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1)

华 滋 华 斯
• 华兹华斯 (1770——1850) 的《抒情歌谣集 序》被称为是英 国浪漫主义艺术 的纲领和宣言。
《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一、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第二、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 。 第三、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
最后,华兹华斯在《序言》中还对诗人的特 殊才能作了解释。
恶魔派:
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进行批评, 称 “桂冠诗人” 骚塞是叛徒。为此骚塞称拜伦、 雪莱是 “恶魔派”。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 用,它象征积极反现实的斗争。 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 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 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 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和雪莱。
• 约翰·济慈 (1795——1821) • 《夜莺颂》、《秋 颂》、《希腊古翁 颂》;
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司各特,其代表作 《艾凡赫》。
• 英国小说家 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 代表作《艾凡赫》 理查王 艾凡赫 瑞贝卡
• 其小说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情节惊险离 奇,场面五彩缤纷,人物非凡奇特,可说是浪 漫主义的历史小说,为欧洲19世纪后期的社会 小说开辟了道路。巴尔扎克、雨果、萨克雷、 狄更斯、普希金都受到他的影响。
•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 漫派小说家,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 对象。 •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 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 自然”的主张。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 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 强烈的主观性。 •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 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 说的创造。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六章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些主要作家及代表作:一、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2)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等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3)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政治性讽刺长诗)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二英国(1)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
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
其中强调想象、强调感情、强调向民间学习。
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理解社会”。
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 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火山爆发般的激情和大河奔流似的思绪——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第一,突出的特征是其主观性,即偏重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第二,继承“返回自然”的传统,歌颂大自然和诅咒城市文明。
第三,在接受文学传统方面,特别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第四,在艺术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喜欢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二、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1德国文学德国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
弗·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
他认为:“浪漫主义是一种前进的综合文艺”。
他主张打倒文艺中一切界限,他说:“诗人要凭兴之所至、不受任何狭隘的规律的约束”。
在他看来,兴之所至是创作的基本规律,因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必须破除。
他最早用浪漫主义标明他们的文学主张。
奥·施莱格尔(1767——1845)提出艺术美“无目的”,以此反对古典主义。
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诺瓦利斯(1772——1801)在《断片》里说“生活是死的开始,生活是为了死的缘故。
死是结束也是开端。
是分开也是更近的结合。
通过死完成了还原。
”海涅曾经说他是“死亡诗人”,但是,他并不厌世。
相反,他由于热爱生命而极度恐惧死亡,为了消解这种恐惧,他赞美死亡。
1805年以后,出现另一批浪漫主义作家,即后期浪漫派:阿尔尼姆、布仑塔诺、艾沁多尔夫和格林兄弟等。
阿尔尼姆和布仑塔诺合编的民歌集被认为是给法国诗歌注进了新鲜血液。
艾沁多尔夫的抒情诗质朴、明朗、乐观、具有民族风格,少有早期浪漫派那种朦胧、阴暗、神秘等情绪。
格林兄弟合编的《儿童与家庭童话》想象丰富、美丽神奇,表达了人民的正义感和智慧,嘲笑暴君和地主的愚昧无知。
浪漫主义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过渡期。
拿破仑失败后,德国一方面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下,失去言论自由,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民主力量有所发展。
本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沙米索、霍夫曼和海涅。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因该派中的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小城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而得名。
耶拿派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耶拿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诗人诺瓦利斯。
海德堡派:1805年前后,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又称为德国后期浪漫派。
其中心人物是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他们主要功绩是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湖畔派”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都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
他们的诗作思想内容消极保守,充满神秘色彩,但语言优美,考究韵律,艺术成就较高。
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英国西北部湖区,因此得名“湖畔派”。
“世纪病”形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
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当时法国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
勒内和沃达夫(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主人公)是“世纪病”形象的著名代表。
拜伦一、生平与创作(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拜伦作为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是诗人们的“宗主”,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歌德称他为“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
他的诗歌创作对英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民主斗争和文学发展都有过积极的影响。
(一)早期的生活和创作(1788——1809)1807年,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表现出不满现实和鄙视上流社会的民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死亡诗人”诺瓦利斯 (1772-1801)
《虔敬之歌》、短诗《夏青特和洛森 绿蒂》; 《夜颂》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 去的未婚妻索菲而写,歌颂黑夜和死 亡,否定人生,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 主义色彩; 崇尚中世纪天主教统治的社会。
2、海德尔堡派
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 》; 代表作家阿尔尼姆、布伦 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 奇异的号角》;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霍夫曼的小说选集; 海涅早期诗歌创作。
抒情叙事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诙谐的模仿斯宾塞《仙后》的庄 严史诗体,将主人公恰尔德· 哈洛 尔德的出游比作中世纪游侠骑士 的冒险经历。根本目的是反映拜 伦在欧洲等国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揭示他对欧洲大陆现实生活的真 实感受。 反对专制暴政和异族侵略、渴望 自由独立、歌颂民族解放斗争是 长诗的基本主题。
维克多· 雨果
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和政治倾向,它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 对封建专制主义。
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
在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中,“浪漫主 义”(Romanticism),含义比较固 定,特指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 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 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 权威和传统。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8世 纪60年代,Romantic一词传入德国 (德语称Romantisch)。 18世纪末,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恐惧法国革命 和接受德国古典哲学“自我中心论”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 为标志。
《唐璜》艺术特色:
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

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19世纪是欧洲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文学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风格的复杂化。
在这个时期,欧洲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多种文学风格的演变和碰撞,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尝试探究19世纪欧洲文学的风格。
浪漫主义19世纪初期,欧洲文学开始出现了一股“浪漫主义”的风潮。
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强调个性、情感和主观性,反对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和约束传统文学风格的规范。
浪漫主义文学着眼于超越惯常的感知和经验,强调恢弘、神秘、深远的史诗、传说和神话元素,以及创造性和幻想的特征。
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很多浪漫主义的文学巨匠,如德国浪漫派诗人歌德、肖乐、诺瓦利斯等,英国浪漫派诗人拜伦、雪莱、济慈等。
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情感、幻想和诗意,以及对理性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质疑和反叛。
同时,浪漫主义文学也对欧洲文学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推进,欧洲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面对的现实和问题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的主流开始转向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客观性和生活常态,化繁为简,尤其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关注。
它对文学的写作方法和主题进行了根本的变化,以写实、自然和现实为基础,通过描述小人物的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反映社会命运和劳动阶层的处境。
而这些小说和作品的好处是它们讲述人们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和文学的风格和技巧相关。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英国作家狄更斯等。
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类的现实经验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反映了作品背后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现实主义文学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欧洲文学的主流方向,对后来的现代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主义19世纪后期,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主义文学迅速崛起。
自然主义强调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加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观察方法的运用,对写作技法和课题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强调“以事实为根据,以实验为方法,以科学的精神进行文学创作”。
浪漫主义文学(俄国)

莱蒙托夫
•
莱蒙托夫一生写作400多首抒情诗和20多首长诗,主 题是自由与死亡。诗歌代表作是长诗《恶魔》(1841)和 《童僧》(1840),这是他浪漫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充 满爱国热情和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恶魔》体现了诗人 的叛逆思想,恶魔精神受西欧文化的影响。恶魔是一切现 存秩序的破坏者和反抗者。他从天国到人间,孤独地反抗, 最终失败。诗人用西方文化个人反抗的恶魔精神莱冲击俄 国传统文化的顺从精神。《童僧》描写一个童僧反抗奴役, 憧憬自由,充满理想和激情。他逃离修道院,渴望返回家 乡,最终失败。童僧表达了诗人的追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的更加美好。
的 英 国 诗 人 拜 伦
的 希 金 书 房 是 模 的 书 他 房 布 崇 置 拜 所 仿
普
米哈依洛夫斯克村
•
柴可夫斯基三幕歌剧《奥涅金》 (1878)的音乐细腻,充满激情。 导演彼特·维格尔将其拍成电影,画 面明朗,清新美丽。配合激情的音 乐,视听效果突出。奥涅金拒绝达 吉雅娜的唱段,安排在色彩明媚的 原野。自然有情,人无情,更显出 了他的冷漠。 视频:奥涅金拒绝达吉雅娜
•
歌剧《奥涅金》的结尾 与原作一致。所不同的是, 充分显示了音乐的力量。奥 涅金重新向达吉雅娜求爱, 遭到拒绝。两人的对唱展示 了内心矛盾与冲突,激情昂 扬,将歌剧推向高潮。表现 了达吉雅娜忠贞、坚强的意 志力量。
•
长篇小说《当代英雄》(1840)是他的现实主义代表 作,主人公毕巧林是一个贵族青年军官,他厌倦了上流社 会生活,却做一些无聊的挑逗人、戏弄人的事情。他醉心 于情欲的诱惑,只想获得,不愿付出,从不考虑他给恋人 带来的痛苦。最后死在旅途中。毕巧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的 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丰富多样,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也体现了文化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以下是一些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思潮。
1.浪漫主义(Romanticism):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人物有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 h)、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和约翰·济慈(John Keats)。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自然之美和想象力,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主义和机械理性。
2.维多利亚时代文学(Victorian Literature):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文学作品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包括贫困、性别不平等和工业化带来的道德挑战。
代表作家有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伊丽莎白·巴瑞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和罗伯特·布朗宁(R obert Browning)。
3.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揭示社会问题和阶级冲突。
狄更斯和萨克雷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思潮,他们通过详细描绘characters 和settings 来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
4.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文学更注重内心世界和隐喻,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阿尔弗雷德·普鲁斯特(Alfred, Lord Tennyson)和约翰·艾弗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等作家和艺术家在这一领域有显著贡献。
5.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科学的方式理解人类行为,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席卷全欧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及南欧和东欧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增长。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它从根本上推翻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而且打破了整个欧洲的封建体系,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它的功勋正如列宁所说:“这次革命……给资产阶级做了许多事情,以至于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一、“浪漫主义”概念的演变近代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Romance),来自拉丁语。
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传奇、英雄美女的爱情和风流韵事等。
罗曼司在17世纪中叶转为“浪漫的”(“罗曼蒂克”Romantic),具有“想象的”、“传奇般的”、“不切实际的”、“忧郁的”、“堂吉诃德式的”多重含义。
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
到了17世纪末,这些中世纪的罗曼司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总称为“浪漫的”诗歌。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的”就成了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
1777年,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沉思》中使用了这个字:“碧叶纳湖的沿岸比起日内瓦湖的沿岸来更荒野,更是浪漫的,因为岩石和树林更紧密地围绕着湖水。
”二、文化风气十九世纪初期的整个文化风气,就是浪漫主义的盛行。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成为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权威和传统。
在19世纪初期,政治、哲学、音乐、绘画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点,它们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互相影响,互为联系,结成了一个统一的浪漫主义文化环境,展示了浪漫主义时代的风貌。
三、自由主义思潮文学与政治的联系,西方文学史上还没有过像浪漫主义文学与当时的政治时局的联系那样紧密,浪漫主义几乎成了自由主义的同义词,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被看成是一回事。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30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宁中。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民的普遍失望,拿破仑战争、欧洲“神圣同盟”的镇压,封建王朝统治的恢复,使人民深受封建专制独裁的奴役,引起普遍的不满,向往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19世纪前30年,法国自由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贡斯当和“空论派”思想家(一些大学教授和作家组成)。
自由主义思潮表现了法国资产阶级对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口号的不同解释。
它修正了卢梭的契约论思想,认为自由平等不在于政权建立在全体人民的社会契约上,而在于要保证个人自由,即个人独立于社会和国家约束之外的自由。
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整个19世纪文学的精髓。
19世纪文学中的“世纪病”、“个人反抗”,都是在自由主义思潮的背景下产生的。
浪漫主义作家把政治自由的原则广泛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
很多作家自觉把政治自由原则用到文学运动中,坚持文学的自由主义。
雨果认为,“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女儿”,“在不久的将来,文学的自由主义一定和政治的自由主义能够同样地普遍伸张”。
“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浪漫主义所涉及的“自由”、“理性”和“感情”,包含着大量的哲学意义,以至浪漫主义这个词直到今天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四、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运动,它成为文学领域里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的基调是唯心主义,它对自我的强调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绪。
康德的天才灵感说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1724——1804)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
他认为只有在艺术中才有天才,它是一种天生的、别人学习不到的独创的能力。
他说,天才是“天生的创造功能”,“天生的心理的能力”。
天才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灵感是怎样涌上心头的,连艺术家本人也不清楚。
费希特的自我论费希特(1762——1814)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主张“自我”创造一切,“自我”之外没有独立自在的其他事物。
“自我”学说,着重阐发了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他把“自我”看作行动着的主体,自我要用行动来克服非我的障碍,和非我作斗争。
为浪漫主义文学所提倡的解放主观世界,表现自我打下了理论基础。
谢林(1775——1854)是德国古典哲学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他的“自然哲学”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物质到人类,都是“宇宙灵魂”按照一定目的创造出来的,把一切自然之物都归结为精神,或者说,从自然追溯到精神。
比如,他把光看成是绝对精神的“自我直观”,把重力看成是绝对精神的“向外直观”。
“自然哲学”使谢林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一,因为浪漫主义正是赋予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以精神和生命。
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崇拜,谢林的自然哲学是思想源泉之一。
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也有重要影响。
黑格尔的心灵的艺术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从绝对精神出发,他分析自然美和艺术美,认为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能涵盖一切,由心灵产生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他探讨艺术发展史,认为古典型艺术表现的精神是有限的,不自由,它必须让位于浪漫型艺术,因为浪漫型艺术表现的精神溢出物质,内容大于形式,发展更加自由。
这些学说和观点,为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意识和精神作用产生了很大影响。
19世纪初期,一些先进思想家看到资本主义发展使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开始思考人民贫困的原因,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提出建设新社会的方案,从而产生了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这种理论的空想性,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空想社会主义者通过社会试验、个人计划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他们是仅解放某一阶级)。
然而,他们所宣扬的天才论,崇尚个人品德和才能,改革社会的愿望,建立理想社会的憧憬,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世纪初期,欧洲音乐出现了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作曲派别,它和哲学、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互相应和,又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贝多芬(1770——1827)是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开浪漫音乐先河的音乐巨人,从写作《英雄》之后,他的交响乐比较接近浪漫主义风格,带有明显的抒情性,甚或幻想式的,具有浪漫气息。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被称为“歌曲大王”,他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等人的诗作为歌词,写作了600多首抒情歌曲。
歌曲从自我感受出发,表现个人幻想的生活感情。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浪漫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音乐以抒情为主,表现自己的内在感觉和心理变化。
七、浪漫画派在美术方面,19世纪20年代,法国出现了浪漫主义画派。
18世纪末,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几乎统治了整个画坛,成为因循守旧的官方的学院派绘画艺术。
浪漫主义绘画是在反抗古典画派的论争中兴起的。
浪漫主义绘画摆脱了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彻底否定,继承感伤主义、哥特式小说的传统。
八、文学上的传承尽管启蒙主义文学的精神是反古典主义的,但它反得极不彻底,有时启蒙作者还或多或少地信奉古典主义,如伏尔泰、歌德。
所以古典主义文学在十八世纪仍然很盛行。
彻底摧毁古典主义的任务最后是由浪漫主义来完成的。
浪漫主义文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地斗争,有时甚至是短兵相接。
雨果剧作《欧那尼》的上演,是浪漫主义最后打败古典主义的标志。
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有它深远的文学基础,中世纪文学梦幻、寓意的色彩,感伤主义文学(包括卢梭作品和歌德青年时代小说)注重抒情,注意人物内心和感情世界刻画,重视对大自然的描写等特点。
英国哥特式小说(哥特式小说,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盛行)离奇的情节和神秘色彩,都成了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丰富的养料。
属于青年的浪漫主义运动一个有趣现象是浪漫主义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在法国大革命后的一二十年间(1795——1820年间),都是25岁,或25岁左右,正是他们生气勃勃,充满反抗意识,充满生命激情,创造出代表作品的时期,从中可以说明,充满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是属于年轻一代的。
二、浪漫主义文学一般特征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它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都充满了浪漫因素。
作为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特指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1789——1830)在欧洲出现的文学主潮。
人们对浪漫主义特点的理解各式各样,共同特征有5点。
1.描绘和歌颂理想,推崇想象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区别之一。
浪漫主义者对现实强烈不满,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陶醉于理想,以他们的理想世界来批判现实世界。
乔治·桑致福楼拜:“你有能力描绘你所见的很好,而我描绘人类所希望的。
”理想来自想象,浪漫主义作品任凭幻想驰骋,古往今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充满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非凡的人物和神话色彩。
华兹华斯:“在选择情节时,可以加上想象的色彩。
”雪莱:“在通常情况下,诗可以解释为想象的表现。
”强调主观,崇尚自我,把表现自我提到首位。
继承卢梭唯情论的特点,反对古典主义压制情感、崇尚理性的戒条。
用热情奔放的语言描述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塑造形象。
2.强烈的主观抒情性拜伦说:“诗的热情是诗的食粮,燃料,它本身就是主观感情的表现。
”华兹华斯在1800年致友人信说,诗描写的对象是人的本性,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浪漫主义作家经常采用的文学形式是抒情诗,他们最大的成功也是这方面。
即使是叙事诗、戏剧、小说也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在浪漫主义作品中,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退居次要地位。
浪漫主义作品的人物都与现实社会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
在这种对立中,他们蔑视和否定社会现实,追求个性的绝对自由。
他们常常是一些具有叛逆性格的天才人物,个人反抗的英雄。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但他们往往也是高居于人民之上的个人主义者。
3.鲜明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1816年,拜伦写了《东方叙事诗》,塑造了一系列的“拜伦式的英雄”。
《东方叙事诗》是一组典型的浪漫诗,包括《异教徒》、《海岛》等篇。
这些诗以抒情格调为主,抒发诗人自己的感受,诗中描写的环境和情节,都是东方或南欧的,充满异国情调,情节富有传奇性,。
诗中的主人公都是与社会对立的、孤独的反叛者,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这些人物有非凡的性格,追求自由、独立,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不向社会妥协,顽强坚定,宁愿为自由而死,不屈辱而生。
但同时又十分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斗,因而往往前途渺茫,悲愤忧郁,注定悲剧的结局。
他们既是社会的叛逆者,又是社会的牺牲者。
这些形象反映了当时诗人自身的苦闷失望情绪和渴求斗争的意愿,表达了广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思想感情,又巨大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