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影视基础知识点总结

影视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影视产业概述1.1 影视产业的定义影视产业是指利用影像、声音和文学创作等手段,以各种艺术形式和商业模式为基础,生产和销售各类影视作品的产业。
它是一个涉及影片、电视节目、动画、游戏、音乐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
1.2 影视产业的组成影视产业由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动画、影视配音、影视广告等多个子产业组成。
其中,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是最主要的三大板块。
1.3 影视产业的发展状况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的进步,影视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影视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加。
1.4 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影视产业将更加多元化,包括了黑科技的运用、内容创作的多样性、IP内容的深度开发等。
同时,全球化合作将成为趋势。
第二章影视创作基础2.1 剧本创作剧本是影视作品的基础,良好的剧本有助于推动影视作品的成功。
而好的剧本通常需要包括有吸引人的故事、立体的角色、精彩的情节设计。
2.2 影视拍摄影视拍摄是指把剧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
影视拍摄包括摄影、美术、服装、灯光、道具、特效等多个方面。
摄影师在拍摄时需要考虑角度、光影、色彩等诸多因素。
2.3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剪辑、配音、特效、音乐、字幕等。
后期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的表现。
2.4 影视编导编导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核心人才,他们负责对剧本进行解读,将剧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视听的形式。
好的编导需要具备丰富的电影知识、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创意。
第三章影视表演基础3.1 演员表演演员是影视作品的灵魂,他们通过表演将角色的性格、情感展现出来。
好的演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表演技巧、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3.2 角色塑造角色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角色的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
塑造好的角色需要演员注意角色的性格特点、心理转变和行为动作等方面。
《电视原理与现代电视系统》课件第1章

预失真校正(常称为 校正),重现亮度Bd则为
Bd Kdugk = Kd(u01/γ) =Kdu0=KdK0B0=KB0
(1-3)
由式(1-3)可见,经校正,系统将不再产生非线性失真。
1.1.3 电子扫描
1. 逐行扫描 在电视系统中,摄像管和显像管的外面都装有偏转线圈, 当线圈中分别流过如图1-7所示的行、场锯齿波扫描电流时 就会产生相应的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偏转磁场,在这两个 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使电子束作水平与垂直方向的扫描运动。
图1-5 光电转换原理示意图
可见,当被摄景物的某像素很亮时,在光电靶上对应成
像的单元呈现的电阻值就越小,电子束扫到该单元时回路电
流就越大,因而在RL上就产生很大的信号电压;反之,像素 暗,在RL两端产生的信号电压就小。因此,当有电子束扫描 时,在负载RL上就依次得到与图像上各像素亮度对应的电信 号,由此完成把一幅图像分解为像素,又把对应像素的亮度
如果只在行偏转线圈中有扫描电流流通,则仅会在屏幕 中央扫出一条水平亮线,如图1-8(a)所示。
同理,若要求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作上下移动,在场偏转 线圈中应加入如图1-7(b)所示的锯齿波电流,这个锯齿波电 流的周期要比行扫描波形周期长得多。若仅有场扫描电流锯 齿波作用于场偏转线圈时,必然在荧光屏中央出现一条垂直 亮线,如图1-8(b)所示。
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 (或逆过程)称为扫描。扫描的过程和读书时视线从左到右、 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的过程类似。从左至右的扫描称为行扫描; 自上而下的扫描称为帧(或场)扫描。在电视系统中,扫描是 由电子枪进行的,通常称其为电子扫描。
通过电子扫描与光电转换,就可以把反映一幅图像亮度 的空间与时间函数转换为只随时间变化的单值函数的电信号, 从而实现平面图像的顺序传送。
第1章 广播电视理论基础

<<彩色电视技术>>课件 任课老师:苏庆雄Email:suqingxiong@厦门理工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系《电视技术》课程介绍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学时:电子56学时(理论课48、实验课8)通信40学时(理论课40、实验课8)前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电源技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单片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方法:笔试最终成绩评定方式:考试(70%)+ 平时(30 %)平时成绩:〔作业+ 实验〕*出勤率《电视技术》课程的学习目的与实际应用1、电子产品整机的概念:可以把“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源技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的知识串起来;2、校内“电子工程实践”课:电视机的安装调试;3、电视机、显示器的设计制作领域;4、显示屏的生产制造;5、电视广播领域:电视台、有线电台;6、视频监视领域:交通监控、楼宇(社区)安防监控、视频会议等;7、与视频显示有关的电子产品领域:电脑、移动手机、GPS导航器、数码相框、数码相机、摄像机、DVD播放机等。
目 录3.电视信号接收原理、天线及高频调谐器4.图像通道及伴音通道1.广播电视理论基础2.彩色电视基本原理5.PAL 解码器6.扫描电路7.模拟及数字电视图像显示器件8.平板电视技术9.数字电视原理10.数字电视标准11.数字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12. IPTV第 1 章 广播电视理论基础1.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过程1.2 电视图像的传送原理1.3 图像的摄取与重现1.4 电视扫描1.5 重现图像的基本参数1.6 视频全电视信号1.7 射频电视信号1.8 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电视图像信号的传送及接收可分成四个步骤:1.1 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过程电光(1) 把图像的光信号通过光电转换器件转换成代表图像的电信号。
(2)将图像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再通过天线向空中辐射出去。
(3)用电视信号接收天线,将“载”着图像和伴音信号的高频载波同时接收下来,送入电视接收机进行放大、解调等一系列的处理。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二次电 子
灯丝:6.3V,0.6A。 (12寸以下12V,0.085 至0.089A。) 阴极:几十V至100V 栅极:低于阴极几十伏。 截止电压-20V至-90V 加速极:120V至400V 聚焦极:0V至400V 第二、第四阳极:9KV至 16KV
灯丝
阴极 栅极 (加速极) 第一阳极 铝 荧光粉 膜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956年,法国亨利· 法莱西博士提出了另一种由NTSC制 迪· 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彩色电视制式SECAM制,1960年被法国采 用。 1960年,西德德律风根公司的赫尔· 伯鲁赫工程师提出了 PAL制,1966年西德和英国确定PAL制为国家标准,我国采用 PAL制。 1965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 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 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 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不久, 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 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条, 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荧 光 屏
(聚焦极)
第三阳极
铝膜
高压嘴
管颈
锥体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2)电→光转换 无信号作用时:
电子束扫描方向
负极性信号作用于阴极:
电子束扫描方向
低电平重现 高亮度图像
等亮度光栅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2 电视扫描原理
1.2.1 行扫描和场扫描 扫描:电子束在显像管屏面上有规律 的运动 行扫描正程:电子束从左往右运动。 行扫描逆程:电子束从右往左运动。
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视音频技术基础课程目的: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70毫米胶片等。
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
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
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
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
电视基础知识

电视基础知识1、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前端、干线传输、用户分配等四部分组成。
2、干线传输系统的任务是把前端输出的高频电视信号高质量地传输给用户分配系统,其传输方式主要有光纤、微波和同轴电缆三种。
光纤传输是通过光发射机把高频电视信号转换至红外光波段,使其沿光导纤维传输,到接收端再通过光接收机把红外波段的光变回高频电视信号。
光纤传输具有频带很宽损耗极低,抗干扰能力强,保真度高,性能稳定可靠等突出的优点。
微波传输是把高频电视信号的频率变到微波频段,或直接把电视信号调频到微波载波上,定向或全向向服务区发射。
缺点是容易受建筑物的阻挡和反射,产生阴影区或形成重影。
由于雨、雪、雾等对微波信号有较大的衰减,给多雨、多雪地区的应用带来不便。
电缆传输是技术最简单的一种干线传输方式,具有成本较低、设备可靠、安装方便等优点。
3、用户分配系统的任务是把从前端传来的信号分配给千家万户。
它是由支线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用户终端以及它们之间的分支线、用户线组成。
4、有线电视使用dBμv为计量单位。
5、行标GY/T106--92规定,系统输出口电平应在60~80dBμv之间。
在邻频传输系统中,要求伴音电平比图像电平低15~20dB。
国际规定,在任意频道的电平差应小于10dB,相邻频道电平差则应小于2dB。
入户电平济南市网络规定为70±5dB。
6、所谓噪声,是来自外界和由系统内部产生的紊乱、断续、随机的电磁振动,出现在屏幕上表现为雪花状的、杂乱无章的干扰。
7、载噪比(C/N)定义为图像或声音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8、当各级放大器的增益较大时,整个系统的噪声系数仅决定于前几级,特别是第一级的噪声系数。
9、所有二次差拍项的总和称为复合二次失真。
简称CSO10、交调干扰。
一般说来,干扰频道与所收看频道的同步信号不可能绝对同步(即使频率相同,位相也有差异),故常在屏幕上看到由同步信号反转而形成的一条白色竖条纹在屏幕上左右移动,条纹宽度即为同步信号宽度。
有线电视概况

噪声、信噪比及噪声系数
噪声是一切干扰和破坏有用信号的无用信号的 泛指。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它不仅会影响图像的清晰 度,在屏幕上出现“雪花”或杂乱的干扰条纹,严重时 甚至会淹没信号。因此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噪声是一 个重要的指标
噪声产生的来源有系统内部的,也有系统外部的。 系统内部噪声主要是由于各种元器件导电特性而产 生的随机噪声,包括电阻的热噪声、晶体管的散弹噪 声以及低频噪声等。外部的噪声也称为干扰,主要有: 天电干扰、其它电台发射的电磁波、工业干扰以及 天线热噪声等。天电干扰是指由于大气层内各种自 然现象(例如雷雨放电)引起的干扰;工业干扰是指由 于各种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而引起的干扰;天线热 噪声是由于天线周围介质的热运动产生的电磁波辐 射,由天线接收进来而形成的噪声,在具有接收天线的 系统中,它是一项主要的噪声源,通常无论有线电视系 统性能的好坏,在接收天线输出端至少要有2.4dBμV 大小的噪声,从而限制了信号的最低接收电平。
式中 Gp ——相对功率电平; Gu ——相对电压电平; P ——测量点的功率; P0 ——进行比较的基准功率; U ——测量点的电压; U0 ——进行比较的基准电压。
相对电平用来表示两个同类物理量的比值。注 意,这里只是表示一个比值,而不表示一个有确定数 值的物理量。由上述定义可以得出:
(1)当P>P0,则Gp>0,记为+dB,表示测量值大于基准值。 (2)当P<P0,则Gp<0,记为-dB,表示测量值小于基准值,不能误解 为测量值为负。 (3) 当P=P0,则Gp=0,记为0dB,表示测量值等于基准值,不能误 解为测量值也为零。
2 载噪比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大部分传输信号都是高频载波信 号(射频信号),因此常使用载噪比这一概念,其定义为 信号载波功率和噪声功率之比,也用分贝表示,其公式 为: 载噪比=10lg(C/N) dB (1-7) 式中 C——信号载波功率; N——噪声功率。 载噪比与信噪比的关系为: C/N(dB)=S/N(dB)+6.4(dB) (1-8) 即载噪比电平比信噪比电平高6.4dB。在接收机中, 检波级以前用载噪比表示,检波级以后可用信噪比表 示。
【销售技巧】电视机基础知识及销售技巧

电视机基础知识及销售技巧抚顺商贸家电业种——刘艳课程目的:努力学习产品知识,掌握一定的销售技巧,力争一名顶尖的销售高手。
课时:45授课形式:课程内容:一、了解彩电原理基础知识二、彩电的其它知识培训对象:导购员亲爱的员工们,你们了解彩电的基础知识吗?你们了解彩电的基本原理吗?下面就让我给您一个初步的讲解和介绍吧第一章、了解彩电原理基础知识一、色彩原理如图:实践证明,用红R、绿G、蓝B三种光作为基色,按照不同的强弱比例相混合后,可以组成各种不同色彩的光。
因此彩色电视机选用R、G、B三基色作为传送图象的基础。
I实验证明在三基色原理中可以发现,红色属色彩之王,白色属基础之色。
I如图:根据三基色原理,我们只需要把要传送的各种彩色分解成红、绿、蓝三个基色,然后再将它们变成三种电信号进行传送,最终在屏幕上经过不同比例搭配以实现缤纷炫烂的色彩显示。
彩色三要素彩色三要素:彩色光有三个基本量:亮度、色调、色饱和度,俗称彩色三要素。
I亮度:表示明暗的程度,当光强增高时,感觉明亮;I色调:指光所呈现的颜色,如红、橙、黄等;I色饱和度:指色彩的深浅程度;如图:不同对比度的图像对如果想让电视图像更清晰,可以适当调低亮度,再适当调高对比度;反之,如果想让图像更糟糕,可以适当调高亮度,再适当调低对比度。
清晰度(锐度)?清晰度(某些品牌叫做锐度):用以调节图像当中细微图像的色差程度,比如调高清晰度,会让脸部毛孔更清晰,发丝轮廓更明显,但信号中的噪点也会更加明显。
?像素和分辨率?简单的说,就是构成图像的基本元素,就同人体细胞。
图像上单独表现一个颜色的“点”,我们把这个点放大,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ixel)。
?分辨率诠释所谓的“分辨率”指的是单位长度中,所表达或撷取的像素数目。
常见的有1366×768——即标准高清(标清)的分辨率;以及现在市场上主推的高端FullHD 屏幕(全高清)——1920×1080的分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第二是传送要准确。 (串行时使用同步技术,适合电子系统
传输 ),如何准确?使用同步技术
1.1 电子扫描(适合串行单通道传输)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复习高频电子线路知识 传输语音信号的无线电广播,主要包括发射与接收 两大部分。在发端主要完成将语音变为电信号(称音频 信号),高频电磁波经高 放、解调、音频放大,最后送扬声器发出声音。图1―1 给出了无线电语音广播原理图。
电子束穿过磁场—磁场力遵从左手定则 (2)扫描电流的非线性对显示图像的影响。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1―8 光栅形状 (a)只有行扫描; (b)只有场扫描; (c)行、场扫描同时存在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1―9 偏转线圈结构示意图 (a)行偏转线圈,磁场垂直 (b)场偏转线圈,磁场水平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解决带宽和分辨率的矛盾,利用视觉暂留特性) 分辨率高 OR 场频高 = 频带宽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一帧可以由多场构成,利用视觉暂留特性融合 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625行不 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别 称为奇场和偶场。奇数场传送1,3,5,…奇数行;偶数场 传送2,4,6,…偶数行。
(1―1)
1.1.3 电子扫描
明暗变化图像—图像信号 位置准确信号-同步信号
1. 逐行扫描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在电视系统中,摄像管和显像管的外面都装有偏转线圈 (不是图像信号),当线圈中分别流过如图1―7所示的
行、场锯齿波扫描电流(不是亮度信号电流)时就会 产生相应的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偏转磁场,在这两个 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使电子束作水平与垂直方向的扫描
半行a′—11′行的扫描,接第着1章完电成视基2—础知2′识分,析4—4′,…等偶数行的 扫描。
(1)每桢扫描总行数为奇数 (2)整个画面变化是按场频重复的(50>46.8hz) (3)每行按桢频重复,有行间闪烁 (25hz),拉开距离时, 不明显。 相邻两场嵌套,相邻两帧重叠 习题1,2,3,4
1.2 黑白全电视信号
运动。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1―7逐行扫描电流波形 (a)行扫描电流波形; 自左向右 (b)场扫描电流波形 ,自上而下
由于在图1―7所示的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 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因而称 其为逐行扫描。
(1)电子束偏转的基第本1章原电视理基础。知识分析
电流产生磁场—右手定则
图1―10 扫描电流与重现图像的关系 (a)线性扫描,图像无失真; (b)行扫描非线性,产生左伸、右缩的非线性失真;自左往右 (c)场扫描非线性,产生上拉、下压的非线性失真,从上到下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1―11扫描电流幅度不足时产生的失真 (a)行扫描幅度小;(b)场扫描幅度小
2. 隔行扫描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总体设计:光电变换、电子扫描、电视信号、色度学
1.1 电子扫描(适合串行单通道传输)
(1)如何把图像采集传输 (2)同机械扫描、并行扫描、眼神经并行传输相比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像素的传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是要求传送速度快。(每幅图象在视觉暂时间内,像素数
量与分辨率的取舍)
图1―13图像信号 (a)正极性亮度递减信号; (b)负极性亮度递减信号; (c)一般的负极性图像信号
图1―4为光电导摄像管,属电真空器件。它主要由 镜头、光电靶、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组成。其工作原 理如下所述。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1―4 光电导摄像管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1―5 光电转换原理示意图
2. 显像管与电光转换
如图1―6所示,在接收端重现图像的是显像管。显像管也是电真空器件,主要由电 子枪、荧光屏、偏转线圈等组成。电子束轰击荧光粉发光,不同强度亮度不同, 栅极控制电流大小,控制亮度大小。 真空防止灯丝氧化(爱迪生碳灯丝)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1.2.1 主体信号——图像信号 1. 图像信号及其特征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像信号是由摄像管将明暗不同的景像转变而得的 电信号。
由图1―13可见,图像信号具有如下特征: (1)含直流,即图像信号具有平均直流成分,其数值 确定了图像信号的背景亮度。 (2)对于一般活动图像,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帧信号间 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闭路电视系统所不同的只是传送电视信号由同轴
电缆完成而已。
1.1.2 光电与电光变换
电视图像的传送,在发端是基于光电转换器件,在 收端是基于电光转换器件。实现这两种转换的器件分 别称为摄像管和显像管。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1. 摄像管与光电转换(结构简单,像素是个荧光 粉点,可行性好,扫描通过偏转电子束,没有机械部 件,采用电真空器件)
逐行11MHZ带宽,中波全部频段
隔行6MHZ带宽,场频增加一倍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1―12 隔行扫描光栅及电流波形 (a)每帧光栅,(回扫极快);(b)行扫描电流波形;(c)场扫 描电流波形,(频率增加一倍 )
到最下第面一的场中(奇点场a为),止从,左共上计角开始按1—行1′,完,3成—3了′第,5 …一顺1 场序正扫程描扫,直描。 第二场(偶场),扫描从a′点开始,先完成第一场2 扫描留下的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1―1 无线电语音广播原理图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图1―2 无线电视广播系统原理方框图 包括光电变换、电子扫描、同步技术+传统高 频电子技术
电视广播有开路与闭路之分。开路系统,即无线电
视广播系统,其原理与语音广播类似,但无论是发端还
是收端,都远比语音广播复杂。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第一章 电视基础知识 1.1 电子扫描 1.2 黑白全电视信号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1.3 色度学基础 第二章 彩色电视制式与彩色电视信号 第三章 广播电视系统 第四章 电视接收系统电路分析 第五章 有线电视系统
第1章
电视基础知识
第1章电视基础知识分析
1.1 电子扫描 1.2 黑白全电视信号
电视:根据人的视觉特性(视觉暂留、大面积着色、等 对比度、分辨率极限,,,,),经电子扫描(像素 小,可行性好),用电的方法传输活动图像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