

与此同时,孙正义的团队也到了杭州。

20天后,马云接到孙正义的邀请,赴日本东京与孙正义继续商谈投资事宜。

第二次会面,马云提出了3个条件:一、阿里巴巴只接受软银一家投资,再也不希望其他投资人进来;二、软银作为股东,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阿里巴巴的久远打算,必需以阿里巴巴的发展为重心,也就是说孙正义不要过度干与阿里巴巴的运营事项;三、请孙正义担任阿里巴巴的董事。

阿里巴巴马云的创业故事

阿里巴巴马云的创业故事

阿里巴巴马云的创业故事当阿里巴巴网站今年11月上市时,马云终于挖到了梦寐以求的金矿。

此次IPO募集的资金超过了15亿美元,公司的总市值达到260亿美元。

今年43岁的马云,少年时期经历了中国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他依靠自学掌握了英语,并在上世纪90年代跟随中国的经济开放抓住了网络浪潮的契机。

今天,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B2B网站,很多与中国供应商做生意的欧美公司都喜欢上这个网站。

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网站营收1.29亿美元,利润3900万美元。

马云还通过与雅虎组建一家合资公司,进入搜索业务领域。

他旗下的淘宝网站也超过了易趣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拍卖站点。

少年马云马云是在12岁时开始对英语产生兴趣,他每天早上骑40分钟自行车到杭州西湖区附近一家酒店找老外学英语,8年间风雨无阻。

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很多外国游客来到杭州。

他免费为老外当向导以练习口语。

这8年对他的人生起到重要作用,他开始变得比大多数中国人都要国际化,因为与老外的接触使他懂得了老师与书本无法传授的知识。

1979年发生了另一件从根本上改变了马云的事情,当时他遇到了来自澳洲的带着2个孩子的一家人。

他们度过了愉快的3天,并一起玩了飞盘游戏,之后马云和这家人成为了笔友。

1985年这家人邀请马云到澳洲度暑假,在澳洲的31天假期改变了他的人生。

在离开中国前他受到的教育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国家,这里的人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但当他到了澳洲以后发现,哦!我的天哪!,所有的一切与他所知的完全不同。

从此,他开始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大学生涯在他被杭州师范大学,这所被认为是杭州最差的大学录取前,已经2次高考落榜。

进入大学后他要为成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而学习,期间他当选过校学生会主席及杭州学联主席。

当他毕业时,有幸成为500名毕业生中唯一被分配到大学任教的学生。

他的工资是100-120元RMB/月,相当于12-15美元/月。

他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完成5年的合同后希望进入一家企业,无论是酒店还是其他企业。

马云励志故事

马云励志故事

马云励志故事马云励志故事(精选12篇) 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同时,也是⽂学体裁的⼀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以下是⼩编整理的马云励志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马云励志故事篇1 1999年初,他为⽹站起了⼀个众所周知代表财富的域名“阿⾥巴巴”,然后他对他的团队说:“我要回杭州创办⼀家⾃⼰的公司,从零最先。

愿意回去的,只有500元⼯资;愿意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很⾼的雅虎和新浪。

”他说⽤3天时候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致决定:“我们回杭州去,⼀路去!”这就是被阿⾥巴巴员⼯戏称为“⼗⼋罗汉”的开⼭元⽼。

1999年3⽉,马云在杭州的家中创办了阿⾥巴巴公司。

他和他的“⼗⼋罗汉”没⽇没夜地⼯作,地上有⼀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会⼉。

⽽要做到与众不同,阿⾥巴巴⽹站必需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只做国内就会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失去第⼀就失去了意义。

马云励志故事篇2 马云在2013年5⽉10号,在杭州的淘宝⼗周年庆典上表⽰,这是⼀个变化的时代。

还有⼈没搞清楚PC,移动互联⽹来了;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数据来了。

⽽变化的时代是年轻⼈的时代。

“不是变化的时代,年轻⼈,轮不到你们,”马云⿎励现场的3万多合作伙伴和阿⾥年轻⼈,“⼗年以前,看到⽆数伟⼤的公司,我们也曾迷茫,我们还会有机会吗?坚持、执着、⾯对变化,我们⾛到了今天。

我们⽆法改变昨天,30年后的今天,是我们今天这帮⼈决定的。

” 在过去的⼗多年⾥,阿⾥巴巴集团先后打造了中国最⼤的B2B平台阿⾥巴巴、C2C平台淘宝和B2C平台,让⽹购成为普通⼈⽣活的⼀部分,并在移动互联⽹和云计算⽅⾯进⾏⼤量投⼊,试图建设⼀个完善的电⼦商务⽣态系统。

马云认为,正是在变化的时代⾥,专注于解决社会的问题,赢得了信任,阿⾥巴巴才拥有了今天的成绩。

马云励志故事篇3 不论是在创业初期的“开荒⽜”,照样今天的“空降兵”,加盟阿⾥巴巴完全是被疯狂的马云和阿⾥巴巴所吸引。

马云创业初期的故事成功背后

马云创业初期的故事成功背后

马云创业初期的故事成功背后淘宝网是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创立。

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经历了哪些问题。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马云创业初期的故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马云创业故事一、马云从老师到创业者的转变1988年,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外语,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当时工资大约每月110元。

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职,并利用课余时刻为到杭州观光的外国游客担任导游。

西湖边的第一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

1992年,马云和兄弟姐妹一齐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

当时经营挺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

第一年实在不行了,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马云之后说:“我一向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务必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必须不可能赚钱的。

”到1995年,钱没赚多少的马云,却凭超强的活动潜质为自我带来了不小的名气。

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

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

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又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回国。

二、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回国之前马云去西雅图看了一个兄弟姐妹,在此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

西班牙《国家报》生动地描述了马云当时的情绪——“我甚至害怕触摸电脑的按键。

我当时想:谁知道这玩艺儿多少钱呢?我要是把它弄坏了就赔了。

”对马云有触动的是,他好奇地对兄弟姐妹说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词“啤酒”,结果只找到了美国和德国的品牌。

当时他就想就应利用互联网帮忙中国的公司为世界所熟悉。

就这样,作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的马云辞了职,借了2000美元,1995年4月开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批网络公司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里巴巴马云的第一桶金:黄页“骗子”
人们大多喜欢津津乐道于成功者的传奇故事,并将其中的种种艰辛视为“调味品”——能更进一步强化传奇性。

当我们尽可能还原那些成功者早期的奋斗历程,试图找到所谓“第一桶金”的秘诀时,发现曲折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传奇并不存在。

马云: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但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抗,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

“我就像一个骑在盲虎身上的盲人。

”2008年,在亚洲协会于旧金山举办的午餐会上,马云以带点武侠色彩的开场白讲述自己如何取得成功。

“我就像一个骑在盲虎身上的盲人。

”2008年,在亚洲协会(AsiaSociety)于旧金山举办的午餐会上,马云以带点武侠色彩的开场白讲述自己如何取得成功。

他并不是要贬低自己,“马云是一个勇猛而强大的对手。

”杨致远曾做出如此评价。

马云勇猛的性格从小就已显端倪。

童年恰逢文革,由于爷爷曾当过保长而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他在学校一直被同学认为是坏家庭出身。

在受到侮辱时,跟姐弟们的默不做声不同,马云一定会回击,因而成了小学和中学老师眼里打架最多的学生。

后来,马云还练过8年散打,并坚持打太极拳,喜欢武侠小说的习惯也因此养成。

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学校当英语老师,马云也一直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他每天骑车40分钟去西湖边上的香格里拉酒店,做国外游客的导游,练习英语。

后来,马云碰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游客,还邀请他去澳大利亚度假。

这次出国彻底改变了马云的思维,“我意识到世界和我之前被教导的差异巨大,我不再跟随别人的意见,发展出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后来,马云辞职后换了几份工作,包括做过一个新开张的肯德基店的店长助理。

1995年他创办了海博翻译社。

因为帮助杭州市政府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合作,马云在去美国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

1995年4月,马云垫付7,000元,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

那时的马云与其说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

一位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的老乡这样描述他:喝得微醺、手舞足蹈,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

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很多人将马云视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而他还是一遍遍地“对牛弹琴”。

到了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升温,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许多竞争者,当时最强大的当属本地的杭州电信。

实力悬殊的竞争使得马云最终向对方出让了70%的股份,但双方合作并不愉快——失去决策权的马云完全施展不开手脚。

1997年,当时的外经贸部向马云伸出了橄榄枝,他将自己所持的中国黄页
剩余股份贱卖,带着几个创业伙伴远走北京,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

在租来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埋头苦干15个月后,不仅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而且将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

然而,外经贸部此前对马云团队许诺的股份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

他决定再度重新创业。

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花园的马云家中,以50万元起步的阿里巴巴诞生了,打造出惊人财富的18人创业团队也合作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