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东北欧文学
大部分东北欧国家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呈现出明显 的人民性和战斗性。 特征: 1、反对外族侵略,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腐朽与伪善。 2、关注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抗争。 3、具有深沉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变革意识。
代表作家: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挪威的易卜生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匈牙利民族诗人斐多菲。
“批判现实主义” 来源
后人对西方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的概括与评价。 法国蒲鲁东在《艺术的社会使命》一书中,最早提出“现 实主义是批判的”论断。 高尔基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定义:“批判地再现 当时存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解剖性地暴露、撕毁所 有一切的假面具,故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为了区别于以往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我们沿用“批判现 实主义”这一名称,来指称从19世纪中后期产生的以“批 判地再现”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文学
特征: 1、以反封建专制反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出现了系列化的人物形象 3、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生活在贵族阶 级趋向没落的时期, 在反动的专制政体和农奴制下感到窒息,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 但因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立场, 缺乏生活目标,不能有所作为。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勃洛摩 夫等都是“多余人”的代表。 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奥勃洛摩夫》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 “多余人”奥勃洛摩夫形象。
.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现实主义”的兴起
1850年,库尔贝(法)标榜其绘画属于“现实主义”艺术。 其后,杜朗蒂等人创办刊物《现实主义》(1856-1857)。 1857年,尚弗勒里出版论文集《现实主义》。 分为两个时期: 19世纪30-60年代为前期,中心在法、英等国。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一、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一)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构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梅瑞迪斯,哈代;宪章派:唯美主义: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艺观和生活艺术主张“一批杰出的小说家”:马克思评价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等人为“现代英国一批杰出的小说家”,认为他们“在自己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二)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分期:1970年代,英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此为界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等人为代表的时代;后期:梅瑞迪斯、哈代等为代表的时代。

(三)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与宪章运动关系密切:这一时期的英国文学中产生了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文学作品:《玛丽·巴顿》、《艰难时世》、《雪莉》2、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文学:①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②反映小资产阶级生活;③塑造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人物形象。

3、女作家群体出现:简·奥斯汀、玛丽·雪莱,乔治·艾略特、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等;4、政治上的改良主义与道德上的温情主义: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社会改良;家庭中心与道德批判、道德感化;5、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见长:以幽默表达对小人物的赞许和宽容(如密考伯先生);以讽刺批判资产阶级的势利、冷酷与自私(四)经典作家:1、简·奥斯汀:生于牧师家庭,作品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诺桑觉寺》;作品多谈论少女婚嫁的问题,被公认为是描写女性意识最卓越的作家,其作品继承了英国十八世纪经典小说中关于少女走向世俗生活的主题,主人公都是从盲目性走向自我认识的典型。

2、萨克雷:早年经历阔绰生活,熟悉上流社会。

现实主义文学之概论

现实主义文学之概论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绘画
(一)思想内容特征
1、比较广阔、真实地展示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雾濛濛的早晨》希施金(俄国)
2、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理性主义立场出发,比较深
刻地分析社会现象、比较尖锐地批判社会罪恶,同情 人民的不幸,提倡社会改良;表现人的异化,寻求人 的心灵自由。 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 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4、哈代
• 托马斯•哈代(1840――1928) • 伍尔芙称他是“英国小说中的最伟大的 悲剧大师”,韦伯称他为“英国小说中的 莎士比亚”。 • 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 、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和普通人的命运,宿 命论和悲观色彩较浓。《远离尘嚣》、《还乡》 、《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 名的裘德》等。小说多以作者家乡多塞特郡一带 为背景,这是英国古代威塞克斯王国的建国之地 ,因而他的小说也被称作“威塞克斯小说”。
3、文学背景
•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存在三种不同的摹仿现实的 方式:“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 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照 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 去摹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亚里士 多德提出的第一种方式“照事物的本来样子去摹仿”,肯 定了艺术的真实性,而且指出艺术所摹仿的现实必须具有 必然性和普遍性,揭示它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这是对现实 主义文艺基本特征朴素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作品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英国 社会的人情世态、描绘了维多利亚时 代的社会风貌。他的作品代表了19世纪英国现实主 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 代表作:《匹克威克外传》、《奥立佛· 退斯特》 、《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 科波菲 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 》、《雾独孤儿》等。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巴》、《嘉尔曼》 嘉尔曼》 卡门》 (《卡门》)是其 代表作
主要作品
小仲马
小说家、剧作家 小说家、 茶花女》 《茶花女》 玛格丽特
福楼拜
十九世纪 中叶法国重 要现实主义 作家
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历史上, 的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 的作用。 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 精雕细刻, 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 动于衷” 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 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 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 础。 艺术主张: 艺术主张: 1、追求真实性 2、追求客观态度 3、追求艺术美
19世纪后期一位带有 19世纪后期一位带有 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 主义作家。 主义作家。 代表作: 代表作: 长篇小说《小东西》 长篇小说《小东西》 短篇小说集《 短篇小说集《月曜 日的故事》 日的故事》(《最后 一课》 一课》、《柏林之 围》)
英国文学
特点: 特点: 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 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 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 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 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 义的倾向。 义的倾向。 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勃朗特姐妹、 勃朗特姐妹、盖斯凯 尔夫人等。 尔夫人等。
巴尔扎克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 他一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巨著 《人间喜剧》的创作上。 人间喜剧》的创作上。 他的创作将前期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 峰。 专章介绍
梅里美
法国著名小说家 以短篇小说而著称
一位极具浪漫主义 艺术品格的现实主 义作家。 义作家。
主要作品《高龙
三、文学的思想特征
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 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 社会的手段, 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 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社会历史画面, 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 识价值。 识价值。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 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 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 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 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再次, 再次,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 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 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 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第一节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第一节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 在欧洲,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 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 彻底否定。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 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 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 这个名词才在欧洲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 觉的流派。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 发展总体 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 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 (二)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特征: • 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 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 认识价值。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 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 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正是在这种科学意识和历史意识的 指导下,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封建制度 衰亡、资本主义制度上升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具有珍贵的 历史文献价值和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 •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 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 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
• 首先,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格 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 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 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为了真实地描 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而为了达到细节 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的事实材 料。 •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受科学主义的影响。 •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良种倾向。 •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 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

• 艺术特点:
–第一、追求艺术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反映 生活。 (“真实美学”) –第二、注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三、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四、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尤为突 出,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达到高度成熟与 繁荣的程度。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1807—1870):具有浪漫主义艺
·
3.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 思想特点:
– 第一、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 描写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深刻的社 会认识价值。 – 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与 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 社会改良。 – 第三、关注社会文明发展中人的生存处境问 题,深切表达出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红与黑》( Le Rouge et le Noir )
• 小说内容:
于连 德· 瑞那市长夫人 玛蒂尔德
于连形象
• (1)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 青年一代奋斗者的典型。 • (2)于连是一个摆脱了信仰主义的现代个人主 义者和相对主义者,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 形象,他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的变化, 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热情、反抗和虚伪、妥 协。 • (3)于连是人类奋斗的原型。
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高龙巴》(1840)、 《嘉尔曼》(歌剧《卡门》)(1845) 等。
• 小仲马(1824—1895):代表作《茶花女》(1848)。 • 都德(1840—1897):19世纪后期的一位带有自然主义
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1868)、 《周一故事集》(1873,《最后一课》)等。
在她身影完全消失以后,他的第二个想法是什么呢?她 说必须这两个字时用的那种命令口气冒犯了他。······“终 于我,”他大声叫起来,情绪激动得无法控制了,“我 这个可怜的农民得到一位贵妇人的爱情的表白!”“我 要把这封决定命运的信装在一个用火漆封好的小包里, · · · · · · 送到富凯那儿去。” “我要是让自己受到引诱,爱 上这个金黄头发、高个儿的玩偶,那才未免有点儿太傻 了。”“怎么!我被一个人家收留,作为对我受到的殷 勤接待的报答,作为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的报 答,我印了一本小册子,公布在这个人家发生的事!我 攻击妇女们的荣誉!啊,无论如何不行,宁可让我们受 到捉弄!”(《红与黑》,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1、于连的性格特征
+ 反抗——妥协——反抗的心路变化:
初出茅庐:平民意识、自尊心 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与市长夫人关系 贝尚松神学院:野心虚伪路上的第一步 侯爵府秘书: 阴谋伪善的中心,仍保持一定清醒 监狱:反省、决裂
+ 双重人格: 反抗 & 妥协
自尊 & 自卑 雄心不已 & 野心勃勃 虚伪 & 正直
巴尔扎克的矛盾性
1、对金钱的既爱又恨:一生渴慕金钱、荣誉和地位 对金钱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刻的理解
2、对贵夫人的追逐: “他那鬃鬣似的头发上厚厚的油泥,朽缺的牙齿,说话一快就唾星四射,
与他那总不刮的脸和总系不牢的鞋带,也都让人感到恶心。” “留神物色一下,是否能给我找到一个有财产的孀妇。并且替我吹嘘一
2)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A、追求艺术的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艺术家不应该在作品中露面, 就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又到处不见。(福楼拜)
B、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C、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内部心灵世界(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外部社会形态(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
第十六讲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 现实主义文学
1)定 义 19C30S初形成,在整个中后期占欧美文坛统治地位 继承和发展文学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的传统
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主观幻想和抽象抗议
立足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
关注社会人生,对社会的丑恶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
——“批判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法国社会风俗史 注重从经济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 梅 里 美——善于描写异国风情,表现反现代道德的主题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狄更斯
勃朗特三姐妹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


勃朗特三姐妹

夏勃朗特(1818—1848): 《呼啸山庄》 安妮•勃朗特(1820—1849): 《艾格尼斯•格雷》、《怀尔 德菲尔府的房客》



将浪漫主义的澎湃诗情化入日常生活的 场景,在沉重的人生、情感、精神负荷 中挣扎出鲜活的不屈的独立人格。
《名利场》

以滑铁卢战役为背景。蓓基和 爱米丽亚是同窗女友,但蓓基 来自于下层社会,她尝过贫穷 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 运,摆脱困境。她设法进入了 富商的女儿爱米丽亚的家庭并 结识了他们所有的朋友。在有 利时机,她不择手段,凭谄媚 奉承、走小道儿钻后门,飞上 高枝。蓓基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变得多病,虚弱和孤独,也破 坏了其他许多恋人们的生活。
《嘉尔曼》:反文明的倾向

1845年创作 1875年被法国音乐家 改为歌剧《卡门》, 引起轰动。
嘉尔曼的形象:酷爱 自由、独立不羁、热 情浪漫,不愿受制于 人。


嘉尔曼是一位美丽迷人而又桀骜不驯的吉 普赛姑娘,她爱上了军官唐何塞,使其陷 入情网。唐何塞为嘉尔曼与上司拔刀相斗 ,被迫离开军队。不久,嘉尔曼移情别恋 ,爱上一位斗牛士,唐何塞难以忍受,要 求嘉尔曼跟他走,遭到嘉尔曼的拒绝。伤 心欲绝的唐何塞拔刀刺死了嘉尔曼后投案 自首,将自己送上了绞架。

她们表达欲望、情感的坦诚、大胆,非 常独特。英年早逝的命运,更为其作品 增添了神秘色彩。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



出生在印度的加尔哥答,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高 级官员。 《名利场》被看作是1832年到1848年间最佳的英 国小说。 蓓基•夏泼:英国文学中最讨人喜欢的女无赖形象。 时代跨度大,有社会全景的扫视。 “回忆录”式的写作方式:回首的纵深感与当时 的进行感交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19世纪现实主文文学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资本主义在法国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由于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逐渐认识到启蒙主义者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充饥。

他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思考人的命运,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于是,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应运而生了,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是促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中介环节之一。

自然科学与哲学从另一面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19世纪的自然科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突出的是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三大成就。

自然科学的成就打开了人们的视野。

作家们以研究者的姿态,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成果进行文学创作,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做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

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和孔德的实证哲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等都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启蒙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和对细节的描绘,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心理描写的深刻性和描摹大自然的细致人微都被纳入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视野中。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尽管流行的范围很广,时间也有先后,但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在思想特征上,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巴尔扎克在写《人间喜剧》时宣称:“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

”他力求“写出许多历史家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就是因为他的小说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精神心理风貌,展示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他们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要求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对由金钱滋生出的社会的恶德败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与此同时,希望统治阶级以仁爱为怀,改善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社会改良的愿望。

再次,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在艺术特征上,首先,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社会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为了使创作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现实主义作家反对在作品中显示“自我”,而要让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具体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真实。

如福楼拜所说:“艺术家不应该在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又到处不见。

”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做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无误的事实材料。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对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十分贴近生活,且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是某种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在他们身上显示了社会历史的盛衰。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没落史,还揭示了金钱控制下的人的灵魂的千奇百怪与骚动不安。

再次,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斯丹达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倾向于表现内部心灵世界的真实性,而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里等作家则侧重于表现外部社会形态。

这两种倾向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常常兼而有之,而并非互相对立。

如托尔斯泰在以内倾性为主导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外倾性特征。

最后,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在作家们的共同努力下,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成熟。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在欧洲,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

直到50年代初,“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

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斯丹达尔的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1830年,他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梅里美(1807—1870)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诗歌、戏剧和历史小说,但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喜欢写异国题材,塑造淳朴真诚而又剽悍粗犷的人物,表现反现代道德文明的主题。

他的小说在冷峻的叙述中蕴含着激情,比较著名的作品有《高龙巴》(1840)和《嘉尔曼》(1845)。

《嘉尔曼》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嘉尔曼,她真诚坦率又放荡不羁,蔑视任何法律和道德的规范,表现出对个性自由的绝对追求。

从50年代起,法国现实主义强调科学精神,表现出客观冷峻的风格。

这种创作风格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是福楼拜,他是法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

另外,还有小仲马(1824—1805)的《茶花女》、都德(1840—1897)的《小东西》。

都德的代表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巴黎公社文学,是一种崭新的现实主义文学,又称无产阶级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包括公社社员在公社诞生前后约20年间所写的关于公社革命活动的诗歌、小说、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史著作等,其中以诗歌数量与成就最多最大。

鲍狄埃(1816—1887)是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他的《国际歌》以饱满的无产阶级政治热情,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团结起来,彻底消灭剥削制度,为解放全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全诗音律整齐,音调激越昂扬,风格刚健豪放。

米雪尔(1830—1905)有“红色圣女”之称,她写过许多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

著名的有《红石竹花》,作者用披巾上的红布条做成红石竹花送给战友,并赋诗,诗中以石竹花象征革命的理想与前景,也象征着革命者顽强的斗争意志,表现出清新明朗而又激越铿锵的风格。

瓦莱斯(1832—1885)的自传体三部曲《雅克·万特拉》展现了巴黎公社前后的社会生活,风格独特。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因而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厚。

英国现实主义于19世纪30年代产生,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他们是狄更斯、萨克雷、夏绿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

讽刺作家萨克雷(1811~1863)的代表作《名利场》(1848)主要描写两个生活态度截然不同的妇女的命运,一个是穷画匠的女儿蓓基·夏泼,另一个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爱米丽亚。

小说着重描写的是不择手段的女冒险家蓓基·夏泼的形象,她冷酷自私,利用一切机会往上爬,迎合上流社会的道德标准,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

小说通过这个人物写出了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是一个自私冷酷、趋炎附势、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名利场,写出了上层社会那些貌似风雅的绅士们的虚伪、卑劣的精神世界。

小说的副标题“没有主人公的小说”,正好说明了金钱权势挤压下正面人物的丧失,金钱才是真正的主人公。

小说夹叙夹议,风格幽默而哀婉。

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是与勃朗特姐妹同时代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玛丽·巴顿》(1848)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触及劳资矛盾的小说。

它从侧面反映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书中描写了经济萧条时期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冲突,作者同情工人的不幸,但又用基督教的方式解决劳资双方的冲突,让其各自悔悟之后互相宽恕,互相谅解。

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英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代、萧伯纳、高尔斯华绥,其中后两位作家的创作主要在20世纪。

19世纪英国文坛上还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宪章派诗歌,它是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高涨时期出现的一种群众性的文艺现象。

工人们以诗歌和歌曲等形式,配合他们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工人的生活与感情,在形式上,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

宪章派诗歌的代表作家有厄内斯特·琼斯(1819—1869)、威廉·林顿(1812~1879)等。

德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

德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诸侯割据为主。

海涅是德国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作品从民主主义立场出发,辛辣地讽刺与批判德国腐朽的封建专制。

毕希纳(1813—1837)的创作以戏剧为主,代表作是《丹东之死》。

工人诗人维尔特(1822—1856)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饱含着对无产阶级的苦难和不幸的深切同情,他的诗歌具有民歌风格,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交替使用,通俗易懂,如《刚十八岁》。

北欧现实主义文学是在西欧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丹麦的安徒生(1805—1875)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既写出了社会中贫富的对立和穷苦人的悲惨遭遇,又以美丽的幻想表达了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皇帝的新装》等辛辣地讽刺了统治者的无知与骄横。

《自雪皇后》表达了对理想与光明的坚定信念。

安徒生的童话想象丰富而美丽,语言生动、自然而流畅。

丹麦的勃兰兑斯(1842—1877)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张文学应从实际生活中来,并研究现实生活。

他的名著《19世纪文学主流》(1872—1890)研究了19世纪前期法、德、英诸国文学的流向和内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