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讲解。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认识其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探讨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原因。

习题1、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
于民用工业的企业是( D )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2、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D )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D.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3、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
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B )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洪秀全 D.谭嗣同
4、“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
器。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是
( B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
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部编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洋务运动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认识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认识,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以及评价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历史资料,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如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朝统治集团的焦虑等。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如自强运动、求富运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二、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讲述洋务运动和洋务派的概念。

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从19世纪60——90年代中期兴起的,旨在“自强”、“求富”的活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从事洋务运动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展示下列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3.指导学生归纳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及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和目的。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了哪些措施?2.展示地图,讲述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提示: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基础上,对清朝晚期历史的一次深入学习。

教材从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以及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洋务运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讨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洋务运动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参考资料:教师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清朝中期以来,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洋务派发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措施、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过程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仍需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来理解。

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已经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洋务运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措施、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2.掌握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能力、分析和批判能力。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

3.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4.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措施、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看法。

4.图片展示法:展示洋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了解洋务运动的全貌。

2.教学课件:制作洋务运动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教学道具:准备与洋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实物道具。

4.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清朝内忧外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困境,清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洋务运动。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措施、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