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音乐欣赏与实践论文

合集下载

民间歌曲论文总结范文

民间歌曲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民间歌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

本文通过对民间歌曲的内涵、特点及其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民间歌曲在当代社会的独特价值,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民间歌曲的内涵与特点1. 内涵民间歌曲是指由民间口头创作、流传、演唱的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歌曲。

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信仰和审美观念。

2. 特点(1)地域性:民间歌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

(2)民族性:民间歌曲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展现了民族精神。

(3)时代性:民间歌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4)口头性:民间歌曲主要依靠口头传承,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民间歌曲在传承与发展中的价值1. 文化价值民间歌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信仰和审美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2. 社会价值民间歌曲在传承和发展中,对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民间歌曲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3. 经济价值随着民间歌曲的传承与发展,相关产业逐渐兴起,如民间歌曲演唱、旅游、工艺品制作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民间歌曲的保护与传承策略1. 加强民间歌曲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组织专家学者对民间歌曲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其内涵和价值。

(2)加强对民间歌曲的研究,为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2. 重视民间歌曲的传承人培养(1)设立民间歌曲传承人培养计划,选拔优秀传承人。

(2)鼓励传承人参与各类民间歌曲活动,提高其演唱水平。

3. 创新民间歌曲的表现形式(1)将民间歌曲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新表现手法。

(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录像、网络等,拓宽民间歌曲的传播渠道。

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政府加大对民间歌曲保护与传承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及其发展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探讨古代音乐的特点、
演奏形式和功能,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比较
比较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包括北方与南方地区的音
乐差异、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等,同时探讨这些音乐风格的历史发
展和演变。

3.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关系,探
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艺术效果
和文化价值。

4.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种类和特点,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等,探讨它们的演奏技巧、音色表现和演奏风格。

5. 中国传统音乐的宗教与仪式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在宗教和仪式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包括音乐、音乐等,探讨它们对和仪式的影响以及音乐在宗教仪式中的表现形式。

6. 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确保中国传统音乐的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六篇论文题目,每篇论文都可以深入探讨其中的细节和相关内容,以丰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理解。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2级计算机本科1班姓名: 吴芳敏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

以五声音阶为主。

与西方传统艺术注重立体感不同,它更着重于表现线形态。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欲建立“中国乐派”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要提高民族音乐的赏析能力,首先要了解民族音乐的赏析特点,并深刻理解民族音乐传情达意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民族音乐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民族音乐赏析论文篇1浅谈民族音乐的特点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

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民族音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英语中,民族音乐被称为“ethnic music”。

原意是“少数民族音乐”。

然而,随着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发展,这一观点也在逐渐演变。

从当代民族音乐学者的立场上看,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各自的固有性,对此不能强加上高低优劣的区别。

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文化价值,而不能以所谓“欧洲音乐最为优秀”的错误观点来否定和轻视东方音乐和其他民族的音乐。

因此,当今对“民族音乐”大致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

民族音乐在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二、民族音乐的形成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更确切地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就一定存在着自身的因起渊源。

古往今来,诸多音乐家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不同的研究与论说,从而归纳出六种不同的见解。

即“模仿起源说”、“源于巫术说”、“信号扬抑说”、“游戏起源说”、“表现说”及“异性求爱说”。

这几种见解似乎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宗教和情感。

但我个人认为,达尔文所倡导的“异性求爱说”是最具说服力的。

在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曲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遗产,也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鉴赏,并讨论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云南民间音乐富有异域风情,表现出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点,而西北民间音乐则保留了丝路交往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融合了汉人音乐的元素。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还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接受和传播能力。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它通过音乐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宗教等方面的感受和情感,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比如,川剧中的“变脸”就展现了川剧表演中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剧情设计,同时也反映了四川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艺术追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比如,木兰歌歌颂了忠诚和爱国主义精神,茉莉花则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中。

随着社会进步,它也需要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未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将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让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性和文化特点的音乐形式。

通过对其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V1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V1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V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文化、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鉴赏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指体现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各种音乐形式。

包括中国各大民族的音乐形式,如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

它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鉴赏方式1. 听前准备在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演奏的特色。

因此,可以通过阅读、观看相关的音乐资料、历史文化书籍,做好必要的了解准备。

2. 音乐鉴赏的主要要素在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旋律:旋律是中国民间音乐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是诉说情感的关键。

民族音乐旋律的特征在于其独特的感性和色彩,具有浓墨重彩的思想性、感情性、审美性。

(2)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础,通过声音和节奏的交织来传递各种情感。

中国民间音乐节奏清晰分明,节奏变化相对简单,节拍清晰明朗,节奏感鲜明。

(3)乐器:中国民间音乐充满了大量的原创乐器。

从丝绸、竹子、骨头,到牛皮、石头、金属,乐器素材广泛,独特的乐器演奏技巧和声音效果,可以完美地表现旋律和节奏。

(4)表演:民族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真实的、民间的音乐表现。

经过演奏者的传承和演绎,传统的民间音乐表演风格成为民间音乐的一部分。

3. 鉴赏思路鉴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它的文化背景和形式。

在听音乐时,应多次反复听同一首曲子,例如,先关注曲子的好听与否,再观察其中具体的构成因素,如旋律、节奏、乐器。

此外,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通过放慢音乐的节奏或配合展示画面或物品等方式来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与美感。

中国民间音乐发展实践刍议论文(共3篇)

中国民间音乐发展实践刍议论文(共3篇)

中国民间音乐发展实践刍议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民间音乐的艺术传承与发展探究中国民间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随着时间的累积,中国民间音乐形成了形式多样、风格多种的艺术风格,中国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灵魂,富含丰富的音乐资源,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意志品质。

中国民间音乐创作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也流传于人民群众之中,最直接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因此,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将中国民间音乐传承下去十分重要,通过探究出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

一、中国民间音乐的概述(一)中国民间音乐的特征中国民间音乐具有民族文化性、乡土本色性等特点,其创作并且流传于民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间音乐反映了基层人民的心声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中国民间音乐丰富多样,随着地域及民族的变化各具特色,南方民间音乐婉约含蓄,北方民间音乐豪迈粗犷,这也体现了民间音乐流变性的特点。

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具有永恒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经过千年的发展,不断的加工创作,当今的中国民间音乐已经成为全人类艺术的优秀成果。

中国民间音乐还具有鲜明的自然性,民间音乐的表现方式自然本真,多为方言口语,更加具有亲和力,中国民间音乐在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二)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中国民间音乐的类型丰富多样,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功能。

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在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实付通过教与授的方式,徒弟进行学习,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中相互衔接,师徒互为对象,缺一不可,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类型都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共存。

民间音乐的传承需要由一个音乐群体共同担当,通过各类型的音乐实践,讲授音乐的构建法则,从而影响着音乐群体的每位成员,在音乐的实际过程中,通过心领神会,自我发展,形成中国民间音乐的表演者。

关于民间音乐论文范文2篇

关于民间音乐论文范文2篇

关于民间音乐论文范文2篇关于民间音乐论文范文一:民间音乐的情感与处理研究一、歌曲的情感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与创新远不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民族民间音乐表现形式上的单一与落后,致使一些青少年和儿童失去兴趣。

让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目的是让传统音乐有进一步发展而不是继续退化。

笔者简单解释一下民间乡土音乐(也叫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是由广大的基层群众集体创作的,多为口头传授,能真实反映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情景,表达他们感情生活的音乐作品。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一个真正的爱国者首先应爱自己的祖国,爱家乡,爱自己地方的民族音乐。

笔者以一首民间音乐为起点,通过对这首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让学生改变之前对于民族音乐的漠视,以实践、探究和发展的眼光主动学习,这会大幅度增加热爱民族民间乡土气息音乐的人员数量。

二、《燕子》的情感处理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要做到表达的情感和乐谱的基本情感相一致。

首先,不仅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还要能够揭示作品的深层内涵,笔者称之为“二度创作”,或者说是再创作。

演唱者不能任意无限制地发挥,演唱时要有一定的原则和范围。

演唱者应秉着一度创作的主旨和方向,再二度创作主体音乐,这样可以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但不是改变创作的主题。

其次,二度创作应遵循一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本民族的区域风格,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本土音乐理念。

最后,其方案一定要在演唱者能力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比如说演唱者在一个高音上,想要表演弱音的效果,可是还没能成熟地掌握这种演唱技能,可能演唱时就会出现破音、虚弱的情况。

笔者认为可以试从以下几方面对《燕子》进行调整。

(一)歌曲的速度处理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特定的音符标记,而每一种强与弱、快与慢都有一个灵活巧用的幅度。

如largo(广板)每分钟46拍,这就是其中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当然最后的处理是根据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可以轻微自由浮动的。

《燕子》的很多气与声是用情感带动的,表达出的情感是自由且深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音乐欣赏与实践论文——浅议《黄杨扁担》对于一位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我总在好奇,流行歌和流行歌手,民族歌和民族歌手,甚至到了最伟大的音乐家类似肖邦或者查理得克莱曼得,那些做音乐的人儿究竟怎样才是称得上好音乐。

一直我们凭感觉来判断他们或者自己的歌唱,不会关注其歌唱手法和风格,或者看一场电视的盛大音乐会,也不懂那陶醉得如痴如醉的指挥家为什么要有这样指挥的动作,那指挥的动作在我看来还挺吓人的。

但是,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的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以及音乐的发展史。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除了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古人云: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老师也经常帮同学们打拍子带领大家一起唱那些经典的民歌,极大得调动了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给我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我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激发了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我们真正的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

通过学习音乐欣赏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中国的56个民族中,出现了不少民歌。

民间音乐是人们在生活、劳动、节庆、娱乐中需要表情达意,随即产生了各种口头创作或即兴创作并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演唱(奏)者的即兴加工,从而产生许多变体与体裁样式,使其巧妙的与本地域文化相适应,它是群体创造的成果。

以往我听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一样,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层境界。

就拿老师给我们听的《梁祝》来说吧,以前就如老师所说的就会听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没在意那里面的内涵和动人的爱情故事。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刚上课不久老师教我们唱的《黄杨扁担》,我记得那会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让我们下课后自己去学,原以为上课会让我们站起来唱,所以学了好久,但还是学不会,所以对其印象很深,今天我就借此机会对《黄杨扁担》做些浅谈。

《黄杨扁担》是一首四川秀山花灯调,表现了小夥子挑担到酉州送米,却兴致勃勃地观察酉州姑娘梳头打扮的情景。

歌词俏皮风趣,四川民歌特有的衬词更增添了歌词的幽默感:“黄杨扁担软溜溜哇(姐里哈里呀),挑一担白米下酉州哇(姐呀姐呀)下酉州哇(哥里哈里呀)。

”乐曲以强劲的全奏刻划小夥子彪悍的形象,中段以一首山歌的二重唱表现年轻挑夫休憩是时悠然自得的神态。

以下就是我对这首歌做出的一些浅议以及感想:一、从歌词和曲调的组合来看,《黄杨扁担》不是发源于酉阳的民歌其实,从这首歌的歌词看,词中有“黄杨扁担闪悠悠,挑担白米下酉州”,作者就凭词中有一个“酉州”二字,就断定是酉阳民歌,这是不对的。

酉州即酉阳,说起来是有道理,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本是酉州人,我还用得着下酉州吗?比方来说,我是贵州人,我唱歌时说,“挑起白米下贵州”,显然犯了逻辑错误。

如果你唱“挑起白米下四川”,那我敢肯定,你不是四川人,而是贵州人,四川人本身就在四川,还说下四川不就成了笑话吗。

同样,“挑担白米下酉州”也可以肯定唱歌人不是酉州人,说是秀山人,可以,说是贵州沿河人,也可以。

既然唱歌的人都不是酉阳人,还怎么能肯定地说是“一听便知”是发源于酉阳的民歌呢?从“下酉州”说明歌者应该是在酉州的上游,可以用某条河流为标准,也可以用山脉的位置为标准。

以河流(乌江)为标准,酉州在沿河的下游,那么这首歌是源于沿河的民歌,如果从山脉(武陵山)为标准,那么这首歌就应该是秀山。

有文章说民歌《黄杨扁担》在小坝山歌中取其“黄杨扁担软溜溜,挑担白米下酉州”两句,并作为民歌的命题依据;又在酉阳民歌《六么妹》小调中取其“人说酉州姑娘好,酉州姑娘会梳头”的切实内容作为民歌的过渡;还在酉阳各地广泛流传的花灯调《一把菜籽》中取其“大姐梳的是盘龙髻,二姐梳个插花纽,只有三姐梳得巧,梳个狮子滚绣球”四句歌词,加以组合,从而构成:“黄杨扁担闪悠悠,挑担白米下酉州,人说酉州姑娘好,酉州姑娘会梳头。

大姐梳的是盘龙髻,二姐梳个插花纽,只有三姐梳得巧,梳个狮子滚绣球。

”二、从沿河现有文献佐证,《黄杨扁担》来源于沿河山歌小调《梳妆调》早在上一世纪50年代,沿河民间艺人王纯孙就整理出了《六么妹》、《梳妆调》、《梳个燕尾往后丢》等小调,并且刻成腊纸油印成《沿河歌谣选》小册子。

1987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之即,又在小册子的基础上编印成《沿河土家族歌谣》,此时,王纯孙先生已不在世,但依然将其定为该书的副主编。

其中的《梳妆调》歌词为:花花骄子当门灯,梳起盘龙要起身。

大姐梳个盘龙髻,二姐梳个插花纽,只有三姐梳得好,梳个狮子滚绣球。

原歌中本没有“黄杨扁担”,而是“黄杨梳子”。

黄杨,一种乔木,主要用于做木梳,据《本草纲目》(木部36卷)载:“世重黄杨,以其无火”、“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清热、利湿、解毒”。

内含黄杨素,可抑制真菌生长,故梳后止痒去屑效果较好。

沿河花灯小调《梳个燕尾往后丢》:五更鸡嘴叫悠悠,奴在房中梳油头。

两手打开青丝发,黄杨梳子滑溜溜。

左手左换盘龙髻,右手右换插花楼。

盘龙髻,插花楼,梳根燕尾往后丢。

可以看出,《黄杨扁担》后面的几句歌词来源于沿河小调《梳妆调》,又添了一些句子里面含有“酉州”的歌词,从而便成了“酉阳民歌”,此招虽然高明,却漏洞百出。

本来是一首与梳头有关的歌,由于搜集者的错误,把“黄杨梳子滑溜溜”,听成了“黄杨扁担软溜溜”,觉得不妥,于是又将“软溜溜”改成了“闪悠悠”,使得歌词前后逻辑混乱,听者不知所言。

三、对于黄杨树做扁担我觉得有点不妥黄杨树,树主干很难长到一米高,由于长不高,所以人们又叫它“千年矮”,黄杨树叶细、密、绿,四季常青,因此,一般用来做盆景或点缀环境。

黄杨木质呈黄色。

木质性硬、细腻、不裂纹、存放时间久远,人们多用来雕章或制作其它细小的把玩物件。

因为木质硬,矮小不成用料,人们绝不可能用来制作扁担。

那么,唱遍大江南北,漂洋过海的秀山花灯歌曲《黄杨扁担》为什么总是传唱‘黄杨’扁担呢?而且还“软溜溜”呢?是表意手法?其实,这是时代原因形成的对原歌词“黄檀扁担”的误记、误传和误唱。

黄檀树,乔木,材质是制作高档家具的特好材料,是大型房宇柱梁的特好选材。

黄檀木质呈黄色。

材质细腻,弹性强,是制作扁担的最佳材质。

在以檀木、桑木、枇杷木作优质扁担的选材中,首选的是黄檀木(紫檀木太名贵,舍不得用)。

其它材质只能作普通扁担的用料。

不仅黄檀木,只要是好材质的扁担,负担不超重,恰到好处时,扁担两端会随着人的脚步,有节奏的上下闪悠悠地颤动,所以是“闪悠悠”,不是“软溜溜”。

四、《黄杨扁担》歌词过门中的“姐”,“哥”也不是这两个字,也不是这个意思。

这是挑的担子的绳索在扁担上随着挑担人的步伐,产生的有节奏的“叽”、“咯”的声响音。

这里的先民表达心意的方式多是含蓄、形象、意会的用语习惯,不会用“姐”、“哥”这样直白的文字来表达!“大姐梳个盘龙卷”也不是这个“龙”字,这里的先民图腾的是熊、象,对龙蛇觉得是害怕、恐怖、畏惧的东西。

在这类喜庆的歌吟中,绝不会用“龙”这类物名,而这里的先民,对龙、巨蛇都呼之于:蛟(音xiao)。

这里的“龙”是“拢”,是将头发盘拢起来的意思,难以想象美丽的“大姐”头上盘个害怕的‘龙’。

歌词的文字应是“大姐梳个盘拢卷”或者“大姐梳个粑粑卷”!三个女人梳的发型表示的是什么?表示的是:“大姐梳个盘拢卷”是已婚了,或者是已有家有孩子了;“二姐梳个插花纽”是已许配人家,已有对象了;“三姐梳个狮子滚绣球”是还未婚,正在挑选夫婿!也就是人们常提的旧时戏曲中抛打绣球选夫婿的情节。

歌曲中的挑担人,正是“接到绣球”的人,就是准新郎!用黄檀扁担挑挑担子去干什么?挑礼物第一次上女方门去会亲!接到了绣球,抓到了绣球,挑着定亲的礼物第一次上门去会亲,去见自己的心上人,挑担人——准新郎是何心情!这就是这首歌曲的神韵!这就是这首传遍天下的歌曲的主题意境!文人墨客、专家学者们在书刊、电视的传媒平台上,引经据典地说:《黄杨扁担》歌曲的主题表达的是“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其实不然,这里叙述的是:定亲了,媒人带着准新郎和其他陪挑礼担的人,挑起礼物第一次到女方家去会亲,篾篓里装满肉、面条、大米、新衣物等礼品,而且还用红纸条扎着,显示是会亲的礼担,小伙子穿着新装,担子不沉重,是挑担人的体力、扁担的负重达到恰到好处的程度,挑着担子欢心地、轻盈地、扁担有节奏地上下悠悠颤动轻快地向前行走。

这里的民风,准新郎多是在会亲之日才可以窥见到准娘子,过后也难瞧见准娘子,一直要等到结婚之夜才可以见到、摸到心爱的人儿!一般地讲“会亲就是定亲”,所以说,会亲就是小伙子“接到了绣球”。

小伙子兴高采烈地挑着礼担,担子随着小伙子轻快的脚步,黄檀扁担有节奏地上下闪悠,发出有节奏的“叽咯”、“叽咯”悦耳的声音,心里梦想着早点瞧见自己的心上人!这就是一代一代花灯客们高哼《黄檀扁担》的心境!这才是这首歌曲生命力的所在!一首歌曲能够唱遍天下,这是一件非常兴愉的事,谁也不想去损坏它!非为别的,仅望后人们能知道一个真切!一般的、形似的都觉得优美美好,入神入韵的、全真切的呢,那将是更为入神韵的享受!这就是写本文的初衷!总之,经过这个学期的音乐选修,我渐渐体会到了音乐的内涵,音乐的灵魂,以及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和舒畅。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到处充满了音乐,不同的音乐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也让我们在疲劳时能够得到舒缓。

音乐也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步入音乐的创造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

后附:一,原意歌词《黄檀扁担》黄檀扁担闪悠悠(哇)(叽咯呀哈里呀),挑挑蔑篓下柳洲(哇)。

(叽呀叽呀)下柳洲呀(咯呀哈里呀)人说柳洲姑娘好(哇)(叽咯呀哈里呀),个个姑娘会梳头(哇)。

(叽呀叽呀)会梳头呀(咯呀哈里呀)大姐梳个盘拢卷(哇)(叽咯呀哈里呀),二姐梳个插花纽(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