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英汉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及技巧

h s b e x lr d p e iu l y a a e c : . a e c s r. a e n e p oe r vo s b c d mi s 5Ac d mi s i e y
pef r a emo t rn fBu ie sL n 4. et n i nbewe n… ro m nc nioi g o sn s i k: T e so t e h
sr n is a d t e p r r n e mo i rn fBu ie s L n a t g t n h e o ma c n t i g o sn s i k h s o e f o
3宗教 信 仰 的 差异 .
具 有 几 千 年 历 史 的 中华 民 族 与 佛 教 、道 教 的关 系甚 为 密
切 , 也 在 人们 的 1常 习语 里 颇 为 常 见 。如 :借 花 献 佛 ” “ 这 3 “ 、l 临 时 抱佛 脚 ” “ 得 了 和 尚跑 不 了庙 ” “ 高 一 尺 ,魔 高 一 丈 ” 、跑 、道 、 “ 经 地 义 ” “ 龙 天 子 ” 习 语 . 与 佛 教 、 教 有关 。 天 、真 等 都 道 而在 英 语 国 家 , 其 是 英 美 国 家 , 们 信 奉 的 主要 是 耶 稣 基 督 , 尤 他 因而 英 语 里 很 多 习 语 也 是 与 基 督 教 相 关 的 , 比 如 : o l s o . G dbe u sy ( 帝 保 佑 你 )g el( 地 狱 去 )G d e shs h e 上 ,o o l 下 th ,o l oe ohl h pt w p te evs( h msl . 自助 者 , 助 也 )Ma rp s sG d i o e. 事 e 天 , npo o e , o s ss( d p 谋
论英汉等值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由于原 文运 用 了大量 抽 象 词汇 , : h . 如 tee m tnl i s n w , o o a h h dl s 很难从 字 面意义判 断 出 i g a o 这是对 奥林 匹克 志愿者 贡献 的描述 。如 照字面
如短句 H l p t。汉译 为 : 起 床很 晚 。如 果 没有 进 行 词 语 的语 义 逻 es e sl e e a 他
辑 分析 , 没有 进行 思 维转 换 , 就会 误译 为 : 睡 得很 晚 。再如 , o bd 汉译 他 ht e ,
文 则恰 恰相 反 : 床 。凡 此种 种 皆是 由于思 维 着 眼点不 同 , 文是 从 机器 的 冷 英
尽可能 贴切 。而 语 言是 外 化 的思 维 载 体 , 维 思 是语 言的 内容 , 思维对 语 言的形式 、 内容 有决 定 作用 。在双语 转 换过 程 中 , 维 活动 制 约 着 翻 思 译 的全 过程 , 占有 中心 、 导 位 置 。因 此 , 维 主 思
哲
转换 , 只顾形 式对 等 , 文必 然 出现欧式汉 语或 译 汉式英 语 , 屈聱 牙 , 义不 清 , 至貌合 神离 , 诘 意 甚
没有我 们 志愿 者 的 工作 , 关体 育 健 儿 获 有
胜或 失败 的 消息将 不会 为世 人所 知 。
方式 的转 换 是 翻译 的核 心 , 翻译 等 值 即是 合 乎
逻辑 的思维活 动 的对 等 、 想 的对等 。 思
原文 。 。 。 。 。 。 。 。 。 。 。 。 。 。译文
论 英 汉 等 值 翻 译 中思 维 方 式 的转 换
口黄 建玲 燕 慧君 司海 维
[ 内容提要 ] 言是 思维的形式 , 语 思维方式决定语言形 式。 由于各 民族 有不 同的 自然环境 和社 会环境 , 就造成 了 这
主客观不同思维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转化

英文表述中袁有很多表述习惯和方式都使用的是被动形式袁这样 的表述不只是仅仅把句子里的结构进行改变袁还是西方文化和思维中 重视客体的表现遥 比如院
Memoranda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of private meetings on matters
渊2冤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她独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遥 渊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感觉冤
渊3冤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注意遥 渊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意识冤
渊4冤 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 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遥 渊客观描述转化为听觉冤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主客观不同思维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转化
Convers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inking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陈硕 渊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袁中国 天津 300350冤
反过来看袁英语却常用物称袁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袁而是让事物以客 观的口气表达出来遥 如
渊5冤An idea suddenly came to me. 一个主意突然来到了我身边遥 我突然有了主意遥
渊6冤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al to Thomas Jefferson. 美国的教育事业归公于托马斯窑杰菲逊很多遥 上面的英文例句只是把英文里的意思直接翻译成汉语的袁而第二 句里就做了主客观的思维转换袁原文里的主语后一种译文则做了适当 的转换遥 1.3 英语中无生命主语的处理 英语句子主语一般不能省略袁且多为没有生命的事物遥 英译汉时袁 英语的物称一般应转换为汉语的人称遥 人称主语从语境内外寻找袁多 在句内袁如例 1尧2 和 3曰有时在句外袁如例 4.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与重组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与重组涂敏(南海开放大学广东·佛山528200)摘要本文从思维与语言的辨证关系出发,总结了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和文章结构上的反映。
首先探讨了思维方式和思维、语言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造成中英思维方式不同的原因;然后总结了几种汉英思维转换模式,结合一些翻译实例,探讨了相关转换模式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运用,以期给一些翻译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英思维方式思维转换翻译实践翻译目的论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0引言一直以来,人们对翻译思维的研究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在国内严复的“信达雅”说、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等等,都代表了中国翻译论的先进性。
近些年,国内外许多文章还将研究兴趣细化到思维方式的转化对科技英语,交际英语和语言表达的影响,同时很多翻译专著中也把翻译思维列入研究范围。
在翻译实践工作中,有些译者对文本的认识不够,没有思维转换的意识,导致了一些错误的翻译,以致译文没有发挥正确的信息传递功能。
因此,总结在翻译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思维转换,是进行翻译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1思维方式和思维、语言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思维方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模式,它的形成是基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的某种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生活习惯和思考方式。
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能用语言来表达。
思维和语言相辅相成互不可分。
没有思想,语言不能形成,同样,没有语言,思维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功能。
语言仅仅是一种用来交换信息和表达想法的媒介,也是一套个人之间进行交流的符号体系,语言并不影响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过程。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支柱。
没有语言,思想就是无形的,没有思想,语言也不可能具备丰富的内涵。
翻译就是把语言从一种到另外一种塑形的过程。
翻译是一种语言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考过程。
在翻译中,语言和思维不可脱节。
思维就是人类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抽象活动。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上海科技翻译Shanghai J our nal of T r anslator s f or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3N o .3翻译中思维的转换叶邵宁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642)邓英华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4)[摘要]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
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翻译过程中,有时须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差异;语言;转换[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6141(2003)03-0043-03[收稿日期]2003-03-04[作者简介]叶邵宁(1962-),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邓英华(1970-),女,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
一、引语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双语转码的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
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
刘宓庆认为:“思维支配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许多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方式制约着表示概念的词或词组形式以及表达判断的句子和表达推理的句群的结构和排列顺序。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最难掌握的亦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译语或多或少地带有中文腔。
例如:(1)O n M a y Day ,there ar e people mo unt ain peo ple sea in T ian An M en Squar e.(2)O n M ay Day ,there are a g reat many peo ple in T ian A n M en Squar e .(1)句充满了意象性的词汇,反映出汉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2)句是正确的英语表达。
英汉翻译中的英汉思维转化——以高职英语应用能力翻译为例

wih t p c fe e y a o v r a i n t o is o v r d y c n e s t . o
【 文】 书共分为 1 译 本 6个 单 元 , 容 涉 及 日常 生 活 内
会话 。 例 bHi h uei l ae ntecne ftec y s o s ctdo etro i . so 译 他
关 键词 : 汉思维 ; 化 ; 英 转 高职 英 语 ; 译 翻
中 图 分 类 号 : 1 . H3 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7 (0 2 0 —0 80 1 7—2 5 2 1 ) 10 5 —2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 能力考试 ( AB级 ) 四 大 项 翻 译 有 第 两 种 翻 译 形 式 : 句 子 或 段 落 翻 译 成 中 文 。此 部 分 要 求 考 把 生 能 “ 确 翻 译 一 般 语 句 , 本 符 合 汉 语 习 惯 , 确 掌 握 被 正 基 正 动 句 式 , 语 从 句 和 长 句 的 翻译 ” 定 。因 此 , 动 句 、 语 从 句 被 定 及 长 句 是 我 们 复 习 备 考 的 关 键 和 重 点 。但 是 许 多 考 生 即 使 已 经 理 解 了 英 文 原 文 , 子 中 的 每 一 个 词 都 认 识 , 句 句 其
( )译 成 汉语 被 动 句 三
汉 语 灵 活 多变 , 中 能 够 表 达 被 动 意 义 的 语 言 手 段 就 其
包 括 使 用 “ , , , , , , , 到 , 到 , 以 , 以 被 受 遭 让 给 由 把 得 受 加 得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转换

environmenta l movement, which 8ome have called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social movemer it of the 20th century ㈣ ∞
.
· 收 稿 日期 :2010-05—05 作者简介 :王建平 (1957一),男 。湖南怀化人 ,湘潭大学 大学英语教学 部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 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 157
1.引 言 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记 录与表达 的思维成 果换用 另 一 种语言来转达 、传播 的过程。劳陇先生 说过 ,“……不存在 什么双语转换的规律。 ……任何 翻译过程 都必须 通过人 的 创造性思 维活动 ;在这一过程 中,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而 不受客观规律的支 配。 IJ”在翻译过程 中 ,译 者首 先要对原 文进行阅读 、分析和判断 ,以求对其 内容达到充分的理解 ,然 后还要寻思用尽可 能准确恰 当的译语 将其表达 再现。毋庸 置疑 ,翻译 ,从原文理解到译文表达 ,始终贯穿着译者的思维 活动。从根本上讲 ,翻译不仅 是一种语 言活 动,而且是 一个 思维过程 ,一个需要以原语 和译 语为 中介 ,利 用概念进 行判 断、推理的双语思 维过 程。因此 ,董史 良先生认为 ,译 学研究 “应 以思维学 为基 础科学 ,它与语 言学 一样 ,同属于思维科学 中一 门应用 科学 ”,“翻译 的 内在 规 律仍 在 于人 脑 的思维 。 深入研究 翻译 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 的突破 口。”[2 也许 因为“人们进行 翻译的思维 过程又 是极 其复杂 的。 从接收信息到分析 ,解释 ,语 言符号转换 ,组织 ,调整 ,以至最 后信息 以另一种语言形式输 出,要经过一系 列复杂 的程序 , (自己)并 没有 意识 到所 经历过 的许 多复 杂 的程 序 ”【3 ;而 且 ,对于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的思维活动 ,旁人无法观测 ,也难 以揣摩 ,目前 国内外 以“研究 翻译 中的思 维 活动 ”为“突破 口”探寻“翻译 的 内部 规律 ”的论 文、论 著较为少 见 ,而探讨 翻译过 程中译者思维 模式转换 的著述更 是凤毛 麟角。本文 试 图通过一些 翻译实例分析 ,对英汉互译过程 中译者的双语 思维模式转换和双语思维意识培养进行有益的探讨 。 2.原语 思维与 原文 理解 众所周知 ,翻译大体分为两个步骤 :(1)理解原文意思 : (2)用译文表达再现 原文意思 。理解 原文是 翻译的起点 和
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50501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杨琴指导教师龚雪萍思维和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
而翻译活动始自语言,终以语言。
语言,思维,翻译相互联系。
虽然思维的内容和方式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但是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还是有差异的。
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明显差异,这就是我们在翻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根源。
本文试图探讨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并提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转换思维方式,排除思维模式对翻译的负面影响,以便正确理解原文,为读者奉献高质量的译文。
第一章作者首先简要地分析了思维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
然后重点分析了形成思维模式的重要原因: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历史积淀、社会经济、哲学观点以及宗教信仰。
在这几个因素中,哲学观点和哲学方法对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作者分析了思维、语言和翻译的关系。
首先阐述了思维与语言的辩证关系。
思维从某种程度决定和影响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思维的发展。
从这个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思维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既然语言与思维关系如此紧密,那么翻译也和思维关系密切。
所以说,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活动。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
作者首先阐明了思维模式与语言表达方式的iii关系,接着对中英思维模式迸行了详尽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以及螺旋型思维与直线型思维。
然后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各个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以及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障碍,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转换思维模式,尽可能使译文更自然,更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1. 德国哲学家弗·茅特纳(Friz Mauthner)曾经说过“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 his logic and his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diff erent”。
2.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wall clock —stop watch —horizontal bar —parallel bars —antiaircraft gun —Wet paint.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It’s the wisest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不同的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在认识同一事物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或切入点,因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差异又必然会反应在语言层面上,从而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由此可知,在翻译时,当我们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或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时,如果无法使译文顺畅或被读者理解,我们就要考虑换个角度思维,即要转换思维方式,这是翻译的一项的基本功。
1.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正面与反面。
当我们肯定事物的正面时,同时也在否定事物的反面;当我们肯定事物的反面时,也就是在否定事物的正面。
于是,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就有正反两个角度供我们选择,从而产生出两种不同的表达式。
如他很浪费。
——这是假的。
——他同意了。
——他会对你非常感激的。
——Don’t touch me, or I’ll kill you. I’m serious.(别碰我,否则我会杀了你。
)Last night I lay in bed, awake.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夜没睡着。
)You can freely express your opinions. I have a completely open mind. 你们可以自由发言,我不抱任何成见。
One had to have some sort of past to make that kind of beginning. 她要是没有点来头是不敢这么发话的。
When I was a child, the last thing I would like to do was reading.I can’t feel better about the interview. 我对这次面试的感觉好极了。
The guerillas would fight to death before they surrendered. 游击队员们宁愿战死也决不投降。
2. 动态(或描写)与静态(或叙述)的转换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或事件时,有个选择切入角度的问题,选择的角度不同必然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
如:“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和“这本书非常有趣。
”前者是从人的角度去认识表达的,说明人对书的态度;后者是从书的角度去认识表达的,说明书对人的影响。
但它们所表达的客观事实则基本相同。
在认知取向上,虽然英汉两种语言有相同的一面,即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表达,但有时候又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包括英语)由于受古希腊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倾向于把人与客观世界置于相互对等的位置,强调客观世界对人也可以发生作用和影响,因而在认知与表达时,常选择客观世界作为切入点,采用描写的方式(动态句)来说明客观世界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所以,英语中有大量表示无生命的事物的名词可以作为动作的施为者或发出者,从而成为句子的主语。
而人则成为动作的对象或宾语。
汉语的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偏重于从人的角度去认知和表达,谈人的认识、人的看法、人的印象、人的作用等,因而更习惯于采用叙述的方式(静态句)来说明人对客观世界的作用、态度和看法;而且,由于人在认识过程中的存在及作用是一种不可置疑的事实,因此,汉语的句子中的动作发出者是否出现已无足轻重,句子有无主语也并不重要,因为在听者和读者看来人的作用是不言自明地道理。
请对照下面的英语句子和汉语译文:a. The mountain climbs a thousand feet to a blue, measureless sky. 这座山高一千英尺,耸入无边无际的蓝天。
b. Suddenly a queer little chill ran up his spine. 他突然感到有一股奇怪的寒冷透过脊梁。
c. The time difference was working for the police. 时区差别正对警察有利。
d. It seems to offer some invitation to the emigrants. 这似乎对有些移民很有些吸引力。
e. I have a bit of capital in the bank doing nothing. 我还有些钱在银行闲置不用。
f. The switch will tell us everything. 看看开关就知道了。
g. The car simply refused to start. 汽车就是发动不了。
h. This is an article that carries conviction. 这篇文章很有说服力。
i. Some of this crept into what she wrote to her husband. 她在给丈夫的信中流露出了一些这样的想法。
j. The weather here leaves a lot to be desired. 这儿的气候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英语中不但句子是如此,有些短语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其真正的意思需要我们去推导。
如:eager ear(张大的耳朵)expectant whispers(因焦急而窃窃私语)superstitious horror(不祥的恐惧)protesting chair()hospitable board()在认知和表达时,英语有时也会把人作为切入点,但依然是一种动态表达,汉语需改用静态或叙述句来传递其实际意思。
如:a. He has buried both his parents. 他父母双亡。
b. There are some writers who claim from the readers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 有的作家,读者得花很大力气才能读懂。
d.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present fewer nursing problems while hypnotized. 有些严重烧伤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不会有什么护理上的困难。
e. On minor points he and I divided. 在有些小问题上我们存在分歧。
3. 时空位置的转换世界中的某个实体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范畴中所处的位置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则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因此,当原文时空位置的表达不符合译文习惯时,也可进行适当的换位。
如:a. I was sitting behind a bottle of wine.b. We could see a nice green meadow behind a government sign that said: …我们能看见一块碧绿的草坪,草坪前面是一块政府竖起的牌子,上面写着:……c. He was in his best form today, standing in a little clearing surrounded on all sides by heaps of crockery. 他今天打扮得很神气,站在一块小空地中间,周围是一堆堆的陶器。
d. He drove down the hill slowly, his elbows resting on the wheel, his chin cupped in his hands. 他开着车慢慢向山下走去,两肘支在方向盘上,。
e. Aunt Spiker smiled a sly, thin-lipped smile. 斯派克姨妈那两片薄嘴唇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微笑。
f. When she became a widow, my grandmother devoted herself to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祖父死后,祖母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妇女的高等教育事业。
g. He and his brother lit cigarettes before climbing into the passage. 他们兄弟俩先点了支烟,然后才爬进那个走道。
4. 主语与话题的转换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句子以SV架构为核心,无论句子如何千变万化,究其基本架构不能没有SV,所以说,英语是一种语法呈显性的语言。
汉语由于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词与词之间实行直接对接,因而语法呈隐性状态,主要靠意念和逻辑。
在汉语中,主语并不是个重要概念,句子主要呈现一种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所以有人认为汉语的句子主要是一种“话题+说明”的信息结构。
换句话说,英语的主谓具有明确的形式结构特征,而汉语的主谓主要是一种语义上的结合。
因此,翻译时,我们要注意英汉语在这方面的差别,英语句子的主语不是非要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反之,汉语句子中的话题也不能硬译为英语的主语。
试比较下面各组的英语和汉语:a. He got his haberdashery at Charvet’s, but his suits, his shoes and his hats in London. 普通的服饰买自夏威商店,可衣服鞋帽总要在伦敦买。
b.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 you wear.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c. We prattle abou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but we have made scant use of them for our benefit. 科学上的新发现我们谈了不少,怎样利用它们为我们服务却做得不够。
d. We used a plane of which almost every part carried some indi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我们驾驶的飞机几乎每一个部件上都有国籍的某种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