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的故事范文
大禹治水的故事500字左右

大禹治水的故事500字左右
篇1
在很早很早以前,在尧的时候发大水了,打乱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有个叫鲧的人,是传说中的尧之臣禹之父。
他一心想把洪水之好,三番五次也没有让天地之洪水。
只好没有等天帝下命令,就蹑手蹑脚的把天地的宝贝“息壤”偷走了堵住洪了水。
天地命令祝融,也就是神话中的火神把鲧在羽山杀掉。
然后鲧复生成禹。
随后,天帝又令禹平复九州。
禹治水可不是件容易事,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篇2
在上古五帝时期,中国连年发洪水,老百姓非常困苦。
部落首领舜决定找人来治水。
舜把治水的任务交给了禹的爸爸鲧。
鲧想到了用堵的办法,他去天宫偷出了息壤,可是堵住了这边堵不住那边,治了九年也没有成功。
舜一气之下把鲧杀了,让禹继续治水。
禹吸取了爸爸的失败教训,采取了堵疏并用的方法。
他和治水大军一起,亲自一段一段地测量,分别制定堵塞或疏通方案。
为了治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扑在治水上。
在疏通河道时,有座龙门山挡住了去路,一边好几年都没有
凿通。
禹变成了一条力大无比的巨龙,用尾巴在山体上划开一条河道,人们都欢呼起来。
禹和治水大军用了十三年时间,把九条大河都疏通了,治水取得了成功。
大家都很钦佩他,一致同意让禹做部落首领。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做事认真、刻苦、善于动脑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鲧和禹的故事

《鲧和禹的故事》1鲧是天帝的孙子、禹的父亲。
他善良、正直,为了建功立业,奉天地之命,在他心爱的五彩鸾凤和花斑麋鹿的陪伴下去镇守一重天。
2天宫的生活多么寂寞啊!俯瞰生机勃勃的人间,是他们寂寞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了。
3一天,人间突然传来闷雷般的巨响,鲧忙拨开云层看去,一幅可怕的景象把他惊呆了。
滔滔的河水淹没了人间。
4鸾凤忙去察看,得知:水神共工为争夺帝位撞倒不周山。
使得天池崩裂,东南方向的大地塌陷。
共工的尸体化成五条凶龙兴风作浪。
5如何让人间重新得到太平呢?鲧焦急地思虑着。
麋鹿沉思了一会儿跳到鲧的身边说:“有办法,跟我走!”6到了通天建木下,麋鹿说:“只有得到天帝宝座下稳定天庭的‘息壤’,才能堵住崩裂的天池。
勇敢的鲧啊!这就靠你了。
”7鸾凤驮起鲧,飞到建木顶上。
霎时,建木长入九重天。
8九重天上气象森严,通往凌霄殿的御路上,布满灰明甲亮的天兵天将,诸神按班就位,拱手肃立。
天帝就要长虹殿了。
9真是个极好的机会。
鸾凤毫不迟疑眨眼间就落在丹墀上。
鲧飞身跳下箭一般冲进殿内,掀倒御座捧起“息壤”。
10太意外了,诸神惊呆了。
鸾凤见鲧已抱起息壤,便驮起鲧振翅急飞。
11在鲧捧起息壤的刹那,整个天庭失去稳定,宝殿和天空都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随着自东向西运转,告急的钟鼓响彻九天。
天帝苍惶等上御陛。
12天帝严命:一定要活捉鲧,夺回“息壤”。
火神祝融领旨脚踏火龙,率天兵急急忙忙出发了。
13祝融远远看见疾飞的鸾凤,抬脚放起火龙,熊熊烈火挡住了去路。
鸾凤见势不妙,用双翅抱紧鲧,拼死向大火冲去。
14冲出烈火,鸾凤被烧得羽焦肉烂,拼着最后的力气飞回建木,一道利闪又劈中了它的左翅。
15守候在建木下的麋鹿顾不得重伤的鸾凤,驮起鲧向天池方向飞快地跑去。
16祝融一惊:“这是去堵天池,息壤要是角到地面就会与大地融成一体并不停地生长,那时任何神力也无可奈何了”。
忙命天兵四面围堵。
17麋鹿驮着鲧左冲右突,铁桶般的包围圈越缩越小,形势万分危急。
麋鹿说:“我引开他们,你向天池方向突围吧”!18麋鹿向祝融撞去。
大禹治水的古代故事(通用8篇)

大禹治水的古代故事(通用8篇)大禹治水的故事篇一传说,帝尧时,洪水成灾,天下百姓深陷愁苦之中。
尧帝命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
鲧率众筑坝修堰,费了九年功夫,因没把大水治伏,被尧帝流放,后诛杀于羽山。
舜继帝位后,便命鲧的儿子禹(此时禹已做了部族首领),继续治理洪水。
禹欣然领命,但他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首先认真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
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才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他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
历时十三年之久,最后把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除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另一重要原因是他一心为公,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不畏艰险,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他手拿治水工具,亲自参加劳动,给参加治水的人做出了好样貌。
为了治水重任,新婚四天便离开家,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由于他常年奔波在外,人消瘦了,皮肤晒黑了,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布满了血泡,腿上的毛磨光了,连束发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顾不上收拾。
老百姓见了无不心痛流泪。
传说,大禹治水时,他顾不得回家,便于妻子涂山氏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
为了加快挖山的速度,他化为一头神力无比的大黑熊,连推带扒,很快就把山挖掉了大半。
正干的起劲时,一块劈山崩裂的石头误触皮鼓,禹妻闻听鼓声,连忙烧火做饭。
当她拖着已怀孕的笨身子送饭到山上时,东张西望不见丈夫踪影,却见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跳跃奔忙,吓得扭头就跑,大禹见此情景,顾不得变回原形就冲妻子追去,妻子受到惊吓,顷刻间化作一块巨石。
大禹大声呼唤着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孩子,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突然开裂,从中蹦出一个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
大禹治水范文范文

大禹治水范文范文
传说中的远古时代,洪水滔天,洪水把庄稼都给冲毁了,还把小草小
花给淹死了,还有很多东西都被冲毁或者淹没,人们在水里走路,有的小
孩子都被淹死了,因为他们太矮了,活下来的孩子都会被饿死,因为食物
都被冲掉了,人们在这个生活里叫苦连天。
鲧实在忍不住了,他还没等天帝允许,他就把天帝的宝物息壤偷走了,他用天帝的宝物息壤去堵住洪水,天帝发现了,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
羽山的.郊外,火神祝融准备把鲧的肚子剖开,结果,里面就是鲧的儿子
大禹。
天帝最后让大禹用息壤把九州安定下来的。
鲧为了百姓的安宁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我祝愿禹能够实现父亲的愿望
把洪水治住,给老百姓带来安宁。
大禹神话故事

大禹神话故事大禹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立国始祖。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大禹神话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大禹神话故事篇1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大禹神话故事篇2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
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
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
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
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

三一文库()〔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篇一: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大禹的父亲鲧是个神形为白马的悲剧性治水英雄。
他为了治水,从天帝那里偷得神土息壤,被天帝发现杀死。
鲧死不瞑目,尸身孕育儿子大禹过三年不腐。
天帝派天神来剖开鲧的肚腹时;神形为虬龙的大禹趁机蹦出,一飞冲天!老虎是大禹的幼年玩伴,长大之后威武凶猛,一直随大禹治水,躯兽击妖,恪尽职守。
大禹治水阻力重重,水神共工指使水怪相柳拼命反对大禹。
相柳蛇怪蛇身九头,体形巨大,九张大嘴可以同时吃尽九座山上的食物与动物,所经之地,寸草不生。
大禹手持神斧与相柳勇猛搏斗,最后杀死蛇怪,为民除了大害大禹巡水遇九尾狐,娶涂山氏女为妻。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不入。
第一次儿子在母亲怀里,第二次儿子能够站立,第三次儿子身体高过了母亲的腰。
大禹每次强忍思亲之情直奔治水战场。
*篇二: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隐去龙身,幻化成一个英姿勃勃的少年,额上长着三只闪光明亮的大眼睛。
他痛恨天帝残忍无道,滥发大水淹死人民,又杀了自己的父亲。
他决心治理好洪水,完成父业,解救人民。
水神共工知道鲧的儿子禹又要来治水了,就成心和他作对,掀起了更大的洪波,一直从西方淹到空桑,就是现今山东曲阜的地方。
整个中原变成了一片水国。
禹见共工这般凶横,十分气愤,感到要治平洪水,必须先除掉这个祸害。
于是就召集天下诸神,在东南海岸的茅山,共商讨伐共工的大事。
四方之神应邀而来。
众鸟之神伯益,众林之神乌木由,掌管天条天律的天神童律,掌管时辰的天神庚辰,按时到了茅就连天上的夔龙、应龙也瞒着天帝参加了会议。
唯有防风氏姗姗来迟。
禹见事情尚未开始,就有人不遵守号令,为严明纪律,就命人把防风氏杀掉。
一两千年后的春秋时候,吴王和越王打仗,越王被围困在会稽山。
仗打得很激烈,会稽山都被毁平了。
改写古文《鲧禹治水》_作文250字_改写作文_

改写古文《鲧禹治水》
说古时候,中华大地上洪水成灾,一片汪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在部落首领尧跟前有个大臣叫鲧,他背着天帝,自作主张,用生长不息的土壤去堵塞洪水,可是他越堵洪水越泛滥的厉害。
天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因为他没经过天帝的允许,自作主张,违反了天规。
于是天帝就派南方火神祝融将他抓来正法,杀死在了羽山下。
鲧死后,他的儿子禹渐渐长大成人,决心继承父亲没有完成的事业,他要求继续治理洪水。
天帝同意他的请求,就任命他担任这一重要工作。
于是禹就率领群众,用土铺填洪水,经过多年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治理住了洪水。
一片片的良田出现了,人们从事生产,安居乐业了。
一个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上,天帝很高兴,人民也非常拥护和爱戴这位治理洪水的英雄——禹。
鲧禹治水的故事

鲧禹治水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鲧的人,他是大禹的父亲。
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而鲧也是一个与水有着特殊缘分的人物。
鲧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妻子名叫涂山氏,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禹,一个叫盘庚。
鲧一家住在淮水边上,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有一天,洪水突然袭来,淮水水势汹涌,泛滥成灾,许多村庄都被淹没了,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鲧看到这一切,心里非常难过,他决定要惩治这肆虐的洪水。
于是,他开始着手治水的工作。
鲧首先调查了淮水的情况,他发现淮水的水势之所以如此汹涌,是因为淮水的河道淤积严重,水流受阻,才导致了洪水泛滥。
于是,鲧决定要疏通淮水的河道。
他召集了许多村民和工匠,大家一起动工,清理河道,疏通河道,让淮水重新恢复了正常的水流。
经过大家的努力,淮水的水势逐渐平息了下来,洪水也得到了控制。
然而,就在鲧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淮水又一次出现了泛滥的情况。
鲧再次调查之后发现,原来淮水的源头有一座大山,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殆尽,土壤流失严重,导致了水土流失,雨水一下子就冲刷到了淮水中,导致了水势汹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鲧决定要植树造林,修复山上的生态环境。
他带领着一群人,一起上山植树造林,修复生态环境。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山上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淮水的水势也再次得到了控制。
鲧的治水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尊敬,人们都称他为“治水英雄”。
鲧也因为他的功绩,成为了古代中国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的故事也被传颂了千百年,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段美丽的传说。
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自然灾害,人类要勇敢地面对,并且要有勇气和智慧去解决问题。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
愿我们都能够像鲧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为人类的幸福和未来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鲧禹治水的故事范文
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鲧禹治水的故事传说吧!
鲧禹治水的故事【1】
据说,中国在古代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水势的浩大,灾害的严重,简直使人难以想象。
大地一片汪洋,庄稼淹没了,房屋冲塌了,人们扶老携幼,都逃到山上或大树上去。
有的人虽然逃到了山上或树上,但因为经不住风雨的吹打,特别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冻死饿死了。
有些人虽然侥幸逃到了比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栖身,或用树枝树叶搭起窝棚躲避风雨,寻找树皮、野菜充饥,暂时维持生命,但人多树少,各种毒蛇猛兽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胁人类,所以每天没有被淹死、饿死、冻死,以及被野兽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可以说是掐指可算。
这时人们都苦苦地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把他们从死亡中拯救出来。
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顾自己在天庭中寻欢作乐,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难的“蚁民”(在他的眼里,下方的人民就像蚂蚁一样不值钱)放在心上,对于人们的苦苦哀号,毫不理会。
人们悲惨的遭遇倒是感动了天神鲧,他命神鸟去偷窃能阻止洪灾的“息壤”(神土,能生长不息),“息壤”虽小,分量却不轻,鲧就叫来了神龟去驮,神龟将“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顿时好转。
天帝知道了就将“息壤”收回,并派火神杀死了鲧。
三年后鲧的肚子突然裂开了,生出天神禹。
禹出生以后,鲧就变成一条玄鱼游走了。
禹决定像他的父亲鲧一样去治水,但他没有求天帝,而是率领他的部下,前去治水。
他们杀死了引起水灾的魔神共工的部下无支祈,但共工知道后,连忙逃走。
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许多神知道后,都愿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图,河神冯夷送禹一幅河图。
禹收下后就开始治水了。
连帮鲧偷“息壤”的神龟和应龙也来助阵,使得进展很快。
但他们到龙门时问题就大了,龙门是个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们花了5年时间才将龙门开凿出一个豁口,使河水畅流而下,一泻千里。
禹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启,禹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
就是这样,禹在治水期间,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都没有进去过。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
禹从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顾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
经过了十三年,禹终于将大水治理好,完成了鲧的遗愿。
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2】
鲧禹治水,顾名思义就是鲧和禹治理洪水。
鲧禹治水是我国上古神话传说,鲧是禹的父亲,在尧在位的时候,洪水频发,人们只能到山上去躲避,但没办法庄稼和房屋都搬不走,受到的灾害非常严重。
于是尧派鲧被派去治水,鲧到了受灾地区,采用了筑造河堤的方法来堵住洪水,前后花费了九年时间才将堤坝筑成。
但后来又发了大水,堤坝全被冲毁了,人们受到的灾难更加严重了,很多人都被洪水夺走了生命。
鲧治水也就算是失败了,他也被舜杀了。
父亲鲧治水失败了,禹临危受命也被派去治理水患。
他总结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变鲧所用的堵的方法,采用清理河道,开挖水渠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理了洪水,百姓不再受到洪水灾害,他也继承了尧的帝位。
这就是鲧禹治水的故事。
当然鲧禹治水也是一篇文章,出自《山海经?6?1海内经》,原文如下: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意思是:当时发了很大的洪水,人们深受其害。
鲧没有经过天帝的允许就偷走了天帝的息壤,息壤是会自己生
长的泥土。
鲧盗取息壤之后便用它来堵住洪水。
天帝知道了后,命令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了羽郊。
后来天帝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采用慢慢分散洪水的方法
慢慢才治理了水患,天下也才安定下来。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鲧禹父子都是天神,被派去治水,禹的父亲失败了,最后禹才治理了洪水。
这和真实的历史虽然不太一样,但结果都是相同的,只不过他
们的身份不同而已。
治水能臣鲧治水的故事
说起大禹治水我们可能都知道,大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把洪
水引进大海,为人民谋得了福利。
他也因为治水的功劳继承了舜的位置,成为部落首领。
那么大家知道鲧这个人吗?他是大禹的父亲,也是一个治水能臣,但他没有成功,反而因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鲧治水的故事吧。
鲧治水
或许有些人不认识这个字,不知道鲧的读音。
鲧字读作“gǔn”。
它的一个意思是一种大鱼,另一个意思是专指大禹的父亲。
我们知道在大禹之前天下都是禅让制的,他父亲鲧是尧手下的大臣。
有一年黄河流域发大水了,当时可以想象没有堤坝,没有水利设施,自然发生大水就会淹没流域内的庄稼和房屋,因此这边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尧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就像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么可以用土来挡住洪水。
于是他就采用以土来筑造堤坝的方法,前后一共花了九年时间,才将堤坝筑好。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发大水就再次把堤坝冲毁了,水灾反而加剧了,当地百姓被洪水淹的更惨了,鲧治水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等到舜继位之后,舜认为鲧没有尽力治水,责备他办事不力,于是便把他杀死了。
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大禹用了清理河道,开挖河渠的方法才治水成功。
当然有种说法是鲧消极治水,不能用好治水的员工,才导致了治水失败,因此在神话人物中,他成了少数被嘲笑的对象。
当然鲧治水还是对大禹治水有借鉴作用。
鲧治水失败的原因分析
在上古神话中大禹是治水的功臣,解决了影响人们多年的洪水灾害,禹也受到人民的爱戴和舜的赏识,于是继承了舜的帝位。
非但如此,禹的父亲鲧也是善于治水的,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鲧治水不是失败了吗?怎么能说他善于治水呢。
我们可能忽视了一点,在尧问大臣谁去治理洪水最好的时候,大家都举荐了鲧,这就说明鲧是当时的治水能臣。
至于鲧治水失败是由于他采取的治水方式不正确,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鲧治水的方法以及鲧治水失败的原因。
上面说到了鲧被推荐去治水,虽然当时尧认为他名声不好且不听号令,不愿意让他去,但不能找到更好的人选,所以最终还是派他去了。
鲧去了水灾发生的黄河地区,查看了具体情况之后便开始行动了,那么他采用了什么办法呢?他采用的是用土来堵洪水的方法,俗话说水来土掩,他取土筑起堤坝,想让水在堤坝的范围内流淌,所以才有了“鲧伯取土”的故事。
一方面我们要知道,黄河中泥沙非常多,致使河床比较高,所以堤坝中的水几乎在地面上流淌了,形成了地上河。
这是很容易出决堤的。
另一方面,用土筑起的提拔不如现在混凝土那么结实,且和流多弯曲的地方,也容易造成决堤。
当然结果也正像我们分析的那样,鲧经过九年时间才筑起的堤坝,却禁不起考验,再次遇到大水时就垮塌了,流域内的灾情也更加严重了,鲧治水以失败而告终。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鲧采取的治水方法是:堵,筑造河堤。
当然这也就是他治水失败的原因,我们也不难看出鲧之所以失败,是他对地理情况分析的不正确,采取的方法不恰当,失败当然也是必然的了。